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班科学:雨从哪里来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24-826804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7 00:45: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班科学:雨从哪里来

中班科学:雨从哪里来

中班科学:雨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1、能发现问题,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2、了解“雨是怎样形成的科学现象”,知道雨与人们的关系。

活动准备:

1、透明杯子和小玻璃板

2、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3、雨点、浪花、冰雹、雪花、雾、雷电、露珠、太阳和风等图片一套

一、谈论:雨中出门的感受(价值点:唤起幼儿的经验,说说喜欢或者不喜欢雨天的理由)

1、幼儿听雨声,看雨景

说一说:你们喜欢雨天吗?(幼儿分成两组辩论)

小结:雨天虽然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小树在雨水中长大,种子在雨水中发芽,雨水使空气清新,连马路在雨水中洗过也会变得干净„„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水。

二、实验操作:雨从哪里来(价值点:探索雨的形成)

过渡语:猜猜雨从哪里来呢?

水变成水蒸气

教师操作:将热水倒进杯子里,并用玻璃盖盖住杯口,看一看玻璃板上有什么变化。(可以让孩子摸摸玻璃片,知道是冷的)

提问:玻璃板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水热了,遇到冷得就会产生水蒸气,水蒸气会往上跑。追问:你在哪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幼儿回答烧水、做饭)

水蒸气凝结成水掉落下来

教师操作:往小玻璃板上的呵气,观察它的变化。

提问:玻璃板上的水为什么会越来越少?

小结:水蒸气怕冷,就会聚集在一起,凝结成小水珠,掉落下来。

追问:你有没有发现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的时候?(幼儿回答雨天汽车窗玻璃上、洗澡玻璃上)

小结:原来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又变成了雨水掉落下来,这叫做水循环。

三、欣赏故事flash《小水滴旅行记》(价值点:了解雨的)

过渡语: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水滴经历了怎样的旅行?

带着问题听故事,1、问题1:小雨点住在哪里,是谁帮助小雨点旅行的,是谁帮助小雨点回家的。

2、问题2:从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中,找一找小水滴的“亲戚”。

3、问题3:你知道你家里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吗?

总结:大自热真奇妙,雨有很多的家人,他们在不同的时候发挥着不一样的作用,有了水植物就能生长,水是生命之源。

四、延伸:寻找小雨点的其他“亲戚”

第二篇:雨从哪里来

雨从哪里来(大班科学教案)

灵石一幼

牛艳艳

设计意图:

如何将“认识雨的形成”这一传统教学内容教出新意?本次活动做了一些尝试。首先,我从孩子们感兴趣的几个问题如“天空为何会下雨?”“最近经常下雨,为什么池塘的里水不会溢出来?水到哪里去啦?”入手进行教学设计,整合科学和语言两大领域教育内容,引导幼儿通过科学小实验感知水和蒸汽的互变现象等,并通过排图讲述进行知识的巩固和迁移。同时,结合课件及时帮助孩子们了解雨的形成过程,以此解开他们的种种疑问,拓展他们的经验和视野,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操作等科学方法,从而萌发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在小实验与排图等操作中感知水和蒸汽的互变现象,初步了解雨的形成过程。

2、对周围的科学现象感兴趣,体验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小水滴旅行》,音乐《雨中漫步》。

(2)小青蛙和小鸭子的手偶各1个,电磁炉和锅1个。

(3)教学示范用的大图片,幼儿操作的小图片

活动过程

1.创设场景激趣:手偶表演导入,再现生活中幼儿的疑问,激发其探索兴趣。

(1)手偶表演:雨后,小青蛙和小鸭子在池塘边的一场讨论。重现生活中幼儿讨论的问题:“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啊?最近经常下雨,为什么池塘里的水不会溢出来呢?”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和发表自己的意见,活跃思维。

2. 现象感知:验证猜想,初步感知水和蒸汽互变现象。

(1)指导语:“水究竟哪里去了?刚才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猜想。现在我们来做个小实验,看看你猜对了吗。”

(2)交代实验的任务和要求:“一起来观察生活中的一个小现象,电磁炉的锅里装了一些水,插上电源加热,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和刚才我们讨论的问题有什么联系?”

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观察:“插上电源加热后,锅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原来干爽、透明的锅盖又有什么变化?拿起锅盖抖一抖,看看又有什么事情发生。”

(3)幼儿集中,表述观察结果,教师帮助归纳。(大致让幼儿了解到这个过程:水遇热后,慢慢就会变成水蒸汽,上升到干爽的锅盖上,锅盖上的水蒸汽越来越多,把锅盖拿起来,温度就不如刚才那么高了,这时水蒸汽就会聚在一起,变成大水滴,抖抖锅盖,大水滴就会落下来。)

3. 知识提炼:排图讲述出小水滴的旅行路线。引导幼儿迁移经验,用一套图片将上环节获得的经验与“雨的形成”进行对应理解。

(1)指导语:“请小朋友想想,小水滴要去天上旅行,它们的旅行路线是怎样的?将手中的图片排一排,对同伴说一说你的想法。”

(2)鼓励幼儿根据上一环节实验感知进行大胆猜想,独立尝试操作排图。

(3)师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运用上环节中获得的知识,调动自身生活经验,根据所提供图片的暗示,对“雨的形成”过程进行设想、排列

(4)集中幼儿共同分享经验,鼓励个别幼儿上前用大图片排列并表述“小水滴的旅行过程”

4. 验证猜想,获得认知:观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直观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对上个环节的猜想进行验证。

(1)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里的小水滴旅行,你们就会知道,虽然经常下雨,但池塘里的水不会溢出来的原因啦。”

(2)幼儿观看课件,同时验证上个环节的操作设想。

(3)观看后,操作巩固。

师一边操作大的示范图片,一边在提问中帮助幼儿整合零散经验,获得整体认知,初步理解雨的形成过程:“活动开始时我们用电磁炉把水加热,观察‘水和蒸汽’的互变现象,跟‘小水滴去旅行(雨的形成)’有一定的相似与关联。当水遇热(太阳晒),就会变成水蒸汽升到很高的空中,连成一片,当遇到冷空气吹来,小水滴聚在一起,又变成大水滴,从空中降落下来。正是因为水和蒸汽不断互变着,小水滴们就这样不断地旅行着。所以即使经常下雨,池塘里的水也不会溢出来。”

5.巩固提炼:再次进行排图讲述,提升经验,巩固对雨的形成的认识。

(1)指导语:“现在请你们再次排图并说说小水滴旅行的路线吧!”

(2)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向同伴介绍。

6. 律动结束:音乐小活动“雨中漫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中结束活动。

课后反思:本节活动通过让幼儿观察并动手实验生活中的“水蒸发”现象,让幼儿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了“水变成水蒸气”这一现象的原理。然后让幼儿观察课件“雨的形成”,生动形象的动画演示更是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排图《雨的形成》这一环节在第一次时幼儿排列的千奇百怪,而在看了动画演示后幼儿基本都能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

第三篇:中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中班科学活动我从哪里来 张晓迎

活动内容:我长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

2.懂得尊重.关心.爱护.体谅他人,并愿意为他人做

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1.投影仪

2.幼儿照片

3.肚子里的宝宝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图片

1.图片上有谁?他们看起来很高兴,为什么

呢?

2.哇!猪妈妈生了这么多的猪宝宝,数一数。二.你从哪里来 1.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2.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子? 3.看课件

回忆看到的内容,模仿

4.小结:小朋友在妈妈肚子里从一个小豆豆慢慢地长成了一个小宝宝。他是靠什么长大的?

5.看课件

脐带

三.出生后

1.看出生后的照片1~2张

猜一猜他是谁,请他讲讲这张照片。

2.我们每个人出生时大概只有50公分,现在都长这么高了,那出生后又是靠什么长大的?

引导幼儿说出喝奶.吃水果.饭菜.勤锻炼。

3.看成长过程照片

幼儿自己介绍成长历程。

4.小结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都爱护,养育了我们,你能说一说吗?

5.你想对他们做些什么,并说些什么话吗?

延伸活动:为家人制作礼物

第一组:用小棍拼摆图案 第二组:为妈妈设计服装.发型 第三组:制作爱心卡

第四篇:中班语言:纸从哪里来

中班语言活动:纸从哪里来

活动目标:

⒈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纸是用树木或芦苇制造出来的。⒉能用简短的语言描述造纸的基本流程。⒊懂得节约用纸,节省能源。活动准备:

纸的制作流程图课件如图

一、纸娃娃指偶一个。活动过程: ⒈讨论

出示纸娃娃指偶,引起幼儿兴趣,通过讨论了解纸的用途。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看是谁?

纸娃娃:大家好,我是纸娃娃,我的用处可多了,你们知道我都有什么用吗? 纸娃娃:你们可知道我身上的纸是从哪里来的吗? ⒉欣赏

教师播放课件,完整地讲述故事“纸从哪里来”,使幼儿对故事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师: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纸从哪里来”,听听故事里是用什么制作出纸来的? ⒊理解故事

⑴结合故事内容回答问题,了解造纸的基本流程。如 师:纸是用什么制造出来的?

师:把大树和芦苇送到工厂先要做什么? 师:然后再把木块放到机器上加工成什么? 师:再把纸浆怎么样? 师:最后呢?

⑵教师再次讲述故事,鼓励幼儿跟教师一起说。师:我们一起来讲故事“纸从哪里来”。

(教师利用课件再次讲述故事,引领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讲故事。)⒋ 交流

与幼儿共同讨论,知道节约用纸,就是节省树木资源。

师:原来是用树制作成纸的,你们知道为什么要用树或是芦苇作原料吗?

师:因为树木和芦苇中含有植物纤维素,它们能产生纸浆,所以就要用树和芦苇来制作纸。师:那我们小朋友平时就要节约用纸,不浪费纸,这样就能少用树,少用树,就会节省一些树木资源了。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节约用纸呢? 活动延伸:

在阅读区内投放纸的制作流程图,让幼儿在区域中讲述故事“纸从哪里来”。

第五篇:雨从哪里来教案

教研课:《雨从哪里来》

青村幼儿园钱桥分部

大二班

张晓燕

活动名称:雨从哪里来

设计意图:春天来到了,春雨也经常浇灌着万物,对于大班的孩子已经有兴趣去了解万物的原由,因此借以春天雨水多。幼儿好观察,好体验之际,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

2、了解水形态的不断变化。

活动准备:透明杯子和小玻璃板若干、热水;flash《小雨点旅行记》;雨点、浪花、冰雹、雪花、雾、雷、电、露珠、太阳和风等图。活动过程:

一、谈论:雨中出门的感受。

价值取向:让幼儿来说说自己对雨的感觉。

1、说一说:各自喜欢或不喜欢雨天的理由。

2、思考:雨水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为什么人们会说春雨贵如油。小结:雨天虽然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但小树在雨水中长大,种子在雨水中发芽,雨水使空气清新,连马路在雨水中洗过也会变得干净。。。自然界万物都少不了雨水。

二、实验操作:雨从哪里来

价值取向:动手操作,引起幼儿的兴趣。

1、猜猜雨从哪里来。

2、教师将热水倒进杯子里,并用玻璃板盖住杯口,看一看玻璃板上有什么变化。思考玻璃板上的水珠从哪里来。

3、往各自的小玻璃板上呵气,观察它的变化,过一会儿再看一看,玻璃板上的水为什么会越来越少。

4、思考:水汽到哪里去了,推测雨的形成过程。

三、欣赏故事《小雨点旅行记》 价值取向:听故事思考问题。

1、听故事,思考小雨点住在哪里,是谁先帮助小雨点去旅行的,是谁帮助小雨点回家的。

2、从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中,找一找小雨滴的“亲戚”。

3、播放多媒体的故事,证实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4、讨论:

(1)为什么雨点、浪花、冰雹、雪花等和小雨点是一家人?(2)为什么小雨点一家人个个长得不一样?体会雨水形态的不断变化。

5、寻找下雨点的其他“亲戚”。

2011-2-22

中班科学:雨从哪里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