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从方案教学看幼儿园课程的过程模式.
编辑:梦中情人 识别码:24-98153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30 14:14:13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从方案教学看幼儿园课程的过程模式.

从方案教学看幼儿园课程的过程模式

摘 要

方案教学是当前风靡全球的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教育活动“它在综合了多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论文论述分析了方案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

关键词:方案教学、启示

方案教学是当前风靡全球的意大利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中的主要教育活动”它在综合了多种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步骤发生!准备!实施!完成和评价,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幼儿园教学组织和儿童活动模式“笔者认为,方案教学不同于传统的!预先设定教学目标!按教育大纲行事的目标课程模式,它是典型的过程模式代表”那么,到底何谓“过程模式”方案教学反应出了过程模式的哪些特点?教育,作为一项自觉自为的事业,强调/过程,完全不要/目的行不行?如果回答是否定的,在幼儿教育领域,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又是什么?最后,方案教学带给我们哪些与过程模式有关的启示?通过对方案教学理念及实践的简介与分析,希望 能有助于幼教界同仁在思考以上问题时获得某些启发,为共同推进我国的幼教课程改革出力“

一、方案教学的基本过程及特点

自本世纪60年代开始,在意大利北部一个名为瑞吉欧#艾米里的小城市里,由当地的杰出人文主义教育家马拉古兹领头,兴办了一系列在理念上彼此呼应!在形式上具有鲜明风格特色的幼儿学校”在这些学校中,幼儿的活动真正表现出了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探索!自由的表达和成功的沟通;学校!家庭和社区结成为功能不同但相辅相成的幼教共同体“这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幼儿教育机构为真!为善!为美的生动人文景观”而其中,学校教育活动的发生!准备!实施和评价这系列过程,对我们尤具借鉴意义“。

方案主题的发生”一个方案活动的主题可源于成人的建议!儿童的讨论!一些突发事件如天气变化或一次客人的来访等,随机性较强“主题在实施中是有层次的,一个大的主题下可能包含许多小的需要!计划和实施;同时又是灵活的,一个方案活动进行到某一阶段时,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情形,使得活动的主题发生转换或产生新的!不同的主题”其特点是:主题必须依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且要能够让幼儿在方案的提议!选择和决定上承担起主要的责任“从一开始,方案教学就不同于已定学习大纲或教育目的的传统幼教课程模式”。

活动的准备“这一阶段对于幼儿来讲是要由好奇心到理智的兴趣,由感官的兴奋到探究的愿望,形成初步目的和大致活动步骤的过程”教师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参与幼儿的讨论与表达,并对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可能的行动计划有一个充分的准备“调动幼儿与所定主题有关的原有经验是该阶段活动的核心任务”而在大多数传统课程模式中,只强调了教师的准备,幼儿开始活动后不免被动参与,正是忽视了教学过程中这一步骤的实施“ 活动的实施与进行”在问题已经提出,经验已经预备之后,实际的课程,即各种室内室外活动就可以开始了“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幼儿获取第一手的直接经验”在一步一步进入主题变化的情节过程中,幼儿验证自己的假设!探讨问题和事实的真相,对客观环境加以有目的的改造“以后幼儿便以活动本身的结果进行游戏!表演或其他自由表达(如绘画!图像剪贴游戏等)”教师在本阶段的任务是提供丰富而恰当的资源,并作为活动中儿童可求助的专家!指导员和有能力的同伴“与目标课程模式中的显性教育者不同,她提供的指导往往是暗示和建议性的”活动的结束与评价“活动结束时,孩子们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建构活动!探索活动!生产活动的产品或作品将会在教室中展列”这些展品不仅是幼儿活动的记录与见证,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幼儿以及幼儿之间互相学习讨论的宝贵资源“展列可以分阶段完成也可作为一个全程的系统反思过程融入整个方案教学中,且有多种活动形式:如儿童个别讲述!介绍自己经验!开集体报告会等”幼儿在此过程中锻炼了以别人感兴趣和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事件的能力;树立在外人(包括小朋友!教师!家长等)面前大胆讲述的信心;发展了清晰!完整思维的习惯“同时该环节也要求教师形成积极反思的良好作风”这种回味活动给了幼儿一个思考的空间,有利于他们整理由交流与反思获得的新信息和新思路,最终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达到同化“接下来新的兴趣产生,直接引发下一个方案教学主题的选择”可见,这种活动评价形式是发自参与者本人,强调表达!反省和体验,并不像我们习惯的做法那样,在儿童本身之外制订出系列标准,将幼儿的能力或发展水平对号入座,纳入成人自以为合理的轨道“以上用了段落分析的方法来静态地把握方案教学的进行”这样做,只是为了阐述问题的需要,绝无意轻视方案教学作为一个动态过程的连贯性和复杂性“事实上,这种连贯与复杂更多地体现为众多主题及次级主题间的衔接与转换!情节的变化发展和自然延伸!幼儿经验的不断积累!知识的进步和认知结构的改造!教师有效而及时的支持与引导等”无可否认,在描述的同时,笔者也融入了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态度“

二、透过方案教学看过程模式、课程

从方案教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说这一幼教课程模式属于过程而非目标模式,其关键,并不是方案实施之前完全无须设计!没有一点目标或预先对内容的大致规划,而是因为它并不以目标为中心来安排一切,课程本身始终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具体地,我们可以从教师教学和幼儿活动两方面来理解/过程模式0课程的基本特点“从教师这一方面看:传统的教学一般总是由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目标要求和教材内容需要发出一定的行为,引起幼儿在规定范围内的反应;然后教师在一个封闭的控制系统内部实现对幼儿行为的目标控制,努力塑造标准化的行为和反应”但在方案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行为却不是这样自上而下演绎式的“尽管其中不乏信息和技能的讲解传递,但最主要的还是一些试探性的提问和商谈式的建议,目的是为了引出幼儿自己的探索和表达,而不是制造和控制幼儿的行为”所以不管是传递!示范还是提问和建议,其目的都在于为幼儿的主动探究和表达创造积极的条件,营造良好的情景“与此同时,幼儿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高度的团队精神!问题探究并加以解决之作风”和/目标模式。课程相比,幼儿在其中进行的是有意义的发现而不是被灌输;幼儿的整体经验得到了发展而不是支离破碎地接受技能的训练;参与是主动积极的而不是被动的等待和服从;提高的是思维能力而不是记住大堆抽象的概念“总之,这样的学习符合了现代心理学所揭示出的有效学习的基本定律:内在动机!经验的准备!经验的重复和练习!经验的连续!学习者对过程的游戏性体验和对结果的满意体验等”那么,/过程模式0课程还有其教育/目的。可求吗?回答是肯定的,过程模式也有一般性的目的作为引导“站到教育哲学的高度将不难理解:任何模式都是教育理念的反应,而教育,作为一种事业或社会性行为,必然有所追求”那么,在活动中以儿重为中心的/过程模式。追求的是什么?布鲁纳启示我们:/任何学习行为的首要目的,在于它将来能为我们服务,而不在于它能带来的乐趣“学习不仅是要把我们带到某处,而且还应该让我们日后在前进时更容易”。(布鲁纳#教育过程#文化教育出版#1982年版,第36页)乍看上去,这样的追求似乎偏离了/过程。的轨道,太过前瞻;事实上,唯如此追求才方可能避免为/过程。而过程,重蹈当年将/进步主义教育。误解为完全/以儿童为中心。的覆辙“加上学前幼儿教育的特殊性,如此/目标。不光是为儿童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其意义更在于赋予当前学习以主动性”而要保障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就必须扬弃过去那种从外部将教学具体要求强加到儿童身上的做法,重视过程!重视活动对幼儿的有意义性!重视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具体到方案教学中,幼儿所感到的学习的意义,在于他可以用新学习到的一切内容运用到他原来熟悉的经验情景中去,进而丰富和加深他对于现象的原来的理解;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幼儿逐渐取得动作水平的直接经验,动作成为幼儿用作建构的基础和探究问题的工具;使其在活动中获得满意的心理体验”综上,我们的结论是:/过程模式。强调幼儿教育是一个过程,而不是达到目标的手段“由于其中涉及的因素变动不定,课程设计必须保持高度的动态性!开放性,针对具体情况应作出不断调整;教学无事先!具体!统一!固定目标;教师应依据儿童的先前经验和对儿童的了解形成灵活的!适应儿童兴趣和当前发展的目标(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可以是自然流露的也可以是教师引导所得),并将这种目标转化成为幼儿活动的内在动机;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利用富有刺激的环境!材料进行发现和探究的学习”其评价标准不是看教育结果对具体目标的达成,也不是活动形式的完美!花哨,而是儿童通过活动对将来成长之受益的性质和程度“归根结蒂,对幼儿的所有行为与教育实施者所持教育理念!儿童观息息相关”

三、方案教学带给我们的启发

1.怎样看待时间资源、要珍爱生命就必须懂得要浪费时间。

我们现在的教育都是追求效率!节省时间的“想方设法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让幼儿尽可能熟练地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这是我们工业社会的经济逻辑“但是卢梭说:如此节省时间等于浪费生命;要珍爱生命就必须浪费时间”我们可以从方案教学的具体过程中理解这番睿智的话语:方案的长期性!整体性和连续性要求较大的!整体的和连续进行的时间单位“一个主题的完成要提供给儿童每一阶段充分的活动时间,遵循活动的自然进程而不是按照某种外在的标准随意中断和转移”方案还要有充分的时间允许儿童将习得的知识内化掌握,表达自己在活动中意犹未尽的情绪体验“所以,充分的时间是幼儿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展开的前提”教育不同于工业生产,节省时间是尊重外在的时间标准和工业生产的逻辑;浪费时间是尊重内在的时间标准和人的活动与生长的逻辑“由此可见,方案教学体现了教育的最基本的精神,即人的充分!自由!全面的成长” 2.教育观:培养:真正“不平凡”的!全面发展的人

绝大多数在观念上推崇学科课程和能力本位课程的人会对方案教学不屑一顾,认为这样的活动显得平凡而庸俗,太任儿童自由取闹,不能造就优秀的人才和社会所需的精英“。

首先,这无疑是对方案教学的肤浅见解”因为方案教学虽然没有什么经典的教材!昂贵的教具!严格的步骤和名师指点,但活动中的幼儿能够在某一领域从最初感性的好奇心发展到理智的兴趣,进而作出系统的努力“我相信,在现代社会中,个体有了如此健康的兴趣和意志,将终生能够进行充分有效的自我学习;只有进入更高级的学习境界,社会条件一旦许可,方能成为有个性的!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成就的/不平凡的人”。

其次,这样的认识还暴露出一种错误的!等级制的教育观,是将人看作外在现实的手段,不仅马克思批判了这种阶级倾向和对于人的片面抽象的观点,著名民主教育家杜威也曾对这种将社会阶层进行优劣中差划分的做法大加挞伐“真正民主的社会,反对所谓/优的标准,而提倡人的全面!整体发展,提倡人的自身的实现,也提倡社会在人身上的实现”其核心精神在于社会对人的需求,是全面!和谐与均衡,不是做作的/优秀。,而这正是方案教学的终极追求“ 3.教师角色:从“管理者”到“参与者”的转换

我们常听到强调儿童对课程活动的/参与提法,而未闻教师对教学的参与。究其原因,是因为传统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主人的角色,起着导演和控制活动的作用”但是在方案教学中,教师与幼儿一样成为名副其实的参与者“在活动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是隐性的,然而却是巨大的”首先她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带着她对于当时某一主题价值的构想和对于幼儿的期待进入活动的设计!准备!促进和转换之中,扮演着幼儿的同伴!活动方向的决策者和幼儿学习的资源的角色“其次,她是将幼儿的情趣和努力积聚在一个主题之上的核心力量,这种核心的作用不是体现为教师的明确的控制和规范,而是教师作为一个具有更多自觉性的成人对于幼儿的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关心和支持!建议和帮助,所以这是一个互动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控制和管理的角色”。

我们看出,方案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反传统定位是与它的教学宗旨!活动内容相一致的“由于师生共同参与到主题活动!观念的讨论和技术与材料的使用中去,师生间谈话大多事关活动本身”幼儿既不是被教训的标靶也不是表扬的对象,而是学徒;老师既不是母亲也不是保健医生,而是参与合作的专家,教师支持和鼓励儿童的兴趣,使儿童全然相信其活动的意义与价值;教师通过提出问题!作出暗示!提供建议!示范方法,使儿童能够最终体验到问题获得解决时的满足“这些,促使我们对现行的不少幼教课程进行反思,那种师生缺乏真诚沟通!教学时间安排严格刻板!教师地位高高在上!对幼儿的鼓励只停留在泛泛的表扬(诸如“很好”、“不错”。)等行为主义的口头强化上的课程模式应及早得到纠正”马克思曾说:/思辩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6第一卷,第29-32页)可知,理论的纯净与实践的丰富多彩从来不是一回事,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统一”对于方案教学,我们要借鉴的不是活动的形式,而是渗透其中的精神!原则和理念“这样说,绝非对形式的轻视,恰恰相反,正是为了确保形式的真正有效,我们才更加强调教育形式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不可生搬硬套”而对于方案教学理念的领悟,本文浅见以为,在幼教课程改革中,提倡以此为代表的过程模式,不是要我们放弃教育中对目的和应然的判断(否则将不成其为教育)“而是要我们将这些目的和应然带到过程中!带到儿童的主动活动中!师生的对话和交流中去”教育者不是预设一个模式,让儿童成为我们目的的一部分,而是须要帮助儿童吸纳我们的目的,变成他们的一部分,最终成为他们身上的表现和积累在他们身上的品质“毕竟,教育远不能预见一切,更不是一个人现在和将来生活中的全部” 主要参考文献: [2CarolynEdwords,LellaGandini,GoergeForman:TheHundredLanguoageofChildren.AblePubishingCor2poration,7thprinting,1996 [2]黄人颂编.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马拉古齐等著.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报告书.张军红等译.光佑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4]靳玉乐.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5]左任侠!李其维主编.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 [6]杜威著.赵祥麟等译.杜威教育论著选.赵祥鹿甫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第二篇:从周庄模式看阅读答案(范文)

从“周庄模式”看()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大发展之时,在“要想富、先修路”、“汽车一响、黄金万两“的热潮下,江南河网平原上的大小村镇都鼓足了破旧立新的干劲,纷纷拆桥拓街、填河筑路,以期筑巢引风。一大批具有鲜明水乡特色的古镇在这场城乡运动中遭受了风貌格局上的巨大破坏,如前州、偃桥、芦墟等。而周庄则因为与外界交通过于闭塞,发展较慢,才得以幸免。1986年同济大学为周庄制定的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保护古镇,开发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的十六字方针,这在当时俨然是与热火朝天的乡镇改革反其道而行之,顶着前所未有的反对和质疑压力,开创了江南古镇保护的先河。

根据规划要求的严格实施,周庄古镇的保护在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效:保存完整且丰富多变的街河空间、小桥人家的玲珑闲适、清朴秀丽的民风民俗……对这些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精心保护,为周庄赢来了旅游观光的发展先机。更为可贵的是,1995年周庄古镇在旅游业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时,还及时建立了“古镇保护基金”,将每年古镇旅游门票收入的10%用于古镇保护,包括修缮历史建筑,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古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等。这种用旅游收入反哺古镇发展的做法,为古镇的良性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也获得了古镇居民的拥护,“古镇要发展、保护不能忘”的观念不仅是政府管理部门的点金石,更是取得了深入人心、全民参与的效果。这种(),()开展城镇旅游,并将旅游收入回馈于古镇保护的做法,被人们简称为城镇发展的“周庄模式”。一时间成为全国上下拥有历史遗存的城镇争相效仿的对象。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水乡城镇更是纷纷以“周庄第二”、“小周庄”、“可与周庄媲美”之名自居。

【(画线处)遍布江南地区的水乡古镇是我国传统城镇中的一种独特类群。】从聚落的空间构成上看,它们枕河而居、因河设市、夹岸为街、水陆两宜,构筑了人们心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意境;从建筑特征上看粉墙黛瓦、水巷幽仄、山墙起伏、宅院四合,既不失传统中正的封建家族伦理秩序,又捎带着文人墨客的清寡、商贾小宦的偏适、衣食百姓的厚朴;而那乡里乡间土生土长、生生不息的稻米、桑蚕、纺织、印染等活动,则成就了共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因地制宜的传统小农经济类型,并在历史的长河中为这些水乡古镇构筑了经济学意义上的共同语。

继周庄保护取得初步成功之后,西塘、乌镇、同里、甪直、南浔等古镇相继编制了总体规划和保护规划,并开始投身于积极的保护实践。这些古镇的保护,在把握江南水乡共性的基础上抓住各自特点,形成独特韵味:

周庄是前街后河的商业市镇,同里是恬静的水乡居家小镇,西塘是廊棚数里的黄酒之乡,乌镇是水阁楼枕河卧波,角直以庙兴市、民风古朴,南浔的丝商留下了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的杰作……正是这每一个古镇、每一处细微的不同,才使得江南水乡有着百看不厌、多姿多彩的魅力。古镇保护的重点也正是在于这种共性把握之下的特质挖掘。202_年,在联合国遗产中心专家的提议下,江苏的周庄、同里、甪直,浙江的乌镇、南浔、西塘,开始正式以“江南水乡古镇”的名义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此“江南六镇”开始作为江南水乡古镇这一群体的突出代表,为人们所逐渐熟知。

202_年12月,“江南六镇”由于在规划和保护上“对整个城市发展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留存了文化遗产,很好地处理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让人们看到了古代人的生活,同时很好地让今人生活在其中”,而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

以“江南六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一种典型地域的城镇遗产类型的整体保护模式,已取得突出成就,影响和带动了江南乃至更大地域众多吉镇的保护与合理发展,上海的朱家角、枫泾、新场,苏州的木渎,宁海的前童,富阳的龙门等一大批古韵犹存的水乡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江南水乡古镇”作为一种遗产类群,也将最终成为祖国优秀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成员。《阮仪三教授在“首届古镇保护与发展周庄论坛”上的讲演》

【问题】

1.文章前两段分别讲述了“周庄模式”的()和()两方面内容。(4分)

2.根据文义,在文章第二段的括号内填空。(4分)

3.下列分析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周庄与外界交通过于闭塞,所以发展较慢,从而得以幸免。

B.水乡古镇在聚落的空间构成上,构筑了人们心中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适意境。

C.古镇保护的重点就是挖掘古镇的各自特点,形成独特韵味。

D.“江南六镇”因为在规划和保护上的成就,而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

4.作者认为“遍布江南地区的水乡古镇是我国传统城镇中的一种独特类群”的依据是什么?(3分)

5.根据全文的意思,把题目补充完整。(4分)

【参考答案】

1.(4分)产生背景、模式内涵(每一点2分)

2.(4分)严格按照规划实施保护,强化历史特色(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3.(3分)C、缺少“共性把握下”的限制。

4.(3分)因为空间构成、建筑特征、经济类型都相同。(每一点1分)

5.(4分)城镇遗产(水乡古镇)的整体保护(城镇遗产1分整体2分保护1分)

第三篇:从瑞典模式看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从瑞士模式看中国特色民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是一个充满争议和魔力的术语。之所以充满争议,原因在于“特色”之下似乎传统概念的社会主义特征不复存在或所剩无几。而之所以被认为充满魔力,则因为三十年在“特色”的旗帜下,中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经济奇迹。也就是在这种“魔力”面前,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得到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支持和全球范围内的肯定。当历史前进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节点上,202_年以来,面对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中国又逐步提出了新的特色术语:社会主义民主或中国特色的民主。

民主的概念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古希腊,但在西方长期是一个被刻意冷落、甚至否定的概念。直到十九世纪末,才被渐渐“扶正”。冷战后上升为世界潮流和“普世价值”。但是如果以西方标准的民主模式:“多党、普选、三权分立”来看中国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功与之毫无关系。或者也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恰恰是没有采用西方模式的民主才取得的成功。然而,进入202_年,在中国模式成功和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的政治精英、理论学者接连提出与西方不同的民主观点,“中国特色的民主”逐渐成型。

去年9月,中国驻英国大使傅莹女士以明确和细化的方式宣示了中国的民主发展路线图。傅大使在英保守党伯明翰年会期间举办论坛,明确指出:西方民主不适合中国。傅大使随后进一步宣示了中国的民主观和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民主,不能只看有没有全国性选举,关键是政府的决策过程是否民主,政府是否服务于人民的利益。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初期,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用西方模式衡量和要求中国是不适宜的”。她进而指出西方民主的特殊性、发展曲折历程以及非普及性:“西方民主脱胎于西方的历史文化传统,在几个世纪 的工业化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成熟起来,它在特定国情的土壤里和相应的经济、社会基础上发展顺利,但是世界上移植西式民主的国家并非都是成功的范例”。202_年1月17日,贾庆林在《求是》发表文章,明确提出“筑牢抵御西方多党制的防线”,将西方民主的标准之一“多党制”排除在外。不久之后,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房宁在求是杂志社办的《红旗文稿》发表了《民主还是中国的好》一文,提出:“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实现的,经济成功总有政治上的原因。那么,中国经济社会成功发展的政治原因是什么?中国究竟是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这涉及民主的标准问题。长久以来,民主的概念一直是人们关心和争论的问题,关于民主有数不清的定义。在人们无法就民主的概念与定义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客观地观察一个国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的实际社会效果。”而且提出“不能仅从形式上和概念上去定义民主”。并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功,论证了“民主还是中国的好”的结论。而202_年2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伦敦接受《金融时报》主编巴伯专访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标志着中共对“中国特色民主”阐述的接近完成。

毫无疑问,中共政治精英对“中国特色的民主”的阐述和创新是充满自信的。然而,如果我们放眼全球,还可以发现与中国特色民主相类似的“瑞士模式”。

瑞士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民主国家之一。然而其民主制度的形式却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因为这个国家只有执政党,没有反对党!长期以来是四个主要政党以大联合政府的形式执政。这和中国只有执政党、参政党而无反对党最为接近。而且到现在也没有领导人直接选举,有的只是国会议员的选举。既可以节省大笔选举经费,更可以避免政局的对抗和大选引发的争议。除此以外,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产生方式最为

奇特:由国会议员选出由七位成员(来自四个党)构成的联邦委员会,由这七人轮流担任总统各一年。每名联邦委员的任期为4年。在4年之内国会不能因不信任案而将其免职,联邦委员也同样无权解散国会。这和中国的七常委、九常委制也很类似。而瑞士模式与全球(包括中国)另一个不同的特色是大量采用公投这种直接民主方式来决定内政或外交的重大事件----正如绝大多数国家没有采用这种瑞士模式一样,中国继续完善中的特色民主也未必一定要借鉴。

其实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几乎没有相同的民主模式。英国是君主立宪,法国是总统、总理双首长制。总统直选,但直到202_年总统还可以连选连任,毫无限制。德国则是总理制,总统只是名誉职务(这和中国的国家主席一职相似)。美国则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不采用总统直选方式的。日本则是在西方民主的外壳下,仍然保留了二战前财阀和派系的格局。

关于中国的民主模式,西方也早有研究和评论。202_年2月7日德国《新德意报》文章说:“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本阶级民主。”202_年2月,美国“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获益巨大,中国的特殊发展模式包括特殊的民主方式也被一些发达国家称为可效仿的模样,更重要的是将来,中国倡导的民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

第四篇:从村治过程看乡村关系.

从村治过程看乡村关系

内容提要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之后,乡村关系发生了明显[de]变化,由集中统一[de]行政管理转变为行政领导与行政指导相结合。本文从村治过程[de]角度分析了村民自治背景下[de]乡村关系,所得出[de]结论是:乡村关系既包含行政管理也包含行政指导; 乡村矛盾[de]主要方面在于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de]违规[de]行政干预对于村民自治是十分有害[de]。

关键词 村治过程 村民自治 乡村关系 行政干预

农村实行村民自治以后,乡村关系发生了巨大[de]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民族乡、镇[de]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de]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de]事项。”这意味着,该法将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机关)与村民委员会[de]关系定性为“指导与被指导[de]关系”。事实上,当前[de]乡村关系并非只是简单[de]指导与被指导[de]关系,因为乡村关系不仅仅是乡镇行政机关与村民委员会[de]关系。

在实行村民自治[de]前提下,乡镇政府对于行政村[de]管理既有行政命令[de]成分,也有行政指导[de]成分。此二者[de]区别须加以厘清,并在实践中避免违规[de]行政干预。这对于农村[de]政治发展是必要[de]。本文拟从村治过程这一视角,对实行村民自治背景下[de]乡村关系作一剖析。

一、村治过程

“村”指[de]是行政村。“行政村”是历史形成[de]一个概念。建国初期,中国政府曾把政权组织延伸至村一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于1950年12月颁布了《乡(行政村)人民政府组织通则》,乡(行政村)成为基层行政单位。当时[de]乡和行政村是一个概念,它一般由一个较大[de]自然村或几个自然村联合组成。人民公社时期,行政村演化为生产大队; 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在原来[de]生产大队设立“村民委员会”。“行政村”这一概念一直被沿用下来,尽管现在[de]行政村并非一级行政组织。

“村治过程”即行政村[de]政治过程。“过程”具有双重涵义:(1)它是一种研究方法;(2)它是一系列政治活动。“过程”作为政治学[de]研究方法,其形成和发展是功能和行为研究方法长期发展[de]产物,“其特征是对政治活动[de]行为、运转、程序以及各构成要素,特别是各政治团体(群体)之间,以及它们与政府之间[de]交互关系进行实证性[de]分析、研究和阐述。这种过程研究,对于传统[de]体制研究、要素分析和法理说明是一个极为重要[de]补充和丰富,把人们对于政治、政府问题[de]研究推向了一个新[de]阶段”。最早提出“过程”这一概念[de]是美国学者本特利(Bentley,Arthur Fisher),1908年,本特利在其代表作《政府[de]过程:社会压力研究》(Process of Government:A Study of Social Pressures)一书中提出“政府过程”[de]概念。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政治学界流行从“过程”[de]角度研究和表述政治和政府活动[de]各个方面。上个世纪末,中国学者也开始注重以“过程”[de]方法研究中国[de]政治问题。

“过程”[de]另一个涵义是指一系列政治活动。本特利[de]“政府过程”是指以政府为核心[de]一系列政治活动,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决策和决策[de]施行。实际上,“政府过程”就是“政治过程”,“学术界历来多是交叉使用这两个概念,并未将它们划分严格[de]界限”。结构功能主义[de]代表人物阿尔蒙德(Gabriel Almond)进一步发展了政府过程[de]学说,他将“政治过程”或“政府过程”分解为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录用、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沟通、决策和决策[de]施行等几个环节。

本文所提出[de]“村治过程”,就是行政村[de]“政治过程”,它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政治社会化与政治录用、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治沟通、决策和决策[de]施行。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和发展[de]过程; 政治录用是通过某种方式选用人员在政治活动中充当某种角色,对行政村而言,选择村干部是最重要[de]政治录用; 利益表达就是提出政治要求; 利益综合是把各种要求汇合成决策选择; 政治沟通是政治活动主体之间[de]信息传递; 决策是把有效[de]政治要求转化为权威性[de]决定; 决策施行即实施决策。

二、乡镇政府与村干部[de]政治录用

乡镇政府在录用村干部[de]过程中起着重要[de]作用,其中对农村党支部负责人[de]人选起决定性[de]作用。镇党委对村党支部负责人[de]任用起决定性[de]作用

根据党章第29、30条[de]规定,党[de]基层委员会由党员大会或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但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de]书记、副书记,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第15条规定,上级党[de]组织认为有必要时,可以调动和指派下级党组织[de]负责人; 第16条规定,党[de]基层组织设立[de]委员会书记、副书记[de]产生,由上届委员会提出候选人,报上级党组织审查同意后,在委员会全体会议上选举。从上述规定看,作为农村党支部[de]上级党组织[de]乡镇党委,对农村党支部负责人[de]人选拥有决定权。在现实中,乡镇党委直接任命村党支部负责人[de]情况时有发生,如河南、山东、安徽、内蒙古等地,近年来都派遣大批机关干部到农村任职,这些机关干部由乡镇党委直接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或副书记。安徽省委在202_年7月从市县(市、区)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300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全省贫困村和后进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山东省济宁市自1998年起,每年从市、县、乡4万多名干部中抽调1万多名,进驻1425个贫困村、后进村。⑥全国各地都广泛采取部门包村、工作组驻村、下派机关干部任职等办法,帮助后进村改变面貌,在202_年~202_年间,全国下派到村任职[de]机关干部累计达7万多名。乡镇政府对村委会选举[de]指导

农村村民委员会成员是通过村民[de]民主选举而产生[de]。村委会[de]选举离不开乡镇政府[de]指导,乡镇政府介入村委会选举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1)宣传发动。有关村委会选举[de]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乡镇政府对村委会[de]选举负有宣传发动[de]责任。在宣传发动阶段,乡镇政府[de]主要任务有:宣传村组法及有关[de]法律法规、行政规章; 培训有关工作人员; 确定选举方式和选举日期等。(2)指导选举委员会[de]工作。选举委员会(或称选举领导小组)是主持村委会选举[de]唯一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确定选举工作人员、审查选民资格、公布选民名单、组织选举并公布选举结果。选举委员会从成立到具体[de]运作[de]各个环节,乡镇政府均有介入。(3)解释选举结果。在村委会选举中,发生计票争执或对有效票、废票[de]认定意见不一致时,一般由乡镇政府来裁定。对选举[de]裁定,在特定[de]情况下,可能对选举结果产生重大[de]影响,例如江西游村1999年[de]选举,乡镇政府运用解释权,使选举结果发生了变化。

在实行直选[de]情况下,乡镇政府主要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影响村委会[de]选举; 在没有实行直选[de]情况下,有[de]乡镇政府则干预甚至操纵选举。⑨乡镇政府在指导村委会选举[de]过程中,往往带有自己[de]“意图”,想方设法使自己[de]“意中人”当选。据肖唐镖、唐晓腾对江西省40个村委会换届选举[de]调查,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倾向于民主[de]或有限[de]民主选举[de]占六成,倾向于“暗箱操作”[de]乃至违规操作[de]占三成。违规操作[de]选举,“都带有一个相同[de]目的,即他们希望组织看中[de]人员能如愿当选,特别是希望原村委会班子(或其中[de]主要成员)能继续留任”。1998年通过[de]《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明确规定村委会换届实行直选,乡镇政府对村委会选举[de]影响力正在减弱。这种情况使有[de]乡镇干部担心农村会失去控制,不过也有[de]乡镇干部已经转变了观念,认为只要让村民把他们信得过[de]人选到村委会班子来,那就符合“党[de]方针政策”。

三、乡镇政府对行政村决策及决策执行[de]影响

决策,是村治过程核心环节。村治过程[de]决策及其执行,深受乡镇政府[de]影响。乡镇政府[de]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通过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推行政务涉及政务[de]事宜,乡镇政府可向所辖行政村下达指令。比如公粮收购、计划生育、税款收取及上报各种统计资料等,乡镇政府大都下达任务指标,并规定完成期限和奖惩办法。凡此类事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依据乡镇政府[de]指示作出决策,并予以执行。通过下达指标和提供信息影响行政村[de]生产经营决策

乡镇政府一般每年都向所辖行政村下达农业生产任务和工业产值[de]指标,并采取相应[de]奖惩措施。这些指标并不具有强制性,不可能一一加以落实,不过乡镇政府可能抓住一些重点项目狠抓落实。例如1996年4月,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向该镇[de]白坦一村下达100亩水稻直播试验[de]任务。为了落实这项任务,镇党委书记、镇长、分管农业[de]镇领导、联村干部等会同东阳市[de]农业技术员一起下村,召集村两委和村小组联席会议,宣传和落实试点事宜。

乡镇政府还往往根据自身掌握[de]信息和对市场[de]基本判断,对所辖行政村[de]生产经营进行指导和干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农民[de]增收。对生产经营[de]指导和干预,乡镇政府必须把握一定[de]度,否则容易引起乡村矛盾和干群矛盾。运用政府权威影响行政村[de]人事决策

当村民对现任[de]村党支部或村委会负责人不满并向乡镇政府提出罢免要求时,乡镇政府往往出于自身利益[de]考虑,作出作为或不作为[de]反应。对于罢免村党支部成员[de]要求,是否满足村民[de]愿望,主动权掌握在乡镇党委手里,对于乡镇党委[de]不作为村民无可奈何。由于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de]召集在很大程度上有乡镇政府[de]介入,因此对不称职[de]村主任[de]罢免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镇政府[de]态度。从目前已经发生[de]为数不多[de]罢免村委会主任成功[de]案例来看,乡镇政府[de]介入起了至关重要[de]作用,例如,1999年3月哈尔滨市道外区松北镇集东村罢免村委会主任董寿永; 1999年4月浙江省瑞安市潘岱乡白莲村罢免村委会主任何光寿; 1999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寮东村罢免村委会主任潘洪聪; 1999年8月贵州省贵阳市东风镇乌当村罢免村委会主任; 1999年11月河南省巩义市涉村镇罗泉村罢免村委会主任柴喜武等,都得到了乡镇政府[de]支持或帮助。

与此相反,如果乡镇政府不予支持,村民就很难作出罢免[de]决议,例如,哈尔滨市王岗镇前兴隆村村民要求罢免村委会主任梁振志,由于乡镇政府不予支持而不能如愿以偿;河北省[de]报子营村村民罢免村委会主任[de]要求得不到乡镇政府[de]支持,不仅罢免不成,五名带头[de]村民代表被检察机关逮捕,反而成了“被告”。唐晓腾总结说,村民提出罢免“村官”[de]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并不仅仅是因为有了《村委会组织法》,更主要在于其所在[de]乡镇党委、政府[de]领导比较开明、比较看重民主。[1] [2] 下一页

第五篇: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看企业文化

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看企业文化的变革

哈尔滨装备公司 王毅

内容提要:从宏观经济角度看,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工业经济中传统的企业文化模式,无论是价值观还是行为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企业的当务之急是要进行文化的变革。文化变革的任务,实际上是缩短文化的差距。不同种类的文化,如果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渐进式的变革就会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企业文化是由企业领导层提倡、上下共同遵守的文化传统和不断革新的一套行为方式,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行为规范,渗透于企业的各个领域和全部时空。现就哈尔滨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在生产经营中所发生的企业文化变革谈几点想法。

一、哈轨道装备公司企业文化变革的简要回顾

1、物质文化的变革

哈尔滨轨道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898年6月,是沙俄在我国东北修筑东清铁路的同时建起的铁路附属工厂,迄今已有110余年历史。202_年,按照哈尔滨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公司从市中心整体搬迁到市郊,202_年初,新厂建成投产。当时最困难的是,按在老厂的生产方式,现有 的作业面积、检修台位,在一班制的情况下不能达到检修车设计生产能力。而公司领导提出的“在钢结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几乎不被任何人所接受。从上到下,一致的思想是:我们修车已经有百年历史了,老祖宗就是这样干的,从来就没有想到在钢结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而且实际情况也未见得能实行得了。

当时,公司为了能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由主管生产的公司领导在现场一边讲解一边强力推进;另一方面,召开多次研讨会,分析在钢结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思想上的统一。最后,还是事实胜于雄辩。经过一段时间的现场推进后,生产分厂的领导和职工,已经从钢结构工序实行流水作业的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尝到了甜头,再要他们回到从前的生产方式上去,反而不为他们所接受了。目前,公司已在新造车自翻车系统推行了流水生产,而且正在考虑全方位生产方式的变革了。

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中无处不在起持久作用的因素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先导作用,也可以对企业的变革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起阻碍作用。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企业行为规范一旦形成,对一个企业的职工而言,就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规范。

2、制度文化的变革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 求。通过管理催生文化,通过文化促进管理,是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公司制定了《物资购销管理办法》,对材料、配件、设备等物资采购及物品销售程序进行了规范。毫无疑问,这个办法的推出,对降低采购成本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过去形成的老的工作程序和方式已经成为习惯,让有关人员按新办法去工作,遇到了较大的阻力。一是与老客户的关系不容易保持了,二是有部分物资的采购时间延长了,对生产和设备整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存在的问题,公司领导多次召开研讨会,一方面对制度不健全的地方进行修订,另一方面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同时要求公司所有有关人员,在思想上进行统一,必须无条件地执行这个管理办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已经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对完成公司的经营指标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而由此产生的可喜变化是,员工的观念有了彻底转变,执行工艺操作规程、遵守厂规厂纪、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等一系列管理的执行力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状态,从而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3、精神文化的变革 如果说作为企业文化表层的物质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的变革经过努力还较易为职工接受的话,那么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层的精神文化的变革,就更加困难了。这种判断是非、决定行为价值取向的企业价值观的变革,既是十分重要的又是十分艰难的,更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生产指挥部门、有关生产分厂的领导,经常受到公司领导的批评,有的还因为工作没有完成任务而受到经济处罚。如公司一个关键生产分厂的分厂长,受到的批评较多,有时候是在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上被公开点名批评。在这种情况下,公司职工包括很大一部分中层领导按以往的思维定式,都在传说这位分厂长不行了,遭到这么严厉的批评,说不定哪天就会换人了。但是,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大家所预料的事情始终没有发生。那位分厂长在批评面前没有自卑、没有退缩,而是继续带领他的职工队伍努力地工作,认真落实公司领导的要求,取得了生产任务完成和成本降低的双重胜利,他所带领的团队还被评为集团公司的先进集体。

对于这件事情,公司领导在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上进行了说明:领导对下属的批评再严厉、再不讲情面,也是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是为了帮助他进步,是说明领导看到他还是具有能力,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既定目标。相反,如果不及时地指出他身上的问题,不对其施加一定的压力,就是真正地对他的不负责任。到那个时候,就真的会发生大家所预料的要换人的情况了。

现在,公司各单位的领导都转变了原有的思维方式,过去很少有部室领导和分厂领导相互提出不足、相互告诫的情况(而且是在公开的场合),现在经常会看到。更难能可贵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已经得到更多人的接受,并不是像以前那样,把它看成是“整人”,而是觉得这样做是对工作的负责。

正是基于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精神动力和源泉作用,哈尔滨装备公司公在中国北车“三步走”发展战略和齐轨道装备公司“打造百亿企业”发展目标指引下取得了可喜的经营成果。

二、企业文化变革过程得到的规律性启示

作为一个企业,在企业文化变革中,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变革的目标和措施,一方面要缩短企业内部的文化距离,用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取代落后的文化;另一方面要运用多种方法,融入崭新的文化因素,吸纳新的观念,适时更新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在企业遇到困难,生产经营无法正常进行,或现有的条件不足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是对企业文化的变革。

1、一个公司企业文化的重大变革要想取得成功,第一领导者是关键,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十几次。在公司做出一 系列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变革的决策和措施的过程中,总是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进行集体决策。每位公司领导都说服公司中关键的单位和个人,让他们与公司新的生产经营方略保持一致并排除各种障碍,充分调动公司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进行企业文化的变革。

2、企业文化的变革只能源自上层。这是因为,企业文化的变革存在着巨大的困难,要克服企业原有自身文化的反弹阻力,需要有巨大的权力支撑,而权力只能来自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另外,企业内部各级机构存在相互依赖性,导致不进行全局性的变革就不能对一个部门进行变革,而能够实行这种全局性变革的人,只能是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哈轨道装备公司的现实情况证实了这一点:凡是对公司企业文化变革有利的,公司最高管理者都给予积极的大力支持,正是在这样的强权推进下,才得以取得以上企业文化变革的成果。

3、企业文化的变革中,要特别注意原有企业文化对新企业文化的反影响,也就是要注意原有企业文化的反弹性。这是因为,核心价值观缺乏创新性的企业文化,其生产经营行为就像弹簧沙发,施以足够的压力就可以改变部分的形状,但外力一旦消除或减弱,就会回复到过去的状态。哈车公司的领导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对生产经营工作中露出的“回升”现象,及时给予纠正,不断对其施以正面的影响。

企业之间的竞争,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产品的竞争、人才 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但实质上却是企业家和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一个工作场所,而且是一个文化体系。因此,企业要不断地根据自身情况,缩短与先进企业的文化差距,不断地融入崭新的文化因素,适时更新文化心态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使企业始终处于竞争的优势地位。

从方案教学看幼儿园课程的过程模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