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数学教学情境
一、引入环节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引入阶段是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学习的情形和思维活跃程度,因此在引入信息技术应用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发孩子思考的作用。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孩子兴趣
对小学生他们年龄小,情形容易拨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学的来劲,所有信息技术要发挥它的功能,促使认知兴趣与求知欲望成为小学生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内驱力。
例如:一年级的长度比较,创设一个森林运动会的情境,这对刚刚离开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童话世界充满了好奇,引发他们的兴趣,从而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为后继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通过这个实践我们很容易就发现电脑这个课件的呈现能够与传统的课堂中的手法相比较表述更简洁,效果更形象,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进入状态,关注要学习的动机。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孩子思考
引入阶段教师要创设引人入胜的悬念,这样能够引发孩子好奇的心里,促使学生积极的思维。悬念设置把握的度非常重要,不悬学生一眼望穿、食之无味、无念可想,太悬了孩子们无从下手、望而生畏,同样也是会无趣可激,只有在悬中遇实,使学生运用门路,才可以使孩子们学的兴味盎然。信息技术在引入教学阶段,教师切记过度应用信息技术,如冗长的童话故事或复杂的动画画面,这些虽然能够印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容易孩子们的兴趣偏离,思维游离本课学习的主题。
二、在探索环节中的信息技术应用策略
在探究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不是摆设,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应该是传统的手段方法无法媲美的独特的方式,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诠释分解难点,虚拟现实情景,模拟数学实验,使孩子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抓住关键,发现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
1、通过逐步演示诠释分解难点
用课件演示过程,例如除法的竖式计算:35除以2,把35平均分成2份,现分整十的,每份得到1个十,分掉2个十还剩一个十,这一个十和剩下的5个一合起来形成15个一,把15个一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7,分掉了14个一还剩下1个一,通过竖形结合,操作与书写一一对应,使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再次清楚理解了算式中每个数字的由来与正确的位置,大大降低了孩子们对不同与加、减、乘竖式不一样的除法竖式的难度,利于孩子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而且这个信息技术可以无数次不懈怠的重复,可以满足不同孩子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学会、学好除法竖式计算。
例如:长度的比较:出示红黄蓝三支笔,用叶子遮住下半部分,让孩子们猜哪支笔最长,当孩子们猜红笔最长时,结果是绿笔最长,当孩子们猜绿笔最长的时候,结果是蓝笔最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操作信息技术,让学生们边看边猜边活动,孩子们兴致当然很高,结果都是猜错,这就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感觉了看事物的一端进行猜测是不靠谱的办法,于是就想到必须看事物的全面,如果两个物体三个物体在长度上比较接近,用眼睛看不出长短的话,就必须看事物全面,让它们一端对齐,再看另一端,但是很多时候物体并不能移动,那又该怎么办呢?就这样教师通过课件逐步演示,让孩子们在边看边想边说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探索解决,逐步感受到比较长度的方法。这样,教师借助课件的逐步呈现,使得学生学习不仅倍感兴趣,更重要的是,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难以理解的逻辑关系变得生动有趣,直观形象。通过问题的解决,难点分散,学生们的思维更清晰,更有条理了,获得事半功倍的功效。
2、通过虚拟情境再现现实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不可能完全就搬到我们课堂上来,但这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模拟现实生活,使得学生即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又有可以排除现实生活实际中对学习产生的干扰因素,使学生学的有趣、专注、有效。
虚拟现实背后的构想是,通过让眼睛获得在真实情境中才能接收到信息,使学习者沉浸其中,使学习生活具有实践特征,成为一种虚拟实践,成为建构动态统计意义的感性经验基础。
第二篇: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心得体会
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这次的学习交流,使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认识到了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
1、要正确认识情境在教学中的作用, 防止认识上的片面性。如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要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这个现实背景既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以来源于数学本身, 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 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
2、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如果是问题情境, 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尽可能做到小而具体、新而有趣, 既有适当的难度, 又富有启发性。这样学生才能理解问题的含义, 才有可能去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在创设的情境中及时提炼出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情境的作用, 不能把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摆设”, 要运用到实践中去。
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我执教的是三年级,低年级学生对声音、动作更有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 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4、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按照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安排教学过程。
总之, 创设教学情境的形式还需要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教学环境做出相应的设计和改变。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1.1问题提出
1.1.1数学情境引发数学问题
新数学知识的获取以数学问题的提出为基础,这是为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
程所证明的客观事实。希尔伯特指出,“数学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数学问题产
生于数学情境。数学情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人们通
过对数学情境中数学信息的观察、分析,产生疑虑、困惑,逐步发现、形成问题。
因而设置教学情境是实施数学教学的必要环节。
1.1.2小学数学的特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让数学与生活结合,在真实 的或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是小学数学的特点。对于小学生来说,复杂的逻辑思维对于他们仿佛是高不可攀的入云高塔,怎样将已经从实际生活中
抽象出来的数学概念再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中去,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它们的必要
性,从而牢牢的掌握它们,并在生活中乐于运用它们,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
1.1.3小学生的认知和学习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更加需要形象化具体化,他们最容易理解的是自己身边的数
学,教材中每一个新元素的引入必然伴随其相应的生活情境。像小数的学习,教
材会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的并不都是整数,如量长度不够整米
数的情况,买东西不够整元数的情况等等,所有的例子都指向一个结论,整数在
生活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这时小数的产生便顺理成章。但是引出小
数后学生仅仅从认识上知道了小数产生的必要性,并没有把它?与自己的生活联系
起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掌握它并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运用它呢?为此,我创设了一
个微型的小超市,让学生充当收银员和顾客,在热烈的买卖情境中,学生们积极 的报价付款并检查对错,在不知不觉中,小数已经融入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系统,成为了他们知识的一部分。之所以选取超市的情境而不是度量的情境完全是因为
考虑到在生活中,前者更容易出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
通过这次实践,我萌生出了一个想法,是不是每节数学课都可以按照这样一个创
设情境的模式译展;五去^从而达到i:!:教师一味的讲学生被动的学这样的教学模式
更好的效果呢?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生的生
活环境及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以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转变成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超越
狭溢的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学习内容,让数学“活”起来。
这也是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的。
1.1.4《数学课程标准》对情境教学有高度的要求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情境教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它为创设情境教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发挥想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创新能
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好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取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对学生在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方面有很大的促
进作用。
小学数学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标根据不同学段的实际情况,对数 学情境化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一学段提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
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第二学段提出:要创设
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在情境中体验
和理解数学;第三学段提出:数学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
21.6% 61.61% 17.6%
通过以上调查发现本校四年级学生对数学感兴趣的人数虽然占了半数以上,但是他们的兴趣来源有相当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学习成绩,少部分可能是迫于家长 的压力不得不学,基于这种情况,我不禁担忧起来,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来说比
较容易,计算类的题目占据了分数的25?30%,考查计算能力的题目占了80%以
上,也就是说他们的好成绩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考试要求的数学能力
比较低,但是随着知识的加深和能力要求的提高,他们中会有人因为成绩的下降 且缺乏对数学本身的兴趣以及由此导致的缺乏攻克数学难点的耐心与信心从而
引起数学兴趣逐渐下降。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才能成为求知道路上最好的
原动力,兴趣当然也会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那么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就至关重要。
3.1.1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生活背景”创设情境就是将符合课程内容的孩子们可以理解并乐于参
(5)设置情境时,没有把握好“度”,也就是没有掌控好教学的时间,没有
提前对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做充分的估计,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过多,在
教学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难免显得节奏过快,没有给学生足够的理解、分析情
境的时间,虽然情境设置的很恰当,但是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的教师设置 的情境过少,在很快完成教学任务之后,便只有用习题来充斥课堂,显得课堂比
较单薄。这都是因为没把握好“度”的关系。
那么纵观以上几个案例,我们发现,好的情境引入必然是符合学生的认知与
生活规律,把复杂、枯燥的数学概念与规律从理论中剥离出来,将它们附着在实
际生活当中,用通俗有趣的生活情境、游戏情境、故事情境等来生动的展现它们、演泽它们,从而更好的理解它们、掌握它们。相反,不甚成功的情境教学必然是
超出了学生的生活与认知范围,情境的引入无法将他们的生活实践与数学理论联
系起来,那么这个情境反而会成为整堂课的负担与学生学习的障碍。诸如上诉几
个案例,不恰当的情境引入将学生引入了理解误区,这种误区一但在学生学习开
始就植入学生的大脑中,在以后的教学中是很难纠正过来的,并且会对以后的进
一步学习产生影响,可以说是贻害颇深。所以,在设计情境教学之初就要尽量避 免这种情况的产生,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要反复斟酌考虑情
境的合理性,以避免单纯追求教学形式切合教学大纲而不顾及教学效果这种错误
思路。
内兼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与其中的生活经验作为情境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能够通过该情境迅速理解教学
内容并借助情境牢固的掌握知识和灵活的运用知识。
孩子们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生活是他们吸取知识的大环
境,好多孩子他们所认识的第一个字第一个数字也许是来自马路边的一块广告牌
或是一个告示牌,也极有可能是街边他最爱吃的小吃招牌,正因为它们在他的生
活中出现并且影响了他的生活,他才对它们印象深刻。所以,利用他们的“生活
背景”创设情境无疑成为了情境教学的首选,当然这也是符合建构主义观点的,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去建构新的知识框架,并将它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才
能让知识掌握的牢靠扎实。而且小学数学的内容绝大部分是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数
学,如四则运算、分数初步、小数的认识与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及体积计算等
都是生活中所必需的知识,这给利用生活创设情境提供了很多的素材,学习小数
可以创设小超市的情境,正负数可以创设买进卖出、零上零下的情境,学习面积
和表面积可以创设给礼品盒包包装纸的情境等等,可以说每个老师只要看见一节
新课首先考虑的必然是从生活中选取原型创设情境。
3.1.2借助游戏活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
借助游戏活动创设情境顾名思义当然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游戏的环节,这个
游戏可以为引入新课做铺垫也可以成为讲授知识的手段,当然也可以二者合一, 这在上诉的案例中有所体现。
但凡提到做游戏,无论游戏的内容是什么孩子都会将热情毫无保留的展现出
来,每当看到这种情形,我都在心里暗自感叹:爱玩真是孩子的天性啊,要是每
节课都能让他们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快乐的汲取知识,那该是多么有成就的一件
事情。游戏,毫无疑问可以最大的激发孩子的积极性,而切合教学内容的游戏除
了可以偷悦孩子的身心还可以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是培养儿
童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孩子的好胜心理极强,他们为了在老师设计的游戏中获
胜可以绞尽脑汁寻求方法,殊不知正是在探索方法的过程中他们掌握了游戏的规
律也就是知识的内容,在与对手的竞争中他们运用了己经学到的知识,也就是达
到了熟练运用,一节课下来没有老师的声晰力竭,也没有学生的不胜其烦,有的
只是他们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探索,学习不再是他们的负担,问题也不再使他们惧
怕。这种知识的获取途径与掌握的深刻程度远胜于老师在课堂一遍一遍的告诫学
生什么是重点难点必须记住,什么是考点必须掌握。当然,这种游戏情境对老师 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首先老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游戏,设计游戏远不如
从生活中取材那么手到枯来,生活情境毕竟是现实存在的,老师只需要筛选合适 的情境即可,而游戏却需要老师借鉴甚至独创,并且游戏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内容, 20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1情境教学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
我们所创设的数学情境可以取材于生活当中的实际,但是在取材的时候,我
们一定要做好以下三点:
(一)充分挖掘课本,选取与课本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针对一课选取多个 情境,在反复的筛选与比较中保留最合适的一个情境作为自己试讲时的情境,并
在试讲之前充分预知情境可能带来的对课堂有帮助的地方和它可能引起的阻碍
学生理解新知的情况,只有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情况有充分的预测,才有可能在
课堂上更好的处理突发状况。
(二)充分估计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生活经验和知
识迁移的能力,记得好多老师在去别的学校或地区进行讲课比赛时,就是因为没
有提前做好这些工作,导致他所设计的情境引入没有引起学生的共鸣,整堂课在
开始的时候就是他一个人不得不唱独角戏,这会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带来非常严重 的负面影响,开始不顺利会影响老师的心理,他会对接下来的教学缺乏信心从而
降低他的应变能力,整堂课他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在担心这堂课的效果上面,使一
节课上得紧张局促且死板,更别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了。一般
来说,对于生活的情境引入大多是在课堂开始的时候,也就是说它会作为你讲课 的第一个环节,成功的开场情境会拉近你与学生的距离,消除你们之间的陌生感,为以后的开展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所以,在选取情境时要慎之又慎,必
要时可以在全班提前做一个调査,做到心中有数。
3.2.2情境教学要注重趣味性和数学味
如果孩子们都能感受到“数学很有趣”,就一定会喜欢上数学。兴趣是孩子
们力求接触、认识、研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是在探索实践活动中发
生发展起来的。它是认识的欲望,是学习者参加学习的直接动力,也是自觉能动
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上课时让学生保持兴趣,才可以让他持久的集中注意
力,.保持清晰的感知与灵活的头脑,才能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所引
入的情境,首要注意的当然是这个情境的内容,看它是否符合教学内容,这是每 一个老师都能做到的事情。其次是看所选取的教学情境是否具有很高的趣味性,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数学来源于现实,产生于实际需要。但是,数学又被认为
是人发明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具有抽象的特点。形式化的数学呈现方式成为数
学的主流,公理化的体系成为其追求的目标,即由一组公式出发,使用逻辑方法
定义概念,按照逻辑语言组成命题形式,然后按照逻辑模式证明这些命题是否成
立。如果成立,称之为定理。所有的公理、定义、定理、推论形成数学体系,并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性(清晰性)三个特性(统称为认知结构变量)来具体影响有意义学习的
行直和效果。所谓可利用性是指: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具有用来对新知识起固定
作用的旧知识,没有这种旧知识,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同化)就失去了落脚
点,学习便只能是机械进行的。例如:学生如果没有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和“整
数的乘法法则”,那么他是不可能对小数乘法这一内容进行有效学习的。所谓可
辨别性是指: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可分离程度和差异程度,只有他们清晰的分
辨出“小数乘法”与他们之前学习的“整数乘法”的不同即新知与旧知的不同时,他们才能对新知产生不同于旧知的深刻认识。所谓稳定性和清晰性是指:原有起
固定作用的旧知本身的牢固度和清晰度。稳定性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固定点,清晰性则为学习新知提供同化的方位点。如果学生没有熟练牢固的掌握“整数的
乘法法则”,那么他们是谈不上去学习“小数的乘法”的,这也是人们所说的数
学是环环相扣的学问。具体来说,在讲授“小数乘法”时,教师首先要复习积的
变化规律与整数的乘法法则,让学生说出算理,其次让大家观察小数乘法与整数
乘法的不同之处,通过知识的迁移,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索出新的算理,增 加他们的成就感,让他们乐于发现知识的变化从而去探索新的知识。利用好新旧
知识之间的转化,巧妙的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把握一个个的知识链而不是一个一
个零碎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去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为他们将来更好的纳入新 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2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策略
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都提倡情境教学,正如李吉林老师所说:语文源于生
活,数学不也源于生活吗?因为生活或生产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但现在的数
学都是远离孩子生活的,抽象而无法捉摸,而且也过于烦琐,许多的数学术语,把原来不复杂的小学数学搞复杂化了。孩子觉得数学难而无趣,也是很自然的事
情。因此数学的情境教学才显得尤为重要,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孩子走进数学 的世界,让孩子亲近数学?怎么样创设情境才能让情境发挥它的最大功效,即达
到在表象上简化数学概念和数学理论,但是在内容上却能达到深化的作用,也就
是让概念与理论潜移默化于孩子的大脑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们并灵活 的运用它们,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最大化。这样的情境教学才
能成为有效的情境教学,那么该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呢?针对前面所提过的
教学手段,有效的教学情境应该满足以下几点。
游戏的规律要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质,这无疑又加大了难度。其次,就是老师要预
测游戏的可行度,既要保证绝大多数同学参与其中(因为有的游戏课堂参与人数
比较有限,大多数同学都是空有热情却轮不到自己展示,未免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几轮下来举手的人数就会减少,也会幵始有人走思了),又要保持课堂的纪律,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也就是老师始终还是课堂的掌控者,不能让课堂因为太活跃 而失控导致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认为游戏情境的引入虽然表面上看学生是课
堂的主体,其实其中起牵引串联作用的仍然是老师,并且它对老师的课前准备工
作要求比较大,好的游戏情境应该是经过多次预想与试讲磨合出来的,教学时间
越久,尝试的次数越多,对这种情境教学的掌握才能越熟练,经验与素材也越丰
J、§ 0
数学故事无疑是数学知识的很好的载体,又因为其有故事性,很符合小学生 的课堂需要。很多数学中的发现都有着精彩的故事,如从最早的结绳记事到数字 的产生,数字0的由来,鸡兔同笼的故事,阿基米德由一次洗浴发现了排水法计
算体积等等,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精彩纷呈的数学故事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
学,让故事情境来调动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满,而不
是只有枯燥的数学公式与定理。当然根据小学数学知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少且学
生的年龄特点的情况,我们还可以自己编排和教学内容有关的有趣的小故事,这
在教材上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比如小数点的移动与小数的大小关系一节教
材就编排了一个孙悟空用金箍棒打妖精的故事,随着小数点向后一位、两位、三
位的移动,金箍棒不断的变大,妖精显得越来越小,这时学生就会主动在头脑中
产生疑问:难道小数点的移动会导致小数的变化吗?生动的画面,精彩的内容使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故事当中去,那么在探索故事内容的同时,他
们也就明白了故事所要讲授的知识,寓教于乐,事半功倍。当然,如何编排有效 的故事情境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尝试,故事的内容要精彩,故事所隐含的
知识要明确,故事要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课堂的新知识,如果
可以的话在一堂课中能够形成一个故事链效果会更明显,切不可用只图热闹而占 用课堂时间的无效的故事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就针对教学内容多思考,多留
心。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来丰富自己的数学故事,李敏佩老师编著的《数学学习
故事》和《数学王国》就是很好的故事素材。
3.1.3借助新旧知识和观念的关系和矛盾创设教学情境
新知识的获取往往都要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新知要么是旧知的提升,要
么是旧知的补充,所以旧知是学习新知最直接最常用的认知停靠点。美国教育心
理学家奥苏伯尔的研究进一步提出,旧知是通过它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稳定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按照一定的数学结构加以陈述。这种呈现方式,称为数学的形式化。但是小学数 学却禾龍11去傲厂厂学至丽年藤特点和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他们所学习的数学
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这在教材编排上也有所体现,小学数学编排了日常生活所
需的所有知识,如计算、度量和基本的现实问题,可以说只要学习了小学的数学
知识,在社会上生存大致不会出现问题,虽然上述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但是
教材在编排的时候还是很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生活情境、游戏活动、故事导入无
一不是体现了这一目的。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让数学有趣,让孩子乐于学习
数学。这也要求我们教师在讲授数学的时候应好好体会教材编排的目的与意图,最大程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趣味数学,用趣味数学。再次,前面也已
经说过,数学毕竟还是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数
学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当小学生达到四年级时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
我们的情境在体现趣味性的同时还要能够层层激发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
们在有趣的情境中去探索知识的区别于联系,逐渐建构自己的数学知识体系,让
自己的知识不断的积累,思维不断的发展。
3.2.3情境教学的内容应体现问题性
我们所创设的情境应该有一定的预知能力,即在创设情境之初就要考虑到哪
些情境能够很好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问题,把问题体现在情境中,利用情境来解
决问题。比如前面所举过的关于扩大分数认识的一节课,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老师
来说,在讲课之初他就会意识到学生会把分母本来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误认为是整
体的个数,这在以往的教学中曾多次遇到,所以就要针对这一问题创设有利于解
决该问题的情境,或者改变整体的个数让它与份数有所区别,或者暂时不展示整
体的个数,让大家在对分母表示的意义达成充分的共识之后再引导大家解决这个
问题,而不是明知学生会在这里出现对知识的误解却还要将他们引入误区。对问 题的预知能力,这对老师来说是个很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有充分的教学经验和
足够多的平时积累,也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只有多思考、多比较、多尝试才能将这种预知能力在需要的时候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课堂的良
好效果。我们作为知识的传递者,一定要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切忌为了达到
课堂的表面成效而有意的回避问题,如果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会阻碍学生对
于更深层知识的理解与获取,并且误区一旦在最初形成是很难再进行纠正的,所
以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发现问题、预知问题并利用教学情境体现问题才能更好的解
决问题。
A
第三章情境教学的主要手段及有效策略
3.2.4创设情境要有连贯性
这里所指的连贯性是针对一节课而言,在一节数学课上我们不可能只创设一
个情境,我们必然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引入多个阐明问题的情境,这时,切忌引入 的情境过于凌乱,热闹有余,实用不足。在听过的很多公开课上经常会遇到这种
情况,学生准备了很多的工具,摆了满满一桌子,这也充分体现了老师对这节课 的重视和准备的充分,但是他却没有考虑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的思维会有一
个惯性,在他们已经习惯了其中一个情境的时候是很难被打断去完成老师另一个
情景所布置的任务的。于是一节课就是老师不停要求学生做这做那,稍微快一点、头脑灵活一点的学生勉强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而其余大部分学生都在为了配合
老师手忙脚乱的摆弄自己的工具,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干脆跟不上老师也不明白老
师的意图何在竟然幵始走神,老师让准备的工具正好成为了他们走神的好玩具, 一节课显得杂乱无章,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老师走到东大家就茫然的跟到东,老
师走到西大家也尾随到西,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发展与创新的培养。整堂课虽然热
闹但是没有思维的碰撞与升华,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课时效性很差。而成功的课堂
情境应该是像剥洋葱一样,实质内容应该层层展现,本质问题应该被个个击破,学生的思维会随着情境的开展而层层提高,当最后直指核心问题时,学生的思维
活跃度应该达到顶点,这节课所要阐述的内容呼之欲出。这就要求老师设置的情
境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要有自己的连贯性,这样它所体现的问题才能有连贯
性,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被一个个跳跃的环境所打断,才能体现出知识的整体
性和内在联系,才能保证整堂课学生有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这样更有利于发展
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3.2.5情境教学的内容要有时代性、新颖性
这个要求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处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老师的形象再也不能
是严肃、古板的代言人了,我们不能耳目闭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圣贤
书。所有的小学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叹就是现在的孩子和他们以前甚至是以前
教过的孩子截然不同了,他们的思维活跃复杂,对任何事物都敢于发问,不再是
上课时对老师敬若神明的“乖”孩子了。这种变化是时代赋予他们的,网络的高
度发达让他们的眼界极度开阔,已经超出了老师和家长队他们的认识范围,这种
变化是好的,让小学老师不再认为他们还是不懂事的孩子而感觉代沟极大,无法
沟通。本人上课是时就有这种感觉,我所带的年级是四年级,上课时丝毫没有与
他们年龄相差很远的感觉,他们的知识面与理解力和创造力常常让人瞠目结舌。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仍然将他们当做懵懂无知的少年,仍然采取陈旧的上课方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式,课堂毫无新意的话,他们会毫不客气的对你表现出嗤之以鼻,你的课堂会很
难顺利的进行下去的。但相反,如果你的课堂能够根据他们的需要花样百出、精
彩纷呈的话,他们又会毫无保留的幵发自己的思维来配合你,这样才能是一场成
功的数学课。比如在讲授统计图时,他们对书上的城乡人口统计所表现出来的热
情肯定不如哪种漫画更受欢迎的统计;他们对阿基米德验证王冠的故事肯定比乌
鸦喝水的故事要更觉得有挑战性;由俄罗斯方块引入平移和小树的移动来阐述平
移相比较肯定前者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等等。运用多媒
体展现教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它的生动、形象决定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兴趣 的很好的工具,在引入情境时可以充分的利用这点。以上种种的例子都说明,一
成不变的情境引入是很难长久的被利用下去的,只有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让它
们更符合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时时处处体现它们的新颖性和时代性,才能让自己 的情境教学不断的取得完善与进步。
3.2.6要把握好情景设置的尺度
即使是满足上述要求的情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把握情境的量,有的
教师担心一节课的内容太少,学生会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如果是公开课还有
教学内容不够饱满的担心,于是在课堂中设置了大量的情境,这样在上课时就会
出现顾虑时间是否足够的问题,也就很难随着课堂的变化随机挖掘情境可能出现 的更深层的问题,无法足够的发挥情境的作用。这样的情境设置反而成为了教师 的束缚,而不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的得力手段。相反,有的教师则担心教学内容
太多,学生“吃不了”,当所准备的情境内容顺利完成后还会剩余大量的时间,于是只好上演“课不够,习题凑”的老路子,让课堂显得无比的单调。其实,出现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老师对学生的学情不是特别的了
解,课前没有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和思维能力做充分的分析,只是自
己单方面在考虑课堂的效果,这样设置的情境很难达到有效。因此,想要把握好
情境设置的尺度,就要求教师提前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做充分的了解,才能在设置情境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的情境才会是教师教学时的得力依靠,而
不会成为教学效率的障碍。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4-1实验班的问卷调查结果
圏
°-81 1 j 1, o7tz iri I J 1 I I I r
■选项A
0.5 一■— ?-I J 1 | "I | I ——■选项B 0.4--
—I 1~~-S—I 1 1 1 1 * 选项 C 03 I LbI II I I I
士 IH444f4 °.:i— “ 』ii 1 ':/!::!.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4问题5问题5问题7问题8问题9间题10问题li问题12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及分析表明学生对现在数学课堂的满意度很高,并对发
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兴趣。
在现代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最终还是为了提高孩子的
成绩,成绩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你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我所带的试验班的成绩 不但明显高于对比班并且还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同年级的班级,这很明显的体现出
了情境教学的优越性。以下是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
表4一 2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对比图表
SQ '―'
-94 HH
■ m实验班 爾对比班
: ‘ :广 t.■ ■;: rW, W W 四年级期末
五年级期末
六年级期末
4.2情境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与成绩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这也增强了他们学
好数学的信心,反应在课堂上即是学生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努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4.1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成绩
我所教学的两个班,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通过三年的
对比试验,实验班的上课积极性明显要高于对比班,并且独立思维的能力及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明显的提高。我对实验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 的学习数学的兴趣。问卷调查题目如下:
1.你喜欢现在的数学课堂么?
A.喜欢
B.—般 C.没有想法
2.一节课后,你觉得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么? A.有
B.没有
C.需要与同学讨论
3.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你是否联想数学知识去解决? A.能
B.不能
C.有时能
4.上课时,你喜欢发言么?
A.喜欢
B.不喜欢 C.看老师是否叫我
5.你喜欢怎样的数学作业?
A.计算题
B.简单题 C.解决问题
6.遇到难题你会怎么做?
A.放弃不管 B.找父母、老师或者同学C.查资料自己解决
7.你想听数学知识讲座么?
A.喜欢
B.不喜欢 C.随便
8.你曾经在数学上的困难是什么引起的?
A.老师讲课方式B.不注意听课 C.对数学没有兴趣
9.你会主动预习未学知识么? A.会
B.不会
C.看老师的布置
10.你害伯数学考试么?
A.不会
B.会
C.看题目难易程度
11.你对自己现在的数学成绩满意么?
A.满意
B.不满意 C.还行
12.你觉得现在的数学课堂如何?
A.有趣 B.有些浅显 C.没有兴趣
表4-1显示了在实验班的调查结果: 27
第四章情境教学的实际运用效果
题并踊跃发言,这无形中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几乎每一节课都能有足够的
时间巩固当堂所学知识,适当为下一节课做铺垫,达到了课堂的一个良性循环。
同时由于学生的思维的不断提升,他已经能够充分领会老师设置的情境,有时甚
至会提出连老师都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大提升,也是课
堂效率的保证。
4.3情境教学在运用中的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本人开展本课题是从四年级开始到六年级结束,1——3年级属
于空白,影响了情境教学的连贯性。其次,有些课程内容所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达 到预期效果,但因只有一个实验班,无法在磨课中达到完善,有点美中不足。再
次,因为研究时可对比班级有限(仅限于本学校本年级),对所取得的成绩分析
难免有些片面。
随着新教材的使用,大家已经从教材内容中体会到了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
学中的重要性,基于这种情况,基本上每节数学课大家都能运用到情境教学,情
境教学的运用频率较以前大幅增加。这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保持学生上课 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为了更好的实施情
境教学,让其在课堂上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性的作用,我所在年级的
数学老师自发组成情境教学小组,为每一个情境都能更好的体现数学的而不断的
磨课、试讲,争取达到最好的效果。这无形中就提高了组内老师的情境教学水平,也总结了一些情境教学的经验。同时为了达到情境教学能够在以后的教学中环环
相扣,大家还主动模拟其他年级的情境教学,为情境教学的连贯性打下了基础。
虽然情境教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开展的都比较早,在国内的许多地区也取得了
很大的成绩,但是在本人所在的学校关于情境教学的研究还不够系统、透彻,虽
然很多人也在运用这一模式,但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应对一些公开课或
是教学比赛,很少有教师对于平时的家常课去认真琢磨情境的应用,使得情境教
学仍然停留在比较肤浅的阶段,难有更深的突破。
在以后的情境教学研究中,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更熟练、有效的在课堂
上运用情境教学,使它不再是课堂上的一个点缀,而应该成为整个教学中必不可
少,使课堂能够层层深入的手段,能够借助情境更好的体现数学的问题性和趣味
性,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教学不再是流于表面而形成真正有效的
情境教学模式,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参考文献
[1]李秀伟.唤醒情感一情境体验教学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2_.P45-6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P112-156
[3]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P36-47
[4]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P5-16
[5]黄爱华.黄爱华活的数学课堂[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0.P36-49
[6]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3.P79-103
[7]任代文.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P59-72
[8]梁志.教育实践中国[M].北京: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2_.P93-107
[9]张秀娟,赵鸥.儿童的感觉教育[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5).P11-16
[10]霍静.浅析情境教学理论的内在应用价值[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6〕社会科学
版)202_(1).P19-32
[11]杨晓萍.自由教育和感官教育[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
(2).P79-86
[12]刘文,林红霞.情境教学模式中国化探索[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_
(6).P52-75
[13]杨莉君.试论情境教育方案的现代化与中国化[J].学前教育研究202_(5).P70-89
[14]烨子.情境教学与中国孩子的教育[J].新华出版社202_(6).P19-26
[15](瑞)让?皮亚杰.儿童的语言与思维[M].北京:文化出版社202_.P17-29
[16](瑞)让?皮亚杰.儿童心理学.吴福元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P36-52
[17]吕传汉,汪秉彝.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
202_.P3-5
[18]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P26-37
[19]李毓佩.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M].北京:海豚出版社202_.P17-29
[20](苏)赞科夫.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2.P103-109
[21]王红宇.世界课程与教学新理论文库[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2_.P35-72
[22]李毓佩.后现代主义课程观[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2_.P16-70
[23]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P79-87
[24]袁振.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P37-89 31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_.P36-82
[26]多尔.后现代主义课程观.王红宇译[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P97-116
[27]严元章.中国教育思想源流[M].北京:新世纪图书出版社1992.P46-92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初探
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班级:08初等教育数学(3+2)专一
学生姓名:江巧巧
0835150016
指导教师:金玛丽
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数学绝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生活,而应该高于生活。数学教学情境是含有相关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应包含有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因此,数学教学情境是沟通现实生活和数学学习,具体问题和 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生动的数学教学情境,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引发丰富的联想,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情境 绿色数学 新课标 创设
一、前言
课程标准指出:“要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而且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感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因此,[1]
超越纯粹的数学教学内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与学生有关的丰富的生活情境,有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智力达到最佳激活状态,沟通生活实际与数学学习、具体形象与概括抽象的联系,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理解和认识数学,是追求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平台。
二、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和案例
不同的数学教学内容需要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数学教学内容也可以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无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服务。
总的说来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情境创设要有童趣,也要合理(二)情境创设要务实,具有实效性
(三)情境创设要具有挑战性,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教学情境创设的案例: 案例一:生活趣闻开课,引导学生兴趣
这是生活中一次真实的对话,教师把它用到了《小数除法》一课的开始。师:老师经过一个水果摊,正巧听见老板和顾客之间的对话。顾客问:“老板,苹果多少钱一斤?” “一块五一斤”老板回答道。“太贵了!五块钱三斤卖不卖?”
“不卖!”..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先沉默了一会儿,而后有学生开始笑了,逐渐笑声越来越多。师:同学们为什么笑? 生1:那个顾客太傻了,一块五一斤,三斤才四块五。生2:那么,五块钱三斤的话,一斤比一块五还贵了。师:哦,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2:我是用5 ÷3计算的。师: 5 ÷3,你是怎么算的? 生2:可以把5元看作50角,用50 ÷3算出结果。师:其他同学认为呢?...上述教学片断中的问题情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验,让学生自己讲出计算小数除法的方法———转化为整数除法来计算,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促进了整个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使得教学目标得以较好的完成,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小数除法在生活中的用处。
案例二:改变原来单
一、被动、枯燥的教学方式
某学校五年级的一个班级中做过这样的一次问卷调查:你对数学学科的喜欢程度如何?只有
10%的学生选了喜欢.在造成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中,有80%的学生是因为感到数学知识抽象、深奥、枯燥无味.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想使学生人人喜欢数学,必须要改变原来单
一、被动、枯燥的教学方式,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有意地构建以下的课堂教学情境,首先创设买卖物品的生活情境,出示几种商品的价格:戒指599 元,项链604 元,皮鞋198 元,套装320 元,玫瑰花99 元等.由学生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的角色,在小组内各自说清付款、收款的过程,再进行汇报.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进行购物活动.例如:①营业员原有钱165 元,卖出一枚戒指,现在有多少元?列式:165+599=165+600-1,(600-1)即找钱、还钱的过程.②顾客有钱932 元,买玫瑰花花了99 元,现在还有多少钱? 列式:932-99=932-100+10,很显然,通过设计让学生充当营业员进行商品的买卖这一教学情境,学生在亲身经历了商品买卖这一生活原型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在加减法中的简算运算,从而很自然地构建起“多加几要减几,多减几要加几”这一简便计算的规律,使计算教学不再显得枯燥乏味,数学课堂不再被简单地当做学生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案例三:数学教学与生活优化组合,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它是一门理性的科学,不能完全等同于生活。因此,要实现数学与生活的优化组合,就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数学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在数学教学中是第一位的,是数学教学的“根”,根深才能叶茂,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知识与技能,它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双基”。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学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学习的欲望。
在教“比多少” 的问题时,用4 个杯子装同样多的开水,然后分别放入1、2、3、4 勺子的白糖,让学生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就会发现放糖最多的那杯水最甜。在这种活动中,他们不仅体验了在水一样多的情况下,糖越多越甜的道理,而且还感受到数学就在生活中,从而增强了热爱数学的情感。
在教学“圆的认识” 时,就尝试使生活服务于数学。课伊始,笔者出示了班里一位同学的自行车,让同学们一起来找找有哪些图形。很快他们就给出了各种答案: 三角形、圆形等。于是,笔者顺势引入课题———圆的认识。
从生活中收集相关的数学知识,把身边的数学材料引进课堂,使枯燥、乏味的数学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活实践。这样的现实情境,诱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心理渴求,不仅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培养了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使之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力量,感受到数学迷人的魅力。
三、总结:
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的审美能力.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所以上课时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创设有趣、互动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引起小学生的求知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件愉快的事情,从而变得好学上进,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202_.
[2]葛翠娥.课堂教学,谨防华而不实[J].小学数学教育,202_,(1).[3]王利庆.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境创设策略[J].数学通报,202_,(6). [ 4 ]徐燕丽等撰,《创设情境要谨慎.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2_年第3期。[ 5 ]曹才翰,章建跃撰,《数学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_年。[6 ]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7年。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浅谈
[信息员:平利县教研室1 | 作者:平利县长安镇中心小学 吕蒙 | 日期:202_年1月11日 | 浏览962 次]
字体:[大 中 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所以,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领略到数学的无穷奥妙,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逐步建构起数学思想。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习惯于用“讲解—识记—练习”的模式,更多的倾向于算理的分析和逻辑的推理,弱化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充斥课堂,课堂上,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空间,抹杀了学生的独创精神,数学知识成为严重的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基础的“纯数学”,从而导致数学学习过程变得索然无味,高不可攀。而这种依赖于学生重复识记产生的瞬时记忆基础薄弱,教学效果差,教学效益低。
新课程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同时新课标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学习必须植根于生活的土壤,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才能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闪耀出人性的光芒。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就要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努力创设生动有趣、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才能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的距离,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经历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进行富有个性的数学学习。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好数学的强烈愿望。
创设数学学习情境是切实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颖别致的的导课,能给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的感觉,能极大的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强烈愿望,使学生迅速进入“愤悱”的最佳状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尤为重要,新教材在编排上为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留有很大空间,在这个环节,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要注意问题的梯度,有一定的挑战性,考虑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二是要注意知识的迁移,与新授内容联系紧密,自然流畅,避免牵强附会,峰回路转。三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寓教于乐,消除生活与课堂的壁垒。
二、活用情境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部分,是学生进行有效数学学习的主阵地,探究新知环节关系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新知识的呈现方式不同,收到的教学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单一的呈现方式很容易使数学学习陷入枯燥的困境。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追求知识呈现方式的多元化,把无形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建立知识载体,为学生合作学习搭建平台,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体现数学学习的生活性,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成为可能。在探究新知环节要将数学的知识点具体到情境问题中,避免数学学习方式单一化,程式化,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操作等方式探究新知,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主学习的信心,不仅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把握,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参与。例如我在教学《秒的认识》一课时,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秒作为一个计时单位和时间单位的进率,更要设计多个游戏环节让学生亲身感受一秒,把知识内容生活化。更例如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一课时,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推理得出6的乘法口诀。
在探究新知环节创设教学情境,组织有效教学,要做到三个“活”:一是要灵活处理教材,要力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寻求突破,避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割裂开来;二是要灵活选择学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好学生学习主体作用,采取观察、实验、归纳、类比、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和论证的过程;三是激活学生的精神状态,情境创设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善用情境巩固练习
新知识的练习是对知识的应用和强化,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伸,在本环节,要善于创设情境,加强课内外联系,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把学生的思维迁移到生活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帮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构建数学思想,同时,可根据教学情况,适度拔高要求,为学生课余时间探究新知识留有空间。
诚然,情境创设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必要手段,它要求教师在课前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前置分析,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在情景创设上,要始终本着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力求与教学流程完美契合,防止过多过滥,繁琐复杂,人为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和知识难度,我们期待学生在精妙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有效,有趣的数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