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4-113878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4 13:15: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我国高等旅游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问题依然很多,特别是教学方法滞后,许多高职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严重地影响着我国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效果,使之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因此,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成为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一、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现状

我国高职旅游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旅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旅游教学蓬勃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教学方法滞后等现象。很多院校基本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上,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和旅游企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迫切需求。这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在信息爆炸的知识经济时代,教师是要求学生熟练地完成课后练习题并通过等级考试? 还是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是“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答案不言自明。那么,如何授人以渔? 目前的现状是:经过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起来的学生非常习惯于教师对知识定论式的讲授,缺乏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缺乏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教师讲得再好,学生未必都能听得进去。结果必然是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教育部出台的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高职高专的教育一定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跳出“学科本位”的误区,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为主线,构建适合高职发展规律和旅游业自身特点的“能力本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因此,改进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迅速提高我国旅游教学水平,提高旅游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软件,还原真实的职业情景,模拟真实的职业任务和流程,让学生了解企业工作环境,感受职业工作氛围,加深职业体验。

借助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互动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库,方便教师全程指导、跟踪、管理、监督,实现师生全程互动、资源共享。

2.能力本位原则。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实现从“传授知识、教师主体”转变为“培养技能、学生主体”。

3.一体化原则。按照职业教育能力本位的教育原则,教学中不存在完整的、单独的的系统理论知识的讲授,而是按照职业能力的形成需要补充“适度、够用” 的知识,将知识、理论、实践融于一体;将教学做融于一体。

三、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教学方法上,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教与学并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配合,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教学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角色互换法。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旅游管理大部分的专业课和某些基础课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比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和形象化。针对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师生角色可以互换,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是课堂形式上的主导,教师则是幕后总导演。

2.情景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是在现有的校内教学中模拟规定情景,将学生与教师置身于虚拟情景中,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如“导游业务”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视频等辅助性教学手段,使学生面对相关画面进行景点、景区讲解;同时,学校与教师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将教学现场置换到真实的旅游工作环境中,按职业标准,由企业一线技术能手或专家现场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学效果,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有利于调动自身潜能。

3.项目教学法。按照行业标准和岗位技能要求,先由教师按职业能力模块细分为若干个项目,然后将每个项目分给学生个人或小组,以规定时间或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任务,达到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目的。在项目教学中,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则是项目设计师及教练。师生在教学中充分互动,通过反复的教与练,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与理论的接受者,而是在一步步的思索探究、主动实践中理解理论,运用知识,熟练技能,形成能力。

当然,项目的选取非常重要。选取项目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以现实的对象为材料,选择难度适合的项目,既要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教师需要让学生有多种的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来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的资源。

4.问题教学法。教学中教师对有关重点、难点和疑点提出问题,通过讲解和讨论加以解答,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加强了教学过程中启发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思维。问题教学法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身的思考,学到的知识深刻难忘,并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生动的、典型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实例入手,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关注,从而把学生引到课堂所讲授的内容上来,让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发展去想象,教会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浅议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王)

浅议我国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改革

郑州华信职业技术学院 王军华

(河南 郑州 451150)

【摘 要】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极为紧缺。旅游高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必须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本文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三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关键词】旅游 高职 教学方法 改革

一、我国高职教育旅游专业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全国各大中专院校已经意识到了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开设旅游类专业的积极性很高,旅游教育相当繁荣。同时,我们也看到旅游教育内部存在诸多问题,使旅游教育整体上落后于旅游业发展的速度。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研究的主要课题。仅从我国高职旅游专业采用的教学方法来看,由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教育水平较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重,所以,传统教学方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以书本为中心,理论与实践联系较差

大部分旅游高职院校强调了学科理论的系统性而忽视了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旅游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体现得不充分,其突出表现是旅游院校理论课与实训课的分配比例不恰当。大多数学校理论课程多,实习机会少。一些学校关起门来办学,与旅游企业的联系很少,目前我国旅游高职教育中本科教育“理论化”、专科教育“本科化”、职业教育“普教化”的状况较为严重,所培养人才很难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二)以教师为中心,课堂讲授过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充分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是以“传递——接受”的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它是把学生的学习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的被动反应。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决定课堂的内容、进度,学生是知识灌 1 输的对象,是被动的接受者。传统教学法尤以“灌输式”或“填鸭式”最为典型。这种教学模式或方法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但它忽视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三)以理论考试为中心,进行应试教育

所谓应试教育,指的是为了考试而开展的教育。这个概念,是与为了学生发展而开展的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相对立的。只要是教育,只要是学校,都必然会有考试。就考试内容而言,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试两种方式,就考试方式上,考试有可分为笔试、口试和技能测试等方式,在高职院校,单一的理论考试或笔试不是以学生为本,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而是以教师和学校为本,仅仅是为了测试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这种考试制度与高职教育“重在应用”的特色是背离的。

这些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

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旅游学科的应用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应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下三种方法值得借鉴:

(一)实践教学法

有些高职院校虽然加强了对学生旅游专业技能的培训,比如建立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开设模拟导游等实训课程,但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基本层面(如宾馆前台、客房的服务工作,旅行社的导游工作等),还没有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锻炼。另外,有一些学校在学期的最后一年或半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但这样的时间安排又与某些学生准备专升本的时间或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学生的实习热情不高,实习效果不好。因此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实习期的长短,实习时间的安排,都要认真考虑。为此,我院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调整到第四学期,集中半年时间进新专业时间技能的训练,提前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组织联系实习单位。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对生产现场熟悉、思想作风好、工作责任心强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积极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说明实习目的与要求,宣布实习纪律。派出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检查、督促和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实习任务。实习期间,随时与实习单位有关领导和部门沟通学生实习情况。实习结 2 束时,组织学生做好实习总结,审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召开实习工作总结汇报会。这一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运用案例进行教学实践,这一方法在教学中有以下优点:理论联系实际,可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实用性强,可以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了解旅游业的相关知识,扩展知识面;互动性强,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记忆深刻,等等。旅游专业的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旅游专业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而在其它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显然这种方法不适合旅游专业应用性学科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打破案例教学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现状,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为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求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包括阅读分析案例资料和学习相关理论,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使案例教学达到应有的效果。运用案例教学法需要建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就案例质量、教师点评、学生准备、教师组织、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

(三)多媒体——网络教学法

目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预示着网络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媒体资源进行合理地组合设计。备课是开展多媒体网络教学的脚本,除了传统教学中的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组织教学内容和选择教学方法诸环节外,还必须注意:确定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的有效搜集与整合、教学操作的设计等问题。多媒体教学网络功能应围绕教学需要,有所取舍,一切以服务教学为出发点,利用心理学,现代教育学的原理,在教学活动中,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富有特色。防止教学思路被网络媒体所左右,让原有好的教学风格被流水线的程序湮没,从而影响自己的教学风格以及随“堂”应变的能动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三、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强化实践

要依据课程的特点,可采用形式多样的考核模式:对于旅游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闭卷或开卷的考核方式,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结合平时作业、课堂讨论、出勤等项目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试;对于旅游专业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采用理论与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比如加大实习课程的比重,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学习态度、实习内容的掌握和技能训练的熟练程度、技能考核成绩、实习报告、口试答辩等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实习单位的考评、指导教师考评和学生自评相结合,可采用五级记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对不能参加集体实习的学生,应鼓励其自找单位实习,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总之,教学方式是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考评方法的改革要跟上,才能培养出适合旅游市场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潘惠德.广告案例评析课教学实践研究.http://www.teniu.cc

[2]杨利军.探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http://www.teniu.cc [3]席琳琳.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影响下的高职教学. http://www.teniu.cc

第三篇: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心理研究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心理研究

【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其中顶岗实习是一项最重要的实践教学形式。本文研究了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心理特征,并且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旅游管理;顶岗实习;对策

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其他教学环节的深化、补充和检验,是毕业生走向社会和进入工作岗位前全面提高职业能力的必经阶段。酒店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修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实践过程,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我院自202_开始至今有连续四年的顶岗实习安排,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获得了实习单位的肯定,并且对于学生进一步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通过不断与实习企业的沟通,我们对于行业发展的趋势、人才的需求有个更准确的了解,特别对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个更清晰的定位。

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我们发现了学生对于顶岗实习期望过高,对于顶岗实习的困难准备不足,从而产生厌倦心理,甚至有部分学生脱岗离开实习企业。这些情况,其实都跟学生的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特征

(一)由于缺少各方面的关心,心中对酒店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

首先,一些酒店的排外现象影响了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比如,一些酒店领导层对实习生的漠不关心,在对酒店员工做任何决定时都不将实习生考虑在内,一些老员工对实习生的欺生言行,对于自己不想干的活总喜欢指派实习生去干,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实习生对酒店的认同感。

其次,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也难以使实习生产生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例如,实习生工作的好坏跟自己没有任何切身利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实习期满后酒店对表现突出者也不会聘用,使得许多实习生对酒店失去信心。由此,实习生的酒店意识就会比较冷漠,对酒店经营状况漠不关心,缺乏对酒店的感情。

(二)由于待遇较低,导致心理失衡

对于酒店而言,使用实习生最大的好处莫过于节省人力成本,酒店除了每月支付给实习生 800—1000元左右的实习津贴之外,就是提供免费食宿。实习生与酒店正式员工的待遇比较太低,使得实习生心理产生不平衡,觉得我同样干着工作为什么待遇会有这么大的差距,使工作缺乏积极性。

(三)由于缺乏社会实践,心理压力巨大。

由于中国社会传统对于酒店业等服务行业的歧视,让实习生在心理上感觉酒店服务低人一等,从而导致情绪比较低落,心情比较浮躁,心理比较脆弱。另外,酒店提供给实习生的岗位都是高强度的工作岗位,例如酒店的宴会部、客房部等岗位。实习生在学校里几乎不用体力劳动,而身处实习岗位上确要面临“超负荷”的工作,因此造就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四)由于身处基层岗位,对实习产生厌倦心理

首先,许多院校为吸引生源片面鼓吹专业前景,使实习生自我定位过高,期望太大,只想做管理,不愿做服务,缺乏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其次,目前国内旅游院校受条件制约,大多侧重于管理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现象,没有从基层做起的心态和热情。而且,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缺乏生活锻炼,缺乏从基层做起的兴趣和耐心。总之,现在许多酒店实习生对基层服务工作已经产生了厌倦心理,把实习当成一种负担,认为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

二、针对性解决策略

(一)加强实习前的思想教育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远大的理想和历史责任感。只有将自己的理想同国家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前途、事业与社会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产生正确、高

尚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尤其是处于高星级酒店这样豪华的实习场所,在各种诱惑蜂拥而至的情况下,只有在实习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坚定立场不为之动摇,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在实习前,教师要经常通过主题班会课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与学生的谈心交流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酒店顶岗实习需要每一个学生都在一线从事基层服务工作,劳动强度比较大,对于平时基本不从事体力劳动的大学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以往不能完成实习任务的学生主要是缺乏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为此,在校期间就要有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明白吃苦耐劳是“立身之本”,是人生成功的阶梯。明确要求每一位学生做到生活自理,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习自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认真刻苦。另外,学校给学生提供到酒店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预先熟悉服务工作,为今后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帮助学生平稳度过刚到实习酒店的心理适应期

1.协调酒店,安排好学生的生活

在学生到达实习酒店后,最主要的工作是熟悉企业,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这时学生新到一个地方,有很强烈的新鲜感,好奇心强。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改变了,加之有时到了南北地域差异较大的实习酒店,所以在学生需要有一段时间去适应这种变化。这其中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这时教师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多做沟通。这是工作的重点就是安排学生吃住等生活问题,通过与酒店方的协调,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2.参与入职培训,合理安排工作岗位

入职培训是岗前培训,对于下一步的顶岗实习起到关键的作用。许多学生认为在校经过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后,完全有能力马上适应岗位,因此从思想和行为上对于岗前培训不够重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岗前培训的重要性。工作岗位是学生很关心的问题,教师要汇同酒店人力资源部门,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特长,结合酒店对人员的要求,合理安排工作岗位。教师要适时跟学生沟通,避免有个别学生因安排的岗位不“称心如意”而产生心理的焦虑。

(三)把握学生心态,做好调解工作

酒店强调的是“宾客至上”,服务员不能与客人平起平坐,更不能与客人发生争吵。这是由服务员在酒店的角色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在实习中,学生蒙受委屈、代人受过的事情时有发生。另外,还存在老员工、领班及主管对于实习生的“野蛮管理”,实习生的个性不但得不到张扬而且拼命的压抑,尤其是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人,很容易产生焦虑清晰。此时,教师要教育实习生摆正心态,要认识到自己是来学习的,要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养。同时,发现问题要及时与酒店沟通,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四)定期巡视,给予学校温暖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刚一踏上实习岗位,在“别人指挥我听着,别人坐着我站着,别人吃着我看着,别人歇着我干着”的环境中,心里有很大的不平衡和失落感。因此,老师要经常到实习场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要及时开导,以防不良事件的发生。笔者每次到实习岗位走访学生,都会发现学生不管平时在学校表现如何,在实习单位见到老师都会非常激动。通过巡视,可以详细了解学生的工作、生活情况,勉励学生抓住实习的大好机会,在岗位上锻炼专业技能、思想品质和身心适应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职业创业素质、科学人文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同实习企业的联系沟通,听取酒店对学生实习状况的评价,并对今后开展深入合作的领域、形式与企业进行探讨。

第四篇:关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针对目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高职实训教学质量,增强实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在学习借鉴别人教学方法的同时,探索了符合自身情况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

论文关键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专业实训;教学方法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现实物流人才的供给缺口非常大。因此,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已被教育部确定为我国当代12类紧缺人才之一。我国各类院校为满足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纷纷设立了物流专业,大量培养物流人才。更为可喜的是,一些高职院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已认识到物流专业的实操性,通过创造各种各样的实训条件来培养学生的物流实操能力。然而,硬件设施建成之后,与之配套的物流实训教学方法却并不完善。

高职物流实训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校内实训中心

校内实训中心一般分为两部分:(1)物流设施设备实训室。包括立体仓库、各种货架、叉车、电子标签、条形码、RF手持终端等。让学生在掌握各种设备操作的基础上,模拟物流公司运作进行仿真实训。(2)物流系统软件实训室,如运输、仓储、货代实训软件以及综合实训如供应链执行系统等。校内实训主要完成教学工作中的单项技能技术训练、简单小型物流机械操作、物流岗位模拟、物流业务与工作流程模拟等基础性训练,增加学生对物流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强化和熟练基本的操作技能和业务流程。学生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可进行入库、出库和拣选等方面的实训,包括物流信息采集设备、分拣设备、货架及搬运设备、立体仓库等主要设备的使用,对物流单项技能技术如堆码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搬运技术、条码技术等分模块训练,可完成较为完整的模拟物流工作流程的实训任务。

然而,很多院校投入巨资建成校内实训中心之后,普遍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另外,设备维护也是个很大的问题,需要配备专人保养和做相应的配套。从某种程度上看,花费大量的资金建立“花瓶式”的实训室是非常不可取的,而且这对于那些绝大多数资金缺乏的院校也是不太现实的。

(二)物流实训教学方案的设计

科学地设计物流专业的实训方案,合理安排实训内容,既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物流专业的教学活动,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应用能力。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在进行物流实训方案的设计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脱离物流企业或部门运作的实际,没有分阶段、分层次进行系统的设计,只是针对某一个或某几个技能点展开实训教学,使学生接受的技能训练不全面、不系统,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有的院校在设计实训教学内容时甚至变成了物流软件的学习,使得实训重点偏移,违背了物流实训的真正目的。

(三)物流实训教学成绩的考核

课程的考核标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制定合理详细的考核标准,是准确评定学生实训成绩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大部分物流实训课的考核标准不够具体,实训教师的主观因素对实训成绩影响很大,实训成绩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实训情况。

另外,一些院校还没有建立规范的针对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或者虽然有考核办法却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那样严格。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实训课,实训效果不尽如人意。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

(一)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紧缺

随着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使得物流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而

符合企业要求的物流人才严重紧缺。现代物流发展的人才需求问题已引起了经济界和教育界的极大关注。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搬运工、装卸工、仓管员、操作员的实际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综合素质,以便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物流教学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物流实训教学的指导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构建模块化教学资源,通过实训教学岗位化、业务化,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基于行业工作过程的物流实训教学情境

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系统化设计是对职业教育多年来基本沿用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的一种否定。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是以培养能力为主线,按工作过程不同工作任务的相关性来实现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整合的“串行”体系,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其教学内容指向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物流实训教学的开展

(一)课前准备

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教师的课前准备与传统教学的备课不同,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做好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自身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名参与者和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疑惑,给他们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设计教学情境物流教学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有很多角色,如库管员、业务员、供应商、搬运工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其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准备实训材料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实训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应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1)实验实训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2)物流实训设备。物流实训中涉及的物流设备很多,如物流信息系统、立体仓库、条形码、货架、叉车、RF手持终端、各种模拟货物等,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的设备,做好课前准备。(3)实训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需求。例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打包条等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活动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做好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不足时应及时申请购买。

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成一个一个的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利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例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客户送来货物→收货、验货、贴条码→分配储位→派工→搬运货物→上架、入库→反馈。

(二)教学活动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就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教

学活动应该由以下内容构成。

介绍实训要求和注意事项实训要接触很多物流设备,涉及设备使用安全和操作规范,必须在一开始就向学生讲清楚。另外,向学生介绍整个实训课的安排和考核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应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小组是实训活动的基本单位,因为设备有限而学生众多,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后,可以提高实训质量。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确定每组的人数,以7~9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安排小组内部讨论,结合实训要求和组员各自特点,确定每人的角色,再分配相应的任务。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任务明确,以便于进行岗位点评。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与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把全部实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技能操作点,同一时间内每个操作点只向2~3个组示范,然后再留时间给学生练习。

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境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每组组员通过分工合作,模拟完成物流运作的整个过程。学生经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之后,分配好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在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可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别问题采取个别指导方式。

(三)课程考核

物流实训既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根据物流实训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1)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从小组和个人表现两个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考评,得出各项目的实训成绩,再按各项目占整个实训课程的比例计算出本学期的综合实训成绩。(2)安排学生在实训课结束以后交一份实训报告。学生通过撰写实训报告,总结实训过程中的得与失,在物流理论知识上有哪些新的认识,在物流操作上是否有收获,以后还需要改进哪些方面等。教师应详细阅读每个学生的实训报告并打分。(3)教师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实训表现、考勤等方面。(4)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由综合实训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三部分,按50%、30%、20% 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以上仅为笔者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些许经验,物流实训的课程结构及其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推广应用。总之,在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训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浅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浅谈高职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关键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价值取向培养层次和类型

论文摘要:分析了涉外旅游专业的特色-涉外性和地方性;阐述了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要为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价值取向;表明了该专业的培养层次属于高等教育,同时指出该专业的教育类型为职业技术教育;最后总结出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省国际旅行社、涉外饭店等旅游企业管理、服务基层岗位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涉外性职业技术型专门人才。

开展高职教育,先要对其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定位。专业培养目标是分析专门人才需求的归结,又是制定专业教学计划的开端。如果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途径也就不明确,质量评估也就无从实现,培养的人才是否能符合社会需求标准也就无从谈起。涉外旅游专业是我院在202_年才开设的高职专业,才毕业一届学生。为了让该专业学生的培养更有针对性,有必要对其培养目标进行定位。本文拟从专业特色、价值取向、培养层次和类型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探讨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

一、涉外旅游专业的特色

(一)涉外性

涉外旅游专业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涉外性,是为国际旅行社、星级酒店的涉外岗位(群)设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很快,逐步形成了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三驾马车齐奔的局面。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发展,需要大批旅游业务熟练又懂外语的工作人员来充实旅行社和酒店的涉外服务和管理岗位,特别是使用范围最广的懂英语的旅游专门人才。但目前情况是,从事国内旅游的人员队伍发展较快,能够从事涉外旅游服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队伍发展严重滞后。以导游员队伍建设为例,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截止到202_年11月30日,全国共有持证(IC卡)导游员215,523名。从总的数量上讲,这个队伍已经是比较庞大了,而且每年还在以数万人的速度增长。但是,语种导游员队伍的发展却相对滞后,特别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英语导游员,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国际游客的需求。从山东省来讲,截止到202_年11月30日,我省共有持证导游人员15,096人,其中英语导游人员只有291人,不到导游员总数的2%。如今全国兴起导游考试热,山东省也是这样,全省37所高等院校、36所中等院校的旅游专业的学生加上社会青年每年参加导游考试的人数突破10000人,而其中参加英语导游考试的人数很少,大约不到200人,能考取英语导游资格证书的大约为40人。而能考取中文导游资格证书的每年在4000人左右。酒店服务和管理岗位人员的培养也和导游人员相类似,涉外服务岗位人员素质不高、语言不过关的现象非常严重。因此,为了发展我省涉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旅游 英语”是本专业需要强调的课程结构,涉外性是最重要的特色。

(二)地方性

地方性是许多高职专业着力打造的特色,涉外旅游专业也强调这一特色。因为,从各地的经济结构来讲,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等是各不相同的,这就决定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岗位结构应是不一样的;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来说,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生产力水平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不同地区所需要的专门人才的能力结构也是不一样的。所以,高职院校的高等职业教

育必须研究当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门人才岗位(群)实际能力问题,而绝不能搞全国“统一标准”。从我国各地职教院校当前生源的地区分布状况来看,绝大部分都是本地生源,它已经从根本上有别于早些年普通高等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情况。因此,我们的职教院校在确定其培养目标时,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所在地的区域经济,把地方性作为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特色之一,因地制宜地确定培养目标。应该说,不同地区的高职培养目标是有所不同的,不同时期的高职培养目标也会有所不同。只要是能够代表当地高水平的岗位能力,就可以确定为同期当地高职所应达到的岗位能力。我省从所处区域来讲,属于沿海较发达省市,但同广东、上海、北京等地相比,其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要落后一筹的,另外,我省的旅游资源、开发的方向也是和其他省市不同。因此,涉外旅游专业培养目标要充分考虑到我省的实际情况,培养符合旅游业发展的专门技术人才。在这里,本人有两个观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高职的培养目标中的地方特色是相对的、动态的,呈不断上移之趋势;二是不要把这种地方特色看作学校特色。

总结以上两大特色,涉外旅游专业是着重培养既懂英语又懂旅游的,能同时用英语和汉语向国内外旅游者提供旅游服务的,符合山东省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

二、涉外旅游专业的价值取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就是社会性。它需要面向社会,依靠社会力量,开放式办学,同时被社会所接纳,为社会提供服务。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企业走向市场,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涉外旅游专业的价值取向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在涉外旅游专业职业岗位(群)的确定上,要深入旅游行业、旅游企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论证。不能根据学院现有条件来办“超社会职业教育”,而是要根据社会职业岗位(群)来创办“社会职业教育”。

其次,在岗位能力的定位上,以旅游企业等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岗位能力为本位。旅游企业等用人单位提出用人要求和标准,学院根据要求和标准进行资源配置,教师是专门人才的“制造者”,生产出的“产品”合不合格,最终必须由旅游企业等用人单位来检验和评价。就以上两点,笔者曾经作过相关调查。象国际旅行社的导游岗位、旅行社产品与推广岗位、涉外饭店的前厅接待岗位、境外营销等岗位需求缺口较大,能力要求较高。除了必备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外,更需要与境外客户沟通的语言能力。一个不懂英语的旅游服务人员是很难把涉外旅游服务和管理工作做好的。202_年我省的青岛市还要与北京合作承办奥运会。根据“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研究”课题组预计,202_年青岛市海外游客将达到79.53万人次。庞大的入境游客数量对我省的旅游接待造成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国际旅行社导游和涉外酒店的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岗位缺口很大,为迎接奥运会应加紧进行涉外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

第三,在岗位能力的培养上,按照模块设置涉外旅游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课程教学体系;重视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既懂涉外旅游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抓好地方特色旅游教材建设;加大旅游实训、实验设备投入,改善原有教学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革“填鸭式”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第四,在岗位能力的衔接上,涉外旅游专业在岗位能力定位时,应恰当地估计中职生源已具备的岗位能力、升入高职时所应达到的岗位能力,要使相互间较好地衔接起来。对于普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需要先补充中职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不要造成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脱节。

第五,在岗位能力的认定上,涉外旅游专业一般依靠考取适合当地使用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等级证书作为外部表现形式,以旅游企业实际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客户满意度为标准进行考核。根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持证上岗的要求以及山东省的实际情况,涉外旅游专业学生毕业时要获得导游员资格证书和饭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其能力认定要打破“一次认定,终身受益”的不合理现象,能适应岗位能力不断提高需要,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自我学习的能力,使高职涉外旅游专业的岗位能力始终代表当时当地的高水平岗位能力。

三、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层次和类型

(一)高等教育

涉外旅游专业属于高等教育,“高等性”是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基准。但这种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等性”。我们知道,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一般分为二类四型:一是科研类,含学术型和工程型;二是职业类,含技术型和技能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职业类人才,教育类型是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是相对于其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而言的,也就是中职以后的教育。涉外旅游专业就是属于这种类型。虽然在生源方面有可能招收普通高中毕业生,但在培养时应先进行转换教育,补充中职所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最终和中职生源一起达到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等性”基准。而普通高等专科教育也具有“高等性”,是相对于其在普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而言的,也就是普通高中以后升入专科学校的教育,是普通本科的“压缩式”科研类教育,它和高等职业教育类型不同。

(二)职业技术教育

涉外旅游专业属于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性”是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为此,在对其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进行理解时必须避免以下几大误区。

第一,不要职业、专业不分。职业是以能力完成好某一项具体工作来界定的,是谋生的手段。专业是以学业分类及某一具体类别所包涵的内容来界定的,是某一特定的领域。可见,职业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某一种谋生手段,专业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研究和应用某一学科知识的方法。因此,职业和专业不是一回事。涉外旅游专业这种“职业性”就体现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学生完成学习后能到涉外的旅游企业工作,并用所学的知识的技能作为谋生的手段,为客户服务。

本篇论文由网友投稿,3COME文档只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请大家参考,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尽快处理。第二,不要使职业脱离岗位。职业教育应当围绕着“上岗”、“就业”来培养。也就是说,应以某一职业岗位(群)为依据,职业定向到具体的岗位(群),以该岗位的“必需”、“够用”理论知识为度来构建岗位能力框图,需要开设哪些课程?教授到什么深度?均由岗位能力决定。它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培养,因而专业口径窄,要用什么就讲什么,要用多少就讲多少是其必然的选择。其培养的人才应当是既会动嘴,也会动手,具有一定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岗位工作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可是,现在的一些职业院校对此却没有足够的认识。他们

有的只是将教学计划名称改了,而其实质内容和普通专科教育没有任何变化。涉外旅游专业要避免这种职业脱离岗位的情况,我们不但要了解涉外旅游专业各岗位对理论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还要研究不断发展的情况,使该职业教育一直和岗位需求保持同步发展。

第三,不能简单地认为高职就是大专文化水平中职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这种简单的组合,表面上看似集中了大专、中职的长处,显示高职的优越性,可实质上却是把高职的岗位能力混同于中职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把高职的文化水平等同于大专的文化水平。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在文化水平上,高职比不上专科;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上,高职比不上中职。涉外旅游专业的生源有可能比较复杂,有高中、中职、技校毕业生,但培养的最终类型都是技术型专门人才。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接受技术型职业教育之前,一般应接受过技能型职业教育。那些进入高职前没有进行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学生,先要进行转换教育,在基本达到中职所具备理论知识和水平后再开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这种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在职业资格能力方面属于中级或以上水平。

四、结论

根据上述分析的涉外性、地方性专业特色、社会性的价值取向、高等性的培养层次以及职业性的培养类型,并结合党和政府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要求,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涉外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可以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省国际旅行社、涉外饭店等旅游企业管理、服务基层岗位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涉外性职业技术型专门人才。学生毕业时,应当获得导游资格证书和饭店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可以胜任当地国际旅行社的中英文导游、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以及客户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涉外饭店担任前厅接待、客房服务、餐饮服务、酒店公关、营销等工作。

参考文献

[1] 黄伟民.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衔接[A].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2] 陈优生,华强.高等职业教育要办出六个层面的特色[A].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9.[3] 吕鑫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4] 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_,(3).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