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学习考察报告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13-704332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0 07:31:4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习考察报告

学习考察报告

201-年-月-日,我们某某县20名学员从县城出发,去西安坐动车奔赴北京,参加由全市组织举办的“--市家长学校负责人暨家庭教育指导师第一期培训”活动。20日上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报到注册,下午学员参加了开班典礼仪式,北京市培训基地负责人王力青主持了开班典礼,中国青少年研究会秘书开刘俊彦开班典礼致辞,他强调指出当前我国家庭教育在全民素质提高中的重要作用,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更好地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正确履行监护职责,抚养教育未成年人。而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更应有责任和义务,有条件和方法参与从事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甘肃省平凉市开展第一期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可以说有远见,走在了全省的前头,具有前瞻性。他要求所有学员要认真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我市教育局带队领导发了言,表示一定要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培训安排的要求进行认真学习,通过本次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指导师,为全市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努力。

从21日开始至26日,我们共听了六位教授的讲课。

一、刘凤华老师课: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他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的人员结构及各成员的责任、家庭教育的作用及特点,婴幼儿智力发育的特点及行不习惯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透彻的讲解,使人感受深刻,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中作用十分重要。一个家庭有男有女,有各自的角色,父母在对子女的教育中不可替代,而现实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隔代抚养比较普遍,农村家庭教育缺失严重,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等。

2、良好的家庭教育其实是一种良好习惯培养。习惯是一种行为定势,任何人形成任何习惯一定会影响一个人的创造性。我们培养好习惯不是习惯本身,而要的是形成好的习惯的过程和品质。好习惯的培养过程其实是简单事小事的重复。养成好习惯的责任不在孩子而在于孩子周围的环境,是成人的责任。所以作为成人,我们一定要为他们树立榜样,作生活的强者,学习的典范,为孩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从生活的习惯、学习的习惯、反思的习惯、探究的习惯思维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等方方面面进行教育。

3、作为家庭教育指导师,我们应是教育孩子的榜样,可以通过一定的专业学习,提高指导能

1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4、从教育策略方面:要建立与学生良好的沟通渠道,要认同孩子的成长,认同他们的努力,肯定他们的成绩,给予显示和锻炼的机会。要树立家长的教育权威,强调学习责任,父母的角色要合理分工,要保护孩子的隐私,要在交往中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二、李文道老师讲授题为“少年儿童各阶段发展的特点”。他从儿童生长发育的生理机能和发展规律出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1、儿童的发展是连续的、有顺序的、不平衡的、有差异的。教育的前提是要了解孩子,要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去了解。

2、儿童的心理跟成人不一样,成人常犯的错误是以“大人之心度小孩之腹”。由于儿童在成长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会发生变化,所以要在教育时尊重其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能做出违背教育规律的事,不能用大人的视角来解读儿童的心理,许多时候是我们成人在教育孩子时犯错。

3、教是为了不教。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一般都是从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这样一个过程。

三、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黎陆昕教授关于“口才艺术”的主题讲解中,主要从口才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因口才而改变命运、口才的训练技技巧等方面讲述。而他的讲课风格和讲课时的口才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和教育,使人深有体会深刻,如沐浴春风,感受到了语言的魅力所在。

四、曹萍老师从家庭指导师成长之路和如何有效沟通与心理健康维护两个方面给我们作以指导。特别是孙云晓教授的“五元家教法”,给予我们以科学的方法指导,使人耳目一新。

1、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家庭教育的简单化,教育的不平衡性,教育方法的不科学,教育角色的不到位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困扰着许多家庭,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育人方法,有效指导家长对其子女进行家庭教育,做好三位一体的沟通教育工作。要办好家长学校,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的重大作用。家校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当今社会各国已普遍认识到,青少年教育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家庭的能力合作。家长作为孩子的教育者需要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从多种意义上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配合、协调一致、优势互补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选择。

2、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是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基本环境,家长和教师共同承担着对他们的责任。和谐的家校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很重要。家长与教师积极合作是教育成败的前提,因此必须加强相互合作,相互沟通,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能。

课程学习后,我们学习组成员一行在25日上午去清华附中参观考察。在图书馆展览厅了解了

清华附中的发展历史和辉煌历程。参观并游览了美丽的清华校园。

总之,通过这此培训学习,增强了思想认识,提高了理论水平,学到了作为一名指导师应有的专业知识,为今后科学有效的教育学生提供了保障。我也相信,通过本次培训和今后的努力,自己一定会成为爱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教育工作者。

第二篇:学习考察报告

常州徐州合肥襄阳四地学习考察报告

7月9日至14日,根据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市委办、市政府办、市发改委、市商务局等单位一行8人,围绕“开放强市产业立市”这个主题,赴江苏常州、徐州,安徽合肥,湖北襄阳等地学习考察,通过进园区、进工厂,看项目、看现场,听情况、听介绍,深入了解四地在对外开放、产业发展方面的重大成就、主要做法与先进经验,受益匪浅、深受启发。外地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对常德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开放高地、发展宝地,是我们此行感受的深刻印象

这次苏皖鄂之行,四个地市对外开放的广度、产业发展的高度、城乡建设的亮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概括起来主要是六个字:高、大、强、好、优、美。

1、四地之“高”——发展定位起点高。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常州、徐州、合肥、襄阳四地坚持国际视野、现代理念、长远眼光,在发展定位上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常州市紧紧抓住长江经济带、“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等重大机遇,全力打造一城(建设全国一流的智能制造名城)、一中心(长三角特色鲜明的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一区(建设国内领先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徐州市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定位,大力推进“一中心”(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一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一高地”(现代服务业高地)建设。合肥市立足丰富的科教资源,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发展定位,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产业创新中心。襄阳市按照“提升首位度、打造增长极、争当排头兵”的要求,着力建设产业襄阳、都市襄阳、文化襄阳、绿色襄阳,巩固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

2、四地之“大”——项目建设力度大。四地在项目引进、项目推进、项目建设上,定期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进行实打实的调度、通报和考核,力度之大、气魄之大、成效之大,令人佩服和赞叹。常州市自2014年以来引进总投资过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11个,总投资过50亿元或5亿美元项目22个。徐州市把招商引资摆到发展生命线的高度,坚持主要领导挂帅,明确提出“三个第一”,即招商引资是全面转型的第一路径、工作考核的第一权重、锤炼干部的第一阵地。合肥市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事摆在突出位置,推动格力、美的、海尔、长安汽车、京东方等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该市“十二五”规上工业产值增量的70%、固定资产投资的60%、地方税收增量的50%,均来自招商引资企业。襄阳市在全市上下大力开展项目拉练活动,每个季度开展一次,对各县(市、区)和开发区重点项目开展巡回拉练、观摩评比,每次拉练“看新不看旧、看大不看小、看高不看低”,促进各地比学赶超抓招商、抓项目。2016年,襄阳市招商引资工业项目投资占比超过70%,引进投资过10亿元的产业项目54个,有18个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竣工投产。

3、四地之“强”——产业发展实力强。从总量来看,2016年常州、徐州、合肥、襄阳四地GDP分别达到5773亿元、5808亿元、6274亿元、3695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23万亿、1.4万亿、过万亿、7054亿元。从规模来看,四地支柱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常州持续推进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太阳能光伏、以石墨烯为代表的碳材料等“十大产业链”建设,2016年“十大产业链”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5%,过百亿工业企业达到14家;徐州全力构建以6个优势产业为主体、6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6+6”现代工业产业新体系,2016年过千亿产业达到8个;襄阳拥有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3个千亿产业。从质量来看,常州市大力实施“三位一体”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战略和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计划,产业结构实现“三二一”的标志性转变;合肥市坚持创新转型升级的发展导向,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语音和新能源汽车4个产业基地为依托,力争到2020年打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制造、生物产业等4个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品牌来看,常州是传统的工业明星城市,与苏州、无锡一起创造了闻名全国的“苏南模式”。徐州享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美誉,拥有徐工集团、卡特彼勒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2016年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合肥是中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之一,家电“四大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襄阳全力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目前整车生产企业达到4家,未来将达到100万辆的产能。

4、四地之“好”——基础设施平台好。规模经济的扩张,高平台的构筑,需要强有力的承载。从基础设施来看,四地均拥有铁路、公路、机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人流物流十分便捷。常州市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纵贯其中,与上海、南京等长三角中心城市实现半小时通达;徐州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合肥在高铁时代实现崛起,“米”字形高铁已具雏形;襄阳自古是交通要地,呼南高铁、郑渝高铁、福银高铁在这里交汇。从产业园区来看,四地均拥有2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多迈过千亿级门槛,省级园区实现县域全覆盖。从开放平台来看,四地均大力发展航空、水运、陆路口岸,开通国际货运班列,并依托“互联网+”,大力建设电子口岸、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平台,襄阳还被纳入湖北自贸区襄阳片区范围。

5、四地之“优”——经济发展环境优。四地都高度重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努力打造公平公正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常州、徐州大力推行“3550”改革,即全面推行开办企业3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5个工作日内完成、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50个工作日内完成的改革目标。同时,建立“不见面审批(服务)”体系,具体路径是“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主要流程是“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全程公开、快递送达、网端推送、无偿代办”,力争实现80%的审批服务事项“网上办”。合肥市在全国率先出台了“1+3+5”政策,“1”是扶持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3”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5”是工业政策、农业政策、服务业政策、自主创新政策、文化政策。这个政策体系的最大特点是“四个转变”:由事后为主向事中事前介入为主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向创造外部环境转变。

6、四地之“美”——产城共生共融美。行走在苏皖鄂的四地市,所到之处的工业园区给我们的印象,早已不是几栋孤零零的厂房矗立在那里,到了晚上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而是园区与城区融为一体,城在园中,园在城中,成为生产方便、生活丰富、生态优美“三生协调”的现代化新城区。比如常州市高新区是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2002年4月在高新区基础上设立了常州市新北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目前常州市委市政府等一批党政机关搬迁于此,高铁站、飞机场坐落区内,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构筑形成新的城市商圈,5A级景区环球恐龙城成为四面八方游客的好出处,园区成为常州中心城区经济活跃、产业发达、商业繁荣、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产业新城。

二、解放思想、重在实干,是我们应该借鉴的成功经验

四地的成功实践可圈可点,成功经验弥足珍贵。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1、成功源于思想的解放。分析常德与四地的差距,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质上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四地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他们思想的解放、眼光的长远、思路的开阔,抓开放、促发展的思维超前、措施超常。常州市依托地处长三角的优势,夺开放之先机,以开放促发展,接轨上海、主攻欧美、强化日韩,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动本动民营经济上台阶、上水平。徐州市为拓展对外对内双向开放新空间,对接上海自贸区改革创新,集中力量、集聚要素、集成政策,全力推进十大开放平台建设。襄阳市虽地处内陆,但不以内陆者自居,不安于现状,不封闭僵化,站在全省全国的大格局视野下谋发展,争取到了当前对外开放的最高平台——自贸区,一下子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使襄阳成功挺进内陆开放的前沿行列。

2、成功源于长期的坚持。长期以来,四地在发展的战略取向上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产业发展,各级领导干部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把主要精力用于抓开放、抓招商、抓项目、抓发展,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向产业发展倾斜。常州市在土地资源日益趋紧的情况下,2014—2016年连续三年不向房地产开发项目供地,把有限的土地资源用于保障重大产业项目、基础建设项目需求。2006年合肥市出台了促进新型工业化政策,这是该市产业发展政策诞生的元年,之后10多年,该市根据发展变化情况,一直不间断地对产业发展政策推陈出新,加以完善,最终构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1+3+5”产业政策体系。徐州市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工业立市、产业强市”的指导思想,聚焦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加速构建“6+6”先进制造业、“333”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成功源于创新的精神。四地的成功经验还在于他们具有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常州市本是一个旅游资源不丰富的地方,但他们靠创新创意与科学策划,走出了一条“资源创造型”发展新路,打造出“无中生有”恐龙城、“小题大做”天目湖、“点土成金”古淹城、“借题发挥”大佛塔、“虚实结合”嬉戏谷等一批极具创意精神的知名景区。常州环球恐龙城目前是国家5A级景区,2016年接待游客超过85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在全亚洲数千家主题公园中排名第4位。合肥市在招商引资、产业扶持政策上,不是简单的给钱给物给土地,而是采取产业基金模式,实现“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与企业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当年为了引进京东方这个战略投资者,在175亿元的巨额投资中,合肥市政府承诺给予90亿元的保底。在资本市场京东方增发了120亿元,合肥市5家国资企业通过产业基金认购了60亿元。之初合肥市政府以2.4元价格购进的京东方股票,政府不仅没有亏本,而且赚得盆满钵满。徐州市宕口公园是在一处废弃的采矿旧址上就地取材、变废为宝,通过“恢复生态、覆绿留景、凝炼文化”建设而成。整个工程建设投入5000多万,每年管护经费仅20多万元,以较少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原来千疮百孔的荒山如今成了游客和市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成为生态修复治理和发展工业旅游的典范。

4、成功源于务实的作风。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徐州人自己说,我们徐州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这个中心城市不是上级封的,也不是自己吹的,而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靠的是实力、靠的是实干。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徐州市中心城区商品房购买者有三分之一是外地人,购物消费量有40%左右来自外地,三甲医院住院与周边7个地市实现同步报销。常州市连续4年围绕重大项目这个主题,每年赋予新的不同内涵,先后组织开展了“重大项目突破年”“重大项目深化年”、“重大项目推进年”和“重大项目提升年”活动,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取得显著成效。合肥市支持企业创新和抓重大项目的措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进合肥市委市政府办公楼一楼大厅,入眼所见,一是摆放和展示的江淮汽车厂生产的新能源汽车,二是重大项目的任务完成进度展示牌。襄阳市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项目拉练活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全程参与,坚持“三个不看”,亿元以下项目不看,基础设施类项目不看,实物投资量低于当年投资计划50%的项目不看,紧盯产业转型升级,“比”出建设新气场,“逼”出发展新速度。

三、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站在新的起点,面临新的形势,开放是强市之路,产业是立市之基。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是贯彻中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决策的具体行动,是针对常德当前发展实际、着眼常德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全市上下必须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完善的政策、更加坚实的平台、更加优良的环境,真正实现开放强市产业立市。

1、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抓发展。视野开阔,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必须把解放思想放在首位,以思想的大解放引领大开放、大发展。一是脑子要清醒。要正视自身现状,摒弃小富即安、小成即满、小过自谅等传统思想,坚决打破“视野障碍”、坚决扫除“视野盲区”,把常德放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大格局中去考量,不断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前瞻性和针对性,切实增强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发展水平。二是路子要坚定。开放的步子是闯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发达地区之所以对外开放程度高,就是因为善于探索创新、敢于先行先试、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常德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必须进一步创新发展思路,在紧密结合国家深化改革最新举措、扩大开放最新政策的基础上,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探索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新路子。三是步子要坚实。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要落实在实打实的行动上来,落脚到实打实的项目上来。要以最大的决心和诚意引进战略投资者,全面抓招商、全员抓招商、全力抓招商,强化责任,创新方法,力争在重大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

2、以更加务实的理念谋发展。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五大发展新理念,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推动新发展、实现新转变。落脚到产业发展上,要从四个方面着力。一是坚持创新引领。发展质量效益要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是关键。更加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坚持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先导、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高端产业体系,打造现代产业高地。二是坚持集群集聚。全面撒网不如重点培养。要积极对接全省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大力发展烟草、装备制造、食品等优势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吸引更多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配套项目落户常德,不断延伸和完善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三是坚持产城融合。产业发展离不开城市载体,城市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加快常德经开区、常德高新区等工业园区向现代化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发挥城市对产业的承载作用、产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推动产城融合,以产兴城、以城兴产。四是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常德深厚的农业基础、丰富的旅游资源,立足烟草、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继续放大资源集聚效应,巩固提升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3、以更加完善的政策促发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针对常德现状,重点要完善四类政策。一是产业发展类政策。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产业政策要求,认真研究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结合常德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促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特别是要借鉴合肥等地发展产业的政策,抓紧出台产业基金管理政策,进一步加大降费减负力度,助推实体经济发展。二是招商引资类政策。要在政策允许和法定权限范围内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大税费减免、要素保障、资金奖励等方面力度,并认真兑现各类合同、协议、承诺,对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实行“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增强政策吸引力。三是项目推进类政策。学习借鉴襄阳、徐州等地经验,在项目推进上动真格、实打实,不搞数字游戏、文字游戏,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考核制度,看现场、看进度、看实效,真正建立起唯项目是举、用项目说话的政策导向。四是人才引进类政策。合肥市清华启迪科技城项目,就是引进清华高层次人才的成果。要大力完善人才机制,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成长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以及就业、就学、住房等方面配套政策,确保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4、以更加坚实的平台求发展。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是夯实产业园区平台。园区是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和主阵地。要更加充分地用好常德经开区和常德高新区两块国家级金字招牌,注重整合各区县(市)工业园区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园中园、特色园,避免过度的同质化竞争,实现各园区之间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二是夯实开放口岸平台。按照“统筹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构建我市“四港一中心”的水陆空立体口岸开放体系。当前重点是要抓好盐关水运口岸、桃花源航空口岸的建设,适时申报铁路口岸和公路口岸,尽快启动常德保税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三是夯实科技创新平台。要围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平台和众创载体等创新平台,不断深化产学研对接、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产业技术,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级工程中心、研发中心、标准中心、检测中心、计量中心等落户常德,推动常德成为科技创新的洼地。四是夯实基础设施平台。重点是交通设施。要加快推进黔张常高铁、长益常高铁、常岳九铁路、宜常高铁等建设,全面推进沅澧快速干线和沅江隧道建设,进一步畅通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全力构建现代化、立体化的交通运输体系。

5、以更加优良的环境保发展。环境就是生产力。好的环境,能够产生“磁场”效应、“洼地”效应;没有好的环境,再多的优势也会丧失,再好的机遇也会错过。一是打造亲商重商的人文环境。把环境营造从“物”的层面提高到“人”的层面,在提升城市形象、提高文明素养上多做功课,在全社会形成亲商重商的浓厚氛围,创造引得来、留得住、有奔头的投资环境。二是打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抓手,认真落实“放管服”的各项工作,不断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大力推广在线服务、网上审批,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企业活力的“加法”。三是打造规范文明的执法环境。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程序,强力整治经济发展环境“顽疾”,为企业和市场主体多一点“放水养鱼”,少一点“杀鸡取卵”,确保市场公平竞争,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

第三篇:学习考察报告

9月18日至27日,江西水利考察组一行11人在汪普生、朱来友同志的带领下,前往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山东省学习考察水利工作。

在黄河水利委员会,考察组先后考察了水调中心、防汛调度指挥中心、水土保持监测中心、黄河下游标准化堤防建设、花园口数字化水文站、花园口全数字水质自动监测站和小浪底水利枢纽等,并就水利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与黄委领导和有关方面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在山东省,考察组先后考察了荷泽市赵王河改造工程、济南市卧虎山水库和锦秀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寿光市弥河综合治理工程和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威海市大沽夹河综合治理工程和节水农业综合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项目等,听取了山东省水利厅领导和有关处室负责同志关于水利政策法规建设、规费收缴、队伍建设、厅直单位改革、抗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介绍,并进行了座谈。通过学习考察,大家一致认为,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山东省的水利工作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黄河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创新思路,推进“数字黄河”工程建设

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黄委根据水利部新时期的治水思路,创新治黄思路,提出了建设好“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模型黄河”),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的现代治黄理念。其中“数字黄河”建设就是以水利信息化作为支撑。

“数字黄河”主要是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有五大技术环节:一是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手段采集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基础信息;二是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传输防汛指挥、水资源管理、水质监测和水土保持治理等所需基本信息;三是数据存储及处理系统。利用高容量存储和高速度运行的计算机系统完成;四是数学模拟系统。利用优越的计算机性能和水利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学科知识,实现对天气系统、水流及泥沙运动、生态及水环境变化等现象的实时模拟;五是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内容全面的知识库,优化选择一个可行的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方案。

其建设十分强调实用性。“数字黄河”的应用主要有五个方面:防汛减灾,即利用遥测、遥感、卫星技术和数学模型等科技手段进行降雨预报、洪水预报、水库调度、洪水演进;水量调度,即建立枯水期径流预报系统、河口地区生态模拟系统、现代化水资源实时调配系统、引水口门的自动监控系统、地下水观测系统等;水质监控,即在关键断面进行水质监测,建立实时监测预测系统;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即运用3S技术,进行动态监测、治理和评价;水利工程运行与管理,即通过远程视频技术,建立水库、堤防等工程运行和管理系统。

2、推进水利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数字黄河”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的系统工程。为达到预期目标,统筹各单项工程建设,避免重复,黄委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需求主导,共建共享;

先进实用,开放拓展;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原则,并采取四项重要措施: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2001年9月成立了以李国英主任为组长的“数字黄河”工程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对全过程进行协调、指导、监督和管理。抽调了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开展工作。多方筹措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需要。

二是精心规划。2001年10月,黄委组织委内有关单位开始进行“数字黄河”工程规划编制,并于2002年12月完成,2003年4月通过水利部批复,成为水利部批准的第一个江河数字工程规划。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再进行了各相关专题规划。为“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三是实施开放式建设。针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实际,黄委采用开放的方式,遵循“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的原则,在基于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各项需求进行“数字黄河”工程总体规划和重要专题规划的同时,还采用国际招标的办法吸纳了清华大学、河海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美国微软公司等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校和国际一流的IT公司参与,从而为工程建设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撑。

四是注重吸引和培养人才。水利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专门人才是关键。为此,黄委一方面制定优惠措施,大力吸引国内外IT和水利方面的优秀人才,一方面分批派出业务骨干出国学习,及时掌握国际最新科技动态,培养和造就一流的科研人才队伍。

3、以水利信息化为支撑,全面推进黄河开发治理的现代化

随着黄河水利信息化的推进,极大地带动了黄河治理开发和管理的现代化进程。

一是“数字调水”有效地提高了水量调度方案的科学性和控制能力。黄委已实现了委机关与沿黄各地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水量调度的统一和现代化,从黄河水量调度中心发出指令,可以启闭远在千里之外的引水涵闸,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在水调中心的大厅,随时可以看到各地的可用水量和实际取水量,实现了用水的适时自动监控。水量调度的大部分工作都通过计算机及网络进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二是“数字防汛”发挥出了显著的作用。黄河“数字防汛”体系主要包括暴雨洪水预警预报、洪水水沙调度、组织指挥、洪水水沙演进、抢险减灾五大系统。目前已使用的技术手段和应用系统包括小浪底库区物理模型、黄河下游泥沙冲淤数学模型、黄河下游工情险情会商系统、视频异地会商系统、防洪预报调度与管理耦合系统等14项。依托数字微波、光缆、通信卫星、公共电信网等通信资源,初步建成了覆盖黄河下游省、市、县三级通信网络和四级网络节点的计算机广域网。黄委至七个指挥分中心以及河南、山东两省14个市的异地会商系统已经建成。日臻完备的防汛专业数据库、信息服务平台和虚拟仿真平台,构建起有机结合、功能强大的数字化防汛体系。在2003年黄河防汛指挥部署中,实现了“三条黄河”的联动。“原型黄河”提出防汛决策的基本需求;“数字黄河”借助现代化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手段,快速分析洪水演进现象及其内在规律,为防汛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模型黄河”通过不同的物理条件,模拟自然水沙运动,观测变化要素,验证防洪调度方案的合理性。

三是“数字黄土高原”大大提高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的监控能力。“数字黄土高原”

系统是借助现代化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处理手段,把黄土高原装进计算机,通过数据集成,模拟、分析、研究有关黄土高原的自然现象,探索其内在规律,掌握生态环境状况及变化趋势,寻求最佳治理方案,最终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开发,“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技术支持。“数字黄土高原”是通过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的,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监测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已经开发的应用系统包括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本底数据库、黄河上中游地区三维可视化信息查询系统、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系统、淤地坝辅助设计系统、淤地坝管理信息系统。这5个应用系统贯穿了从基础数据获取、规划设计到项目管理等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环节,可以为水土保持的监测、规划、治理和预防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这套系统已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建成投入使用。如要了解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想查询某地的水土流失状况、防治成果,想对某小流域建淤地坝前科学选择坝址及每年运行效果,想在空中从不同高度和角度查看黄河流域典型区域的真实地貌,只要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轻点鼠标,这一切马上呈现眼前,方便、快捷、直观、科学,让人切身感受到高科技在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是黄河水质监测自动化水平大为提高。黄委建成的花园口水质自动监测站是我国首座江河自动化水质监测站。在花园口水质自动监测站,从取水、化验、分析等各环节已实现了自动化,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并不受风雨洪水的影响,大大提高了监测的精确度。

从一日千里的“数字黄河”到一步百米的“模型黄河”,再到气势磅礴的“原型黄河”,一天之中跨越“三条黄河”,折射出强烈的现代水利气息。“三条黄河”科学构想和创新令人感慨。信息化,正在加速黄河治理开发的现代化。“三条黄河”,三位一体,互为作用,成为我国水利现代化的一个缩影,也是现代水利的发展方向。

第四篇:最新学习考察报告

学习考察报告

为扩宽区域经理的视野,学习外地管理服务站点的经验,深化站点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在市福彩中心领导的带领下,我作为新聘的区域经理先后参观考察了营口市福彩中心和周边几个福彩专营旗舰店。学习考察概述

营口市福彩中心各部门领导都有自己的团队营销服务思路,带出了一批高素质的队伍。他们把自己的管理思路通过管理员贯彻落实到站点,使中心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考察中感触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有几下几点:

一.终端部。1.给站点经常培训,有计划的举行大型培训会,让销售好的感染销售业绩差的,改变营销思路,有紧迫感。为了能全面的提高配型质量,对于培训不来者给予停机处理。

2.站点绩效,也就是奖罚分明。每一个月为销售周期,分奖级划分,不分增幅,销售好排名靠前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奖励发放为部分现金及热敏纸。

3.服务,管理员以修理彩票机优先,送票送纸在后;中心以服务优先,管理在后。中心把该做的都做好了,站点必须配合。

4.统一的形象化建设,无论让彩站还是彩民都能感受到福彩的文化和品牌形象。

5.管理员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每个管理员不同的劳动强度及实际自然销售情况把绩效奖励分为:1000元,800元,600元三档。销售:电脑票指标和即开票指标,所有指标都是浮动的,完成基础指

标可以拿基本工资,每增长5%给予奖励,分为三个等级:一级300,二级200,三级100,每增加2.5%多奖励100,封顶为1000.800.600三级。完成不了进行处罚,每下降2.5%扣基本工资的1%。管理员的业务能力也在考核之中,管理员业务分为:维修,服务,签到。车辆的日常维护,管理员学习报告和执行力都是在绩效考核之中。

二.开乐彩

营口市开乐彩申报89家,分6批经省中心审批合格已经销售的为72家,每批10家左右,在审批前按省中心统一要求做好装修培训过程,打好基础,按区域划分分级管理,培训站点投注技巧。

在效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下问题:

1.维修必须去现场,无论问题多大,不到现场是解决不了的,对服务质量影响严重。

2.培训销售人员,前期工作务必做好,站点聘用销售人员必须掌握电脑基础。

3.开乐彩彩民群体不稳定,没有形成开乐彩文化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开乐彩分析系统,通过站点实际销售有没有分析系统销量有着明显差异,数据分析系统现在全省只有一家丹东的公司在做,每个站点每个月费用为100元,可以试用一个月。

三.走进福彩专营旗舰店

参观了四家福彩专营旗舰店,统一的形象化建设,硬件的齐全,软设施的完善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到液晶电视,电子显示屏,发电机,饮水机,空调,小到便签夹,福彩LOGO的烟灰缸,室内扬声器,标准的即开票展示柜。即开票展示多样化,造型美观,有创意。无论从哪个方面都能体现福彩专营的优势。

通过此次参观考察,我深深感受到营口市福彩中心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在全面推进从管理型人员到服务型人员的过程中,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站点特殊发展”是福彩发展的必然之势。

第五篇:学习考察报告

赴上海、北京、哈尔滨学习考察报告

3月21日—29日,**********组织*******有关单位12人赴上海、北京、哈尔滨考察了牧草种植、收获机械等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考察团先后考察了上海纽荷兰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现代农装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分院、北京华联机电技术装备公司、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及其所属生产工厂,听取了相关人员对其产品的介绍,并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团全体同志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不少东西。

二、主要收获

一是通过商家介绍和实地参观大型拖拉机、牧草联合收割机、打捆机、割草机、搂草机得到那个牧草机械,对我国牧草机械化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

二是通过学习深深的感觉到牧草作为草食畜最优良、最主要和最经济的饲料,无论是在畜牧业为主的草原区,还是半农半牧区都是重要饲料之一,在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中具有主导地位。因而大力推进牧草种植机械化是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是坚定了发展畜牧养殖业的信心。通过考察学习,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畜牧养殖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符合现代牧业的发展方向,顺应了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发展

要求,是建设现代畜牧养殖业,实现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四、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政策扶持,调动农牧民发展牧草机械化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大对牧草机械补贴力度。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先进适用牧草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扩大补贴范围,鼓励地方在中央补贴的基础上实施累加补贴。逐步建立起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同时,以推进作业市场化、服务产业化为核心,将牧草机械大户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或协会,为广大农牧民提供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和信息服务。

二要加强机具的引进和改造,提高牧草机械装备质量和技术水平;

三要加强示范培训,加快牧草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四要加强市场培育,推进牧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五是从目前牧草生产过程来看,畜牧养殖大户基本实现了收获和打捆机械化,烘干和深加工机具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牧草品质。积极引进牧草烘干和深加工机具。

六是大力推行机械化植保技术,引进、推广新型低喷量、雾化性能好、无渗漏的喷雾、喷粉机具,在有效防治牧草病虫害的同时,减少农药残留量,提高牧草的产量和品质。

七是提高玉米青贮收获和加工技术,促进秸秆和牧草自我消化率和商品率。

学习考察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