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新三观5篇
编辑:夜幕降临 识别码:12-723635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30 14:10: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三观

★ 新三观:“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案例题或策论题答题依据】

胡锦涛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1、“新三观”的内涵(是什么)

①“事业观”是人们以世界观为前提,对待自己所从事工作、事业的根本态度,是履行工作职责,实现自己理想的行为规范,是把勤奋的精神、实干的劲头、开拓的勇气、自省的工作作风和有力的追求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政治方向,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三不为”),淡泊名利,克己奉出,努力为党的事业去苦干、去拼搏、去冲刺,始终保持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本色。

②“工作观”就指每个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是把本职工作、组织交给的任务各当成“责任田”,不分份内份外,不挑肥拣瘦,不拖沓推诿。

③“政绩观”关系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头口号,努力创造经得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2、Why(怎么看)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①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时代需求;②是增强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内在统一,相互促进。

A、科学发展与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内在统一的。

第一、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第二、事业观是人们以世界观为前提,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事业的根本态度,是履行工作职责、实现自己理想的行为规范。

第三、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总是与发展观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为何发展、怎么样发展、怎样求发展直接决定于发展方向、发展的状态和发展的结果。同时,发展观又决定着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内涵。从一定意义上说,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坚持什么样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体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观。胡锦涛曾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反过来,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也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也不可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B、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的树立。

一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事业、工作和政绩。二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为谁创业和工作。三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如何创业和工作。

C、坚持以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首先,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必须着力增强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

其次,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必须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作风。

再次,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必须把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作为评价的最终标准。

③是新形势下党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A、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B、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的“试金石”。C、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三观”,以优良的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

1进取、共克时艰。

3、措施(怎么办):

①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A、增强宗旨观念,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C、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 ②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

A、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B、认真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干事创业能力。

C、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能力。

③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

A、充分认识政绩观的重要意义和科学内涵。B、正确的政绩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C、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求真务实办实事。D、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④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A、党性修养是领导干部的根本修养。B、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问题是新时期党性的外在表现;C、适应新形势,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

⑤从制度上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创造条件

A、建立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 B、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和考核评定。

a、设立多元考核主体。b、健全考核内容。c、建立政绩成本的科学分析机制。

d、建立健全政绩考核的制度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C、强化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应把握好几个重点:a、提高认识;b、健全制度;c、关口前移,预防关口、查处案件的关口、检查的关口前移;d、严肃法纪。e、突出重点。突出“一把手”的监督;“浊其源而求其流之清,不可得矣”;f、落实责任。

如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和事业观

在最近中央党校2010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讲话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崇高理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尽心尽力干好工作。

习近平同志所阐述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其实是一脉相连的,“三观”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是相辅相成的。一个领导干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必然影响到其行使权利的导向,权利行使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事业的成败,权利的行使和事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修正和检验了他的世界观。结合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各级党员干部要在加强学习、为民服务、本职工作等方面创先争优,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

一、要在加强学习上创先争优,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世界观。

以开展创先争优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契机,创造丰富的学习载体,开展多样的专题培训,在领导干部中形成人人争学习,个个比学习的良好风气,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通过学习各样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不断提高理论理论素养、道德修养,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政治辨别力,不断增强党性党风党纪意识,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把人生追求和价值目标融入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之中。

二、在为民服务中创先争优,树立“还权与民”的马克思主义权力观。

权力观是领导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直接影响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行为。“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权力是受人民监督的、权利最终是属于人民的”,领导干部只有牢固树立这样的权力观,才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权力。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做到公道用人、公正处事。权利和责任是一个统一体,有什么样的权利必承担相应的责任,领导干部要敢于承担、敢于负责, 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做到工作上大胆,用权上谨慎,自觉接受纪律和法律的约束.从而学会科学用权、理性用权、还权于民。

三、本职工作上创先争优,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业观。

领导干部是实现党的事业的具体组织者和引路人。其根本特征就是掌握了一定的权力,处在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调配核心,他们的事业观正确与否事关党的事业成败.党的事业是干出来的,党和人民把我们放在领导岗位上,就是要我们去干事创业,为人民造福祉。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都要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改革与发展出谋划策,敬业奉献。

第二篇:新三观

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新“三观”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意义的。以往,我们党长期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比世界观更为具体务实,也更有操作性和检验度,体现了总书记一贯坚持的求真务实的思想;工作观,比人生观更为贴近实际,体现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导向,而不是单纯的检验领导干部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道德标准;政绩观,比价值观更为符合现实,也是更有导向性和考评信任度,体现了对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核心作用的要求。

“三观”是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宗旨一脉相承的,是坚持“执政为民”理念对领导干部的具体要求。所以,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必须牢牢把握好“执政为民”的精髓。

执政为民,是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的核心。一个人必须要有正确的事业观。纵观中外古今,无论在哪个领域奋斗的人,要想大有作为成就一番宏伟事业,都必须要把个人的事业观与人民、民族、国家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事业才有奋斗的价值,这样的事业才有可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且在全世界都享有声誉,靠的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执政为民。

执政为民,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的“中心轴”。从事业观来说,有了正确的事业观,还必须要有正确的工作观作支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正如古人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工作观,就必须要牢牢把握住执政为民这根“中心轴”,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始终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群众利益无小事”。千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思民之所忧,行民所思。兢兢业业地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执政为民,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中央在全党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正是根治领导干部片面政绩观的良方,也是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的良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体现。我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执政为民当作树立和坚持正确政绩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推动科学发展,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三观”,按客观规律办事,干好本职工作,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将“三观”落实到谋划工作中,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中。

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的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是要用执政为民这根线贯穿始终。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新“三观”,在往后的日子里,我要以三观来指导我的学习和生活,争取更大的进步,报效党、国家和人民。

以上是我对党组织党汇报,请党组织在实践中审核我!

此致

敬礼

汇报人:刘明

第三篇:新课改新三观[最终版]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新课改价值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程的育人功能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放到学校压倒一切的位置。把课程的甄别、选拔功能作为工具价值,为根本价值服务,放在从属地位。从而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完整的课程观。第一节 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

★ ★

一、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中的核心特

征。其内涵包括: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领路人。要求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康品德形成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引导学生向更高目标前进。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最终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要求课程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作用。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更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简答题

(一)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 位学生,还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二)对待教学关系上,新工厂强调帮助、引导。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 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价值和做人。在此,引导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启迪与激励。

(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依据教学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形成和培养自我反思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四)在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

三、我国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特征: 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心理相容、教学相长 ★ ★

四、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热爱学生,关系学生的成长。

3.民主的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益。4.提高法律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5.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6.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缩短与教师角色之间的差异。第二节 新的教学观

一、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不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

四、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第三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

一、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名词解释、简答题

(一)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二)探究学习:也称发现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 3/9 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合作学习

概念: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 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意义:首先,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其

次,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 再者,能够使学生不断反省,不断提高。★

二、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此五种特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互相联系、包容。我们必须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新课程的学生观(培养什么样的学生)⑴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⑵个性充分发展的学生。⑶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学生。⑷全体发展的学生。

新课程怎样使不同差异学生都得到发展 ⑴认识每一个学生都是可育之才。

⑵教师要为学生个性发展素质提高提供服务。①珍视个性,尊重学生自由选择。②为不同差异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时空、机会。③据学生内在需求和存在问题进行服务、指导

⑶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发展①指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调控自我。②指导学生进行个性智能建构。什么是学习,什么是新课程的学习观?

⑴“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施良方《学习论》)

新课程的学习观

学习是学生在获取新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已有的知能结构)与间接经验(教科书上的知识,教师、同学与社会人的经验)互动、碰撞,引发心理变化、规范行为、生长能力、建构智能、养成素质。学习方式分类(6类)

1、自主性学习方式,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设计,自我获取,自我监控,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的特征:

(1)主动性是自主性学习的基本品质(2)独立性是自主性学习的核心品质:(3)体验性是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品质(4)

2、探究性学习的方式: 指在学科课程领域内以选取某个问题为突破点,展开质疑,发现问题,分析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3、合作性学习的方式 指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能力的品质

(1)诚实求真是基本品质

(2)和谐互动,博采众长是核心品质(3)求同存异,共同发展是最佳品质

4、体验学习方式,就是在老师组织指导下,学生亲自参与、动手操作,并对自己亲历事实进行反思、体味、研究、领悟的学习方式。⑴.审视历程,突出反思性。⑵.综合事实,突出探究性。6/14 ⑶.体验特质,突出领悟性。⑷.调控自我,突出完善性。

5、综合性学习方式,就是将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去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①.多种知识结构组合 ②.多种思维方式组合 ③.多种学习方式组合

6、建构性学习

1、内涵:学习者在与多种异构对象进行多元互动中,借助一定程序与方法,按照某一线索将获取的外部信息进行某种意义的内部结构重组的学习方式。

2、特点

⑴.突出了知识学习的内化与活化。按照程序与方法建构,突出知识内化形成能力,根据需求将程序灵活运用,用策略活化知识,提升能力品质。

⑵.突出多元互动能力生成 学生运用建构学习方式,要同多种课程要素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形式的多元互动,促进了多元互动能力的生成。如生与师、生、家长、社会人、网民互动与教科书、与问题、与情境互动。

⑶.突出不同差异学生的个性智能建构。不同学习起点的学生可根据自己需求、个性优势选择合适于自己的方式进行独特的智能建构。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各人智能结构重心不同)补充: 美国 加德纳多元智能结构理论知识。

①.语言智能。用言语思维、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等深层次内涵的能力。如:影视主持人、记者、文学家等。②.逻辑—数学智能。人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如:数学家、科学家、会计 师、工程师、微机程序、设计师等。

③.空间智能: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如航海家、飞行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等。

④.身体运动智能:人巧妙操纵物体和调整身体的技能。如: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等。

⑤.音乐智能: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的能力。如:作曲家、乐师、乐器制造者、音乐评论家等。⑥.人际关系智能:能有效理解别人和人交往的能力。如教师、管理者、演员、政治活动家等。

⑦.自我认识智能:关于建构正确自我知觉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知识计划和导引自己人生。如:心理学家、哲学家等。

⑧.自然观察者智能: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对物体变化观察分析,进行辨认和分类,形成洞察自然或人造系

统的能力。如:农民、生物学家、猎人、园艺师等。A、①、⑤与物体无关; B、⑥、⑦

与人有关; C、②、③、④、⑧与物体相关

3、正确对待接受的学习方式

⑴.新课程反对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提倡和掌握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6种学习方式。⑵.新课程并不完全反对接受的学习方式。教科书中的新知识,师生的经验、指导等课程资源应该虚心地主动的接受,接受的学习方式不能完全抛弃,抛弃批判的是单纯的被动接受;提倡的是开动脑筋,批判地吸收,倡导的是主动虚心地接受书本和别人的间接经验。新学习观体现的新理念:

1、强调每个学生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发掘自己的潜在智能,努力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学会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去探究解决问题,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

2、强调大胆尝试、勤于动手,学会通过“做中学”,通过亲历事实索取反思体悟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3、强调在与同学、与老师、与社会人的交往沟通、合作探究、团结拼搏中,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分享,学会用合力提升自己,用合力促进共同发展。

4、强调在自主互动中学会寻找事物整合点进行综合思维,在综合学习活动中实现个性智能建构。

新课程的教学观

新课程教学 是教师、学生为主体进行多元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对课程实施、研发、建构、发展的创造性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自主进行个性化智能建构的过程。

新教学观是完整课程的大教学观,是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是多元互动的教学观,这也是新课程教学的三条基本理念。(1).完整课程的大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要围绕课程的培养目标,将复合型的课程结构纳入到开放的创生发展的周期教学的良好循环轨道;师生在多元互动教学中,通过对学科课程课堂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教学的实施、研发、转化、建构,创建适合学生发展、成长的完整课程文化。7/14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2).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教学是师生交往沟通、互动合作、共同发展、共同进行智能建构的过程。根据课程目标和不同差异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互动教学中,提供足够的针对性服务,以帮助每个学生实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智能建构。师教与生学,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个性化智能建构。(3)多元互动的教学观

新课程强调过程,注重通过“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与实施,去生成情感,去获取知能,去养成素质与能力。注重过程方能实现学会,才能有好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旨在通过课程内容、新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学会与各种问题情境、与多种课程资源进行多角度、多样式的多元互动,以学会自主学习,促进自主发展。

学会多元互动,才能处理好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关系。(4).新教学观的对联描述

横批: 互动出彩(两者的互动整合)

上联: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中做”,学做教互动合一;(描写课堂教学特点)下联: 先做后导,以做论导,导“做中学”,做学导协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新旧教学观的主要区别(三方面)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方面:(1)传统教学观

是分离对立关系,课程由专家研制,规定学校教什么,怎么教,是专制一方;学校教学是被控制、支配一方;教师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传递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2)新课程教学观

课程与教学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关系,师生不仅是国家课程的执行者,又是校本课程的研发主体。学校教学,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需要灵活选择确定课程内容与过程方法——“教什么,怎么教”。

2、教与学的关系方面: 传统教学观

1、目标:“教教材”,知识搬运。以知识传授,记忆积累为目标、对象,面向全班一刀切;

2、程序:先教后学,教了再学,师负责教,生负责学,重教轻学,教与学分离,学服从教,以教为中心;

3、方法:知识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满堂灌,学生学习为适应外需,为外力而学。新课程教学观

1、用教材教”教学生学会,以三维目标整合发展,养成素质为目标,面向学生个体、小组。

2、先学后教、边学边教;先做后导,做中有导,学中做→做中学,教为学服务,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

3、多向传递、多元互动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适应满足内需,激发内动力。

3、过程与结果的关系方面:

传统教学观: 重结果,轻过程,强调结论性知识讲解、记忆、积累。

新课程教学观: 重过程,重体验,突出知能生长,强调学会——会学;突出学生亲历事实的反思体悟和个性化智能建构。

新旧课程教师教学行为变化对比(三方面)

1、在备课行为方面: 传统的教学行为

1、教学计划制定 ⑴教学重点,知识点概述。⑵教学内容进度安排。⑶活动措施

2、备课方式 ⑴目的为课堂知识讲析做准备,以完成进度为目的,单边活动。⑵课前写教案—讲课备忘录,超周备课,知识搬家。⑶看参考,备课手册,写教案,备课组集体研究进度、重点、难点、作业等四统一。

4、教学设计

5、⑴目标设计 单一的知识、技能目标、目的要求混在一起。面对全班学生,目标无层次,无针对性。单边预

设。⑵过程设计 以知识讲析为线索展开封闭的教的程序:注入式、练习式。⑶设计主体—教师。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行为

1、教学计划制定 ⑴学期教学任务分析。⑵课程内容,活动进度安排。⑶教学检查、评价措施。⑷个人教学研究解决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研发项目课题。8/14

2、备课方式 ⑴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会—会学为目的,备教与学双边活动。⑵一条龙备课—课前、课中、课后备课。重学情分析指导—轮流合作备课—教师分备一个单元,各节同组一起交流讨论,个人再充实调整。⑶根据课标、预期目标和学生实际、独立设计教学方案—指导学的方案。

3、教学设计 ⑴三维目标设计,面对不同差异学生分类分层有针对性设计目标。⑵师教与生学双线对应设计。以学生学习及设计为主,预设与非预设结合,体现新课程复合型结构的开放性全程设计。体现多元互动,情境创设,问题探究,信息技术整合,合作研讨等方法。⑶师生合作设计。

2、在教学行为方面: 传统教学行为

1、教学指向 ⑴教材知识—教教材 ⑵教学对象—不足全班1/3,教师面对全班讲—与个别学生一问一答串问串讲。多数学生陪座、陪听、陪看

2、教学方式(1)、课堂封闭式 ⑵补差式 ⑶题海战—应考试 ⑷被动接受式

3、教学过程方法 ⑴先讲后练,讲了简练 先教后学,教了再学 以教论学,学服从于教。⑵讲解—作业—考试,单一教学结构。新课程教学行为

1、教学指向 ⑴用教材教→学生学会—会学,指向学生素质培养。⑵以个别指导、1、课程功能的改革目标。(提出三维目标)过去:单纯注重知识传授 现在:注重知识与技能传授、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

2、课程结构的改革目标。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 现在:分科课程 综合课程 经验课程

新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均衡性: 指课程设置层面上的均衡(课程类型、内容、课时的比例合理)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均衡(各门课程实现整体优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综合性: 指学科内综合、学科间综合、实践活动大综合。选择性: 指课程类型多样,可灵活进行选择。

3、课程内容的改革目标。过去:难、繁、偏、旧、注重书本知识 现在:注重学生兴趣和经验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学教方式的改革目标。过去:教: 灌输式 学: 接受式 现在:教:多元互动教学 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思体验整合建构学习方式 学教方式的改革是学生整体素质生成的根本途径

5、课程评价改革目标。过去:注重学业成绩 强调甄别、选拔功能 现在: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

6课程管理的改革目标。过去:国家集中管理 现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简政放权)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重磅推荐:百度阅读APP,免费看书神器!1/4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

2、调控。

3、反思。

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

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

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

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

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

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

“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第四篇:总书记的新三观感想

在今年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新三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

当我懂事不久,就从一些报刊上看到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后来参军到了部队以后,又熟悉了“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

益观”。如今我做了党刊的编辑记者之后再学习总书记提出的新三观“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更感到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比较之后,我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思想到行动,都有了新的变化,赋予了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先说事业观。我理解事业观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要立志干大事业。也就是说要有为党为人民的宏图大业建立功勋的雄心壮志。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当有点追求,也应当有所作为,不应该碌碌无为。事业事业,干事创业,不干出一番成绩来,必然愧对组织,不干出一番事业来,必然愧对党和人民,不干出一番业绩来,必然愧对祖先。当然,一个人能力有大有小,但追求应当一致,那就是要不断增强信心,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二是要有强烈事业心。干事创业,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干”,“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这是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的一句经典名言,这句蕴含着丰富内涵的“大实话”,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以为,不干,什么业绩也出不来;不干,什么作为也没有;不干,什么事业都是空了吹。我们提倡干事创业,就是要放下包袱,放手大干,舍得吃苦,舍得流汗,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干事创业,需要良好的心态,要敢于面对矛盾,敢于面对挫折,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抛弃己利。干事创业,需要求真务实,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挡得住诱惑,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打基础,一砖一瓦搞建设,不要搞一劳永逸,不要搞急功近利,不要搞急于求成。三是要立足岗位成才。我们说干事创业要立足自己的本职岗位,就是要在干事创业的同时成就自己的事业,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远大的理想同现实结合起来,同自己的本职岗位结合起来,同自己正在干的工作结合起来,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要平心静气做学问,要静下心来学本事,要一心一意做事情,不怕进步慢,就怕不进步。

说说工作观。工作就是事业,事业就是工作,离开了工作,什么都没有。工作是事业的基础,事业是工作的动力。我以为,有三个方面需要着力。一是要提振工作信心。在当前国际经融危机背景下,一定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一定要有把工作做细做好做到极至的务实作风,一定要有与时俱进大胆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思维。越是最困难的时候越要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越是面临挑战的时候越要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越是形势不利的时候越要提振我们做好自己工作的信心。二是要不断提高实践能力。说一千道一万,干好工作没有能力不行尤其是没有实践能力不行。学习是第一位的,不学习不可能有丰富的知识,不学习不可能长见识长本事,不学习不可能掌握专业技能,不学习你就不可能很好的应对和驾驭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力从工作中来,从实践中来,从解放思想中来,从把握大势中来,从应对复杂局面中来。我以为,每一次实践都会有一些新的认识,每一次实践都会有一些思想深处的触动,每一次实践都会有一些工作能力的大提升,每一次实践都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三是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干事创业,必须注重实效,工作的质量是检验我们工作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高度,态度决定命运。我们有了干事业的责任心上进心和进取意识,工作就不会有畏难情绪,就不会畏首畏尾,就不会讲价还钱,就会自觉自愿,就会乐此不疲,就会乐于奉献。干事创业,需要责任,需要有一种负责精神,需要一种忘我的境界,否则就很难成就事业,就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也说政绩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这就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通过扎实工作,为党和人民作出贡献、建立政绩。我的理解应从三方面来加以强化。一是要科学谋划发展。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一定要以人为本,从实际出发,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不能搞一拍脑筋就决策,不能凭自己的兴趣决策。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决策失误造成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二是要追求正确政绩。不搞虚假政绩,就是要不搞形象工程,不搞面子工程,不做劳民伤财的事情,更不能牺牲人民的公共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建设来满足自己升官发财。三是接受群众监督。为人民办事,给人民谋福祉,就要广泛吸收群众参与,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样做,既有利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又避免决策上的失误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离开监督容

第五篇:2009最新预备党员思想汇报:“新三观”之我见

尊敬的党组织: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全会上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中青年干部要牢固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总书记提出的“新三观”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意义的。以往,我们党长期强调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比世界观更为具体务实,也更有操作性和检验度,体现了总书记一贯坚持的求真务实的思想;工作观,比人生观更为贴近实际,体现了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导向,而不是单纯的检验领导干部个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道德标准;政绩观,比价值观更为符合现实,也是更有导向性和考评信任度,体现了对绝大多数领导干部核心作用的要求。

我以为,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二字,要求我们做事必须脚踏实地,做人必须诚实守信,也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做人决定做事,什么样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无视、轻视、忽视或漠视“做人”这一根本,只把目光和心思专注于“做事”的人,其实他难以把事情做对、做好。“做事先做人”。先把“人”做好的人,他的世界才会完整,他的人生才会美好,他才能做好大事,创建大业,成就大器。“做人要低调,做事要高调。”我想,这是一条于国于民于己皆利的为官为人之道,既是哲理,也是人生!做人讲过程,做事讲结果;做人一辈子,做官一阵子。这一高一低,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取舍。低调做人是非常值得赞赏的一种做人的品格,一种智者的风度,一种贤者的修养,一种强者的谋略,一种明者的胸襟,是做人的最佳选择。高调做事与低调做人相辅相成,辩证统一。要立志做大事、用力做实事、全心做好事,也就是高标准做事,这是为人处世的根基。低调做人体现的是一种成熟,一种自信,一种智慧。把自己放得越低,别人看你就越高。做人、做事、做官,三者紧密相连:做人是 根本,做事是基础,做官是职责。做人之所以是根本,实际是唯物辩证法在做人、做事与做官三者关系上的具体运用。

做人做事还得从内因上下功夫,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就是把自己调整到以一个合理的心态去踏踏实实做人、做实事、做好事,就是树立信念、敢想敢拼、以诚待人、公正处事、努力学习、成熟思考、积极行动、持之以恒。唯有此,则事必成!低调做人,就是谦虚谨慎、尊重他人、礼贤下士、沉着稳重。高调做事,就是大胆果敢、开拓创新、所向披靡、积极主动。两者并不矛盾,可以互为一体,相得益彰。所以,在实际生活中,当领导的,要放下架子,尊重下属,爱护同志,说话算话,一言九鼎,指挥得当,吩咐具体,见解独特。做下级的,要为人谦虚,戒骄戒躁,小心谨慎,注重细节,大胆果敢,雷厉风行,敢说敢做,风风火火。否则,就会变成不受欢迎的人,因为你为人太猖狂,做事没主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就是说求发展是在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前提下而求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讲,做任何事要从人的角度考虑出发,人是第一重要的考虑要素,科学发展观就是讲如何做人和如何做事的科学发展观。

推动科学发展,需要领导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三观”,按客观规律办事,干好本职工作,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要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估计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将“三观”落实到谋划工作中,落实到推动科学发展中。

汇报人:夏婧

2009年3

新三观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