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2苏教版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24-106860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7 15:51: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2苏教版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教学目标】

1.运用看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3.感知总分段结构的特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精彩语段。【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自古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而当人们提到庐山,常常把它和云雾连在一起。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更使游客对庐山云雾产生了神秘感。

上节课,我们一起从作者创造的文字意境中感受了一番。的确,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幻灯片显示,图文结合)

一、检查复习(幻灯片显示字词)变幻无常 笼罩 缠绕 弥漫

腾云驾雾 千姿百态 云遮雾罩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四蹄生风 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那些()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同学们,让我们再来整体感受一下庐山的云雾我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读的时候,要注意字音,其他同学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庐山的云雾让作者这么喜爱?可以从书中找答案。)

二、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作者把庐山的云雾写的那么美,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同学们,那就把我当做你们的导游,跟随我再次观赏庐山的云雾,好吗?

板书题目:庐山的云雾,让学生齐读。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齐读第二自然段。并找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笔画出来。注意,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写的景象,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若是读不出来感情,可以这样说:“你读的云雾应该是我们这边的云雾吧”然后教师范读,重点读的词语有戴、白色绒帽、缠绕、玉带、弥漫、遮挡)

让学生说说找出的中心句。(板书:千姿百态)

2.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幻灯片显示图片,让学生齐声朗读,多读几遍,要读出画面,读出感情。)..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作者写千姿百态,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山头的云雾比作白色绒帽;将半山的云雾,比作系在腰间的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的云雾比作茫茫的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作巨大的天幕。此处层次分明,读来生动具体,借助于在黑板上画出云雾的千姿百态,帮助学生背诵课文。

现在,老师想和同学们做一个导游与游客的游戏。联系我在黑板上画的图画,如果你是一位导游如何向游客介绍庐山的云雾呢? 要求学生一起背诵这一段,并发问学生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是不是产生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引导学生产生对庐山云雾的流连忘返的感情。4.小结:我们在学习这一自然段的时候,通过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从而理清总分关系,感受到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现象,让人产生一种流连忘返的感情。

再次重复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那么,庐山的云雾除了千姿百态的特点,同学们还能在书中找出其他词语来表现庐山云雾的特点吗?在哪里?请在书中标注。

请学生回答。提到瞬息万变,就顺藤摸瓜,开始讲第三自然段。

因此,让我们借助学习庐山的云雾具有千姿百态特点的方法再来学习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吧。

1.找中心句。让学生回答“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板书:瞬息万变

2.利用幻灯片播放云雾的变化,体会“瞬息万变”的意思。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出来的?可以把你的理解标注在书本的空白处,将你觉得好的句子大声地朗读出来,也可以和同桌交流,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读完以后,提问学生,哪些词可以表现“瞬息万变”的特点?再引导学生读 “刚刚”、“明明”。(板书“刚刚”“明明”)“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凤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漂浮 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后,继续用刚刚造句,教师说上半句,学生说下半句即指向下一位同学。教师再次运用阅读法即运用坐火车阅读的方法,依次让同学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激发学生的思维,更好了解庐山云雾变化之快的特点。

刚刚还是汪汪叫的小狗,转眼间······指向下一个同学,明明是一群在草原上栖息的羊群,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刚刚还是在水里游来游去的鱼儿,转眼间就变成了城市里耸立的建筑,明明是在天空翱翔的老鹰,还没等你看清楚,它又变成了在大海里远航的轮船。下面,我就请同学们完成一个作业,将你想象到的事物仿照刚刚我们所说的句式,写一段话。并请同学们朗读。

适时点评。

同学们,你们说快不快?“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懂了吗? “瞬”就是眨眼,“息”就是喘气。一眨眼、一喘气的工夫就能变化很多。

书读到这时,我们可以看到庐山的云雾的确太迷人,所以作者都不想回去了,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引导学生把流连忘返说出来)

最后,让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生齐读最后一小节)请学生自己理解的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并仿照书上的句式用流连忘返造句。

小结:文章的二三两段,都是围绕中心句来具体描写庐山的云雾。因此布置了一下实践活动。

三、实践活动:

课外做小导游,向自己身边的人介绍自己的家乡.附板书: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刚刚”“明明”庐山的云雾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案

《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关键词:庐山 五老峰 教学 云雾 字音 生字 设计 朗读 课文 教学设计

摘 要:《苏教:《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B、指名分小节朗读...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增添(zeng tian)姿态(zi tai)遮挡(zhe dang)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 rao)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弥漫:(雾气)布满、充满。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课文用四个小节来介绍庐山的云雾,每小结分别写了什么?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2、庐山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云雾瞬息万变。

4、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小精灵儿童网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 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五、到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想说什么?

六、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板书设计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 半山象玉带

庐山的云雾

山谷大海 奇丽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

转眼间……

第三篇: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3苏教版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庐山云雾的特点。难点是体会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但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语言富于变化的特点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总分”结构的段落,初步领悟“描写”这种写作手法,并能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

学习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教学过程:

一、导入,齐读课题。

1、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指名说)

2、创设情境: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庐山,欣赏那里的云雾。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同学们,你们身边流淌的是什么?伸手摸一摸,你们摸到的是什么?同学们,你们现在仿佛已经来到哪儿了?现在,我们大家都来到了庐山!

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

1、初读,了解大意。

师:请同学们睁开明亮的大眼睛,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都看到了什么? 自由读,指名说。

小结:明白了,你们看到了不同姿态的云雾。

2、再读,在头脑中构建四种云雾的图画。

师:会读书的孩子,还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咱们来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这次要边读边想象,看看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明白了吗?自由读。

自由读,想象。

孩子们,眼前出现画了没有?出现了几幅?第一幅画是的什么?第二幅呢?第三幅呢?那第四幅呢?

3、绘画,评画。

师:我们一起合作,把这四幅画画下来好吗?要画云雾得先画什么?有了山的衬托,云雾才显得更加洁白!

师绘画。第一座山上云雾谁来画?第二座呢?第三座呢?第四座呢?其它的小朋友,咱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请你们对照课文,看他们画得怎么样,待会儿,陈老师要请大家来评画。

(评画时,老师主要引导学生从位置和姿态这两个方面进行评价)

评第一幅,他读准了哪些词?什么样的云雾像绒帽?理解“笼罩”,(教师手势各种错误动作)指名说(借助动作进行理解);正因为这样笼罩着,所以比作白色的绒帽。

评第二幅,这个小朋友他读懂了哪些词?“缠绕”(借助动作进行理解)“一条条”;

评第三幅,他读懂了哪些词?

评第四幅,他读懂了哪些词?什么叫“天幕”?从哪儿垂下来?上接着(),下连着(),把()都遮住了。

师小结:孩子们,我们把书上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理解了文中词语的意思。你们真会读书,真了不起!

4、指导朗读。

师:会读书的孩子呀,还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这不同姿态的云雾呈现在大家面前。笼罩的,缠绕的,还有弥漫的,遮挡的。我们试试,我们再来读一读,通过你们的读,让我们感受到这画一幅有一幅的姿态,一幅有一幅的韵味,好吗?

齐读。(边读打断边指导)指导:知道什么是缠绕吗?你就是一座山,怎样缠绕呢?云雾缠绕在半山腰上,为什么不比作皮带、腰带而比作玉带呢?(轻、白)你再来读一读。是啊,青山葱翠,云雾洁白而温润,有着白玉般的光泽。作者看到这样的云雾是怎样的一种心情?让我们带着欣赏、喜欢的语气再来读这一句。

见过大海吗?给你怎样的感觉?书上也有一个词表达了“一望无际”的意思,是哪个词?(茫茫)我们就来看看这茫茫的云海(出示“云海图”),像海一样广阔,怎样读这一句呢,我们再来读这一句,感受云海的茫茫。

5、理解本段的写作方法。

师:我们来对照图画,再来感受一下四种不同姿态的云雾: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云雾弥漫山谷,它是();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

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呢?从哪儿可以知道?(千姿百态)

跟老师一起写“千姿百态”,“姿”的横长一点,“态”的撇捺要舒展。

这个词是说有一千种、一百种姿态吗?而是表示什么意思呢?在许多成语中,千百都不表示具体的数字,而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还有哪些姿态呢?

师画两峰之间的云雾。这是什么位置,什么姿态的云雾?指名说。有没有不同的比喻。(天桥、丝带、彩虹桥、)

师画山脚下的一团云雾。指名说。(小河、牛奶河;堆积在山脚的云雾像白色柔软的棉被;盘绕在山脚的云雾,像毛绒绒的大靴子。)

小结:不同的云雾,站在不同的位置,它的样子(),不同的人看,它的样子(),这就叫(千姿百态)。这么多种样子,用上书上的一句话就能概括,是哪一句?齐读这一句。这一句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内容,咱们把它叫做(),拿起手中的笔,把它画下来。读书的时候,咱们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句子,它能更快,它能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自然段的意思。

第三自然段。

1、找中心句。师: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心动,倘若有微风吹来,庐山的云雾便或聚或散、或浓或淡,更加神秘莫测。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自读,指名说。刚刚学完就能运用,真了不起!板书:瞬息万变。

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说云雾变化得(),变化得()。对,又多又快。

2、再默读这一段,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得快。

指名说。

我们怎么读这几个词,让我们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变化真是迅速呀!自己自己试试练读这几个词。指名读。

3、庐山的云雾不仅变得快,而且变得(多),书上写了几种变化?

指名说。

在他说的话中,有四个“一”。请同学们把这四个词画下来。你们发现了吗?这四个一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哪一个和其它的不一样?(一泻千里)其它几个表示什么?读的时候,眼前出现的是一个东西。

什么是“一泻千里”?你们还见过这样的景象吗?(洪水、江水等)一泻千里让我们感受到水流怎么样?(快、猛、远)

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带进去读读这个词。指名读(十里、百里),齐读。

怎样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自己练练。指名读。女生男生分角色读。

为什么不把云雾比作洪水而比作九天银河呢?指名说。它使我联想到诗句:(飞流„„,疑是„„),好美啊!咱们再来读读这种变化。

朗读就是这样,不仅自己的眼前要出景,而且要让别人也仿佛看到这这样的景象。我们用这样的方法再来读读第二种变化。指名读。

重读“冰山”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巨大,老师还可以这样读“„冰„山„”,这样,就让我们感受到冰山就越来越远了,这读书呀,就要读出自己的感受。齐读。

4、看录像,跟读课文。

第四自然段:

1、体会感情。

师:孩子们,你们现在在哪?我们现在都在()。可惜,我们就要这样和庐山说再见了,想走吗?愿意走吗?文中有一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感受,是哪个词呢?(流连忘返)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把这一段齐读一遍。再读。读出依依不舍。

2、理解内容。

是什么让我们流连忘返?(庐山、云雾),庐山和这云雾到底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说庐山让人流连忘返?

指点小结:有了这庐山的衬托,庐山的云雾才显得这样千姿百态;有了这云雾的缭绕,庐山才更显得神秘莫测。庐山和云雾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生动、灵动、美丽画面,就让这幅美景静静地流淌在我们心间。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第四篇:语文:庐山的云雾4 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下)

庐山的云雾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齐读课题:

3、庐山的云雾

介绍庐山:又称匡山或匡庐。在我国江西省九江市。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称,瀑布名传天下,山上云雾缥缈,风景如画,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往,唐代诗人李白、北宋诗人苏轼分别写下了《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等。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课件出示词语 庐山 幽谷 瀑布 游览 似乎 腾云驾雾 笼罩 缠绕 系在 弥漫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四蹄生风 流连忘返(1)读准字音(2)理解部分词语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理清脉络。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在习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1.听写生字词。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引导学生理解“变幻无常”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用横线画下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习用“千姿百态”造句。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感悟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1.划出中心句。

2.说说哪些词语描绘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3.说说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4.结合图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来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理解“流连忘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第五篇: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1苏教版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美文,这篇课文与《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共同组成了“祖国山河赞”主题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在诵读、感悟课文的过程中,充分感知祖国瑰丽山河之美,从而使学生从心底油然而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

《庐山的云雾》一文更是以优美明快的语言、奇丽丰富的想象、层次分明的结构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庐山云雾美景图。在作者生动形象的文笔之下,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在我们眼前展露无遗。这篇课文文质兼美,很适合学生诵读积累,而其特点鲜明的叙述方式更是值得刚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习揣摩学习。首先,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叙述方式,第一自然段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则表达了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留恋之情。其次,在具体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时,作者在总分式的语段中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巧妙运用多处比喻,先概括写云雾的特点,再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使庐山云雾的特点更显形象、鲜明,这两段正是本文的重点语段,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诵读积累、情感体验、仿写训练的重要内容。

【教什么——教学内容】

1.掌握本文10个生字,将生字写正确、写端正、写美观。

2.掌握文中生字词,学习运用联系上下文、看图、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式理解词意,学会运用“流连忘返”一词造句。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句,通过朗读品悟具体感知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之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

5.指导学生在诵读感悟的过程中及时积累文中的优美词句。

6.着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式,并指导其将学习所得及时加以运用,尝试用同样的叙述方式完成对某一景物的描写。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生字,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流连忘返”一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适时积累文中优美词句。3.引导学生在朗读品悟中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

4.仿照文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式,描写一处景物。【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式,并仿照这一写法描写一处景物。【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初步预习课文。

2.布置学生自主收集与庐山相关的资料(文字或图片皆可)。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我主要立足于我校的“生本课堂,五步教学”教学模式进行相关构思与设计,共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生字,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并学会运用“流连忘返”一词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知庐山云雾的突出特点。【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中生字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感知庐山云雾的突出特点。【教学过程】

一、预习反馈。

1.板书:庐山,学生书空,齐读。2.你对庐山有哪些了解呢?

(1)学生依据课前预习时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预设: 生1:我知道庐山是有名的世界文化名山,它位于我国江西省的北部,紧紧挨着长江边,那里风景十分优美。

生2:我们上学期背诵过的《望庐山瀑布》就是描写庐山瀑布美景的。(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

生3:通过课前预习,我还知道庐山的云雾姿态万千,十分迷人。„„

(2)教者对学生的介绍给予适当地激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学习主要采纳“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俗话说: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为了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深入文本展开学习,引导学生有效地展开课前预习工作必不可少。就本文而言,学生对“庐山”较为陌生,基本上知之甚少。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增加布置了一项预习作业——收集庐山的相关资料,可以是景点概况介绍,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描写,也可以是收集打印的图片或其他资料。在预习反馈板块,我引导学生将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加以汇报交流,并适时作出相应评价。在这个探究性学习的模块中,我们可以看见,整个学习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在他们紧紧围绕研究问题主动进行深入探究时,已不再是机械地记忆或复述信息,而是对相关信息进行了个性化地解读、整合、运用,不但有效锻炼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发展。

3.板书:的云雾。(1)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哪些想知道的吗? 生1: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的呢?

生2: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而不写其他景物呢? „„

【设计意图: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在完整课题出示之后,我引导学生围绕课题主动质疑,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些问题也是打开课文的钥匙,通过思考、提问,学生对课文的具体内容愈发感兴趣,他们迫切地想要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文本,一探究竟,而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不就在于此吗?】

二、明确要求。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庐山,在欣赏云雾美景中解开你们心中的疑惑吧!

三、自主共学。1.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字音,认清生字的字形,努力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圈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试着通过结合文中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按要求展开自学。【设计意图】

本板块的学习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

进入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初步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而通过之前的主动质疑,又激发了孩子们对本文的阅读探究兴趣,这时再提出适当的自学要求,引导孩子展开自主学习就显得水到渠成了。因为学生课前已进行了初步预习,诸如标注小节号、圈画生字词、给生字词注音等学生已完成,所以我对自学要求进行了合理的安排,使其既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具有可行性,又能有效引导学生对文本展开了更加深入地学习,具有指导性。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肯定能够得到锻炼与提高。当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者不能忽略实时监控,在巡视中或引导、或点拨、或示范、或解难,确保学生的自主学习顺利进行。

四、交流反馈。1.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瀑布 笼罩 幽谷 游览 漂浮 一缕 弥漫 似乎 ①指名读,相机正音。

(重点强调多音字“漂”、“似”以及“弥”等生字的读音)②联系生活实际及插图,理解“游览”、“弥漫”的意思。③齐读。

(2)出示第二组生字词。

变幻无常 腾云驾雾 千姿百态 云遮雾罩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四蹄生风 流连忘返 ①指名读,相机正音。②重点理解“流连忘返”,练习用“流连忘返”造句。③齐读。④说一说。

a.再次出示第二组生字词。

b.自主选择合适的词语谈谈庐山云雾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吧!(同桌互相练说—指名说—点评)

【设计意图: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这些生字词及时加以运用,并结合课文主旨,谈谈自己对庐山云雾的印象。这就使得学生对于本课新知的掌握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不仅会读、会写,而且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能用”。】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1)相机正音,引导生生互评。

(2)范读文中长句子,指导学生正确停顿,将句子读通顺。(3)交流: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呢?

(可以用文中相关语句进行归纳,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4)思考:课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方式?该如何正确划分层次呢?说说你的意见吧!(引导学生感知并理解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划分课文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理清课文脉络)

五、当堂训练。

1.出示本文生字“庐”、“幻”。2.怎样才能写好这两个生字呢?

(1)指导观察生字间架结构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2)指名交流各自的看法。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仿写生字。5.交流反馈。

(展示写得好的字,点评写得不太好的字,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六、作业布置。1.认真练写本文生字。

2.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3.思考:课文重点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什么特点?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些特点的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课文,适时积累文中优美词句。2.引导学生在朗读品悟中体会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了解作者的描写方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

3.仿照文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式,描写一处景物。【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优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大自然美景的由衷赞美。【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叙述方式,并仿照这一写法描写一处景物。【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1.默写文中重点生字词。

(教者评讲—互批订正—齐读记忆)

2.说一说: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对上节课已学重点内容的复习与检查,既巩固了旧知,帮助学生掌握得更牢固,又及时唤醒了学生脑海中对于本文内容的印象,有利于学生更为自然地、迅速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明确要求。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庐山,共同去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魅力吧!

三、自主共学。1.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用“——“画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读一读,想一想,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写下你的阅读感受吧!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圈画、品味庐山云雾之美、课文语言之美。(教者巡视指导)

四、交流反馈。预设:

▲感受庐山云雾之神奇。

1.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2.从这个自然段的叙述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

(1)庐山的美景奇观很多,如高峰、幽谷、瀑布、溪流等。(2)在众多景物之中,作者最喜欢的是庐山的云雾。(3)庐山的云雾不但美丽迷人,还十分神奇。3.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庐山云雾很神奇?

(1)指名交流,结合理解“变幻无常”、“神秘”、“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语。(引导学生通过找近义词、做动作等方法理解词语)

(2)教者范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闭上双眼边听边想象那幅神奇的云雾美景图。(2)你能通过朗读展现出庐山云雾这份神奇的魅力吗?(自由练读—指名朗读—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在理解词语及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体验感悟。首先,我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语,这样的教学环节设计,不仅使学生对词语的意思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对庐山云雾缭绕的美景有了初步印象。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文本内容,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使学生对这变幻莫测的云雾有了更为立体、形象的感知。在这一有词到句再到段的逐层解读、感悟、朗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神奇迷人的特点。】

▲欣赏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

1.结合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第二自然段。

2.这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庐山云雾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是从哪里寻找到答案的呢?(1)指名交流,出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①点明:在第二自然的开头,作者用一句话概括性地点明了庐山云雾的一大特点——千姿百态,这句话就是本段的“中心句”。

②明确并板书:千姿百态。(2)那么文中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美姿呢?你最喜欢哪种姿态的云雾呢?拿起手中的画笔,把它美美地画出来吧!

①学生自由绘画,并练习诵读描写相关姿态云雾的语句。②指名上台展示画作,并有感情地背诵相关语句。a.结合学生画作理解“千姿百态”。

同学们画出来的云雾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美,这就叫作——“千姿百态”。b.作者描写云雾由山头写到山腰再到山谷最后到山峰,可见作者的观察是有序的!那么“笼罩”、“缠绕”、“弥漫”、“遮挡”这四个词的位置能够随意交换吗?为什么?

(体会作者用词之准确)3.过渡:

同学们不但画得美,朗诵得更美,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欣赏这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吧!

(配乐播放千姿百态的云雾图片,学生欣赏)

4.细细读读这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的呢?(1)感受文中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2)了解本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式写法。

(本段先用一句话概括性地总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巧妙运用比喻手法,对不同姿态的云雾进行了具体的描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生动而形象,我们在描写景物时也要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

5.指导朗读与背诵。▲欣赏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

1.过渡:同样的描写手法也出现在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吧!2.自读要求:默读第三自然段,用“——”画出本段中心句,圈出本段突出描写的云雾特点。

3.交流。

(1)指名说,相机板书:瞬息万变。(2)理解“瞬息万变”。

①指导学生通过拆字法理解:你们看这个“瞬”字是“目”字旁,跟眼睛有关,一眨眼的时间,而“息”就是喘息,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一眨眼,一喘气的功夫,云雾就发生了上万种的变化。②变化快不快?你还可以从哪些地方品出云雾变化之快呢?(“刚刚”、“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3)那么,庐山的云雾在这瞬息之间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指名朗读相关语句)

(4)引读:庐山的云雾真是瞬息万变啊!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

(5)指导朗读,尝试背诵。

(6)指名分析介绍本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式写法。▲总结。

1.过渡:庐山的云雾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它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是那么的美丽迷人,难怪作者在课文结尾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2.齐读第四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版块的学习完全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者起引导作用。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品析语言文字内涵的过程中,或读,或画,或说,或写,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文本的解读感悟之中,真正凸显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而多媒体课件的配合使用,适当的范读引领等,又为孩子们创设出了具体可感的情境,使孩子们在神奇的庐山云雾中深深沉醉,感悟颇深。】

五、当堂训练。

1.教者明确并具体介绍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式写法。2.出示写话要求:

仿照课文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写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吧!3.学生仿写。4.交流反馈。

【设计意图:新课标着力强调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式写法是本文的训练重点之一,因此,在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感悟、分析理解二、三自然段的写法之后,我顺势利导,让学生立即将所学习作方法加以运用,也用先概括后具体的总分式的方式写一处景物,使课堂训练更及时,也让学生的习作训练更扎实。】

六、作业布置。

1.背诵积累文中优美词句。

2.推荐阅读:《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以及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领略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征。

板书: 3.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神奇迷人 总分 瞬息万变 【怎样教】

1.立足课前预习,引导探究性学习。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入新课、掌握新知,如果能够结合课文内容,坚持性地对学生的课前预习提出适当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究、寻找方法、解决问题,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效会更加显著,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2.凸显学生主体,倡导自主性学习。

我校一直大力推行“生本课堂,五步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本课教学中我也是这么做的。我结合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综合具体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五环节实施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观念,以学生的读、思、说、写等主体活动为核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自觉、自主地学习习惯。

3.创设具体情境,促进体验式学习。

庐山离学生很遥远,那么如何使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最大的共鸣呢?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在本课教学中,无论是词语的理解、课文的朗读,还是美景的赏析,都离不开具体情境的创设。适当地引导学生展开体验式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文本产生更加深入、具体、形象地感知与理解。

三年级下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2苏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