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学简案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24-1140025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5 13:01: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学简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2、伊索寓言》公开课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寓言的一般特点。

2、能力目标:感受故事主人公形象,感悟寓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寓言的喜爱,从故事中学会做人。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三则寓言借此喻性的故事寄意味深长的道理。

2、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教学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一)《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一只狐狸看到了,谗得直流口水,他是怎样做的?能通过想象说具体吗?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4.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6.理解寓意。

(1)齐读第三自然段。(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2)现实生活中你还想到了哪些类似的话语?

(3)对于这些不良话语和心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二)《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三)《蝉和狐狸》。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2.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会骗的词语。)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线画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读“蝉和狐狸”的最后一自然段。)(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主要把握“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四、总结。

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五、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选读《伊索寓言集》。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第二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2.理解《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所说话的意思。

三、教学评价设计:

1.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实际。2.复述故事。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

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导课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2.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①学生回答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②生字词的意思。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3.初读寓言、读通读顺。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4.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5)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5.积累迁移,自学写字。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6.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7.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2)初读寓言《蝉和狐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6.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7.板书设计

《狐狸和葡萄》解释道理是: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说时机未成熟 《牧童和狼》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狐狸和蝉》从灾难吸取教训 附《伊索寓言》预习单

班级

五、2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一、填空

1、《葡萄园里的珍宝》中,珍宝是 _______________。

2、《伊索寓言》是_______ 一部著名的流传千古的书,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3、《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母狮与狐狸》中,母狮与狐狸________________。

5、我读过的《伊索寓言》故事有 ________________。(最少写两篇)

教后反思: 成功之处:

理清了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相对简单一些了。用了两个晚上,设计好教学,反反复复看了一下,觉得内容还是有点多,于是,跟同教材老师商量了一下,把教学导入部分概括主要内容删去,直接进入教学部分,毕竟,四十分钟的时间宝贵,容不得浪费。

为了了解学生情况(也为了完成研修营的作业),又尝试着设计了前测。课件制作一直是自己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配合上课需要,制作了最为简单的课件,其实,平时的教学,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制作课件,这倒符合教学实情。

基本上做好了准备,又把时间稍计算了下,读故事思考大概要五分钟左右,第一个故事大概要用十到十五分钟,这样二十分钟就下去了,复述至少也要留个七八分钟,这样,第二第三个故事时间就很少了。第二个故事学生都比较熟悉,可以少用点时间,第一个故事如果能够节约出一点时间就非常好了。

不足之处:

1.开始上课,起初,一切顺利。但是在提出“狐狸为什么说谎?”这个问题时,一个男孩子直接回答了故事的最后一句话“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这个让我没有想到,因为我预设的,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肯定得回答“狐狸想尽了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力。”这一句,于是,我犯了一个老师经常好犯的错误,去引导学生说我想要的答案。我让他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来谈,于是,这个孩子把第一小节读了下来。然后说了“成熟,直流口水”这两个词,我问:“这是解释狐狸说谎的原因的句子吗?”同学答不是,然后继续找。又叫了一个同学,说到了我想要的那句话,可是,因为第一个同学答非所问,把我的教学思路也稍微打断了一些。这是第一个小失误。事后想一想,学生这样理解并不错,只是我未预设到而已。他直接说出了结果,只要一句话,“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他的无能为力?他一定能够找到我想要的那句话。所以,课堂上的机智有时候也需要课前充分的预设。

2.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一个故事,学生始终没有进入状态。尤其是学习第二小节,“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狐狸非常有意思,没办法离开,却又舍不得葡萄,想吃又吃不到,只好自我安慰。那个心情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得到,再来读这一小节,一定非常有意思。这一部分内容,预设了一个小高潮,可是,学生一直没太进入状态,愿意读书的不是太多。这样,我不知不觉就多说了一点,期望学生理解更深刻。但是,学生读得始终让我觉得不太满意,有点小小的遗憾。事后听课老师说,学生回答的挺精彩,读书的热情也确实不高。但是,后来就越来越好了,我想,也许是我课前调动不够?学生很难一下进入兴奋状态,那就需要老师用智慧去启迪,这个,说明我还需要学习。

这样,也算是在预算之内,讲完第一个故事,用了二十分钟看,这样,后面的安排就稍微紧张一些。还好,因为问题还是比较精当,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加以指导,鼓励,后来,学生渐入佳境,读书、作答都还很精彩,这样,第二三个小故事用了十二三分钟的时间,给讲故事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教学建议:

回顾整堂课,除了上面的两点小小的失误,总体还算顺利,每个环节安排的比较紧致,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对于谎言的思辨,学生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样一课完整的解读、设计、上课、反思,确实学到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以后的课该怎样去研究,设计,懂得了课堂上有了一个抓手,可更加轻松,而目标设定应该以课标为本,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尽可能把教学设计简单,不要太繁琐,要敢于并且有智慧的取舍。

第三篇: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三学段的阅读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并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而本课所选的三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紧凑,一浅显的语言刻画的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多以讲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惊慌失措、一贯”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识字学词、理解词义——认知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选一两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理解、朗读、表达训练——能力目标)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寓意,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读懂每则寓言的最后一句。(人文精神的渗透——情感目标)

4.通过对寓言的了解,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培养阅读兴趣。(培养兴趣爱好——能力、情感目标)

二、教学重、难点:

【点评】课标明确指出高段的训练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关键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把目标3定为本课的重点。

1.引导学生赏析、理解,领悟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2.理解《狐狸和乌鸦》中的乌鸦受骗的原因,以及《蝉和狐狸》中的蝉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了上当的原因。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听写、轮读、汇报、交流等形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独立识字、写字、读书及对课文内容掌握情况,以学定教。

2.在初读感知环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个小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默读、圈画、批注、交流、汇报等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实际,对比故事中主人公的形象感受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4.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及时做出评价。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

阅读《伊索寓言》,搜集《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2 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激趣了解寓言。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的故事中,看看这里又给我们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伊索寓言)

2.设问:那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什么又是伊索寓言呢?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教师简单介绍寓言及伊索寓言。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3.大家平时听过很多寓言故事吧,把你知道的将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讲故事。

【点评】交流资料,设问解疑,讲述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欲望。

二、引入课题,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狐狸和葡萄)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初读课文,提出初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自学生字。

(2)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3.交流初读情况。(1)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把自己所读故事的主人公、主要内容以及说明的道理交谈出来。

(2)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师注意及时给学生正音,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同桌互读,齐读。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寓言的主要意思。

【点评】让学生带着疑问朗读课文,组织交流,初步把握故事内容。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三.细读课文,理解寓意——《狐狸和葡萄》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这几串葡萄诱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来体味葡萄的诱人。

2.师:狐狸看到了这几串葡萄,它会怎么想呢?又是怎么做的呢?能通过想象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生:狐狸很想吃葡萄,“馋的直流口水”,“想尽各种办法去够葡萄”。(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体会狐狸当时的心情。)

3.尽管狐狸想尽了各种办法,但还是白费劲。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想,怎样做? 引导学生思考狐狸这时应该怎么想怎么做才符合正常想法。4.可狐狸是怎样说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这些葡萄是酸的,不好吃。”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

5.读一读课文结束的话。想想这句话在故事中起什么作用?(揭示了道理,画龙点睛)6.学生齐读课文第三段。

交流:这则故事以最后这句训诫作结,也是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你学了着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吗?(引导学生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

体会寓意。

【点评】通过教师引导,理解课文重要语句,揭示出这则故事的寓意

四、作业: 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完成习字册。3.分角色朗读故事。

【点评】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故事内容.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寓言故事,回忆故事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学生交流回答问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拼读故事,看看其他两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样的道理。学生默读课文。

【点评】让学生通过复习回忆已经学过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理解寓意。

(一)《牧童和狼》

1.组织学生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汇报交流情况。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一种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的行为。)

4.引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学生带着疑问朗读课文(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引出故事包含的寓意):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教师引导正确理解这句话。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学生联系生活实践,通过交流理解故事寓意。

9.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鉴别牧童前后两次喊“狼来了”的语气差别。【点评】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抓住关键词句自读自悟,充分与文本对话,做到师、生、文本相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蝉和狐狸》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圈套”本来指什么?在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讨论:

(使人上当受骗的、坏的、害人的计谋、计策,阴谋诡计。把蝉从树上骗下来,吃掉他。)

2.狐狸是怎样骗的?

(细读第二自然段。并画出突出表现狐狸骗术高明的词语,理解狐狸是用什么方法来欺骗蝉的。)朗读狐狸的话。

3.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从哪里看出来的?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学生细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最能说明上述问题的内容,仔细品读,拓展思维:想象蝉的思考过程。)

4.对待狐狸这样的奸诈小人,我们应该怎样做?

5.学生齐读课文理解寓意。

(1)这则寓言中蝉聪明在哪里?

引导学生抓住最后一段话,正是因为蝉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才没有被狐狸的花言巧语所蒙蔽。

(2)小组之间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什么?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加深学生对寓言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蝉的身上学到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要善于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等。)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在解疑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做到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有机结合,更加深入的理解文本,在交流讨论中明白故事的寓言,并能正确理解,在现实生活中加以防范,并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三、拓展延伸:

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着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小组讨论交流:(1)这个故事中的“乌鸦”和我们今天所学的“蝉”,它们在面对花言巧语的狐狸时,表现一样吗?

(2)为什么乌鸦受了骗而蝉没有上当呢?(3)你从乌鸦和蝉的不同结局中明白了什么? 2.每小组选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3.师总结:

之所以会有这两种不同的结局,其主要原因在于“乌鸦”爱听奉承话,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抵不住诱惑,失去戒心。而“蝉”善于思考,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存有戒心,识破了狐狸花言巧语的险恶用心。

【点评】通过两则故事的比较,更能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寓意,同时比较也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链接以前学过的故事与本课做对比,了解同一表达主题可以有不同表现形式,并通过交流讨论,达到学以致用,进而突破难点。

四、总结全文,生化寓意

读了这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点评】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寓意,联系实际生活,加深学生的认知,受到启发,明白做人的道理。

五、作业: 1.完成练习。2.选读《伊索寓言》。3.练习复述课文。

【点评】让学生再复述故事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语言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点评】好的板书犹如一份微型教案。本课板书力图简洁、明了,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凸显了人物的精神,也为学生背诵第二段做好铺垫。

12.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狐狸:虚荣

表里不一(揭示道理)《牧童和狼》

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狐狸和蝉》

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存有戒心

(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七、教学反思:

本文的几则伊索寓言,语言较浅显,但浅显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通过简短的故事来体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觉察的真理。这些小故事各具魅力,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学生读起来比较容易。要让学生在品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语言文字,挖掘出故事中包含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设计中安排学生朗读故事、感知大意、分析形象、揭示寓言、拓展想象、复述故事,重点突出,使学生不光要对寓言中的深刻道理领悟透彻,还要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在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搜集有关寓言和伊索寓言的资料,课堂上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故事中。

附1预习单

12.伊索寓言

班级:

姓名:

一、写字练习。书写生字词语,然后读正确。并把写错的字纠正过来。1.我能读正确。

狐狸

葡萄

嘴馋

喉咙

掺杂

酸溜溜

惊慌失措

伊索寓言

2.我能写美观。(先描红课后生字,再仿写,注意对比字的间架结构)

3.词语我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先查关键的字,再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

二、收集《伊索寓言》的有关资料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课文,能把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

三、朗读课文,大体理解寓意,学会对比。

想想《蝉和狐狸》和《狐狸和乌鸦》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主要对比故事主人公特点?

———————————————————————————————————————

教案设计教师

滕州市大坞镇育红小学

杨范

获滕州市教改课二等奖

第四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则寓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赏析理解。领悟寓言中所蕴含的深刻 道理,结合例子,获得效益。

2.通过对寓言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伊索寓言》的喜爱,培养阅读兴趣。教学过程: 一.复习:

谁能用简洁语言说说其中一两则故事的内容? 二.精读课文 《狐狸和葡萄》

1.指导看插图,抓住文中关键词语体味葡萄的诱人。2.一只狐狸看到了,它变得怎样了,又是怎样做的? “想尽了各种办法”,想象一下,它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呢? 3.结果怎样?他是怎样想,怎样做的? 4.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不好吃?

5.齐读第三段,体会寓意。(可用生活中的事例,加深理解)《牧童和狼》

1.默读第1、2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表现?(读后交流)

2.齐读第1、2段,体会牧童前后“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听后有什 么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类似的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事情吗? 4.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说谎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5.齐读最后一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蝉和狐狸》

1.学生讨论:“圈套”指什么?本则寓言中指什么?

2.细读第2段,思考:怎样骗的?(划出表现狐狸行骗的词语)3.默读3、4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蝉? 4.交流:你想对寓言中的蝉说些什么?对那些中了“圈套”的“蝉”说些 什么?

5.齐读第5段,说说自己对寓言的理解。(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6.对比“狐狸和蝉”与“狐狸和乌鸦”的主人公形象。三.总结、1.文章结构:先讲故事,再揭示寓意。2.感受寓言形象,感悟寄托道理,吸取经验教训。

四、作业:自学《我读书我快乐》。附: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葡萄:诱人。狐狸:馋得直流口水——吃不到——酸 《牧童和狼》: 狼没来

牧童:大叫(说谎)村民:闻声赶来(上当)大笑(捉弄村民)惊慌失措(气愤)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真话)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蝉和狐狸》

狐狸:想吃蝉,设圈套 蝉:善于观察、思考,存有戒心(聪明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第五篇: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案

五上12《伊索寓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二、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2.理解《狐狸和葡萄》中的狐狸吃不到葡萄所说话的意思。

三、教学评价设计:

1.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实际。2.复述故事。

四、教与学的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

1.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环节

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导课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2)查阅资料,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2.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①学生回答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②生字词的意思。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3.初读寓言、读通读顺。

(1)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

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2)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3)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应提醒学生注意:

4.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2)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4)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5)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5.积累迁移,自学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环节

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6.学习第二则寓言《牧童和狼》。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2)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抓住重点词语,读懂课文。

(3)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5)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环节

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7.学习第三则寓言《蝉和狐狸》

(1)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自己讲一讲。

(2)初读寓言《蝉和狐狸。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

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3)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4)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5)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6.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7.板书设计

《狐狸和葡萄》解释道理是: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说时机未成熟 《牧童和狼》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狐狸和蝉》从灾难吸取教训 附《伊索寓言》预习单

一、填空

1、《葡萄园里的珍宝》中,珍宝是 _______________。

2、《伊索寓言》是_______ 一部著名的流传千古的书,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3、《农夫与蛇》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4、《母狮与狐狸》中,母狮与狐狸________________。

5、我读过的《伊索寓言》故事有 ________________。(最少写两篇)

班级

五、2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

一、能够了解很多寓言。

二、体会到寓言的寓意。

教后反思: 设计与教学

理清了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时就相对简单一些了。用了两个晚上,设计好教学,反反复复看了一下,觉得内容还是有点多,于是,跟同教材老师商量了一下,把教学导入部分概括主要内容删去,直接进入教学部分,毕竟,四十分钟的时间宝贵,容不得浪费。

为了了解学生情况(也为了完成研修营的作业),又尝试着设计了前测。课件制作一直是自己比较薄弱的环节,为了配合上课需要,制作了最为简单的课件,其实,平时的教学,也没有这么多时间去制作课件,这倒符合教学实情。

基本上做好了准备,又把时间稍计算了下,读故事思考大概要五分钟左右,第一个故事大概要用十到十五分钟,这样二十分钟就下去了,复述至少也要留个七八分钟,这样,第二第三个故事时间就很少了。第二个故事学生都比较熟悉,可以少用点时间,第一个故事如果能够节约出一点时间就非常好了。

两点小失误

开始上课,起初,一切顺利。但是在提出“狐狸为什么说谎?”这个问题时,一个男孩子直接回答了故事的最后一句话“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这个让我没有想到,因为我预设的,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肯定得回答“狐狸想尽了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力。”这一句,于是,我犯了一个老师经常好犯的错误,去引导学生说我想要的答案。我让他结合文中具体的词句来谈,于是,这个孩子把第一小节读了下来。然后说了“成熟,直流口水”这两个词,我问:“这是解释狐狸说谎的原因的句子吗?”同学答不是,然后继续找。又叫了一个同学,说到了我想要的那句话,可是,因为第一个同学答非所

问,把我的教学思路也稍微打断了一些。这是第一个小失误。事后想一想,学生这样理解并不错,只是我未预设到而已。他直接说出了结果,只要一句话,“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他的无能为力?他一定能够找到我想要的那句话。所以,课堂上的机智有时候也需要课前充分的预设。

第二个小失误

不知道什么原因,第一个故事,学生始终没有进入状态。尤其是学习第二小节,“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狐狸非常有意思,没办法离开,却又舍不得葡萄,想吃又吃不到,只好自我安慰。那个心情学生如果能够体会得到,再来读这一小节,一定非常有意思。这一部分内容,预设了一个小高潮,可是,学生一直没太进入状态,愿意读书的不是太多。这样,我不知不觉就多说了一点,期望学生理解更深刻。但是,学生读得始终让我觉得不太满意,有点小小的遗憾。事后听课老师说,学生回答的挺精彩,读书的热情也确实不高。但是,后来就越来越好了,我想,也许是我课前调动不够?学生很难一下进入兴奋状态,那就需要老师用智慧去启迪,这个,说明我还需要学习。

这样,也算是在预算之内,讲完第一个故事,用了二十分钟看,这样,后面的安排就稍微紧张一些。还好,因为问题还是比较精当,对于学生的回答能够加以指导,鼓励,后来,学生渐入佳境,读书、作答都还很精彩,这样,第二三个小故事用了十二三分钟的时间,给讲故事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回顾整堂课,除了上面的两点小小的失误,总体还算顺利,每个环节安排的比较紧致,预设的目标基本达成。对于谎言的思辨,学生也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通过这样一课完整的解读、设计、上课、反思,确实学到了很多,也更加明白以后的课该怎样去研究,设计,懂得了课堂上有了一个抓手,可更加轻松,而目标设定应该以课标为本,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尽可能把教学设计简单,不要太繁琐,要敢于并且有智慧的取舍。

五年级语文上册伊索寓言教学简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