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区域差异,交流互补 复习教案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24-112925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6 21:34: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区域差异,交流互补 复习教案

区域差异,交流互补 复习教案

“区域差异,交流互补”复习设计

复习目标:

●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运用地图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归纳整理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难点──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复习方法:

本课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载体,以练习为手段,以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巩固知识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能力为宗旨的“互动、交流、探究式”的复习模式。

复习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共分为考点整合与知识梳理结合、疑点分析、走进中考、拓展提高四个环节。

学教过程:

【导入课题】

复习一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找出区域之间的差异,交流区域间的优势互补。

【要点梳理】

首先找个同学结合地图说一下考点1的内容。(进入网络框架)

其中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但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下面找个同学结合考点2对比一下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的差异,受气候因素的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传统民居各有什么特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传统民居以什么为主,因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畜牧业非常发达,但其自然特征各不相同,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下面结合考点3看一下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自然特征的成因和地表景观,受自然因素的制约,农业类型不同。找个同学说一下农业区的分布。

过渡:对于区域地理的复习:要求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网络,并掌握所有的知识要点。现在对于本单元的内容,谁还有疑问?可以举手提出,大家共同探讨。老师还有一些疑问需要大家帮忙分析一下。

【疑点分析】

疑点一:为什么说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学生分析。

承接:通过同学们分析,可以看出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性,而在这条界线南北还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疑点二: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为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析: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是决定北方和南方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熟练掌握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是辨别南方和北方区域差异的最佳途径。

承接:平时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标语“要致富,先修路”,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青藏地区交通运输的变化情况。

疑点三:图1是青藏地区解放前的生活景观,称之为“溜索”,自XX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结束了x藏自治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为什么说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最难建筑的铁路。

学生分析。(高寒缺氧,有深层冻土,穿越高山、河流)

小结:人们最终克服了这些困难,青藏铁路与XX年7月1日,全线通车。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利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大加快沿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而且加强了与东中部地区的经济联系,带到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疑点四:看下图的自然景观变化反映的是哪个地区?分析该地区面临主要的生态问题及原因。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人们乱垦草原,过渡放牧。

疑点五:干旱是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造成西北地区干旱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受到山脉的阻隔。

承接:在疑点分析环节,大家表现的非常好,下面我们就进入走进中考环节,看看大家有没有更出色的表现。

【走进中考】

教师分析每个小题考查的知识点,然后由学生解答问题。

承接过渡:“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体现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像这样的国家重点工程,还有很多。

【拓展提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材料及相关试题。

【归纳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应该明确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不仅要找出各区域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存在的差异,而且要充分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总结出各区域是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经济的。

第二篇:中国的区域差异复习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本章考点】 秦岭淮河一线 北方地区

1.主要地形、地形区,主要城市。

2.农业生产特点、粮食作物、气候、兴修水利、防治水患。南方地区

1.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2.丰富的有色金属,考查矿产名称及分布。3.工业区的名称与分布。青藏地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本区包括的省份及主要地形名称。2.“高”“寒”的气候特征以及在它影响下的农、牧业生产特点。西北地区

1.地理位置和范围、主要地形。这一部分主要以读图题的形式来命题,要求记住范围、地形名称并填图。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因这一特征而形成的农、牧业生产特点,常以综合题的形式命题。

3.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4.保护草原,治理沙漠这是一个热点问题。【典型例题精讲】

典型例题设计意图:所选这两道题紧扣当今社会热点,并且将地理问题有机结合在热点问题之中,指明了今后复习的方向: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关注热点问题,并且能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分析说明热点问题的内涵。

[例1]我国西部大开发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地进行不懈努力,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请你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读图和下表回答。

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1978年1990年1998年 东部52.4253.6858.12 中部30.9229.9027.92 西部16.6616.4213.96 东西部人均gdp变化及东西部差距(单位:元)1978年1990年1998年 东部48320809483 西部25510604052 东部与西部的比值1.891.962.34(1)根据图上的编号填出相应省级行政区的简称。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在1978~1998年期间,东部和西部gdp(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东部和西部人均gdp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西部大开发重点是依托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在开发西北地区时应以________铁路干线为重点,该铁路干线将西部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串起来,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线西段已与____________(国家名称)中亚铁路接轨通达西欧,将成为西欧大西洋沿岸与东亚太平洋地区最近便的陆上通道。(4)修建进藏铁路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计划中铁路进藏有青藏、川藏等方案(如图所示),青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____________,川藏铁路经过地区的地形、地貌特点是____________。选择青藏铁路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5)由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在修建青藏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a.缺氧 冻土b.太阳辐射 地震

【命题意图】 本题以西部大开发这一焦点话题为切入口,以相关图表资料为载体,着重考查学生识记我国西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名称及其空间位置、使用和说明提供数据资料,识记重点铁路干线及沿线西部省级行政中心,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进行青藏和川藏铁路方案比较,确认选择依据以及认识青藏铁路工程困难因素,西电东送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答案】(1)青 藏 川或蜀

(2)东部gdp占全国比重上升,西部则下降 东西部差距明显扩大

(3)陇海—兰新 西安 兰州 乌鲁木齐 哈萨克斯坦

(4)多高大山脉,山间有盆地、宽谷,地面波状起伏,相对高度小 要横贯横断山区,山高谷深,相对高度大 修建铁路工程量小,费用少、工期短(5)a [例2]下图表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意图】 本题以“水土流失”这一典型环境问题为切入口,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示意图为信息平台,立意考查学生熟练判读专题,描述区域差异的能力。【易错分析】 不能正确阅读图例,是本题易出错的主要原因之一,不能分析各省的主要自然特征是本题易出错的另一个原因。

【解题思路】 解题时,看清图例、回顾中国政区图即可填出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区名称或简称。x疆地处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气候干旱,外力作用以及风力搬运、风蚀、风力堆积和风化作用为主,部分高山区以现代山岳冰川的侵蚀作用为主,水蚀、水力搬运和沉积作用十分微弱;山西地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加上山西全省地处土质疏松,地表植被条件很差的黄土高原,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解决(2)(3)两个问题时,应联系气候、地形知识进行思考。

【答案】(1)甘肃省 四川省 重庆市 陕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2)气候干旱

(3)地处黄土高原,缺少植被覆盖,夏季多暴雨

【基础测评】

试题总体设计说明: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点。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总是与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密切相关的;区域地理的特征,即区域以内的某些共性,总是同这个地区的位置、自然、经济、社会、历史等条件密切联系着的。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大片沼泽性荒原有待开发的是()【解析】 东北平原分布有沼泽地,但只是三江平原上有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上没有分布。

【答案】 a 【解析】 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基地,因山西省内有大煤矿,煤质好、产量高。【答案】 a a.西北地区交通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为主 b.青藏地区目前没有铁路,运输以公路为主 【答案】 a 4.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

【解析】 这是一道记忆类型题,西北地区面积约占全国的30%。a.长江、乌江、黄河b.长江、澜沧江、黄河 【答案】 b a.宜耕荒地广阔——平原b.草原广阔——森林 【解析】 西北地区是四大地理区域中面积最大的;土地广阔。它离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是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答案】 d 7.我国青藏高原上的著名三大畜种是()

a.三河马、三河牛、滩羊b.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解析】 熟记适应“高寒”环境的三大牧种。【答案】 b 8.适合在松嫩平原种植的农作物是()

a.春小麦、玉米、甜菜、亚麻b.冬小麦、高粱、大豆、甜菜 【答案】 a 9.黄河中游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①凌汛②地上河决口③水土流失④干旱 【解析】 首先明确问的是黄河中游地区;其次明确凌汛发生的条件是由低纬流向高纬;第三,明确地上河是指黄河下游,因此把①②排除。10.北方四大盐场中,最为著名的是()a.长芦盐场b.辽宁盐场

【解析】 我国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尤以渤海、黄海沿岸产盐最多。就北方四大盐场而言,以长芦盐场(渤海两岸)产量最大,也最著名。【答案】 a 11.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旱期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总量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解析】 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会引起地面下沉;缩减农田面积,虽可起到降低农业用水量的作用,但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工业和生活污水是不能直接利用以灌溉农田的。【答案】 d 12.根据海外市场的需要,闽南三角地区建立了农业出口商品基地,下列不是其主要产品的是()

【解析】 闽南三角地区适宜建立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业产品的出口商品基地。【答案】 a 13.关于南方地区的广东、海南、广西的气候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高,全年皆夏b.许多地方霜雪罕见,春秋相连

【解析】 本地区属亚热带和热带范围,热量充足,但气温并不是全年都在22℃以上,即不是全年皆夏,故a错。按四季顺序,春季之后应为夏季,若春秋相连则没有夏季,故b亦错,本区不如温带四季明显。

14.下列说法不是x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的是()a.云量少,光照强

b.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蒸腾作用弱 d.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弱

【解析】 云量少,光照强,白天光合作用强,昼夜温差大,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弱。【答案】 b 15.通往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新建铁路是从乌鲁木齐通往()

【解析】 我国北疆新建铁路从乌鲁木齐通往阿拉山口(兰新铁路的北段),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接轨。【答案】 b 16.地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省是()

【解析】 此题考查各区的范围和空间想象能力。青海是在青藏地区,四川主体位于南方,与青藏邻近,陕西地处南北方、西北地区三区交汇,而甘肃主体在西北分别与青藏区、南方区、北方区交汇。【答案】 d 17.目前,我国最大的仪器仪表制造工业基地是()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最大的仪器仪表制造工业基地。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也是我国最大的仪器仪表制造工业基地。【答案】 b 18.我国的优质长绒棉产区位于()a.珠江三角洲b.黄淮平原

【解析】 我国目前有五大片商品棉基地。南疆是我国惟一的优质长绒棉生产基地。19.我国西部地区的地理差异有()a.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b.陕甘宁地势低平,云贵川地形崎岖 d.青海高寒干旱,甘肃温暖湿润

【解析】 此题有较强的时代性,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热门话题。并且以“个案”的形式考查区分自然或人文地理知识,具有很强的指向性。陕甘宁地处我国第二级阶梯,地势高,x疆河流中有额尔齐斯河属北冰洋外流区域,甘肃绝大部分处于干旱地区。【答案】 a 20.促进吐鲁番盆地经济发展的对策有()a.发挥“火洲”的气候优势,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 b.大力发展造纸工业

d.发展以“丝绸之路”和干旱盆地景观为特色的旅游业

【解析】 此题的切入点比较新颖,做题时要认真分析。从a选项看,此地虽有“火洲”的气候优势,夏季气温比较高,但该地冬季气温比较低,属于暖湿带,并不适于热带作物的种植。b项中的“造纸业”,需要大量的植物纤维作原料,而该地属于干旱地区,森林和植被比较稀少。

21.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应该()a.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环境压力 b.在西部大范围垦荒,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解析】 本题以热点命题,实为考查人和环境的关系。

二、能力提升

22.根据下表提供的地理事物特征,选择图中相应序号,并将序号与相应的地理事物名称填入表中。

地理事物特征序号地理事物名称 “聚宝盆”

x藏重要的农业区 世界第一高峰 我国最大的湖泊 我国输沙量最大河流 “日光城” “黄金水道”

【解析】 解答此题可分以下几步进行:(1)读懂题目要求;

(2)确定该题地图所示区域。以省区轮廓特征判断,不难得出该图为青藏地区略图;(3)根据表中提供的地理事物特征,确定地理事物名称,将其填入表中相应位置。然后读图找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看图中所给序号,将其填入表中“序号”栏。如“世界第一高峰”,先确定为珠穆朗玛峰,将其填入表中“地理事物名称”栏。在图中找到珠穆朗玛峰位置,其序号为①,将序号填入表中。此题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读图技能。【答案】

地理事物特征序号地理事物名称 “聚宝盆”③柴达木盆地

x藏重要的农业区②雅鲁藏布江谷地 世界第一高峰①珠穆朗玛峰 我国最大的湖泊④青海湖 我国输沙量最大河流⑤黄河 “日光城”⑦拉萨 “黄金水道”⑥长江

23.万里长江从雪山走来,穿越高山,汇纳百川,向东海奔去。

长江流域示意图

(2)建设三峡水利枢纽既有利于开发长江的________,也有利于防御______________。(3)带动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是________开发区。24.读“我国西部部分地区”图,回答:

(1)字母a表示____________山脉,字母b表示地形区是我国____________地貌分布最广的区域。(3)我国第二大林区位于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和__________(填字母)山的南坡。(5)阅读下列选项文字,把相关选项的字母填入“山地对经济发展制约作用”关系图的圆框中。a.山区地表崎岖,坡度较大b.不合理的开垦耕种 g.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答案】(1)祁连 喀斯特(岩溶)

(2)d 水位落差和径流量大 风能(或太阳能、或地热)太阳能(或风能、或地热)(5)如图

2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日光城”之称的是________,有“聚宝盆”之称的是________盆地,“聚宝盆”里的“宝”主要是指________。青藏高原内的三条大江(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的湖泊是________。

(2)在唐代,文成公主入藏与________结婚,对汉藏两族的和睦相处做出了贡献。x藏在唐代称做________。

(3)____________年,中国政府和平解放x藏。1987年,高原上第一条铁路从________到________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

(4)青藏高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同处北纬30°附近,为何气候不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有:“日光城”“聚宝盆”“松赞干布”、吐蕃、青藏铁路、青藏高原的气候。

第(4)小题,气候的不同主要在于海拔的巨大差异及喜马拉雅山脉和太平洋的不同影响。【答案】(1)拉萨 柴达木 煤、石油、铅、锌、盐 长江 黄河 雅鲁藏布江 青海湖(2)松赞干布 吐蕃(3)1951 西宁 格尔木

(4)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地势高,又有喜马拉雅山脉的屏障作用,阻挡了印度洋西南季风的进入,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长江中下游地区海拔低,又东临太平洋,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了夏季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湿热夏季风;冬季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干冷冬季风,成为亚热带季风气候。26.读“我国东部沿海的地区图”,回答: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最大海洋渔场和当前重点开发区的名称:(2)图中a处形成我国最大海洋渔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舟山 京津唐 沪宁杭 海南岛

(2)位于暖流与沿岸冷海流交汇处;沿岸有长江、钱塘江汇入,饵料丰富

(4)以热带作物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海洋渔业基地;畜牧业基地;热带珍稀动物饲养基地。

27.比较俄罗斯西北工业区和中国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在工业部门以及工业发展条件等方面的异同。(1)

工业区(工业基地)俄罗斯西北工业区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濒临的海域 主要工业中心 主要工业部门

(2)两地工业发展特点及条件的共同点()a.属于加工型工业区

b.靠近国内有色金属矿产区 d.附近的燃料与原料价格低

e.着重发展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业部门 【解析】 比较鉴别是地理学上常用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掌握被比较对象的实质特点,了解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1)濒临的海域:波罗的海,南海; 主要工业中心、圣彼得堡,广州;

主要工业部门:船舶、化工、动力机械、精密仪器等;轻工业、电子等新兴工业。

第三篇:区域特征及差异

区域地理特征及差异分析

新洲二中高三地理组:宋文胜

基础考点

知识线索

核心素养

1.区域地理特征及其差异分析。

2.区域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认知:通过区域图、景观图等,描述区域位置、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区位特征。

2.综合思维:通过区域景观图、区域图以及文字叙述,说明区域差异的表现,分析区域差异的原因。

3.人地协调观:对比找出不同区域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方向。

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梳理

(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

2.特征

(1)

(2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区域

长江三角洲

松嫩平原

差异

气候

气候

气候

矿产

贫乏

等矿产丰富

影响

农业

耕作类型

水田耕作业

旱地耕作业

主要作物

水稻、油菜、棉花

玉米、春小麦、大豆

耕作制度

特色产业

水产业

以西部畜牧业为主

工业

综合性工业基地

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教师归纳思维流程]

第一步:明确区域是什么,准确定位区域位置。

第二步: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第三步:评价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早期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小,产业结构简单

成长阶段

资源开发规模扩大,产业结构逐渐复杂

转型阶段

区域经济呈现衰落、萎缩状态

再生阶段

调整产业结构,治理环境污染

考向一: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202_·保定质检)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定河是黄河中游重要的一级支流,全长491

km,流域面积30

260

km2。由于不同历史时期流域内农牧经营方式多有变化,径流量随之变化,历史上无定河清浊无常,故有“无定河”之名。榆溪河是无定河的北部支流,有“清水河”之称。如图示意黄河及无定河流域的水系。

(1)判断无定河流域的地形特征。

(2)说出和纳林河相比,榆溪河的主要特征,并分析榆溪河水量较大(或较小)的原因。

归纳总结: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二、审其问——答什么

三、析其材——用何答

[尝试解答](1)

(2)特征:

考向二:区域地理特征分析

生活在陕西省南部(陕南地区)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到陕西省北部地区旅游,看到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与陕南地区存在明显差异。如图为陕西省位置和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在陕南地区,传统民居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导致陕南地区民居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①气候多种多样

②地形多种多样

③各地建筑原料的差异

④地质条件的差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陕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一般不设北窗,南面窗户较大。南面窗户大的主要目的是()

A.通风透气

B.冬天接受更多阳光

C.防潮

D.保温

3.陕南民居注重排水,陕北民居注重雨水收集。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土壤

教师归纳:答题策略

(一)区域地理特征分析5步法

考向三:区域差异类试题规范作答

4.(202_·广东华南师大附中测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沿途接纳多条支流,后绕过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此段即雅鲁藏布大峡谷),出中国境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干流在拉孜以上为上游,沿岸沼泽和湖沼较多;拉孜到派镇为中游,沿岸是西藏农业最发达的地区,被誉为“高原粮仓”;派镇以下为下游河段,落差大。

材料二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水系分布图。

(1)描述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2)比较说明雅鲁藏布江上游和下游的水文特征差异。

(3)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成为“高原粮仓”的优势自然条件。

(4)1998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首次徒步穿越考察,考察证实该峡谷是“生物资源宝库”“地质博物馆”,请说明理由。

归纳总结区域差异类试题的3大解题流程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其解题流程为

2.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其解题流程为

3.比较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其解题流程为:

(三)区域特征和差异分析比较答题模板

1.区域自然要素特征和差异分析比较答题模板

2.区域人文要素特征和差异分析比较答题模板

202_.12.10

第四篇: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与互补

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与互补

凤凰卫视202_年9月19日《世纪大讲堂》节目

王鲁湘: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中国传统文明要素在现实心理需求以及与西方思想要素的互动刺激之下,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东西方文明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深度交融,甚至有观点认为,如今东西方文明已经来到了一个共同面临文明转型的时代,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梳理东西方文明的发展历程,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不同文明如何对话与共处?中国文明转型的方向又是什么?有关这些问题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孝远先生,。

朱孝远,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先生早年曾务农、务工近八年,二十五岁那年考入上海师范大学,分别在历史系、英语系和艺术系学习。毕业四年后赴美留学,获得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欧洲中古史硕士学位和俄勒冈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2年他因乡土情重,结束了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的教学生涯,回到北大教学、研究至今。

王鲁湘:谈到文化,我们知道这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甚至还有一个全民的关于东西方文化的大讨论,那么怎么来界定像文化这么大的一个概念呢?

朱孝远:这个文化确实概念太大,有的时候概念太大,就很难界定,但是文化首先是和自然状态相对立的,相比较而言,因为从人的那个角度来说,基本上是生活在五种处境里面,第一种处境我们叫做人的生物处境,要有生命。第二种处境叫物质处境,要吃饭,要有衣服穿。第三种处境,我们把它叫做社会处境。第四种处境叫做情感处境。第五种处境我们叫做文化处境。

王鲁湘:哦,是最高层次的一个处境。

朱孝远:对,文化处境。文化首先是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人和社会的关系,有人与人的关系,也包括人和文化的关系,所以就是这么一个大的概念

王鲁湘:所以这样的话,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讲课的一个主题,就是东西方文明,那么这个是我们过去使用的一个略小于文化和文明的这么一个概念,就是它有一个地域,那么这个东西方是怎么区分的呢?它这根线划在什么地方?

朱孝远:东方基本上是亚洲,那么西方基本上是欧洲,但是文化又比它大,它是一种文化的概念,那么你比如说,欧美这种地方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西方文化也包括美国的文化,那么东方文化也不仅仅是指中国,还包括中国周边的那些地方,主要它不是以国家为划分的,而是以文化上的一些基本的特征,比如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它的文化标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等。

王鲁湘:你比如说,我们一般常常把东方文化就是大概的定义在亚洲,但是我们看一下亚洲这个文化它彼此之间差异性是如此之大,你比如说我们如果说亚洲的话,我们可以把以色列、耶路撒冷这个都划到里头,可是耶路撒冷产生的几大宗教却基本上是影响了西方的文化,西方的文明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包括两河流域的文明,我们发现两河流域和埃及的文明从这个地理上好像是划在亚洲地区,但事实上你看它大量的文明因子是在对地中海北岸的后来的欧洲文明在产生影响,所以在这里头,我们要使用东西方文明的时候或东西方文化的时候,怎么去摆脱这样一种复杂的纠缠。

朱孝远:这就使我想起黑格尔的历史哲学里的一个观点,黑格尔呢,实际上就觉得东方文化里面,主要就是中国文化,他觉得印度文化和希腊文化可以作以比较。而波斯文化和罗马文化可以作以比较,但是他说中国文化没法比较,所以他说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东方的东方。

实际上研究文化只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把它叫做国民性的层次或者民族性的层次,它基本上就是形而上的一些东西,文化表象、价值观念,宗教信仰,那个社会伦理,然后就是各个地方的制度,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教育制度,再最后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包括那些肤色、人种、语言、地理环境,那个是海上民族还是农业民族,是游牧民族,吃的饭是什么?人的寿命是怎样?男女比例是什么?所以这些人与自然的关系,会影响到人的一些社会的制度,而那个人的一些社会制度又会影响到国民性,这么一些情况。

英雄崇拜背后,西方强烈的悲剧意识从何而来?循序发展的同时,东方为何能拥有拯救世界的力量?对比剖析东西方文明特点,局限以及相处与互补。

朱孝远:很高兴来这里讲一下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和互补的问题,我就讲四个方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看法。第一,我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二,我要讲讲西方文明存在的问题,第三我想讲一下东方文明的特点,最后,我想就东西方文化的互补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首先就来谈第一个问题叫“问题的提出”,每当我们对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总会为两个问题大惑不解,为什么非常强势的西方文明,在极力表现出它英雄主义文化以后,总会产生一种非常浓烈的悲剧意识,我要提的第二个问题的就是,为什么平稳的循序发展的东方文明平时不那么起眼,但是在危机面前却总能表现出非凡的克服危机、抗击危机的能力,成为化解危机的世界性的拯救之力?

那么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我觉得从西方的古代历史说起,在西方的文化里,一直存在着一种东西,叫做“审美喜悦中的悲剧意识”在希腊人那里这种意识叫做Arete崇拜,Arete它这个词的含义,就是指战斗 时候的勇敢、英勇,你英勇了干嘛呢,你英勇了就是要获得你的荣誉,但是后来希腊人又认为,你这样呢还有点自私,真正的英雄是利他的,所以呢,那个Arete崇拜就引申为品格上的完善、高尚。

那么希腊人为了实现这样一种英雄崇拜,是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结果就造成很多悲剧性的后果。在荷马的《史诗》里,那些伟大的英雄是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那个阿伽门农,他把女儿祭了海神,打仗最英勇的那个人叫阿基里斯,他没有得到荣誉,反而命丧黄泉,还有一个人就是想出木马计的那个人叫奥德修斯,战争是胜利了,但是回家却回不了家。命运把他在海上漂泊了十年,没有一个人有好下场,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你为了追求那个Arete,或者你要去当那个英雄,你就得像神一样去过日子,但是人又不是神,神是不死的,我们知道希腊有很多神,有宙斯啊、雅典娜,海神波塞冬,他们不死好好的在奥林匹斯山上过日子,但是人要去像神一样过日子,就要必死无疑,但是希腊人为了那个极限的审美喜悦,还是要这么干,于是它在哲学上,大概是亚里士多德概括的吧,就是说,“生命不在于它的长短,而是它的质量”。

还有一句话,就是“时间不在于它的长短,而在于它的重量”。所以人去像神那样活着,虽死犹荣。为什么呢?这就是英雄主义能造成生命中的最强烈的那种审美喜悦,那么为了实现这种喜悦,就往往要用一种武功里面所说的化功大法,什么叫化功大法呢?就是说你平时功力没有那么大,但是为了打败敌人,你用一种化功大法使自己的功力突 增十倍,结果你就胜利了,但是你胜利以后,你也就死了。

虽然战斗胜利,但是必然死去,这就是西方审美喜悦中的悲剧意识,有一个哲学家他的名字叫雅斯贝尔斯,他就认为这个问题说到底,主要就是一个理想与能力的问题,他说理想总是超过能力的,那么你的受挫感就永远没有办法满足,他的办法就是要么你提高你的能力,要么你降低你的理想,但是因为你的理想永远不会降低,你的能力永远不能匹配你的理想,所以这种悲剧意识,就永远不会瓦解。

那么还有一个哲学家叫做海德格尔,他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这主要是一个不平衡的问题,什么东西不平衡呢?就是你的张狂和你的遮掩之间不平衡,他说了一句话,叫做“世界每分每秒在张狂,大地每分每秒在遮掩”。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人生啊运作得很快,就像那个钻井的钻头,钻得飞快,但是你旁边的保护系统也很好,你的冷却系统也很好,那么这样呢,你也不会损害,无论是海德格尔还是那个雅斯贝尔斯,他们开出了两副药方,都没有办法从本质上来解决那个西方人的悲剧问题。

但是很有趣,他们自己解决不了,就把目光对准中国,西方人一天到晚要问自己,中国有很多叫他们困惑的地方,他们要问问题,第一个问题,一谈起中国就是说,中国的人口为什么这么多,还要问中国的历史为什么这么长?还要问这几年中国发展为什么这么快?还要问 中国人为什么生活的那么悠然自得?没有我们那样的紧张感,这些大惑不解的问题,常常困惑着西方尤其当代的西方人。

崇拜英雄,虽死犹荣,充满悲剧意识的西方,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理念到实践,西方文明的局限性体现在哪?

西方那个文明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上述的英雄主义崇拜所造成的透支和泡沫。这要从西方的文化传统和西方的人的实践行为两个方面来加以解释,西方那个文化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征服性的高科技文化。你说从本体论出发,他把本体分成两个,一个叫自然、一个叫人,然后,自然是无机的,人是万物之灵,所以有机的人对无机的自然,就是一种征服关系,所以西方那个景区挺漂亮的,上面造个城堡,我们中国人用木头造房子,他们是用什么?石头造房子,石头造的城堡马上就破坏人文景观,变成一种征服感。

从认识上来说,西方那个文化有一种两元对立,什么叫两元对立呢?就是容易把差异变成对立,什么叫对立起来,对峙起来才能分高下,比如说灵与肉,比如说精神与物质,人间与天国,人与非人,本我与他我,从而就建立起来一种对应的关系,但这两种关系是平衡的吗?这两种关系不是平衡的,是有一种高低之分的,比如说本我,我这个词在西方是要大写的,你就不必了,你是他我就应该小写了,是不是,比如说,那个天国与人间,神肯定要征服人的了,那么神要比人大,是吧,神要大写,GOD,人应该小写,是不是,所以呢这样一种对应的关系,什么都对应起来,两分法,结果,就搞得非常紧张,产生一种征服的状态。

第三个情况就是他们很容易把事情看作物质化,他们把自然认为是物质的,把人也认为是物质的,《人是机器》,这种书也是他们写出来的,中国人从来不写一本书叫《人是机器》,工具理性,主人对非人,就是这么一种征服关系。他们的美学啊,西方的美学上来看,也是突出一种英雄主义,一种征服关系。米开朗琪罗那个大卫,简直就是作了一个男人的榜样,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像画的那么妩媚,那么这样一种东西都是放大了个人,目的是激起一般的人去当英雄。

它的神学也是一神教,强调神的意志,神定论、天堂论、原罪、地狱体现了一种神对人的征服,是不是,西方的天主教,本来它的教义里面是有一种这样的关系的,叫做合作论,就是你如果要灵魂得救要进天国,一部分是靠上帝的恩惠,还有一部分是靠你自己的努力,你做好事然后你就可以在上帝的帮助下,双方合作可以完成你的得救,但是后来出现一个人叫马丁·路德,他觉得你自救,你做点好事就能得救,不是自救嘛,不行,你应该把那个得救完完全全的变成上帝来救你

后来更复杂了,叫做“前定论”,说你得救不得救,完全是神的意思,他想使你得救你就得救,一切都定好的,那么神的意愿你是不能猜测 的,因为你是低级存在不能搞清楚神的意愿,也不要去猜了,一切都是前定的,后来那个加尔文说得更加的有趣,加尔文这么说,他说假如你得救,你应该感谢上帝,你要感谢上帝的恩惠,假如你不得救,你也要感谢上帝,你要感谢上帝的公正。所以这样一来你就不要管了,这就是神对人的彻底征服。从这些例子来说,我们看出什么,我们看出西方文化的价值核心是什么?就是一种过于重视物质占有和社会成就,过于看重了征服,它过于把世界理解成是物质性的,对立性的,而没有看到人的存在的问题,没有看到以人为本的问题,这就很容易造成悲剧,这是从西方的文化来看的。

我们再从西方的实践来看,在强大的英雄主义的背后,西方那个社会是大量产生泡沫的社会,你比如说军事上来看,打了太多的仗,确实是削弱了西方的实力,我们不要去说一战二战。也不要说殖民地,也不要说他们要争夺世界霸权,我们看到这样一系列的战争打下去,就感到在一个实力不足的情况下,需要去搞世界上的军事霸权,实际上这种情况就已经出现了军事上的泡沫。虽然就是像我们说的希腊人的这个东西就复活了,虽然你要什么,你要去征服世界,但你用的不是真正的实力,你用的是什么?是化功大法,是不是啊,结果就透支了。第二个情况,西方的经济过分的依赖了外向型的经济,自己国内搞得不好,甚至国内的市场还被外国占领了,你比方说美国的汽车市场,现在都被日本在美国开的公司占领了,最近申请破产的那个通用汽车公司,它的问题就是国内搞不好,它有国内国际两块,国外的员工一 共有两万人,却成就了它生产总值的70%,国内的人口有26万人,却只占了它收益的30%。然后每生产一辆美国的汽车,它要付里面的员工的医疗保险费就要1600元,这样怎么搞得下去了,所以这种过分依赖于国际资源的外向型经济,产生了很多的经济泡沫。

第三种情况是过分强调荣誉和成就感,这使得人的生命透支,那么社会给了他很大的荣誉和成就感,却使人的生命透支,这样一种社会权利的瓜分,过分的竞争,虽然你获得了社会承认,但是你生命透支了,还有过分强烈的消费欲望,叫做消费透支、财政透支,过分强调享受了超前享受,这就导致了信誉危机。

还有,就是过分强调使用与主流文化相匹配的人,这就使得第一流人才边缘化,你去看西方历史上有一些大伟人,第一个是苏格拉底被人杀死,第二个人是但丁,但丁大家都知道,写《神曲》的那位,但是他被他的祖国佛罗伦萨赶出去,一生都回不来,第三个人叫托马斯·莫尔,第一流的思想家,被杀死。还有一些现代的一些西方的一些人,像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那些人,一天到晚被认为是一些和主流文化不那么靠近的,也就是要强调人诗意地安居,不要完全去成功,顾顾你的存在的那些人,在西方文化里面,是占非主流文化,这就使得他们这个文明里面,使得很多第一流的人才没法被使用。那么从西方文化的那种过分的“惟我独尊”,或者说西方文化论,西方中心论,又使得西方文化缺乏一种开放性,以自我为中心,常常把自己的文化和别 人的文化进行比较,只要你的文化和我不一样,我就怎么样?我就不承认你,我就说你失去了文化的认同感,这样,我们看西方文化是很开放很开放的,其实不是,其实西方的文化它已经走向封闭,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的存在。西方的知识界分两部分人,一部分人是专门看东方好的批判西方的,还有一部分人是主流文化,还是觉得西方明明出现了很多问题,还不承认这些问题。

求索东方文明真谛,从本体论到认识论,从美学、宗教再到思维模式,东西方文明如何相处与互补?

接下来我们就来谈第三个问题,我们就来看看和西方不一样的东方文化的一些特点。与西方不一样,东方那个文化应该说是一种高情感的文化,怎么说高情感呢?就是什么东西都是有机的,什么东西都是有情的,“天人相合,天地有情”天地怎么有情呢?天和地在一起,那就怎么样?那就要生万物,就会生出阴阳两气,就会生出五行,所以中国的那种本体论,它是一种天人合一的本体论,以人为本自然有情,人与自然是要取得一种和谐的,然后还要取得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文化的和谐,在天地人那里突出的还是个人字,天地生万物,人于是要孝敬天地,孝敬父母,这是中国的本体论,没有把人与自然完全对立起来。

第二就是认识论,中国那个认识论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要求二元中 合,二元和谐。天与地要合一,人与事也要合一,物质与精神也要合一。灵与肉也要合一,那个灵与肉怎么合一呢?我们说孔子大思想家吧,但是孔子确实是提出“食不厌精”的人。我们说倒霉的诗人苏东坡吧,确实是大文豪,但是东坡肉就是苏东坡弄出来的,所以呐,这个就是灵与肉完全是合在一起的。

中国那个文化,它是求真的、强调现实的,认识论上就是求真的,真就是返璞归真,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中国人的所谓的实践理性。

在美学上那就更不用说了,中国的美学是特别强调情境合一的,要产生一种情境,用美来陶冶性情,产生善,中国善怎么来的?是用美来陶冶出来的。西方的美也有一种作用,用美来激励你当英雄的,中国人的意念,它是把一切世俗的劳动,一切与改善有关的劳动,都没有看作是个人的行为,至少是不能通过描写个人来歌颂的,因为那是大家的工作,是整体的劳动,不归于个人。所以这就是中国人的利他主义。

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国的宗教也是蛮有趣的,中国这个神学,首先它有多元神,中国人现在人死了以后,不是去玉皇大帝那里,玉皇大帝那里都是你在活着的时候成仙了,然后你才能够登天,你要先变仙,所以中国人从佛家那里借了一块净地,他就劳动神,劳动的实在太厉害,没小孩了拜观音了,没钱了拜财神了,把神弄得特别地累,所以 中国太利用神了,结果中国人离天非常近,中国和天就是999和1000的区别,不是两元对立。

这样,东方文化的核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核心论,它过分地重视了人的存在和生存问题,对个人的成就比较忽略,重集体轻个人,中国人的英雄也有,无非就是心灵高尚、成熟理性,无私为他敢负责任。这样一种文化当然就可以培育东方人的行为,这种东方人的行为来看,首先要和平不要战争,六十年来中国本土没有战争,这是中国崛起的前提。中国人民老是把钱存在银行里,不肯取出来,利息没有他还存在银行里。中国也是搞稳定的,经济上有两个五个亿,每年生产五亿吨粮食,每年生产五亿吨钢铁,那就保稳定。中国第二产业什么造汽车呀,造电视机呀,造空调啊,保速度。中国还有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就是服务业。一天到晚吸纳人才,这叫保就业,结果呢,使得中国问题不大。还有中国有个“任人惟贤”这个标准,这是孔子说的,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一天到晚提拔人才,结果呢,东方文化就保全了实力,在出现危机的时候就成了拯救之力,资本主义爆发危机了,而伏尔泰那些人就到东方来说中国这个制度真好,向中国学习,还有西方要发展资本主义了,从理性的资本主义向任性的资本主义转变了,然后就出现了殖民主义,也是靠东方,结果,现在西方人活不下去了,觉得人生有危机了,那个时候就想到中国的道家、儒家,超脱入世。所以我们看到了,它们那个文化和东方的文化,还是差异很大的。这两种文化确实是可以互补的,中国那个文化和西方那个文化相比,东方文化底座很大,西方文化搞技术搞了几千年了,高精尖这是可以有互补的,中国是强调集体,他们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这个是可以互补的,中国强调和谐,他们搞征服,这看来征服我们不搞了,但是和谐一定是世界的前景,中国那个文化积累性,西方那个文化里面积累得不那么成功,就要搞扩张,那么你积累不成功,怎么搞扩张呢,它要创新,所以它里面创新性是有点意思的。中国人是内心修养,西方人喜欢外在发展,中国人重现实,西方人重未来。这样,就看到一种多元化的文化了,最后一定会在东西方文化的互补中产生。

我在这里下几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我认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是伟大的强势文明,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但是,这是存在着显著的文化差异的,东方尤其中国那是一种高情感的实践理性的文化,西方它是一种征服性的高科技的文化。第二个问题,就是这两种文明之间,是可以互补的,可以交流的。

那么第三,有人以为全球化一来,就会由一种文化变成世界文化,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全球化它一定是在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化,所以,今后的世界格局应该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一种繁荣的局面。按照我的理解,那就是说假如你把每一寸土地都弄得非常美丽,把每一颗人心都弄得非常高尚,按照我的说法那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了。

王鲁湘:在刚才朱先生演讲中间,我脑中就不断在出现一个好莱坞大片叫做《终结者202_》。这已经是第四部终结者了,前面已经有三部了,那么这四部终结者,都有一句共同的经典的台词,当英雄要出去征服,或者要出去拯救的时候,然后他会走到门口,回过头来说我会回来的,几乎所有好莱坞大片一定要有的一个要素,就是凯旋。那么这种东西在中国的文化意向中间啊,没有这个意思,但是它有什么?有大团圆,西方的凯旋和我们中国的最后的这一个大团圆之间,到底它的这个本质差异在什么地方?

朱孝远:你说的那个电影我恰恰没有看过,但是我看了两个电视剧,一个叫《奋斗》一个叫《我的青春谁作主》。这两个电视剧一看呢,觉得中国人现在喜欢在电视剧里面突出一个“我”字了,所以也可能是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有影响啊,但是从那个里面呢,无论是那个谈中国年轻人奋斗的青春片啊,在里面讲到最后胜利的那个斗争,都不是技术性的,不是阴谋诡计,不是高科技,最后还原的是一个情,叫做人性回归,所以这个是成了现在的一个大团圆的一个新的这样一个东西。西方的那个历史上其实也有回归,但是一直不是主流文化,有一个叫《青鸟的故事》,记得吗?说有一个人跟着一青鸟去找幸福,走遍天涯海角,永远找不到那个幸福,后来那个青鸟就把他带回自己的家,觉得我的 家,我的亲人就是我的幸福,那么这就是西方人的一种迷途了。中国那个孔子儒家里面,它是分等级的,它是先自己然后再家人,再你的邻居,再整个社会,这叫做修身养性对吧,治国平天下,它是这么由近及远的,但西方的一个浪漫主义,最后由远及近,身边的东西不那么看重。

这是和他们的那个千年封建时代有关系,千年时代就发展出一种叫骑士文化,那么骑士文化一来以后呢,骑士是国际性的一天到晚冒险,所以他们中世纪的文化无非就是骑士文学还有就是传奇文学,结果这种东西一直被歌颂,一直被放大。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像堂·吉诃德那样去行侠仗义,所以,这样一种东西,觉得你的成就感最后到人间,不能在平凡的生活里面去找到你的成就。

王鲁湘:这实际上我们在描述一个在文学和生活中间的一个现象,但是这个东西反映他们的思维和他们行为的是一个模式,是吧,西方的思维是线性的,直线性的,不断超越性的,然后他的行为也是,是不断征服的,冒险性的,所以他是往前走,不回返,不回头的。而中国是环形的。

朱孝远:有这个意思。所以这就是中国宗教也是这样,所以佛教传到中国,能够在中国立住脚跟,也是有原因的。它就强调一个因果论,你想你做了很多好事,结了善因,结果呢你就六道巡回,最后你还能 做人,说不定还能成佛,对吧,所以这样一种循环论和中国文化时空观念的循环论,它是完全吻合的。

王鲁湘:您刚才在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分析的时候,您定义东方文化是一种高情感的文化,而西方文化是一种高科技的文化,这种状态的话确实对我们这种以建立在客观知识基础上的这样一种科技思维的发展,应该说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朱孝远:它也有影响,中国现在实际上高科技那方面,中国是在向西方学习,然后中国在做人方面也就是,关于存在的方面,中国实际上是对中国的那个独特的贡献。在那个知识论上,我是把知识分成三个世界。

第一个世界,叫做感觉与经验的世界;第二个世界,叫做直觉与艺术的世界;第三个世界叫做知觉与科学的世界。中国人的第一世界很强,就是他用经验来概括,来概括出新的知识能力很强,它的第二世界很强,就是直觉与艺术的世界很强很强,那中国稍微不足一点的就是那个演绎法,那个就是根据几个概念,根据几个定律来得出一种科学的观察,先假设后观察,这叫知觉和科学的世界,这点它是不如人的。

王鲁湘:那么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个所谓全球化我们不可否认,它是西方的而且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这样一种文化,然 后它的整个在全世界的一种强势的推进,即使像我们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也存在过这个文化归属认同感的危机,那么我们怎么来看这个问题。

朱孝远:那个亚里士多德的学生,那个亚历山大,他就打仗,一路把波斯扫平,一路进攻到埃及什么的都给他攻下了,但是一直攻到印度,再弄过来要攻到中国了,他就攻不下去了,然后他就死了。所以这样一个情况就是说碰到那个比较大的国家,尤其比较强盛的也是强势文明,他就攻不下去了,虽然扩张就像水可以往低处流,但是你水碰到一个阻力它也流不过去了,那个情况是这样。但是另一个情况就是说那个西方的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一方面是刺激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一个也就在那个全球化进程的情况,融入了很多其他的文化,你刚开始的时候,可能随着文化的扩张,但是你碰到文化以后,它马上就融入了到其他的文化,就融入进去了,这种情况就像一个水在开始源头的时候,它可能很清澈,流啊流啊它就流得什么东西都有了,它就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所以现在实际上我们所享用的那种文化已经不是一种纯文化了,而是一种混合文化。

那么在这种处境下你怎么解决文化认同感的问题呢,我觉得文化认同感它不完全是一种心理危机或者民族文化的危机,最主要的,就是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它如何在世界上担负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责任,怎么来提升中国的一种软实力。教育理念不同,理想人格该如何培育?东方与西方,文化如何超越国界?文化比较中,该如何理解国民性研究?

提问:你好朱老师,请问你是怎么看待理解司马迁所说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朱孝远:实际上那个最难理解的就是“天人之际”。“天人之际”,因为孔子是不那么信天的,孔子说那个天是不说话的,但是四时就行走,万物就出生,然后又说“五十知天命”。孟子对天的看法就更加有趣了,孟子说过一句话,他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荀子更进步了,说“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

但是到了西汉那个时候,却出现天人感应的学说,董仲舒“天人感应”,所以天人相应,司马迁对此大概是怀疑的,但是他认为天人关系还是要追究的,为什么呢?因为古代有个传统,就是太史令同时也是那个观天的官员,也是要管星象的,所以他要研究,所以通古今之变有两个含义,一个就是历史是发展的、变化的,而且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成一家之言”主要是一个很大的抱负,当时一家之言不是一家之说,却是说当时有道家、儒家、法家,要自成体系,凡是自成体系的东西就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要把史学变成一家体系成体系的,结果他就开了史学研究的一家之言,所以他这种东西还是和中国文化是结合得非常好的。

提问:朱老师你好,您在美国和中国都教过书,那么您对于东西方高等教育的不同,您是怎么去看的?

朱孝远:丘吉尔说过一句话,他说大学呢仅是传授知识的,大学更应当是传授智慧,大学不应当仅仅传授技术,大学应该锻造人格。那么人格怎么训练呢?人格就要训练你全面发展,我们现在从西方的教育来看,它是比较注重能力的,我们是比较注重知识传授的。所以西方现在老师不讲课,我在西方教书很开心,老师就要引导学习就行了,自己不要讲,当教练是不用跳高的,你明白这个道理吗?我们就把西方的那个学生就在一起开一种叫做讨论课,讨论课里面,他们乱说,说的都是错的那你去纠正他们,结果学生能力是提高了,我们的知识也变成相对的了,对吧。

中国不是,中国到这里你挺累的,你一天到晚讲课是不是,因为中国的理念叫做什么,叫做授业、传道,解惑,所以这是两种不同文化的处境里面,不同话语里面的那种高等教育,但是他们的理念就是一样的,那么西方还有个东西,我想稍微提一下,就是西方的国家那个大学,宣称自己是培养领导人的,那么我们中国的教育比它和平的多,我们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人才的,但是没有提到要培养哪样一种精英,所以从这一点上,我们感到还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觉得这是文化传统的不同。

提问:我想问的是,您如何看待在全球化下的文化基础?

朱孝远:全球化的文化基础是文化的实力,过去搞艺术的人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越是民族的就越是国际的,是不是?你说这句话对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确实是不全面的,那个世界的文化的交流它从本质上来,是有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它本身的优秀性,同意吗?还有一个它的互补性。优秀性的东西,比如说梅兰芳的京剧,齐白石的《虾》,是吧,即使贝多芬写的小曲子叫《致艾丽斯》,这种东西你一旦做极端的好了,它就有三个超越,第一个超越就是时间的超越,古代的人喜欢,现代人也喜欢;第二个就是空间的超越,中国人喜欢外国人也喜欢;第三个就是小题材和大题材的超越,你比如说那个《虾》,那个京剧,那什么是大题材呢?但是你一个东西做到了极端的精美,它就无所谓小题材和大题材,就成为文化的共享的全球的东西,对吧?所以我觉得东西要进行交流首先就是它的优秀性。其次是它的互补性,有些东西我们没有,而你有,那我怎么办,我只好管你借,向你学是吧,如果你要开放向人家学习。你比如说芭蕾舞这个东西就不是我们弄出来的,是吧,它先在意大利,后来跑到法国跑到俄罗斯现在又怎么了,但中国把它引入了,还办了一个北京舞蹈学院,来专门跳芭蕾舞,搞了个芭蕾舞系对吧,然后中国就弄出中国式的芭蕾舞,什么《红色娘子军》啊,《白毛女》啊。所以我觉得,到了一个全球化时代,不会出现一元化的局面,反而是在多元化的情况下,出现多元的文化格局,刺激了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共享文化的共存。

提问:朱老师您好,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然后对文化史有比较深的了解,那么在方法论上,我们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

朱孝远:我觉得就是要注重对国民性的研究,国民性你知道吗,就是一个民族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共同认同的文化标准,这个东西过去我们不注重,但是非常之重要,比方说中国驻德国大使,给德国人去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他们看不懂,他就问那个大使,你们那个男的送女的,女的送男的,送了两个小时,到底干什么。为什么一句“我爱你”说不出来,这个问题从浅处说就是一个文化交流的问题。实际上从深处说非常重要,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中国或者世界上的那个,人文学研究或者社会科学研究,基本上是两大类,一类我们叫做基础研究,还有一类我们叫决策研究,那么那个国民性研究就是决策研究,决策研究,它一定要建立在对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它才有力量,你比如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人投降了,美国就不知道怎么对付日本了,就请那个社会学家,去写一本书,研究怎么对付日本人,那个人后来写了一本书叫《菊与刀》。然后美国人就把他的研究送到一个国家掌握的再研究机构去研究,研究出来发现一个很简单的事实,认为那个天皇制度是不能由美国人废除的,这个结论不是那个作者得出的。还有那个英国搞了大英帝国以后,最难对付的就是那些殖民地,部落皇宫的反叛,它觉得弄不好,因为文化不同,就派了一大队人类学家去研究部落,人类学家拿了英国政府的钱不好好为政府服务,就 写了很多人类学著作,回到了英国,英国政府很高兴,说你们文章写得多好多好,多么重要,结果把那些人类学著作,送去一个由政府控制的再研究机构研究。

研究出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所有的部落首长、部落酋长都是世袭的,建议英国政府把那些部落首长的儿子弄到伦敦来,学BBC英语,看芭蕾舞,把他培养成英国的上流绅士再送去当部落酋长,这样一来解决了问题。所以你不仅是这样,更重要的你要研究世界文化,我就觉得要把文化提升到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个地位实际上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你真的把国民性研究透了,一个地方发生什么大事,你就可以预知,那个国家会有什么反应,世界上各个国家会有什么反应,它们都是从它的潜意识,国民性里面,马上就能猜出他们的国际性的反应,所以从这么重要来说,我觉得我们研究世界文化,不仅是一个交流的问题,也是一个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怎么使得文化走向现代的一个应用性的问题。

王鲁湘:非常感谢朱孝远先生精彩的演讲,朱先生的演讲从历史、现实,和艺术等多个角度给我们提供了理解文明和文化的多重角度,如今历史的推动和现实的需求使得我们对东西方文明的理解,不能再停留在表面,也许只有互相尊重,平等对话,才能真正理解对方,文明也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间,更多的问题将留给大家去做进一步的思索。

第五篇:儒道互补专题教案

《论语》、《老子》

――“儒道互补”专题探讨 一 展示图片1;板书儒道互补 《论语》 《老子》 二 播放奥运视频剪辑; 三 导入新课

导语: 刚才的录像,让我们重温了北京奥运开幕式的精彩场面: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阵阵呐喊,体现了儒家“仁爱”的胸怀;太极拳表演的一招一式,展示了道家的“无极”境界。千百年来,儒道两家互动、互补、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特有文化。今天,让我们以《论语》《老子》为依据,认识构成中华文化主体的儒道两家,探讨“儒道互补”这个专题。

在探讨之前,我们先确认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四 展示图片2;

教学目标:

1、通过《论语》中“君子”与《老子》中“圣人”比较,了解儒家、道家的基本思想。

2、通过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名人的著作思想,理解儒道互补对人生的积极意义。

3、感受中国儒家、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引导当代中学生追寻、传承儒道文化。

五 1 从《论语》《老子》看“君子”与“圣人”

所谓互补,就是相互补充,它是以二者之间的差异为前提的。我们要研究“儒道互补”就必须先比较儒道的不同。

儒道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比较研究。为了找到这个切入点,初步的调查显示,有这样几种观点:展示图片3 “儒道分别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为人准则。” “儒道的差别体现在对人的规范准则不同。” “儒道的差别体现在为人处事的准则不同。”

儒道两家分别为我们树立了一种做人的准则,这种做人的准则在《论语》和《老子》中体现在两个人物形象上――“君子”“圣人”,今天我们就选取“君子和圣人”这个角度,来看儒道互补,借以窥斑见豹。

(板书 君子 圣人)请大家打开书,将《论语》十则含有君子、《老子》五章中含有圣人的语句画出来。(学生朗读找到的句子);

从这三则、两章中看,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老子所说的“圣人”分别是怎样的人呢?(标注在每则的相应位置上)学生代表发言

先/孔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君子”?

后/老子认为怎样的人可以称为“圣人”?

师生互相补充,概括《论语》中“君子”和《老子》中“圣人”的特点。

教师小结:

孔子和老子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做人的楷模 《论语》中为我们描述的君子,有德、有仁,能够克己复礼、奋发有为。

《老子》中为我们描述的圣人,无辨、无争,能够顺应自然规律、不去妄为。(板书 有 无 克己 顺应)

六、从君子与圣人看儒道异同

孔子、老子为什么树立“君子”“圣人”这样的楷模?那么我们就先要看看孔子、老子生活在怎样的时代? 展示图片4 由一生诵读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发展了起来,而王室的力量却逐步衰微,渐渐丧失控制诸侯的能力。强大了的诸侯,不再对周王室唯命是从了,他们有的蚕食周的土地,有的攻伐别的诸侯国。

据史书记载,春秋242年间,有36名君主被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诸侯的盟会450余次。

孔子树立“君子”这个楷模的原因?

请同学们依照文本、并结合时代背景,先说说孔子为什么要树立“君子”这个楷模?

学生:学生谈 1-2学生。

老子树立“圣人”这个楷模的原因?

孔子为我们树立“君子”这样的楷模,而生活在同一个时代的老子,为什么要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与“君子”差别很大的“圣人”形象?依照文本并结合时代背景说说你的看法。学生:多几个同学发言。

探讨儒道主张的异同

通过以上的研读,请大家归纳儒道两家的异同。1-2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通过研读,我们发现,儒道两家同样不满于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民不堪命的社会现实,他们拥有共同的理想:疗救社会,使之恢复正常的秩序。面对这个混乱的时代,儒家的主张是做“加法”,要求人们加强自身修养,从而治国、平天下,强调一种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而道家的主张是做“减法”,要求人们丢弃扰乱自然天性的东西,那么社会就没有纷争,天下就太平了,他强调一种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正是由于儒道两家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的二者互动互补的关系。

学生:我们一起再把有关君子和圣人的章节齐读一遍。

(板书 社会 规律)

七、从古代文人看儒道互补

从苏轼词看“儒道互补”对苏轼的影响

在孔子、老子之后的202_多年中,儒道互补一直是中国思想文化演进的主要内容,正如林语堂所说:“道家及儒家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儒道互补对中国文人的影响,在课后的阅读指南中说得特别好,请同学们打开书20页(一个学生朗读。

学生:你熟知的哪个文人是这样的代表?

教师:那么我们先以苏轼的两首词为例,来看看儒道互补对苏轼的影响。

展示图片5 6 7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

学生: 两个学生朗诵两首词

(将你感受到的诗人情感,通过你的朗读传达给大家)朗诵的学生谈体会(如何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其它学生:请对他的朗诵作一评价,情感把握得是否得当?你尝试读一读。

教师:有人评价:苏轼的人生是儒道互补的人生,这两首词中如何体现的? 学生:进一步探讨。

(二)“儒道互补”对其他文人的影响

教师:苏轼的人生是典型的“儒道互补”的人生,千百年来,儒道互补影响着,像苏轼一样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文人。

你还知道“儒道互补”哪些文人身上得到体现? 学生:举1-2例

八、儒道互补的人生启迪

“儒道互补是一种人生智慧”

“儒道互补”的智慧对你的人生有哪些启迪呢?

请你用你喜欢的语言样式,写出“儒道互补”对你的人生启迪。学生当场写,教师选取佳句,读给大家,请作者简单解释

九、课堂小结 结束语: 今天这节课,我们对“儒道互补”这一专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我们应该从中学习一些专题研究的方法:如选择恰当的研读角度,对相关的内容对比研究等。同时,在思想上我们应该获得一些启迪: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让古代先贤的智慧在我们的血脉中延续。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人生漫漫旅程中“用儒家思想进取,用道家智慧炼心。”做一个勇于担当的堂堂“君子”,也能做一个内心超然的悠悠“圣人”

十 板书设计

儒 《论语》 君子 有(克己)社会

道 互 《老子》 圣人 无(顺应)规律

感悟

1、蝶恋花?儒道

温良恭俭礼以弼,儒者苦求,时时仁不弃。万象朝宗谦卦里,聃丘亦可有合璧。齐家修身刀兵退,道法止戈,皆是将民惠。力从天道终不悔,为民甘滴仁义泪。感悟

2、达 则弘儒于世 循礼 重仁义 穷 遂以道自遣 弃欲 顺自然

感悟

3、一丝洒脱,一缕逍遥,达天命,顺人道,天人合一

几分忠孝,几许豪迈,志于仁,修于德,德仁成双 感悟

4、上联:孔子说“礼”礼约人人为仁事 下联:老子言“道”道顺天天法自然 横联:儒道互补 感悟

5、守礼爱人为君子,淳朴超然成圣人。

漫漫时光传千载,谆谆教诲享一生。感悟

6、人生如不竭之河,缓缓流过。旅程中,志在林泉,胸怀廊庙。以动继言,以真言境。

功名不可星满,做人恰到好处。天地放宽于心,恩泽流长于世。

区域差异,交流互补 复习教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