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浅析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24-1089881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3 13:34: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析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

小学生活化作文教学探究与实践

道真自治县玉溪小学 吴华

摘要:写作源于生活,是生活本身的再现,小学作文教学应力求生活的表达和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一是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二是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做到小学作文教学生活本味观,这正是小学生的写作心理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 作文教学 生活化 探究 实践

写作源于生活,是生活本身的再现,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也许是生活的再加工,装饰和点缀生活,也致于使写作集中于生活,高于生活,但仍保持着生活的本味。而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老师划定的范围和指定的模式,致使孩子写法雷同,内容相近,他们,模仿作家写作,成人语气,语言老气横秋、言不由衷、虚情假意。儿童的生活本是多姿多彩的,娱乐性,趣味性,在玩中乐,玩中学,促进他们快乐健康成长。可是,我们老师画地为牢,限制了他们的生活的表达;禁锢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语文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生活化,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的目的一是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二是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更新观念,力求小学作文教学生活本味观。这正是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符合小学生的写作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力求生活的表达和内容

小学生童年生活多姿多彩,丰富有趣,充满着童真童趣。玩是儿童的天使,游戏是培养和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日常生活经历正式他们想要表达的内容,倾诉的情感。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认识周围世界,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让学生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让学生深入学校、家庭和社会,在自然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1、体验生活的快乐,写出生活的精彩 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材料,记录他们的见闻和感受,相互交流所得,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这一切装进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开辟第二课堂活动阵地,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作文小组、“小荷尖尖”班报等,学生们通过参加自己喜欢的兴趣小组的活动,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与感受,如果记下来,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篇文章,更是生活的印记,生命的律动。

2、画生活中的画,写生活中的事

手画、眼观、嘴说,可调动各种感官,有利于语言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以丰富生活,积累情感;多思考,以获取灵感,提高认识;多练笔,以表达意愿,巩固技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生活的领域,引导学生从“我”的世界走向“周围的世界”,从“我”的生活走向“社会群体”的生活。从作文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做到了这一点,小学生能绘童心、露童趣、叙童乐,就能写实在的事物,写丰富的想象,抒发真情实感。写得好,画得好,及时鼓励。“绘画写话”,学生喜欢,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作文!

3、捕捉灵感,激情写作

在生活中,总会有新奇的事物使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每位学生自备课外练笔本,教师提倡学生自由表达,不规定内容,不规定题目,自由写作,个性表达,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学生们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斑斓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我笔诉真情”,从切身的生活中来,到缤纷的生活中去,让生活作文充满情趣。

二、创设情境和场景,拓展生活写作空间

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游戏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采访、通信、讨论、讲演的方法等。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2、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三、积累生活储备,奠定良好的写作语言基础

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重要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而且多数人写日记事先并没有要发表的想法,因此其内容是非常个性化的。指导过程中切忌把写日记异化为课外的“记叙文”或“读后感”训练,那样,学生就会觉得不堪重负。

四、注重自主赏识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一些语文教师生怕学生看不到自身作文的不足,以为教师的“纠谬”能够立即化为学生的能力,必欲点点滴滴指出才安心,否则就怕说批改不负责。其实这种做法是忽视了作文本身的综合性、整体性、模糊性、差异性和独创性,忽视了作文主体的主观情绪。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是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的帮助学生分析,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即使文章缺点很多,教师也不会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一来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和写作积极性。这样才能最大的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希望在胸,豪情满怀,动力不减。通过课堂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面对面的赏识性评价,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更多的肯定、赞赏、表扬和鼓励。更多地看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创造出一种善意的、和谐的环境,使学生产生热情向上的信心,从内心产生学习愉快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敢于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生活,激励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便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更是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我们应倡导作文教学做生活化之路,改变成人化、文学化、模糊化的倾向,走出“假、大、空”的怪圈。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返朴归真,从而获得原生态效果:原汁原味、真实朴实、动情感人。

第二篇:作文教学生活化

浅谈作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

戴莎

文章是客观事物和生活实际的反映,作文教学不仅要面向书本,还要面向生活。因此,我们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多项活动,给学生创造出可参与的环境和事情,调动他们的各种器官,启发他们回忆、联想和想象,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和能力。

一、联系生活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是课堂生活的补充和延伸,可以开展主题队会、科技小组、才艺活动组,学生可根据爱好,选择某一活动。学生喜欢某种活动,也就对活动有了兴趣,就会全身投入。在活动中加深了师生、同学之间的友谊,锻炼了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学生也在活动中感受了生活,从而想表现生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作文素材的能力,又开发了他们的智力,这对于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是极为有利的。作文课如何变老师讲得多、指导多为学生趣味多、主动多是众多语文教师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记得我曾亲眼目睹了我校李老师上了一堂非常成功的作文课。那是三年级的一堂作文训练课,李老师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同学写作文。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学生亲身经历的写起来顺手,也有感情。作文指导只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才显得有活力、有情趣。

“老师今天要教大家玩一个„木头人‟的游戏,大家想不想玩呢?”作文课一开始,李老师就兴奋地问道。

“想!”大家笑着回答,声音特别响亮。看得出来,小朋友们对游戏是多么喜欢,尤其是在课堂上同学们、老师一起参加,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李老师首先告诉大家游戏的玩法规则。如:选两位同学当“木头人”(不动、不笑的人),另外再选出几名同学在两个“木头人”面前做各种夸张、搞笑的动作。如果“木头人”笑了,说明装“木头人”失败,反之成功。在游戏过程中,许多同学为了使“木头人”笑起来,都使出自己搞笑的“绝招”。课堂上时常出现同学们情不自禁的鼓掌叫好声。其中就有一位较胖的男生在“木头人”面前拼命扭屁股的动作,惹得同学们及全体听课教师捧腹大笑……

游戏结束后,老师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挑一个最喜欢的、有趣的过程说一说时,个个手举得高高的,抢着说。

“你们再给这游戏取个题目吧,写在纸上,比一比,看看哪位小朋友取的题目最棒。”话音刚落,只见学生笑眯眯地写起来。我想:可能把作文命题的自主权交给孩子,他们思路会更开阔,兴趣会更足。

果然不出所料,只一会儿工夫大家便写好了。于是李老师让一组组同学上台展示交流,说说理由。结果

题目真的各式各样。例如“木头人”活了,有的命题为“我成功了”,还有的命题为“木偶历险记”等等。我暗自惊喜,这远比老师的统一命题好多了。

针对孩子们好胜心强的特点,李老师又引导他们进行二十分钟的写作比赛。计时刚开始,同学们一个个在轻柔的音乐声中唰唰地埋头写起来。

比赛结束,老师又让同学进行交流评价,推荐佳作。在小组里,同学们个个畅所欲言。“你这句话不通!”“哟,你这里有好几个错别字!”“你只写自己,活动中还有其他同学的情景,你为什么不写?”“你的过程太简单了”“你没有写出心理活动”……小朋友们互相阅读着、议论着,有批评、有表扬,他们全然忘了这是在上课。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我想读!”“我!”“我!”各组的同学争着举手,不愿下课。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改革以往的“一言堂”,注意引导学生的自我评价、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因此他们兴趣浓,积极性高,参与面广。在笑声中,他们尝到了学习作文的快乐,我们老师也从中体会到了改革作文课堂教学的甜头。

二、面向生活 放胆习作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看作是教育的“本体”,他指出“生活即教育”是一种自觉形式的生活教育,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生活教育。

生活是有“序”的,作文教学的尝试必须遵循三个序列:一是以表达为主线。围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这两项语言表达要求,尝试句子说话、片断说话、篇章说话训练;尝试看图说话、片断仿写、观察日记、课堂素描、布局谋篇等训练。二是以观察为先导。因为,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会作文的基本素质,通过观察画面,落实图文对应;观察自然,寻找素材,增长见识,感受大自然气息,体验自然乐趣;生活则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人生事态,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特征感受生活的乐趣。通过观察画面、观察实物、观察生活这三个循环的尝试,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这就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且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三是以思维为核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只要在尝试观察画面、观察实际的人、事物、观察生活、搜集材料和布局谋篇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和谐地得到发展。陶行知先生强调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决不能脱离生活,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因为生活是“生”的,生机盎然,无时不在。作文的取材和教学,都难以避免程式化和学术气。如果我们把枯燥的命题作文进行一番“消化”,就不难发现作文教学的“生机”。根据现实结果,尝试一些信息见闻,辩论争议,感想体会,通信便条,布置设计,说明介绍,过程描述等,作文不至于“无病呻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活的书只能活用,不可死读,新时代学生是用活书去生产、去实验、去建设。”小学语文教材中,各册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习作训练,以前作文指导由于老是模仿、依样,所获得的结果总比

别人慢几个节拍。罗索就曾断言:“人类事业的创造原理是希望…….一切使人成为伟大的都是从要得到好东西的尝试中产生出来的。”生活是“活”的,要有活的教材,就要将教材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只有活的教材,才能培养出活的人才,这活的人才就是创造人才。

教学需要活教材,活方法。需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命题作文可以分解操作,实验、设置场景、补写、扩写、续写、看图作文、课文同步习作。在强调自主意识的同时,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动”的形式,进行遣词造句,游戏生活,表演情景等尝试。社会生活是沸腾的,又是美好的。我们身边每天都有新鲜的事情发生。作文教学的治本之道,就是以生活为基础,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自由自在、大胆地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

放开眼界,面向生活,积累素材,生活就像源泉,文章犹如溪水。因此,我们在指导作文时,提倡四多:一是多读课外书,观看影视作品。二是多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凡人小事。三是多练笔,勤修改。四是多提问,多思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分析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使他们有事可记,有情可抒,有议可发。那么,作文就由苦事、难事变成了乐事、趣事。

※此文荣获202_年端州区小学语文课改优秀论文二等奖。

谈农村小学作文生活化

作者:韦国江 文章来源:田东县思林镇兴恒希望小学 点击数:737 更新时间:202_-11-10

谈到作文指导,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最感到头痛的问题。是不是农村小学的作文指导真的那么难呢?笔者认为,那可未必。主要看我们的教师怎样指导,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指导,是以“我”为核心,把学生套在条条框框里,还是以学生为主体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呢?赞科夫说过:“作文教学的重要目的,在于使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完整的个性得以充分发挥。”如果我们教师还是采用过去陈旧的方法,将学生套在一个模式里,按老师的模式来写,那简直是强制性地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这样,必然抑制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削弱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怎样做好农村小学的作文指导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说话开始,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较城镇学生所见视面窄,很少接触外面先进的世

界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就是由于视面问题,造成农村小学生胆小怕事、害羞、不善言语;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单一,更加抑制了学生说话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一堂作文课上,只听到教师的说教声,却听不到学生的只言片语,学生对教师的说教唯唯喏喏。这样,学生说话能力及思维能力岂能不被抑制,教师指导起作文来怎能不困难呢?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办法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核心作用为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一、二年级开始培养学生会说一句通顺的话,将他们观察到的、想到的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表述出来。到了三、四年级就要加强片段作文的指导,这段时间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会观察,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所感或近段时间来喜闻乐见的事情口头表述出来,连成一段通顺的话,然后用文字写下来,就了片段作文;这样,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何愁学生写不出三、四百字的片段作文呢?更何惧已有一定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的五、六年级学生写不出五、六百字的作文呢?主要学生会说了、能写了,他们不就对作文产生兴趣了吗?有了“兴趣”这位老师,我们指导起作文来还有何困难可讲呢?

二、从范文出发,向生活掘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农村小学生,我们要逐步提高片段作文的要求,帮助他们挖掘作文题材。由于小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有限,作文常出现写不具体、突出不了重点等毛病。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些毛病,教师在讲授课文或指导课外阅读时应该注意引导他们去细嚼、品味文章的内容及精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然后布置他们在课后找一些同类的文章阅读或在班上朗读,模仿说、写。这样,读同类的范文多了,写起同种类型的作文也就容易了。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学一写三,即学一段(或一篇)范文,就让学生说、写几段(或几篇)同类的文章。如学了《海上日出》就引导他们写《山上日出》或《乡

村月出》,学了《记金华的双龙洞》就引导他们写《记家乡的×××洞》,学了《我家的小花猫》就引导他们写《我家的小××》等。千万别让学生陷入范文里不能自拔,切忌抄范文,而是让他们模仿范文的写作方法,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技巧,更自如、更熟练地把生活中的题材构思成自己的作文。

三、走进大自然,向生活思意

农村小学的学生每天无不在大自然中度过。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是农村小学生作文的源泉。作文是孩子们的内心体验,他们同样具有城市孩子所具备的天真活泼,所不同的是他们每天所接触的是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飞禽走兽;春、夏、秋、冬的自然变化规律,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草树木,山间清澈见底的溪水,雨后万马奔腾的自然洪水,挂满枝头的满山瓜果……都是农村小孩子喜闻乐见的值得观察、描写、感受的内容,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在观察中悟出自然生活的乐趣。如指导学生写《蜜蜂的辛勤劳动》,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蜜蜂的勤劳酿蜜,进而联想到蜜蜂勤劳酿蜜的原因是为了一年到头有甜蜜的蜂蜜吃;结合现实生活人们只有像蜜蜂那样辛勤劳动,才能过上甜蜜幸福的好日子。指导学生写《挂满枝头的满山瓜果》,首先让学生感受到人们只有靠辛勤的劳动、靠技术才能喜获丰收;从《春天的播种——秋天的收获》让学生体会到没有春天人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秋天的丰收硕果。从而唤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样,学生将自己在自然、生活当中所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和亲身体验到的东西写到自己的作文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想象;既塑造了学生美好的心灵,也开发了学生智力,激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享受生活。

四、走进民间,丰富学生想象

农村小学生跟城镇的小学生所见的世面不同。他们虽然看不到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大都市,但他们却能真实地看到农村人们生活的日益美好,听到丰富、神奇的民间故事。所以,农村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引导学生深入民间,到民间去观察、感受、体验生活,预定家乡未来的美好前景;听老人讲那丰富、神奇、动人的故事。回到学校指导他们写想象作文。如《我们村的甘蔗楼》、《我们村的瓜果楼》、《我们村的2050》等;或组织学生开展续写故事(编故事)竞赛。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将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指导,就是要引导学生亲自去观察、体验、感受,让他们将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有所感,写到作文里。这样,学生就会写出真情实感,精彩的作文。同时,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指导作文难的问题随之迎刃而解。

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它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有多广,生活作文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写作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三)生活作文是激发学生写作动机的良好途径。根据活动心理学原理,儿童的写作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写作的内部动力。写作必须激发学生的动机。而语言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社会的交际工具,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学生这个名词,就是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之道。学会生活,学会交际,是人发展的必须与必然,生活作文是在生活中作文,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动机,使他们乐写、想写,从动机走向目的。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策略,居教学原则之下,比教学原则具有更多的操作性;居教学方法之上,比教

学方法具有更多的综合意义和理性指导。

据此,我们对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作如下的界定:小学作文生活化策略是在生活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特别是教学策略研究理论的指导下,紧密生活与作文的联系,探索高效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学生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在学习

作文中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主要对象为小学中高年级学生。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理论认为:“现实生活是文学写作的唯一源泉。”学生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习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环境。许多专家都一直认为,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越丰富,学生才会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习作来。因此,我们遵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确立“语文学习外延和生活外延相等”的观念,创设良好的作文训练环境,探索在实践活动中

练笔育人的途径。

(二)生活作文思想是叶圣陶作文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订版“大纲”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改变单调的课堂作文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交流机会,有利于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三)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研究内容

(一)创设有利于作文教学的环境,实现学生从“怕写”到“愿写”的转化,达到会写、乐

写的境界。

(二)营造好作文环境,走“生活作文”之路,丰富写作素材,激发表达欲望,提高习作

水平,让学生人文素质和谐发展。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自能作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

新能力。

五、研究的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学生是生活的主人,作文生活化策略必须绝对尊重学生的主体,所谓教师的主导,也是通过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来反映。要在生活中激发主体参与作文意识,逐步从被动训练作文的必然王国,走向主动自能作文的自由王国。主体性还体现在协作性上,鼓励学生利用差异相互提高。

(二)活动性原则。生活是活动生成的,活生生的生活要依靠学生的人生活动,在人生活动中体悟生活,提高生活作文能力,是本研究的又一原则。离开了活动性就没有生活性,没有生活化策略。

(三)生活性原则。这是生活作文教学的个性体现。作文来自生活,作文教学应当来自生活,作文教学过程应该体现生活性原则,有利于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表达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四)整体性原则。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我们在开展作文生活化策略研究 的时候,必须坚持整体性原则,使作文能力、语文素养和人的整体和谐发展。在教育中,要处理好德育与作文的关系,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的关系,处理好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关系,以求整体的合力而不是某个方面的单个力量来促进人的发展。

(五)和谐性原则。生活作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特别强调学生认知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和谐发展,生活作文也正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表达的统一。

(六)发展性原则。生活向前发展,作文也向前发展。发展性是生活作文的原则之一。作文教学过程要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生活能力的发展。

(七)创新性原则。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前进,学生也无时无刻不在前进,有发展就有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前进,与时代俱进。本课题的研究要努力创造出适合时代生活的生活

教学策略。

六、研究的主要策略

(一)走进生活,丰富素材库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在生活作文的研究中,我们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

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的方法。在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的同时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记事作文的训练时,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中国伟人介绍”、“著名风景区导游”……平时组织学生郊游,参观工厂,深入农村……定期举行校园科技艺体节……让学生的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我们有计划的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

(二)描绘生活,谱写七彩虹

1、从点切入,夯实基础 小学生作文,往往对客观事物描摹得不够具体,不够真切.而单项素描,是小学生作文十分重要的写作基础训练。基本功练得好,学生写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笔自如。因此我们首先强化学生的单项素描,指导学生运用叙述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对事物的形状、颜色、声音、动作等多方面的特点 进行形象的描绘,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教学中我们具体抓了物件、植物、动物、景物、场面、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素描。通过训练,学生练就了基本功,为作文综合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线入轨,掌握写法 小学生习作,无非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好这类文章的

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写法,把握规律。比如,写人可通过一件事写人,可通过几件事写人;可表现人物一方面的特点,可表现人物几方面的特点。为了表现人物的特点,必须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特点;必须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掌握这些写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师结合范文剖析,学生从读写中领悟。

3、全面拓展,自由倾吐 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三)创造生活,展示新天地

1、看物联想。小学生想象力往往是随着外界事物刺激而引发的,具有无意性。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作文课上,我们有意识出示几件小物件,给学生直观刺激。引导他们看物

件,想联系,构环节,写成文。

2、动手创作。我们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竞赛,让学生联系生活的一些具体现象和问题,开展动手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大胆地发挥创造才能,于是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脱颖而出,我们引导学生把构想的过程和实践经过通过语言文字表述出来,从而升华了学

生的创新意识。

3、设计生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更是生活的主人。因此我们注重为学生创造契机,让他们自己设计生活,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设计人物角色。我们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未来的老师、厂长、医生、工人……去设计符合自己愿望和理想的社会、生活、职业、工作、成果。

另外 我们还让学生设计班队活动,设计美化校园,设计课文学法,设计班级园地,设计报刊,设计房屋……通过动眼、动耳、动手、动脑,不仅发挥了学生的聪明才智,同时让他们充实了生活,美化了生活,创造了生活。

七、研究成绩。

(一)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我们对影响作文教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得出了生活作文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学校的师陶学陶工作与教学改革工作。

(二)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通过研究,教师作文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学校编印《作前指导教案集》一套。学生写作能力与生活认识水平有所提高,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作品增多,现共有100余篇文章发表。学校编成《童心》一书。

(三)取得了整体效应。由于生活作文研究的整体性,学校的整体工作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工作综合评估连续四年获得县第一名。生活作文研究树立了作人与作文的协调统一的目标,对各年级段的学生提出了生活目标和写作目标,达到了生活与写作的同步前进,协调发展,最终达到生活教育理论育 真人的目标。

八、主要参考文献

《陶行知文集》 江苏教育出版社

《大语文教学的探索》 山东教育出版社

《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语文教改趋势》 河南大学出版社

《构建生活大课堂》 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学》 202_、9 202_、1 202_、2

《小学语文教师》 202_、6 202_、5

《人民教育》 202_、9 20025 《小学教学参考》 202_、10 202_、1

《小学教学研究》 1999、11 《语文教师之友》 202_、3 《教学月刊》(小学版)202_、5 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文章作者:李修成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小学总第163期 202_-12-16 9:37:01

    热点推荐:

第二届“语文报杯”原创文学大赛截稿倒计时

悼念本网小作家、我们可爱的朋友董旭云同学

说说您对三大集团的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的看法?

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焕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叶圣陶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章。”现在,很多学生一提笔就觉得无话可说,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心里没有“生活”。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基本命题。生活教育,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之需要而教育。

作文来源于“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说真话,诉真情”的生活情境。教学时,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再现生活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教学“我的班主任”时,教师可以设计师生互打电话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模拟角色,使学生在角色中体验到班主任对他们的关心和体贴。这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话可说。

二、拟定生活化的习作文题

文题是一篇文章的命脉,一个好的文题会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在命题时要克服单一化现象,可采用半命题、自由命题的形式,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多元化命题,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三、实施生活化教学活动

生活作文强调从现实生活及大自然中汲取写作素材。

1.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让大千世界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

例如,我指导学生观察街道的建设与变化,留心家中生活设施的改变,观察自己身边的人……慢慢地,学生笔下的世界开始变得精彩起来。

2.创造想象氛围。

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鼓励其大胆想象。

例如,教学“假如我是……”时,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让他们在一个个“假设”中抒发自己的理想、抱负,描绘出自己灿烂的未来。

3.优化活动,写出童趣。

活动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学生眼中有物,笔下才能“有神”。

例如,四年级上册中有一个要求学生在描写一件事或一个场景中用几个象声词的练习。这个练习看似简单,但如果教师不认真对待,不精心设计,学生是写不出精彩来的。因此,教学时我带学生去不同的地方体会不同的象声词。于是,“湖面炮声隆隆,汽笛声声,电光弹腾空而起,人工烟雾笼罩湖面”“蓝色的天空中伞花朵朵,刺耳的呼啸声不绝于耳”等一幅幅声像结合的立体画便跃然纸上。

四、设计人性化的作文评语

教师的评语,往往能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

1.情感性。

教师的评语要以情感人,敞开心扉,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轻扣学生心弦,使学生感受到教师是在用心关心他,用情欣赏他,用爱发现他,以此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变得和谐融洽,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例如,一次,我们班一个父母离异、性格孤僻的学生在《我渴望》中吐露真情。我给他写下这样的评语:“从你的字里行间,老师看出了你对母爱的渴望。你质朴的语言,淳朴的感情,令人动容。老师觉得你是个优秀的孩子,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让家人对你刮目相看,并以你为荣的。”当这个学生读了这段评语后,十分感动。从此,他努力做好每一件事,脸上也渐渐露出了笑容。

2.趣味性。

教师一句深刻而幽默的评语,不仅可以给学生创造出愉快的学习情境,而且还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一个不会用标点符号的学生的习作中这样写道:“句号瞪着圆圆的眼睛,引号的眉毛挑了起来,叹号哭起了鼻子:„我的主人,你怎么忽视我在文中的位置呢。‟。”从此,这个学生很少再乱用标点符号了。

3.激励性。

教师要善于用慧眼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以充满激情和希望的评语肯定他们的成绩,增强他们的信心。

例如,一些学生阅读面广,在写作中能运用到古诗文。此时,教师不妨在评语中送上一句:“你真了不起!能把古诗文巧妙地运用到写作中来。”我想,每一个学生读到这样的评语都会心花怒放的。

4.启迪性。

当教师面对不符合写作要求的习作时,不应直接给予批评,而应用启发性的评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例如,一个学生在《我学会了炒鸡蛋》中,没有把自己学炒鸡蛋的过程写具体。我并没有直接用“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指出文章的不足,而是通过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学生看了批语后,马上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了修改。

综上所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她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树立“生活即课堂”的观念,从生活化角度设计作文教学,让学生“用我手写我心”,准确地抒发自己“心中”的“意思”和“情感”。

第三篇: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浅谈作文教学生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外延有多宽,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而生活又是多姿多彩、日新月异的。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涌,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作文教学必须把学生从课堂上和课本里解放出来,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灿烂多姿的大自然作为学生作文的活水源头。

一、丰富学生生活、培养观察能力,使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高。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以生活为课堂,去享受人生,热爱生活。

常有一些学生害怕写作文,他们面对文题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大都是他们对生活缺乏细致观察,缺少积累体验。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观察。”他还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些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写作,好的写作,应建立在对生活的细致观察、积累体验之上。

1、指导观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为此,我着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观察豆子发芽、观察太阳落山,写观察日记。有的学生开始只写了100多个字,简简单单的一个骨架。于是引导学生观察,帮助学生选取不同的观察角度,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指导写作。由于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景,组织学生参与,进行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系列作文教学活动,这样,作文时就有素材可写、会写了。很多学生作文不具体生动,是不会把“死”东西“活”写,作文也变得粗糙而没有生气。教师再指导学生作文时,应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抓住细节来写。

二、用生活激发写作动机。力求作文内容生活化,倡导个性化作文,鼓励自主性作文。

1、围绕着丰富多彩的生活选题。元旦,开迎新会;春节,搞慰问活动;元宵,看灯笼;妇女节,给妈妈做份礼物写封信;植树节,栽种小树苗;儿童节,每个人设想活动方案并写成文章。

2、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训练时,不妨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紧张热烈的劳动场面、活生生的小动物„„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3、布置生活作文。学做家务,学做小制作,这些都能成为写作的好材料。

三、作文评语多样性。针对性、启发性、激励性,这三种评语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

1、针对性评语。这种评语要求教师针对学生作文做出恰当的评价,可以针对某个词、句子、某段文字或整体结构,文章思路,语言等对他们的优缺点做个详细的点评,使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又还需要改正。

2、启发性评语。学生作文哪个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或对习作中出现的不合常规的思想,教师可以给学生画出来或在旁边提出自己看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形成爱思考的习惯。比如,“弯弯的月亮象香蕉”,如果教师不同意这一看法就可以把两样物品画出来做个比较,还可以配个问号,增强学生的探索欲,不过可能这些评语可行性有限。

3、激励性评语。叶圣陶说:“学生作文里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都应找出来,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现在都提倡欣赏教育,所以对习作中的优点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肯定是非常重要的,但激励性话语也不宜过多,要针对习作内容而言。这种做法也可以通过符号点评方式来进行,比如利用星星印章配上鼓励话语。

四、作文评价主体多样化

(1)自评。学生是作文的主人,让学生自评是教师肯定学生权利的一种表现,同时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经过思考肯定清楚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经过自评提出自己的问题有利于别人参考,进而提出意见解决问题,这种做法是对学生勇气和接受能力的一种挑战值得发扬。

(2)互评。互评主要通过同桌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来进行。俗话说:“旁观者清。”自己的东西自己不一定最了解,有些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他人的眼光,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或许你会顿时豁然开朗,同时大家在读文、评文的过程中,渗透了对以往生活的理解并且使学生在比较中不断成长。

(3)教师评。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引领者,师必须参与到学生的点评中来,学生毕竟是学生,经历浅学识薄,学生的点评不一定中肯,因为教师生活阅历比较丰富,在学生点评完后给予适当的补充能弥补这种认知差距。

生活化作文教学是通过创设一种轻松、愉快、又富有刺激性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的,它是一种与社会、校园、家庭紧密相连的作文教学,它从头至尾都笼罩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描写真实生活,抒发真情实感,它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就是呼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中脱离出来做生活的主人,它是解放学生思想,解放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

第四篇:生活化作文教学

让作文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丁营乡楼李中心小学

王书丹

关键词:作文

生活

相互联系

摘要:生活因为有了人的描绘而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养成诸如随时写练笔的习惯会让他们大大提高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真实表达内心世界,培养用文字表达真感情的习惯,引领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面对五彩缤纷的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然而,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是 “千人一面” “千口同腔”,而学生作文是也是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与生活脱轨。作文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可很多学生却缺少机会广泛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就形成了作文与生活联系不紧的现象。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时代动感,以一种独特的面貌、与众不同的品质吸引读者。就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拓展作文空间。

一、以景生情,以情动人,切忌胡编乱造,脱离实际。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以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可见,文章贵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地说套话,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

二、作品来源于生活,也可以优化生活

1、作文和生活的“鱼水之情”

生活是一个大舞台,它演绎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绚丽多彩的农村生活是孩子们的梦想之源,让学生的作文中有花儿的绽放,有蝴蝶起舞,有鱼儿戏水,有月儿弯弯。在缤纷的世界里,学生会怀有许多美好的期待,用美妙的生活织成七彩的梦想。

2、“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只要善于观察,农村小学生也不缺乏写作的素材。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近他们的生活,农村田野中水稻、油菜等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又各具特点;农家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楼房、庭院,是现代新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要努力找出一点使你心动的东西来。只要细心观察,思考品味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写作素材。比如不起眼的物品表达出来的友谊;爸爸妈妈叮咛嘱咐体现出来的亲情。让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老师,曾经让他很感动的事情,生活方面的细节,建议从老师在生活上的帮助上下笔,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作文流畅不做作,切入的角度特别,从走近生活到思考生活,就是一篇比较成功的作文。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可以促进学生正确地认识生活,得到间接的生活经验,从中汲取作文的材料。因此,要想让学生认识,表达生活中的真、善、美,必须借助于广泛阅读。

⑴向书本学习,书本是教学的基础,可是读书也要有正确的选择

① 不要专看一个人的著作。,现在的学生往往因崇拜某位作家,而专看他的作品。如一些男生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谈起打呀杀呀来,头头是道,真实这样一来,他们获得的知识非常有限,不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② 不要专看作文书。

一讲到要提高写作水平,我们的学生就大量购买作文书,苦读背诵,写作时生搬硬套,过了三年五载,还是不会写作文,其实单读作文书是绝不能提高写作水平的,学生应该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到书海中去汲取丰富的养料,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努力成为知识渊博、生活经验丰富的人。

⑵向宣传栏学习。

我们在学校里、社会上随处可以看到各种宣传栏,如果留心阅览的话,宣传栏中的很多内容将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好材料。

①班级内的黑板报是由学生精心设计的,主题鲜明,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更换及时,如能细读的话,肯定受益匪浅。

②各种布告栏、报廊、标牌广告似乎是供大人们阅读的,有的甚至是起装饰作用的,其实小学生也可以从中选出写作内容来,如了解某些产品的特点,学习介绍产品的方法;再如通过看报能了解国家大事,发现很多新鲜事。

4、“想象是生活的点睛之笔”

生活不但是作文的源泉,而且是想象的凭借。根据一个简单的生活情节,往往可以想象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来。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教师鼓励学生将身边的事、有意义的活动编写成童话故事,贡献给大家,学生会受到启发,得到启迪。

5、“写作犹如流星划过夜空,雨后看见彩虹”

生活因为有了人的描绘而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养成诸如随时写练笔的习惯会让他们大大提高对生活的感知能力。真实表达内心世界,培养用文字表达真感情的习惯,引领学生关爱自然,热爱生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总之,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以看出,作文应当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写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感受。

第五篇:生活化作文教学反思

生活化作文教学反思

潘璟慧

作文难写,作文课难教,这是绝大多数中学生和中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也是当今中学作文教学的客观现状。但作文教学又是不可以等闲视之的,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写作能力又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构成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写作能力就是语文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就出现了这样一种状况:作文不好写,可还得无可奈何地写,作文不好教,可必须得竭尽全力地教,作文似乎成了食之无味弃之不得的鸡肋。怎么办?要走好作文教学的路,就必须正视下面三个绕不开的问题。第一,如何让学生有东西可写;

第二,如何让学生对写作文保持浓厚的兴趣; 第三,作文修改应如何进行。

生活化作文的实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失败的地方,同时也有一些成功之处,从最开始的时候,学生一到上作文课愁眉苦脸,到现在的盼着上作文课,心里有着欣慰。

对于如何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我首先做的是“读”,就是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里所说的书,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书,只要是健康有益的书报刊,建议学生都能有所涉及。所谓“开卷有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读书不要仅局限于课本或与课本有关的。可以先从学生自己喜欢的书开始读,慢慢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读书的时间也不一定要非常固定,可以利用睡前、课间、周日等时间。读书也不一定是作文或是写作方面的,天文、地理、历史、科技,可以广泛阅读。通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他们便会觉得写作时要说的话多了,写出的东西也有血有肉了。同时,阅读还会加深学生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变得成熟和懂事,这是读书的又一收获。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后,建议学生再有计划地读一些对你来说急需要的书。但是读书也不是水过地皮湿,最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只要是记录学生读书的心得体会,以及积累素材用的。

如何让学生对写作文保持浓厚的兴趣!这点上,我们做的是让学生在体会中、在活动中感悟生活,记录下自己言行、思想。在语文课上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我曾上一堂作文课《有趣的课间十分钟》,同学们从这次活动中都有了自己深刻的体会,所以,自然而然学生也就有了内容可写。

再者批改作文一直是语文老师最头疼的事情,划分很大的精力去批改,而对学生来说却没有什么作用。我采取了作文互批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互评互改中,学生会主动自觉的拿别人的作文很自己的作文对照,在比较中找出各自的优缺点,有利于取长补短。在评议过程中,通过加分、减分亲身感受到病句和错别字的危害,从而能引起他们在写作是的足够重视。

互批互改的作文评析方法,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而,他们在评析时有了强烈一种责任感,这使他们对作文评析的各项要求和标准,如:对文章结构、语言,选材、书写的评析标准;标点符号的用法:修改符号的正确使用等等。都有了前所未有的了解。这些知识的积累,对学生的写作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互批互改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也会产生某种变化。这个年龄段的中学生心底都有一种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同龄人中间,特别是在异性面前,尤其不愿意露丑,这就促使那些本来不很重视作文的学生,也会绞尽脑汁的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长此以往,作文水平一定会有很大进步。

总之,经过这次生活化作文的实验,我坚信,好的作文素材是来自生活,只有多关注生活,才能写好作文。

浅析小学生生活化作文教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