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信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机制及模式的研究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十四五”时期,解决好“三农”问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依然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服务X“三农”的金融主力军,X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X农信”)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初步建立起了与全面乡村振兴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通过探索其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和模式,为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乡村振兴对普惠金融的要求
(一)普惠金融的内涵与特征
1.普惠金融的内涵。2016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对普惠金融的定义、覆盖群体及发展目标做了明确的界定,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2.普惠金融的主要特征。(1)普遍性。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应该是所有的人群,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2)惠及性。普惠金融必须合理设计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使之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特别是满足那些无法获得金融服务和获得服务不足群体的需求。(3)便捷性。消费者能够通过银行实体网点、便民服务点、ATM机、手机银行等方式便捷地获得金融产品和服务。(4)可持续性。普惠金融应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既要满足更多群体的需求,也要让供给方合理受益,确保发展可持续。
(二)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和实现路径
1.乡村振兴的主要目标。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需要通过改革社会经济体制、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视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等路径加以实现。
(三)乡村振兴对普惠金融的要求
1.乡村振兴需要普惠金融巨量资金的投入。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逐步推进和实施将产生巨大的资金需求及金融服务需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于解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作出了全面谋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要通过完善金融支农组织体系、强化金融服务产品和方式创新、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政策,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强化乡村振兴投入的普惠金融保障,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
2.乡村振兴需要普惠金融模式与机制的创新。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承担了“三农”最基础最主要的金融供给任务。但是,基于乡村振兴的高目标、高要求,传统的金融供给模式难以匹配,固有的机制难以更好促进乡村振兴,在充分认识支持乡村振兴既是新时代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担当,也是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重大机遇的基础上,积极把握新形势下乡村各类金融服务需求,创新新模式,建立新机制,有针对性地加大普惠金融供给,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全面更好地满足乡村地区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金融服务需求,才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X农信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
(一)X农信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基本情况
自2003年12月启动X农村信用社改革以来,X农信坚持“立足三农、服务社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市场定位,牢固树立“根在农村、命在农业、情系农民”的理念,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服务,金融业务市场规模省内市场份额居首位,是我省农村、县域金融服务的主力军。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后,X农信更是全方位做好乡村振兴所需的金融服务,积极推动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
截至2020年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3677.52亿元,农户贷款余额2939亿元,授信总额达5003亿元,其中纯信用小额贷款占比高达9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037亿元,农户贷款、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持续保持全省银行业首位;累计向66个贫困县发放贷款11037亿元,余额3172亿元,发放脱贫攻坚“特惠贷”552亿元,惠及96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向贫困村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干部349人次,扶贫力度居全省银行业首位;向十二大农业特色产业发放贷款702亿元,发放易地搬迁户贷款154亿元,投放绿色产业基金项目1076个、资金64亿元,发放“三变贷”农户贷款33亿元;累计创建信用村13030个、信用乡镇1038个,建立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15136个,金融夜校累计培训2112万人次,成为农村金融服务与金融基础设施的主要提供者,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发展。
(二)X农信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
X农信在过去的实践中,突出金融精准扶贫重点,聚焦农村产业发展,打造以农村信用工程、信合村村通、金融夜校、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和农民工金融服务为主的“五张名片”,走出了一条全方位、广角度、深层次的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之路。
1.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活动。大力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市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把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融入诚信农民建设中,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改善农村信用环境,降低了信用农户融资成本。
2.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网络。在国内率先解决了金融空白点乡镇的网点建设,并进一步解决村级金融服务,打通最后一公里,累计设立“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点16781个,行政村覆盖率100%,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均等普惠金融服务。
3.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力度。结合老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则,利用晚上休息时间深入村组开展金融夜校,以金融知识扫盲为初衷,不断提高群众的发展意识、金融意识、市场意识,实现了金融服务无盲区、金融知识普及无空白。
4.创新助农脱贫服务方式。X农信社打破传统柜台限制,通过科技手段将业务柜台前移至村寨,创新开设“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
”,进村入寨为老百姓办理开户、转账、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业务,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
5.加强农民工金融服务。X农信建立农民工金融服务体系,在XX、XX等X外出务工人员较集中省份设立13个驻外农民工金融服务中心,为外出农民工提供普惠金融服务、金融知识宣传、农民工维权、推荐就业信息等服务。
三、新形势下X农信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党建引领金融业务发展仍需加强
加强党的领导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魂”。X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成立以来,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保持了X农信框架体系完整,确保了党的农村金融政策贯彻落实,为X农信改变经营面貌、提高管理能力提供了根本保障。当前,中央及省委对党管金融、党管企业、党管干部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X农信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党对金融业务的领导,加强党对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顶层规划设计。
(二)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金融供给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按照X省全面实施地方金融机构“五个全覆盖”要求,多数金融机构出于驱利与避险的考虑,普遍将中高端“三农”客户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对普惠性的基础金融服务“选择性忽略
”。在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做好低端“三农”客户的金融服务,研究开发“长尾客群”的普惠性产品与服务,推出更多差异化产品,不断改进金融供给。
(三)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人民群众对普惠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求越来越高,做好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工作,需要提供更广泛、更高标准的金融服务,需要X农信干部员工具备更高的素质,需要提高金融服务覆盖率。而当前的X农信的服务管理还不适应以上需求,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还需要提升。
(四)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还需要进一步强化金融科技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效和数字化水平
传统物理网点与线上渠道的不匹配、不协同影响金融服务质效,普惠金融互联网、大数据和数字化进程结合缓慢,网上银行、在线融资、涉农电子供应链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渠道不完善,且金融科技在农村百姓中普及水平也有待提高,村级服务点还功能单一地集中在基础金融服务上。作为农村数字人民币流通环节的重要参与者,需要尽快确定自身在数字人民币发行、流通、运营中的位置。
(五)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X农信既有的“五张名片”需要不断转型升级
X农信虽然已经基本建立起以“五张名片”为基础的多层次、广覆盖、通达城乡的普惠金融体系,但是农村与城区金融服务相比仍然差距较大,广大农民和各类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出现了更多金融服务需求。
(六)全面乡村振兴背景下,X农信系统支持“五大振兴,一个融合”的举措需要重新构建
在助力农村产业发展方面需要持续加强产品创新,着力加强对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的支持。在人才支撑保障方面需要创新工作措施,特别需要相关金融人才做好普惠金融服务工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也需要相关金融财务指导人员。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方面需要提升金融夜校持续做好普惠金融知识宣传,乡村诚信体系的搭建还需要农信社的有效参与。在生态保护方面需要绿色金融资金的大力支持和模式创新。在加强组织建设方面需要整合更多资源,通过党建联盟等组织方式加强组织推动。在推进城乡融合方面,需要做好农村到城镇的接续金融服务,做好渠道、产品、服务等建设,满足城乡均等化金融服务需求。
四、X农信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机制及模式创新思考
(一)创新X农信金融产品及信贷供给模式,建立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供给新机制
1.金融产品研发要突出金融产品供给侧改革。普惠金融产品研发要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二大农业产业特征和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开展,一方面在注重个人信贷产品基础上加强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支持,突出金融产品供给侧改革;另一方面,要聚焦在普惠金融基础产品上创新突破,大力推广小额农户和城镇居民信用循环贷款,探索
“无感授信”模式,实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用随贷”,在“快”和“惠”上下功夫。
2.金融服务重心要适应乡村振兴主体的发展与变化趋势。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由支持农户的简单再生产经营向支持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变,由同质化向差异化转变,增信手段由单一化、固定化向综合化、灵活化转变,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有机衔接。
3.金融服务模式上要注重链条式、体系性创新。结合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融资需求推出“产链贷”“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建设供应链金融系统平台,通过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管理,降低整体运营风控成本,接续支持好脱贫攻坚中初步形成的“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等特色化、专业化等高端特色产业,提供全链条金融综合服务,支持山地高效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等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助力农村产业兴旺。
4.加强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相关主体的金融服务。创新农业知识产权信贷产品,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有关农业知识产权应用推广中的信贷支持力度,推进生物种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绿色农业投入品等领域创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动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
5.加强信贷资源向农业农村流动,助推农产品高端化发展,强化支农资金来源保障。单列涉农信贷计划,强化信贷资源向“三农”领域配置,实现大零售系统上线运行,搭建利率优惠模型,推行流程化、标准化、电子化和智能化的信贷运营管理机制,提升对普惠金融重点人群的服务能力与效率,提升信贷资金的可得性和便捷性,以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二)创新“党建+金融”共建共享模式,建立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联动发展的新机制
1.加强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组织领导,实现系统内共建合力。X农信系统自上而下成立推进乡村振兴工作领导机构,建立调研、汇报、落实、反馈的联系协调机制,完善“驻村人员+帮扶团队+帮扶方案”模式,建立“一人驻村、全员参与”的帮扶工作机制,完善帮扶对象金融资源配置支持保障机制。
2.加强党建联盟建设,实现联动联建。加强“党建+”党建联盟模式推广,发挥农信系统党组织与地方党组织党建联盟的政治、组织作用,推动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形成合力,建立政银合作联动机制,要围绕普惠金融发展重点领域,加强协调配合,做实惠农补贴“一卡通”、民生“一卡通”工作,将党和政府的惠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全力实现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目标。3.加强与有关企业组织的合作,实现共建共享。加强“金融+
”共建共享模式运用,兼顾市场化导向和社会责任履行,建立健全多方联动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多方联动议事机制,注重与各组织、各行业协同联动,聚合各类资源,形成服务乡村振兴新合力,打造诚信“一卡通”,与其他社会公共服务企业联动,实现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让诚信主体畅享实惠、便捷、丰富的生活体验。
4.整合运用好“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不断升级完善共享服务平台。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搭建X农智慧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中介平台的信息共享合作,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与金融信息化的融合;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网点与线上渠道建设,依托X农云平台,完善其金融、支付、电商、信息等平台功能,服务好县域经济与群众生活;建设智慧移动营销分析系统,赋能普惠大走访,为百姓提供网络化、移动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体验;打造好“村集体经济综合服务管理平台”,推动“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好“供应链”上下游系统,通过便捷的链式服务和电商服务平台为X货出山和数字经济助力。
(三)创新金融经济人才服务模式,建立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保障新机制
1.开展X农信系统干部员工挂职、驻村工作,加强乡村振兴人才力量。全省农信社持续开展好金融干部挂职基层政府、有关部门工作,重点发挥在地方产业与经济建设中金融经济人才作用;继续开展干部员工驻村工作,发挥“第一书记”“金融助理
”作用,帮助村集体规范发展。
2.开展X农信客户经理担任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金融顾问活动,解决农村市场主体中金融经济专业人才不足问题,培养带动农村经济人才成长。以X农信客户经理驻村担任金融指导员或网格金融助理为载体,在全省开展万名金融指导员驻村
(社区)活动,继续开展党政金融互派互挂,发挥“产业辅导员”“财务指导员”“金融服务员”的“三员”作用,传递金融政策、指导产业发展、扶持创业就业等,为乡村振兴提供零距离、贴身式服务。
3.主动参与乡村财经金融人才培养工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村组织提供培训师资,提供实践场景,提供实习岗位,尤其在财务人才培养上增强力量,推动农村经营人才双向培养,增进农村经营主体风险管理知识与意识。
4.持续提升农民工金融服务工作。启动农民工金融服务提升工作,突出支持好农民、返乡入乡人员在乡村创业创新,做好金融服务“三农”人才工作,推动农民工实现均等化享受普惠金融服务,着力维护农民工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助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
(四)创新绿色金融服务模式,建立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生态可持续发展新机制1.开发绿色产品,着力推进绿色信贷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需求和美丽乡村建设,开发丰富多样的绿色金融产品,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农林贷款、美丽乡村建设贷款、乡村旅游贷款、农村绿色建筑贷款,加大对绿色能源产业、清洁产业、绿色交通等绿色产业信贷支持;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制定X省绿色指标体系建设,加强X农信贷款标准实施,对信贷实施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价环节,增强贷款绿色属性。2.多维度探索金融绿色社会治理,推动经济与人居环境协同发展。在绿色社会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金融桥梁作用,通过“绿色积分”“绿色货币”“绿色支付”“绿色存款”创建,吸引老百姓更加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对生态环境保护中。
(五)创新金融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模式,建立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文化繁荣的新机制
1.进一步推动金融信用作为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把金融信用活动融入基层治理组织工作,发挥村民自治、村规民约积极作用,参与文明村镇,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建设文明乡村;持续开展信用农户、信用村组、信用乡镇、信用县市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为抓手,进一步破解“贷款难”瓶颈,推动诚信农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
2.搭建X农信服务农村基层治理信息系统平台,助力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总结推广X农信塘约集体经济服务平台成效,通过建立包含诚信、道德因子的村民积分管理制度、党员积分管理、村规民约“黑名单”等制度,开发村民积分专属信贷产品,对村民积分高的农户实行利率优惠等措施,通过村民自治引导农户诚实守信。同时将积分与“X农村村通”线下积分兑换场景相融合,打造
“道德超市”,提高村民遵规守纪意识,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3.改进“金融夜校”和“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工作,增强综合宣传教育服务。改进X农信“金融夜校”“流动服务站”工作方式及内容,主动融入乡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和服务运行,服务内容有效结合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文化体育、节日民俗等活动,更好传达党和国家乡村振兴政策。
4.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关联经济活动的支持。加大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金融服务,做好民族民贸产品信贷支持,服务乡村地区传统工艺振兴。
(六)创新城乡均等化金融服务模式,建立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新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1.将普惠金融服务纳入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中,建立金融经济与社会管理融合发展的综合管理体系。实施金融服务网格与社区管理网格有效结合的网格化管理工作,工作人员、工作信息与工作任务交叉融合,提升网格化管理质效;开展“普惠大走访”活动,发动万名农信干部员工将信贷资金、金融知识、情感联系等送到田间地头和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出普惠金融在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2.持续优化升级服务网点与服务渠道,构建链接城乡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金融村域全覆盖工程,以“X农村村通”为载体,确保农民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到均等化基础金融服务;加快普惠型公共服务与金融服务融合,推进将党务、政务、村务、商务等服务功能有步骤地融入,为老百姓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综合化便民惠民服务;探索推进社区普惠金融服务基层设施建设,以
“X农驿站”为载体,整合金融服务与社区服务功能,充分满足群众生活、办事、创业等多方面需求。
3.启动农村信用工程提档升级工作,建立覆盖城乡的金融信用生态圈。以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基础,促进县域金融服务和农村社会治理协同发展;着力在党政银多方联动机制、整村授信机制、信用激励约束机制上迭代升级,夯实信用工程基础;依托存量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加快完善市县辖内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进一步将村集体经济、单位职工、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外出农民工纳入信用工程管理体系,推动信用单位、信用商圈、信用社区创建,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信用工程体系,拓宽信用工程覆盖领域,着力推动信用县创建。
4.改进对城乡流动人口、移民搬迁等群众的金融服务工作。在服务农民工提档升级基础上,要研究解决移民搬迁群体的金融服务工作,解决不同地区金融接续服务问题。继续按照脱贫不脱政策的要求,让脱贫人口继续享受低成本金融服务。研究城镇化过程中各类新居民的金融需求,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5.积极探索数字货币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运用,不断丰富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金融体系。当前数字货币属于试点运营阶段,X农信积极探索数字货币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运用,上接央行,下接
“三农”,结合自身竞争优势,积极拥抱数字人民币,提前做好规划,提升X农信在数字人民币支付生态中的地位,不断丰富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金融体系。
6.坚守初心,回馈社会,扎实做有温度的普惠金融服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困难群众;开展“万名农信员工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低收入群众增收;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惠金融服务理念,全方位升级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建立有温度的服务标准化体系,提供有情怀、有温度的普惠金融服务,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对高质量金融服务需求,争做全国最有温度、最有情怀的普惠银行,大幅提升百姓对金融服务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五、X农信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实施政策建议
(一)加强党委政府对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统领
建议省政府印发《X农信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构建“政金企”协同发展机制。在未来五年,X农信将以《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计划》为引领,以普惠大走访为主抓手,对内加强党的建设,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落实好客户经理制、网格化管理、“三通”系列产品、大零售信贷及智慧管理平台工作;对外主动融入地方建设,争取地方政府和基层治理组织支持,推进农村信用工程提档升级、服务小微企业、零售消费金融、X农智慧乡村、X农智慧社区等建设规划工作落地。
(二)强化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激励
X农信作为普惠金融的践行者,普惠金融服务人数最多、服务覆盖面最广,但同时践行普惠金融成本高昂,需要积极争取延长西部大开发等中央有关财税支持政策,需要强化对普惠金融服务的货币政策支持和监管政策支持,需要省本级财政对全省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十二大特色优势产业贷款等普惠金融服务提供激励政策,并建立政策性风险保障机制。
(三)增强政府财政性资源合理向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普惠金融业务倾斜力度
充分发挥地方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根据财政部及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资源配置方式,引导涉农资金向普惠金融度大的金融机构归集,支持农信社扩大资金来源,解决存贷比过高、流动性不足问题,增强支持“三农”、服务乡村振兴的资金实力。
(四)加强普惠金融与政务的数字化融合建设在数字经济与数字政府大发展背景下,建议推动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归集包括通信、用水、用电、纳税、涉法涉诉、社会保险、婚姻、产权、农业补贴、土地流转等在内的各类信息,与金融服务相融合,畅通金融供求信息,提高金融服务精准性和便捷度。
(五)加快推进全面乡村振兴诚信体系建设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既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支持。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做好乡村振兴产业规划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创新抵质押物方面政策,健全风险补偿机制,优化调整农民住房财产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在确权、流转方面政策,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资产的股权量化,使之能灵活适应市场化运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