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教学中的创意游戏
美术教学中的创意游戏
张掖市幼儿园 闫翠玲
美术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给幼儿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使美术活动成为幼儿爱玩的“游戏”,成为幼儿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幼儿创造力思维的摇篮。
一、用游戏的方式贯穿美术教学
美国心理学家加维说:“游戏是由内驱力所策动的一种快乐活动。”教师应充分挖掘美术活动的游戏性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创意,在创意中获得发展。如:在线条练习中,一味地让孩子进行线条练习,他们会感到枯燥。而师幼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一只只小手拿起了自己喜爱的笔,嘴上发出“呜呜——”的火车声,小手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滑动,留下了一条条直线轨道。这样,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进行了造型艺术中的基本元素——线条练习。
二、用游戏的方式表现幼儿的美术作品
孩子将绘画作为一种与外界沟通的语言,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想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观赏者把自己内心产生的感受反馈给孩子,孩子确认对自我的认识并感到绘画带来的喜悦。如:《红绿灯下》一课,要求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幼儿喜欢或想象中的车辆,是一节比较典型的造型课。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模拟车来车往的场景,做绿灯行、红灯停的各种小游戏,更深化幼儿的生活和情感的体验,达到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生活中的创意游戏
生活中的创意游戏
想要孩子拥有丰富的创造力,是不是必须运用特殊的训练方法?其实,创造力的培养无需花费太大的工夫,只是在引导孩子之前,父母得从自己做起,试着抛弃原本的刻板观念,放开心胸接受各种可能性。您不妨常和孩子玩些有趣的小游戏,不但能够激发彼此的创意思考,也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呢!
创意对话,增添生活乐趣
父母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创造性的语句,与孩子对话,让自己和孩子跳出习惯的想法,多些拥有开放思考的空间。
假如──假如小偷来了怎么办?假如乒乓球是白色、红色、蓝色会怎样?列举──杯子除了喝水以外,还有什么用途?肥皂一定得拿来洗澡吗?比较──比较橘子和苹果有什么不同?
联想──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什么?
替代—一郊游烤肉没带烤肉架,可以用什么东西替代?
6W──常常利用各种生活中的情境,问孩子为什么(why)?在哪儿(where)?什么时候(when)?谁(who)?怎么办(how)?是什么(what)?
今天换我当主角!
找一个大纸箱,把纸箱的盖子拿掉,并在箱子底部挖一个方形大洞,然后把这个大箱子放在两张椅子之间,挖洞处向外,就成了一个小小的舞台了。全家每个人轮流上场,表演者站在舞台后表演,其他人则在前面当观众。表演内容可以自由发挥,例如,用自制的手指木偶唱歌跳舞一番,或用现成的小玩偶自编自演一段故事。或者,换个方式,在方形大洞的边缘画上一排按钮,让舞台变成一架电视机;想象自己是电视中的主角,大家轮流播报新闻、演戏、说相声……真人演出,更加精彩!主角卖力表演,观众也别忘了鼓掌噢!废物利用,打造孩子的创意天堂!
您的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吗?
不过,如果您认为做美工只能利用纸、笔、胶水、剪刀,那也是一种刻板的想法噢!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除了鼓励孩子自由发挥外,多提供各类素材原料,丰富孩子的创意基础,也是相当重要的。
您可以将家里的某个角落布置成孩子专用的艺术创作角落,除了放置各种画笔、书纸外,也允许孩子在此收集各种弃置不要的“废物,例如纸盒、丝带、瓶罐……等。这些形状、颜色、材质各异的材料,或许看起来一文不值,却可以帮孩子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作品呢!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并无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只要父母能够不带成见地给孩子多些发挥空间,那么即使是小小的游戏,也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第三篇:美术创意教学中的教师示范
石 唯 创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为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但脱离美术技能纯粹讲“创意”,则背离了美术教育的初衷。教师示范是传授美术技能的有效方法,但传统的教师示范方式又存在容易限制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弊端。解决这一看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处理好创意与示范的平衡。教学实践中,笔者对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正确引领,以“导”引“放” 创意教学中许多的知识要点难以讲述清楚,而直观的教学演示所具有的亲切感和易于接受的特点,能带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但是“依葫芦画瓢”式的教学示范,往往使学生在思维创新上存在极大的依赖性和惰性,影响了自主创新的努力,因此,要使之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防止反面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创意教学中的教师的示范不能再跟以前传统教学那样,教师一声不吭,只顾自己的示范,而要在示范的过程中突出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教师示范了解学习的要点,从而发散思维,打开自由联想的空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和启发,与学生展开良好的互动,经常性地发问,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励学生思考,不断交流彼此的看法和设想,通过教师的引导,打破传统教师示范对学生创造力的禁锢。比如在执教“当一回蔡伦”一课中,课型为“综合探索”,要求学生掌握纸张制作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笔者充分利用学生渴望猎奇、喜欢尝试的心理,打破一般教学先多媒体演示,后学生制作的常规,在课堂导入结束后直接开始现场演示纸张制作过程,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融合到纸张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与学生共同探讨纸张制作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以及还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制造出别具一格的纸张,最后,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制造出富有创意的纸张
二、紧贴实际,灵活运用 教师示范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难点,能直接而形象地感悟,能清晰有效地明了技法和步骤,而非完全临摹的抄袭。因此,示范必须是启发式的,要给学生自主思考与实践的空间。示范的范围应该确定为以具有普遍规律或程式的技法训练示范为主,比如,在一些比较注重美术技法和技巧的课程中,就应该更多地运用教师示范,通过教师的示范,缩短学生盲目自主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具有创意性探索性的创作过程就要偏重于启发、引导、借鉴,不宜做完整的示范,要把精力放在拓展学生思维的方面。示范中教师的讲授方式非常关键,应该定位于“师生间相互介绍表述想法的过程”,而不是“真理”、“完全正确”、教师从头讲到尾的“全灌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充当引领者、帮助者、启发者的角色。比如,在执教“水墨游戏——山水”一课时,虽然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不是山水画教学,但笔者仍然先用毛笔现场进行山水画技法的示范,在示范中引导学生注意点、线和墨块、色块的合理运用,帮助学生理解笔墨变化规律,然后再让学生在水墨游戏中尝试、体验,摸索出水墨表现方法,培养对水墨画的兴趣。相反,如果不做任何的教师示范,直接让学牛自由涂抹,看似充满创意,实则就是瞎想、瞎画。再比如,“春天的畅想”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表现手法的了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构思、表现心中的春天。
三、不拘一格,丰富感知 除了传统的黑板示范,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变,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示范,通过投影仪把教师示范的过程清楚地展示在大屏幕上成为一种很好的新方法。教师可以随着自己的演示和讲解,通过位置的变化、局部要点的放大和缩小等,使学生十分清晰地明了创作的要点和关键。尤其一些立体作品的演示,如泥塑、折纸等,在平时的演示中我们的作品不太可能很大,导致后面的学生根本就看不清,用实物展示台和投影仪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教学示范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来进行,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即兴演示。虽然难度大,但好处在于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思想,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执教“夸张有趣的脸”一课中,笔者在出示范画环节,没有依靠多媒体课件,而是选取课堂上一名面部特征比较明显的学生为模特进行现场肖像漫画创作演示。在若干张同样大小的透明塑料片上分别进行脸庞和五官等刻画,每张塑料片上只画五官之一,并且将整个绘画过程用投影仪实时投放在屏幕上,让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每一步重点刻画的对象以及表现程度,正确抓住学习要点。最后把所有胶片一张一张叠加在一起,展示出一幅完整的画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肖像漫画的创作方法,并尝试自己绘制一幅肖像漫画。在这样的示范活动中,实现了师生的互动,诱导并启发学生由此及彼、由点而面、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实现自我创造的目的。总之,在创意教学中要坚决摒弃那种教师在前面画、学生在后面看的传统示范方式,努力把教师示范与讲解、讨论、观摩、互评等多向结合,大力营造轻松和谐、热烈平等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渴望获得知识技能的心理,通过创意和示范的阴阳互生、相互调和,使学生在掌握技法的同时,拓展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第四篇:创意美术[定稿]
美丽的花丛
(撕纸点画)活动目标
1.感受春天的气息,喜欢亲近大自然。2.学习运用撕贴表现绿草,手指点画花瓣。3.养成良好的水粉操作习惯。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会使用废旧纸条、固体胶棒进行撕贴;了解花、草的外形。2.材料准备 ①教师用材料:示范画纸一张、绿色卡纸一张;音乐《春天在哪里》。②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2页;水粉颜料、绿色卡纸、固体胶棒、材料筐、抹布。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打扮成“春姐姐”,引导幼儿回忆春天的变化,引出花的主题。指导语:“春姐姐”来了,我们幼儿园里什么地方发生了变化?草丛里有花吗?你看到的花儿是什么样子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呢?
小结:草丛里有五颜六色的小花儿,在绿绿的草丛里随风舞蹈呢,太美丽了!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讨论表现花丛的方法。指导语:“春姐姐”想把美丽的花丛带到我们幼儿园的花丛里,我们来帮助她实现这个想法吧!用什么方法来变现花丛呢?
2.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一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学习撕贴草 丛、点画花朵的方法。
指导语:猜一猜,画面中的草丛是用什么做的?上面的花是用什么画的? 3.出示绘画材料,引导幼儿用撕贴、点画的方法变现花丛。
指导要点:先将绿色卡纸撕成条状或块状,再用固体胶棒将其粘贴在示范画纸上表现草丛,最后用手指蘸上颜料点出美丽的花朵。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2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 进行自由创作。指导语:把你心中美丽的花丛用撕出的纸片和手指点画的方法变现出来吧!2.提醒幼儿将碎纸片放入指定的材料筐里,点画时注意水粉操作的常规。3.播放欢快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幼儿自由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2.集中展示幼儿作品,重点从作品构图及色彩搭配两方面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彩虹姑娘 活动目标
1.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欣赏彩虹七种色彩搭配的和谐美。
2.了解彩虹的色彩,尝试按照彩虹的色彩排序绘制彩虹,并添加相关的背景。3.能大胆选择鲜艳的色彩表现绚丽的彩虹。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欣赏过彩虹 2.材料准备 ① 教师用材料:挂图“彩虹姑娘” ② 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3~4页;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指导语:你喜欢彩虹吗?它是怎样的? 2.引导幼儿欣赏儿歌《彩虹桥》(见活动资源)指导语:你们在哪里见过美丽的彩虹桥?你觉得彩虹桥美在什么地方?儿歌中的彩虹桥有几种颜色?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欣赏挂图“彩虹姑娘”。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认识组成彩虹的七种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指导语:彩虹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它有哪些颜色? 2.出示油画棒,引导幼儿交流讨论彩虹的绘画方法。
指导要点:按照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颜色顺序涂画,先画一种颜色接着画另一种颜色。注意每种颜色之间要靠近一些。
指导语:这里有许多漂亮的颜色,让我们念念儿歌再画出美丽的彩虹吧!
3.引导幼儿欣赏《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3页“艺术角”中的幼儿作品,感受不同的背 景衬托。
指导语:画中的彩虹都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你还希望彩虹出现在哪里?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4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创作。指导语:我们来一起念念儿歌,画一画彩虹姑娘,并添画上你喜欢的背景。
2.提醒幼儿换颜色的时候要将油画棒放回原位,使用时保持桌面和画面的整洁。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
四、欣赏评议 1.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彩虹姑娘”。
2.教师从幼儿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及完成的作品两方面作出评价,同时鼓励和表扬绘画常规好的幼儿。
五、结束活动
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轰隆隆的小火车 活动目标
1.能在游戏情境中创作,体验给托马斯火车头找朋友的快乐。2.初步了解火车的外部结构,学习用方形或圆形表现火车车厢。3.能够将车厢连成长长的火车,并大胆进行装饰。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玩过玩具火车,认识火车;看过动画片《托马斯和朋友们》。2.材料准备 ① 教师用材料:挂图“轰隆隆的小火车”;师幼一起收集托马斯及其朋友的火车模型,并 将其布置成“火车模型展览”。② 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5~6页;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引导幼儿一起回忆动画片《托马斯和朋友们》中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节。2.参观“火车模型展览”。
指导语:托马斯小火车的朋友们来喽!哇!这么多的小火车,让我们来一起看看,火车车厢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样的车轮?火车上还有什么?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观察玩具火车的外形特征
指导语:小朋友们,请你选一个你自己喜欢的小火车玩一玩吧!并说说你的小火车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挂图“轰隆隆的小火车”,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火车的结构及其造型特征。指导语:呜——咔嚓咔嚓,小火车真神奇,圆圆的车轮,方方的车厢,一节又一节!3.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5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6页,引导幼儿发现创意墙中的火车少了车厢,激发创作兴趣。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画出长长的火车厢,一节车厢连着一节车厢,鼓励幼儿画出火车的其他特征,如车厢上的装饰、铁轨等。
指导语:托马斯小火车接到胖总管布置的任务,要去运送货物啦!我们来帮托马斯添画车厢吧。
2.幼儿画车厢,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四、欣赏评议 1.师幼一起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在作品展示区,并引导幼儿从造型和色彩等方面评议其他幼儿作品。
2.游戏“开火车”。指导要点:请幼儿站成一排,后面的幼儿将手放在前面幼儿的肩膀上,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过程中提醒幼儿不要推拉,注意安全。指导语:我们和托马斯及其朋友们一起“出发”,去探险吧!
四、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帆船运动 活动目标
1.感受帆船运动员的勇敢,激发对帆船运动的兴趣。2.了解帆船的外形特征,尝试用线描表现运动的帆船。3.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装饰帆船。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了解有关帆船比赛的知识。2.材料准备 ① 教师用材料:挂图“帆船运动”;帆船运动的视频片段、示范画纸1张、欢快的背景音 乐。
② 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7~8页;记号笔、油画棒、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帆船比赛的视频,引导幼儿回忆有关帆船比赛的已有经验,激发活动兴趣。指导语:画面上有什么?是什么运动?帆船比赛运动在哪里进行?帆船上有些什么东西?运动员是怎样拉动帆船进行运动的?你还发现了什么?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帆船运动”,观察帆船的外形特征。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观察帆船的外形,并用图形归纳船身、船帆的形状。
指导语:今天大海上有微微的风浪,帆船运动员乘着他们漂亮的帆船出海啦!船身和船帆像什么形状?帆船有哪些部分组成,分别是什么形状,像什么?帆船在运动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鼓励幼儿尝试用图形组合的方式表现帆船。
指导要点:请幼儿在示范纸上绘画出帆船,注意提醒幼儿表现出帆船的细节,如:杆、绳子等。
3.欣赏《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7页“艺术角”中的幼儿作品,发现帆船的不同表现方 法。
指导语:小画家装饰帆船用了哪些方法,你最喜欢哪艘帆船,为什么?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8页,引导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创作。
指导语:小朋友们,把自己的小伙伴当成帆船运动员,站在帆船上拉动漂亮的船帆在大海里航行吧!
2.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创作。教师提醒幼儿先画帆船,再画出海浪,然后装饰帆船,最后添画出背景丰富画面。
3.教师巡回指导,并对画面布局,帆船装饰的方法进行重点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幼儿自由欣赏同伴作品,并找出“最有创意的帆船”、“最漂亮的帆船”。2.教师从画面中帆船的线条和色彩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随着音乐做帆船运动的动作。
纽扣变变变
(线描画)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纽扣的外形特点,能在纽扣外形的基础上大胆的想象。2.尝试运用多种纽扣图形进行添画与组合造型。
3.感受添画、造型的艺术表现形式、体验想象与创造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观察过不同形状的纽扣;有在物体上添画的经验。2.材料准备 ① 教师用材料:各种各样的纽扣、示范画纸1张。② 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9~10页;记号笔、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讲述故事《纽扣王国奇遇记》(见活动资源),引导幼儿自由想象、自由表述。指导语:如果你也来到纽扣王国,你会看到什么?猜猜看纽扣还会变成什么?
二、探索发现
1.出事各种各样的纽扣,鼓励幼儿说说这些形状不同的纽扣可以组成什么物体。2.鼓励幼儿尝试利用多个图形进行组合、添画造型。指导要点:请几名幼儿在示范画纸上尝试用纽扣图形进行组合添画。教师对幼儿绘画的图案进行评价,并引发幼儿思考:还能组合添画出什么物体。指导语:怎样让两个或几个纽扣变成一个物体呢?
3.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9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欣赏不同纽 扣组合的造型,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4.鼓励幼儿大胆构思,说说自己想象中纽扣王国是怎样的。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0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创作。指导语:小朋友,请根据纽扣的形状组合添画,表现想象中的“纽扣王国”。2.提醒幼儿合理布局,并尝试用背景来衬托画面。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四欣赏评议 1.在集体中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评出“最有趣的纽扣王国”。2.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介绍自己喜欢的作品。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
美美鞋垫(油画棒)活动目标
1.欣赏民间刺绣鞋垫,感受对称图案以及明快色彩的装饰效果。2.巩固对称装饰的经验,常使用对比色装饰鞋垫。3.能大胆表述对色彩的感受,体验装饰鞋垫的快乐。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认识各种色彩,初步了解对比色;日常生活中见过刺绣制品(如鞋子、服装、围巾、手袋等)。2.材料准备 ① 教师材料:收集民间刺绣作品,如鞋垫、鞋子、桌布等布置成展览;自制对比色色卡(红
——绿、黄-——紫、橙——蓝)。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1~12页;油画棒、记号笔。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引导幼儿参观刺绣作品展,激发兴趣。指导要点:师幼一起参观展览,大家看一看、摸一摸,并说一说对民间刺绣作品的直观感受。2.玩游戏“找朋友”,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指导要点:教师将刺绣工艺鞋垫随意的摆放,请幼儿将相同的一对鞋垫找出来。指导语:这里的每只鞋垫宝宝都有一个双胞胎兄弟或姐妹,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每一对鞋垫的颜色和图案的对称装饰特点。
指导要点:选出一对有代表性的刺绣鞋垫,引导幼儿欣赏观察。当幼儿说出关于色彩的感受时,教师根据情况出示对比色色卡。
指导语:刚才我们是怎样帮鞋垫宝宝找到兄弟或姐妹的呢?(有相同的图案、花纹和颜色)。你最喜欢哪一对刺绣鞋垫?为什么?(选出一对鞋垫)我们一起看看这对刺绣鞋垫的图案是什么样的?有哪些颜色?看到这些颜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强烈、鲜明、突出、装饰性强,极具艺术感染力)。
小结:这些鞋垫宝宝是我们中国的刺绣作品,也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品,它们的装饰图案比较多,通常是左右对称,色彩上多运用对比色彩,如红和绿、黄和紫、橙和蓝。极具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仅我们喜欢,连许多外国朋友们也都喜欢,觉得它们非常漂亮。
2.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1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观察作品中的装饰方法。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2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大胆创作。指导语:瞧,这里有一对空白的鞋垫哦,想不想为爸爸妈妈或自己设计一对鞋垫呢?你的鞋垫上会有哪些漂亮的花纹或图案呢?颜色怎样搭配?赶快动手吧!2.提醒幼儿在鞋垫上先画出装饰图案,再用对比的颜色装饰。
3.幼儿自由装饰鞋垫,教师观察并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给出进一步的建议。四.欣赏评议 1.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话所自己的创意。
2.引导幼儿围绕装饰图案的对称性、颜色的鲜艳度等方面一起评出“最美的鞋垫”、“最亮 的鞋垫”、“最独特的鞋垫”、“最可爱的鞋垫”等。五.结束活动 师幼共同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奇特的七星瓢虫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诗歌中的描述大胆想象。
2.尝试在七星瓢虫的基础特征上,通过外形、通过外部添加进行变形创作。3.能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七星瓢虫的想象,体验变形绘画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特征。2.材料准备
① 教师用材料:示范画纸1张、舒缓的音乐。② 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3~14页,记号笔、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歌导入(见“活动资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我带来了一首诗歌,请大家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诗歌中七星瓢虫飞到哪里去了?它变成了什么了?你觉得有趣吗?猜一猜它还会飞到哪里?还会变成什么?
二、探索发现
1.教师根据“情境导入”中的谈话,启发幼儿想象。指导语:你们愿意把刚才想象的有趣画面画出来吗?假如七星飘出变成了戒指,是怎样变成的呢?七星瓢虫会成为戒指的哪个部分呢?
2.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3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发现作品 中七星瓢虫的变形方法。
指导语:这些七星瓢虫都变成了什么?是如何变的?你还想将它变成什么? 3.引导幼儿在示范画纸上尝试表现奇特的七星瓢虫。指导要点:先画出七星瓢虫的外形;接着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在七星瓢虫的外形基础上进行添画,可以用黑白配或添加背景来装饰。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4页,鼓励幼儿根据诗歌的奇特想象在创意墙 中进行大胆创作。
指导语:小朋友,你想把七星瓢虫图形变成什么?大胆画出来吧!
2.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幼儿用黑白配地方法装饰画面,并保持画面的整洁。指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画面变得更漂亮呢?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感受“奇特的七星瓢虫”。
指导语:我们来看看,这些奇特的七星瓢虫都变成什么了?你们是怎样装饰的?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创作内容,编成诗歌念给好朋友听。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
图形娃娃
(油画棒)活动目标
1.感知人物身体各组成部分的外形特征。
2.尝试运用各种图形的变形和组合表现出不同的娃娃形象。3.体验自由想象和创作图形娃娃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有绘画人物的经验。2.材料准备
① 教师用材料:各种简单的图形、布娃娃若干。② 幼儿用材料:《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5~16页;记号笔、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娃娃商店”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指导语:小熊开了一家娃娃商店,店里有各种漂亮的娃娃。看看这些娃娃有什么不同。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发现娃娃的不同外形特征。
二、探索发现 1.出示各种图形,引导幼儿发现各种图形的特征。指导语: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分别像娃娃身体的哪些部分? 2.引导幼儿讨论用图形组成“娃娃”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指导语:怎样用这些图形组合成漂亮的娃娃?娃娃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分别像哪些图形?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表现娃娃的身体,谁有不同想法?谁来试试?你有不同的办法吗? 3.引导幼儿思考装饰“娃娃”的方法。
指导语:想一想,怎样让“娃娃”更漂亮?还有哪些颜色、线条和图案能装饰“娃娃”?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景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6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中进行大胆创作。指导要点:鼓励幼儿用图案或图形组合的方式,表现娃娃的五官和四肢。
指导语:我们来当小设计师,比比谁设计的图形娃娃最漂亮、最特别,小熊最喜欢。2.提示幼儿在画面中注意突出图形娃娃,并用丰富的线条和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幼儿自由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评出“最有创意的娃娃”、“最漂亮的娃娃”。2.请幼儿给图形娃娃取个好听的名字,并向小熊和大家介绍自己的创意。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
内容:奇特的七星瓢虫(想象画)活动目标
1、能根据诗歌中的描述大胆想象。
2、尝试在七星瓢虫的基础特征上,通过外部添加进行变形创作。
3、能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七星瓢虫的想象,体验变形绘画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了解七星瓢虫的基础特征。
2、材料准备
① 教师用材料:示范画纸1张、舒缓的音乐。② 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3-14页;记号笔、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诗歌导入(见“活动资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指导语:今天我带来了一首歌,请大家来听一听(播放音乐)!诗歌中七星瓢虫飞到哪里去了?它变成什么了?你觉得有趣吗?猜一猜它还会飞到哪里?还会变成什么?
二、探索发现
1、教师根据“情境导入”中的谈话,启发幼儿想象。指导语:你们愿意把刚才想象的有趣画面画出来吗?假如七星瓢虫变成了戒指,是怎样变的呢?七星瓢虫会成为戒指的哪个部分呢?
2、翻开《情境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3页,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中的作品,发现作品中七星瓢虫的变形方法。
指导语:这些七星瓢虫都变成了什么?是如何变的?你还想将它变成什么?
3、引导幼儿在示范画纸上尝试表现奇特的七星瓢虫。指导要点:先画出七星瓢虫的外形;接着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在七星瓢虫的外形基础上进行添画,可以用黑白配或添加背景来装饰。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境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4页,鼓励幼儿根据诗歌的奇特想象在“创意墙”中进行创作。
指导语:小朋友,你想把七星瓢虫图形变成什么?大胆画出来吧!
2、播放舒缓的音乐,引导幼儿用黑白配的方式装饰画面,并保持画面的整洁。指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画面变得更漂亮?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展示作品,引导幼儿感受“奇特的七星瓢虫”。指导语:我们来看看,这些奇特的七星瓢虫都变成什么了?你们是怎么装饰的?
2、请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内容,编成诗歌念给好朋友听。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
内容:图形娃娃(油棒画)活动目标
1、感知人物身体各组成部分的外形特征。
2、尝试运用各种图形的变形和组合表现出不同的娃娃形象。
3、体验自由想象和创作图形娃娃的乐趣。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有绘画人物的经验。
2、材料准备
① 教师材料:各种简单的图形、布娃娃若干。② 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5~16页;记号笔、油画棒。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创设“娃娃商店”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指导语:小熊开了一家娃娃商店,店里有各种漂亮的娃娃。看看这些娃娃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发现娃娃的不同外形特征。
二、探索发现
1、出示各种图形,引导幼儿发现各种图形的特征。
指导语: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分别像娃娃身体的哪些部分?
2、引导幼儿讨论用图形组合成“娃娃”的方法,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指导语:怎样用这些图形组合成漂亮的娃娃?娃娃的身体有哪几个部分?分别像哪些图形?还有哪些图形可以表现娃娃的身体,谁有不同想法?谁来试一试?你有不同的办法吗?
3、引导幼儿思考装饰“娃娃”的方法。指导语:想一想,怎样让“娃娃”更漂亮?还有哪些颜色、线条和图案能装饰“娃娃”?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翻开《情境创意美术·绘画篇》第16页,鼓励幼儿在“创意墙” 中进行创作。
指导要点:鼓励幼儿用图案或图形组合的方式,表现娃娃的五官和四肢。指导语:我们来当小设计师,比比谁设计的图形娃娃最漂亮、最特别,小熊最喜欢。
2、提示幼儿在画面中注意突出图形娃娃,并用丰富的线条和鲜艳的颜色进 行装饰。
3、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评议
1、幼儿自由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评出“最有创意的娃娃”、“最漂亮的娃娃”。
2、请幼儿给图形娃娃取个好听的名字,并向小熊和大家介绍自己的创意。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己的绘画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内容:淘气的章鱼(泥工)活动目标
1、欣赏章鱼的图片,了解章鱼独特的身体外形结构。
2、能搓出粗细基本均匀的长条,尝试用搓、捏、连接等方法制作多腿的章鱼。
3、体验用彩泥制作小动物的快乐。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见过章鱼,有泥工活动的经验。
2、材料准备 教师用材料:挂图“淘气的章鱼”;欢快的音乐。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5页;彩泥、泥工工具。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讲述故事《小章鱼的秘密》(见“活动资源”),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指导语:小朋友,你们听完这个故事有什么感受? 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自己对小章鱼的认识。
2、指导语:你认识小章鱼吗?在哪里见过?它的什么部位最特别?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挂图“淘气的章鱼”,引导幼儿再次感受小章鱼的外形特征。指导要求: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小章鱼的腿和身体的外形。
2、指导语:小章鱼哪里最能吸引你?小章鱼有几条腿?它的身子和头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3、小结:章鱼并不是鱼类,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章鱼有个与众不同的、椭圆形的身体,有八条长长的腿,弯弯曲曲地漂浮在水中,渔民们又把章鱼称为“八爪鱼”。
4、请幼儿翻开《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5页,欣赏“创意坊”中的作品,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5、指导语:猜一猜这些小章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总结制作小章鱼的方法及步骤。
6、小结:先用彩泥搓出小章鱼椭圆形的身子,然后用彩泥搓成长条,平分成八段来充当章鱼的腿。注意先将章鱼的八条腿摆放好,再将椭圆的身体与腿相连,最后用制作好的小圆圈来充当它的眼睛和嘴,一个可爱的小章鱼就做好了。师幼一起观察《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5页“巧手吧”中小章鱼的制作步骤图。
三、创作表现
1、师幼一起制作可爱的小章鱼。
指导要点:先分别做出小章鱼的头、腿,再进行连接。如果彩泥的颜色够多,可建议幼儿选用不同颜色的彩泥捏章鱼的八条腿。
指导语: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动手做一只可爱的小章鱼吧!
2、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先搓出椭圆形,再搓出长条,将长条分为八 段,摆放好,感觉满意后再进行连接、固定。
四、欣赏评议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作品取名,并相互欣赏。
1、将幼儿制作好的“小章鱼”一同布置成“小章鱼展览”。
五、结束活:师幼一起收拾整理物品,结束活动。
内容:美美拖鞋(综合材料)活动目标
1、体验自制拖鞋的乐趣。
2、了解拖鞋的基本结构,能够用粘贴的方式制作拖鞋。
3、尝试用线条和色彩装饰拖鞋。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熟悉拖鞋的外形;有一定的线描画基础。
2、材料准备 ① 教师用材料:收集并展示不同款式和颜色的实物拖鞋,布置成“拖鞋展览”。② 幼儿用材料:《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6页、第15~16页;材料包(毛球);水彩笔、固体胶棒、剪刀。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参观“拖鞋展览”,感受拖鞋的多样性。指导语:多漂亮的拖鞋呀!它和普通的鞋子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双拖鞋,为什么?
二、探索发现
1、引导幼儿观察拖鞋的外形以及装饰特征。
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发现拖鞋由鞋底和鞋面两部分组成。指导语:你有拖鞋吗?你的拖鞋是什么样子的?拖鞋由哪几部分组成?它们有什么作用?拖鞋设计师用了什么办法装饰它?你有其他的办法吗?
2、引导幼儿观察《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6页的拖鞋作品,感受其图案装饰的美。指导语:鞋面上有什么图案?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3、引导幼儿观察步骤图,猜猜拖鞋的制作方法。小结:先用图案或色彩装饰“鞋底”和“鞋面”,再用固体胶棒将“鞋面”粘贴到“鞋底”上。
三、创作表现
1、请幼儿裁取《情境创意美术·手工篇》第15~16页,提出创作要求。指导语:今天我们来做拖鞋设计师,为自己设计一款美的拖鞋。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制作步骤与材料的取放常规。
四、欣赏评议
1、引导幼儿将完成的作品集中展示在作品展示区。
2、从“拖鞋”的装饰方法、效果,以及幼儿在作品创作过程中的表现等方面,鼓励幼儿相互评价。
五、结束活动
引导幼儿收拾整理自已的操作材料,并保持环境的整洁。
中班美丽的风筝(欣赏)
活动目标:
1、欣赏风筝多样的造型、对称的图案及鲜艳的色彩,感受民间工艺品的艺术美。
2、简单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3、在集体放飞的过程中充分享受放风筝的乐趣。活动准备:挂图、与风筝相关的资料、各种制作材料。活动过程:
1、观看风筝展,请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之后,交流对风筝的认识。(1)教师:你最喜欢哪个风筝?为什么?(2)教师:你还见过、放过哪些风筝?
2、出示挂图,引导幼儿从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进行展开讨论,发现风筝的特点。(1)教师:这里都有哪些造型的风筝?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引导幼儿感受风筝虽然形态各异,但是在造型上左右是对称的。
(2)教师:风筝上都有什么图案?引导幼儿发现风筝上有动物、花鸟、任务等 不同的图案。(3)教师:这些图案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幼儿发现这些图案都是左右对称 的、(4)教师:为什么要把这些造型和图案做成对称的?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引 导幼儿发现风筝的造型和左右对称图案能使风筝两翼保持平衡,不至于掉下来。(5)教师:为什么风筝的下面有尾巴?没有尾巴会怎么样?引导幼儿发现尾巴 能使风筝飞起时更好地保持平衡。
(6)教师:风筝的色彩看上去怎么样?为什么色彩这样鲜艳、漂亮?引导幼儿 发现鲜艳的风筝即使飞得很高也能看得到。
3、引导幼儿讨论风筝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风筝。
(1)教师:请你看幼儿用书,风筝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都需要哪些材料?引导幼 儿找到风筝的制作材料。
(2)教师:我们怎么使用这些材料?请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想法,引导幼儿发现制
作的主要步骤。请幼儿看幼儿用书中的制作步骤,试着自己做一个风筝。在幼儿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如在固定支架时,提醒幼儿保持对称,另外要帮助幼儿适当调整用皱纹纸做尾巴的长度,以使风筝在放飞时不会出现“倒栽葱”的问题。
4、带幼儿到户外放飞风筝,充分享受春天阳光以及运动的乐趣。
第五篇:创意美术
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个美术活动的案例分析
东方红幼儿园 徐婷
一、案例描述及分析
案例背景:大班年级组开展了《小小中国娃》的主题活动,其中就有涉及到我国的国粹——京剧,由于大班幼儿的感知力、认知力较强,模仿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很感兴趣,而京剧与脸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幼儿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活动中,幼儿接触了京剧,并学习了由京胡伴奏,根据故事创编的京剧《龟兔赛跑》,对京剧唱腔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本课选用了幼儿较为熟悉的人物形象与京剧片断使幼儿能够在了解了京剧的角色、服装、音乐、脸谱等特点之后,利用各种材料创造性地制作京剧脸谱,旨在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京剧脸谱特征的认识,同时也促使幼儿动手能力、审美能力的提高,并在自己亲自动手后体验京剧表演的快乐、享受制作京剧脸谱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增进幼儿对京剧的认识,培养幼儿喜爱京剧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案例观察及分析)
1、以京剧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我放了段《西游记》的京剧片断,然后拿出孙悟空的脸谱用京调对孩子们说:“奉观音菩萨之命,俺要保护我师傅唐僧去西天取经,等我取经回来了,再到幼儿园来做客。”这番带京剧唱腔的话立即引起了孩子的共鸣。突然有个声音用京剧的唱腔回答:“好的,祝你早日取经回来。”我寻声望去,原来是涂荣峰。这个孩子平常上课回答问题都妞妞捏捏不肯,今天怎么„„。涂荣峰的唱声引来了孩子们一阵笑声,我马上走到他身边,用“孙悟空”脸谱摸摸他的头,表扬道:“涂荣峰真能干,会和孙悟空对话了,你们会吗?”只听又有几个孩子在下面小声地用京剧唱腔唱着,于是我马上鼓励道:“呀,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这么多人都会唱,可是孙悟空听不到,我们大家都来唱,孙悟空就会听到了。”孩子们在我的鼓励下,都大声地很有表情地用京剧唱腔复习了京腔的《龟兔赛跑》。唱声刚落,孩子们都开心的笑起来了„„我用“孙悟空”依次摸摸孩子们的头,给他们以鼓励。忽然有个孩子说:“老师,你这个孙悟空真好玩,能不能让我玩一下?”这是涂荣峰的请求,还没等我回答,孩子们生怕我给他玩而轮不到他们了,就抢着说:“也让我也玩玩吧?”于是我说:“那就不如这样吧,我们每人自己做一个不是大家都可以玩了。”
(分析:从孩子们的表现可以看出,由京剧直接导入活动的效果不错。教师让幼儿观看《西游记》片断引出“孙悟空”的京剧脸谱,并以京剧唱腔引题,马上勾起孩子们对京剧唱腔的回忆,情不自禁地以京剧唱腔回应,产生共鸣。涂荣峰这孩子虽然平时很活泼,模仿力很强,但在前几次的欣赏京剧活动中,叫他上来唱几句,他都不肯。几乎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唱但都不肯在集体面前表现。当涂荣峰的唱声结束,孩子们笑了,但这不是嘲笑,而是羡慕的笑,孩子们不敢唱而他那样敢于表现自己,可见他是真情的流露。基于孩子们情感发展的需要,我马上鼓励全班的孩子和涂荣峰一样,结果孩子们都不怕难为情,高声的唱了出来。这要是在平常,就算我说破嗓子也没人敢唱。所以说直接有效的导入,引出活动,及时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情感发展的需要,适当地抓住良好的教育时机,可以为幼儿提供展示表现的平台。不要刻意地追求与教案一模一样,在课堂中应灵活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变对策,说不定也有意外的收获,而且能保持幼儿的兴趣,顺利地自然地让孩子对京剧脸谱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调动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幼儿自主探索,制作京剧脸谱。
孩子们对京剧脸谱产生制作兴趣后,我并没有直接示范告诉孩子制作的方法,而是提问引导他们仔细的观察,“你们看,谁能告诉我,这个孙悟空是怎么做出来的?”王梓昕好象突然激动地喊出来:“好像是先画好然后剪下来的吧?”(我看得出来她当时说话的那种自信、大胆是从来没有过的。)“胡须是用蜡光纸一条一条剪出来的,然后用浆糊贴上去的。”陈茜也大声地且又激动地说。“我也知道!做好后剪段纸条贴在画好的脸谱后面,就和我们以前做头饰一样。”我微笑的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突然,奚辰林说: “还要把眼睛那里剪空了,这样就能看的到了。” “真好玩,真好玩,我要做,我要做。”„„本来我很想制止的,因为这打断了原来的设计思路。可看到他们这么起劲,我决定不打断他们。看见孩子们在讨论中都知道了京剧脸谱的制作方法,在帮助孩子们归纳过制作步骤后,我说:“你们可以和我一样做个孙悟空,你也可以做的和我不一样,做一个你自己喜欢的京剧脸谱造型。”
(分析:以往学习都是基于教师先讲解再示范,孩子被动的去学习,这样过于死板,教师只是一味的教,不断的灌输给孩子知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本次活动中我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探索、讨论的方法,把主动权教给了孩子,相信他们能说出制作的方法,没想到他们那么的起劲,那么的投入。连较内向的王梓昕,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还响亮的说出她观察的结果,真是有点意外。由于她的一句话孩子们就七嘴巴舌地议论开了,完全忘了我还没让他们开始讨论呢!对于她的行为我非但没有指责和制止,反而在一旁静静的听着。结果出乎我的预料,通过他们自由的交谈讨论,已经初步掌握了制作的方法,这不正是我预期的目标吗?没想到在他们的交流中就能把问题解决了,那我真是太低估了本班孩子的能力。正规严肃的教学无法提供给一些急切表现而又胆怯的孩子一个表现的空间,而只有在同伴间那种宽松的氛围中他们才能大胆地毫无保留的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意见。那在教学活动中多给孩子们自由交流的时间特别是大班,我觉得是个不错的教学策略,给孩子较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发展,同时老师作为孩子们合作的伙伴,关注他们的发展,把握时机,创造条件,支持发展,而不能因教学计划或者教育常规的破坏,而扼杀了个别孩子发展的合理需求、儿童之间交往的需要。
二、分析与反思:
教学是精心安排的外部条件或环境,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学习者学习过程的顺利展开和学习结果的有效达成。它的本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而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即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有追求。那如何进行有效教学呢?这就对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1、有效教学应注意如何有效地导入。活动的导入无非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活动做铺垫,为了一个好的导入,老师费尽心思,想出各种点子,花样百出的变招。但是,那些流于形式,表明富丽堂皇的形式未必能引起幼儿多大的兴趣,即使有那多数也是表面的兴趣,幼儿的好奇心也会随着“神秘”东西的出现而很快消失。我觉得那种导入形式倒不如直接导入来得简单明了,这样不会因为激发孩子的兴趣而浪费孩子宝贵的学习时间。至于孩子的兴趣不只是单单的形式多样化,引题的新颖性,而重在于教师的指导语、表情手势等能否与孩子产生情感共鸣,形成和谐的互动氛围,这才能激发孩子们真实的活动兴趣,也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了有效的铺垫。如案例⑴就采用直接引出活动,利用观看《西游记》的京剧片断引出孙悟空脸谱,再辅助一些教师有表情地演唱京剧,就足够能激起幼儿对京剧的回忆及对京剧脸谱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既不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又能真正起到激发孩子真实兴趣的效果,我觉得在教学中应该提倡。
2、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孩子发展的合理需求。《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提到,要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是基于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基于培养完整儿童的科学依据。在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就是满足情感的需要、运动的需要、与同伴交往的需要、探索的需要和表达的需要。案例⑴中,涂荣峰和孩子们的这种就是强烈的情感需要;案例⑵中,王梓昕、陈茜、奚辰林等孩子之间的交流讨论,就是同伴交往的需要。教师关注孩子发展需要的实际对教育是很重要的。众所周知,幼儿的某些行为和能力的产生,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会产生变化,环境提供的相应刺激在促进这方面的发展上会显得特别容易。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时间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孩子们强烈的情感表达和突然热衷的交谈讨论行为,往往是符合大班年龄孩子发展水平的新的需要,这也许正是机会,所以我应该捕捉这种机会,并适度的放开,给孩子们尽情的表达空间、自由交流讨论的时间,这样既满足了幼儿情感发展和交往发展的需要,同时又提高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及概括能力。
3、有效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权变的过程,是一个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教育机智,面对变化的幼儿和突发的事件,能巧妙地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善于把握幼儿心理,敏锐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细微变化,而不能照本宣科地一贯进行下去。如案例⑵中王梓昕的变化,本来是一个不爱发言的孩子突然对这一内容感兴趣,大声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而且是不加约束的,甚至打乱了原来的教学程序。可我却敏感地发现王梓昕面对感兴趣的事物竟然忘了往日的害羞,大胆地说出她的观察结果,而且乐于与同伴交流。针对这一现象,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给她一个自由交谈的空间,并不一定要求她在集体面前说,可让她在少数同伴面前学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样也可以培养她的说话能力。再如案例⑴中的涂荣峰突然用京剧唱腔创编的话来和我对话,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但我能灵活的做出反应,因势利导地以鼓励涂荣峰来发动全班孩子演唱京剧,这既解决了上次教学中幼儿不愿唱京剧的难点,又激发了幼儿对这次制作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花布》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在之上进行印画,培养幼儿对印章画的兴趣。
2、体验美术活动中的美感和快乐感。活动准备:
1、胡萝卜印章、盘子每人一个,颜料若干。
2、范画一张,幼儿操作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洋娃娃的花衣服
师:小朋友们,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洋娃娃)这个洋娃娃漂亮吗?洋娃娃的衣服漂亮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洋娃娃的衣服就是用这样的花布做出来的。(出示范画)师:你们知道这些花布是怎么画出来的吗?今天呀老师就教大家做漂亮的花布。
二、我也来印花布
师:这么漂亮的花布大家想不想自己画一幅?来,让我们试一试。引导幼儿学习印章画,师生共同参与作画。
1、教师示范讲解(重点强调所蘸颜料的量和印画的方法、力度)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1)让幼儿进行印画,提出要求。
(2)重点提醒幼儿在蘸颜料时要适度,不要太多或太少,用力、方法到位。
(3)注意卫生,强调一个印章印过一种颜料后,不可以再去蘸其它颜色。
(4)尽量多印,使画面色彩丰富。
三、我的花布展
幼儿把印好的画带到展区,并把它介绍给其他小朋友。
四、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以“洋娃娃”口吻说:“今天我们小朋友为我设计了那么多漂亮的花布,我太高兴了,这些花布我都收下了,谢谢你们。”
教学反思
夜晚的天空 今天我们开展了《漂亮的花布》活动。在开展这次活动前我真的很担心,恐怕孩子们不感兴趣,结果真的超乎我的想象,孩子们玩得热火朝天,印出的作品真是千姿百态、色彩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真是让我惊叹。“老师,你看小月印的这是什么呀?”正在我为孩子们高兴的时候,萌萌大声地喊了起来。我过去一看,哇,真的是一塌糊涂,纸上黑黑的一片有几个黄色的星星也与黑色的颜料掺在了一起,确实不好看。我再瞧小月,皱着眉头好像就要哭了。嘴边想要否定的话又收了回去,于是我说:“小朋友们,我们问问小月的想法好不好,看看他是怎么想的。”“小月给大家说说你印的是什么好吗?”他说:“老师,我印的是晚上的天空,我把纸先涂黑了,然后再用小星星印章印出黄色的小星星。可是我印小星星的时候黄色的颜料和黑色的颜料老掺在一起。”我一听,明白了,原来他没等黑颜料干了就印上了小星星。我没有说出来,对大家说:“小朋友们,小月的想法好不好啊?”“好!”“我们一起来帮他找找原因吧。”还没等我说完,最机灵的小丁丁就喊了起来“老师,我知道,等黑颜料干了再印就不会这样了。”“好,我们试试。”我拿来一张纸,“老师给你黑颜料。”最热心的佳佳拿来了黑颜料。我只涂了小小的一块,“我们把他拿到太阳下晾干好不好?”过了一会,黑颜料干了,我让小月自己印上了小星星。“老师真的不那样了”“呀,真好看,原来等颜料干了还可以在上面印别的东西。”“老师下次活动我们还印好不好,我也想印一个这样的花布。”„„
活动对于幼儿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让幼儿主动参与,充分活动。此活动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一个活动使幼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主要体现让幼儿运用自己的经验尝试解决问题等,使幼儿在充分的自主活动中获得经验,使每个幼儿都能感兴趣的参与到活动中。
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活动性的原则。首先,在活动中,充分放手,让幼儿自由创作,探索设计花布,让幼儿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印出不同的花布;其次,及时肯定幼儿的创作,不断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发展的手段。
总之,本次活动力求创新,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领域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教材来源于幼儿,从幼儿中生成,活动的实施过程立足于幼儿的需求以及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其次是整个活动环境非常轻松,让幼儿再看、说、做中,自由充分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
小班美术:美丽的印画 【zmf66110】【教学讨论】 【打印】
(本案例侧重于评价小班幼儿的印画兴趣)P0 一.背景分析:印画是美术活动的另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让幼儿在印印画画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活动。小班幼儿年龄小,需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通过这种绘画形式,深受幼儿喜欢。印画是在原有物体外形和特征上进行艺术创造,创造出来的作品容易成行,而且风格迥仪,富有童趣。一片树叶、一根树枝、一粒黄豆都是印画的材料来源,它们是那么天然、淳朴,幼儿在操作、印画时与这些自然的物品亲密接触,真情对话,对这个多彩的时间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感受世界万物之美。幼儿本身也是印画的素材,他们的小手是那么地美,那五个小手指头就是一副美丽的图案,他们的小脚丫也能印出足底世界------孩子用自然之物印出美丽的图案,开启自己的智慧,想象添画出更美的东西,思想的翅膀随意驰骋、迸射出跳跃的火花-------印画可以灵活孩子的双手、美化孩子的双眼;印画可以净化好的心灵;印画可以激发孩子的情感、引发孩子的童趣。P4 二.主题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印画的兴趣。
2、在看一看、玩一玩、印一印、说一说等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案例描述与评析P8 活动程序 教师教育行为和策略 幼儿表现 过程评析
(一)看一看(描述阶段)(1)出示范画,让幼儿欣赏:“你看到了什么?”P12(2)把孩子们带来的材料摆放出来一一展示,一边欣赏,一边倾听孩子介绍我为什么带这些材料,觉得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印什么物体(树枝、黄豆、花生壳,莲藕、洋葱的横切面,小纸团、大小不同的硬币等)。众幼:“哇,这么好看!” 王江灵:“我看到用花生壳印的小虫子。” 应佳涛:“我看到了小虫爬累了,就停在菜叶上睡觉了。” 李烨:“我要用花生壳印葫芦娃!”P16 张霞:“我要用黄豆印小雨点,还用鸡蛋壳引小花和小草。” 张能:“我要用贝壳印房子,让小螃蟹住到里面,我喜欢小螃蟹,它走路可奇怪了,还有两个钳子很厉害。”
从幼儿的欢呼和争先恐后的描述中,可以发现小班的孩子对这种容易成形绘画形式非常感兴趣,并且很快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欣赏和感受作铺垫。张霞小朋友是女孩子,女小朋友大都喜欢小花和小草之类的东西,看来她已经想好自己要印画什么内容了。
男小朋友的品味跟女孩子不同,他们大都喜欢动物或葫芦娃之类打打闹闹的东西,但他们能根据材料的造型不同与自己心中要印画的内容联系起来,说明他们对印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受。P20 二.玩一玩(尝试阶段)(3)示范边讲解印花画的方法。
(4)让个别幼儿上来玩一玩印画,并说说尝试后的感受。丹丹:“真好玩!” 若梅:“不小心要弄脏手的” 陈琪:“还有衣服也要弄脏的。”嵋丹:“颜料要涂得多一点,这样印得就明。”P24 李轩:“在印不出来的地方,可用水彩笔画。” 敏敏:“颜料涂得不要太多,会糊掉的。通过部分幼儿的尝试,得出了经验和发现问题的所在,比教师自己一遍又一遍地示范讲解来的有效,小伙伴的经验之谈,幼儿容易听懂,也容易采纳。
(三)印一印P28(练习创作阶段)(5)你想印什么?(要求先在心里想好内容或主题)(6)你喜欢用什么颜色来印?(7)你为什么要选择这种颜色? 陈琪:“我要印奥特曼。”P32 李轩:“我印怪兽。” 敏敏:“我想印蝴蝶和花。” 李烨:“我用各种颜色印葫芦娃。” 张宇:“我用黑颜色印怪兽。”P36 灵怡:“我喜欢梅花,我用红颜色印花。” 张宁:“我想用小手指头印葡萄。”
一片树叶、一根树枝、一粒黄豆都是印画的材料来源,它们是那么天然、淳朴,他们用自然之物印出美丽的图案,开启自己的智慧,想象添画出更美的东西。从他们的话语中可以知道,孩子的心里要画得内容很多,这说明孩子对印画的兴趣大大激发了他们想象的翅膀,扩大了思维的空间。
(四)说一说P40(评价阶段)(8)展示作品,幼儿自由欣赏,说一说“我最喜欢的一幅画,为什么?” 所有幼儿都非常投入,他们很兴奋地围在作品前,大多在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我的小花有很多种颜色,每个花瓣都有一个颜色,太阳出来了,小花瓣还会亮亮的,可漂亮了,你们知道我是用什么印出来的吗?是用糖果印出来的。”
“我印的是一只可爱的小白兔,我的小白兔有圆圆的头,它本来是没有长耳朵,是我用油画棒画上去的。旁边的小白菜、小白兔很爱吃,我是用菜叶印的。” 幼儿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希望得到大家的赞扬,幼儿的评价既直率又初浅,有的幼儿认为全部用黑颜色画怪兽不好看,说明幼儿感受表现能力都在提高。教师启发幼儿找出每幅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发现别人和自己作品的优点和缺点,使幼儿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四.活动反思:
印画是美术活动中的内容之一,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教育机能的主题活动,我们通过印画这有趣的形式,孩子通过收集有关印画的材料,使他们亲近和认识大自然,通过讲述印画内容,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印印添添,培养了审美力和动手能力┅┅从而促进了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通过这个活动发现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厚,由此也给我们以启发: P44
1、通过欣赏大班幼儿和本次活动中好的的作品来激发幼儿印画的探索欲望。
在班里设立“美丽的印画屋”活动区角,投放更多的印画材料,如各种大小不
一、形状不同的树叶,蕨类和其它草的叶子,提供一些好的衣服纸模等来延伸印画的探索活动,把大班幼儿和本次活动中好的一些作品布置成一个展区,一幅幅色彩鲜艳、充满童趣的作品吸引孩子的目光,他们边看边发出赞叹:“哇,好漂亮┅┅”告诉幼儿你们也能印得这么美,甚至比他们更好。开放性的探索活动,让幼儿自己选择、决定活动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发现印画方法,老师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幼儿的不同选择,以开放的意识提供不同的环境和材料。幼儿在这种开放活动中拓宽自己的空间,发挥自己的潜能,形成自己的个性。
2、在教学中运用趣味形象的语言提高幼儿的印画兴趣。
小班幼儿在印画过程中,往往急于求成,印出的作品粗糙、散乱,有的孩子有畏难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运用形象性的语言帮助幼儿大胆完成作品,如点画“小老鼠”,老师说:“一条小路,变做小桥,小小眼睛,长长尾巴。”又如印画“彩色雨”,老师说“上面点点,下面点点,红色点点,黄色点点,绿色点点。”“哦,这里下大雨,多点几点;这里下小雨就少点几点。”画面的疏密布局就形成了。P48 幼儿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幼儿的生活是游戏的生活,幼儿园探索性主题活动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完善的,因此在活动中我们积极地营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在摆弄中发现、在操作中表达、在玩耍中想象。孩子们喜欢探索、喜欢发现、喜欢改变自己的观点,喜欢以各种形式和想法改变自己、发展自己。
背景:
幼儿教育要把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放在首位,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并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生活经验来选择内容。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跳绳、翻河、跳皮筋等有关线的游戏,幼儿很喜欢,所以我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了本次活动。其中我之所以选择米罗的作品,因为他的作品给人无限地想象空间和幽远的意境,线条的形式美比较突出,线条作为点、线、面中的一种,准确地把握和使用线条,可为幼儿以后学习美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趣的线条。
2、欣赏米罗作品,体验线条与色块的组合美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创作,分享成功。
活动准备:
电教设备,米罗作品、柴可夫斯基交响曲
勾线笔、大卡纸、颜料、画笔等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1、玩“线条”游戏(放轻音乐)
一直线---围成圆---螺旋形---两条直线
2、提问:游戏中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线条?
幼儿A:我们排成了一排,象一条直直的线。
幼儿B:线围起来变成了圆
幼儿C:还有排的队形象小蜗牛的背绕呀绕
(自评:在安排这第一个环节时,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点,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一是为了能很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二是为下面寻找生活中的线条作好铺垫。从活动中看出幼儿对游戏非常感兴趣,他们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合作意识也增强了,个别幼儿排队比较慢时,还得到了能力强的小朋友的帮助。幼儿注意力很集中,尽管个别幼儿在描述线的形态时语言能力有所欠缺,但他们积极寻找队形中有趣的线条。在老师的帮助下认识了旋涡线。)二:结合课件幼儿回忆生活经验
1、幼儿相互讨论生活中的线条 提问: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线条?
幼儿A:毛线、电线。
幼儿B:绳子、地板缝、弯的线。
幼儿C: 曲线、弧线等
(自评:这一环节旨在通过讨论和交流来丰富幼儿对生活中线的认识。拓展幼儿的思维。在活动中,他们的讨论非常热烈,有的说电线、绳子、有的说三角形,正方形是线围起来的,还有的说头发、眉毛等都是线。幼儿很会动脑筋,能说出幼儿平时生活中自己接触到的线。效果比较好。可见线对幼儿来说是通俗易懂的,而且幼儿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
2、欣赏人体的轮廓线。
个别幼儿摆造型,集体空手练习画人体的轮廓线
(自评:幼儿在摆一摆、动一动的过程中不仅体验到了线条的变化,而且调节了当时活动的气氛,幼儿积极参与。都乐意上台摆自己最“酷”的造型。幼儿情绪高涨,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3、欣赏生活中典型的线条
地平线---直线
小乌龟背上的花纹----锯齿线
海藻---波浪线
太阳的光芒----放射线
(自评:幼儿从欣赏生活中的典型实物,从中寻找实物中隐藏的各种线条,不仅学会了认识事物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而且培养了幼儿敏锐地观察力。幼儿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力非常集中,不断地思考问题,收益非浅。并请幼儿用动作来表示各种线的形态,非常逼真,既做到了动静交替,又活跃了活动气氛。)
三:欣赏米罗作品,体验线条与色块的组合美
1、欣赏作品的色彩美
幼儿A:有很多的颜色
幼儿B:有一大块的黑色
幼儿C:很漂亮,五颜六色
2、寻找作品中的线条体验构图美
3、幼儿读画体验意境美
提问: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什么时候?请你用一段完整地话来说。
幼儿A:一天晚上,一只蜘蛛出来玩,天上有月亮,它看见了一只小猪,它迷路了回不了家。后来蜘蛛就送小猪回家了。
幼儿B:一只小虾在河边玩耍,它发现了一块圆圆的饼,它就游过去吃,可是没有吃到,它就游回家了。
(自评:在米罗的作品中寻找线条不仅是对刚才认识线条的巩固而且幼儿体会线条在艺术作品中存在的魅力。线条好比是“骨架”,色彩与线条的结合“有血有肉”,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和美的熏陶。幼儿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让我们看到了美妙的童心世界。)
4、幼儿在不同的方位读画
(自评:娃娃读画这个环节是非常有趣的,幼儿从画面的不同方位看同一幅画,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如:从真面看第一幅画,有的幼儿说看到了月亮挂在树上,倒过来后该幼儿却说是月亮种在泥土里。对整幅画的理解幼儿能试着讲述一个精彩的小故事,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都愿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说出来。虽然这幅画幼儿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和在大画家的眼里所表达的愿意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幼儿有幼儿独到的审美眼光,在他们的世界里是充满着童趣的,这种尝试不仅体现了尊重幼儿,而且幼儿的主体性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四:听音乐尝试用线条和色块作画
1、听音乐幼儿想象作画
今天我们也来和线条做游戏,学一学大画家米罗
(自评:幼儿在前面的环节中得到了很多的启发,他们跃跃欲试的心情表露无疑,幼儿尝试用线条和色块大胆地进行创作,不仅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而且锻炼了幼儿的胆量。)
五: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1、说一说你用了哪些线条组合的?
2、象刚才那样读一读你的作品:什么时候、有谁、在干什么?你是否想把你的画挂在活动室里?
3、参观别人的作品并交流。(自评:通过欣赏别人的作品,进一步感受线条所表现的魅力,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中,增进了友情,体验到了成功感,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真可谓“一举三得”。)
活动延伸:在音乐中找线条,并根据音乐对你的感受来组合线条。
分析与反思:
1、本活动符合“学会审美”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充分体验美术欣赏和美术创作的乐趣,丰富其美感经验,从而培养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自我寻找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到一起欣赏各种线的形态再到欣赏作品中线的利用最后尝试引用线条与色块组合画面。层层深入、由易到难注意了条理性。另外在设计上注重了开放性。如:开放式提问,探索性的观察,尽可能地给幼儿留下多角度选择的机会,以及创造空间。同时,在引导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拘泥于老师对作品的解释,甚至不拘泥于创作者原有的创作意图,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变换不同的欣赏角度,让幼儿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这种解释阶段的指导效果比较明显。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经验,也是描述阶段的指导,主观感受和印象的描述。安排了玩一玩排队形的游戏,一方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另一方面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接下来是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线条,对线条有一个粗浅的认识,然后大家一起欣赏生活中典型的线条,通过老师一边画一边欣赏加深对线条的感知和不同感受的体验,体会线条的美。
2、借用画家米罗的作品,充分欣赏线条与色块的美。这是形式分析阶段的指导是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介绍大画家,先欣赏作品的色彩美,然后引导幼儿用小眼睛寻找作品中的线条,体会作品中线条与色块组合的方式。最后是解释阶段的指导,我们发现以往的活动中对幼儿的理解太少了,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思想去体会幼儿的心情:“以大人之心、度儿童之腹”,我们很难客观地站在幼儿的角度,用幼儿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用幼儿的心理思考这个世界,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从整体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去体验,另有一番情趣。一方面充分发挥了幼儿独特的艺术想象力,另一方面又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所蕴含的意义,这些都是幼儿能够理解的,能够接受的。所以安排了娃娃读画这一环节。
3、幼儿对美术欣赏的基本艺术语言与形式美的原理的认识可以经美术创作来获得,于是安排了学米罗用线条和色块来做游戏,鼓励大胆创新,不要求幼儿有多高的绘画技巧,而在于你是否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表达,追求画面的多样与别出心裁.4、我把评价阶段的指导重点放在对作品的欣赏判断以及揭示作品对于人类美术活动的意义上,以帮助幼儿从多样化的作品表达方式中吸取经验,提高欣赏判断能力和欣赏趣味。所以安排了介绍自己作品中使用的线条和色块,说一说自己的作品,最后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与他们一起分享,体验成功感。
5、在这次活动中值得我思考的是怎样使线条与色块更加完美地结合,有待在下一次活动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