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专业科目三《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教育学专业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课程性质与学习要求
一、课程性质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门应用性的分支学科,是教育学专业必考的一门专业课。
二、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掌握教育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程序设计、各种研究方法运用的基本要求,形成从事教育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学习用书
陈伙平.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与原理[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2_
第二部分 课程内容要点
第一章 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教育科学研究
(一)含义
(二)教育科学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联系实际分析教育科学研究对象即教育问题的特点:复杂性、两难性、开放性、整合性与扩撒性。
(三)教育科学研究基本原则
客观性、操作性、公共性原则
(四)教育科学研究分类
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含义
(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 第二节 选题
一、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思维策略:怀疑、变换思考角度、类比、深入探究
第三节 选题基本原则
价值性、新颖性、具体性、量力行原则 第四节 选题基本途径
1、从教育文献中选题
2、从教育实践中选题
3、从教育规划中选题 第三节 抽样
一、抽样的概念
二、抽样的目的、原则、基本要求
三、抽样的基本方法
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目的抽样
第二章 观察法
一、观察法含义
二、观察法特点
三、观察法分类
四、观察法实施步骤
第三章 调查法
第一节 调查法概述
一、调查法含义
二、调查法特点
三、调查法类型
四、调查法实施过程
五、对策研究
问题表现—负面影响—成因分析—对策思考 第二节 问卷调查
一、问卷设计要注意的主要问题
1、问卷结构
2、问题设计
3、答案设计
4、问卷编排
二、问卷实施 第三节 访谈调查
一、访谈调查的特点
二、访谈类型
三、访谈技巧
第四章 实验法
第一节 实验法概述
一、实验法含义
二、实验法特点
三、实验法类型 第二节 实验控制
一、什么是变量
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
二、实验中常见的无关变量
三、无关变量的控制 第三节 实验效度
一、什么是实验效度
二、实验内、外效度的关系 第四节 实验设计
一、单组仅后测实验
二、单组前后测实验
三、非随机分派仅后测实验
四、非随机分派前后测实验
第五章 经验总结法
一、经验总结法含义
二、经验总结的类型
三、经验总结的意义
四、经验总结的步骤
五、经验总结注意的事项
第六章 校本研究与行动研究法
一、校本研究含义
二、校本研究特征
三、校本研究的积极意义
四、校本研究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
(一)行动研究的兴起
(二)行动研究的内涵和特点
(三)行动研究操作程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五、校本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第七章 科研论文的撰写
一、科研论文的含义与类型
二、撰写科研论文的意义
三、科研论文格式规范
四、第三部分 题型及举例
一、简答题
联系实际说明教育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应用题
根据问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要求,请设计一份“中(小)学教师敬业爱岗情况调查问卷”。
三、操作题
实验假设:项目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根据实验假设,设计一个效度较高的教育实验,并说明实验的操作程序与基本要求。
第二篇:舞蹈学专业科目三《舞蹈教育学》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成人高考教育学士学位考试
舞蹈学专业
《舞蹈教育学》课程考试大纲
Ⅰ 考查目标
根据本校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要求,《舞蹈教育学》课程的考试是为了综合考查考生对舞蹈教育学基本理论的综合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Ⅱ 考试形式和试卷例题
(一)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二)考试例题
一、问答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什么是美育?舞蹈美育的意义何在?
2、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遵守什么原则?
三、论述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什么是口传身授教学法?并结合舞蹈教学试述口传身授教学法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Ⅲ 参考教材
《舞蹈教育学》吕艺生,上海音乐出版社202_年版。
Ⅳ 考试要点
(一)舞蹈教育学的建立
1、什么是舞蹈教育学
2、学习与研究舞蹈教育学的方法(二)舞蹈教育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1、舞蹈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舞蹈教育的社会地位
3、舞蹈教育是一种美育
(三)舞蹈教育的目的与方针
1、舞蹈教育目的
2、我国舞蹈教育目的
3、舞蹈专门人才的全面发展
(四)舞蹈教育与舞蹈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1、舞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
2、舞蹈学生遗传潜能的开发
3、舞蹈学生的后天教育
4、舞蹈教育年龄期的划分
(五)舞蹈教学过程的特点和原则
1、舞蹈教学过程概述
2、获得舞蹈技能的必经之路
3、舞蹈教学过程是一种双边活动
4、舞蹈教学过程的特点及原则
5、舞蹈教学的原则
(六)舞蹈教学的组织形式
1、舞蹈课堂教学
2、舞蹈教学的基本环节
3、成绩的评定与考核
(七)舞蹈教学法
1、口传身授教学法
2、舞蹈教学法课
3、舞蹈学习法
第三篇:教育学研究方法
一下是要填的相应的内容 仔细核查不要填错 记得盖章
甲方(就是我要实习的学校你决定)
地址邮政电话(就是按照上面的来)
乙方(万立英)
怀化学院数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09级
女22
0909402015
202_ 11 12013 1 10
202_ 11 12013 1 10
小学六年级数学老师
1020
最后面就是盖章签字了 你帮我弄吧
安全承诺书(分开在另外一张纸上写)
我女儿万立英于202_年11月1日开始于(地方)实习,到202_年1月10号为止,自行负责安全问题,若出现任何安全事故自行负责.(最后一行签名就行加上日期)
证明书(分开在另外一张纸上写)
特此证明我女儿万立英于202_年11月1日开始于(地方)实习,到202_年1月10号为止.(最后一行签名就行加上日期)
照以上的写就可以了以上三分份都给我寄3分过来有什么不东打电话
第四篇:三、研究方法
《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苏州市相城区黄埭教科片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现状
按照我国现行教育法规,我国适龄儿童都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也就是意味着外来民工子女也能享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接受较高质量水平的义务阶段教育。“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这是202_年9月温家宝总理专访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在黑板上写下的几个大字。这几个大字不仅表达了广大民工孩子渴望平等求学的一种呼声,也奏响了我国政府决心改善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的一个强音。
近年来,相城区经济迅速发展,独资、合资企业如雨后春笋,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在支持相城区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带来到本区就读的子女,他们的子女中又以处于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为众多,几年来,相城区增加了大量的外来民工子女,解决他们的就学,让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优良的教育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它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作为公办学校,有责任有义务接纳好教育好外来民工子女,我们相城区学校根据上级精神,接纳了大量外来民工子女入学,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插班就读:二是相对集中。
2.外来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方面:外来民工子女自五湖四海,来自不同户籍和不同民族,他们的父母职业不稳定、收入不稳定、居住地不稳定,且家庭经济状况贫富差距较大,富裕的学生家有电脑可上网,贫穷的学生连最基本的学习用具都买不起,而大部分家庭环境较差,生活水平较低,父母文化程度较低,导致孩子的教育情况和我们本地孩子有一定差距。有的父母来到外地打工,子女从小来到外地,父母忙于工作无时间教育,更谈不上对他们学习上的关心,学习成绩普遍滞后。有的因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变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逃学。一般外来民工子女都居住在城乡结合部,地处边缘人群,社会治安不好,孩子们耳濡目染的不良行为很多,要让孩子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很难。
学校方面:教学环境的改变,知识水平及学习方式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爱好、认识、理解程度、原学校课程开设情况、师资教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造成学生基础普遍不扎实。同时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生活习惯的不同,外来民工人员子女较难融入本地学生群体之中。但根据对学校外来民工子女的调查发现,大部分外来民工子女有着接受良好教育的强烈需求和较高的教育期望。
3.课题研究的意义
外来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涉及一代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义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系到社会稳定与和谐。外来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的基本权益, 日益成为难以回避的综合性社会问题。有一种看法认为,外来民工子女涌进本地学校,对于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是一种冲击,然而,这也是办学的责任与契机。从短期来说,敞开大门、降低“门槛”鼓励外来民工子女就学当地公立学校,似乎会加重相城区政府或公立学校的教育投资负担,牺牲局部效益,但是从长远看,让外来民工子女接受优良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子女的素质,对于稳定相城区的社会治安和促进相称区经济发展都是很有好处的。平心而论,在相城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大批外来民工是功不可没的,为他们的子女提供优良的教育服务,也是相城区应该为这些辛勤的建设者和创业者付出的回报。
本课题主要从培养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外来民工子女集合教育管理、外来民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外来民工子女较快融入本地学生的方法途径以及外来民工子女家校协作的方法和途径这五个方面入手研究,让外来民工子女享有良好的教育,让他们能和当地孩子一样接受同等水平的师资教育,享用同样丰富的教育资源,获得同等条件的发展机会,培养和提高民工子女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创造能力,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是我们公办学校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
二、概念的界定
在小学教育阶段,本着教育公平原则,依法保护民工子女平等的受教育权益,消除因地区、经济差别而带来的心理隔阂,打破地域限制,给予民工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给民工子女以家的感觉,就能够让他们与当地学生在祖国的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全面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整体素质,推动城市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
1、外来民工子女:就是指从农村流入到城镇的劳动力,为生活而四处奔波的外来农民,被人们
约定俗称为“农民工”,简称“民工”,而他们的子女就被称为“外来民工子女”。
2、外来民工子女教育:是指对受读于公办学校的外来民工子女进行的教育。
3、实践研究: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而进行的研究。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外来民工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及不良心理的调查,分析外来民工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心理产生的根源,探讨外来民工子女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的预防和矫正策略,有效地培养外来民工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发展他们健康的心理,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2、通过研究,努力探索适合外来民工子女身心愉悦地接受教育的方法途径和策略,使外来民工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合理开发现有教育资源为地方经济的繁荣服务的作用。
3、通过研究,缩小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在受教育方面存在的差距,提高外来民工子女的具体素质,较快融入本地学生,在小学毕业时接近或达到本地学生毕业的综合水平。
4、通过分析家校联系中已经产生的问题与矛盾,以及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相应对策与措施,研究得出如何加强学校与外来民工之间的联系,提高家长们的家庭教育水平,从而使家长能与教师共同肩负起教育的责任。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已入学的民工子女以前受教育的状况,实际水平,调查民工的家庭教育情况,以便在今后的研究中,有的放矢地采取方法、策略。
2、文献法:结合本课题的研究内容,阅读有关流动人口的报道、调查报告,了解社会生活中,流动人口的生存状态,学习有关课题研究专著,增强课题研究意识,学习相关课题,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行动研究法:注意外来民工子女各种行为习惯的表现,找出他们的共性和个性;针对其不良行为,指出缺点,分析利害关系,并为其树立学习的榜样,促使其向优秀学生看齐,逐步完善自己。
4、个案分析法:选择不同班级、来自不同外地、原有基础等方面有代表性的个体学生进行建档分析。
5、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阶段交流、总结、再通过不断付诸实践、验证,不断完善,针对有特征的个案进行交流、总结,完善研究成果。
五、研究原则
1、平等教育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外来民工子女和城镇学生享受同等的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应当与当地学生一致,同时教师观念、行为的转变是更好地为这些孩子服务,教师应一视同仁、尊重关爱这些学生。一切研究的开展都是为了学生,一切研究的成果也将在孩子身上体现。所以,应遵循平等教育的原则,通过学校教师、家长观念、行为的改善,来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各方面健康发展。
2、因材施教原则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外来民工的子女虽然有着相同的背井离乡、异地求学的经历,但其性格、能力、家庭情况、原有知识水平却迥然不同。有的学习极不认真,但爱劳动;有的正义感强,爱打抱不平;有的组织能力特别强,桑不讲究个人卫生„„因此,教育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优、缺点,实施不同的教育,以达到研究的目的。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不可把外来民工子女与本地学生放在统一要求上,我们要尊重其现实,应根据外来民工子女的身心发展特点和科学知识有顺序地进行教学,使其逐步地、系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跟上本地学生。在教育研究中,采用多激励、赏识、表扬的手段,善待他们。使他们充满自信,逐步达到各方面的教育目标。
4优势互补原则
本地学生大多关注学习,轻视劳动,不爱参加集体活动。缺乏独立生活的勇气和经验,而他们的缺点正是外来民工子女的优点。利用这些差异,将本地生外地生对比,结成同桌伙伴,遵循优势互补原则,以达到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求得共同发展的目的。
5、综合评价原则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评价不仅要注重知识掌握的程度,更要注重对学生能力形成的评价。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吃苦耐劳、施加能力强、有正义感、乐于助人等特优良品质,不仅着眼于其知识、学习能力的评价,更着眼于其他能力和道德的评价。对民工子女要全面、正确的评价,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促进自我良好发展。
六、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2_年2月~202_年8月):针对我片生源的特点及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课题方案的设计,制定较为完善、切实可行的方案。
2、实施阶段(202_年9月~202_年12月)定期学习教科研理论、课题相关专著、新课程解读等。利用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外来民工子女习惯差、学习差的原因,形成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原则和策略。针对外来民工子女弱项形成的原因,在教育教学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实验、研究;将研究成果上升为经验、理论,完善理论假设,验证假说在教学中的效果和作用。在研究过程中组织若干次专题研讨,改进方法,优化操作,做好资料积累工作,进行阶段性检查和总结,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3、结题阶段(202_年1月~202_年12月):整理研究资料,反思研究过程,提炼出有效的外来民工子女教育的方法、模式,并不断推广、应用,形成我片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撰写结题报告。
七、研究内容
1、调查民工子女学习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及家庭教育状况。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2、外来民工子女较快融入本地学生的方法、途径的研究:由于外来民工的自身素质、文化水平不高,又忙于打工赚钱,流动性大,对于子女的学习成绩、心理状态和道德品质等方面关心辅导不够,造成外来民工子女融入本地学生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再者由于本地人对外地人的排斥,使得外来民工的孩子因感情缺失或多或少地出现自卑、敌视等心理问题,以致给学校教育带来一定的冲击,对他们进行研究与引导就显得十分必要。黄埭中心小学注重创设良好的学校人文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教学,不带“有色眼镜”。举办心理学讲座,疏导外来孩子的心理问题。设立“心语信箱”让孩子畅所预言,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开展激励外来民工子女自的主题班会,如《夸夸我的家乡》、《我来露一手》等,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开展习惯认知教育,让学生知道符合礼仪规范的言行举止。开展 “礼仪岗”角色体验、“今天我是值日班长”主题教育、“行规小课题”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真切体验,主动认识并深刻感受到在各种场合、与人交往时行为礼仪规范。
3、学习行为习惯探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外来民工子女学习、行为、家庭情况,分析他们的心理障碍,对反馈信息作出调整,制定出适合民工子女学习、行为、卫生习惯的计划,探寻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黄桥实验小学分低中高年级制定了学生行为训练和习惯培养的内容、重点、措施。并能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有机渗透质疑问难、自主学习、自觉研讨、听说读写等的习惯。还从优化校园环境入手,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首先,教师言传身教,给学生树立榜样。其次,优化校园环境,在宣传阵地布置名言警句、优秀作业、校园《三字经》,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再次,以学生为本,同伴互助,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依据《校园三字经》,组织自评互评,并在班内通过夺星栏通报情况。发挥班级小干部的作用,发展学生自我导向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评价的能力。
4、实施集合教育的研究:努力探索适合外来民工子女集合教育的方法、途径与策略,使外来民工子女享有公平的教育权利和平等的成长条件,构建和谐的育人氛围。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遵
循因材施的原则,望亭中心小学将硬件设施较好,交通条件便利的望南小学专门吸收民工子女读书的试点学校,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实施“支教”计划,实现“中心——民工学校”联动轮换制,安排名师等骨干定期到民工学校上课示范,民工学校教师到中心校培训,优化集合教育质量。通过搭建民工子女原生活所在的地域风貌舞台,构建民工子女和本地学生友好比赛切磋的活动网络,促进多元文化的相互渗透,形成特色校园文化环境。
5、心理素质研究:对民工子女的心理失调与心理障碍及不良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加强心理卫生和心里健康的辅导教育,增强“民工子女”的心理保健能力,预防和纠正心理偏差,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促进心理素质的发展。东桥中心小学组织开展了“找优点”的活动,让学生自信地面对学习生活。任课老师调整学习目标,在某些方面做适当的降低,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以“开心小屋”心理信箱为载体,以书信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个别疏导。学校中层领导、管理人员与学生结成“一帮一”对子,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6、家校协作研究:家庭教育既是当今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柱,更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容忽视。然而我们的民工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导向、教育内容、期望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建立家长学校,理论的学习,端正家长对教育的态度,使他们及时了解现代教育的信息,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北桥中心小学通过探索家校联系的方式和途径,一方面,邀请家长到校了解情况。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教师和家长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举办家长学校,邀请网校的教育理论工作者进行不定期的理论辅导和专题讲座,请优秀的家长代表现身说法交流育儿经验。开设家长开放日,欢迎家长进教室听课,了解学生的上课情况和作业情况等。另一方,教师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情况,比如通过上门家访,电话联系,发放家校联系卡、发送家校路路通短信等形式,做到密切联系,有效沟通,从而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传授科学有效地家教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坚实的后盾。
八、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历时3年,(202_、3——202_、10),从目标的确定,内容的安排,过程的策划,活动的评价,都是一种革新与尝试。本课题的研究,转变了教师、家长、外来民工子女的观念和行为。从而在习惯、心理等方面促进孩子成长。
1、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观念转变
(1)人口流动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常态,社会发展进程越快,人口流动越频繁。都市化过程中流动人口的教育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这已经在我们教师头脑中形成了共识。
(2)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要求每个儿童都接受教育的义务。
(3)作为海纳百川的大城市,让外来民工子女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尽快融入到城市文化中来。
(4)教师努力做到改善课堂氛围,营造和谐环境,促进民工子女个性社会化的发展,促进民工子女自觉性、独立性、自制力等良好个性品质形成,2、课题研究促进家长观念转变
利用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转变家长观念,(1)从宏观角度看,“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有了“大家”的利益,才有“小家”的利益。在当前良好的育人环境中,要积极的培养孩子。
(2)从微观角度看,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可以使孩子终身受益。“一个良好的开始,就已成功了一半”。鼓励父母加强基础教育力度和投资,在小学阶段打好各种习惯与心理基础。
3、课题研究促进行为转变
(1)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行为转变
A、“新苏州人”是教师常挂嘴边的一个称呼。《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未成年人的最起码、最基础的规范,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学校教师由此
可以制定《埭小一日常规》学生评价机制,来约束孩子们的行为,为孩子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B、在班内还形成“我关心你,但不告诉你”的班约,把衣物等特殊奖品以庆祝节日、学习进步、体育出色、劳动积极等名誉奖励给生活贫困的孩子。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支助,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又及时地解决了孩子的实际生活困难。
(2)课题研究促进家长行为转变
A、关注子女的学习情况。利用家长会、家校通、家访、手机电话等手段及时与学校教师互动。了解子女在校在家情况。
B、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情况。尽量为孩子提供宽敞、安静的学习环境。
C、在情感上多支持孩子。主要表现在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减少了打骂行为。
(3)课题研究促进学生行为转变
A、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在生活方面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在学习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从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学生养成了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其交往能力。教师关注“新苏州人”,培养学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目标分解训导达成要求,对行为规范目标进行分解,由大化小、由小化细,形成纵向呈系列、横向相关联的系统科 学的训导目标。
B、以心理教育为突破口,塑造健全人格。首先寻找学生自信的基点,开展“优点轰炸”等心理活动,发现自己与别人身上的优点。引导学生懂得“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的道理,正确的定位参与竞争。鼓励优秀生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在苏州市相城区“我与祖国”演讲比赛中,“新苏州人”陈旭获得了三等奖。其次,学校以“心语”等心理信箱为载体,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爱心网络,培养外来民工子女健全的人格。以“一帮一”活动为契机,在生活、行为、学习上给予帮助。
C、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随机
八、问题探讨
1、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需要相对稳定的教育环境,而外地生父母为了生计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学习环境也随之改便,无法接受系统教育。有些孩子甚至已是15、6岁的少年了,还在念小学,给班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2、有了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未来民工子女具备了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如何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还将进一步研究。
九、参考文献:
1、《少年儿童研究》孙晓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
2、《青年外来民工子女如何对下一代负责》关颖青年研究202_.93、《习惯决定孩子命运——孙晓云儿童教育12讲》孙晓云广东新世纪出版社
第五篇:教育学方法浅论
教师与教育方法浅谈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到一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是成功的并不能单单看这个教师教出了多少“三好学生”,有多少尖子生,成绩只是一方面,但不是全部,我们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与时俱进,发展新的教学思路,开拓新的教学思想,挖掘新的教学方法。
一、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同,导致教师不可能以一种统一教学模式来教授所有的学生。对待何种学生,使用何种办法。这是许多教师所面临的一大难题,而这个难题永远没有答案,因为时代在发展,学生的心态也随之发展,以教科书类的方法来面对不断进步的社会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学生,所以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的教育问题。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始终保持一颗敏锐的心与解决问题的态度。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讲课虽然应当以书本为主,当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否认,能够被学校选中,作为教科书的书籍一定是非常优秀,有很大的学习价值的。可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及其迅速,导致书籍的印刷甚至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社会,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能够从繁杂的信息中选择出
符合时代潮流与实际联系最紧密的指示教授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最多有用的东西。理论一旦脱离实际,那么将毫无用处。当代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以致用”的道理,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成为死读书,读死书的考试机器。
三、思想教育。当今的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一个人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正之风的影响,而学校是一个净化人灵魂的地方,可谓是一片净土,所以我们要教授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首先,我们为人师表,自身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有资格去教授学生,只有我们身体力行的那样做了,才会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让他们信服,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格。其次,要注意方法,我们不能嗤之以鼻,一个睿智的人民教师,是能让学生完全的接受他,由心坎里产生一种尊重之情,所以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分析学生们的思想,接近他们的想法,走进他们的生活,点点滴滴中方显大师本色,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在课堂上,更可以说很大一部分都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们的日常行为是否规范,思想是否进步取决于教师们能否真正的走入学生的生活,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四、教师的教育。当今社会信息化明显提高,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这就在关于教师的教育上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作为教师自己,我们应该广泛参与,多多涉猎自己学科以及非自己学科的知识,只有自身的知识能量储备够了才能教好学生,我们的教师培养的是祖国的下一代,是未来祖国的栋梁,我们应该清楚的给自身定位,树立远大的抱负与理想,把无限的热情投入到
有限的为学子服务中来。其次,作为国家社会,也应该多多为教师提供机会与平台,来为他们补充能量,可以定期举行培训,调研,听听广大基层工作者的心声。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我们都需要去完善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文化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那么神圣的职业就需要我们用百倍的责任心去维系。我们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传到授业解惑,这不是凭空说的,不是一个空的话题,我们需要的是用坚定的态度,必胜的决心以及不灭的信心去践行我们誓言。
论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但是,教师的特殊使命使得它没有机会从头再来,必须一次性并且出色的完成每一次的教授,能否一击制胜,凭借的是我们的武器——教学方法,只有我们的教学方法正确了,才不会给“敌人”留下任何机会,才会出色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这需要我们从生活中,日常中积累经验,不断地充实自己,开拓新思路,新方法,新思想,不但要继承发扬还要勇于创新,一定要持着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态度,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都认真思考,努力学习,开拓创新,就一定能把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教学法论文
题目:教师与教育方法浅谈
班 级:四平
姓 名:王
学 号:4班 庆 云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