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体态语言的美在学生心中绽放
让体态语言的美在学生心中绽放
体育教学蕴含着较多的身教内容,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反映着教师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等方面的境界,优美的体态语言不仅能“寓教于乐”,而且能激荡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一、直观的体态语言,能增强学生自信心
体育教师的眼神、表情和手势等非语言性行为对学生具有心理暗示作用。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较好的,用赞许的目光给予肯定或引导集体鼓掌,学生就会受到鼓舞,而对体质较差、一时未能掌握好技术动作的学生或因胆小,害怕等心理原因造成的因难,如跳小山羊、跳高等项目,教师可用亲切和蔼热情期待的目光,捕捉学生的视线;用温和的微笑对待他们,能使学生从教师的神态中受到感染,得到鼓励,从而减轻心理压力,增强学生克服因难的自信心,激发其练习的积极性,产生“老师相信我,我也能做好”的自信心理。如有的学生兴奋性较高,课中自我表现欲很强,以致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练习,教师对他的行为要表现出否定的态度,但以不能过分地指责,以免压抑了他的积极性。而对有些自信心或基础稍差,练习不够主动积极的学生,要经常用目光注视督促他,并用表示鼓励的体态语言,激励其增强信心,勇于进取。当学生较好地完成动作练习时,通过点头和微笑表示对他的肯定和祝贺。面对动作练习失败的学生,教师可拍拍他的肩膀,表示安慰,再握拳用力一抖,表示对他的鼓励和信任。学生由此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不能辜负老师希望、努力进取的信心和动力。
二、得体的体态语言,能营造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精神饱满,举止得体、目光期待、表情和蔼,面带微笑,并伴以生动的语言,刚毅果敢良好的运动性格和气质风度,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会对运动行为产生很大的感染力。师生之间会产生一系列的积极情感,形成一种和蔼、快乐、活跃的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表情、行为也应当随之变化,如:队列练习,要挺拔威严;游戏活动,要快乐活泼;技术动作示范,要一丝不苟;教学比赛,要认真公正。这类丰富的体态语言,无疑会使体育课的教学和运动气氛更加活,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
三、象形的体态语言,能促进情感交流
体育教师的多种情感通过一定场合和一定形式流露出来,会给学生的学习、锻炼带来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上低年级体育课时,教师首先要进入角色,做模仿操时教师要形态逼真。比如在模仿各种动物走时,教师不妨与学生一起来做,并提醒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在游戏中,特别是对抗性强的游戏,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叫起来“加油!”此时,切忌因队形乱而去阻止他们,让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得满足。体育教师还应该与学生一起进入角色,用表情或掌声或动作手势来加入他们啦啦队行列,创造一定的情景与气氛。当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取得点滴进步或动作完成得优美、准确时,教师及时用掌声表示祝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精神上产生愉悦感,进一步激发其他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四、变通的体态语言,能提高教学效果
体育技术动作的示范,一般是整个身体运动的展示。但是在有些技术动作的讲解分析、纠正错误时,常常运用一些变通的示范动作。如在体操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手臂来代替身体伴随口语比划讲解,说明动作技术环节和运动形式等。有些竞赛裁判手势(如暂停、交换场地等)和代表某种意向的特定手势与动作。在体育教学中通常代替或辅助口语指挥学生和组织教学。这样既增强了口语的效果,而又能牵制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
由此可见,体育教师适宜的体态语言的美,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调节学生的心理,改变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形成自学、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让体态语言的美在体育课中绽放,让体态语言的美在学生心中绽放。
第二篇:让童诗在学生心中绽放
让童诗在学生心中绽放
旬阳县城关镇刘湾小学 王宝珍 电话:***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在所有的语言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的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铀。而儿童诗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的特点,适合他们阅读、吟诵,为他们理解、欣赏和喜爱。不仅如此,儿童诗往往洋溢着盎然的童趣,不仅能使儿童们从中获得关照和愉悦,更能发展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一.童诗文本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启蒙教材
儿童刚入学时学习语文是以口语为基础来发展书面语的。他们容易接受短小的文学形式。儿童诗恰好符合了这样的要求:短小、意境优美、内容完整、情感充沛、生动有趣、文思流畅、闪烁着思想的智慧与火花等。特别是童诗那广阔的意境,丰富的想象,常常令人感动,难以忘怀。因此,在现在的新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优秀儿童诗作,如人教版小学第一册教材中就有《操场上》、《比尾巴》、《影子》、《哪座房子最漂亮》等儿歌和儿童诗。这些短小、简单、有趣、优美的儿歌和童诗就深受孩子们喜欢,学起来也容易。
刚入学的孩子也处于一个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如果用常用的句子或描述日常生活的文章来进行阅读训练可能很难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这样的句子除了帮助孩子多认识几个字和标点符号以外,对孩子的思维发展、人格健全等没有多大的用处。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内涵丰富但内容简单的儿童诗来实现这些目标。而且这些诗既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容易理解、接受,又短小且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孩子们在学习时非常喜欢,自然而然地就能学以致用。
二.童诗创作是学生最好的语言实践活动
孩子的天性就是诗,也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诗人。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边的主人公——大头儿子,在生活中念出了多少让人感动的诗句啊!所以我们用童诗创作来发展儿童原有的独特的体验能力,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体验,发展自己的语言最恰当不过了。
在一节童诗课中,我在黑板上写了“春天”两个字,让孩子们说说看到这个词所想到的,孩子们一开始说春天的景物:春风、春雨、燕子、柳树等。然后我又让孩子们继续想,除了这些具体的景、物以外还能想到什么,孩子们就说出了发芽、生长等词语,最后孩子们说出了绿和绿色的快乐等精彩的词语。这样让孩子们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延伸。然后我再让孩子们围绕自己想到的说一说。孩子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对春天的体验说出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如春风很香、雨点有点甜、小草好象在挠我痒痒等具有童趣又富有诗意的句子。当我问起孩子们为什么会想到成长、绿色的快乐等词语时,孩子们的回答更是让我感动。有一个孩子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而春天有一个绿色的快乐……多么精彩的想象和回答啊!这就是儿童的体验和儿童的语言。当儿童能够用语言来表现他们的观察和体验时,他们的语言是极具个性,是浑然天成的。他们诗中大量的句子都是孩子们自己的语言。浅近且富有童趣,生动却不失哲理,这种语言活动是极具生长力量的。
三.童诗教学是学生最好的思维发展的捷径
儿童诗虽然简单,但却仍然有深远、优美的意境与想象空间。阅读童诗会带领孩子们到一个无限辽阔的天地,让他们自由地发挥想象,产生联想。如阅读儿童诗时,我经常让孩子们闭起眼睛想一想,你的眼前有什么。孩子们说的往往很生动、优美。即使有些孩子们不能很好地用语言表达,我也相信在赏读过程中,优美丰富的诗歌也能给他们带去独特的体验、感受,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感受诗的美、语文的美、生活的美。
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诗教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诗教,让诗歌走进语文课堂,走进我们的学校,让我们的孩子在诗一样的课堂中学习,走向诗意人生。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教学。
(一)听诗的声音——读诗、品诗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是写的前提,也是最直接简单又是最有效的方法。读诗是一种语言的凝集,古人也就是在不断的读、背中理解其含义并为我所用,创作了无数精华之作的。我们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多读优秀的儿童诗作,来积累自己的语言,让诗的情感、诗的语言、诗的艺术一点一点地深入孩子们的心中。同时造成孩子们写诗难的很大原因也是因为读得太少。因此,开展诗教就不妨沿用我们祖先的方法——读。
读诗首先要有优秀的作品。我们的课本里搜集了很多名家的作品供孩子们赏读,我们也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搜集、购买一些诗集,歌、童诗。如《365夜儿歌》,短小,有趣,非常适合一、二年级的孩子阅读、背诵。引导孩子们读诗,首先应向孩子们推荐优秀的儿童诗作品。
其次,在课堂中给予必要的指导。读诗不等同与把诗读一下,而是需要品、尝,要细细地咀嚼,慢慢地体会,才能尝到诗的滋味。然儿孩子们却不懂如何去品诗,因此我们就要给予指导,讲究方法。平时我们利用阅读课、假日活动阅读大量的儿童诗,并举行校园诗歌朗诵比赛等。在课堂上,我们以读为重点,以读为方法,以读为基础。在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们体会读诗时根据不同的内容读出不同的速度、音量、语气。
如在教孩子们品读《夏夜》一诗时,先让他们说说夏夜是怎么样的,孩子们可以边看图边讨论,最后能很容易地理解,夜是美丽的,宁静的。那么就很自然能明白读的时候可以轻一些,慢一些。而且孩子们能自己体会理解到这一点,并可以通过适当的讲解举一反三,运用到类似的诗歌中去。另外,读诗讲究停顿。这是比较困难的地方,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因此,我们试着先让他们跟着读,体会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段落之间停顿的不同,再让他们试着自己找找停顿,说说理由。在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也能有自己的理解和方法来读诗。高年级的孩子们则可以引导他们从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方面去品、读。这样孩子们就能真正地读诗、品诗,尝到诗的滋味,也就很好地激发了他们创作的兴趣。
最后,要让孩子们沉浸在诗的海洋艺术中,为他们营造一个诗的学校。如在班级里,黑板上定期抄出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让孩子们一进教室,一抬头就可以看见诗,品尝诗。在班级板报出一些孩子们自己的诗作,让他们也有自己的诗歌天地,体会作诗人的快乐。在学校里,我们也用孩子们的优秀作品配上美丽的图画来布置宣传窗。还可以成立小诗社,学校每周广播开办诗声栏目等,孩子们走道哪里都可以读到优美的诗歌,校园里到充满诗的声音、诗的气味,孩子们一进学校就好像进了艺术的花园,扑鼻的香味迎面而来。
(二)尝诗的味道——说诗、写诗
在读了大量的优秀诗作后,孩子们有了写诗的热情,却往往写不出有特色的诗,或是心中的感情无法恰当地用诗的语言表达。很多孩子都觉得写诗很难。其实写诗的难点无非是没有题材、缺乏想象、没有真情实感。
1、童诗的酝酿
(1)生活是源泉。联系生活,才有源源不断的诗的题材。写诗就要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深有感触的事情。只有心里真正有了想说的话,才会有表达的欲望,才能有诗可写。如我们班一个小朋友的《穿裤子》:“肚脐眼,/你真顽皮,/我穿裤子,/你却总是跑出来。”再如“我的小脚丫呀,你可真淘气,妈妈给我买的新袜子,你为啥要咬破,难道你也饿了吗?”孩子们就是抓住了生活中的小事,写成了一首诗。短短几句话,却写出可小孩子穿裤子,和穿袜子时的有趣场面。这种从生活中来,写生活中事的诗才是成功的诗,而不是为了写而写的作业。
(2)想象是关键。诗特别需要想象,有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就好像插上了翅膀能够飞上辽阔的天空。也有人说,一个好的想象,一个好的比喻本身就是一首好诗。如一个小朋友写的《柳树》:“春天到了,/柳树要梳妆了。/春风为她梳头,/小河给她当镜子。/柳树美的,/美得,/笑弯了腰。”小作者把春风想象成梳子,把小河比作镜子,把弯弯的柳树想象成美得笑弯了腰。最常见的柳树经过小作者的想象就显得生动、特别。
(3)感情是生命。诗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首没有作者的真情实感的诗,即使语言再华丽,想象再奇特,也不可能打动读者。因此在引导孩子们写诗时,要引导孩子们找出自己曾经感动过内容,再以诗的形式、诗的语言、诗的想象去描绘、表达。如一个孩子看到狂风袭击后人们的房屋被破坏,失去了自己的家园,就写下了《打电话》:“爸爸妈妈打工了,好久好久没回家,我的心里好想他,就给他们打电话,爸爸妈妈辛苦啦,我现在是个乖娃娃。”这是个留守儿童的诗,如果没有心里的想法,小作者就不会有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的想法,也就没有这么出色的诗。
2、童诗的写作
引导孩子们写诗就好像到大海捕鱼一样,我们根本无法预料哪一次的出航会有收获,也不知道哪一次的航行中会有意外的惊喜。然而,引导儿童写诗也不是完全没有方法可循。
(1)欣赏入手,在欣赏课中感悟积累。
杜甫曾经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些优秀的儿童诗作,多让孩子们接触、朗读、感悟。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有趣优秀的儿童诗作,每天抄一首在黑板边上,让学生能在早自修、语文课前读一读,学一学,学生也可以在休息时自由地欣赏。我们也可以在童诗课中开设专门的童诗欣赏课,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以及童诗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学校。在这样的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在一节课中收集同一题材的诗让孩子们听、读、理解、感悟和比较等。在这样的欣赏课上,孩子们就是接受诗的熏陶、诗的洗礼,让诗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播种、发芽、生长。
(2)模仿开始,在模仿课中尝试练习
就像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要先临帖一样,写儿童诗也需要从模仿开始,这样才能学得创作的技巧、表达的方法。
①词语替换
我们可以选一些自己喜欢,又比较贴近孩子的诗,欣赏理解后,以替换词语的方式去模仿、练习。如:“妈妈像灯塔指引我方向”,有人就换成“妈妈像路灯指引我道路”。“灯塔”指引来往的船只,“路灯”照亮行人的道路,所以用“路灯”代替“灯塔”也是很贴切的。
在训练课中,我们可以准备不同类型和题材的诗,让学生多做练习和熏陶,由接触到熟悉,再由熟悉到熟练,然后就能逐渐尝试写出自己的体验。
②续尾
续尾就是把别人写的诗的结尾去掉,自己反复欣赏、分析作品后,再写上结尾,最后可以和原来的诗作比较,体会一下诗人的心情和当时的背景,感受诗的精妙之处。很多诗的最精彩的地方往往是在结尾,因此多做续尾的练习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仿作 时间老人(原作)时间老人(仿作)时间老人,时间老人,驾着金色的马车,驾着金色的马车,滴答,滴答,滴答,滴答,不停歇,不休息。不停歇,不休息 学生说: 老师说:
“等等我,书没念完”。“等等我,作业没批完“。
时间老人,停也不停。时间老人,停也不停。工人说: 农民说:
“等等我,事没做完”。“等等我,种没播完“。
时间老人,停也不停。时间老人,停也不停。驾着金色的马车,驾着金色的马车,滴答!滴答!滴答!滴答!向前奔跑。向前奔跑。
原作中写到了学生和工人对时间的渴望,仿写的作者就由学生联想到老师,由工人联想到农民。虽然说不能算是自己的作品,却也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因此,仿作是一种较为简单又有实际效果的练习方法。这就好像为孩子们找到了一架通往创作的梯子,有了这样一架梯子,孩子们可以拾阶而上,而不是盲目地乱写一气。而且对于孩子而言,要独立地创作还是有很多困难的,因此我们要提供这样一种可以依靠的练习,帮助他们走向成功。(3)技巧入门,在技巧课中逐步提高
写诗也有一定的格式、规范。古诗讲究平仄、对仗,讲究语言、意境。童诗也是一样的。虽然童诗不像古诗那样有严格的要求规范,但也有一定的要求。
①分行分段的技巧
分行的技巧,关系整首诗意境的传达和感受,所以要讲究一定的技巧。因此,遇到以下几种情况,可以考虑分行:a当诗句太长时;b需要强调语气时;
朝 霞
晚霞是个爱跑步的小姑娘,总爱和我一起跑步。
跑过小草,跑过老树,跑到学校,她的脸啊,我的脸啊,都跑红了。
这首诗的第五行、第六行原本可以合成一行,但为了强调“跑红了”这个意象,所以要分行处理。
另外,一首诗中可以根据内容、情感分段。如《四季》可以分成春、夏、秋、冬四季来写;《爸爸的心情》可以分成喜、怒、哀、乐等来写。写作时,还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表达需要作一些特殊的处理。
② 修辞的技巧 写诗和写文章一样,需要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诗变得生动、有颜色。这里与写文章不同的是还有你我法(你怎么样,我怎么样)、自述法(以“我”的语气来写)、对比法、重复法等。在学习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逐一练习,如用不同的手法写同一个事物。也可以几种方法一起运用。只要多观察、练习,相信我们身边能不断涌现出色的小诗人。
(三)让诗情飞扬——课内外结合
虽然写诗需要灵感,也需要一定的天分,而且现行的教材中也没有写诗的内容,但我们希望通过开展各种诗教活动,让喜爱诗的孩子了解诗歌,接触诗歌,创作诗歌;同时也带动其他孩子走进诗歌,喜爱诗歌。在课堂内,注重让孩子欣赏诗歌,让他们从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课外,积极营造写诗的氛围,让孩子在读的基础上,创作出优秀的儿童诗作来。
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活动,以促进诗歌深入人心。比如,五月举行诗歌节,精心安排一系列诗歌活动,包括诗歌朗诵会、黑板报评比、儿童诗手抄报竞赛、诗配画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一定会让校园里到处诗香飘溢,诗情飞扬,孩子们犹如沉醉在诗的海洋之中。
如上所述,把童诗引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可以使语文课堂变得有趣、生动,充满诗情画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种语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思想情感等,更重要的是诗是人类言的升华、智慧与精神的结晶,诗对人的品德与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就让我们打开诗歌的大门,带孩子们去发现诗,想象诗,吟诗诵诗作诗,让童诗在学生心中绽放吧!
第三篇:让责任意识在学生心中升腾
让责任意识在学生心中升腾
——例谈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黄陂区六指中学李丹
“咦,你怎么在厕所看书?”一名学生对另一名学生说。“唉,今天我们班大扫除,我不想参加,就到这儿来了。”另一名学生哭笑着说。
“你也真够厉害的,就为躲个大扫除,宁愿跑这儿闻臭,至于嘛?”这名学生“啧啧”地离开了。
以上的情形,在今天的校园,广泛存在着,总有学生以各种理由躲避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责任意识的缺失,是我们教育者共同的感受。责任意识是一种角色意识,更是一种精神状态,有了责任意识,就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形成意志和品格,就能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做出伟大的成就。因此它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拥有责任意识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够认真、积极地完成。有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一项调查,调查对象为世界100位各领域的杰出人物,结果显示这100位中有61位并不喜欢自己目前从事的事业。而在问及他们原因时,答案居然是相同的——这是种责任。可见责任意识的重要。202_年下半年发生于我国佛山的小悦悦事件,18个路人见死不救,这不得不说我们这个社会责任意识的集体缺失。增强在校学生的责任意识刻不容缓。
学校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阵地,学校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
中向学生渗透责任意识的观念。
一、通过学科教学,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学不仅是答疑解惑,传授知识,它还承担着健全学生人格,使其关注民族与人类命运的功能。因此可以说每一个学科都在教育教学中拥有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功能。
现在我们进行的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特点,根据新课程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既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且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责任的重要性,自觉提升责任意识。同时教师也要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提升自己的责任品质。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具体践行责任的典范,其自身修养的好坏、责任意识的强弱,及思想、言行都会成为责任教育的显性或隐性课程,深刻影响着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前苏联达尼洛夫、叶希波夫在他们编著的《教学论》中指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的工作方式和由教师领导的学生的工作方式借助于这些工作方式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还可以形成他们的世界观和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因此选择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既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反映也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历史组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与社会责任方面较为突出。历史教学中丰富而精彩的历史人物与事件,无疑会给学生很大的冲击,形成一定的历史责任感。而历史组教师又在授完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后,会让学生以校园版报的形式,再现历史,感受历史。
前段时间,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争端再起,我校历史组就以钓鱼岛为话题刊出一期版报,让全校师生在了解钓鱼岛事件来龙去脉的同时,更激起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责任意识。
那名躲在厕所看书的学生,其想法是单纯的,表明他热爱学习,但其实书本的学习只是其中一种,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能渗透责任意识,相信学生是会从厕所走出来参与到集体的活动中来的。
二、搞好班团活动,提升学生的集体责任意识。
一个班就是一个小社会,学生每天在这个小社会中学习生活,其实就是在体验社会。而现在学生的自私,往往让班级毫无生气可言。利用班团活动,可以让学生自爱、互尊,提升班级凝聚力,增强班级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关键,可以利用每天的晨训、读报时间,通过训话或读优秀作品的形式,让学生感受集体责任意识。主题班会,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特别是那些平时不参加班级活动的同学,可以给他们适当的奖励,让他们也感受到班级活动的乐趣,从而让每位同学争做班级的主人。此外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组建得力的班干部成员也可以让班团活动的开展更加有利于集体的发展。
长此这样下去那个躲在厕所看书的同学不见了,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班级的氛围好了,学生无论是活动还是学习劲头也更足了。我校二(3)班原是班级意识不强、学习氛围不浓的班,后来在班主任重组了班委成员,组织学生参加各项班团活动,学生现在参加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参加校男蓝比赛未进前三名后,班主任和学生甚至都哭了。而该一名叫张军的学生态度更是发生180度的转弯,以前是各种活动看不到人影,现在则是努力参加种活动中,学校大扫除更争做最苦最累的活儿(拖地,在家长会上,他的父母都不敢相信孩子的变化),而在元旦活动中还高歌一曲,获得同学们的一片赞赏。
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即便不是,家长一般也比较娇惯,所以孩子一般在人前表现较为自私,责任意识非常不浓。曾看过一则言论是一个12岁小孩对想生二胎的父母说的一段话:你们要生可以,但你们得写个协议,保证弟弟妹妹出生之前的全部财产都归我。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孩子。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我校就是针对年级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九年级学生可以到各类单位学习实践;或支援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八年级学生可以参与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或到社区、乡村提供咨询、服务活动;七年级学生主要是参加家庭家务劳动,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恩父母;此外学生还可以回访初中母校,拜访亲戚、同学、朋友,广泛宣传我校的校园校貌以及我校近年的发展成果,以吸引更多的学子到我校学习。
学生不了解社会,不了解父母的艰辛,就不能深刻理解生活的意义及人生的价值。社会实践,让他们一方面可以看到家乡或城市发生的巨大变化,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人民虽然已经摆脱了贫困,但缺少的东西还很多。所有这些都能深刻地激励同学们更加努力学习,更为重
要的是能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真正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重视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其自身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到孩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在父母身边潜移默化,可以反映出父母的责任意识。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一个有责任意识的孩子。家庭教育对孩子责任意识的培养相当重要,父母需要以身作责。
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不知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有家长直接跟我们的班主任说“我们家孩子在家从没扫过地,能不能请老师也不要安排他扫地,再说他来是读书,又不是扫地”。试问家长们将孩子学习以外的一切都包干了,孩子在班级这个集体里怎么会做事,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怎么办?那个躲在厕所的孩子就是我们最好的例证。作为一个家庭成员,孩子既有作为其成员的权利,同时也有其义务,我们需要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感受其中的乐与苦,更理解责任的重要。
如此说来责任意识光靠学校是培养不起来的。我们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让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全力,共同培养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家长会是一个很好沟通的方式,可以让家长与学校彼此了解学生的状况,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家长学校,让有建树和独到经验的家长向其他家长讲课,与学生交流、活动,让学生明白责任的价值。
责任是一句承诺,是经历沧海桑田、亘古不变的誓言;责任是一片关怀,是超越血脉亲情、永藏心间的诚意;责任是一种奉献,是勇于慷慨相助、聚沙成塔的感动;责任是一份真情,是能够冲破黑暗、孜孜不倦的执著。那是一份承担,一种勇气,是对内心自我的秉持。我们希望通过学校这个平台,在家庭与社会的支持与配合下,去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使他们做有责任的事。
第四篇: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
让爱流淌在学生心中——观《掌声》第二课时反思
《掌声》是一堂情意浓浓的好课,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去体会内在的情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苏教师的这节课以情带动学生,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仍然是情。
一、整个课堂充满着爱的氛围:
(一)、设疑导入,引发爱;
(二)、研读课文,感悟爱;
(三)品句析段,体验爱;
(四)、拓展延伸,畅谈爱;
(五)、联系生活,奉献爱。全文教学设计紧扣“爱”字贯穿全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思想品质得到升华。课堂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堂也因动态生成而绚丽多彩。
二、整体对比,感受变化
对比阅读给人很直观的感受,为提出疑问作铺垫,让学生会质疑。学生质疑后自然会有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引起英子的变化,再进一步深入探究,掌声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效果呢。如果漫无目的地读,也许读过之后只会留下一个模糊的印象。对比阅读促使学生潜心阅读,这样便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以读代讲,角色转换
在教学本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读书,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自己寻找感受英子不同的内心世界。通过不同的语气朗读,学生能更好地把握英子的不同性格,并在朗读当中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英子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四、把课堂的掌声与文本的掌声相结合 整个课堂中,掌声多次响起。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及时把掌声献给别人。
五、个性化阅读展示了学生的灵性。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朗读指导时,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张扬阅读个性。不能不顾学生的感受,一味仿效某一种读法“读出感情”,正如新课标明确提出不能以教师的理解去代替学生的理解,以教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节课课后我觉得教学中还有不少环节值得认真推敲,比如两次“目光”,虽然我已抓住,但引导学生理解的层次性还不够清晰。第一次是:轮到英子上台演讲时,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此时,同学们的目光中,可能包含着关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数学生准备看笑话的意思。但等到英子犹豫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红着眼圈,准备走向讲台时,同学们的目光为“注视”。此时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励、支持和信任。这样才有当英子刚刚在讲台上站定,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的情况出现。教学中教师虽然已经抓住了这些,但由于怕时间不够,只是草草带过,引导理解不够坚定,未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 “目光到掌声”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同学们对小英态度的变化。教学效果与预设理想还有较大差距,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上还需改进和提高。
第五篇:让花在我们心中绽放
让花在我们心中绽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花在我们心中绽放》
我常听人说,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我很幸福,因为在我的学生时代就遇到过好老师。老师对我的爱和关心使我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我也要做的一名人民教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
陈老师是我们学校德高望重的语文权威老师。他每天在学生上早自习的时候便到教室,走在教室走道里,边督促边指导,头上的日光灯雪亮雪亮,他的鼻梁上架着深度近视眼镜,有一回我看见他把眼镜摘下檫试由于长期熬夜而流下的眼泪,这一幕,印在了我的心中,也铭刻在了学生的心中。我和他教过一个班,学生在周记和作文里流露出了对他无尽的敬意和无限的爱戴,他是生活在花丛中的人。
学校刘老师一天在下课聊天时说:“我们家大人都是班主任,孩子上学都是自己去的,早饭是一包牛奶一个面包,边走边吃,可能有时上学脸也没洗吧,老师都叫我们管管孩子的生活了。”我们心里都是一阵辛酸,乡村教师的孩子都是这样长大的。
在这群优秀老师的熏陶下,我由一个懵懂的青涩的校园学生逐渐变成了一个合格的青年教师。我微笑着走到学生中间,传道授业解惑,成为了学生最为知心的大朋友。在毕业学生走的时候,他们跑到我的办公桌前,说:“老师,我们真舍不得你啊!”我心里真是酸甜苦辣味味俱全。教师节,我收到了学生寄来的贺卡,看到上面写道:“感谢您,我们最最温柔,最最美丽,最最文雅,最最高贵的大 1
姐姐。”刹那间,我觉得自己成了世上最漂亮的人。孩子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一个教师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我感到自己是一个生活在花丛中的人。
是啊,我就是满怀喜悦与激动第一次踏上讲台时,我就知道,我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个职业,更是我魂牵梦萦的事业——让花绽放的事业。
教育与师德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有什么样的师德,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教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学习的革命》这本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很发人深省: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有时我总是这样问自己:“我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双眼时,每当我看到学生们在深夜的灯光下勤奋学习时,每当我看到学生的短信:“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注意安全”时,在我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无穷动力在推动着我,让我在教育这片原野上不断往前走,我知道,我教的学生应生活在爱之中,生活在花丛之中。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来说,我时刻努力以一个教师的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学生,用爱铸师魂;我时刻铭记着:爱心,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新时期师德师魂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们要爱一切学生,爱学生的一 “谁
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个别的对象,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教师所肩负的是对一代人的教育使命,并非对个别人的教育任务。这种责任和爱能超越一切,汇聚成一股无可阻挡的力量,当然,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无原则的,而是始终与对学生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严慈相济,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才是合格的教师.当然,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的爱是微弱的,是平凡的,我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与责任做一些非常平凡的事情。只有那些在最危难时期,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甚至用生命诠释了教师的爱与责任的人,才是新时代最伟大最崇高的师德师魂。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想说:我的选择是光荣的,是无怨无悔的。是啊!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用爱心与责任去关心每个学生,铸就崇高的师德师魂,让美丽的鲜花在我们心中绽放!
演讲稿《让花在我们心中绽放》
南营九年一贯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