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教学
生物组 梁映雪
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代科学技术领域中,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尤为迅速,成果显著,影响广泛而深远,已成为科学发展和技术革命的标志。高中生物课程应当与时俱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国家新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素质教育离开了教师,那也谈不上如何推行素质教育。如果教师改变不了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也只能是空谈。脱离实际的推进素质教育也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就摆在我们大家的面前。本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浅谈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改变教学观念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成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教学生多少知识,几乎就要求学生掌握多少。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改变“满堂灌”、“一言堂”的授课方式,教师的教学地位不再是教学的主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传统教学方式把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忽视学生的地位。生物学科是一个实验科学,这就要求在学科教学中,创设各种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选择地对学生进行目的教学。不要忽视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不要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要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闪光的地方。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很多设计实验的题目,教师不要包办,要让学生大胆去设计,大胆开拓自己的思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
对每位学生的设计思路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教师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是一个指导者,是一个辅导者。
(二)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完成所规定的任务。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这里面,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来指导学生;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
高中生物的《课标》在能力方面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够正确地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实验的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第二,能够运用多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第三,发展探究能力。在第一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必须要熟练、正确的使用实验器具,知道如何采集和处理试验材料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步骤明了,熟练正确的绘图。在第二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要熟练使用电脑,熟练利用因特网搜集生物学有关的知识,熟悉有关生物学的有关网站,熟练发电子邮件等等。在第三项能力要求里面,教师应该在第一项能力和第二项能力基础上,巧设各种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发展科学的探究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仅掌握生物方面的知识,还要掌握与之相关的各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还要通晓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二、用好教室这块阵地,推动素质教育
在我国现行的国情下,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左右着千家万户的生活。在符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合理开展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室这块主要的阵地。我国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大约有20年的时间,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在学校中的教室里度过的。高中的学习生活,是学生知识掌握最充实,又是最累的学习阶段。生物是高考必考的学科之一,又应该如何开展生物课堂教学呢?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个没有目的的学习。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生命是怎样诞生的?
为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等等。通过一些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探究问题的热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注意学科间的的联系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生命是物质运动的最好表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门学科,其思想方法、基本原理、研究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生物科学和数学、技术科学、信息科学相互作用,共同发展。此外,生物科学与人文社会学科也是相互影响的。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统一的科学概念和过程,建立科学的自然观,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三)根据不同的章节和学生的实际,合理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并不等同于每节课都使学生应用各种技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或已学过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的章节中的知识学生一点储备都没有,这时,仍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参与探究。
(四)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质
作为一个学科教师,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期望自己的学生个个都立下学习生物学的志向,但却有可能也 有必要在普遍提高学生生物学素质的同时,让一些热爱生物学的学生脱颖而出。普遍提高学生的生物素质,在当今的时代显得非常的重要。
这里先说两个实例:
例1.据报载某农民因妻生女逼妻离婚不成,就用砂枪射杀其妻。这一酿成家庭悲剧的愚昧行为,显然是缺 少应有的生物学知识。
例2.《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了四年多,但大肆捕猎、贩卖和宰杀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却屡禁不止。这一 危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愚昧行为,同样是对生物科学的无知。
两个实例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学生物教育培养千千万万具备一定生物学素质的劳动者,比之于高等教育培 养少数专门人才,具有更为深广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生物学教学中可以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心理素质教育:
(1)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在介绍生物学的概念、规律发展的来龙去脉,生物学事实的发现过 程,科学家的事迹和我国的生物资源等知识时,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创造和创造者的思想品德、人格有一个全面 深刻的了解,从中受到感染和影响,并由此激发学习的兴趣和钻研精神,从而树立为国家为科学献身的远大志向。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良好的心态。让学生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环境、资源、能源、土地、粮食、人口 等问题,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利益、关心地球的生存条件等的情感和责任感,树立环境保 护意识。生物课本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结构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我们要让学 生知道人不能被动地等待淘汰,而是要主动地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中学生应该学会多种本领,增强 耐挫折的能力,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健康的心理。
(3)培养学生勤奋、坚毅、合作的优良品质。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刻苦、自制的意识和品质;通过课堂上 分组讨论、小组竞赛可以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优良品质。
(4)培养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美育的内容上看,生物学可以进行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教育。生物是自然美的主体。如动物、人体外表的对称美;各种叶形、花冠的姿态美;动物(蜜蜂、蚂蚁)社群生 活表现的和谐美;生物学上一些名词概念(如生长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学说(如自然选择学说)发现的过程体现一种严谨的科学美;科学家的优秀品质体现了社会美。引导学生投入到创造美的活动中去,如养鸟、护鸟、种花、种树、绿化美化校园等。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和广大同行共同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在生物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第二篇: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
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
进入新世纪以来,生物技术进入了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生物科学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对整个社会影响的扩大,人们对生物教育的理解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生物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国家新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当前的国情下,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呢?本人根据这几年的教学经验和高考的实际,浅谈一点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得,与各位同行进行交流。
一、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理论水平。
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而教师是素质教育的推行者和推进者,一个教师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培养。因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在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的主角,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地位也不在是教学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与辅导者。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需要教师帮助解决。在这里面,学生需要的知识和达到的技能,并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掌握的。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探究知识不再是教师单纯的传授和学生机械的记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参加继续教育、各类培训,学习、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新理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与教师的位置,同时加强自身专业的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掌握各种技能和技巧,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原由来指导学生。
二、培养学生兴趣,设计合理教学方案。
在我国现行的国情下,应试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仍左右着千家万户的生活。高中的学习生活,是我国学生知识掌握最充实,又是最累的学习阶段。生物又是高考必考的学科之一,又应该如何开展生物课堂教学才能提高教学水平呢?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马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可以充分发挥智力的作用,使其感知力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其实,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的内容,哪怕是难度再大,他们也都愿意去主动学习,在课堂上善于思维,表现积极。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之是存在着显著的关系,兴趣的丧失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渐严重。在现行的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首先,生物科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地应用,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应有断向学生介绍当代生物领域的新技术以及所取得的新成就,如克隆羊和克隆技术,转基因动物,仿生学,遗传工程等。同时,也应向学生介绍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五大危机,一些全球性的环境问境,如酸雨、臭氧空洞、温室效应等,以及当代生物科学所遇到的各种难题,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疯牛病的发现、癌症的治疗、器官移植、艾滋病,SARS等,使学生感受到生存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产生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设问、质疑等方式,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感到神秘疑惑,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起他们新的探究活动。例如:在学习“生命活动中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之后,我让学生先看一段广告,某厂商宣传其生产的“炸薯条”是富含蛋白质和多重维生素的营养食品,特别适合青少年和儿童食用,对青少年和儿童身体的生长发育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白:鉴定油炸之前的薯条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碘液,鉴定“炸薯条”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高温会对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造成破坏,明白该广告具有欺诈行为,对消费者具有误导作用,使学生知道不能盲目听从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最后,教师应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安排新颖有趣、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譬如在讲授“细胞的增殖”后,为了使知识得到较好的巩固,学生真正的理解有丝分裂的各时期特点,我要求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创造力,制作模型,然后由小组负责人负责进行解释模型,展示自己小组的成果。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教学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淡化了知识难点,融洽了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了知识。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会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处在积极状态中,为传授和巩固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三、坚持教学反思,总结教育教学得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要明确一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教学的结束,只有在课后坚持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才能算真正意义上完成了一节课。
写教学反思非常重要,首先它能帮助教师迅速接收并处理课堂中的反馈信息,及时找出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为调整教学提供可靠依据。教学反思实际上就是教学上的再备课,是对原来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梳理和再思考的过程,促使我们进一步地提高备课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合理。其次,教学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师进行自我教学的剖析意识,有助于课堂问题的及时解决和查漏补缺。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性质决定了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的实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就能够使得我们能不断地剖析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冷静地、客观地分析出现的问题,不断提高自已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逐步胜任学科的教学,积累大量的教学经验。
教学反思是建立在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基础之上,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的分析与总结,因此,我认为教学反思不应该只是留于形式,而是要让它对我们的教学有实实在在的帮助。第一、记成功之处。其实,经过自己的精心设计之后,我相信每节课的教学中都会有精彩之处。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教学中好的方面。每节课后,我都会把自己安排合理而且教学效果好的地方做记录,以备将来的教学中借鉴,尤其是一些突然的想法即授课过程中偶然出现的灵感更为重要;第二、记失败之处。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即使课前我们做了再充分的教学设计,课堂上还是难免会有不尽人意之处,因为我们不知道学生会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有什么样的反应,不知道自己课堂中教学重、难点的安排是否恰当。总之,很多地方有待我们实践后再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每次上完一个新教案后就应该及时把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记录下来,并做相应的调整,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第三、记相关的知识链接。教学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我们通过学习也可以直接获得好的教学经验。在这个时候,我便利用教后记的空间把一部分有利于开展教学的知识记下来,以便后续的教学工作直接利用。如我会把在一些 刊物中看到的好的口诀记下来,在教学中可以借用,比如在介绍“ 必需氨基酸”时,我就采用谐音“携(缬)一两(亮、异亮)本(苯丙)单(蛋)色(色)书(苏)来(赖)”来记忆。如果选择的正确,往好的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但若想有进步,就必须把好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付诸实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只有那样你才会有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才会逐步地成长起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希望和广大同行共同探索,不断创新,走出一条在生物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的新路子。
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篇: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教学
丹寨县民族高级中学生物教研组 余 静
【摘要】作为高中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很强学科。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当下,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在课时安排上,应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用宽容、激励开展分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开展好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才能使课堂取得良好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字】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
在新课程改革中,对生物学科教学有新的目标和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巴班斯基教育思想曾指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是在全面考虑教学规律、教学原则、现代教学的形式和方法、该教学系统的特征以及内外部条件的基础上,为了使过程从既定标准来看能发挥最有效的(即最优的)作用而组织的控制。”我们知道在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当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模式发生改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问题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迫在眉睫,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几年的教学探究,下面就新课标下的高中生物教学谈谈自己浅薄的几点认识。
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
传统的“应试教育”是“重结论轻过程”,即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而忽略知识的形成,忽略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让学生机械记忆“标准答案”;而新课改的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和方法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分析、概括”的过程去发现真理,掌握规律,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学素养的目的。在新的教学理念中,教师应转变课堂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这是转换教学模式的基础。
在传统生物教学中,老师只是传授口头的理论知识,为了教学而教学,这与具有实践性特点的生物教学是相违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处于认知年龄段的学生,我们不能让他们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在课堂内外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把过去的教育模式转变过来,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与能力去相应地调整教学理念与方法,把过去单纯教学的课堂作为一个培养能力的实践场所,建立一个高效自主创新的新型生物课堂。
我在这几年工作实践中提出了“让学生爱生物,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最终目的,把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自主能力,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作为核
心目标。在课堂中转化师生关系,让老师与学生处在同一个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及时沟通。在课下,我会让学生写一些小纸条,把自己的一些反思和想法写上去,然后交给我,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方便,更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二、多种教学手段巧妙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上适当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照片、动画和视频材料,把课本上过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视觉、听觉并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讲授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时,用flash动画等演示就非常适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我可以将细胞分裂的过程做成flash,用十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形象地把细胞分裂过程表现出来,之后只需要我简单讲解,学生们就可以理解得很彻底。利用多媒体,我可以把复杂的理论变得直观,因为学生们喜欢看形象的演示,而不是老师冗长而抽象的讲解,所以我提倡老师们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堂的容量大,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收获。
当然,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对网上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搜索、筛选和组合;为每堂课准备精美的课件,意味着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需要更高的工作效率等等。
三、培养学生实践中的观察能力
为了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促进课堂的高效性,在生物的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这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基础。
如果学生不明确观察的目的,就会只看热闹。教师如果事先提出观察目的和重点,学生就会在观察中努力寻求鱼鳍的作用。这样,观察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在讲单、双子叶植物在形态上的差异时,可以让学生到野外采集一些单,双子叶植物,然后让学生从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方面来进行对比观察,也会受到良好的效果。
2、要有充分的观察准备,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制定观察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会直接影响观察效果,无论是课外观察还是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复习或预习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实验观察应事先安排好实验程序,明确观察的重点和难点,准备好实验材料和用品,必要时演示一次,以便摸索成败的经验。野外观察也应考虑好观察的程序和步骤,观察的要点,可能发生的问题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这些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
例如: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因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较精密的仪器。若让学生自己摸索,难免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会因操作不当而损坏仪器。所以教师应事先让学生观看一次显微镜操作的录像或亲自演示一遍,然后让学生动手实践,从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在实际的观察过程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在观察活动中,每个学生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心理品质各不相同,因而观察的效果也不一样。有的学生只凭兴趣,抓不住重点;有的学生走马观花,观察不能深入;有的草率急躁,观察欠持久;还有的眼光狭窄观察不全面„„。因此,教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个别指
导是完全必要的。
对于观察缺乏系统性的学生,应该引导他们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外表向本质、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静态到动态的观察;对于观察时依赖性较大的学生,应加强观察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训练。
4、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做好记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在用量筒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对于所观察的数据要作及时而又准确的记录,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实验。通过实验所得到的是测量值它与真实值之间还存在误差,所以对如何减小误差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是完全有必要的。
四、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高中学生是刚从初中毕业,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我们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而到了高二高三,我们就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比如,讲述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
学生之间的差异总是客观存在的,教学中如何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分层教学是解决学生个体差异的较好策略。但明显分层又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如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及消极情绪等,因此,只能进行隐性分层。对待学生的缺点要用“低倍镜”,但并不是漠视、放纵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而是以一种宽容的情感,去感化那些有错误的学生,让他们意识到并纠正自己的错误,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睡觉,讲小话等,可结合所讲内容插入课外知识,或用幽默的语言吸引他们,等等,绝对不能用过激的语言伤害他们,打击他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生物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用自己的热情和诚恳的态度唤起学生的兴趣,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全身心的参与。对待学生的优点用“高倍镜”,及时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问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使不同的学生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了”,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并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五、在课堂安排上,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
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灵活安排。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只是组织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的地点不单单是教室,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地点。有条件可以把教学地点设立在教室以外,可以使学生感到非常快乐,增加学习兴趣。
总之,新课标需要每个教师根据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特点,去探索,去体验,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使生物教学真正做到:教是具有创造性的、启发式的教;学是积极的、主动式的学;过程是心灵相通、情景交融、师生互长、平等和谐的交流式的过程;发展是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整体性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
被教材和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才能在提升学生知识总量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培养出高素质人材。
第四篇: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问题、措施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试点和推行,在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一些积极的转变。但是,笔者发现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堂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改善则需要教育行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1.新课改中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中心,而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其次,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肤浅。再次,探究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化,缺乏学生的真正参与。一些教师过于追求一节课中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往往比较肤浅,难以收到探究教学应有的效果,而且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效率也较低,缺乏有效的组织。此外,虽然教学内容有所变化,但教学评价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对改善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2.1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生物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生物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2.2丰富教学手段
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就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或网上咨询,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现代高中生物教学充满着时代气息,它不断更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赋予生物课堂教学以更广阔的空间。多媒体和互联网融入教学中,学生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根据需求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大纲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图、文、声并茂,把教师难以说清和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3实行探究式教学
新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畅通课堂内师生、生生、生本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师充当指导者、协调者的导师角色,适当控制学习探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学生对外界繁杂信息的获取、处理、交流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生物科学技术可能应用价值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
2.4改革评价机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也需加以改革,评价内容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合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在个人品质学习与探究、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发展,从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资料: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第五篇: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范文模版]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反思
陕西省洛南县古城中学 周西民 邮编:726107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吸纳现行高中生物学教育优点的基础上,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生物教学、问题、措施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试点和推行,在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一些积极的转变。但是,笔者发现在推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堂中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改善则需要教育行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1.新课改中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的一个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中心,而在当前生物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仍然把知识的记忆当作教学的一切,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科思维。其次,一些教师未能建立科学的教学观和知识观,虽然希望与学生有更多更好的交流,但往往在课堂上没能提供有效的问题情境,不能组织起真正有效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比较肤浅。再次,探究教学往往流于表面化,缺乏学生的真正参与。一些教师过于追求一节课中探究步骤的完整,使探究过程在课堂中往往比较肤浅,难以收到探究教学应有的效果,而且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效率也较低,缺乏有效的组织。此外,虽然教学内容有所变化,但教学评价仍然按照传统方式进行,只注重定量评价,注重分数,忽视了除分数以外诸多方面的评价,如学生的品德、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创新意识及能力等等,教师只从考试成绩上对学生进行人为的划等、分类和排队,强调评价的管理功能。这样一来,教学评价由教师独揽,学生没有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势必会挫伤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2.对改善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2.1以学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新课程标准所赋予生物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生物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因此,生物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使学生能从生物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独立主体意识、有独立人格尊严的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并感受到人格的自主与尊严。
2.2丰富教学手段
生物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法,如探究讨论式教学法、启发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形式并举,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实现教学过程智能化、现代化,使生物教学跳出文字和教室,使学习成为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网络上的相关资料,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就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或网上咨询,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现代的探究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现代高中生物教学充满着时代气息,它不断更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手段,赋予生物课堂教学以更广阔的空间。多媒体和互联网融入教学中,学生便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根据需求主动搜索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把文字教材按大纲要求改编成电子教科书,图、文、声并茂,把教师难以说清和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跨越时间与空间,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3实行探究式教学
新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等。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畅通课堂内师生、生生、生本的信息交流渠道。教师充当指导者、协调者的导师角色,适当控制学习探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引导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学生对外界繁杂信息的获取、处理、交流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习的生物科学技术可能应用价值的理解,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活跃课堂气氛。
2.4改革评价机制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评价也需加以改革,评价内容应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各个方面,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合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在个人品质学习与探究、交流与合作、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诸方面的发展,从而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