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之错别字探究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24-66001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7 16:27: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之错别字探究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之错别字探究

摘要:在学生进入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时,会或多或少地出现错别字等现象。二年级语文教学阶段是学生积累语文基本知识的重要时期,教师如果想更好地指引学生开展语文知识学习,就需要设计出合适的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错别字的出现效率。

关键词:错别字 二年级 教学策略

一、错别字的定义

错别字,名如其字,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在接触和运用以书面表达为基本条件时,因多种途径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的写字情况,使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在完成语文的日常作业,回答语文测试卷或通过多种进行书面文字回答的形式出现的错误的文字。

二、教师处理二年级语文错别字时的困境

(一)汉字基本因素的混淆

作为小学语文的基本组成元素之一,汉字是结合了中国从古到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多种因素而综合发展而成的基本文字因素。汉字文字的构建是由基本笔画去构成的,通过三十多种的基本笔画种类的合拼,可以结合成不同种类的汉字基础部件。因为不同笔画的相互包容和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了五百多种的基础汉字部件。

当不同种类的笔画以合适的结构方式进行合理的合拼时,复杂多变的汉字就诞生。因为汉字的基本笔画类型和独特的结构方式是在一定范围中最大程度地相互合拼,因此,汉字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的。虽然汉字繁琐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是,由于文字是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特点的,所以,汉字的多样化仅仅是造成学生写错字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而不能看成是制造问题的影响因素。

(二)学生产生错别字的原因

1.学生的识字效率低。二年级学生,作为小学阶段的低年级学生的其中一种,经过一年级对语文识字的学习后开始积累了一定数量和种类的汉字。不同学生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会因为各自的观察重心、认知态度和记忆模式等,往往会造成不同效果的识字模式。在学习汉字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和记忆好汉字的部件、笔画和意义等。如果学生没有合理地进行分类和概括,就容易出现汉字基本因素混淆的困境。

在进行日常学习和完成作业时,部分学生如果做题时不够认真,那么就容易会在没有真正理解和认知汉字的本意和价值时,一知半解地进行运用,从而造成错误地改变了汉字的部件组合方式或组成部件等困境。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学生没能及时学习、理解和记忆好书本中某些要求会写的汉字,导致在听说写时无法完成“书写”这一基本因素;另一种则是部分学生在书写汉字笔画时没有端正心态,造成写字不正确或不规范等情况。

2.身心意识的局限性。二年级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都会因为生理发育与心智活动的共同发展,得到了一定的进步。小学生不仅有强烈的模仿意识,而且也逐渐开始学会从听、说、看等多种途径去认识客观世界。不过,虽然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在一定范围地促进了身心发展,但客观上仍处于萌芽阶段。所以,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待提高。因此,当二年级学生在学习和记忆汉字时,可能会因为记忆时不够专注而无意识地降低了识字的正确率。

(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读轻写”的错误认识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安排、组织和维持识字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日常教学的基本组成因素之一。宏观上说,文字是短语、句子和作品等语言书面作品的创作条件,因此,可以看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前提。

但客观上,学生竞争意识的加强容易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侧重于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增加音乐、图画、视频等吸引眼球的媒体,从而在不知觉中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识字课堂的日常安排。虽然学生接触的汉字是逐渐增加,但是,大部分汉字都有各自的写字顺序、明暗意义和固定搭配等。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二年级的日常教学中没有及时意识到汉字教学的重要性,就容易简化甚至忽视小学生识字的基本学习模式,为学生的后期发展造成一定的隐患。

三、小学二年级阶段处理错别字的教学策略

(一)收集常见的错别字,加强识字教学的合理性

语文教师在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教学模式时,要灵活地考虑、观察和总结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征情况,定期收集、分析和统筹好学生在日常语文作业和考试试卷中出现的错别字等,结合班级中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在答题时写错的汉字,从而客观分析大部分学生的常错字体,最大程度地提升识字教学的合理性、全面性和客观性,使教师在指导学生修改错别字时,能够针对不同的学生去进行客观分析,从而减少学生对汉字的误解。

(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日常的识字教学

由于二年级学生还是处于低年级阶段,所以,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中是一定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去增强日常的识字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模仿优势,在设计、介绍和指导学生去学习日常的识字学习时,能够理性参考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当语文教师能够通过灵活的教学形式去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学习汉字,就能促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增加对汉字的了解和熟悉,减少汉字混乱的出现,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短期记忆,强化识字的正确率

短时记忆是小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形式之一。语文教师如果要解决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困境,就要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和总结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并有意识地在日常的课堂教育时充分运用学生的自主意识,使学生多从不同方式、不同重点和不同形式记忆,例如使学生把错别字抄几次,加深对汉字的记忆或者安排限定时间中看谁能最快地找完错别字的比赛等等,从而提高学生识字的正确率,巩固学生的短期记忆,开拓学生的识字领域。

四、总结

如果要帮助和指引低年级学生降低错别字的出现率,语文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关注、整理和总结不同学生的出错情况,在课堂教学和日常作业批改时设计好合适的常见错别字的修改要求,提高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端正好学习态度,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有效、正确地学习和记忆汉字,从而最大范围地降低学生在日常作业或试卷上出现写错字的出现次数,培养好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基本功。

(责编 张景贤)

第二篇:小学语文错别字口诀

小学语文错别字提前干预口诀

(1)“渴”与“喝”: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喝水需要口,喝是口字旁。

(2)“戌”、“戍”、“戊”、“戎”与“戒”: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划个十字就念成(rong),两竖一横念戒(jiè)那才成。

(3)“已”、“巳”与“己”:堵“巳”不堵“己”,半堵是个“已”。

(4)“哀”、“衷”与“衰”: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

(5)“辨”、“辩”、“瓣”与“辫”: 一点一撇好分辨,言不顺耳要争辩,瓜儿切开像花瓣,拿起丝绳扎小辫。

(6)“辛”和“幸”: “辛苦一点,幸福十分”,(7)“未”与“末”: “未来遥远,上短下长,末日到了,上长下短。”

(8)“裕”:“有衣穿,有饭吃,生活就富裕。”

(9)“碧”:“王大娘和白大娘并肩坐在石头上”

(10)“旱”读hàn,“早”读zǎo,“旱”下边是“干”,“早”下边是“十”。旱,旱灾,陆地上缺水。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

(11)哀、衰和衷,哀:古代死人都悲哀,人们穿着衣,去慰问,慰问要张口说话,所以“哀”是“衣+口”;衷:发自内心叫衷心,内心在上衣正中的地方,所以“衷”是“衣+中”;还可以编成口诀让学生记忆:“横为衰,竖为衷,中间有口诉悲哀。”

(12)“臭”:“一个人,自高自大一点就要发臭。”

(13)“腻”:月字旁,一二贝,斜钩点。

(14)攀”:上面两个“木”代表“树”,中间的“ ”就是树枝,山上什么都没有,只有两棵树,怎么爬上去呢? “用大手抓住树枝往上爬。”

(15)“瘪”:我的自行车生病了,所以轮胎就瘪了。看!病字框,里面是‘自’和‘仑’,读bie。

(16)辉煌:光辉火煌,光辉火煌,有光有火才算辉煌

(17)赔、培”,可编顺口溜:种树要土培,损坏东西用钱赔。

(18)“蜂、峰、锋”:勤劳的昆虫是蜜蜂,高高的山顶是山峰,金属磨尖就锋利。

(19)“咏、泳”:歌咏要用口,游泳不能没有水。

(20)“泡、炮、跑、抱”:有水冒气泡,防火别放炮,有足可赛跑,伸手相拥抱。

(21)一只狗,真正奇,生来拥有四张口。”------“器”

(22)一只小黑狗---------“默”

(23)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大嘴,小口里面藏。”------“高”。

(24)代、式、试、武没有撇。

(25)“德”的右边是十四一心。

(26)“赢”整个字是亡口月贝凡

第三篇: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之探究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之探究

摘要:游戏化教学十分契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为学生展示了全新的学习视角和方法,学生积极地自我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创设快乐活泼的学习环境、科学设计课堂游戏活动、通过游戏促进理解和掌握、注重游戏后的总结性评价等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 语文 游戏 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自然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在日益高涨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的呼声中,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游戏化教学就是这么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十分契合小学生年龄特征,为学生展示了全新的学习视角和方法。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尚浅,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可促使学生积极地自我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智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共同发展。当然,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游戏化教学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浅谈自己的探究体会。

一、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

权威资料调查显示,小学生的游戏时间严重不足、非常的不充裕,日常的休息时间被大量的课外铺导所占据。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极少的使用游戏来进行教学,也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即便有的教师知道游戏性教学,并且去实施,但是大多数都是传统的游戏,缺乏新意。有的教师直接认为,游戏和学习是相对的,教学活动不应该和游戏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极少的见到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入游戏,很多教师都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不知道什么游戏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有很多的教师没有自我开发游戏的能力。

客观原因上来说,当下的教育制度采用游戏化教学受到了很多的限制,致使教师没有办法去开展游戏化教学,还有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的严重不规范,也就谈不上游戏化教学了。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出现原因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没有能够真正的了解什么是游戏化教学,老师们单纯的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让学生放下学习,放松一下,学习和游戏永远是对立的,两者没有相通之处,简单的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采用课堂来进行游戏活动,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含义。当下应试教育教学课程极其的繁重,老师们的游戏化教学能力也不是很足,导致没有办法掌握好课堂秩序,只是依据机械的反复教授教学内容,没有经过游戏化教学的指导和培训,只是简单的依据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学成效。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

1.创设快乐活泼的学习环境

在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和建设出一种快乐活泼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更加积极和主动的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对某篇作文进行讲解的时候,可以开展一次郊游活动,学生可以通过郊游来感受到自然界中美好的事与物,温暖的阳光,充满生机的花朵和小草,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维,例如花朵有几种颜色?花瓣有多少片?然后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构思语言来描绘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记录下来,写作文也就手到擒来。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自然就会主动的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自然无比的高涨。

2.科学设计课堂游戏活动

很多老师们单纯的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让学生放下学习,放松一下,学习和游戏永远是对立的,两者没有相通之处,简单的认为游戏化教学就是采用课堂来进行游戏活动,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含义。游戏化教学需要学生创新和总结出更加多的教学方法,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不同的教学阶段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天性基础,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教授《丑小鸭》这篇课文时,老师可以依据“丑小鸭”来编写一部小型话剧,让学生们来进行表演,指派部分学生表演丑小鸭、鸡太太、猫绅士等人物角色,其他学生进行点评,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的领悟到文章中人物的真实心理变化,老师最后在进行引导,表演的台词没有必要完全依据书本的内容进行,学生可以适当的增加自己的语言或者是情节,只要大体的思路不变就可以,学生在进行表演的时候,脑子自然而然就会将整体故事的结构思考全面,将上下文之间的联系连接起来,此种游戏,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对于文章的内容也就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记忆。

3.通过游戏促进理解和掌握

在游戏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要放低姿态,和学生处于平等的水平,教学语言要温和可爱,组织形式要灵动活泼。例如在教授《理想》这篇课文,在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时,小学生阅历尚浅,理想大多不切实际。好几个学生理想过于世俗,说长大以后要挣大把大把的钱。我就让这几个有“同感”的同学表演一个《沙漠》的小品,表现一个人在沙漠中用一瓶水换一大袋金子,最后痛苦地渴死了。通过这个小品的表演,进行正面的引导:金钱不可以买来一切,贪婪的人最后是没有好结果的。这种循循善诱的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中心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注重游戏后的总结性评价

教师要注重游戏后的评价,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和课文内容,对游戏过程进行点评,也可以先让学生互相讨论,推举一位学生上说说在这个游戏过程中得到的体会、经验或者感想。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纠正错误之处,肯定其闪光点,这样所学的知识和所引导思想才不会在游戏过后“一笑而过”。

结语:

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以教学大纲要求为出发点,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正确、及时的指导,使游戏化教学的效能切实发挥出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突破自我,焕发“童心”,在儿童的起跑线上寻求科学、活泼的游戏“花样”,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罗中天,小学语文课堂游戏的运用探究,《新课程(下)》2010年08期

2.秦咖河,教育游戏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新课程学习(下)》2011年08期

3.李水堂,教学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考试周刊》2012年36期

第四篇: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阅读教学探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阅读教学探究

就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而言,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的长期的影响,常常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严重地剥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积极地学习。有的采用放羊式教学,表面上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学生在学习中迷失应有的学习方向,继而导致了教学效率的低下。鉴于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高效教学?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精心设计阅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语文阅读环节,利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设计趣味性的阅读环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阅读中,通过阅读发展语文思维能力,在掌握课文深意的同时,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在阅读环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阅读范围,让他们在积极的阅读中相互影响和感染,使不喜欢阅读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阅读中收获知识和快乐。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谈一谈自己的阅读体会,在发言过程中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由于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思维能力也不同,在阅读过程中,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不相同。针对不同的理解,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促使他们的语文思维进行多元化发展,通过深入阅读和思考获得独特感受。在学生发表对课文的理解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使他们敢于发言,并大胆地对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提出疑问,并对疑问进行相互讨论,随着讨论的深入,使他们的思路更加清晰,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为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打好基础。

二、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增强他们的阅读动机 阅读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还能让他们了解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在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时能深入思考,发展他们的思维灵活性。通过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进步,还能把这种能力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阅读,通过精读、略读等方法对每篇课文的主题进行深入理解,找出单元中课文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和思考进行深入理解。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把遇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高他们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在阅读中获得全面提升。

三、注重学生的阅读感悟,挖掘课文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他们才能领悟到课文的深意,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在大海中永生》时,教师在让学生阅读时重点体会作者在写作时的情感,通过文字感受作者心情,加深阅读体会。在阅读课文内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重点阅读文中的排比句和长句子,通过阅读和深入感悟,学生在读中缅怀邓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感受他的光辉形象以及人民失去这样一位伟人的悲痛心情,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为了激发学生对邓小平爷爷的情感和对课文的深刻体会,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给学生播放邓小平爷爷的生平事迹,让他们在观看的过程中感受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在多媒体辅助作用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再次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能激发他们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發生共鸣,通过阅读获得更深的体会,深刻掌握文中的内涵。通过阅读获得的感悟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分享,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感受深刻的地方和通过阅读获得的收获。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接触到不同的理解方式,有利于激活他们的语文思维,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的兴趣广泛,对各种新奇的事物都有较强的好奇心,但是他们的自制能力不强,兴趣的持久度不高。因此,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综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阅读方式的设计,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播放朗读录音的方式,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激发情感,产生读的欲望,从而进行主动阅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内容,绘声绘色地朗读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语言。在分角色朗读中,能让学生在朗读的同时,在脑海中构建一个形象生动的人物,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仔细揣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结合语言、语气、语调和情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获得深刻的感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阅读的方式,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的不同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自主选择组长,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积极的阅读活动。完成阅读内容后,在小组范围内进行讨论,通过讨论环节,学生的思维能更加深入,使他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文字中蕴含的深层含义。

五、开展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注重课外阅读拓展,向学生推荐一些有趣的课外阅读书籍,如《活了一百万次的猫》《森林大熊》《森林畅游》《月亮不见了》 《夏洛的网》 《时代广场的蟋蟀》《长袜子皮皮》《爱的教育》《犟龟》等。在趣味性的课外书籍中,学生接触到了以前不了解的世界,让他们在如饥似渴的阅读中吸取知识,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获得有效提高。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进行自主选书时,教师要对他们进行引导,可以让学生选择和教材内容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避免读一些内容不健康、思想不积极的书籍,使他们广泛的书籍海洋中畅快阅读,激发他们阅读兴趣,增强他们的阅读自主意识。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阅读教学和指导,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的阅读环节,让他们在阅读中深入理解。在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要给她们创设开放性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吸取知识,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选择健康、有趣的书籍进行阅读,了解更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发展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篇: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探究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之探究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更在于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学生的心理正处于一段特殊的转变期,其心理多变复杂,积极敏感,可塑性极强,再加上商品经济社会下外部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媒体时代的各种信息的无处不在,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应该庆幸,中学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厚实底蕴,又为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提供了可行性。本文在教学模拟的基础上结合人教版中学教材,对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进行粗浅探究,意在说明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重要性。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渗透、寓于关系、途径 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是古今中外教育教学家们倡导并实践的传统教学观念。《左传》有言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雅斯贝在《什么是教育》中亦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倘若我们不注意学生高尚而纯洁的灵魂的铸造,那么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就有可能像一架安装了坏发动机起飞了的飞机一样,不但会自身毁灭,而且也给别人带来牺牲。”可见,古今中外对于教育目的的认识,不只是为了成材,更不单纯是为了传递知识,而是使学生成人,使其德、才、学、识均衡、全面发展。因此,可以说语文教学天生是和德育联系在一起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注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语文一科不仅是传授工具、传递知识、培养能力、欣赏文学,更重要的是教育其思想。人类的意识中,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维的外壳,每一种思想都是依附于语言而存在,而在语文教学中,纯粹的为文而文是不可能存在的,无文不以载道,这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而语文教师更应该责无旁贷的努力探索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行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又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的。

一、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育中的必要性 如今中学教师的教学对象是“90后”了,这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群体,他们的语言、行为、心理正处在一个充满变化而有毫无方向的阶段,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更使他们的这一阶段增加了无数的突变和诱因,尤其是娱乐时尚、社会潮流的波浪使他们的思想和道德正在经历巨大的冲击,所以他们的语言显得更为另类独特,行为表现出一种不属于这个年龄阶段的怪异和属于这个年龄阶段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更是一个万花筒,没有定型,对传统的中学生文化和传统的中学生心理不予以肯定。商品经济下,人们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蜕变,而在这个大背景下,孩子们,尤其是对中学生的道德观和思想品德,我们更应该给予更大的关注,因为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接受群体,对于各种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只能去被动的接受或者去主动的学习模仿,而不是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思想意识,这种关系之下,中学生不得不面对鱼龙混杂的复杂局面,而更因为自己的从众心理和偶像崇拜意识的潜意识指导,对于社会背景中的部分观念和意识不能有自己的判断,娱乐明星的推波助浪让他们更加丧失了自己的方向。大多数“90后”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一个相对封闭和狭窄的生活圈子中成长,缺乏同龄人相互间的情感交流,更容易陷入自我的迷失之中。不可否认,我国青少年的犯罪率在呈上升的趋势,也有一些年轻人道德败坏,他们见利忘义,行骗、偷窃、抢劫、杀人,作奸犯科的现象屡见不鲜。学校里也有一些学生自私自利,凡事只替自己打算,不顾他人利益。更有一些学生不懂得礼貌谦让,同学间稍有摩擦,开口秽言,举手龌龊,他们确实都缺少了做人起码应有的道德。回忆我们的中学时代,曾经几代中学生学雷锋、学王杰、学赖宁,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而现在的这些青少年学的是各种娱乐明星,网络时代的信息使他们更方便的接触了更为复杂的社会,让人喟然叹息。叹息之余,引起人们的深思:商品经济的社会,要维护社会的安定,实现民族的振兴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如果要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就必须多渠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而中学的语文教育就是其中一条十分重要的渠道。因此,作为中学的语文教师,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

二、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的可行性 中学的语文教材,有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厚实底蕴,韩愈曾说:“文以载道”。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含着爱国主义思想和做人的道理,也体现了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吴晗写的《谈骨气》,文章弘扬了作为中国人应有的人格、气节。这些文章载的是世上为人之道,论述有理,雄辩恣肆,文中人物皆为楷模,让青少年树立起坦荡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而一些文言小品,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刘禹锡的《陋室铭》等文则表现了作者不慕虚荣,洁身自好的高尚道德情操。这些淡泊明志,格调清新的文章,教师可以以此引导学生调正心态,不受拜金主义和享乐思想的诱惑而要保持做人的尊严。中学语文教材中此类可作为德育教育素材的内容比比皆是。因此,教师只要充分利用这些生动的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完全可以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

三、“寓”与“于”——“被包含”与“包含”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在新时期的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当中固然重要,但我们要确保德育教育不能变成单调无味的政治说教,毕竟语文课不是政治思想课。语文,乃语文学文化文明,语文课的重心依然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语文课上,教师不应该也不能够向学生作长篇大段的理论说教。那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就要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特点,教师在分析教材的同时,采用各种方式去诱导学生,去让他们自己寻觅发现,去感悟文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道德规范。这便是“寓”与“于”之间的关系,是德育包含于语文教育之中的关系。不同的教材可以作不同的处理。例如像《卖油翁》这样的寓言文言故事,只要把文章分析透彻,文意讲析清楚,学生也就明白了熟能生巧的意义,德育教育也就渗透在里面了。这就像刀刃与刀锋的关系,刀刃磨快,刀锋自然闪现。只需三言两语的点拨,可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所以,处理好“寓”与“于”的关系不是单纯的区分割裂二者之间,而是确定谁是载体谁是发散体,这无关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但在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拨动学生的心弦的同时,加深了学生的体会,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这份珍贵的文化副产品。

四、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育中的途径

1、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教育素材。中学语文教材中可用作德育教育素材的随处可见。《谈骨气》这样的议论文,其思想性以及对学生所起的教育作用自不必说,就是散文、诗歌、小说甚至说明文中也有许多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海子的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提醒我们关注身边的每一个亲人,认真的过好每一天。冰心的散文《小桔灯》,突出小姑娘的性格特征,教育学生乐观向上,充满自信,力戒忧郁颓废。一些描写山水风光的古体诗,诸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岳》等,也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至于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看似平淡无奇,但稍加琢磨就能发现其中也歌颂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千万不要轻易放弃这些素材,而要善于把它们挖掘出来,把它们渗透到语文的教学中去。虽然有时只是点点滴滴,但学生耳濡目染多了,也就自然会受其影响,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

2、突出德育教育素材中的闪光点。上文说到语文教材中可用作德育教育的素材很多,但其阐述的道理或表现的思想精神,教师若只是把它们看作是归纳文章的主题的程式的一部分,或者是全部而轻描淡写地带过,也就很难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共鸣。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就要突出那些素材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他们也就把这些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例如,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这篇课文,我们该让学生通过体会文中深挚的父子情,让学生认识到亲情的可贵,这就是此素材的闪光点,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读《我的母亲》,让学生思考。将两种写最亲的人放在一起,学生通过对比可发现亲情的可贵并去珍惜。而在《藤野先生》、《最后的一课》等课文中,则要让学生体会师爱的可敬可贵与人间的真情。

3、针对学生实际,转化学生思想。青年期是从少年期向成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可以说处于这个过渡期的中学生情绪往往不太稳定、心理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应该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选取更为恰当的方法,适当模拟他们的心理和思维方式,换位思考。只有方法恰当,才能让学生接受的顺利和轻松,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健康良好的教育。由于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又缺乏独立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也时常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对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利用语文教材中与之相关的德育教育的内容,有的放矢,对他们作正确的引导,促使他们转化思想,规范行为。例如,如果有相互攀比的心理,在虚荣心和自尊心的界定方面出现了偏差,那么,教师应当引用适当的语文教材对此进行议论评析讨论,如课外阅读文章《俭以养德》,来正确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并在课堂教学上,引导学生认识节俭对道德修养的意义,适当情况下联系实际。可见,语文教学中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其效果更加显著。

4、对部分语文教材中宣扬的观点作辩证的分析,正确引导学生与时俱进。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文中赞扬鲁达“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对此,教师就要向学生讲明这是在封建社会,官府贪赃枉法,社会暗无天日,鲁达不得已才拔刀相助,伸张正义。而现在是社会主义社会,司法公正严明,我们切不可一时冲动,哥们义气深重,干违法乱纪的傻事。又如,孔子宣扬“君子固穷”,而我们则要“穷则思变”。只有思变,才能发展前进。再如,陶渊明、刘禹锡等人消极避世,洁身自好,那是他们不与封建统治阶级同流合污,在当时是值得称道。而今则要积极进取,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与时俱进的辩证分析,引导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观点去其糟粕而取其精华,如此,方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适应时代的要求。

5、善于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在语文教学中的生动性和趣味性。空洞的理论、乏味的说教,无法获得学生的认可,也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广开思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诱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去质疑、去感悟,才能使学生乐于接受也容易接受那些良好的思想及道理。因此,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开展话题讨论、专题辩论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总结,书写思想,有机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正如教育家魏书生所说:“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我们或可以推行“每日一句”,即每天让学生利用早晚读课前的时间抄一句格言警句,我的高中时代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中度过的,由值日生在黑板的拐角处抄写一句格言,日复一日,自己在积累中也能体会到格言所包含的哲理意味。

6、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学生作正确的引导。德国的心理学家做了实验:选任课教师的性格、态度不同的几个班级,然后给各班学生分配完全相同的工作。结果表明,任课教师性格急噪、感情冷漠、对学生严厉的,学生大多精神沮丧,相互倾轧,不能顺利地合作完成工作:而任课教师情感丰富又热爱学生的,学生都具有和睦相处、正直互助等品格。由此可见,教师的修养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有着大的影响,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提高业务知识,更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力求通过身教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古语言曰:“其身正,不令自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德高身正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综上所述,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中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必要内容,是素质型人才培养所必需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而行为和习惯中又渗透着儿童对于所见所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个人态度。”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韩愈也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课同样要做到这些,不仅要向学生展示祖国语言文字的美,还要利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利用它在无痕育人方面的优势,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这样既能加强了思想教育,又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教师只要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与德育渗透的关系,善于挖掘、利用教材中德育教育的素材,有针对性且又能正确引导,生动活泼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一定能使学生在提高语文知识水平的同时,提高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在人才的全面培养上达到“德才兼备”的水准。本文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2、《心理学》(沈阳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中学语文教育学》(黄汉清、黄麟生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4、《普通教育学》(徐学莹、张荣盛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5、《魏书生文选》(第二卷)(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之错别字探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