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13-752740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6 20:30: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法学3班0707124赵沐芙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从我做起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似乎不该是我这种初学宪法、法条都没背全的人谈的问题。但是正因为题目大、涉及各个领域的人,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我觉得我有必要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当代中国经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无庸置疑的。据有关媒体报道,今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有可能超过德国。但是,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太协调的是,中国公民的宪法意识、法律意识却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中国的立法者有两个目的。一是要老百姓听话安分,二是要他们勤劳而有技巧”(1),这是古代的法,但现代老百姓生活中遇到问题,也还是极少有想到用法律维权的,甚至不愿意在目击真相的情况下出席法庭作证,这些事实无情的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实际法治进程的缓慢,中国还处于有法制没法治的时代。那么,如何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呢?

我认为,首先要进行比较彻底的教育制度改革。以我个人为例,入大学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宪法,只是在政治课上听到过它、知道它的地位,只把它当作得分的工具,不考虑实际意义。这代表了大多数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学生的心理,学是一回事,学问进没进心中是另外一回事;教育不是丰富知识的途径,而是升学发财乃至升官的工具。这使得教育者很少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宪法意识等“课外”的东西的培养。从小就缺乏基本的宪法观念、宪法知识,长大后如果又不进行法学专业的学习,宪法意识从何谈起?

老师说过,美国的孩子在不识字的年龄就能把宪法背得滚瓜烂熟,而中国的孩子呢,忙着学画画、舞蹈,准备着将来也许能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增加一分筹码的才艺,中国的孩子也许没背宪法,但他们比外国的孩子忙得多。可当我们深究一下,这不是个好现象。教育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化不止包括市场经济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法制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对国民宪法意识的培养,中国正一步一步融入世界,对基本宪法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把宪法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并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在教授和学习宪法这样重要的课程时少一些功利心,多一点社会责任感,将宪法时刻记在心里,从宪法中寻求援助,我们整个国家的宪法意识才有可能不断增强。

不仅如此,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也要给我们的下一代树立好的榜样,在实际生活中模范地遵守宪法;如果一下子不能纠正所有行业的不合宪法的行为,至少要保障在未来的国家建设者们生活的领域中,没有反面教材。

还有,宪法教育要贯穿义务教育的始终。一种教育,要保证在受教育者离开学校后长时间发挥作用,必须要贯穿收教育者接受教育的全过程,才能漫漫在以后的工作中形成一种体系、一种理念,1

成为受教育者终生的信仰。当宪法成为我们国家受过义务教育的人的信仰时,我们国家的公民的宪法意识自然就强起来了。

其次,我们法学学生首先要增强自己的宪法意识。“放弃自己的自由,就是放弃自己做人的权利,就是放弃人类的权利,甚至就是放弃自己的义务”(2),作为一名大学本科学生,我将来的职业极有可能与宪法、法律有关。而作为一名将来的法律工作者,知宪法、守宪法、宣传宪法、信任宪法的权威性,是绝对要做到的义务,这个义务不能放弃。我们也许现在还无力制止某些社会上违反宪法的行为,但我们一定不能丧失对宪法的信心,宪法是根本法,它是国家法律效力最高的法律。我们在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坚持正义,永远保持一个法律人应有的良知。要记住,我们是离宪法最近的人,如果我们对社会上的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视而不见,都不去维护宪法的尊严,那普通百姓有如何形成对宪法的信仰,没有信仰,不相信宪法能帮助他们,他们又怎么会主动维护宪法的权威,全社会的宪法意识也只能停滞不前甚至后退。

我们现在也许只是学生,然而,我们可以在每年的传周多向公众做些宪法方面的宣传,使宪法知识能被更多的人了解,宪法观念能深入百姓心中。还可以定期到中小学、工厂进行宪法普及教育,使人们消除对它的陌生感,使宪法平民化,不在是躺在纸上的文字,而成为真正为大众熟知、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权利与义务的代称,毕竟“宪法就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

我们的宪法意识的增强,还要避免流于形式,进行刚刚提到的那些活动,可不是为了

加学分,应付工事;也不止是为了锻炼自己。知识分子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一部分人,我们有可能决定着祖国明天的法制进程,因此要时刻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做事情踏踏实实做就做好,真正为国家做点贡献。

当然,我们能做的还很少,还需要不断学习。除了大学生,我认为最该有所作为的是法律工作者。司法独立,司法公正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当今中国社会的司法领域,但他们还不够好。百姓不了解律师、法官、检察官,觉得他们太遥远,与自己的利益无关。这并不是正常的现象,因为法律工作者不是一般的从业者,他们的工作与每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他们在用宪法和法律维护着社会的正常运转。但一般人不了解他们,对他们的工作毫无概念,也就没法提高法律意识和宪法意识。所以,要逐步开放现有的法律部门,让人们知道,法律工作者并不遥远,法律和宪法与生活也很近,人的很多基本权利都是宪法赋予的,人们不止无法参加政治活动,甚至无法生存,从而让人们形成正确的宪法观念,消除距离感,愿意用宪法和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并且关注社会上众多的宪法行为,关注国家宪法方面的进展,进而使宪法问题成为百姓可以自由讨论的问题,那么这时,公民的宪法 2 12.4法制宣(3)。离开他们,总体上是可以的,意识就增强了。

说了这么多,毕竟还只是字面上的,并不难,大多数中国学生都可以写出这样的文字,但却做不到,那么再多的宣言也没有用,我并不想欺骗任何人,对于我来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是很容易,看到不公正的事情能勇敢站出来还是很需要一番勇气的,但是,既然选择了法学这个专业,既然宪法又是母法,又是根本法,那么,我就必须做出一些牺牲,因为,我是一个“法律人”,法律人代表着正义与人性,正义就是匡扶弱小、维护真理,人性就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整个人类进步而不是对自己发展的高度负责,也许在我以后的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两难选择:

天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想我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出正确的决定,可能这样会损害我自己的某些利益,是好的,只要心中无愧,一定可以笑到最后。

而且,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的正确性。是的,我们从近代到现代的宪政之路是一波三折,有一个时期没有民主也没有宪法

但中国人民是最坚强的,宪法,并且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修正补充着它,充修正,也许它没有穷尽一切人们要求的权利,对它充满了信心,这种信心或来自爱国心、总之,要保持着这种信仰,并以此作为不断激励自己的砺石。

最后,也是最难的一点,性。走上工作岗位后,会面对各种权威与“专家”

域,不能盲目相信,要时刻保持耳清目明,保证自己的判断力,因为中国的宪法学刚开始起步,学归来的,自称得很了不起的人,法却百般挑剔的人,一定不要以为他们知识渊博、自己的根本都忘记的、毫无人性可言的人,再有才也是社会的败类。可能我的话重了一点,但态度是明确的,以,要求用别国的宪法作借鉴也无可厚非,做法却是不对的。法律工作者和法学者要想获得大的成就,国,其次才是专业知识。

所以,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力学习宪法知识,做一个法律人应该做的事,中的信仰,热爱自己的选择,宪法的热爱传递给每一个身边的人——哪怕我个人的力量很微小,过,一传十,十传百,整个社会的宪法意识一定会有所提高,法制社会到临的那一天一定不会遥远。

(1)参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三卷第十九章第二十节。

(2)参见卢梭《社会契约论》第(3)参见《列宁全集》第是保存提升自己、但是我还是相信,我还要自己充分相信中国现行宪法或来自对宪法的神圣信仰,却满口推崇欧美宪法、成承认本国的宪法有缺陷可但一味抨击本国的宪法的从我做起。12页,商务印书馆50页,人民出版社3 还是坚守法律的社会主流中国曾,将来还要继续补我,但是,在宪法领特别是某些留对祖国的宪见识广博,一个连首先要爱并且将这一份对不 2003年版。1987年版。(没有民主的宪法不算真正的宪法)我们毕竟撑过来了,我们重新制定了更好的但它一直在进步,要敢于挑战权威,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一切只是一种观点的参考,我本人要从现在开始努让宪法和法律成为我心将来热爱自己的工作,

第二篇:公民宪法意识调查问卷

公民宪法意识调查问卷

(以下题目均为单选)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出生年份()

A、1959年之前B、1960-1969C、1970-1979D、1980-1989

E、1990-1999F、2000年之后

3、您的学历()

A、初中以下 B、高中、中专 C、大专 D、本科 E、研究生

4、您的职业性质(包括退休之前)()

A、干部B、工人C、农民D、知识分子E、私营企业主

F、个体工商户G、军人H、学生I、职员J、其他

5、您知道现行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吗?()

A、1978年 B、1982年 C、1954年 D、1949年 E、不知道

6、您家里有没有我国现行宪法文本?您有没有完整地读过我国宪法文本?()

A、有;完整地读过 B、有;没有完整地读过

C、没有;完整地读过 D、没有;没有完整地读过

7、您认为我国宪法有没有发挥作用?()

A、发挥了很大作用B、发挥了一点作用C、没发挥作用D、不知道

8、您认为我国宪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宪法文本规定的不好B、宪法实施的不好C、没有问题D、不知道

9、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用宪法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A、会用B、不会用C、想用但不知道怎么用D、没想过这个问题

10、您认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违宪的事情吗?

A、有一些B、很多C、没有D、不知道

11、您属于下列中的哪一个?()

A、社会主义劳动者B、社会主义建设者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D、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E、不知道

12、您属于下列中的哪一个?()

A、中华民族B、汉族C、少数民族D、都不是

13、您认为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所讲的“一国两区”中的“一国”是指()

A、中国B、中华人民共和国C、中华民国D、不知道

14、您认为我国在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指()

A、中国B、中华人民共和国C、中华民国D、不知道

15、您更认同我国宪法中的哪一个特点?()

A.社会主义B、共和制C、人民民主专政D、民主集中制E、尊重和保障人权

16、我国现行宪法在过去已经修改了四次,您认为是否还有必要再次修改?()

A、应当修改B、没必要修改C、重新制定都可以D、不知道

第三篇:增强公民意识教育讲话稿

增强公民意识教育讲话稿

王世友

一、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每年我都很期待新生入学,因为我又看到了一批更加年轻的面孔;每年我都想再年轻一岁,希望我们不要有太宽的代沟。然而,每年的新生确实是越来越年轻,但我们的代沟却越来越宽。现在的你们不是当年的我们,你们的想法比我们更具有时代性。经过这么多年的学生工作,我深刻的体会到一点:你们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公民意识却越来越弱。

二、什么是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三、公民意识教育包含的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很多同学团员意识淡薄,总把自己混同于普通人群。诚然,现在大部分青年都曾经是团组织的一员,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与组织脱离了关系。作为大学生团员,首先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大学生就应该有大学生的素质,你和高中生,社会人员是有区别的。首先是你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你的思维方式就和他们不一样。他们考虑的很大一部分是个人的前途,而你们考虑更多的应该是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考虑的更多的应该是你们应该承担的义务,考虑的更多的是应该是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其次你们应该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这和普通人群也有很大的区别。普通人群考虑的是在现有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的个人发展,而你们考虑的更多的应该是以你的个人能力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普通人群对于一个政治事件很大程度上是跟风,而你们应该能够明辨是非,有自己的政治见解。

我们举个例子,法轮功我们之所以把它定为邪教,不是由于它不能健身,任何锻炼活动都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是由于它违反了人类的自然规律,宣传自己是佛祖转世,宣传学了法轮大法就可以治百病等等。那么在这里,我们就要仔细辨别一下了,不能被一些舆论所欺骗。天安门自焚事件,大家都应该有记忆的,小刘思影已经离我们而去,大学生陈果还能弹奏出悦耳的乐章吗?所以,对于任何事情,我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解决。你是有文化、有素养的大学生,你的言行会影响你周围的人,进而影响一群人。

2、成长教育

我们回顾一下近期学校发生的几例不良事件,从女同学和社会不良青年交往到车祸造成重大伤亡、从使用大功率电器酿成火灾到学生自杀事件,无一不反映我们学生个人素质还有待提高。我们后期将要组织开展的五项教育活动,目的就是增强同学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强调要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从近年高校多次发生的自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自杀的青年普遍对未来感到迷茫,或对生命感到厌倦,抱着对生命极不负责的态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人的一生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即使电视剧《奋斗》也把主人公的创业开始阶段也定义为有百万身家,这也可以定义为奋斗?我是感觉好笑的,但我们可以对比,这些童话里的人物都克服了各种困难,那我们这些白手起家的现实社会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大不了还是赤条条一个人。大学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体验生活,体验生活不是让你拿家长的钱来体验不受约束的个人自由,而是让你体验没有家长、班主任的时刻管制的自我完善的生活。如果连大学生活中一个小困难都不能克服,每次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你拿什么走上社会?我喜欢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也喜欢看《士兵突击》,许三多让我们知道“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给我们最大的教育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虽然付出和收获有时候不是很成比例。孙少平的付出,到头来他还是一个煤矿工人,没有和她的至爱韩晓霞结婚(因为晓霞在采访过程中英勇牺牲),但他感到满足了,因为他的成长过程是充实的;许三多的付出,让他终于成了老A的重要一员,但结果绝对不是最关键的,在许三多的成长过程中,他克服了自己的恐惧、自卑心理,在心理上成了一个健全的人。

我们很多学生家庭贫困,但贫困绝对不是你逃避困难的理由,相反,要把贫困看做是自己成长的动力。文学故事里的孙少平是贫困的,许三多是贫困的,但他们都敢于直面困难,克服困难,如果我们把学习生活中的贫困当做是一种财富,那你的成长过程中绝对没有什么可以挡住你,因为你曾经有过更困难的经历。

我们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你也是在善待他人,包括你的父母、你的亲人、你的朋友。结束自己生命的那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却可能是一辈子的。你有责任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欣慰甚至幸福。

3、责任意识教育

前面我讲到了几个以前发生的安全案例,其实这些事情几乎年年都有发生,最近的几件事情,我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1)2009年5月26日晚,我院05级化工工艺本科班同学毕业聚餐,回来后一位同学未正常就寝,同学以为是在网吧上网,结果第二天电话联系不上,显示关机。5月29日,从流经我校的四干渠中飘起。(2)2010年6月19日,英语四级考试,我校某学院一女生因未带调频机,回宿舍取,在宿舍中想到自己连这样一件小事都没有做好,从5楼滑落,幸好只是部分部位骨折,未造成死亡事件。(3)上学期,我校某学院10级学生,中午回宿舍未带钥匙,决定从隔壁翻窗进入,结果失足落下,幸好是二楼,但造成腰椎骨折。(4)我校某学院10级学生,查寝之后一宿舍集体出去,结果一学生在校门口被一汽车后视镜刮倒,造成鼻部骨折,6颗牙齿脱落。(5)我校某学院学生生日,同学庆祝,一同学饮酒过量,造成酒精中毒。

作为一名大学生,你有义务为这个集体承担责任,你有义务对你的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对于班级的一些问题你们应该及时的发现并汇报,不要等出了事才追悔莫及。我们有很多的事情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可是还是发生了,有很多事情已经表现出不正常了,可我们可能还是置之不理,可能你的一个情况反映,就会挽救一条生命(夏明明事例);可能你的一个态度,就能避免一起重大事故(如,从二楼落下的那个男生的事情,他翻窗户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他而言,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同学们没有及时把这一情况及时的反应给辅导员、班主任,如果早反应,我们早做批评教育,或许这事就不会发生了),你们是老师的臂膀,你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发挥你们的能力,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所以,我们增强公民意识,不仅仅是我们参加了多少志愿者活动,给孤寡老人,残障儿童送去了多少温暖。更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要体现出来。作为学生,你们首先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的制度不是摆设,是维护学校正常发展、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我们的同学对旷寝、旷课很不以为然,觉得大学生就应该是这样的。但你们想到没有?你们的父母把你送到这里,对我们有多少期望?如果我们管理者对你们的这些行为听之任之,你们自己也可以想象的到,结果会是什么。那就几乎没有人上课,没有人正常就寝,你们将会白天黑夜守在网吧,或者在外面做一些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我们有个别同学对学生干部查寝查卫生很有意见,你们没有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做考虑,没有对家长的期望做考虑,更不要说你们没有对学生干部的职责、对我们管理人员的担子考虑了。增强团员意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你们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4、诚信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诚信是最重要的,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诚信。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强大,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诚信教育。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履行承诺。生活中有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现代大学生缺乏诚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舞弊。平时不学习,考试干着急;挂科怎么办?想法偷着看。这在是我们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付诸于实践。其结果是什么呢——校纪处分。

(2)拖欠学费、助学贷款、骗取国家奖助学金。每年都有一部分同学恶意拖欠学费,家长钱已经给了,他拿去买高档消费品甚至是用于请客喝酒。国家为资助贫困学生,低息提供助学贷款,是完全意义上的助学贷款,有的同学毕业后用各种借口搪塞,一直拖欠不还;这几年,国家提供较大比例的国家助学金,有的同学本来不贫困,也通过各种途径开具贫困证明,想方设法骗取本来属于贫困生的国家资助。

(3)交往虚伪。交往中,心口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人,很难取得成功。大学生谈恋爱是比较普遍的事情,但是很有一部分同学谈恋爱不是真心付出,而只是“玩玩”。甚至有同学说,看到其他人都在谈,自己没有异性朋友没面子,随便找个谈谈。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女学生多是受害者。

(4)求职造假。求职过程中简历掺水,伪造证书,背信违约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为了骗取单位青睐而在求职简历上大做文章,夸大事实,使得求职简历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很多用人单位还要征求学生所在学院的意见,进行确认,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做到诚实守信,我们当代大学生就应做到:

1、坚持实事求是,在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2、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面前,我们应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3、在情与法的冲突中,我们应站在法律一边。这几点诚信守则,做个有诚信的人,还应该做到真诚待人,讲究公正,表里如一,信守承诺。

我们今天谈增强公民意识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把自己融入这个集体,以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取向。你们的心灵是否很脆弱?你的意志是否够坚强?面对困难你们有没有必胜的信心?遭遇打击你们能不能勇于直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和70年代出生的我有很大的区别,但我尽可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尽可能可以和你们沟通。希望今天这次报告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对你们的成长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第四篇:增强公民意识教育讲话稿

增强公民意识教育讲话稿

王世友

一、公民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每年我都很期待新生入学,因为我又看到了一批更加年轻的面孔;每年我都想再年轻一岁,希望我们不要有太宽的代沟。然而,每年的新生确实是越来越年轻,但我们的代沟却越来越宽。现在的你们不是当年的我们,你们的想法比我们更具有时代性。经过这么多年的学生工作,我深刻的体会到一点:你们的个人意识越来越强,但是,公民意识却越来越弱。

二、什么是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三、公民意识教育包含的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

我们明显的感觉到,很多同学团员意识淡薄,总把自己混同于普通人群。诚然,现在大部分青年都曾经是团组织的一员,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与组织脱离了关系。作为大学生团员,首先要对自己正确定位,大学生就应该有大学生的素质,你和高中生,社会人员是有区别的。首先是你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你的思维方式就和他们不一样。他们考虑的很大一部分是个人的前途,而你们考虑更多的应该是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考虑的更多的应该是你们应该承担的义务,考虑的更多的是应该是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其次你们应该具有

较强的政治素养,这和普通人群也有很大的区别。普通人群考虑的是在现有的社会政治背景下的个人发展,而你们考虑的更多的应该是以你的个人能力如何促进社会的发展。普通人群对于一个政治事件很大程度上是跟风,而你们应该能够明辨是非,有自己的政治见解。

我们举个例子,法轮功我们之所以把它定为邪教,不是由于它不能健身,任何锻炼活动都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是由于它违反了人类的自然规律,宣传自己是佛祖转世,宣传学了法轮大法就可以治百病等等。那么在这里,我们就要仔细辨别一下了,不能被一些舆论所欺骗。天安门自焚事件,大家都应该有记忆的,小刘思影已经离我们而去,大学生陈果还能弹奏出悦耳的乐章吗?所以,对于任何事情,我们要用自己的脑子去解决。你是有文化、有素养的大学生,你的言行会影响你周围的人,进而影响一群人。

2、成长教育

我们回顾一下近期学校发生的几例不良事件,从女同学和社会不良青年交往到车祸造成重大伤亡、从使用大功率电器酿成火灾到学生自杀事件,无一不反映我们学生个人素质还有待提高。我们后期将要组织开展的五项教育活动,目的就是增强同学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强调要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从近年高校多次发生的自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自杀的青年普遍对未来感到迷茫,或对生命感到厌倦,抱着对生命极不负责的态度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人的一生绝对不会是一帆风顺,即使电视剧《奋斗》也把主人公的创业开始阶段也定义为有百万身家,这也可以定义为奋斗?我是感觉好笑的,但我们可以对比,这些童话里的人物都克服了各种困难,那我们这些白手起家的现实社会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大不了还是赤条条一个人。大学生活最重要的就是体验生活,体验生活不是让你拿家长的钱来体验不受约束的个人自由,而是让你体验没有家长、班主任的时刻管制的自我完善的生活。如果连大学生活中一个小困难都不能克服,每次遇到困难就退缩,那你拿什么走上社会?我喜欢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孙少平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我也喜欢看《士兵突击》,许三多让我们知道“不抛弃、不放弃”。他们给我们最大的教育就是:有付出、就有收获。

虽然付出和收获有时候不是很成比例。孙少平的付出,到头来他还是一个煤矿工人,没有和她的至爱韩晓霞结婚(因为晓霞在采访过程中英勇牺牲),但他感到满足了,因为他的成长过程是充实的;许三多的付出,让他终于成了老A的重要一员,但结果绝对不是最关键的,在许三多的成长过程中,他克服了自己的恐惧、自卑心理,在心理上成了一个健全的人。

我们很多学生家庭贫困,但贫困绝对不是你逃避困难的理由,相反,要把贫困看做是自己成长的动力。文学故事里的孙少平是贫困的,许三多是贫困的,但他们都敢于直面困难,克服困难,如果我们把学习生活中的贫困当做是一种财富,那你的成长过程中绝对没有什么可以挡住你,因为你曾经有过更困难的经历。

我们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在善待自己的同时,你也是在善待他人,包括你的父母、你的亲人、你的朋友。结束自己生命的那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却可能是一辈子的。你有责任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欣慰甚至幸福。

3、责任意识教育

前面我讲到了几个以前发生的安全案例,其实这些事情几乎年年都有发生,最近的几件事情,我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1)2009年5月26日晚,我院05级化工工艺本科班同学毕业聚餐,回来后一位同学未正常就寝,同学以为是在网吧上网,结果第二天电话联系不上,显示关机。5月29日,从流经我校的四干渠中飘起。(2)2010年6月19日,英语四级考试,我校某学院一女生因未带调频机,回宿舍取,在宿舍中想到自己连这样一件小事都没有做好,从5楼滑落,幸好只是部分部位骨折,未造成死亡事件。(3)上学期,我校某学院10级学生,中午回宿舍未带钥匙,决定从隔壁翻窗进入,结果失足落下,幸好是二楼,但造成腰椎骨折。(4)我校某学院10级学生,查寝之后一宿舍集体出去,结果一学生在校门口被一汽车后视镜刮倒,造成鼻部骨折,6颗牙齿脱落。(5)我校某学院学生生日,同学庆祝,一同学饮酒过量,造成酒精中毒。

作为一名大学生,你有义务为这个集体承担责任,你有义务对你的班主任辅导员负责。对于班级的一些问题你们应该及时的发现并汇报,不要等出了事才追悔莫及。我们有很多的事情本来是不应该发生的,可是还是发生了,有很多事

情已经表现出不正常了,可我们可能还是置之不理,可能你的一个情况反映,就会挽救一条生命(夏明明事例);可能你的一个态度,就能避免一起重大事故(如,从二楼落下的那个男生的事情,他翻窗户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他而言,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同学们没有及时把这一情况及时的反应给辅导员、班主任,如果早反应,我们早做批评教育,或许这事就不会发生了),你们是老师的臂膀,你们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发挥你们的能力,共同建设一个文明和谐的校园。

所以,我们增强公民意识,不仅仅是我们参加了多少志愿者活动,给孤寡老人,残障儿童送去了多少温暖。更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要体现出来。作为学生,你们首先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我们的制度不是摆设,是维护学校正常发展、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有力保障。我们的同学对旷寝、旷课很不以为然,觉得大学生就应该是这样的。但你们想到没有?你们的父母把你送到这里,对我们有多少期望?如果我们管理者对你们的这些行为听之任之,你们自己也可以想象的到,结果会是什么。那就几乎没有人上课,没有人正常就寝,你们将会白天黑夜守在网吧,或者在外面做一些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我们有个别同学对学生干部查寝查卫生很有意见,你们没有对自己的个人发展做考虑,没有对家长的期望做考虑,更不要说你们没有对学生干部的职责、对我们管理人员的担子考虑了。增强团员意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你们对自己的约束能力、对他人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4、诚信教育

在我们的生活中诚信是最重要的,人可以没有钱,但不能没有诚信。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强大,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成员的诚信素质和诚信意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诚信教育。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这一古训是说,人在理智状态下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忠实履行承诺。生活中有许多事实告诉我们,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现代大学生缺乏诚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试舞弊。平时不学习,考试干着急;挂科怎么办?想法偷着看。这

在是我们一部分在校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付诸于实践。其结果是什么呢——校纪处分。

(2)拖欠学费、助学贷款、骗取国家奖助学金。每年都有一部分同学恶意拖欠学费,家长钱已经给了,他拿去买高档消费品甚至是用于请客喝酒。国家为资助贫困学生,低息提供助学贷款,是完全意义上的助学贷款,有的同学毕业后用各种借口搪塞,一直拖欠不还;这几年,国家提供较大比例的国家助学金,有的同学本来不贫困,也通过各种途径开具贫困证明,想方设法骗取本来属于贫困生的国家资助。

(3)交往虚伪。交往中,心口不一,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的人,很难取得成功。大学生谈恋爱是比较普遍的事情,但是很有一部分同学谈恋爱不是真心付出,而只是“玩玩”。甚至有同学说,看到其他人都在谈,自己没有异性朋友没面子,随便找个谈谈。抱有一种游戏态度。女学生多是受害者。

(4)求职造假。求职过程中简历掺水,伪造证书,背信违约等现象屡见不鲜。不少大学生为了骗取单位青睐而在求职简历上大做文章,夸大事实,使得求职简历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很多用人单位还要征求学生所在学院的意见,进行确认,增加了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顺利就业。

做到诚实守信,我们当代大学生就应做到:

1、坚持实事求是,在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2、在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面前,我们应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3、在情与法的冲突中,我们应站在法律一边。这几点诚信守则,做个有诚信的人,还应该做到真诚待人,讲究公正,表里如一,信守承诺。

我们今天谈增强公民意识教育,不是一句空话,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把自己融入这个集体,以自己的力量促进社会的进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取向。你们的心灵是否很脆弱?你的意志是否够坚强?面对困难你们有没有必胜的信心?遭遇打击你们能不能勇于直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你们和70年代出生的我有很大的区别,但我尽可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尽可能可以和你们沟通。希望今天这次报告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对你们的成长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第五篇:增强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

增强宪法意识

维护宪法权威

尊敬的周书记、李镇长、左书记,尊敬的各位领导,全体同志们:我是湘潭市理论政策宣讲团成员熊虎,其实大家更熟悉我是市派连云村扶贫工作队队员。此时此刻,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向棋梓镇党委政府特别是周书记、左书记对连云村的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连云村工作两年了,在我心里,琪梓连云就是我的家,我要尽力把家里的事做好。

这次理论宣讲工作,是市委安排的一件政治任务。我和文凯同志一起参加了培训,将上级的精神吃透弄懂。我选择了宪法宣传这个主题,我将原原本本的将市委的精神和要求给各位领导报告,也结合自己学习宪法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与大家探讨。

从四个方面汇报:认识宪法的重要地位,学习宪法的主要内容,实施宪法的保证措施,践行宪法的基本要求。

一、认识宪法的重要地位

我们能感觉得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调整社会关系的法律必然会愈来愈多。比如,我国从建国初期只有几部法律,到2019年底,发展到了有272部法律和数以百计千计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组成的法律体系。在数量庞大的法律体系中,哪部法律真正算是法律体系的压舱石呢?这部法律就是宪法。

从法的概念上看,宪法和法律都是由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宪法是法,具有法的属性。但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又具有自身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首先,宪法是关于国家的法。一个国家从上到下,权力设置,机构安排,全是宪法规定的。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好多连军队都没有,但都有宪法。

翻开我国《宪法》,序言规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序言旗帜鲜明地指明了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国家根本法,是指宪法规定的内容带有根本性,一个国家之内的其他所有法律、法规、制度、政策均是以宪法为基础或者依据宪法而制定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宪法与一般法律的关系可以称作是“母法”与“子法”的关系,一般法律都是由宪法派生出来的。

因此,国家立法机关在进行日常立法时,必须依据宪法的规定,以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为基础。我国绝大多数法律在第1条明确规定,本法依据宪法制定。即使法律第1条没有作出明文规定,其也是依据宪法制定的。

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是指在一个国家之内,相对于所有社会主体的行为,宪法的效力是最高的。宪法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最高规则。我国宪法第5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

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总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国家各种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总依据。宪法的内容涉及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各个方面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涉及一个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制度问题,涉及国家与公民关系。而法律所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者社会生活的中某一方面的重要问题。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指导思想、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国家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外交政策和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设置以及各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这些内容是我国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而普通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涉及国家生活或者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例如,刑法依据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具体规定了什么是犯罪、如何惩罚犯罪两大问题;婚姻法依据宪法的规定、原则、精神,具体规定了婚姻及其家庭关系。

3、宪法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

宪法是近代以来民主进程中的制度成果。宪法是人民主权原则的产物,只有在确立了人民主权原则之后,才有可能宪法。我国《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的基本内容就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安排,即民主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

4、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根本法律武器

马克思说,宪法是人权保障书。列宁说,宪法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因此,宪法也是关于每个人的法,与每个人权利息息相关。每个人生下来,都可以受教育,工作累了可以休假,年龄到了可以退休。你合法挣到的财产是私人财产,宪法保护你谁也不能拿走。总的来说,你有做很多事的自由,你也有不做很多事的自由。这都是宪法规定的。

在我国,权利是公民利益的法律化形式,是国家确认和保护公民利益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宪法,虽然我们听起来感觉高大上,觉得离我们生活很远,其实宪法就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接下来举几个同宪法有关的例子,比如:冒名顶替上大学,侵害公民的“姓名权”和“受教育权”;.乙肝病毒携带而被拒绝录用侵害了公民的“平等权”和“劳动权”等刚才提到的这些权利,都是宪法明确规定保护公民权利,如果受到侵害,我们可以运用宪法法律坚决捍卫。

打开宪法条文,我们的一生都有宪法在默默保护……从出生到上学、成年到毕业工作、结婚成家到退休,宪法条文对我们的应享有的权利都有明确的规定。(展示PPT)

二、学习宪法的主要内容

首先看看宪法的发展历程

宪法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知道,法律是随着人类历史上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而宪法,在当时并没有出现;后来人类又经历了封建制社会,宪法仍然没有出现;直到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资本主义国家之后,宪法才被制定出来。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宪法是西方先搞起来的,是17至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那么,我国宪法的历史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现行宪法的修正。

1、旧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民族复兴,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相砥砺,以救亡为己任”,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抗争、探索和尝试。西学东渐之下,立宪救亡、变法图存,成为那个时代很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他们寄希望于按照西方宪政制度模式、仿行日本“明治维新”来改良改造中国,然而最终都没有取得成功。1898年,清政府主张改良的一派发起戊戌变法,史称“百日维新”,后来遭到了统治集团保守势力的残酷镇压,“六君子”血洒京城菜市口。1908年和1911年,清政府迫于各方压力先后颁布《钦定宪法大纲》、《重大信条十九条》,但根本不能取信于人,必然随着清王朝的终结一同消失。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产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明确讲到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然而,限于历史条件,革命和约法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和民族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

北洋政府时期,先后有“天坛宪草”(1913),袁世凯的“袁记约法”(1914),曹锟的“贿选宪法”(1923),段祺瑞的“民国宪草”(1925);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又有蒋介石的“训政时期约法”(1931),“五五宪草”(1936),“中华民国宪法”(1946),等等。各种版本的宪法文件先后推出,各种政治势力轮番上台表演、反复博弈,“你方唱罢我登场”。但究其实质,他们都不过是想用宪法、宪政、立宪等招牌和名义,装点门面、笼络人心,维护旧势力的反动统治,最终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为中国人民所唾弃。

2、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以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前仆后继、顽强奋斗,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新纪元。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通过,在立宪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五四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它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首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二部《宪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五宪法。这是一部在指导思想上存在错误的宪法,当时仍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所以带有比较浓重的文革色彩。第三部《宪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七八宪法。1978年宪法虽然恢复了1954年宪法的一些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增加了一些新规定,但从总体上来说仍然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第四部宪法于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被称为八二宪法,也即现行宪法。

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科学性、民主性的一部宪法。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充分证明,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

3、现行宪法的修改

现行宪法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修改,通过了五个修正案。宪法修正案是对现行宪法个别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其确认和适应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的一种修宪方式。第一次修正是在1988年,我国第一次采用宪法修正案的形式修改宪法,由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同时将有关条款修改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第二次修正是在1993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及“改革开放”正式写进宪法。将“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取代“人民公社”,“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第三次修正是在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一次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这次是以党的十五大为依据,对宪法部分内容作适当修改: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宪法序言,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成为指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修改了我国的农村生产经营制度;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将宪法第二十八条“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第四次修正是在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同时,“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内容成为两大亮点。第五次修改是在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改的主要内容、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在总体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这次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共有21条。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修改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有关规定等。

修宪是一件很审慎的事,宪法为什么要修改呢?这是因为,在保持宪法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是我国宪法发展的必由之路。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出新规范、才能更好的为新时代伟业提供有利宪法保障。通过5个修正案,宪法的内容与时俱进和日益完善,对现实的引领、规范和回应能力不断增强。

修宪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载入宪法总纲,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宪法总纲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关于我们国家性质的规定,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创造的适合我国国情最根本的制度。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确立起来的;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不断巩固和发展起来的。在这些伟大的历史变革中,中国人民得出的最基本的结论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当今中国,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宪法的题中应有之义。现行宪法已在序言中确定了党的领导地位,这次宪法修改《建议》把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充实进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的条文,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间内在的统一性,对于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和把握党的领导的重大意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历史深刻地启示着未来: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会沦为空想。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的征程上,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根本还是要靠党的领导、靠党把好方向盘。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新要求,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入宪法,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高度确定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使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在国家运行机制和各项制度中具有更强的制度约束力和更高的法律效力,有利于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实现全党全国人民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一致,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

可以这样说,这句话就是市委安排这次宣讲的中心思想。其他的没记住,这句话一定要弄懂,记在心里。

二、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调整,是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制度性安排

《建议》提出,将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这是党中央在全面总结党和国家长期历史经验基础上,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提出的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重大举措,对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国家根本法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领导体制,是我们党在长期执政实践中逐步探索出的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国家主席制度是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党章和宪法相关规定来看,1982年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后来历次修正后的党章,对党的中央委员会规定每届任期五年,对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1982年宪法即现行宪法第九十三条第四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没有规定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修改,有利于保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体制的一致性,使“三位一体”领导体制在宪法上得以贯彻和体现。

在国家主席任职规定上作出修改,是着眼于健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在宪法上作出制度安排。这一修改,不意味着改变党和国家领导干部退休制,也不意味着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我国干部退休制度已经建立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1982年十二大党章至2017年十九大党章都有一条明确规定: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都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年龄和健康状况不适宜于继续担任工作的干部,应当按照国家的规定退、离休。”党的总书记、党的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中央军委主席、国家主席的任职规定保持一致,是符合我国国情、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设计,是保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有利于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有利于坚持和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三、赋予监察委员会宪法地位,为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增写“监察委员会”一节并作出相关规定,使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使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于宪有据、监察法制定于宪有源,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

确立监察委员会作为国家监察机关列入国家机构的法律地位,是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重大制度设计。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必须坚如磐石。通过整合行政监察、预防腐败和检察机关查处贪污贿赂、失职渎职及预防职务犯罪等工作力量,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将有效解决监察覆盖面过窄、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健全党领导反腐败工作的体制机制,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根据宪法制定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

“两规”措施,必将进一步推进反腐败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推动反腐败斗争取得更大成效,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赖,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其实在国家机构里面还是有一些可以对比起来理解的东西。譬如说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中共中央军委和国家军委。都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我们在电视新闻联播中,经常会听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这两个官衔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哪个官职大、有实权呢?

中央军委主席,是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全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共中央直接领导国防事务,战争、军队建设的重大问题。简而言之,中共中央军委是党的组织。

国家军委主席,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最高领导职务,是国家宪法上的最高军事统帅,前身为国防委员会主席。国家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的连任届数在宪法上并没有限制。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军队是党的指挥枪),任职者通常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担任。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简而言之,国家军委属于国家机构。

中共中央军委、国家军委是“一个班子、两块牌子”,他俩没有本质区别。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军委主席统帅全国武装力量。党的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实际上由同一人担任,即中共中央总书记担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由中共中央委员会根据党章决定。国家军委主席,由全国人大根据宪法选举。在实际中,后者对前者,只是在宪法程序上的认可。

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仅在换届的时候,即党代会和人代会期间,会有几个月的间隙期有所差异。但是,一旦中央军委新班子成立时,新班子成员就进入了实际的掌控,旧班子进入交接退岗,人代会上正式进一步的程序确认。党对军队的绝对控制,所以说中央军委主席大。

在党内,经常用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的称呼。为了便于与国际对接,对外经常用国家军委主席的称呼。一般情况下,军委主席的职位要大于***总理,因为军委主席、国家主席、中共中央总书记在我国都是由一人担任。

总之,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军事委员会已经融合在一起。即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中央军事委员会是党的最高军事部门,对中共负责。国家军事委员会,是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对全国人大负责,没有任期限制。中央军委主席、国家军委主席通常都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担任。从而确立,党和国家高度集中统一行使领导职权的国防领导体制。

纪委和监委也是一样,一个是党的机构,一个是国家机构。国监委不是政府部门,也不是司法机关,而是一个与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平行的执法监督机关。增加“一委”,建立一个更为集中统一的反腐败机构,形成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制。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党内监督与人民监督有机结合的需要。这样,“一府两院制”推向“一府一委两院制”

我们知道在我国,人大、***、法院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国家监察委设立以后,权力机构中便形成了一种新权力——监察权。这没有改变人民大表大会这项根本制度,但改变了全国人大的权力配置。国家监察委有三大职责——监督、调查、处置。三大权力中,调查留置最引人注目。

四、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条款,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立法体制

4、宪法的主要内容

我国现行宪法共有143条,分为序言、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五个部分。

三、实施宪法的保证措施(新时代如何加强宪法实施)

制宪的目的在于行宪。全面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的工作。要维护宪法的权威,必须全面实施宪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现行宪法颁行30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实施。”

我国宪法实施的历程经验充分表明,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宪法与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息息相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强化宪法实施,为此,党中央极其重视和强调宪法实施,几次中央全会都作出了部署和安排。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权威。要进一步健全宪法实施监督机制和程序,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设立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誓制度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设立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该决定阐明了设立宪法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所以确定12月4日这一天为“国家宪法日”,是因为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的。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设立宪法日,也是让宪法思维内化于所有国家公职人员心中的重要途径。

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是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的做法。据统计,在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的有97个,虽然各国关于宪法宣誓的主体、内容、程序的规定不尽相同。宪法宣誓做法起源于美国。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就职时,必须宣誓“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1919年德国魏玛宪法规定,“一切公务人员及国防军人,应对本宪法宣誓”,第一次把宪法宣誓主体扩大为所有公务人员和军人。自此,宪法宣誓逐渐在国际社会得到广泛认可,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宪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

对宪法宣誓,有利于牢固树立国家工作人员宪法观念,增强履行职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利于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对宪法宣誓制度的意义、主题、组织、仪式、誓词等作出专门规定。2018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2015年通过的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作出适当修改,对宣誓誓词、人员和仪式要求等作了完善。一是明确了范围,对象为国家工作人员;二是明确了时间,即就职时,不是入职或者普通的升职;三是要公开进行,以便接受监督并扩大影响;四是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宣誓人员具体范围、誓词、程序等都应当严格依法进行,确保统一规范,隆重庄严。

誓词——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大家看到这些图片,这是2018年3月17日,当选的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向宪法宣誓仪式的隆重场景。今天我们重温这个庄严的时刻,听到国家领导人举起右手向宪法发出的铮铮誓言,仍让我们心潮澎湃,无比激动与振奋!

那么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向宪法宣誓呢?

我们知道,仪式是把我们的信念外化为一种形式,让自己铭记坚持,让他人见证监督,同时表达意愿心愿。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存在着各种形态的仪式,具有法律意义的仪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宪法宣誓则是一种庄严的法定仪式,对于树立宪法权威、保证宪法实施意义重大。这是因为宪法宣誓不仅仅是一种庄严的仪式,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仪式,增强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宪法信仰和宪法观念,使其从内心上真正地尊崇宪法,从而自觉地依据宪法行使自己的权力,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

2、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3、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4、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

四、践行宪法的基本要求(党员干部如何学习践行宪法)

宪法的实施,从纸上的宪法,转化社会生活的宪法,不仅要靠完善的制度,还要依靠社会成员的宪法意识。宪法实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宪法的信任,由此形成尊崇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社会环境。法国思想家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卢梭说法律要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就是指让公民从心里对法律认同,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宪法知识在社会中的普及程度还不高,普及宪法观念、培养宪法意识仍然任重而道远。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加强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普及宪法知识,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宪法实施,必须要增强宪法意识,提升宪法素养。那么,怎样才能增强我们宪法意识呢?我们要坚持知、信、行统一。所谓“知”,就是要学习和掌握宪法知识,提高宪法素养。“信”就是要认同宪法、信仰宪法,从情感上尊崇维护宪法。“行”就是要践行宪法规范,推动宪法实施。

1、学习宪法,提高宪法素养。

一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二要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提高运用宪法知识和宪法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宪法素养。

作为农村的党员干部,特别要熟练掌握了解宪法中关于农村、农民的规定,向农民朋友宣传宪法知识和“三农政策”,增强农民朋友的宪法意识。

(1)农民的政治地位。《宪法》序言部分规定我国的国体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说明了我国的政权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具体表现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因此,农民阶级在我国具有特殊的政治地位,我国也特别重视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此可从每年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可得以印证。

(2)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宪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这是我国农村经济的特点和创新,即实行集体所有制经济制度,实现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种制度是我国特有国情决定,体现了我国广大农民的智慧。

(3)农村的基本土地制度。《宪法》第十条第二、三款,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此奠定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模式,也是我国《物权法》等相关法律确定农村土地所有制以及国家对农村土地进行征收并予以补偿的基础。

(4)农村的基本组织形式。《宪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设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办理本居住地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且向人民政府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宪法》确定我国农村实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管理,由村民按居住地设立村民委员会这一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管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并代为向政府提出意见、要求和建议。此也是我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立法基础。

举例:2017年,有地方为防止村级腐败,推行“村章乡管”措施,你怎么看?

我国宪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村民委员会印章是村级公共权力的象征,在办理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村民生产生活中办理参军、外出务工证明等手续时必须使用。无论出于什么初衷或者目的,把村公章收归乡镇政府,实行“村章乡管”,违背了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精神,更不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因此,村民委员会印章由指定的符合条件的村民保管,这既是村民自治的具体事务,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直接体现。

2、认同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我们要通过对宪法的学习,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强化宪法意识,进一步提升对宪法认知认同的高度,强化对宪法的政治认同、法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自觉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3、践行宪法,推进宪法实施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这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也是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的关键。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地行为准则,切实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原则来分析和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增强宪法观念,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自觉接受人民监督,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宪法法律实施作出贡献,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4、运用宪法,观察分析问题

党大还是法大?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议论党大还是法大,说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难以兼容,甚至相互排斥。结果,有人就直接把这个主观的假设当成了客观的前提,紧接着就抛出这么个问题:到底党大法大?党与法产生矛盾,如果听党的,法律就得退让,那依法治国不就成了一句空话?我们看习近平总书记是怎么说的:

在党与法之间比较孰大孰小,这是有悖于常识的,这个比较注定不成立。首先,两者没有可比性,逻辑上说不通。党的本质是政治组织,而法的本质是行为规则,属性不同不能纳入同一平台进行比较。其次,现代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政党领导国家政权,执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进行国家管理和治理的执行者,而法或法律是一种管理、治理的工具和规则,比较党大还是法大,其实质是在拿工具与使用工具的人或组织进行比较,两者没有可比性。

村党组织书记和村主任一肩挑利大于弊?

一、“一肩挑”之利

(一)有利于村级班子团结协作。

村“两委”分设,可能会出现村“两委”关系不协调,工作上不仅不支持、配合,反而推诿扯皮,互相拆台,好事抢着干,难事都不干,双方踢皮球;还可能出现“两委”争政,村委会认为村党支部就应该只管党建、管党务,除此之外都归村委会管,与党支部争权。如果实行“一肩挑”,“两委”的班长合二为一,可以有效避免“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现象,村级各组织在党支部的直接领导下同力协契、群策群力,共同为全村的发展致富出谋划策。

(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不仅减少了干部职数,减轻了财政负担,更重要的体现了精简效能,加快村级组织的运转节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村两委分设的情况下,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支书必须先与主任商量,然后再分别召开两委联席会、党员大会研究,重要事项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表决,贯彻执行的中间环节较多,同一件事往往要经过好几轮会议,同一个人往往也要参加多次会议,浪费人力、物力。而实行“一肩挑”,可以减少支书、主任碰头环节、可以精简会议,主要领导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统筹考虑,作出合理安排,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有利于提高村支部书记的工作积极性。

“一肩挑”后,村支部书记身兼双职后,工资待遇也有所提高,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明显增强。同时,“两委”关系的和谐协调为其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内外部环境。由“后台”到了“前台”,工作中没有了推诿的对象,压力更大了,责任心更强了,更能自觉带领村班子成员实事求是地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积极带领群众致富,从而筑牢了群众基础,密切了干群关系。

二、“一肩挑”之弊

(一)支部书记工作任务增重,压力过大。

实行“一肩挑”,最直接的表现是村干部职数减少但工作量不减,如今村上工作量每年成倍增加,压力越来越大,责任越来越重。原来两个人抗的担子全压在了“一肩挑”的支书身上,所有的决策和责任必须由他一个人承担,特别是那些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重,情况复杂的村,很容易出现由于精力不够造成工作顾此失彼的情况。

(二)权力集中,监管难度大。

实行“一肩挑”,容易助长主要领导个人专断作风,客观上为滋生腐败、滥用权力等现象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条件,可能造成搞“一言堂”,产生大权独握、唯我独尊思想,大事、小事自己说了算,弱化了班子间的相互协调缓冲。签字权、财权、决策权集中于一人手上,其他班子成员无法制约和监督,如果主要领导的素质不高,考虑问题不全面,不科学,一旦出现失误,难以及时制止和纠正,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三)选拔干部的视野和范围缩小。

实行“一肩挑”,这就意味着只能从党员中确定村主任人选,可能有许多优秀的非党人员被“卡”在候选人之外,削弱了村民自治的作用,不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想确保村党组织书记一定能当选村主任非常困难,这就可能出现指定村主任而违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现象。

由此看来,推行村“两委”正职“一肩挑”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搞“一刀切”,应当因地制宜,要在充分摸清村情民意,保障党员和村民民主权利的前提下,依法按程序探索实行

“一肩挑”。同时还要做好后备干部的培养和健全监督机制,重大事项都要经村“两委”班子联席会议共同议定,并经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讨论通过后执行,防止个人说了算,要全面推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使农村“两委”的工作真正置于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只有这样,“一肩挑”才具有较强的合法性和群众性,才能保持较强的生命力。

结语:

宪法是立国之根基、强国之重器。我们要坚定不移维护宪法作为根本法的权威地位,自觉弘扬宪法精神,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请批评指正。

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