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16说勤奋 教案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24-72056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8 22:11: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16说勤奋 教案

16说勤奋

七级明德小学贾敏

(一)复习导入,揭示中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

2.听写生字词:稍微

校园

习惯

基础

3.这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文章开门见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齐读)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读好这句话)这也是作者的观点(板书:表观点)

(二)走进事例,见证勤奋。

1.作者为了更好的论证这个观点,向我们列举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相机板书:司马光、童第周)

2.出示司马光的头像及相关资料让学生有个初步的了解。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3.打开课本,轻轻地朗读课文的2自然段,边读边想:故事中的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汗水?画出相关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4.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读出来司马光的勤奋?

学生回答后,教师随机出示:(①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书就去玩了,他却躲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②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师生交流:

A、上面一句写他小时候勤奋?下面一句呢?从小到大一直勤奋这就叫“一生勤奋”。谁来读上面一句?

B、学生读,“滚瓜烂熟”追问:什么叫滚瓜烂熟?他是怎么做到滚瓜烂熟的?“一遍又一遍”追问:是几遍?哦,无数遍的读书,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这就是勤奋!齐读这一句。从“滚瓜烂熟”,读出了司马光读书读得熟练。谁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

C、谁来读下面一句?学生读,追问:司马光的枕头与你平时用的枕头有什么不同?如果让你用这种枕头习惯吗?真是烦死了,但司马光却自己亲手做了这种枕头来烦自己,还管它叫作(“警枕”)。“警”在这里什么意思?那你知道提醒他什么吗?(提醒他起来读书写作。提醒他要抓紧时间,不要睡懒觉,白白浪费时间。)争分夺秒的学习、写作,连睡觉的时间都要挤出来,这就是——(“勤奋”)

D、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两句,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自由读、齐读。5.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 汇报交流: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拓展资料:《资治通鉴》这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巨著(突出“史学巨著”),它记载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目的是让统治者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比较完备的资料。所以说它是著名的史学巨著。

①就是这样一部巨著,花费了司马光整整19年的时间,这是何等漫长的19年啊,你能想象吗?19年中,司马光。

②多少个日日夜夜,司马光写着记着,19年来,他熬白了头发,连牙齿也松动了,终于编成了《资治通鉴》。容易吗?读好这句话。③抓住“终于”,感情朗读这句话。

小结:19年,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仍是勤奋。从司马光身上,老师也想到了爱迪生说的一句话:“成功=一份天才+九十九份汗水。”齐读这句话。司马光的成功,印证了课文中的哪句话?再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出示童第周的头像和简介,自学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3自然段,要求:故事中的童第周手中的鲜花是什么?他付出了怎样的心血和汗水?画出相关句子,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2.刚才我们读了司马光的故事,知道了他的勤奋表现在从小以读书为乐、长大后珍惜时间,而且19年如一日,那么,童第周勤奋又表现在哪里?

交流:(1)出示: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但他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① 从哪里可以看出童第周勤奋学习的?(引导学生找关键词,结合句子谈体会。)(学生预设:抓住“成绩很差”、“毫不气馁”、“急起直追”、“改进学习方法”、“名列前茅”等关键词语,)理解毫不气馁,并造句。

②正因为他的基础比别人差,引读:每天____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________。

③这里虽然没有童第周内心的想法,但从他的动作我们能推想,他在想什么?

在他心中有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出示)即使基础比别人差一些,只要肯下功夫,也是照样可以成才的。

④经过半年的努力,童第周的成绩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3.童第周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

后来他远渡重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拓展资料:1930年,童第周留学比利时,当时,生物界正在研究青蛙卵,却无人能把青蛙卵的模型完整的剥开,研究被迫停止。因为青蛙卵只有小米粒那样小,外面紧包着三层像蛋白一样的软膜,要把它们剥下来,可不容易,必须借助显微镜,手的动作稍有不当,卵膜就会被撕碎,所以这种剥离术进行了几年都没有成功。当童第周完成试验的时候,他的老师著名的生物学家布拉舍教授说:“童先生了不起!中国人真正了不起!你战胜了上帝,为我们的实验开辟了一条道路!” ① 结合拓展资料,理解“高难度”。

② 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被曾经基础很差的童第周完成了,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青蛙卵剥离手术是高难度的,要完成这个手术,那是相当的困难。但,童第周成功了,因此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读好这句话。

这正应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童第周的成功,再次印证了课文中的哪句话?再读“古今中外„„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知道了要想成功靠什么? 是啊,从古至今,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付出了许多的汗水和心血才获得成功的。可惜,我那几个学生不明白这个道理。现在,你能帮我劝劝他们吗?

师生对话

(师扮演学生1:老师,我天生聪明,所以不需要勤奋也一定能成功;师扮演学生2:老师,我基础比较差,恐怕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聪明的同学,也就不想努力了。)

如果加上一些名言警句,我想会让他们印象更深刻些。相机投影出示名言警句。(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说得很好。谢谢你们,回去我就照你们的说。

请你在小书签上写下这些名言警句,以后可以自勉,也可赠送给同学。抄完后再读一读名言警句。

三、引读第四节,总结全文

1、教师引读:是啊,如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只有-----------------才----------------

2、这一小节作者明确告诉我们要--------------(一生勤奋)

3、请同学们牢牢记住: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4、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课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那种勤奋刻苦、孜孜以求的精神,相信你们在人生旅途中会有所作为,为人民、为社会做出贡献。

四、课后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把自己最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写下来,也可做成自己的名言书签。送给自己的朋友,或者用来勉励自己!

附、板书

说 勤 奋

表观点

司马光

摆事实 一生勤奋 童第周

再总结

第二篇:说勤奋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点:学习司马光、童第周勤奋学习的事例,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难点: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知道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叫看图猜成语。

2、这四个成语都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要——勤奋。师板书“勤”字(书写认真),请生读(正音:qin)。

问:勤的右边为什么是个“力”字?

板书“奋”字,学生齐读“勤奋”一词,并为它找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谈谈这“勤奋”二字。(板书“说”字,学生读课题)

二、新授

1、整体感知课文。

师:下面请同学们迅速把书翻开到《说勤奋》一课,用最快的速度读课文,找一找作者对勤奋的观点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投影: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①、理解第一句:生读,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②、理解第二句。

师读第一遍(强调“只有”一词):听出什么来了?(引导学生体会: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勤奋)生齐读。

师读第二遍(强调“一生”一词):听出什么了?(引导学生体会:要坚持不懈的勤奋,才能成功)

生齐读以上两句话。

3、学习事例

①、师:作者就这两句话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说一百遍呢?说一千遍呢?这样说有说服力吗?那要怎么样才有?(让学生自己体会有事例才有说服力。)

师:作者举了谁的例子?为什么举他们的例子?

小结:作者通过举着两位名人的例子,其实是在强调“勤奋能够成才”。

5、这两个人,你最敬佩谁?用朗读来告诉大家。(指名读2、3自然段)(老师评价学生读好了哪个词语)。疏通词语。

(让学生体会:用最具有代表性的、众所周知的事实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才会更具有说服力。)

②、师:课文中的两个人成功了吗?读课文,从中找出有关他们成功的句子。

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师:他们成功靠什么?(勤奋)划出能体现出他们“勤奋”的句子。

③、学习司马光的例子

出示投影: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

教师要抓住“一遍又一遍”、“滚瓜烂熟”、“稍微”、“警枕”等词,让学生体会司马光的勤奋。

师: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好好体会司马光的勤奋。(生自由读、齐读)

④、学习童第周的事例

生读相关句子。(引导学生抓住“起早贪黑”一词,体会童第周的勤奋。)

⑤、师:下面我们来把司马光和童第周的“勤奋”放在一起读读。老师从课文二、三自然段里找出了四个词——

出示投影:抓紧时间 睡觉时 天刚亮 睡觉前

师:从这几个词里,你有没有发现勤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指名说)

小结:(深情地)对于时间,有人说过: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对于时间,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有的;对于时间,刘老师想说:勤奋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短,懒惰的人总觉得时间那么长。(先单独学习童第周和司马光勤奋事例,再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引领学生逐层感悟)

三、延伸与拓展

1、出示投影:同学们一定还记得那个砸缸救人的司马光吧,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了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

师:比较这两句话,看能比出什么来?(引导学生体会:不管你有多聪明,也不管你基础有多差,都要靠努力,才会成功。)

2、请看几句名人名言。

出示投影:

成功=1份天才+99份汗水。——发明家爱迪生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数学家华罗庚

不论你有多么聪明,也不论你基础有多么差,只要勤奋,都能获得成功。

——暂时还没“家”的刘老师

(生自由读,说说自己对这些名言的理解)

3、小结:但愿我们每位同学都能通过自己的勤奋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4、生齐读名言

四、生字教学 1、6个左右结构的字,特点是左窄右宽。

2、枕、惯、础的写法,描红。

3、末、基的写法,描红。

第三篇:《说勤奋》教案

16说勤奋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课文通过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读者: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全文共4节。第一节通过设问的形式明确地摆出了自己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第二节列举了司马光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第三节写的是童第周勤奋成才的故事。第四节是对全文的总结,号召同学们不忘勤奋,一生勤奋,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懂得勤奋是通向理想境界的桥梁,教育学生从小勤奋学习,长大了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深入感悟文章的内涵。

教法学法:

1、运用多媒体PPT课件与音乐、自读与品读等方法,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帮助学生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的学习方法。

3、运用抓住关键词句的方法,理解文本并有感情地读好课文。

4、为学生创设情景,练习说话。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将来,你的理想是什么?(学生畅谈)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妙的理想,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15 说勤奋)

3、解题。“说”就是谈、讲的意思。这是一篇说理类的文章,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呢?下面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来读一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读情况。(1)读生字词

“宋、砸”是平舌音。“枕、稍、础拙”是翘舌音。“馁”的声母是n。“卵”的声母是l。(2)读句子

你觉得哪些句子有些难读,你能读好它吗?(3)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3、再读课文。

同座可以讨论说说课文主要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再集体讨论。

4、指导分段。

课文是分几部分来谈勤奋的?课文可以分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3自然段)第三段:(第4自然段)

三、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第一段。

(1)找出中心句。(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2)这儿是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的意思吗?

(3)把这个自问自答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板书: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学生齐读)

(4)过渡:是的,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是用他们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讨论:“鲜花”在这里指什么、“汗水和心血”又是指什么?(5)你能说一说这一句话的意思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

四、生字练写

1、练读生字。

2、自己记忆学习,说一说什么字感到困难,集体讨论怎么记。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提出问题

1、学生质疑:(学生读课文后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

2、预设问题:

(1)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呢?

(2)文章主要说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又是怎样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

二、探究学习

1、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围绕“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这一中心,作者主要写了哪两个人勤奋成才的故事。

(2)自学第二自然段(四人小组讨论:看了这段你明白了些什么?)①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出他从小就聪明过人。

②司马光的勤奋主要表现:别人玩他读书;用“警枕”自励自勉。找出关键词

③自由练读。

④集体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3)自学第三自然段(学法同上)①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②经过努力,学习赶上来了。(抓关键词:“终于”说明什么)③道理:勤能补拙,有付出才有收获。④自由练读。

⑤集体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

(4)教师小结:勤奋能使天资聪明的人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勤奋也能使基础较差的人成为可用之才,不可自暴自弃。成功与勤奋是分不开的。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2)这一段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3、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说勤奋》这篇课文,知道了勤奋是实现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以文中的司马光、童第周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的刻苦勤奋的精神。

三、拓展应用

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以后要怎样勤奋学习?并把它写下来?

四、作业设计

1、说一说词意。

滚瓜烂熟

毫不弃馁

名列前茅勤能补拙

2、造句:

既„„又„„

只有„„才能„„才能 板书设计: 说勤奋

司马光(天资聪明

编成《资治通鉴》 童第周(起步晚、基础差)

完成蛙卵剥离手术

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

教学反思:

第四篇:《说勤奋》教案

《说勤奋》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说勤奋》,回忆下课题的“说”是什么意思?(谈论)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发现这篇课文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这是篇说理性的文章)

3.那么说理性课文是由哪三个部分组成?(学生回答)并板书: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得出结论

4.今天我们来看看作者具体是怎么来写的。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人人心中都有......出来的。(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下,作者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指名回答)(情况一:学生回答的是古今中外......浇灌出来的。再看看题目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再仔细找找。情况二:学生回答的是人人心中都有......是勤奋。情况三:学生回答的是通往理想......是勤奋。)

(2)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对这部分(通往理想......是勤奋)印象深刻,(随即划线)a.谁来读一读?

b.划线的部分能不能合并成一句话,谁来试一试?出示在最上面: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C.仔细读一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一样?男生读问,女生读答,再反过来读.d.这样的一问一答就是设问,表达的意思就是上面的这句,也就是作者所提出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随即贴出板书)e.谁来读好这句话?

(3)作者为了补充说明自己的观点,又说了:“古今中外......出来的。”(理解并点红“鲜花”就是成功,“汗水和心血”就是勤奋、努力。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这句的理解?这里的每一个人指哪些人呢?点到“古今中外”,谁能读好这句话?)

(4)是啊,不管是古代的、现代的,还是中国的、外国的,他们都是通过付出勤奋才收获到鲜花的,这里补充说明了作者的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5)让我们捧起书本,读好课文的第1自然段。

(6)那么作者为了证明观点,举了谁的例子呢?(板书:司马光 童第周)2.学习第二段

(1)我们先来看司马光的例子,(出示整段文字)谁来告诉老师,司马光手中的鲜花是什么呢?(完成《资治通鉴》)(点出)

(2)他是怎样付出汗水和心血收获他的鲜花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2自然段,在相关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学习小时候勤奋的句子,仔细读读,从哪里可以看出他的勤奋?出示:小时候,每当老师......滚瓜烂熟为止。点红:小时候,一遍又一遍(读的遍数多),躲(担心哥哥弟弟找他玩),滚瓜烂熟(什么叫滚瓜烂熟,读的很熟,甚至可以倒背如流,从这也看出,他小时候就很聪明)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名两个朗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感受到了他的勤奋努力,那长大后呢?

(4)学习长大勤奋的句子,出示: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管这种枕头叫“警枕”。(点红:警枕 抓紧时间)师:长大以后的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抓紧时间读书写作,他真勤奋啊!谁来读,把刻苦努力的司马光带到我们面前。(指名1到2位读长大后句子。)

(5)作者抓住司马光小时候和长大以后这两个阶段的表现,突出他的勤奋,“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呢?(“19年”说明时间久,“终于”说明来之不易)

(6)《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资料,自由读读,说说自己的体会。(时间之久,内容丰富,时间早,地位之高)

(7)师小结:作者用司马光勤奋努力,最终收获了自己的鲜花这个事例,证明了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第2自然段。

(8)下面让我们回忆下刚才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出示)先是找一找鲜花是什么?再画一画怎样用汗水和心血获得鲜花的?最后读一读,感受人物的勤奋,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步骤,自学课文的第3段。3.学习第三段

(1)童第周的鲜花是什么?(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他是怎样用汗水和心血获得鲜花的?(2)出示:第一学期末......很大的影响。

(3)理解学习成绩差,他怎么做的?(“毫不气馁”,什么叫毫不气馁?他不气馁什么?不气馁他的成绩,基础差)怎么急起直追呢?点红“每天天刚亮”、“晚上睡觉前”,点红“总是”(说明一直这样做的)。注意改变学习方法。但是通过半年的努力,引读:他终于赶了上来,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名列前茅什么意思)读好这个词语。(4)引读:后来他远渡重洋.....影响。所以作者说“由此可见.....成才的。”

(5)出示两句进行比较,点明关联词的作用是为了加强语气。(6)作者为了进一步补充证明观点,又引用了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里的“拙”是什么意思?(笨拙)那勤能补拙是什么意思呢?(勤奋能够弥补不足)整句话应该怎样来理解呢?(勤奋可以弥补不足,这是前人留下有益的告诫,只要付出一分辛苦,就能学到一分能力)谁来读一读这句名言,让我们一起读一下,把它记在心里。

(7)作者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通过自己的勤奋,收获了自己的鲜花,证明了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你能帮助老师完成这个表格吗?比较下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事例有何异同?(先出示这个表格)老师要提示一下

司马光

童第周 相同

一生勤奋,有所作为 不同

古代的现代的 基础好

基础比别人差(8)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两个事例呢?对应前面的“古今中外”。(9)说理文对于选择事例是很重要的,课文中的这两个事例很典型,这叫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通过事例,证明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课前我们已经搜集了资料,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下外国人的例子。(交流)

(10)老师觉得如果要写外国人的例子,可以这样来写:(出示)先写这个人的名字身份,再写他是怎样付出勤奋、努力的,然后写一下他取得了什么成就。有的同学喜欢在例子最后加入名言,老师也赠送给你们几句。(出示几句名言)(指名学生读一读名言,齐读)

a.学生写 b.指名交流

(11)课文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典型事例,证明了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课文的第4段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呢? 4.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交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2)师:是啊,不管什么人,什么时候,都要勤奋。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读好第4自然段。5.课堂小结(1)总结板书。说理文一般分为三部分来写,先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接着举了司马光和童第周两个典型事例,让人心服口服,最后得出结论: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能勤奋、努力,将来采摘到成功的鲜花!6.板书设计

16.说勤奋

提出观点

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论证

司马光

完成了《资治通鉴》

典型事例

童第周 完成了青蛙卵剥离手术

得出结论

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

三、作业设计:

1.你身边有勤奋学习的同学吗?用上老师给你的词语,写一段话。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有所作为

聚精会神

一丝不苟

第五篇:教案---说勤奋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说勤奋》

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的道理。教学重点、难点:

1、懂“司马光、童第周”有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们刻苦勤奋。

2、懂得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教具学具:

多媒体、录音机、磁带 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

(板书:勤奋)看到“勤奋”一词,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来学习文章《说勤奋》,文中是如何来说勤奋的。(板书: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轻声读文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3、同桌互读,互问,四人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4、回答教师问题:你懂了什么?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6、全班质疑问难。

7、齐读全文。

三、细读课文,体会词句的意思。

过渡: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指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找出主句。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3、体会交流

你可知道,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设问)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比喻)

用“鲜花”比喻成功者所取得的成就

用“汗水”、“心血”比喻成功者付出的努力。

4、指导朗读。(个人朗读。全班朗读。)

5、归纳板书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这一段用设问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观点,非常明确,引起读者的思考。

五、作业:抄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懂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节

我们继续学习下面的课文。

1、指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写了谁?(司马光)

2、写了司马光的几件事?

小时候,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读了一会儿就去玩了,他却在屋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读,一直读到滚瓜烂熟为止。

长大以后,他更加勤奋。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

3、体会交流

A、哥、弟间的对比,(指导朗读)

B、“小时侯”与“长大以后”的具体描写(指导朗读)

C、特别“醒枕”的奥秘

D、取得的成就(指导朗读)

4、两件事说明了什么?哪些词语特别能说明司马光的勤奋。

5、指导朗读

6、齐读这一段

7、归纳板书

这一段分别写了司马光小时侯和长大以后,勤奋学习的事情,举了几个例子,通过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方法突出描写司马光的勤奋,写得特别生动,读了,我们就仿佛能够看到司马光那认真的样儿。

三、学习课文第3节(以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读课文

(2)讲童第周的故事

(3)找出描写童第周勤奋和取得成就的句子。

经过半年的努力„„„„„„„„名列前茅。

后来他远渡重洋„„„„„„„„„产生了很大影响。

(4)体会交流

成绩差不是天生,童第周名列前茅、青蛙卵剥离技术所产生的影响,这些事实证明,勤能补拙,成功来自勤奋是真理。

(5)指导朗读

(6)归纳板书

天资聪明的人靠勤奋能成才,反之也会流于平庸;

基础较差的人靠勤奋同样也能成才,不应自暴自弃。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四、学习课文第4节

(1)齐读课文

(2)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体会交流

课文通过司马光和童第周古今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造句:只有„„„„才能„„„„才能„„„„

(4)归纳板书

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五、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

七、板书内容:

说勤奋

提出观点„„„„„„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

举例说明„„„„„„司马光和童第周的成功事例

总结观点„„„„„„学习条件好了,但仍然不能忘了勤奋

二 教学反思

一,全体学生参与课堂

一开始让学生谈一谈自己长大的梦想,让学生以一种积极的状态投入学习。在课文结束时让学生说说关于勤奋的名言和根据生活实际说说同学中勤奋学习的故事,更是让全体学生以高度的热情投入了学习!

二,读中品味.语文学习过程中读是第一位的.读是吟咏品味,读是鉴赏领略,读是情感共鸣.课文的语言,意境,情感,都要在读中才能领受体悟.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小组学习,仔细品味重点段、句、词,体会文中的情感。

由于课文并不难以理解,两个例子的结构也有所相似,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采用由扶到放的方式,学习司马光的例子时引导多一些,童第周的例子则放手让学生自读,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体会理解文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句话的含义。

三,说中明理

课文中主要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古代的司马光,一个是现代的童第周。他们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于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寻找他们两个相同的地方与不同的地方。在交流司马光和童第周相同点时,学生都说他们都获得了成功,都付出了努力。同时学生也找到了表示成功的句子,从句子中我让他们找司马光和童第周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当然学生也很容易就找到了作者的观点,那就是“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找相同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不同点,于是学生告诉我他们一个是古代的,一个是现代,找有关句子弄明白一个是天资聪颖,一个是起步晚、基础差。但同样获得了成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突破课文的难点“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通过这样比较学习,学生真正领悟到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四、联系实际

指导行为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中明白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即“勤奋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而司马光和童第周身上的“勤奋”也让他们敬佩不已。这时候,我趁热打铁,联系课文内容,问学生“怀着对美好理想的憧憬,我们可以怎么做呢?”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勤奋”与自身联系起来了,原来自己只要勤奋也可以像这些名人一样获得成功。因为不管是天资聪明的人,还是基础较差的人,都是通过勤奋才实现自己的理想的。

不过由于本身素养问题,课堂教学中仍有遗憾: 时间不够充分,学生谈自己的打算时,说得还不够具体化,缺乏对学生进行语言理解方法的引导.我会再接再厉!

16说勤奋 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