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克与千克的教案
克与千克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理解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
2、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掌握用称称量物体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有初步估量物体重量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克与千克的概念的理解,知道1千克=1000克,并学会应用。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具有估量物体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盘秤
天平
500克的盐
1千克的面条
2分硬币
100克的大米
字典
苹果
香蕉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轻重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老师昨天去超市买了几样东西,大家来猜一猜他们谁比较重?谁比较轻?你怎么样知道的?(拿出面条和苹果)生:用称称一称
拿在手里比较感受一下
看看标签。。
师:看来我们的物体是有轻有重的,我们把物体的轻重叫做物体的质量。
(二)认识称,揭示课题
1、出示常见的称挂图
师:刚刚同学们说可以用称称物体的重量,那同学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称吗?(学生一一作答)
2、介绍一下常见的天平称和盘秤
小结:它们都可以用来称量物体的质量
3、揭示课题
师: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有:克和千克,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板书:克与千克)(三)认识克,感受一克和几克
1、掂一掂一克的物品,感受一克的重量(一枚2分的硬币)
师:你们知道一克的重量是多大吗?(硬币发给学生亲身感受一下,再闭上眼睛思考一下,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一克)
生:一粒米
一颗种子
一颗纽扣
一片树叶
一粒花生
。。。。
2、比一比
师:有请同学上前来感受一枚硬币、一包盐
一包面条
一袋大米的重量,比一比谁重,感受几克,100克,500克的重量。(之后现场操作天平称出字典、苹果的重量,并认识砝码)
3、教授克的单位
师:刚刚我没用天平称出苹果的重量是200克,字典的重量是400克,一般表示物体轻重我们用克,它用英文字母表示是g。
4|小组自由讨论语文 数学英语 科学课本的重量。
(四)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感受千克
师:物体有轻有重,遇到比较轻的物体时我们就用克做单位,遇到比较重的物体时,我们就用千克做单位。那么1千克有多重呢?大家看这一把面条就是1千克,请大家用手掂一掂,体会一下1千克有多重。
师: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小组之间说一说。
3、判断|: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哪个重?
小结:无论物体的颜色,形状,气味,厚度等怎么样,只要他们是同样的质量,轻重是一样的,也就是说,1千克的感觉是一样的。
4、估计几千克
师:估计你的书包有多重?你是怎么样估计的?(与1千克做对比)师:咱们来用盘秤称一称,看你估计的准不准确。(指导学生使用盘秤)
师:当我们用盘秤称东西是时候,指针指到1,就表示1千克,下面我们就来称一千克的东西。(称1千克的面条
一千克玩具
一千克的香蕉
2袋盐)
(五)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师:我们刚刚已经知道了一包食盐有500克,那么两包食盐呢?、生:1000克,因为500+500=1000克
师:我们再用盘秤称一称2包盐到底是不是1000克?(指针指向1,)说明2包盐的质量是1千克,那么刚刚同学说2包盐是1000克,这里有两个答案出现了,为什么呢?会不会有一个答案是错误的额?(展开小组讨论)
师:其实这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就说明1000克是等于1千克(板书1千克=1000克)师:那么3000克=()千克
5千克=()克
(六)复习固定克与千克 师:再次掂量你面前的物体,感受克与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有不懂的请提出问题(感受课文,要求学生看读课文)
(七)练习
一包盐重500()
一个苹果大约是200()
一张纸大约是3()9000克=()千克
8千克=()克
(八)总结:
师: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篇:克与千克 教案
克和千克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
二、教材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量的计量应用越来越广泛。本节课学习的就是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还是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所以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各种实际操作活动,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实际观念)
三、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四、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学教育的价值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数学教育已经从原来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关注学生发展为主要目标。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依据数学课程标准,设计了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立足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同时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在遵循教材编写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游戏导入,背一背。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请学生互相背一背,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找三位学生,其中两位体重对比明显。这三名学生互相背一背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初步感知轻重。)(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2、课件演示,请学生观察两幅图片,说一说哪边轻,哪边重?
3、联系生活实际,掂一掂。
请学生在自己的桌上找出两样物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它们的轻重,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样为学生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力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欲望。)
4、设疑,导入新课。
看来物体有轻有重,那么怎样来表示物体的轻重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表示物体质量的单位:克和千克。(用设疑来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二)操作探究,感悟新知。
1、构建克的概念。
(1)、认识秤。
要想知道物体到底有多重,怎么办?先说说在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秤,相机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秤。(磅秤、电子秤、弹簧秤、台秤、盘秤、杆秤、天平、人体秤、)接下来让学生认识这些工具,练习读取秤上的数值,教师要做必要的指导。其中重点认识天平、盘秤、人体秤,以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2)秤一秤。
用天平称出1克的2分币。
(3)掂一掂。
体验1克到底有多重。
(4)找一找。
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在克的认识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秤、掂、找、说”四个层次,让学生认知克是用来秤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再用手掂一掂2分币,以及让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重要的作用。)2、构建千克的概念。
(1)掂一掂。
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两袋盐的质量。
(2)称一称。
让学生用手称一称两袋盐的质量,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
(3)小组合作秤出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如大约几个苹果的质量是1千克等。再掂一掂。
(4)猜一猜。
为每组都准备了1号包,猜一猜有几千克?再称一称,拎一拎。也可以称称体重:先猜一猜老师的体重,找同学帮忙称一称,再称称其他同学的体重。(可以先让其他学生猜一猜体重,然后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是体重)
(通过称一称、掂一掂、猜一猜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体验,来感受新知。)
(5)联系生活说一说以千克为单位的物品的质量。
(这样通过称体重的游戏和联系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几千克的质量,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沟通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
(1)利用前面的教学直接揭示,即从两袋盐的质量中巧妙地揭示出克与千克的内在联系,即1千克=1000克。
(2)设计一些习题,解决克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接换算。如填空题:5千克=()克
3000克=()克等等。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基本练习:
例如: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乒乓球重1()。一袋洗衣粉重1()。一管牙膏重100()。一只鸡重2()。一位小朋友重23()。一个西瓜重3()。
(学生通过填写单位,可以进一步明确质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使认识更加准确。)
2、深化练习:
改错题:爷爷收到了明明写来的一封信,信的内容为: 爷爷:
您好!我已经9岁了,身体长得特别健壮,体重已达50克,每天早上吃一个60千克的蛋,一袋250克的牛奶,中午可以吃掉3个100千克的馒头,晚上吃的更多,和爸爸妈妈一起能把1克的米饭吃光。
爷爷看完后,笑得直不起腰,为什么呢?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找出文中的错误。看哪个小组找的又快又准!这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克和千克在生活中要准确使用。
3、课外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回家与妈妈上街买一次莱或去超市购物)。
(将数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感到数学离我们并不远,而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以发展。)
(四)回顾全课,畅谈感受。
请学生谈一谈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感想,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又提出新的要求。
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同时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的欲望。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依据新课标提出的两个基本理念,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
教材呈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学生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学生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学生学数学建立了充足的信心。
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中,知识形成的过程是由教师讲的。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的操作与思维,学生无法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地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学生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分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学生的体验空间。
在本节课中,学生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不足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过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场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
第三篇:克与千克教案
克与千克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二)了解天平和用秤称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
(三)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克”和“千克”。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教具和学具
教具:天平,1角5角硬币若干,秤图,500g袋装食盐。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逛过超市?你们一般买什么东西?有没有买过瓜子,水果?又是怎样买的呢?(选好后,拿到秤上称,再付钱)
通过用秤称,我们可以知道物品的重量,重量用什么单位表示呢?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克与千克)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天平
教师说:用天平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出示天平)在天平的左边盘里放置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另一种要称的物品,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间时,表示天平平衡,也可以说这时天平两端的物品重量相等,如果指针偏离标尺中间的位置,则天平左右两端物品的重量不相等,指针向哪边偏,哪边的物品就重。
师问:用天平能不能比出数学书和语文书谁轻谁重?请一位同学到前边来,用天平称一称。(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把两本书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边,马上看到指针向语文书那边偏离)
师问:教师这儿有1角和5角的硬币,哪个重?教师演示,同学仔细观察,问:指针动没动?说明什么?学生得出5角比1角的硬币重。师说:天平除了可以比较东西的轻重,还可以用来称东西的重量。称物品重量时,一般在天平左边盘里放要称的物品,右边盘里放置砝码,天平的指针如果指向标尺的中间位置,表示天平两端重量相等,砝码上标有它的实际重量,这时砝码的重量就是所称物品的重量。
2.认识重量单位“克”,建立1克的重量观念p101 师问:在天平上称一称2枚1角硬币有多重?(请学生操作,在操作中发现,天平左边盘里放2枚1角硬币,右边盘里放上标有“5克”字样的砝码,天平的指针正好指在标尺的中间位置,天平平衡,说明2枚1角硬币的重量是5克)
师说:这2枚1角硬币约重5克。在表示比较轻的物品重量时,一般用克作单位。(板书:克)5克到底有多重?请每个同学拿1枚2分硬币,掂一掂,亲自体会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
师说:请同学们将盘里的硬币取出,放入粉笔,直到天平指针指向标尺中间,使天平平衡,然后数一数多少根粉笔。(请同学按老师的要求,将硬币取出,把粉笔放入盘中,直到天平平衡,就不放了,这时数出粉笔数。
能得出什么结论?(粉笔与硬币)
3.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p102 师说:像粉笔、硬币、树叶、羽毛等物品,重量比较轻,就可以用克做单位,而有些物品,如:一袋精盐、一袋洗衣粉、一箱苹果等,用克做单位就不太合适了,这时常常用千克做单位。(板书:千克)
师说:1千克=1000克(教师同时板书)。要想称一称一袋精盐有多重,就不能用天平了,得用盘秤。课件1请同学们想一想一袋盐有多重。师说:500克就是我们平常说的1斤,以后买1斤重的物品,就可以说买500克。因为这是我们国家统一实行的法定计量单位。随着年龄的增大,慢慢就能掌握了。师问:再放入秤盘一袋精盐是多少克?(1000克)师说:2袋精盐正好是1000克,也就是1千克。1千克又叫1公斤。请同学们回家后掂一掂2袋精盐有多重,建立1千克的重量观念。
师说:在商店里,常用盘秤、电子秤称物品的重量。
师问:看盘秤指针所指的数字,你能说出苹果的重量是多少吗?课件2,练习二十 第三题
师说:一般称较轻的物品时用“克”做单位,而称较重的物品时,要用“千克”做单位。课件3练习二十第二题
第四篇:克与千克教案
第九单元
单元目标:
知识技能: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数学思考: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等实践活动,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去创造美的意识。单元重点:
1.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活动判断出结论,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2.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单元难点:
1.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2.在于如何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推理过程。课时安排:
数学广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最简单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与推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日常生活中常常通过一个现象或是一句话就能推测出未知的结果,这个过程就是推理,今天我们学习推理。
二、新课:
1、出示例题1:把知道的信息说一说。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拿的是语文,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请猜一猜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2、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师:从三个知道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 提问:小丽拿的是什么书?
4、教师小结:通过分析同学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单的推理,推理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出正确的答案。师:如果我们只分析小刚说的话,而不看小红说的话,能得正确的答案吗?
5、小结:在简单推理时,一定要全面地分析,进行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答案。
6、做一做。
1)欢欢、乐乐和笑笑是三只可爱的小狗。体重分别是7千克、5千克、9千克。乐乐比欢欢重,笑笑最轻。你能写出他们的名字吗?
2)小冬、小雨和小伟三人分别在一、二、三班,小伟是三班的,小雨下课后去一班找小冬玩。小冬和小雨各是几班的?
三、练习。
1、游戏——帮小动物找家。
森林里的小鹿、熊猫、小羊、猫和小兔分到了新房子。小鹿说:猫在我的左边。
小羊说:我家的左边是熊猫家,右边是小兔家。小兔说:右数第3家就是我家。
你能帮他们找到各自的新家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猜一猜下面小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公鸡、小羊、熊猫、梅花鹿和松鼠去旅游,它们住在宾馆里的1—5号房间,服务员告诉他们:熊猫住的不是1、3、5号,梅花鹿住的号码比熊猫多一倍,小羊住在梅花鹿的右边,公鸡住的离熊猫最近,熊猫住在公鸡的右边。猜一猜,这几只动物各住几号房间。
四、动笔练习
课本111页练习二十一1、2、3题。课本110页思考题。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探索简单事物的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发现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运用排除、猜测等方法推算出所在方位的数字是几。培养分析、推理的思维过程及思考的有序性和全面性能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他们三人各吃什么水果?
二、新课。
1、出示例2 在下图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
给学生读题思考的时间,然后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
师:你们首先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怎么想的?B是几?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订正答案。并说理由。
3、做一做。
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4、师:在解题时同学们一定先确定哪个空格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依照这样的线索,就能逐一找出其他空格的数。
三、练习。
1、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2、在图中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B、C各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是多少?
3、动笔练习,完成书上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们做这样的题是不是很有兴趣?
第五篇:克与千克教案
教研专题<课堂教学生活化>公开课教案
课题《克和千克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三、教、学具准备:1角硬币(约重1克)、盐(500克)两袋、多媒体课件、天平、弹簧秤。
四、学前准备:调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质量。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听说咱班有两名同学跑的很快!他们是谁啊?
师:今天让他们举行一场比赛怎么样?
师:今天的比赛要增加难度,让他们每人背一个同学来比怎么样?(要求)
提问:除了“斤”以外,你还知道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什么单位?
小结:“斤、两”是我们国家常用的单位,你知道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什么吗?(如果有学生说出克和千克就说真了不起,那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
2、探究新知、形成能力
⑴交流汇报。
师:昨天王老师让同学们去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质量,现在交流一下好吗?
教师投影出示上述物品的质量标注并小结: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
⑵认识秤
师:刚才我们说的一袋茶叶400克,一袋面粉25千克等等,都是看包装袋上的说明知道的?那除了看说明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用秤来称。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秤(课件一起展示),你在哪见过这些秤?
⑶认识天平
师:同学们都没见过天平,王老师带来一架天平,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教师出示天平(同时投影出示模型)在实验室用的多,一般称较轻的物体质量,介绍天平的组成、用法。(每一架天平都配有一套砝码,称物品时把物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右盘,有时还可调节游码)
⑷认识“克”
师: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币,让学生掂一掂(师先示范),说说感觉怎样?(很轻)
师:请你猜猜这个硬币大约几克?
生:………….提问:你们想不想知道1角硬币到底有多重?
师:那我们就用天平来称一称,好吗?
再次感受。学生活动:每个同学拿一个1角硬币闭上眼睛掂一掂试一试,感受一下1克的实际重量。
举例: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吗?(回形针、瓜子、开心果、纽扣、药片等等)
估一估一个鸡蛋的质量,开始学生可能胡乱猜,不用加以肯定或否定,让最接近的说说你是怎样猜的,后让其它的学生再按照他的方法掂一掂,此时准确率比原先应该高许多)介绍估重高手,想不想再来估一次,估估我们的数学书(高了低了)
下面请你把自己带来的物品让你的同桌掂一掂,不要看说明,你也像老师一样说多了,少了,猜到接近就可以了,最后告诉到底是几克。
⑸称物品的质量
师:我们桌上都有一袋盐,估估这袋盐的质量。
生:500克。
师:怎么这么准?
师:我们来一起看一看说明,一袋盐500克,那两袋呢?
生:1000克。(板书1000克)
⑹认识“千克”
师:如果再重一点的物品用天平来称还合适吗?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一个盘秤。
教师简介盘秤的用法,然后让学生将两袋盐放入塑料袋,用盘秤称出质量为1千克。(在1000克右边板书:1千克)
教师让同桌同学依次掂一掂1千克有多重,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
师:你能估计一下你的书包有多重吗?验证
背一背的游戏,估一估你同桌的体重,称两个(一胖一瘦)在此之间,那每个小朋友到底有多重,有兴趣的我们课后在称好吗?
⑺认识1000克=1千克
师:我们已经知道两袋盐的重量是500+500=1000(克),而且刚才我们用弹簧秤称出这两袋盐的质量为1千克。引出“=”
说明:也就是说 1000克=1千克(补充“=”注意读法),还可以说1000个1克是1千克。(教师投影演示,并让学生齐读)
3、应用拓展、内化新知
⑴认识常用的盘秤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盘秤,下面一起来认识一下盘秤,你能读出盘秤上的数据吗?看清字母g
教师投影出示第88页练习十八第1题,师生共同完成。
(2)争论
(3)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5)贴一贴。(没对的等一下改过来好吗?)
(6)介绍课外知识
4、全课小结、构建层次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觉得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表示物体的质量用克,什么情况下用千克?
板书设计:
克和千克的认识
称比较轻的物品德重量,常用克做单位。
称比较重的物品的重量,常用千克做单位。
1千克=10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