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生命之线
编辑:紫陌红颜 识别码:24-1017838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1 01:02: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命之线

六 生命之线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中插叙、对比的表达效果 2.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领会、学习勇于挑战、团结互助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创设情境、体验感受 1. 展示一组高山雪景、登山图片 2. 播放一段《垂直极限》影片视频 二. 理清全文梗概,明了插叙的运用 1. 事件?

写了几次? 登山运动

两次 2. 时间?

人物?

第一次:1985年

“我”与西蒙

第二次:1992年

“我”与马尔

3. 重点是写哪一次?另一次是以怎样的写作方式来交待?

第二次

插叙

4. 插入要使得语言前后连贯、流畅,应有必要的什么句子?在文中找出过渡句:

“蓦地,我的思绪回到了那场挥之不去的噩梦中„„”

“而今,命运似乎又一次拉开了悲剧的序幕” 三. 进行比较,分析人物形象 1. 同桌讨论:两次登山运动的异同 显示表格

次序 同 异 合作伙伴 对同伴的态度 行为 结果 第一次遭遇险情 生死考验 西蒙 砍断绳索 栽入冰隙 第二次 马尔 救助、劝慰 最终得救 2. 小组讨论:马尔的形象

要求:找出文中具体词、句来体会真正的英雄(高尚的人格)——团结助人的精神

3. 明确插叙的作用? 形成对比,突出

四. 把握主旨,归纳总结 1. 理解“生命之线”的含义?

表层——物质之线:联结登山人身体的绳索

深层——精神之线:登山人生死与共、关怀互助的精神 ; 登山人挑战生命极限的韧性精神 2. 找出全文的总括句

“那常人难以经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3. 朗读第10、14、15节 之后,总结:患难见真情 五. 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 同桌交流: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到处都有着这样的生命之线。

从生活、阅读材料中找出类似的例子

如:东方绿舟“勇敢者道路”活动中的经历、感受

2.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面对逆境,战胜逆境”的名言资料(1)上台投影

(2)背诵

(3)贴于墙上 六.

结尾:情感升华,作业布置

1.听、唱歌曲——周华健的《朋友》

2.作业(二选一): 1).课外查找、阅读以“面对逆境”为主题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300字左右)2).现实生活中,你或周围的人处于逆境时,你们是怎样面对的?写一篇文章(300字左右)附录:

板书设计

命之线 乔.辛普森

表层——物质之线

含义

互助精神

深层——精神之线

韧生性精神

第二篇:生命之线

生命之线

格致初级中学执教人:徐婕11.27

教学目标:

1.理解“生命之线”的双重含义,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精神

2.了解插叙、对比等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之线的两层含义

教学难点:体会插叙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登山运动的影片《垂直极限》(让学生初步体会登山运动是一项需要坚韧耐力和顽强毅力的运动)今天学习根据作者的真实经历叙写的文章《生命之线》。

二、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讲述了怎样一次经历?(请用一两句话简要概述,注意六要素)1992年,在登山途中,我们被摔落三次在同伴马尔的帮助下最终获救。2文中仅仅记叙了这一次经历,还有没有其他的经历?

1985年,“我”和 西蒙在爬坡时遇到暴风雪,西蒙割断了联结我们的绳索,“我”因此跌入40米的冰隙里。

3这两次经历重点写了哪一次经历?另一次经历以什么方式来交代?

第二次;插叙:在叙述中心时间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内容的叙述方法。为什么要在此处插入这段叙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我们先将两次登山运动的异同。

时间人物表现结果

1985西蒙砍断绳索只身回到基地

1992马尔就地扎营为“我”取暖陪“我”渡过生死难关这两个同伴的做法你赞同谁的,为什么?(从文中找依据,并说明理由)插叙的作用:通过马尔与西蒙对比,突出马尔与同伴团结互助,生死与共的品质。

三、课题“生命之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物质之线联结登山者身体,维系生命的绳索(文中曾多次提到)精神之线象征登山者之间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着生命之线,请大家结合所学课文内容,写一篇80字左右的读后感。

五、布置作业

读《生命之线》有感300字左右。

第三篇:生命之线读后感

生命之线读后感

(一)故事讲述的是乔辛普森和马尔达夫在冰山上遇到磨难而互相帮助,给予精神暖流的事件。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生命仅仅拥有一次,即使你遇到再大的磨难,你也要提醒自己“挺过去”!因为在磨难中你可以感觉到朋友对你的支持,对你的爱,给予你精神的力量和勇气,助你走下去。当作者满脸血肉模糊,生命快要划上句号时,他奄奄一息,而马尔给予他的帮助,使他发生了奇迹,从而他对登山运动更加热爱。没错,“那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人的生命仅此一次,而你又能有几次令你永生难忘的最美丽的情感。这根生命之线是牵系他们心的绳索。让我们去珍惜吧,珍惜生命,珍惜最真挚的情感。

生命之线读后感

(二)今天,易老师讲了一篇课文——生命之线。他讲了登山运动员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我真的恨佩服那些登山运动员们。作者第①次和他和伙伴,西蒙踏上了覆盖着坚冰的墨峰,长达6090米。可是在紧要关头,西蒙丢下了他,一人回到了营地,但是作者不放弃,依然坚持着回到了营地。

作者第②次是和马尔一起去登山,马尔和西蒙不一样,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在生死考验中,他挺身而出,马尔救助了作者,并且劝慰他要坚持,不放弃。他们最终得救咯。

在我看来,友谊才是最珍贵的,有句古话说得好: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每人都有朋友,我也不例外。有些人往往为了一些小事,不珍惜自己的友情,错过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友谊是纯洁的,想要一个真诚的朋友,首先你必须去信任他,这样别人才会想做你的朋友。在友谊的世界里,没有嫉妒,没有贪婪,只有信任。只要记住一句话,朋友是你最好的依靠!

生命之线读后感

(三)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1992年的4月,马尔·达夫与“我”首次攀登位于尼泊尔境内高6090米的帕杰尔墨峰。由于天黑了,他们便不得不下山了,在他们下峰的时候曾屡屡遇到艰难和险阻,但他们仍很坚持不懈地下山了,在途中,他们更是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终于,在他们俩共同的鼓励下获救了。我认为古人曾说过:患难见真情。是的,只有我们碰到困难了,才能表现这二个人的品质。像文中的马尔在危难时帮助了朋友,而相反西蒙却丢下朋友。

在学习中,我们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情却只顾自己,不去考虑别人。记得有一次老师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有些好同学就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他们就想:他们的事管我什么事。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应该同甘共苦,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

第四篇:生命之线小学生读后感

篇一:

故事讲述的是乔辛普森和马尔达夫在冰山上遇到磨难而互相帮助,给予精神暖流的事件。

我认为人的一生中生命仅仅拥有一次,即使你遇到再大的磨难,你也要提醒自己“挺过去”!因为在磨难中你可以感觉到朋友对你的支持,对你的爱,给予你精神的力量和勇气,助你走下去。当作者满脸血肉模糊,生命快要划上句号时,他奄奄一息,而马尔给予他的帮助,使他发生了奇迹,从而他对登山运动更加热爱。没错,“那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人的生命仅此一次,而你又能有几次令你永生难忘的最美丽的情感。这根生命之线是牵系他们心的绳索。让我们去珍惜吧,珍惜生命,珍惜最真挚的情感。

篇二:

今天,易老师讲了一篇课文——生命之线。他讲了登山运动员坚强的毅力,团结合作的精神。我真的恨佩服那些登山运动员们。作者第①次和他和伙伴,西蒙踏上了覆盖着坚冰的墨峰,长达6090米。可是在紧要关头,西蒙丢下了他,一人回到了营地,但是作者不放弃,依然坚持着回到了营地。

作者第②次是和马尔一起去登山,马尔和西蒙不一样,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在生死考验中,他挺身而出,马尔救助了作者,并且劝慰他要坚持,不放弃。他们最终得救咯..在我看来,友谊才是最珍贵的,有句古话说得好:出门靠朋友,在家靠父母。(*^__^*)嘻嘻……友谊是一种温静与沉着的爱,为理智所引导,习惯所结成,从长久的认识与共同的契合而产生,没有嫉妒,也没有恐惧。每人都有朋友,我也不例外。有些人往往为了一些小事,不珍惜自己的友情,错过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友谊是纯洁的,想要一个真诚的朋友,首先你必须去信任他,这样别人才会想做你的朋友。在友谊的世界里,没有嫉妒,没有贪婪,只有信任。只要记住一句话,朋友是你最好的依靠!

篇三:

这篇课文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1992年的4月,马尔·达夫与“我”首次攀登位于尼泊尔境内高6090米的帕杰尔墨峰。由于天黑了,他们便不得不下山了,在他们下峰的时候曾屡屡遇到艰难和险阻,但他们仍很坚持不懈地下山了,在途中,他们更是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终于,在他们俩共同的鼓励下获救了。我认为古人曾说过:患难见真情。是的,只有我们碰到困难了,才能表现这二个人的品质。像文中的马尔在危难时帮助了朋友,而相反西蒙却丢下朋友。

在学习中,我们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明明是两个人的事情却只顾自己,不去考虑别人。记得有一次老师让学习好的同学帮助学习不好的同学。有些好同学就不愿意帮助其他同学。他们就想:他们的事管我什么事。

所以我认为我们不管在什么地方,都应该同甘共苦,互相鼓励,互相支持,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上……

篇四:

故事讲述是乔辛普森和马尔达夫在冰山上遇到磨难而互相帮助给予精神暖流事件。

我认为人一生中生命仅仅拥有一次即使你遇到再大磨难你也要提醒“挺过去”!在磨难中你可以感觉到朋友对你支持对你爱给予你精神力量和勇气助你走下去当作者满脸血肉模糊生命快要划上句号时他奄奄一息而马尔给予他帮助使他发生了奇迹从而他对登山运动更加热爱没错“那常人难以忍受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情感”。

人生命仅此一次而你又能有几次令你永生难忘最美丽情感这根生命之线是牵系他们心绳索让去珍惜吧珍惜生命珍惜最真挚情感。

第五篇:六.生命之线doc

六、生命之线(A)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表格,梳理文本内容,明确写作顺序的作用,了解本文中插叙、对比的表达效果。

2、朗读、分析重点词句,学习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生命之线”的内在含义。学习在危难中不畏艰险、团结互助、生死与共、顽强拼搏的精神。

说明:本文篇幅较长,内容和学生生活经历距离甚远,学生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之内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相当难度,教学中一定要从分析文本,掌握内容入手,以重点词句为突破口,在师生互动中加深对人物形象和主旨理解,明确记叙方法和描写手法对表情达意作用,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丰富他们人生阅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朗读、分析重点词句,学习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的方法。2.难点:体验文中人物的内心感受,掌握“生命之线”的内在含义。说明:朗读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本文篇幅较长,不宜整篇朗读,但抓住重要词句朗读,也能帮助学生理清文本的感情脉络,走进人物内心情感世界,故将此作为教学重点;本文主人公经历两次惊心动魄的登山遭遇,期间思维跳跃性极大,与学生生活经历距离甚远,故此把这种体验作为难点。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观看影片《垂直极限》片段,谈观后感。(真是生死悬于一线)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重点字词,解说相关字词。

拽着 紧攥 混沌 踝骨 漩涡 拖曳近在咫尺 茕茕孑立 一筹莫展

2、填表——两次登山经历的异同,掌握全文主要内容。次序: 时间: 同: 异:

合作伙伴:

对同伴态度、行为: 结果: 第一次 1985年 遭遇险情

生死考验 西蒙 砍断绳索 栽入冰隙

第二次 1992年 马尔 救助、劝慰 成功获救

3、根据表格,分析、概括、讨论:

(1)文章先写第二次登山经历,中间穿插第一次登山经历,这在记叙顺序中叫作“插叙”。

插入时要使得语言前后连贯、流畅,过渡句子的斟酌尤显重要,请你从文中找出过渡句。

“蓦地,我的思绪回到了那场挥之不去的噩梦中„„” “而今,命运似乎又一次拉开了悲剧的序幕。”(2)请你用最简练的句子,概括两次登山经历。(3)理解插叙作用。

两次登山遇险的对比,两个登山伙伴的对比,两个遇险结果的对比,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生命之线”的含义更加深刻隽永。

(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

文章是如何表现马尔在自己身受重伤时牵挂着对方并鼓励和帮助对方的?

1、思考:文中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从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并用旁批的形式分析在书上。

2、交流、朗读、体会。举例:

(1)环境描写:“狂风更加肆虐,帐外„„”

作用:表现当时环境的恶劣,渲染紧张的气氛,烘托马尔当时急于救助伙伴的心理。

(2)外貌描写:“我的脸上,有一道„„”

作用:表现我伤势严重,情况危急,更加体现马尔无私救助的可贵。(3)心理描写:这导致出一种幻觉,好象什么人„„

作用:在总体平直的叙述中不断地强调出紧张的心理描写,便行文舒急变化,错落有致。

(4)白描:他不停地跟我说着话,调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经验,使我保持生命火焰不过早地熄灭。

作用:用最简单,最客观的语言叙述,赞美了马尔在患难之际无私救助伙伴的高尚人格。

(四)三读课文,把握主旨:

(1)提问、讨论:能否以“难忘的登山”替换题目“生命之线”。(2)提炼“生命之线”的含义:

表层——物质之线:联结登山人身体的绳索

深层——精神之线:登山人生死与共、关怀互助的精神,挑战生命极限的韧性精神。

(3)找出全文的总结句:“那常人难以经受的艰难困苦,那患难之时来自同伴的无私帮助,能让人感受和经历这世间最美丽的情感。”

(五)、总结全文,能力迁移:

1、评价学生表现。

2、布置作业。

附:涉及本文主旨和特色的有助于思考的几个关键问题: 技法探究:

1、文章在记叙中巧妙安排时间和空间的过渡,作者巧妙地将第一次遇险的回忆穿插于对这次登山历险的描写中,又从过去的遇险跳跃到眼前的遭遇,表现自己在死亡线上挣扎抗争的经历。

2、本文还运用了对比的方式,将马尔与“我”上次遇险时的同伴的不同行为作比较,进一步表现了马尔的高尚品质,大大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生命之线”的含义更加深刻隽永。

3、作者还采用了白描手法来刻画人物。“白描”是指作者抓住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运用叙述性的语言,只用极简洁的文字,传神地勾勒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例如:文章对马尔并没有着意渲染,主要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直接表现了马尔无私助人的精神。文章还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我”的内心活动,在“我”恐惧、担忧、几乎丧失了活下去的意志时,马尔给予了“我”最有力的支持,从另一个侧面再次表现出马尔的高尚品格。难点解析:

本文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题目“生命之线”的双重含义。

提示:作者在文中既写物质之“线”,又写精神之“线”——登山人抱定的生死与共、团结互助的信念,挑战生命极限的韧性精神。文章的篇幅比较长,在学习时可以以人物形象为切入口。例如:文中马尔这个人物形象,作者描写他抚慰“我”、忍着伤痛为“我”搭建帐篷、“不停地跟我说着话,调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经验使我的生命火焰不过早熄灭”,充分表现了马尔的无私助人的精神。学习时要抓住文中的关键句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如:写西蒙的“内疚之情深深地折磨着他”,写马尔“不停地跟我说着话,调动自己全部的精力和经验使我的生命火焰不过早熄灭”等。

生命之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