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巧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24-104405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21 13:20:5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巧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巧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江苏 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王博

【摘要】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是许许多多老师苦思冥想的话题。本文从实践出发,提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利用一切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的导入、在课堂中间的体验、在课堂结束的设计等时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使学生想学、乐学,并有众多的收获,从而打造出一节节高效的初中历史课。

【关键词】教学情境 高效 初中历史课堂

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是许许多多老师苦思冥想的话题,实践证明: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强烈求知、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最有效的教学目的,完成一节高效课堂的打造。本文主要谈自己的做法。

一、预设诱因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新课前,应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或利用教材里现成的以及教师自己设计的导语,如用歌曲、成语典故、诗词、笑话或故事等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的学习。

如在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课时,导入是这样来展示的: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中外有许多神话传说。西方有上帝制造亚当、夏娃的故事。亚当是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夏娃是第一个女人,从此就有了人类。我国有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一位名叫女娲的神,用水和黄泥造出许多男人和女人,天地之间就有了人类。为了拯救人类,她还炼五色石补天。当然,这些只是神话传说。人类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人类生活在哪里?下面你就能学到这些内容?”。这样精彩的导语设计,上课伊始一下子就抓住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有学头,愿意学,喜欢听,从而激发学生浓厚而强烈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望,使学生很快进入历史探究的情境中去。

二、过程强化体验设计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将外部刺激内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兴趣及意志情感,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情境与教材的互相渗透,重叠组合,使教材的知识序列与学生的情绪序列得以互为影响,贯穿始终。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感受。

1、以“图像”创设情境

图像类情境包括各种地图、历史电视录像、历史图表、历史漫画、历史卡通等。图像系统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题鲜明、生动精美,使用得当,便可再现所需情境,也可化解教材中用文字难以说明的难点内容,极易为学生所接受。通过历史图像,教师可把学生注意力或思维带到具体的历史场境中。

如在学习《秦的统一》时,教材中有一个关于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难点,因初一学生抽象思维不够成熟,而用图表展示,不仅让学生了解皇帝制度内容,而且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形象又直观。通过展示秦朝的半两铜钱、秦朝各地的不同的度、量、衡以及不同的文字图片,不仅让学生更形象了解秦朝的货币、度、量、衡、文字,尤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秦朝采取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措施。

2、以“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类情境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各种动手实验(教具、模型演示、动手制作)。创设实验情境,旨在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知若渴的学习心向,更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

如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为让学生正确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于是老师演示一下,走向教室门前,慢慢地、轻轻地把门虚掩,并说这个“缝”就是广东十三行。这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学习“古代文化”时,让学生找块骨头或龟甲刻上自己想象的文字或图形;或让学生做一竹简刻上自己喜爱的诗句;或根据课后活动建议中的汉代造纸工序,以班或组为单位办一个“造纸厂”。这比任何语言都形象,易于理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有利于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协作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

3、以“角色”创设情境

角色类情境指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历史学习活动情境,一般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以增加对课文内容或角色的亲切感,加深内心体验。

如在表现清朝皇帝及官员的心态时,有一个班的一个组在我刚提出问题时,就迫不及待地走上台表演起来。一个演乾隆,一个演和珅,几个演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及使团。他们是这样设计的:

使团代表:我是大英帝国委派的特使,非常宠幸地受到皇帝陛下的接见。(行礼)

乾隆:朕听说尔等蛮夷小国远隔千山万水,是不是受我大清天朝恩泽,不远万里朝贡了? 和坤:(斥责)大胆蛮夷刁民,为何见我大清皇帝不跪!皇帝:和爱卿,他们是蛮夷小国,没有文明开化,不懂礼仪,怎能和我天朝大国相提并论,朕不怪罪他们„尔等有事吗?

使团代表:我们大英帝国女王听说皇帝陛下寿诞,特命我等给陛下献上最先进的钟表、火枪、速射炮、望远镜等物品,以示友好,同时希望两国友好,互相通商„

皇帝:尔等先进东西都是奇技淫巧之物,我堂堂天朝物产丰富何物没有,何须通商!朕今儿降恩留下你们的朝贡„和爱卿,等他们走时,多送一些丝绸、茶叶、银两。

和坤:是,退„朝。

使团代表: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愚昧,„无知!“太精彩了!”我发出一声感叹,同学们都看迷了。这样设计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体味出清朝统治者的夜郎自大、闭目塞听、拒绝接受新事物的心态,有利于对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也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相互交流,使新的知识顺畅融入学生的头脑,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唤起他们的热情与激情,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认同感。

4、以“语音“创设情境

语音类情境包括生动的历史故事、诗歌、歌曲、历史成语等,若在教学中巧妙使用,则能够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春秋争霸》时,引导学生讲卧薪尝胆、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管鲍之交等历史成语故事。在学生们享受这些故事时,也就学会和掌握了“春秋五霸”称霸的历史知识,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唐诗与宋词”时,播放北宋词人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后再配上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感伤而深情的曲调,悦耳又优美的反复吟唱,我和同学们都陶醉了,仿佛看到了皎皎圆月下诗人反复吟诵,体会出诗人思念家人、感慨人生、向往美好的生活之情。许多同学不由自主地跟着吟唱…,随着歌声我们转入了“宋词”的探究,诗与词的区别、苏轼对词的贡献有哪些等,气氛浓烈,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用苏轼的词及王菲的歌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对词进一步了解,而且良好的情境氛围又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实现了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意想不到的结束设计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教师巧妙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精神一振,进入下一个环节,同时起到画龙点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好习惯。如在《秦朝的统一》一课中,对该课采用的是歌谣的形式总结“公元前二二一,秦王嬴政大统一;定都咸阳称皇帝,御史大夫辅皇帝; 地方推行郡县制,三十六郡始设置;统一货币度量衡,小篆成为规范字。”学生一读兴致顿时高涨,都积极参与,学生都说想不到历史这么有趣,以前念不少遍都不会,就这样两遍就熟练了。还有同样是练习题,然而通过巧妙的设计就不同了,如在《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一课中,用几种物体的组合画面:如冰激凌、蛋糕、小鸟、牛奶等分别链接不同的练习题,加上在幻灯片提示“我喜欢我选择”,学生疲惫的情绪一扫而光,争先恐后地去选择去表演。就这样在结尾巧妙创设情境,虽然学生已疲惫,然又迸发出学习、探究的热情,达到高效的结果。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如果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课堂上进行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目的,也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想学、乐学,并有众多的收获,切实落实“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从而打造出一节节高效的初中历史课。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2〕川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下)〔3〕《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4〕《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202_年6月8日

〔5〕赖金群 《给“记忆”插上“翅膀”》202_年10月11日

第二篇:巧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巧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江苏 徐州市贾汪区英才中学 王博

【摘要】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是许多老师苦思冥想的话题。本文从实践出发,提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巧妙地利用一切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在课堂开始的导入、在课堂中间的体验、在课堂结束的设计等时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使学生想学、乐学,并有众多的收获,从而打造出一节节高效的初中历史课。

【关键词】教学情境 高效 初中历史课堂

如何在课堂上实现教与学的高效性,是许多老师苦思冥想的话题,实践证明: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探究欲望,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境界,最有效的教学目的,完成一节高效课堂的打造。本文主要谈自己的做法。

一、导入情境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巧妙地导入新课,这是创造良好教学情境的基础。鉴于此,教师在教学新课前,应针对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通过对某一特定情境氛围的渲染;或利用教材里现成的以及教师自己设计的导语,如用歌曲、成语典故、诗词、笑话或故事等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探究欲望,进入后面的学习。

二、过程情境设计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将外部刺激内化为主体感受的心理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其学习动机、兴趣及意志情感,促进其思维、创造能力的发挥,情境与教材的互相渗透,重叠组合,使教材的知识序列与学生的情绪序列得以互为影响,贯穿始终。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主体感受。

1、以“图像”创设情境 图像类情境包括各种地图、历史电视录像、历史图表、历史漫画、历史卡通等。图像系统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题鲜明、生动精美,使用得当,便可再现所需情境,也可化解教材中用文字难以说明的难点内容,极易为学生所接受。通过历史图像,教师可把学生注意力或思维带到具体的历史场境中。

如在学习《秦的统一》时,通过展示秦朝的半两铜钱、秦朝各地的不同的度、量、衡以及不同的文字图片,不仅让学生更形象了解秦朝的货币、度、量、衡、文字,尤其能够更好地理解秦朝采取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的措施。

2、以“实验”创设情境

实验类情境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的各种动手实验(教具、模型演示、动手制作)。创设实验情境,旨在引起学生的注意,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求知若渴的学习心向,更能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如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为让学生正确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含义,于是老师演示一下,走向教室门前,慢慢地、轻轻地把门虚掩,并说这个“缝”就是广东十三行。这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3、以“角色”创设情境

角色类情境指由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历史学习活动情境,一般让学生自己进入角色、扮演角色,以增加对课文内容或角色的亲切感,加深内心体验。

如在在学习“文天祥抗元斗争”时,组织小组表演历史短剧,有一个班的小组是这样设计的:(几个蒙古兵押着文天祥走上了)

军官:文丞相,你的皇帝及部属都完了,你有何打算呢?

文天祥:万岁,是微臣无能,不能拯救万民于水火,让臣随您去吧!

军官:文丞相,别那么想不开,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大元皇帝特别欣赏你的才学,如果愿意归顺,大元丞相的宝座就是您的,怎么样?

文天祥:呸!你们这些杀人抢劫的强盗,想要我与你们为伍,痴心妄想!军官:哼,真不识抬举,想死还不容易,来人,压下去„ 文天祥:(挣扎)不用扶,我自己能走!

(其他组员高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太精彩了”,同学们都看迷了,不仅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而且学生的学习情趣充分调动起来,随即进入对“有人认为:肯定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为什么还要赞扬文天祥的抗元呢?这是否自相矛盾呢?”问题的探究中。这样设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得到相互交流,使新的知识顺畅融入学生的头脑,同时激发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唤起他们的热情与激情,从而既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达到高效的效果。

4、以“语音“创设情境

语音类情境包括生动的历史故事、诗歌、歌曲、历史成语等,若在教学中巧妙使用,则能够形成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

例如在学习《春秋争霸》时,引导学生讲卧薪尝胆、退避三舍、一鸣惊人、管鲍之交等历史成语故事。在学生们享受这些故事时,也就学会和掌握了“春秋五霸”称霸的历史知识,同时,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束情境设计

古人说过:“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教师巧妙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精神一振,进入下一个环节,同时起到画龙点睛,培养学生梳理知识的好习惯。如通过歌谣来小结课文,学生一读兴致顿时高涨,都积极参与,学生都说想不到历史这么有趣,以前念不少遍都不会,就这样两遍就熟练了。还有同样是练习题,然而通过巧妙的设计就不同了,如在《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一课中,用几种物体的组合画面:如冰激凌、蛋糕、小鸟、牛奶等分别链接不同的练习题,加上在幻灯片提示“我喜欢我选择”,学生疲惫的情绪一扫而光,争先恐后地去选择去表演。就这样在结尾巧妙创设情境,虽然学生已疲惫,然又迸发出学习、探究的热情,达到高效的结果。

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可夫指出:“教学方法如果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会变得高度有效。”在课堂上进行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目的,也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想学、乐学,并有众多的收获,切实落实“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从而打造出一节节高效的初中历史课。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2〕川教版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 上、下)〔3〕《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 〔4〕《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202_年6月8日

〔5〕赖金群 《给“记忆”插上“翅膀”》202_年10月11日

第三篇:巧设课堂检测打造高效课堂

巧设课堂检测打造高效课堂

王冬凤

课堂检测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检验课堂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效果好坏的重要手段。但是,课堂检测内容的设计、时间的安排长时间的长短、采取什么方式进行,才能让课堂检测真正促进我们的教学,实现高效课堂,却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今天,我想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大家共勉。

一、课堂检测内容的设计

课堂检测是为了检查本节或本单元课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发现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和调节教师的教学。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内容。首先,教师应该通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再结合自身和本班学生特点和课程标准制订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检测题,既要有对旧知识的巩固,又要有对当堂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既要有考查知识和技能的内容,又要有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的内容;既要有统一要求的必做题,又要有适合优秀学生和困难学生实际的选做题,以达到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内容的设计要符合高考要求,题型具有代表性,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能提高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使用好我校组织编写的《导学练》,将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紧扣教材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程度,设计详细具体的旧知检测题、预习自学题、合作探究题、课堂达标检测题、巩固练习题、章节(单元)测试题。旧知检测题要有针对性,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预习自学题旨在帮助学生从轮廓上读懂所学知识;课堂检测题要突出重点知识,巩固练习题要具体,囊括教材内容,重在巩固所学内容;单元测试题注重综合拓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内容呈现形式有选择题、简答题、材料解析题、综合探究题。

二、合理安排课堂检测的时间

课堂检测由于检测内容和检查对象的不同,教师要精心设计检测题目和合理有效的检测时间,才能真正的达到检测效果,实现高效课堂。合理有效的课堂检测应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绝不仅仅是课前或最后几分

钟的事情,它应该对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全程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因此,根据不同的检测目标及内容,我是这样来安排检测时间的:

1.课前旧知检测,主要是针对前面所学内容进行的检测,目的是检测学生对以前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查缺补漏,以便为本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旧知检测时间不适宜太长,因此,一般用5、6分钟,突出重点即可。

2.课后达标检测

主要是针对本堂课所学内容的检测,检测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检测的结果,调节课下作业的数量、内容及难易程度,为学生的课后辅导提供依据。这种检测也不宜时间太长,一般做几道选择题,用时5分钟左右。

3.课堂展示检测

教学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也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检测时间和方法,并根据教学情境的变化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因此,课堂检测这个环也不能拘泥于某个固定的时间进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独学、对学、群学,要展示学习成果,这个环节既是学习成果的展示,更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通过展示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点拨。这个过程比较长,一般用10—15分钟。

4.综合探究课。每一单元后都有一个综合探究,在上这种课型时,主要是先让学生合作学习,充分查资料、讨论,然后以组为单位找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或让学生进行辩论,这种检测需要时间较长,一般用20—25分钟。

5.复习课。一般的教师上复习课,都是让学生自己背诵或写题,老师自己忙着写教案、做题,不关注学生学习的情况。一堂课下来,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什么也没学到,根本达不到高效课堂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问题,我的做法是:

首先根据班上的小组数量把所要复习的内容全部用问题的形式列到黑板上,每组每人都要认真复习每一个问题,并限时记忆(25—30分钟),等课后的10—15分钟进行检测。为了检测每一问题的复习效果,我一般都采用抽签的形式,哪个组(个人)抽到哪一题写哪一题。

6.分层检测

针对优、中、差生进行分类检测,检测优、中、差生对近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注意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区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便于了解不同程度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并进行分类辅导。

7.单元检测

这是针对一单元或一个专题所学内容的检测。检测学生对本课或本专题所学基础知识和思维方法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种检测一般用一节课的时间(40分钟)。通过课堂检测要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根据检测结果调节教学进度,调整教学方法,及时复习矫正,加强对学生的辅导。二是训练学生的做题速度和准确率。高考文综一共150分钟时间,平均每科50分钟,这就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完题、做对题。

8.阶段性测试(连排课)

针对近一个月或几个月所学内容的检测,检测最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若效果不理想,就要对最近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地复习,同时对自己的教法进行反思、调整,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种检测一般利用周末的连排课80—90分钟。

三、取有效的课堂检测形式

要想提高课堂检测的有效性,一定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这样学生才能乐学善思。因此,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灵活的检测形式:

1.提问

提问是最常用的检测手段,力求每个问题的提出都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重点和难点部分,可以采用反问的形式。提问还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普遍性,让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也有展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2.背写

背写主要是针对课本基础知识、又是高考常考的高频考点,通过课堂检测让学生记牢,这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还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规范学生答题、有序组织答案的好方法。

3.上黑板展示。

展示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好方法。在教学环节中,通过大展示(以

小组为单位)、小展示(个人展示),来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质。课堂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更有利于打造高效课堂。

4.考试。

考试是学校教学最常用的检测方法,而在较短的课堂上进行检测,教室就要精心设计题目,主客观题比例适中。这种方法主要是课堂总结或单元总结,题量不易太大。我的做法是,模拟高考的题型和时间,考察重点知识,且要求学生限时做完,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做题的速度及准确率。这种方法在复习课中更实用。

四、检测对象

(1)全体学生。

对三维目标中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的考察,应面向全体学生,可以采取背写、学生对子互查、考试等形式进行,且要统计检查结果,以便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和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

(2)部分学生。

在培优转查工作中,课堂检测的对象要明确,对重点知识和考察能力是,要重点检测优秀学生,而对于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题,要面向中等学生和后进生,即分层检测。但要讲究方法,不能让学生看出你的意图。也就是说,对优等生的检测,你不能直说让好学生回答,以免伤害其他学生。我的做法是:

①按时间选择检测对象,比如,今天是星期一(或4月1号等),我会说,今天不全背写(提问),而是让每一小组的一号回答问题(分组一般是按成绩结成对子)。

②为了了解不同程度学生对某一问题掌握的情况,我一般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根据学号确定检测对象。如:凡是学号和“1”有关的学生,把背写的本子或考试的试卷上交,老师要一一批改,以便掌握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是根据上课的具体时间确定检测对象。如:今天是元月3号周四上午第二节,那么可以检测第三组(3号)、第四(周四)组和第二组(第二节)。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投机,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

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每一种具体方法都不能连续使用,要经常变动才有效。

五、检测结果

对课堂检测是否有效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检查,我在课堂检测时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检查:

①学生自己结合课本进行批改,这样即可以验证自己学习的效果,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②小组成员对该。每小组成员都结成对子,对一些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的检测,可以让对子对改,查漏补缺、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共同进步。③小组间互改。为避免学生相互作弊或打掩护,可以进行小组之间互改,最后由课代表评判,评出优劣进行表彰,给小组和学生加分。这样可以引起小组与小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④教师检查。

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真实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可以亲自检测检测结果。检查时,可以根据自己授课的情况、所学内容和检测对象,或全收全改,或部分抽查,只要能达到效果就可以。

课堂检测是检查所学知识的有效载体,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馈的重要标尺。如果能精心设计,形式多样,教师适时点拨,多元评判,就能有效地引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果。只要我们潜心钻研,开拓创新,认真组织课堂检测,使学生快乐学习,积极思考,让课堂真正成为“知识的超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就一定能打造高效课堂。

第四篇:有效创设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有效创设情境,打造高效课堂

情境教学法能够直观、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同时还能够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相应的情境下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小学数学的问题情景创设可以很好地提升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情景的创设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够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就会使枯燥低沉的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本文重点研究在小学数学中构建情景教学模式的对策,以供参考。

一、创设铺垫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认识结构,设计出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或是根据已掌握知识来创设铺垫型情景,引导学生去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这种方式主要运用在新知识的引入。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知识时,教师先让学生想一想:“学习计算圆的面积时,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块圆柱体的橡皮泥,并问道:“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可能学生们会说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把它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后进行计算,这时教师再追问:“如果要计算学校大门中圆柱体水泥柱的体积,又应该怎么办?”这时学生们就遇到难题了,想要去探索这个未知的知识,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地去发现知识、探索奥秘,并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二、数学活动中进行实践情境教学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数学课程教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实践情境的合理设置,这样能够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对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例如,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上课前,我先让每位学生准备12个一样的小正方形,上课时先让学生想一想一共有多少种摆法,摆几排,每排摆几个。然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最后得出可有三种摆法:摆一排,每排12个;摆两排,每排6个;摆三排,每排4个。用乘法表示分别是1×12=12;2×6=12;3×4=12。这样一来,学生结合问题情境和学习的新知识得出了不同的答案,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摆放方法的认识,并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创设互动情境促进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是极为重要的,这可以增加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在增强同学感情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对学生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大有裨益。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教师分别拿出两个肉眼难以分辨大小的空心圆柱和实心圆柱,让同学们猜测两个圆柱侧面积的大小关系。将同学进行分组,让其在组内自行讨论,讨论完毕后派出代表发言,最后?同学们亲身实践,材料有白纸、尺子、铅笔、剪刀。让同学们开动小脑筋,合理利用以上材料,成功比较两个圆柱侧面积的大小。最后由老师出面宣布正确答案,评选出最佳小组。从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同时帮助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四、利用情境教学巩固知识

情景教学不但可以在数学课堂上巧妙地利用,小学数学教师还可以将其与课后作业相结合,让他们在做作业时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很多学生放学回到家里,心态就会与课堂上完全不一样,他们总会逃避写作业,去玩耍或看电视等,有时虽然有家长不断地督促,也只是不情愿地去学习。为了让学生对家庭作业产生新鲜感,教师就要精心设置课后作业,融入有趣的生活情景,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完成好作业,真正地学会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出一道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小红去超市买水果,买了单价为3块钱的香蕉5斤,结账时发现只带了20元钱,那么这些钱够买这些香蕉吗?如果够的话,应该找回多少钱?”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回到家里也能学习和巩固知识。

五、引入现代技术丰富情境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且在多媒体技术中有着丰富的教学素材,可以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从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出发,借助课件来融合音乐与视频等,以此来向学生展示出数学内容。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画面,可以刺激学生的视觉与感觉等,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将科学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是非常有利的一个教学手段,它呈现的方式丰富,更可以做到图文结合、有声有色,所以我们也要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我们的情景教学当中,比如,在学习小学数学《认识图形》这一课节时,教师就可以做一个图形变化的多媒体教案,这样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变化,感受到图形的奥秘,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多学生学起数学很困难,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数学的抽象性很强,很考验学生的思维联想能力,往往这方面能力稍差的同学学起数学就会感觉有一些吃力。将科学技术运用到数学课堂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做出图形演变的过程,以更清楚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总之,情景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它不但实现了知识的简单形象的转化,还为学生创造了更大的探索和创新空间,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为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创建密切联系生活的教学情景,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

【作者单位:灌云县下车中心小学江苏】

第五篇:巧设情境 丰富识字课堂

巧设情境,丰富识字课堂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生除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外, 还必须掌握“活”的识记方法,为今后的自学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教师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一、根据汉字规律识字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按“六书”理据构字,具有“因义构形”和“以形表意”的特点,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教师应注意在课堂上渗透构字规律,帮助学生更好的识记字形和理解字义。

(一)象形字的教学

象形字的教学可充分运用图画来帮助识记字形。如:山、火、水等。另外,如果没有配套的插图,可以通过给字配图或临摹事物原来样子的方法,如:教学“鸟”字,可在黑板上先画出鸟的图案,然后形象地告诉学生哪是鸟头上的翎毛,哪是鸟头和鸟身。“.”是小鸟的眼睛。这样既使学生记住了生字,又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二)指事字的教学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事就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写一二笔作为符号或另作简单的符号以指明所要说明的事物的一种造字法。如“上”、“下”二字,古人曾写作 “”、“

”,“.”表示一高一低,以横为基准线,以点表示位置高处和低处的意思;“本”、“末”两字是分别在木字的下部、上部各加一横,表示根与梢的所在。指事字的教学要让学生明确抽象符号代表的意义,可用描述法进行教学。

(三)会意字的教学

会意字往往是合并几个意义上有联系的字,显示出新组成的字的意义。如在学习“富裕”的“裕”时,学生往往会把“衣”字部写成“示”字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富裕 1

呢?古人认为要有衣服穿(“衣”字部),有粮食吃(“谷”字边),这就是“富裕”的“裕”。

(四)形声字的教学

形声字总是分两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称为意符,表音部分称为音符。意符表示形声字的意义范畴,音符则表示形声字的读音。形声字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类型:

左形右声:“请”“跑”“棋” 右形左声:“放”“期”“故” 上形下声:“芽”“草”“爸” 下形上声:“惹”“婆”“照”

此外,还有内形外声、外形内声、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等。当然,对低年级学生用不着说什么术语,只需让学生初步体会就行了。如:教学生字“晴”是晴天的晴,运用课件演示,先出“晴”字,再出示日字旁(后面出示一个太阳)因为“日”表示太阳,所以用日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i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观察,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促使儿童的口头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使识字、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二、趣味识字

兴趣是学习之师。根据学生的注意规律——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正在发展和做事没耐性等特点,我应用以下几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无意注意。

(一)创设情境识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1.看实物、图画导入。例如:我在教“蛋”字时,我先出示鸡蛋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才出示生字卡学习生字。2.听音导入。在教学“呱”“哇”“哗”时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音辨别动物的叫声,进而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的叫声,然后才学习生字。

3.看录象导入。在学习有关动物、花卉等具象时,我让学生通过录象观看动物世界、花的世界,进而认识各种动物和花卉的名称。

4.动作演示导入。如教“拿”“抓”“跳”这些表示动作的字时,我让学

生先做这些动作,在随机进行教学,让学生联系动作,记住生字。5.借助色彩。课堂上,运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汉字的不同点,通过鲜明的对比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学汉字“踩” “睬”时,将两个偏旁“足、目”用不同颜色的粉笔书写,以便强化学生对“踩”“ 睬”的记忆。

6.借助电教媒体剪辑、组合。如教形近字“睛、晴、精”时,我利用幻灯,将这些字偏旁进行变换组合。幻灯的变换摄住了学生的吸引力,强化了学生对字形、字义的记忆。

7.借助动作、实验演示。如识记“灭”字时,先用火柴点燃一个纸团,然后用一小铁板向下一压,火就灭了,学生兴趣盎然,不仅记住了生字的字形,而且了解了字义。

(二)添笔画游戏

学习汉字的过程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给汉字加一笔,会出现不同的字。进行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例如,“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哪些字?(如旦、目、白、旧、由、甲、田、中、电等等)

(三)借助猜字谜

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例如:分开是三个,合起来无数(众)。教学“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等等。

(四)利用图象识字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学象形文字,如教学“日、月、山、火、田”这些字时,可以利用简笔画。

(五)利用竞赛的方法识字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们还可以把各种练习寓于竞赛之中,如:可以小组比赛,哪一个小组识字多就获胜,为了得第一,小组内的学生会给识字比较慢的学生提前教会,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而且帮扶了后进生,加强了凝聚力。

(六)利用游戏识字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他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

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

通常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猜字,排字,举字,送字回家……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如果学习合体字,可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如:每+木=梅,拍-扌= 白等。还可以拓展识字,利用“变字小魔术”如: “大”字加一笔可以变成“太” “天” “犬”等等。让孩子们在喜欢的游戏或竞赛中巩固识字,可以达到识字记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创编儿歌和顺口溜,强化记忆。

儿歌,以其文字简短有趣,读来押韵上口深受低年级学生所喜爱,例如:乱(七嘴八舌发言学习环境就会乱)。

而顺口溜识字法是根据汉字的结构,先分析部件或笔画的特点,然后编成顺口溜,以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识字方法。如教学“全”时,编了一句顺口溜:“大王头上一个人”。

(八)形体动作识字

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记忆字形,例如:把手放在眼睛上看,双臂伸直,双腿并拢

(十)。

总之,小小汉字奥妙无穷。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我们要更加注意儿童的心理、智力发展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处处从学生主体的实际出发,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学生就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更加热爱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所带来的快乐。

巧设教学情境打造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