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3号文库
中投顾问:困境当前 出版业亟需全面转型
编辑:梦回唐朝 识别码:12-1105496 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6 02:50: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投顾问:困境当前 出版业亟需全面转型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

困境当前 出版业亟需全面转型

文/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面对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传统出版业正摇摇欲坠。从书店到出版社都纷纷上演了“倒闭潮”,这种危机来源于新技术的出现。出版业亟需进行改革,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信息时代,数字化出版将是出版业的“救命稻草”,出版业应在保留部分传统出版的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积极进行技术研究和内容创新。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认为,人们的阅读习惯正在发生改变,出版业数字化转型是必然之势,但是部分传统出版仍需保留。消费者对纸质图书的需求量不会骤减,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替代。实体书店是传统出版业的重要终端之一,也是城市的文化地标,兼具社会性和商业性,文化价值较高。然而现阶段,我国实体书店,尤其民营实体书店生存维艰,仅202_年—202_年间,国内民营书店就减少了1万多家。

实体书店在图书售价上不占优势,难以抵御网上书店和电子书的“入侵”。但其可以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为读者创造良好的阅读和交流环境,以在市场中立足。实体书店除了是卖书的场所,更是看书的场所,商家应充分利用这一特性,拓展书店除售书之外的业务。文化商业mall是书店发展的新业态,其以书城为主体,兼具办公、商业,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文化消费”。这种业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休闲需求,而且较大程度发挥书店的商业性,将是书店今后的主要表现形式。

图书的另一销售终端—网上书店,目前发展方兴未艾,其以绝对价格优势夺取了大量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但低折扣已经严重影响到其盈利能力,诸多网上书店都进行综合型经营,以提高利润水平,卓越网、当当网均在其列。单纯的价格竞争不利于网上书店的可持续发展,网上书店应该更注重特色化经营、差异化竞争,并向销售电子书领域扩展。

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进而指出,出版业改革的核心在于出版社转型。面对市场格局的改变,出版社应该将重心向数字出版倾斜,构建数字出版价值链。数字出版使内容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和渠道运营商之间出现了深度融合,出版社需要对跨媒体出版有高度灵敏性。数字出版的手机出版是当前业内外人士关注的焦点,一方面,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极快,市场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读者零碎化时间,其将成为数字出版转型中的重点领域。

目前我国数字化转型的步伐较快,年均增速近50%。但是优质内容缺乏、同质化现象严重、版权保护机制尚未完善等问题依旧制约着数字化转型的进一步发展。出版社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主体,应该坚持内容创新,加快媒介融合。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旦转型成功,将助推我国文化产业走向繁荣,202_年文化产业达GDP5%的目标将不再遥远。

第二篇:中粮酒业的困境

中粮酒业的困境

1997年3月的一个下午,北京市中粮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办公室职员及车间班组长职位以上的人员接到通知,要召开一个重大会议。人们陆续来到会议大厅,不一会儿,除了领导席外,大厅的每一个角落便座无虚席了。人们表情各异,有的凝重,有的得意,有的垂头丧气,有的毫不在意,但大都沉默不语,似乎有意避免相互交谈。

对中粮酒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市商业局要宣布对中粮酒业最高领导人的任免决定,这一决定事关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影响重大,每个人都关注着这次不同寻常的会议。几位领导鱼贯而入,就座于领导席。程嘉明是中粮酒业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坐在领导席上,表情格外凝重,今天对他来讲可是一个极其特殊的日子。他在公司近20年坚不可摧的一把手地位从现在起就要动摇了,乌云笼罩在他的脸上。就座于领导席的还有市商业局的书记及人事处处长,以及中粮酒业的其他四位高层领导干部,其中有公司副总之一,程嘉明一手提拔起来的姬中惠女士。

人们都知道,正是这位姬副总,才使得程总的中粮独裁道路走到了尽头。

中粮与程嘉明的发展历程

中粮的前身是一个粮油食品合作社,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是个集体性质的小作坊,仅有十几个人,人员素质较低。在那个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年代,小厂也能存活下来并逐渐发展起

来。到20世纪70年代末,合作社正式更名为“中粮酿酒厂”,并被批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市商业公司,职工人数增至百余人。当时,程嘉明在酒厂还只是一个销售人员。虽说当时是计划经济,销售科不用费很大力气就可以卖出产品,但销售意识却在程嘉明头脑中扎下了很。由于他头脑聪明,充满自信,表现突出,不久便被提拔为销售科科长,这的确给了他一个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身为销售科长的他不断到全国各地开各种展销会。

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内酒类产品的销售还是基本上通过开订货会来完成。在会上,酒厂将自己的产品交给各地的商业公司就算完成任务,至于商业公司是否确实能将商品销出去,那就与酒厂无关了。但当时由于国家下达计划指标,零售商店也按指标完成任务,所以销售渠道畅通。改革开放后,酒类市场也有了竞争机制,商店有自主权选择需要或不需要哪些产品了。程嘉明面对国家政策的改变,意识到一个问题:如果商业公司付给酒厂货款后,产品却无法被消费者或是零售商接受,那么这些公司还会继续订购这些产品吗?这个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国内酒类产品销售环节的一个大漏洞,正是这一问题日后致使国内许多酒厂纷纷落马。随着国家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洋酒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愈演愈烈,许多过去风光无限的国内酒厂的生意突然冷淡了下来,大量合资、外资的酒类品牌出现在电台、电视台广告上。国内大批的酒厂,甚至一些国家重点大型酿酒基地效益都大幅度滑

坡,有的甚至落到了被其他酒业公司兼并的地步。

程嘉明由于是从销售一步一步升上来的,所以对销售很重视。自从他出任厂长后,一直密切关注着销售市场的动态。他积极学习先进方法,改革销售政策,并在各种会议上不时提醒管理人员尤其是中高级管理干部要转变思想,不能只是津津乐道于企业每月完成了多少生产任务,更重要的是企业每月销售并回款了多少。他一再强调盘活资金是企业生存下去的重要条件,并积极探索、完善新的营销模式。“销售是龙头”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亲自主抓销售科的日常工作,大力推行新的奖惩办法,加大了对销售人员的物质奖励,以刺激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一系列新政策出台后,中粮呈现出勃勃生机:高度白酒在华北市场站稳了脚跟,几个高附加值的酒产品也逐渐打开了局面。程嘉明成功了,他的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上级主管部门对他也备加欣赏。1994年,中粮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更名为“中粮股份责任有限公司”,程嘉明稳稳地坐上了董事长兼总经理的位子,同时还兼任公司的党委书记。

中粮酒业的组织结构图及家长式管理

事实上,中粮酒业是由程嘉明一人来管理的,他大权小权一律不放。虽然有四位副总,各自分管几个科室,但程嘉明对他们不太放心。无论事情大小,几位副总都需要向程嘉明请示,本职工作谁都不敢随便做主。几个副总中张副总最年轻,且是某名牌大学毕业,1990年调到中粮。刚到中粮时,程总很器重他,让

他分管的工作很重要且范围较广,召开管理人员会议也交给他主

持,而且程总外出时就由张副总主管工作,人们都感觉程总有意要培养张副总,就连张自己也这么认为。渐渐地,张觉得已熟悉了企业的情况,有些事决策时就不再事先请示程总了,而是自己决定后再向程总汇报。不久,在各种形式的领导干部及全体管理人员会议上,人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会议仍由张副总主持,但每当张对某项工作评讲一番及作出指示后,程总都会用缓慢且威严的语调将张副总所讲的话几近全盘否定。这样一来,张副总的威信扫地,下属科室对他讲的话也怠慢起来。张经过深刻反思,学得乖巧起来,在程嘉明面前说话毕恭毕敬,看程嘉明的脸色行事,再也不敢擅自作决定了。几个副总都被磨得平平的,程总就像一个家族里的族长一般,用犀利的目光审视着家族里的每位成员。

中粮公司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主要结构如图2-1所示。

程嘉明的用人政策

随着啤酒生产线的上马及新酒类产品的审批成功和投产,中粮的职工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到20世纪90年代初,公司职工已达千余人,各类技术人员也有所增加,但担任公司中层以上管理干部的人却大多未受过正规教育。程嘉明本身是个中专毕业生,他对学历不感兴趣,中层干部中除技术科、研发科科长是正规学院毕业的专门人才外,其余的基本上都是“五大”(函授大学、职业大学等)毕业或初、高中毕业。

事实上,每年都有新毕业的大学生进入公司,其中不乏财务、销售等多种专业的年轻人,但他们都在刚进公司时被分到各个车间的生产线上去实习了。这些大学生一旦进入车间,除非有关系,否则就别想再出车间。没人去关心他们,更没人在意他们是否有才能。因此,没有门路的大学生在进公司一至两年的时间内纷纷拂袖而去,公司也不挽留他们。如此年复一年,除了最低管理岗位上人员的学历结构有所提高外,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学历结构几乎是一成不变。

这种情况给中粮的企业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员工都擅长小请示、大汇报,而不专心工作。例如,每季度、每年的财务分析都是由生产科的一位资深统计人员来完成的,由于财务科提供的账目较混乱,这位统计员常常抱怨,但财务科梅科长是程嘉明的亲信,因此,虽然无能,却总是得到奖励。公司的财务一贯混乱,随着公司的发展,在1993年年初,程嘉明意识到必须要找一个确实懂财务的人来管理财务科了。由于公司里找不到适当的

人,于是决定从社会上公开招聘。最后选中了一位很保守、很认真的即将退休的赵先生。由于梅科长的职务是不能免的,因此新来的赵先生被聘为主管财务的副厂长。赵副厂长上任后大力推行新的、规范的财务制度,而且由于生性认真、负责,他对一切模糊的账目从不放过,这就触动了梅科长的利益。于是,没过多久梅科长就开始不断到程嘉明那里告状,拒不执行赵副厂长的指示,而财务科的员工也不知该怎样工作,不知该听谁的命令。这样乱哄哄地搞了一年多,终于以赵副厂长退休回家而告终,财务科的账目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1994年以后,中粮确实引进了几个人。他们都是四十几岁的中年人,没有学历,在原工作单位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人,但到中粮后不到半年时间便出任销售科科长、人事科科长、设备科科长、教育科科长等职务(这些科室原有的科长要么提升为厂级领导,要么由于不顺从程总被贬到他处),职工们纷纷私下议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成了人们无奈的笑谈。这几个新资常常摇摆着身姿、昂首挺胸地进出程嘉明的办公室及私宅,却很难看到他们踏踏实实地坐在自己办公室里工作的身影。他们进入中粮都有一定的背景,有的是程嘉明朋友的朋友,有的是他的老乡,有的是他子女的关系,住在宿舍区的职工有时能看到这些人在晚间手提礼品造访程总的私宅。中粮销售副总范宁说:“只要肯出手,谁都能买个科长当当。”与此相对应,研发科和技术科的两位科长年轻有为且有学识,80年代中期毕业后进入中粮。他们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常常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为企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是中粮不可或缺的顶梁柱。但他们为人耿直,不喜欢有事没事地往程嘉明那里跑,也从不给程嘉明送礼,因此程嘉明对他们一直关系冷淡,每次上浮工资时,他们上调的级差都是最小的,而整天往程嘉明那里跑、不干实事又无能的人上调的级差却最大。长此以往,双方的矛盾不断加深,两位科长对程嘉明的做法很是瞧不起,而程对两位的态度也是越来越疏远,程曾经说:“知识分子有什么了不起,你有天大的本事还不是在老子手下干!”

程嘉明的用人政策使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对中粮失去了信心,他们走的走,混的混,公司的工作大家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于是,到处游荡、谈天说地的管理人员越来越多了,没有一个人积极主动地去努力工作。

“小集团”**

中粮的宣传科科长张益明在程嘉明的眼里一直是比较听话的,凡遇到张益明出差,回来必定会给程嘉明带点礼物,因此很受程嘉明的赏识。张益明在工作上也还称职,一旦有浮动工资上调机会,张科长总是上调幅度较大的一位。但张益明也有自己的烦恼。他手下有三位三十岁左右的小伙子,工作多年后进修拿了大专文凭,且都能写点小文章。张益明对此三人态度不一,由于明显喜欢其中一位听话老实的,因此做起事来未免有失公平,导致另外二位的不满。为了使本科室工作能顺利进行,调和职员间的关系,张益明常常想办法让大家下班后聚集

Q

在一起,隔一段时间大家到这个人家里吃饭,又隔一段时间去另一个人家里吃饭,席间让属下职员把平日心里的不满吐露出来,他乘机调和一下矛盾。他感到这种方法非常不错,因此乐此不疲。

不想中粮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对工作不感兴趣,但喜欢打小报告。这种人平日里喜欢东窜西窜打探小道消息,对人们不经意之间流露出的不满和嘲讽默记于心,然后跑到程嘉明那里添油加醋地通报一番,再回去等着看别人的笑话,别人出事他们就暗自高兴。张益明及其下属常常下班后在公司门口相互等候,等本科室人员到齐后,一起朝同一方向行进,这一现象引起了某些有心人的注意,他们观察、偷听宣传科的人员在做些什么、说些什么。不多久,程嘉明便接到消息说宣传科的人常常拉帮结派聚在一起,背后谈论一些公司里的事情。程嘉明非常重视这一现象,在不久后召开的一次中层管理人员会议上讲到:“有些科室在搞‘小集团’,聚集在一起讲公司的坏话、厂领导的坏话,这种现象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在上班时间,有工作谈工作,下班以后不许窜到一起说三道四,要把心思全心全意放在工作上„„”张益明是个聪明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所谓的“小集团”就是指宣传科,听了程总的一番讲话,他低下头不敢看程总一眼,害怕程总刀子一样的双眼扫向他。在随后两年的两次调级及先进干部评选活动中,张益明既没涨工资也未再被评为过去不争也必到手的先进干部。张益明虽然心

里委屈,但他却不敢找程总说明事实真相,因为他了解程总的脾气,越解释越会使他怀疑。另一方面,程总一见张益明就表现得冷淡而疏远,所以张益明此后一直都谨慎言行,对程总布置下来的工作不管轻重缓急,一概先行完成,以期缓解紧张气氛,而下班后则老老实实地直奔自己家,再也不敢搞“小集团”了。至于几个下属职员的矛盾,就任由他们去吧。当他们之间的矛盾无法调解、白热化后,只好调离其中一人,以求息事宁人,使宣传科恢复正常工作。过了很久,张益明才再度得到了程嘉明的信任。

令人震惊的反戈一击

姬中惠女士初进中粮时是车间里的工人,当时公司仅有100人左右,科室里的管理人员也只有十几个。姬中惠机灵能干,办事干练,很快就被调到公司人事科任科员,当时她的年纪仅二十岁出头。由于科室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且年龄较大,因此姬中惠在科室人员中显得与众不同。她只有高中文化水平,但为了自己将来更好的发展,她不断向当时的老厂长申请脱产进修学习。终于,老厂长为了培养后备力量,同意她去某大学进修学习一年。在这期间,程嘉明被提为中粮厂厂长。姬中惠完成学业回厂时,正值程嘉明需要寻找自己的得力干将。经过双方几次接触,相互觉得很是投机,姬中惠被提升为劳资人事科科长。姬中惠的工作作风干练,事事揣摩程嘉明的想法,很快赢得了程嘉明的好感与信任。两人关系越来越密切,姬中惠成

了程嘉明圈内的核心人物,她为程嘉明安排自己的关系出谋划策;遇到上调浮动工资时,程总虽然表面上很谦虚,声明不要给他尤其是其子女过多的照顾,但姬中惠却千方百计地找理由,振振有词地讲多照顾程总及其子女是如何如何合理,这使程总内心非常高兴。1994年酿酒厂改制为中粮股份有限公司时,程总将姬中惠提拔为副董事长,公司里的很多事务都找她商量。姬中惠成为中粮强有力的二号人物,人们甚至在猜测程嘉明会不会把大权交给既不懂技术、财务,又不懂销售的姬中惠来掌管。姬中惠在为程总出力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许多好处。如单位分房,中粮公司只有1/8的人拥有公司的宿舍房,许多技术骨干和住房困难户都借住在其他地方,1995年公司新建了两个家属宿舍楼,但这次分房下来,急需解决住房的人还是没分到房,而全公司有两个人分到了两套两室一厅的房子,一个是程嘉明,另一个便是姬中惠。

随着姬中惠在中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她开始招纳自己的亲信。但一般有学识、有能力的人知道她的底细,不愿意追随她,而且她平时只知道讨好程总,从不公正地为知识分子讲话,因此围在她身边的人也只是几个不学无术、没有多少能力的人,但这些人居然也都能被聘为中层管理人员。如姬中惠丈夫的同学通过她的关系调到中粮,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被聘为人事科科长,此人天天无所事事,对涉及劳资等方面的重要工作不懂也不学,只喜欢端着茶水谈天说地,而且对下属瞎指挥。公

司的许多重要工作实质上是由身为公司副董事长的姬中惠来具体管理,由于他是“自己人”,所以姬中惠只从侧面加以提醒。公司员工私下里意见很大,人事科的一位年轻大学毕业生实在无法忍受这位科长的蛮横指挥,最后一气之下辞职了。姬中惠渐渐觉得自己能控制中粮了,而程嘉明也快到退休年龄了,而且她做人事工作多年,同上级主管部门及市里领导也很熟悉,于是向程嘉明提出了一些非分的要求,包括得到更多的权力及利益。程嘉明对姬中惠这种咄咄逼人的做法渐渐感到反感,而且他觉得姬中惠并不适合做他的接班人,于是断然拒绝了姬中惠的要求。这使姬中惠恼羞成怒,决定搞不倒程嘉明誓不罢休。于是,两人的矛盾渐渐激化并开始了公开争斗,姬中惠派人到市、省纪委投诉程惠明的经济问题,派人在宿舍大院里贴传单,她本人也一次次去市、省商业局找局长、书记谈程嘉明的问题、失误。事情越搞越大,中粮员工感到震惊,大家谈论着这件事,等待着一出好戏的上演。

走向衰落

程嘉明在中粮做一把手的时间较长,而且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他逐渐开始任人唯亲。有不少老乡、朋友、亲属、甚至子女的关系通过他调人中粮后很快被任命为某些科室的科长或副科长,后来姬中惠也如此行事。这些人到中粮后大捞好处,经常提非分要求,如果得不到满足就怀恨在心,并且在私下里大骂程嘉明不近人情。而得到好处的人在尝到甜头后,还想得到更多的好处。中粮的风气越来越差,职工毫无忠诚度可言,士气低落。当姬中惠公开站出来要搞垮程嘉明时,中粮已是一盘散沙,面临崩溃的边缘了。程嘉明凭自己的努力将中粮发展壮大起来,却又亲手将中粮推向了深渊。

人们等待着混乱状况的结束。中粮将要走向何方?人们心

中很茫然。

启发思考题

1.分析中粮股份有限公司从壮大到衰落的经历,试讨论管理者的领导风格是怎样影响一个企业的命运的。

2.一个领导者的权力来源有哪些?结合本案例分析程嘉明是怎样获得他的权力的。这种树立领导者权力和威信的方法是否有效?产生了怎样的负面作用?

3.通过案例中交代的一些事例,例如“小集团”**、财务副厂长的辞职等,可以看出程嘉明有哪些性格特征?试用领导者特质理论来分析,具有这些性格特征的人能否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

4.结合组织行为学中的领导理论,通过权变理论分析程嘉明的领导风格。

5.一个组织的组织文化与其领导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试用本案例加以分析论证。

6.姬中惠有哪些性格特点?她个人的领导风格又是怎样的?她适合成为程嘉明的继任者吗?

第三篇:中投顾问:超市行业步入转型期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产业战略咨询机构

产业规划/园区规划/招商引资策划服务

超市行业步入转型期

截止至目前,国内超市企业半年报已经相继发布,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成为行业的突出表现。其中,三江购物、华联综超、中百集团、新华都等虽然实现盈利,但利润呈现负增长,而步步高尽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但增速开始放缓。此外,卜蜂莲花、永旺中国业务利润出现亏损。

中投顾问流通行业研究与申正远指出,超市企业的半年报业绩凸显当前低迷的市场行情,在经营成本上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超市行业进入了转型变革的阶段。

从业态上看,规模化和精致化是超市行业发展的趋势。大卖场、大面积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综合性、服务性的购物需求与体验,同时也能扩宽超市产品品类,实现聚客流、提盈利的作用。精致化即精品店、社区超市等小型的、特色的、便捷的超市,主要满足消费者对优质食品或者日常生活产品的需要。

从渠道上看,一二线城市经营成本高、市场竞争激烈,特色超市、精品超市、社区超市将成为商家的首选。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以及较为缓和的市场竞争环境,三四线城市将成为商家扩张、争夺的蓝海。而规模化、大卖场式的超市业态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服务性的购物需求,成为了商家向三四线城市“跑马圈地”的首选业态。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部经理郭凡礼指出,从全国范围以及企业的业绩表现上看,国内超市行业正处于寒冬时期。然而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城乡差距大的现象突出,这为超市、零售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同时国内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也为超市细分子行业提供了发展与壮大的机会。

中投顾问发布的《202_年第二季度热点行业追踪报告》指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上看,超市受百货、便利店、购物中心、电子商务的竞争。由于超市是食品、生鲜流通的主要渠道,各种业态对超市的竞争相对缓和。但当前生鲜电商正在崛起,越来越多的电商企业、物流企业,甚至是超市商家都加入其中,超市在食品生鲜领域的竞争壁垒将逐渐被打破,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作者系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 流通行业研究员申正远)

第四篇:中投顾问:快递业维持高增长态势 行业格局或有变数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产业研究 产业规划 园区规划 招商策划服务

快递业:维持高增长态势 行业格局或有变数

伴随着电商的迅猛发展,快递公司也正在野蛮生长着。除了“四通一达”、宅急送、顺丰之外,一批新生的二线快递公司也开始脱颖而出,如尚橙物流、全峰快递等。目前,这两家快递企业已经获得了创投公司的投资注资,未来的发展将会提速。

中投顾问交通行业研究员蔡建明指出,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快递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网购人数规模不断扩大,网购人口分布也在优化,为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于此同时,国内快递业发展东西部不平衡,中西部快递业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尽管202_年国内经济增速将有所放缓,但快递业仍将维持高速的增长态势。

国内快递业已初具规模,行业竞争格局初步形成。顺丰、EMS、“四通一达”分别根据自身的优势瓜分了国内快递市场。其中“四通一达”则是伴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快速崛起。然而,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无论从B2B到B2C,还是发展至其他更多的“B”与“C”,电商的模式仍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中,这为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快递行业竞争格局也将出现变数。

国内快递业的服务水平、服务质量、企业规模、管理能力等方面仍不突出。尽管配送件数众多,但信息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爆仓现象时有发生。与此同时,快递业干线运输相对分散,并未形成集大成者,运输效率、资源优化并不突出。国内快递业仍具有巨大的增长和优化的潜力。

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指出,国内快递业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业格局也将随着电商的发展而有所改变。物流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管理密集型的行业。未来,只有在人才、运营、战略等方面管理突出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发展壮大。

中投顾问发布的《202_年第一季度热点行业追踪分析报告》指出,国内快递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积累阶段。一方面各快递企业快速扩张,细化业务,企图占领各区域、各细分市场;另一方面,各快递企业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以更满足消费者优质服务的要求,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第五篇:中投顾问:保障粮食安全需加强流通领域建设

中投顾问TM 中国领先产业研究专业机构

产业规划/产业研究/产业战略咨询/招商引资策划服务

保障粮食安全需加强粮食流通领域建设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综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确定10项措施降低流通费用。具体包括:降低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用水电价格和运营费用,规范和降低农产品市场收费、强化零售商供应商交易监管、完善公路收费政策、加强重点行业价格和收费监管、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监管力度、完善财税政策、保障必要的流通行业用地、便利物流配送、建立健全流通费用调查统计制度。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郑宇洁认为,《工作方案》的下发将有利于降低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费用,也是我国流通领域改革的关键领域之一。作为连结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物流体系,其角色举足轻重。而粮食作为农产品种类之一,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正视其面临的物流现状,理顺其流通体系,十分必要。

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相对薄弱,物流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流通成本在粮食成本中占30%以上,鲜活农产品则超过60%,每年粮食流通损耗率高达15%,损耗达2550万吨,比一些粮食主产区一年的粮食产量还多,粮食流通费用更是高达3000亿元左右,而发达国家在粮食和鲜活农产品两项上的损耗率仅为1%~2%。粮食流通环节费用高企,也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价格,并助推CPI上涨,易造成国内通胀压力骤升。

粮食流通领域费用高企与粮食运输现状有很大关系。我国粮食运输方式落后,受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制约,粮食运输交通工具的选择有很大的局限性,装卸程序的增加,导致损耗的上升;粮食运输效率低下,粮食包装等需要经过多重程序,如装包、标包、缝口、拆包、倒包等工序,环节多、工序多、费力费时;运输费用上升,搬运工缺乏,用工成本不断上涨。多种因素助推粮食流通成本上涨。

粮食流通信息化水平不高使流通费用难以下降。虽然我国粮食零售市场已经覆盖城乡,但法律法规不完善、市场秩序混乱等情况十分普遍。国内粮食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滞后、动态信息系统、监测预警信息系统、仓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建设依然面临很大难题。流通信息的不畅,进一步降低了粮食运输的效率。

中投顾问发布的《202_年第一季度热点行业追踪分析报告》指出,近两年来,我国粮食进口逆差持续增大,粮食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虽无远虑,但有近忧。粮食流通领域存在的渠道不畅通、市场化程度较低、流通方式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不利于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应该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强体制改革、粮食流通信息化水平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提高粮食流通效率,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中投顾问:困境当前 出版业亟需全面转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