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生命桥教学案例
编辑:沉香触手 识别码:24-103120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11 13:13: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命桥教学案例

《生命桥》教学案例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学中,通过读、议、思,让学生品味作者的心情,体验文中的情景,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感悟,表达自己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与文本进行对话,实现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朗读感悟,感受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朗读,深入理解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献身精神以及羚羊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

一、谈话引题,导入新课。

1.当蚁国英雄们的惊人壮举还在我们脑际徘徊的时候,我们亲身感受了蚂蚁——这个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使我们对动物乃至生命都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2.课件出示:羚羊图。这是什么动物?能说说你对它的了解吗?

资料交流:引导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羚羊”资料,要求其说清楚自己搜集了什么资料,以及搜集这些资料的方法。大家能够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收集资料来学习语文真了不起!

(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始与利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图片、文字说明等,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3.今天,我们又迎来了对生命的另一次赞颂,关于羚羊的一段感人故事。请同学们听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板课题:生命桥

4.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5.过渡:听了一遍,对课文就有这么多的理解,真不简单!要对课文有更多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去读书。一遍、两遍······直到读懂为止,多读一遍就会多一份收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们大声地读,旁若无人的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2.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谁想读第二自然段,想读的随时站起来。(3)推荐最棒的同学读。

三、品读课文,感悟体验。

师:如果能读出自己的见解,就更好了。读了这个故事,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哪些地方体现了你的心情,仔细读课文,找出你最受感动的地方,可以读读画画,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写完后,也可以讨论交流。

(生自己读课文,画句子,写感受)

师:你的心里是什么滋味?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学生说感受,说到哪一句,课件出示那一句)

(启发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感悟,这一开放性问题的提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和创造性表达的舞台,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呼应,与学生广泛阅读积累相交汇,促进了学生个性化语言的发展。)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生:这情景是何等的壮烈,何等的惨烈!每一条弧线都意味着老羚羊的死亡。读了后,我的心情很悲痛。

生:他们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这弧线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这情景是何等的神圣。读了后,我很崇敬老羚羊。

师:是啊,正是老羚羊的自我牺牲,才换来了年青羚羊的新生,多么令人可歌可泣啊!同学们体会很到位。也许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感受,这样吧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

(学生练习读,教师加以指导)

师: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有不同的滋味,说说你的感受。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生:老羚羊你们太伟大了,为了保护年轻羚羊们,牺牲了自己,真是让我太感动了。

生:面对生与死的选择时,它们创造了奇迹。

生:我很敬佩它们,它们是如此的高贵、典雅,就是这样一群可爱的生灵,在面临绝境的时候,它们表现出求生的机智和勇气。

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生:一队队羚羊有着可贵的团结合作精神,他们能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生:这两个“没有”意味着排在后面的羚羊要冒着被猎人打死的危险,这说明老羚羊心中想着“他人”的献身精神激励着了年轻羚羊,年轻羚羊也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它们身上都表现出可贵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师:一个是爱的牺牲,一个是爱的觉醒。我想,被感动的不仅仅是猎人。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都被老羚羊的舍己救人深深折服了。在困难和险情面前,羚羊们正是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老羚羊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多么令人感动啊!学到这儿,你们心中是不是有一股很强烈的想说些什么的冲动?把你最想说的话讲给大家听吧。

(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是导体,是火种。教师全身心投入、热情洋溢,学生身处这样的情境中,真正受到了感染和升华。)

生:老羚羊,我想对你们说在生死关头你们表现出的勇于献身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生:年轻羚羊,我想对你们说在死亡面前,你们心中想着别人,心中装着集体,有着可贵的团结协作精神。生:猎人伯伯,我想对你们说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动物也是有生命的,请你们珍爱它们吧!

生:我想对自己说羚羊们生死攸关的时候,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人牺牲,这些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与之对话,让学生享受创造性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快乐,获得成功的愉悦。)

师:听到这一声声肺腑之言,让我们齐声呼唤,板:保护自然,珍爱生命。虽然这是发生在动物界的壮歌,但老师脑子里却闪现了伟大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如果说文天祥是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那么坠入山涧的老羚羊们又何尝不是种族英雄呢?它们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义无返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在集体利益面前丝毫不顾一己之私,老羚羊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生命的壮歌。齐读“生命的壮歌”再次感受这悲壮的一幕。

四、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课后查阅有关羚羊的资料,找自己喜欢的伙伴编一份小报。

2.写一份建议书,建议人们不要随意捕杀羚羊。

(语文教学应坚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观,这样的作业加强了课内外的沟通与融合,扩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语言与精神、心智与情感的高度融合。)

第二篇:《生命桥》教学材料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202_年4月28日 教学内容:《生命的壮歌——生命桥》 教学班级:四(1)班 授课教师:吴泽芬 【教材分析】

《生命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的一个小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故事,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故事的主要内容。2.品味羚羊飞渡场面的惊心动魄与壮美,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唤起学生与动物平等相待、友好相处的内在情感。3.阅读课文力求有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段,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课文所赞颂的羚羊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等精神,从而懂得爱护动物。【教学难点】 理解老羚羊用身体作桥墩的自我牺牲的过程,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走进一个故事—— 板书揭题,初读课文 1.复习导课,板书课题。

师:上一节课学习了《蚁国英雄》一文,它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生命之歌,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的第二篇——《生命桥》,它同样震撼人的心灵。

教师认真板书课题:‚生命桥‛,让学生跟着认真书写。

2.齐读课题;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这是一座——‚生命桥‛,再读。3.读着读着,你的心里一定有许多的疑问吧?指名说。

(‚生命桥‛是谁架起的?架在哪里?为什么要架起这座‚生命桥‛?它们是如何架起这座‚生命桥‛的?)

带着疑问赶紧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做到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4.教学生字,扫除障碍。

(1)出示生字词,指导读音。

悬崖 应(yìnɡ)声

猛蹬(dēnɡ)一下

坠入山涧

桥墩 秩序井然

眼花缭乱

目瞪(dènɡ)口呆

重点指导:

注意‚蹬‛与‚瞪‛的读音,都是后鼻音,声调不同。

再来看看这两个字的字形,怎么记?偏旁和意思相关。全班做‚蹬‛的动作,再做‚瞪‛的动作及‚目瞪口呆‛的样子,初步感受词语的意思。

5.文中有一句话与课题是密切相关的,迅速浏览全文,找一找。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师:这情景是何等地神圣!指名读这神圣的情景使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放下了猎枪。指名读。读着读着,你明白了什么?(1)山涧上空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是生命桥;(2)生命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齐读。

二、感受一个奇迹——品读文本,引导感悟(一)品读第1小节,感受绝境。

1.同学们,当生命处在最危难或是绝境的时刻,生命往往会谱写出一首首悲壮的歌。故事的主人公——一群羚羊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绝境?

2.随交流出示:‚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

(1)指名读。师补充:这是一个怎样的悬崖?在原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描述:

伤心崖是戛(jiá)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从中间剖开,从山底下的流沙河抬头往上看,宛如一线天,隔河对峙(zhì)的两座山峰相距约六米左右,两座山都是笔直的绝壁。

谁再来读。

(2)面前是万丈悬崖,身后是猎人们黑洞洞的枪口。这样的情况对

于羚羊来说,是什么?用恰当的词说就是——陷入绝境

走投无路

进退两难

师补充一组词:走投无路

生死攸关

命悬一线

进退两难 危在旦夕 灭顶之灾

(3)你再来读。

死亡的危险一步步逼近这群羚羊,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其中的一只老羚羊或一只小羚羊,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如果我是小羚羊,我会想,妈妈呀,前面是万丈悬崖,掉下去肯定必死无疑,后面又是猎人,难道今天死定了吗?如果我是小羚羊,我会想,天哪,难道今天就要葬身此地,我还没活够了呢!如果我是老羚羊,我会想,现在这么危险,我们必须想办法,否则全部得葬身此地,一个也活不了!如果我是老羚羊,我会想,必须先救孩子们,他们可是我们的未来啊!)

3.同学们,你们谈得多好啊,那羚羊们是怎样表现的呢?谁来读一读文中的有关语句呢?

随生读,出示:‚几分钟以后,……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1)自由读读,你明白了什么?

羚羊群迅速分成了两群——年老的一群,年轻的一群(在绝境面前,它们没有坐以待毙,积极地想办法。)

从‚走出、叫、应声、走到、后退、奔跑‛这些词中感受到年轻羚羊和老羚羊配合默契。

(2)师小结:面对绝境,羚羊们沉着冷静,迅速分群,决定飞跃山

涧。可是这里环境特殊,(指板画)两个山头之间有六米,羚羊们善于跳跃,但他们跳跃的宽度最多也只能跳4米,如果盲目跳崖,结果是凶多吉少。面对生死考验,羚羊们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2、3两小节,和羚羊们一起去感受这场生与死的考验吧!

(二)品读第2-3小节,感受奇迹。1.读完后,你有什么感觉呢?

(老羚羊们实在太伟大了!老羚羊们为了小羚羊们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好感人啊!……)

2.是的,确实令人震撼。那猎人们的表现又如何呢?

生答,师相应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1)指名读(两生)读着读着,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猎人们为什么个个惊得目瞪口呆?猎人们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3.同学们,我们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猎人,羚羊们的哪些举动会使你深受感动,使你不忍心杀它们而放它们一马呢?再次自由读读课文的第2-3小节,把你受到感动的地方划下来,多读几遍。(生读书思考,师巡视指导。)4.交流:

感动之一:师相应出示‚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1)快速读读这段文字,和同桌用文具、手摆一摆,弄清羚羊们的合作方法、试跳过程。

指名拿图片上黑板演示。

(2)这怎么不是奇迹?这奇迹是以生命为代价付出的。这奇迹的背后有多少感人的瞬间(点红‚奇迹‛)。把这个画面放大,再放大,哪些细节深深打动了你的心。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

师:这‚刚好‛是凑巧吗?映示:‚年轻羚羊后退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轻声读读,你读懂了什么?

生: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是为了刚好能在年轻羚羊下坠时出现在它的蹄下。

师:这‚刚好‛竟是老羚羊事先估算好的!动物能估算的如此‚刚好‛,这怎么不是一个奇迹?

指名读。(老羚羊原本可以跃得更高,尽自己最大的力也许还有可能落到对面的悬崖边,但它没有这样做,那是因为——它要把生的希望留给年轻羚羊)男女生合作读。

▲‚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如果先说这句,就直接引下句)引导要点:从‚猛蹬‛看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用力,不这么用力行

吗?

这一蹬,年轻的羚羊——这一蹬,老羚羊——

这是同属于一个家族的一群羚羊,多不忍心呀,但为了生存,年轻羚羊不得不……(引读)

▲‚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如果先说这句,就追问:老羚羊为什么会坠入山涧呢?)

引导要点:看到老羚羊这样,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伤心、紧张、敬佩、赞叹……)通过朗读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师:鸟儿断了翅膀就不能飞翔,老羚羊坠入山涧却是再也不能回来。我们静静地听,静静地听,什么声音都听不到,因为那是一个万丈深渊。

指名读。(年轻的羚羊获救了,而老羚羊却摔得粉身碎骨。老羚羊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不,它爱,它也想亲眼看着儿女茁壮成长。可是,为了种族的繁衍)指名读(在告别生命的一刻,老羚羊却来不及对孩子说些什么。然而在它坠入深涧的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它回头看了小羚羊一眼,那是满含深情的一眼,这一眼,包含了它多少想说的话……)

它想说——孩子,好好地活着!

它想说——孩子,你活着是我最大的幸福!孩子,要勇敢的活下去!前面的路很难,你们一定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孩子,坚强地活下去吧,爸爸妈妈会在天堂里看着你们,祝福你们。……

指名读(你的朗读中有惋惜)指名读(你用朗读向大家传递着你的感

动)

(3)在选择生死面前,老羚羊毅然地选择了死,这是一只怎样的老羚羊?

板书:勇于献身

多么悲壮的一幕,让我们再一起把目光聚焦到这悲壮的一幕,多媒体展示

(4)看到这悲壮的一幕,我们的心都被震撼了,你们说亲眼目睹这一切的猎人们会无动于衷吗?不,不能。

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齐读——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是因为眼前的这一切太出乎人的意料了是因为老羚羊甘愿牺牲自己,把生的希望留给小羚羊的做法太让人震惊了!——是啊!眼前的奇迹使铁石心肠也不忍心伤害这群可敬可佩的生灵。

⑶猎人被感动了,我们被感动了,孩子们,捧起书,让我们一起好好回味这感人的一幕。

配乐,师引读第二段。

师:还有什么地方使你深受感动呢?

感动之二:师相应出示:‚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1)生:我感觉它们没有害怕死亡,总是互相谦让,把生的希望让给其它羚羊。

(2)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词‚秩序井然‛,什么是秩序井然,你能联系

课文中的句子来体会吗?(没有拥挤,没有……)

为什么这句话让你感动,你能联系前文吗?羚羊当时处境怎样?(进退两难、走投无路、命悬一线的绝境)

师:在面临灾难时不光动物,就是我们人类也有逃生的本能,为什么不逃?特别是技术娴熟的老羚羊不逃?后面的为什么不抢先逃到对面去?要知道,在这边的悬崖上多待一秒,就多一份死亡的危险呀!

生谈体会(都想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只有团结,才能使更多的生命重生。)

这是一群怎样的羚羊?

板书:团结协作

(3)指名读。(面对枪口羚羊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面对死亡它们互相配合,那么从容,那么镇定。)

这情景是何等地神圣!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齐读。

直接出示

▲随着一对对羚羊的腾空跃起,出示:‚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为桥墩的生命桥。‛

(1)多媒体展示。指名读(多个)。从激昂悲壮的声音中感受到大家内心的震撼与感动。

(2)同学们,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把这一道道弧线称作生命桥了吗? 这一道道弧线就是挽救年轻羚羊的——生命桥

这一道道弧线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为桥墩的——生命桥

师:它,虽然不是一座真正的桥,(师此时课题加引号)然而就是这转瞬即逝的弧线桥,却比世界上任何一座桥更令人难忘!(3)齐读。

这情景是何等地神圣!出示: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三、撒播一片情怀——以读促悟,拓展延伸 1.这篇文章选自《斑羚飞渡》,出示:

我没有想到,在面临种群灭绝的关键时候,班羚群竟然能想出牺牲一关,挽救一半的办法来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我没有想到老斑羚羊们会那么从难从容地走向死亡。

我看得目瞪口呆,所有的猎人,都看得目瞪口呆,连狗也惊讶地张大嘴,长长的舌头拖出嘴外,停止了吠叫。指名读,全班读。

2.这篇课文和上一篇课文所展示的也许是动物本能所使,但面临危急的时候,他们的举动不能不让我敬佩,他们的举动奏起了‚生命的壮歌‛。(板书)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说课稿

博爱小学 吴泽芬

一、教材简析

《生命桥》这篇文章是苏教版第八册中的《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中的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的感人故事。故事场面悲壮,揪人心肺。尽管该故事的情节完整,独立成篇,但编者把它与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安排在一起,构成一篇课文起名叫《生命的壮歌》,是颇具匠心的,其内涵极其丰富。

首先这两个小故事都讴歌了区区弱者在生死的关健时刻所表现出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对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情操的熏陶无疑是积极奋进的。其次,两个故事的悲剧的产生都是人为造成的,是人类自己进行反思的好例子。再次,两个故事语言优美,字字句句感人肺腑,震撼着读者的心灵……。

因此,本文是老师引导下学生与文本对话、交流体验、学好语文、感受生活、熏陶情感、体验生命的极具人文性的佳作。出于对教材以上的认识,拟定以下教学目标及相关措施。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凭借课文语言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羚羊团结

合作、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伟大的献身精神。

3、关注学生体验交流中新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环保,正确的价值取向等人文素养。

三、教法学法。

1、教法:顺学生思路,组织读书交流。

2、学法:自读自悟,交流提高。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学法,以利自学。

1、继续学习18课‚生命的壮歌‛。这节课学习这课的第二个故事‚生命桥‛。

2、这课的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我们是怎么学的?

①先读课文,把生字读准,难读的句子读通顺。

②反复读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感动的原因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动表现出来。

3、下面我们就用前面的读书方法来读‚生命桥‛这个故事。

二、利用学法,自读自悟。

(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自学生词,读通语句。

①请几个同学上黑板把自己认为同学们难读或可能读错的字词抄写在黑板上,让这些学生检查、教学有关字词的读音。

(注:课堂是学生练习、纠错、发展的主渠道。这里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别人可能读错或难读的字词抄在黑板上。这样做,第一,这种

资源来自于学生,同时又服务于学生,资源利用的巧,利用的好;第二,让学生发掘资源,学生兴趣浓积极性高;第三,既处理好了字词读音这一知识点,又巧妙地让学生与学生交流,增强了学生间的交际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②指名完整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把课文读通。

(注:把课文读通,整体感知课文大概,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基础)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受。

现在我们进行读书学习的第二步,把自己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待会儿汇报、交流。

1、学生自读,教师随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注:教师的随机了解既是与学生合作交流,又是帮助辅导,更是获取学生学习的信息,以便更好地驾驭课堂。)

2、汇报交流。(顺学生思路进行教学)

估计学生可能有以下一些汇报交流。

①第一节的第4句。‚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让学生通过朗读谈感受弄清老羚羊跃起的高度低一些是老羚羊心甘情愿的而并不是其他原因,同时交流读书学习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读书思考。

②文章第二自然段。

映示第二片段内容。

A:先说说为什么感动,再读一读。

B:评读,重点评一评读的好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猛蹬一下…‛年轻羚羊和老羚羊各自的后果。

师(指图):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一刹那间它就要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这时老羚羊飞跃到年轻翔羊的蹄下,用自己的脊背支撑年轻羚羊作第二次跳跃。年轻羚羊得救了,老羚羊却永远停止了呼吸,它把生的希望让给了________、把死亡留给了______,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壮举啊,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C:学生试读。D:指名读后齐读。

③第三自然段。

‚一队队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

读读议议,教师也可讲讲自己的感受。

‚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教学策略:

A、指3人连读这句话。B、教师作简笔画并激情讲述。

这是一座悬崖,这是悬崖的对面,年轻的羚羊快速向对面飞跃,可是它只能飞跃到这里,眼看就要摔下山涧,此刻老羚羊纵身一跃,飞跃到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背上猛蹬一下,第二次飞跃,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坠入山涧,摔得粉身碎骨。顿时——(学生接读)

C、这已不是一道道弧线,它是——(学生接读)D、读题:生命桥。

E、透过这座生命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注:繁琐的分析,挖掘语言文字的内涵,只能让生动的语言变得生硬,让充满情感的语言变得麻木,这里通过简笔画和教师的激情描述旨在引导学生走进那些悲壮的场面,进入那让人荡气回肠的境界,通过学生进入情境的想象,不仅使学生感悟到文字的表面之义,更主要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从而丰富个人的生命体验。)

师:谁先飞过山涧谁就有了第二次生命的机会,谁落在后面就可能遭到猎人的枪杀,在这生命存亡的关键时刻,这群羚羊决不争先恐后,一个接一个有秩序地飞跃山涧,以一个个老羚羊的死亡换来一个个年轻羚羊的生命,这简直是一首——生命的壮歌(读题)。

3、配乐朗读全文。

(注:这部分的教学策略主要是遵循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设计的,在这活动中力求让学生把自己读文本的体验通过和同学及老师读读议议的形式表达出来,积累语感,内化语言,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在其中最主要的做法便是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或倾听学生的体验,或表达自己的体验,或引

导升华学生的体验。)

三、由此及彼,升华认识。

这个故事读完了,但想到了些什么呢?

(注: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要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这一设计在培养学生把学语文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关注课堂中生成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感受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

四、引向课外,拓展阅读。

师:有一件事,我必须要告诉同学们,这一群羚羊并不是偶数,是奇数,这就意味着有一只羚羊并没有对子,而这只羚羊恰恰是成功指挥这场战斗的羚羊头,此时此刻,它孤零零地站在悬崖上,没有年轻羚羊需要它的帮助,也没有任何人来帮助它飞跃山涧,后来这只羚羊怎么样了呢?请同学课后阅读初中语文第三册第13课《斑羚飞渡》。(注: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和兴趣,强调课内和课外的联通,这种设计不仅是应对这一要求的,而且这种阅读更是对本节课的阅读体验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附板书设计: 生命的壮歌

生命桥

一前一后 一高一低 一老一少 一死一生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教学反思

博爱小学 吴泽芬

《生命桥》讲述了一个让人心灵为之震撼的故事,一群羚羊在狩猎队的追击下,老羚羊用死亡架起生命之桥,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悬崖以求生存。一遍读下来,区区弱者在生死攸关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和献身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故事中让人感动的地方真的太多太多。备课时,我想到如此多的感动我的学生不可能无动于衷,于是我决定把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读、找、体会、感悟。在执教后,根据新课标和语文课程的特点,我问自己以下几点在课堂中是否得以体现。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首先问自己是否转变了角色,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在读的训练上,比较到位。以读促悟,朗读贯穿始终。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朗读,有指名朗读,集体朗读,还有配乐朗读。接着是重点读自己最感动的部分,边读边体会,然后指名朗读,谈自己感受。

2、教学过程是否达到了使学生感悟、体验、实践和建构的过程。这节课我通过‚听读想象画面——自读感悟精神——品读升华情感‛这些环节,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把文字变成画面‛例如所设计的想象训练:

A、假如让那‚几分钟‛延长,再多些时间让这些羚羊话别,他

们分别会说些什么呢?

B、试跳成功以后,当年轻羚羊到达彼岸,看着一望无底的深渊,它会想些什么呢?

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去,他们仿佛就看见羚羊的生离死别,仿佛看见那依依话别的场面。学生读到深处,理解到深处,自然就有说不尽的想法,这等于又把‚画面还原成文字‛。在此基础上,指导他们对重点句进行品读,对学生的体验也十分尊重。学生在相互讨论过程中加深自己的体验,我总是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谈自己的观点,并充分挖掘他们的个性感受。

3、是否是一个开放的、生成的、充满生命力的课堂。语文的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本节课我不是把学生封闭在课堂里和课本中,而是拓展学生的视野,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虽然,现在提倡学生自己动手获取信息,但事实上,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还是有限,课前我从网上找了其他动物及人物的资料,《生命桥》的原文《斑羚飞渡》中有关作者心理的描写。这样用课外资料补充教材,引导学生延伸阅读,一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主动参与阅读;二来满足水平不等的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悲壮的生命之歌继续唱响。

一堂课是结束了,但那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生命桥‛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也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课堂孩子们的感悟还不够深刻,这时候如果我能创设情境,以情感染孩子,则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另外,我应该学会倾听学生的发言,要善于捕捉和放大学生的有效生成。执教中,为了预设好的教学环节,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时总是在学生说出了自己想听到的、或者听到了自己意想中的回答,我就已经满足了,学生意犹未尽的表述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所以说教师要怀着一颗包容的心,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用心去体会、去感受,才能感受学生精彩的发言。

《生命的壮歌——生命桥》评课

评课时间:202_年4月28日 评课内容:《生命的壮歌——生命桥》 课型:新授 授课教师:吴泽芬 主持:王博 参与:语文组教师 地点:办公室 评课过程:

吴老师对课文研究的很透,深刻理解了文章内涵。这可以从教学设计上可看出。如一开始,让学生谈谈对生活中的‚桥‛的理说说‚桥‛的作用,以此自然过渡到所上新课里的桥——‚生命桥‛,从题目上感受这座‚桥‛的非同寻常,此时学生心里已有微微的震撼,也很好地勾起学生想进入课文一探究竟的欲望。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品读、会文,学完了整篇课文之后,陈老师又回到题目‚生命桥‛上,通过提问‚‘生命桥’为什么加引号?‛这一核心问题,使学生加深对文章(课题)内涵的理解,这一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吴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环节非常灵活,教学安排从学情出发,体现了她的教学智慧。如在学习课文前的以‚词‛进‚文‛,吴老师先在大屏幕上出示这课的重要词语,让学生读读、说说、想想,在帮助学生疏通阅读障碍的同时又利于学生结合这些重要词语来理解课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讲‚悬崖‛一词时,让学生想象、联想与

‚悬崖‛及其与其有关的画面等,接着就以‚一个与悬崖有关的故事‛引领学生步入课文,开始学习新课。又如在学习整篇课文时,围绕‚哪个地方/句子让你感动?为什么?‛这个问题,充分训练了学生‚说‛的能力,并且在学生的‚说‛中,一步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以 ‚猎人心里怎么想‛为开放性的问题,给予学生想象空间并组织交流,巧抓想象点,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来感叹羚羊们的这一壮举,赞叹这一奇迹;用画图法讲解‚怎样跳‛这个环节,并也让学生自己画下来,这样可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课文内容,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第三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案例)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案例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曾指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当前以读为本的教学的重要性。读的形式多种多样,默读、自由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本节课,将在创设情境中突出引读的功效。引读,即导读,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致力于导,学生循导学读。同时,教学设计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跨跃海峡的生命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人间真情”专题栏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二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有关爱的主题在前几册的教学中均有涉及,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人间真情的专题,是为了继续引导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才会更有意义。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一个是在杭州医院病床上期待救命骨髓的病危的小钱;一个是台湾余震中的医院,李博士正在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教学时要使学生能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来感悟课文内容,同时在情感上有所触动。

学情分析

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表现在好奇心强,求知欲旺。他们已经初步具有初步的品词赏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本班学生也有良好的读书习惯,也特别喜欢朗读课文。因此,要在课堂上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四年级的第一学期,学生对学习课文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能够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通过体会重点词来感悟课文内容,基本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找到难于理解的地方,并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但是因年龄较小,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对他们是难点。

前期学习情况:学生收集相关的资料,进行交流;初读课文,学习课课文的生字新词,理清了课文的层次,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方式和手段

教法

1、创设情境法

2、体验教学法

3、引读指导法

学法

1、读写结合法

2、联系生活法

3、讨论交流法

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要求结合教材与学生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贵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4.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回忆: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杭州、台湾)

2、这座生命桥靠什么跨越茫茫的海峡呢?带着疑问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真实的故事。

二、深入学习

(一)抓词句感悟

读读下面地文字,用心感受什么地方你感到辛酸难过了?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他患的白血病很严重)你了解白血病吗?(介绍:白血病又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一般很难治愈,只有骨髓移植才有生的希望。)

目前,小钱的病严重到什么程度?(危在旦夕)

“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从这两个数字的对比中你体会出了什么?(希望渺茫)

带着你们的体会读一读。

(二)创情境研读

过渡: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这样的人谈何容易呀!小钱是幸运的,他找到了适合自己骨髓移植的人,这个人就是远在台湾的一位不知名的青年。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花莲慈济医院,走近那位青年,去看看那感人的一幕幕„„

默读3——6自然段,画下使你感动的词句,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并带着感受读一读划到的部分。

1、“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他的家人也在危险中,但他却无暇顾及)

(1)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做的?(板书:在余震中)

(2)你们了解地震吗?它给你什么感觉?(毁坏力强、危及生命 结合5.12说)

(3)当时的台湾大地震也同样如此。(出示:台湾地震资料)

(4)预设:如果你的家人遇到了危险,你会怎样做呢?(尽全力去帮助)

(5)然而在剧烈的摇晃中,这位台湾青年却无心顾及家人,因为(齐读)“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6)创情境引读:

a、可是年轻人,我实在不明白地震这样危险,难道你不担心自己的家人吗?(但有人更需要帮助)是呀,他心里想的是(指名读)

b、年轻人,我还是有些不明白,小钱与你素不相识,你为何非要在这危急时刻捐献骨髓呢?(如果18岁的少年就失去了生命那太可惜了。)

所以他心里只想着(指名读)

c、年轻人,我理解了你的做法,但在地震实在太危险了,你能不能等到安全之后再捐献呢?(小钱的生命正受到威胁,救人刻不容缓)

所以他一心想着(齐读)

2、还有哪些让你感动?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没有跑,那么沉着的站在病床旁让我感动)

(1)“沉着”是什么意思?(冷静,不慌张)青年呢?(静静地)

(2)他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如此的镇静呢?(在余震中)

(3)想一想此时也许会发生什么情况?

(出示:想象回答)(房倒屋塌,压在废墟中)

(4)但是(齐读)

(5)这么危险的环境,李博士和小钱为什么这样沉着、镇静呢?(出示:填空题)

(6)你觉得他们是个怎样的人?(小钱:勇敢,不顾个人安危;李博士:医德高尚)

(7)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再次创情景引读)

a、又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手术台在剧烈地摇晃着,一些瓶瓶罐罐随之打碎在地面上,而此时此刻——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前,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b、大地在余震中摇晃,人们惊慌失措,奔跑着、哭喊着,乱作一团,而此时此刻(齐读)

c、大地在余震中摇晃,钻进了防空洞的亲人不停地向外张望:我的儿子,我的妻子,我的爸爸妈妈是否安全呢?而此时此刻(齐读)

3、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了,接下来李博士做了什么呢?(出示:工作时间表)

(1)李博士连续工作了多长时间?(板书:取、送、手术)

(2)你有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为了救助小钱,李博士都顾不得休息,工作很敬业)

(3)手术成功了,小钱总算得救了,此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4、是呀,压在人们心头的那块石头总算落了地。(齐读7自然段)

5、现在你对课题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这座生命桥难道仅仅是用生命铸成的吗?(板书:爱心、血脉亲情)

带着这样的体会再读一读吧。

(指名读——配乐个别读)

(三)进情境书写

1、现在我们来想象一下,如果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创意扩展,大胆想象)

2、是的,爱的力量跨越了时空,战胜了死神,创造了奇迹,也必将如同生命的火种一样世代相传。

三、总结推荐

1、总结全文

2、课后阅读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救助活动圆满成功》

板书设计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爱心 血脉亲情

台湾杭州

在余震中青年捐骨髓小钱

李博士 取骨髓送做手术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读课文,填一填,理解“生命桥”的含义(课中)

1、小钱几经辗转,终于。

2、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

3、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终于。

4、经过两岸同胞的全力救助,小钱终于。

5、,我终于。

2、小练笔(课后)

以小钱的名义给李博士写封感谢信,表达你对李博士和那位青年的感激之情及两岸骨肉的血脉亲

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创设情境的朗读。

语文新课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培养“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的阅读习惯。从实质上说,阅读的过程是阅读主体通过特定的心智活动,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文本的言语与本然生活之间对应关系的过程。朗读是阅读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创设情境式朗读,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

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创设情景,让读更有激情、让读更有魅力,让读真正地读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界。这样课堂上的“语文味”才会芬芳宜人、幽香袭人。

本节课,教师就一个主干的问题引领着学生反复地走了好几个来回,走进去,跳出来;读进去,想开来。这样一唱三叹、一板三眼的课堂节奏、生命旋律、会久久地回荡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2、读写结合的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读与写甚有关系,读之得法,所知广博,眼光提高,大有助于写作练习。”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相辅,整体推进,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无疑可以产生良好的效应,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特别是片段写作占用的时间短,文字量小,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展现了语文教学的潜能。因此,本节课捕捉到训练点后,不仅帮助学生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还为教学活 动平添了一番意趣。

第四篇:《桥》教学案例

桥教学案例

教学问题: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动?

文本解读:《桥》从内容上看是一篇思想性、情感性极强的文章,塑造了一个无私无畏、舍己救人、一心为民的老支书的形象。从表现形式看,课文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善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两个字就是一句话,一句话就成一个段。并且作者对环境、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都生动传神,极有感染力。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结构安排更是独出心裁、引人入胜,在结尾处才揭示出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的课文最忌学生的无动于衷或无病呻吟。由此,如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出内心的那份感动、读出对老支书无私无畏、舍己救人、一心为民的高尚品质的那份崇敬和怀念,便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我主要采取了品读感悟、想象体验、角色换位、说中拓展等教学策略。现摘录部分片断予以评析: 片断1:

师:这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出现了。(指名读第十一自然段)生读:党员也是人。

师:是啊,党员也是人,党员的命也是命。求生是一个人的本能,有错吗? 生齐答:没错!

师:老汉怎么对待的?请你读。生读第十二和第十五自然段。

师:从老汉的这一系列言行举止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感觉他很生气。生2:他很愤怒。生3:他非常无情。生4:他很凶,很粗暴。

师:明知是自己的儿子,为什么还这样?(沉默片刻)

生1:虽然说党员也是人,可老汉觉得党员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师瞪大眼睛吃惊地望着他:你真了不起,你还知道这些!还有不同的吗? 生2:他想先救村民。

生3:他想是党员就要带头让别人先走,就象我们班干部要带头一样。师:你从这里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

生:这是一个爱人民已经超过家人的老汉。(相机板书:爱民胜于爱子)生:这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老汉!生:这是一个大公无私的老汉!

【评析:引导学生透过老汉的神情、语言、动作等走进老汉的内心,深入体味他在生死攸关之际作出的艰难抉择,为升华学生对老汉的敬仰再次奠定情感基础。】 片断2:

师:难道他就不爱自己的儿子吗? 生齐答:爱!

师:是的,刚才大家在谈自读体会时说道老汉也深爱着自己的儿子,你们是从哪个词体会出来的? 生不约而同地说:推!

师:让我们用朗读的形式来帮老汉推一推。师吼道:少废话,快走。

师:请1、2 小队的同学帮老汉推一推。1、2小队学生读: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师提高音量再次吼道:少废话,快走。

师:请3、4、5小队的同学再用力帮老汉推一推。3、4、5小队的同学齐读: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师声嘶力竭地吼道:少废话,快走。

师:请全班同学竭尽你们所有的力量帮老汉推一推。全班齐读: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评析:通过层层推进的朗读,让学生默默感受着那份比山高、比海深的父爱、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将学生对老汉形象的认识提升到另一高度,为下一个环节体验老汉痛失亲人埋下伏笔。

师泪眼模糊,动情述说:尽管老汉深爱着自己的儿子。可终究抵挡不住洪水的无情。那位小伙子还没来得及踏上木桥,就被洪水吞没了。面对这一幕,老汉似乎要喊着什么,他要喊什么呢?请大家写一写。

第五篇:《桥》教学案例

202_年日照市中小学优秀创新教学案例评选

《桥》教学案例

作者:王乐修

单位:山海天旅游度假区天阁山路小学 电话:8311436

《桥》教学案例

一、教材背景

《桥》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文中赞美的正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光辉形象。

二、设计理念

《桥》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而且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所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设计这一课时,我力图在三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是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要上得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等。二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思考。让学生自己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三是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学实施

(一)导入

1、同学们,几天来,我们一直被一些感人的故事而深深震撼着,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还是在历尽千辛万苦的长征途中,都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雪中送炭的大娘,刚强的小金花,失去双腿的大嫂,还有为了照顾三个病号走出草地而壮烈牺牲的老班长。无论哪一个都深深地感染着我们,使我们为之动容。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桥》,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怎样一个感人的故事。

2、指名说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有一个村庄,在黎明时山洪暴发,一位老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的事。

(二)谈桥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桥》可老师发现课文里真正写桥的句子却很少,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呢?谁能找出文中相关句子?

生: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师:这座木桥有什么特点? 生:很窄

生:窄到只能让一个人通过 师:假如一百个人过桥该怎么走?

生:排成一队,一个一个走(此处节奏较快)

师:咱们再来齐读这个句子,读出木桥的窄(生齐读此句,将窄窄的重读以突出桥窄。)

师:是的,洪水把人们逼得无路可走了,只有这座木桥了,谁能读出桥的重要性。

指名一生读: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此处强调“只有”)师:下面请大家齐读这个这个句子,读出它的重要性和窄的特点来(生齐读)

师:这座窄窄的木桥,面临的不仅仅是全村人的生命,还有狂奔而来的---生接:山洪

(三)谈洪水

师:是的,这是怎样的洪水呢?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默读课文,迅速标出课文里写洪水的句子,比一比看谁找得多,找得快,(生读课文,划有关句子)

生分别找出了文中所有写洪水的句子

师:摘录了五个写洪水的句子,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5个句子)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师:“咆哮”是一种怎样的喊叫声? 生:愤怒地喊叫

师:那请你愤怒地喊叫一下。生感情朗读 让咱们再来通过画面感受一下吧。(课件出示)

师:让咱们通过朗读表现这种画面,请齐读这一句。生感情朗读,读得很有气势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师:第二句谁来读?一生读句子(但读得很平平)

师:近一米高的洪水在翻滚在咆哮啊!谁再读——(生读,仍然很轻柔,可能是受跳舞一词的影响)

师:同学们,这是一支怎样的舞蹈啊? 生:应该是死亡之舞 师:对啊,洪水疯了似的在路面上翻滚,这分明就是死亡之舞啊!请你带者这种感情再读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师:看第三句,狞笑是怎样的笑? 生:凶恶、恶狠狠的

师:那你来读,要读得让我们感觉心惊胆颤。生感情朗读

师:有谁能把洪水在逼近的感觉给咱们读出来? 生读

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师: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个句子? 生:抓住重点词语读。比如:窜、舔 师:这是个好办法!你试试? 生感情朗读

师:还有什么方法能把这个句子读好? 生:想像画面读。(读得也很好)

5、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师:最后一句我想请咱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生读得深情并茂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些句子,感受文字的形象、生动以及洪水的可怕。

(四)谈村民

师:读完了这些句子,我们仿佛看到了洪水在慢慢地--- 生接:上升 师:人们的处境越来越--- 生接:危险

师:此时此刻人们只有一个念头就是-- 生接:逃生 师:那逃生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找出句子。

生1: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生2: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生3: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师:如果你就是这其中的一员,你感觉到了什么?生1:害怕生2:恐惧 师:如果用四字词呢?生1:心急如焚。生2:惊慌失措。生3:撕心裂肺生4:心惊胆颤、心惊肉跳

师:那就请带着这种心惊胆颤、心惊肉跳、心急如焚、惊慌失措的感受齐读第六段,(生感情齐读)师:想想,如果一百多号人都拥上木桥,会有什么后果? 生:桥会断掉 生:人会被水冲走 生:那情景残不忍睹 师:一个词 生:桥毁人亡

(五)谈人物

师:是啊,大家一起涌上木桥就会桥毁人亡,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是谁力挽了狂澜呢?

生齐:是老汉 师板书老汉,师:这是个怎样的老汉呢?请同学们再读7到23自然段,在文中寻找答案 学生找文中句子交流,师: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从字里行间来体会老汉这个人物 句

1、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山给你什么感觉? 生:高大。

师:站在山脚看山得仰视,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生感情朗读。

师:还给你什么感觉?请用你的朗读表现出来

生:稳固(读)生:坚定。(读)生:挺拔(读)生:雄伟(读)师:是的,此时此刻洪水已逼近,人们已慌了,乱了,只有老汉镇定如山,请大家齐读,读出老汉的沉着冷静。

生齐读

师:一个清瘦的老汉,作者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生1:他第一个来到桥边,没有逃,想着老百姓,他精神高大如山 生2:他没有慌,像山一样稳固,镇定如山

生3:他有威信,受人拥戴,他一站到桥边,所有的人都停住了脚步 师:是的。当灾难来临,他想的不是自己而是百姓,这样的老汉确实应该受人们-----生齐接:拥戴!

师:他不但自己这样做了,还严格要求所有的党员,咱们读读他的喊话,指句2生读: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师:三句十五个字,文字简洁,却极具震憾力。这三个感叹句中哪一个最能打动你?

生:“党员排在后边!”这句最能打动我 师:为什么? 生:在这个生死紧要关头,老汉要求党员把生的希望让给了百姓。师:是的。这个句子足以感动所有的人。咱们齐读这个句子。生齐读 师:灾难来临,老支书告诉人们:逃生路上,党员殿后,这样的党员的确应该受到人们的———(生接)拥戴!

师:很快,人们开始有秩序地安全转移了,突然间,老汉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这个句子谁读?(指句3)

生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师:同学们看课文插图,看老汉的表情,你看到的是什么? 生②:是愤怒。生③:是毫不犹豫。

师:再看这段文字,你从哪些字词中可以体会到老汉的愤怒、毫不犹豫。生④:我从“冲、揪、吼道,像只豹子”体会到的。师:谁来读出老汉的果断 生感情朗读 师:此时的洪水已经肆虐到什么程度了? 生: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师:此时的木桥呢? 生: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师:队伍已经站好了,被揪出去的小伙子,将站到队伍的什么地方? 生:站到最后一个,师:这意味着——

生1:他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 生2:他获生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生3:他离死的危险越来越近

师:读完文章的同学都知道这个小伙子是谁? 生齐:老汉的儿子,师:儿子,这是一个多么充满亲情充满血缘的字眼啊,人都说血浓于水,可是在生死关头老汉是这样对儿子做的——

生接读: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 师:老汉是这样对儿子说的——

生接读: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

师:排到后面去!排到后面去!越靠后越靠近什么?(死亡)可这个小伙子是他的亲生儿子呀!这时,你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什么?

生⑥:敬佩 生⑦:震憾 生⑧:震惊 生⑨:感动 师:这不循私情、无私无畏的老汉的的确确就是——一座山。师:从他的言行里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老汉? 生1:无私 生2:了不起 生3:伟大

师:是的,在亲情与人民利益面前,他选择了后者,这样的老汉确实应该受人(生接:)——拥戴 师:其实,老汉也是凡人,也是血肉之躯,他真的就无视这份亲情吗?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触摸那份可歌可泣的父子情。

师范读第18自然段 生接读19、20自然段

师:你们读懂了些什么? 生:他爱自己的儿子

师:是的。他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这份爱被排在了爱人民这份大爱之后,这样的老汉的确应该受到人们的(生接:)——拥戴

师:可是老汉的言行并没有感动无情的洪水,悲剧还是发生了 指名读21、22段

师:同学们,老汉把自己的儿子推上木桥,他想让孩子好好活着,可桥轰地一声塌了,老汉悲痛欲绝大声呼唤——

生1:孩子——!

师:眼睁睁看着儿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心里充满了愧疚,他嘶心裂肺地喊到——

生2接:孩子,爸对不起你呀

师:是啊,也许他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妻儿,但他对得起村民,对得起曾经那铿锵的誓言,对得起他所忠诚的----党!

师板书“党”

(六)升华

师:老师第一次读完课文后也被深深的感动了,这儿有一首小诗,愿意与老师一起读一读吗?(课件展示)

你的身躯凝固成山 一座村民的靠山 你用山的坚定 安抚了慌乱的民心 你的血液流淌成旗 一面鲜艳的党旗 你用跃动的红色 燃起了生的火种 你的灵魂化作了桥 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一头连着党 一头连着百姓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请把你最想说的那句写下来。最好用到“桥”字。

学生交流自己写的句子: 生1:老汉,你就是一座桥.

师评:非常简洁,与这篇文章的风格很相似

生2:老汉,你的生命与木桥一般脆弱,可你的精神却如山一般高大. 师评:说得真好,用到了文章中出现的木桥与高山. 生3:你倒下了,却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师评:是啊,这样一位受人拥戴,受人尊敬的赏员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生4:老汉你这种舍已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让人感动。师:引读结尾部分。

就是这座山,敢于同无情的洪水作斗争,将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洪水吞没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来,同学们,捧起你的课本,让我们满怀哀思与崇敬齐读课文结尾部分:

生齐读“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2、练笔(屏幕出示祭奠画面,音乐起)

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这位肝肠寸断的老母亲,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泪眼婆娑中,她看见了泪流满面的乡亲们,却看不见老伴清瘦的脸颊;她听见了人们嘤嘤的哭泣声,却听不见儿子深情的呼唤;她看见了——,却看不见——;她听见了——,却听不见——,请同学样拿出学习卡,接着往下写。

3、交流

生①:她看见了缓缓流动的小河,却看不见老伴忙碌的身影; 她听见了小河潺潺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爽朗的笑声。生②:她看见老伴仿佛站在水中微笑,却看不见老伴贴心的关爱; 她听见了小鸟的啼叫,却听不见儿子亲亲热热地叫一声“妈”。生③:她看见了那冲垮的木桥的残桩,却看不见老伴过桥时坚实的背影; 她听见了哗哗的流水声,却听不见儿子真心的问候。„„

师:是啊,她看见了许多许多,唯独看不见两个至亲至爱的人;她听见整个村庄都呜咽了,唯独听不见那两个最最熟悉的声音。但,此刻,我们分明感受到有一座桥已经架在了老汉与百姓之间。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全村的人将永远怀念他,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板书:

16、桥

老汉--党--百姓

四、课后反思

一堂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地学习。那么,教师就应该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习的“组织者”,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读文、思考、交流、表达、表演等。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注意到内容的层次性,并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最能激发起学生的研读探究兴趣,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全体参与学习,全程参与学习。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教学环节的处理是恰当的,学生的自主学习线索明晰,收效很大,为后面的充分品读做好了铺垫。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让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或齐读、个别读、选择自己合作的伙伴读,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综观整堂课,由于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学生读得并不充分,对于“洪水的肆虐”分析不到位,特别是在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对学习基础差的学生没有照顾到,今后在提高阅读效率方面还要下功夫。

生命桥教学案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