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24-95223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18 13:07: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我们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我们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我们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春秋时代的争霸战争,军队数量较少,往往一天就决定战争胜负,强者通过召集盟会确立霸主地位,政治意味强烈。战国兼并战争,动辄几十万大军上阵,对阵双方攻守持续几个月,死伤几万、几十万,战争的残酷性尽显。对比分析齐桓公称霸和秦赵长平之战,上述特点明显。教材弱化了对战国兼并战争历史作用的分析。但从教材“有些诸侯中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我们要分析理解。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识读《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形成春秋争霸大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并存的特点。

2.吴越争霸,特别是舔尝苦胆的故事,学生较熟悉,可由学生自学或讲述。同时告诉学生,由于年代久远,在故事的流传过程中,也增添了许多虚构的成分。培养学生从传说和故事中探究历史真实的科学精神。

3.“围魏救赵”内容设计成学生活动。教师可提供与这场战事相关的政治、军事和地理方位因素,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特点,评价优劣,在比较鉴别中认识国魏救赵战例的典型意义,认识军事谋略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参照附图)复习巩固: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2.晋楚争霸时,楚国势力最北达到()

A.长江流域

B.渭水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 3.下列典故与春秋末年吴越争霸有关的是()

A.尊王攘夷

B.退避三舍

C.卧薪尝胆

D.纸上谈兵 4.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

A.齐

B.晋

C.楚

D.燕

5.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管仲改革 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葵丘会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④②③ 6.下列历史事件或典故与成语“朝秦暮楚”有关的是()

A.围魏救赵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合纵”“连横” 7.战国时期,都城分别在今湖北荆州和北京的是

①齐②楚③韩④燕⑤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⑤

8.下列哪一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二、材料分析题

9.“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②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③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三、问答题

10.春秋时期,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第二篇: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1)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注意教学中涉及的理论、观点的讲解说明。如:改革是诸侯国所以强大的根本原因,要强化各诸侯国改革的内容、作用;诸侯争霸的作用,要强化辩证地看问题,既要认识事件的消极影响,又要认识事件的积极意义,使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分析能力。(2)指导学生阅读《春秋争霸开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画出春秋争霸七国和战国七雄的方位示意图,形成春秋争霸七国和战国七雄的时空观。在教师的提示下,尽可能由学生分析概括出春秋霸主前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的特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4.重点:齐、晋称霸。

5.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直观法、比较分析法、史料分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2.学法选择: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史料解析法、列表归纳法、讨论法等。3.课堂组织形式:分组讨论。

4.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多媒体展示。

5.课程资料开发利用:教材插图和史料、网上下载的部分资料等。[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板书设计]

一、春秋争霸: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出示历史歌谣,小结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课堂练习: 见课件。

布置作业:

各地指定教辅材料中的相关练习。

第三篇:湖北省襄阳四十七中202_-202_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2、认识到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3、了解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情况。【学习重点】:齐桓公称霸、晋楚称霸。【学习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史称“东周”。东周分 和 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进行改革,发展生产,以“ ”为口号,扩大疆界,发展齐国势力。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与之有关的成语是,晋楚争霸持续百余年,最后,打败了晋国,做了中原霸主。

4、战

别是:。

5、战国初年晋国被分为、、三个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6、公元260年,和 之间发生了空前激烈,结果 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 的进攻。

二、合作探究(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1、思考:“动脑筋”(第31页)和“活动与探究”。你得到什么启示?

2、观察课本第33页《战国形势图》,出示问题组:

(1)七雄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2)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

三、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春秋的霸主中,最先称霸的人是()

A.秦穆公 B.楚庄王 C.晋文公 D.齐桓公

2、在齐桓公争霸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A.商鞅 B.孙膑 C.管仲 D.孙武

3、晋文公确定霸主地位的标志是()

A.牧野之战 B.桂陵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春秋时期的霸主的是()

A.秦孝公 B.齐桓公 C.宋襄公 D.晋文公 5、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6、“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A.伍子胥 B.勾践 C.孙武 D.夫差

8、战国初期,瓜分晋国的三个国家是()

A.齐、楚、燕 B.楚、韩、赵 C.齐、楚、秦 D.韩、赵、魏

9、“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四、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1、“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阅读材料回答: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3)管仲相桓公有何结果?

【学后记】

(记下自己成长的足迹,学到的知识、方法,愉悦的情感,也包括走过的弯路的反思!)

第四篇:七年级历史上册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模版)

说课人:秦秀英

《春秋战国的纷争》说课稿春秋战国的纷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教学特色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七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本课是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中的第三节。本课所在的第二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而本课在第二单元中又处于中心地位。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动荡而变革的时代。一方面奴隶社会逐渐解体,另一方面封建社会逐渐形成。本课侧重于军事方面叙述了这一时期的变革。

2、教学目标:

针对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的特点,同时,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作了如下设定: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春秋、战国的基本史实;以辨证的观点分析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改革、人才与强国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我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的内容进行整合,针对初一学生的现状,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初一学生求知欲强,但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对一些复杂历史现象和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因此,本课以老师讲述为辅助,把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定为自主、合作、讨论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将来建设祖国、振兴民族作好准备。

3、重点、难点:

(1)教材重点:齐、晋称霸。

(2)教材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二、教法分析

本课运用历史图片,注意体验式学习,让学生通过直观感性的材料近距离地触摸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图片和问题并用,导入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以激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对重大事件配以图片文字说明,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模式:创设历史情境一师生共同探究一结论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

1、提供相关材料、图片、资料等,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补充材料图片,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合作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教学程序 〈一〉课前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诸如:烽火戏诸侯、朝秦暮楚、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

(学生搜集成语故事,这样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进入课堂,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二〉导入新课:

1、以“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讲、听故事中了解西周灭亡,东周建立的历史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暴君、昏君误国的历史教训。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使国家富强、兴旺,领导者应具备哪些品质和能力?此问题的设计,使学生学会以史为鉴。

〈三〉交代清楚“东周”的概念内涵及历史分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

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教材,了解相关知识,并放 2 映幻灯片,以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的印象,落实知识目标。

〈四〉突破“春秋战国的争战”这一重点

1、要求学生阅读地图,比较《春秋形势图》与《战国形势图》,教师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①找出两幅图的不同? ②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③为什么会发生战争?

④战争的目的又是什么?战争需要的条件是什么?

以上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有一个整体认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和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比较的学习方法。

2、教师出示幻灯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三幅图象。教师指出:这三位人物是当时著名的霸主,今天,我们以三位霸主为例,分析一下当时这些霸主的实力从何而来?

(1)首先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分别归纳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成就霸业的原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2)然后要求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讨论:齐桓公、晋文公成就霸业的共同原因?从中你会得到什么启示?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应及时表扬,对于个别学生独特的见解,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讨论结束后,教师提议:你知道还有哪些与这些人物有关的故事,不妨给大家讲讲,借以展示一下学生课前搜集的成语故事,以此活跃课堂气氛,并对教材内容作必要补充。

通过上述过程,使学生了解了春秋争霸的基本史实,突破了教学重点,并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达到“以史为鉴”的学科功能,而且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五〉借助图片,突破难点:

教师用多媒体放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图片,如: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图片。

1、针对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由学生分小组设计出多种救赵方案,介绍方案点,3 评价优劣,在比较鉴别中认识围魏救赵战例的典型意义,认识军事谋略对战争胜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2、如果说春秋时期战争的特点是“争霸”,那么,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呢?学生在读图及阅读课本小字的基础上,不难理解出战国兼并战争规模大、时间长以及破坏性大的特点,在惨烈的战争中,弱国、小国被强国、大国吞并的现象经常发生。

〈六〉总结升华: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乱纷争的年代,在这个历史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有作为的君主和文人武士。他们为我们上演了一段精彩的历史,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成语典故,但毕竟经历了一段战乱。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给当时社会和历史发展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的历史将朝着什么趋势发展?

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组内讨论,各组发言,通过合作学习,理解教材中“争霸战争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等语句暗含着“国家朝着统一方向发展”的意思。〈七〉拓展延伸,留有余味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最后教师提出一个思考问题:同学们预测一下,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哪一个国家将统一天下,为何能统一天下?要求学生课下相互交流或查阅资料,寻找答案。

此问题的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和机会,又为下一课 “商鞅变法”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特色

1、本节课给学生创造了轻松环境下自主合作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文字资料,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以及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2、本节课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历史方位用多媒体演示出来,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

3、在本节课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以上是我对《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节课的理解和设计,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第五篇: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同步练习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建湖县裴刘学校

周华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4.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④⑤

7.对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争霸战争给社 会带来种种灾难

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

D.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8.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国王是

()A.周平王

B.周文王

C.周武王

D.共伯和

9.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0.以下 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A.改革币制

B.改革内政

C.发展生产

D.改革军制

11.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

()①管仲改革

②城濮之战

③勾践灭吴

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⑤①

D.①④②③

12.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为

()①韩国

②赵国

③燕国

④魏国

⑤吴国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③④

13.在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经过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A.牧野之战

B.围魏救赵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请回答:

(1)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2)管仲是如何辅助齐桓公治理齐国的?

三、探究题

阅读下列材料: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地进行争霸战争。请回答:

(1)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进行争霸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D

5.B 6.C 7.C

8.A

9.A

10.A

11.D 12.A

13.D

二、材料解析题

(1)管仲协助齐桓公,治理国家,在诸候中称霸,使天下一统。(2)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壤夷’为号召。

三、探究题

点拨: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史实的影响。

(1)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全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发动争霸战争。

(2)春秋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这是消极的一面。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就有加快统一步伐的积极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新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