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延吉市人民法院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4-700283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8 03:22:4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延吉市人民法院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

延吉市人民法院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法院在促进延吉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司法能动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延吉市法院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创出特色、创出水平”的要求,坚持市委领导,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牢固“人民法官为人民”的理念,从法院工作实际出发,以人为本,通过创新司法方式,推进延吉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二、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审判和执行工作,更新司法理念,强化能动司法;坚持司法为民,追求和谐司法,推进司法改革;深化廉政建设,改进司法作风,固本强基,通过参与延吉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努力实现市法院工作新发展。

1、创新民商事案件审判管理方式,全力打造阳光审务。2011年是吉林省法院“司法公开年”和“审判监督年”。延吉市法院把打造阳光审务作为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推进法院工作的内在动力,力求通过创新审判管理方式,实现法院运用司法手段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获取实效,进 而推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民商事案件审务中心集立案、开庭审理于一体,集中办理除婚姻家庭、简易借贷、物业管理、银行借贷案由以外的全部民商事案件。

2、“厘清案件性质,着力诉访分流,切实解决好涉诉信访问题”的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即由院信访室牵头,会同审监、审管办等部门,成立专门的涉诉信访案件甄别工作组,对所有涉诉信访案件进行属于诉还是访的性质区分,涉诉的由法院通过程序启动再审,不属诉或诉已终结的由有关人员进行释明,该由行政部门或其他机关解决的告知当事人向有关部门解决,并进行积极协同,努力使涉诉信访案件降到最低,解决好困扰法院工作的涉诉信访问题。力求通过此种方式解决90%以上的法院涉诉信访案件。

3、深入开展“和谐乡镇、和谐社区”共建活动。定期组织法官深入共建单位开展共建活动。设立巡回审判法庭或联系点开展巡回办案。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员、基层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工作的重要作用。

4、大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抓好社会关注案件的审理工作,确保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加强人民法院与社区矫正机构的衔接配合。做好涉未成年人案件的审判工作,提高未成年人审判的综合效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促进全社会法治意识的提高。

5、深入开展司法公开工作。大力推进审务信息公开,畅通涉诉民意沟通表达渠道,健全完善便民利民司法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开放活动,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积极组织开展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有关方面人士视察法院活动,建立健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工作机制。不断强化接受监督意识,拓宽接受监督渠道,充分发挥好特邀审判监督员的作用。

6、积极参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坚持和完善典型案例公开发布制度,引导全社会切实增强诚信意识。完善人民法院案件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与公安、工商、金融、国土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诚信缺失人员经营活动的限制,增强执行威慑机制的实效,全力破解执行难。

7、有效促进依法行政。认真履行司法审查职责,深入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切实规范征地行政案件、拆迁行政案件、工伤行政案件的审理。继续加强行政审判年度报告工作,建立健全重点行政案件、敏感行政案件报告,积极探索建立涉诉行政争议综合调处机制。

8、将动车组原理移植到队伍建设管理机制。以抓好班子成员自身思想作风建设,发挥班子成员表率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干警向班子成员看齐为基本要求,带好自己分管的庭室科队,保证分管的案件不出纰漏,增强队伍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公正廉洁办好每一起案件。

9、开展执法档案建设工作。执法档案内容涉及干警的德、能、勤、绩、廉,重点突出执法情况,规范干警执法行为,增强依法办案的自觉性和责任意识,预防和解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努力实现管理人性化,考核刚性化。

10、建立舆情信息监控体系。通过媒体、网络和信访接待获取干警在执法办案过程中的动态信息,又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激励干警公正廉洁办案。

11、成立以主管院长为组长,庭长、年轻骨干力量为成员的业务领导小组。对立案、审判、执行严格把关。定期讨论案件,严格执行法律文书审批制度。

12、实行发回改判案件评析制度。由监察室负责,对发回改判的案件,责成原案件承办人对原判决出具自己的理由和意见,参照发回或改判内容,对原案件存在的疑点和问题,进行逐一的质询和评析。最后由监察室对承办人应负的责任做出具处理报告。

13、对发回重审的案件实行原办案人所在庭室领导重新审理制度。加强质量与效率意识,防止出现相互推诿、敷衍了事等现象发生。

14、成立法律文书送达前审核组。审核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的裁判文书认定的事实、适用法律、审判程序、书写格式、语言文字是否准确,努力把差错消灭在裁判文书发出之前。

15、以“文”化人,关爱干警精神家园。在坚持用刚性制度管理人的同时,辅之以柔性的文化建设关爱人,关心和培植干警宁静的精神家园,引导干警修炼高尚的人生品味、兴趣爱好,始终牢记理想信念。

第二篇:延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社会管理创新细则

延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社会管理创新细则

根据《中共延吉市委 延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延吉市“十二五”期间社会管理一百条>的通知》(延市发【2011】7号)精神,结合供销社自身工作特点制定以下社会管理创新细则。

一、牢记宗旨,全方位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能力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强力打造“新网工程”,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力服务新农村建设

一是发展连锁店和农村超市。供销社采取新建、改造、吸收加盟等多种形式,推进了基层经营门店的升级改造。

二是切实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各级供销社把配送中心建设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核心,通过自建、联建、联大靠强等多种投入机制,加快建设步伐,三是积极培育网络龙头。通过资本、资源、技术、业务等多种联合方式,做大了一批市场竞争力比较强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提高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经营的市场占有率,巩固了供销社在农村流通中的主要渠道地位

四是着力推动“双向流通”。就是把农产品进超市、进 网络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大部分超市都开辟了农产品销售专柜;同时,通过超市、网络,把农资商品、日用消费品从城市送到农村,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二、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一是领办专业合作社。我们采取基层社领办、与农民联办、引导农民自办、支持能人创办等方式,同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对现有的专业合作社都进行了规范,进行了重新登记注册。

二是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把农村种养殖大户、运销大户、分散经纪人和民间的各类协会联合起来,成立农产品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农村经济联合会,这样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联合合作改造一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择优扶强做大一批的原则,我们以实现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副产品流通为重点,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努力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采取自办、职工回村领办、与村委会和其他组织及农民个人联办等形式,发展村级综合 服务社。同时,对原有的综合服务社进行规范、进行提高,使村级综合服务社成为了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成为开拓农村市场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成为连锁经营的网络终端和直接载体。农民不出村,该卖的东西可以卖掉,该买的东西可以买到,该享受的服务可以享受到。

二是兴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各级供销社抓住各级政府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机遇,坚持政府支持、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也就是我们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府领办,依托原有基层社,对所属经营门店、庄稼医院、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整合,将社区的行政、公共事务职能与基层社经营业务相结合,通过自己投资建、吸收农民建、与村委会合建、与有关部门联建,积极创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

四、是全力做好农资供应。

春耕期间,供销社系统把做好农资供应服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以保供、稳价、优质为目标,利用我们全系统已有配送中心,销售网点,及时把农资商品配送到田间地头,保证了农资市场供应。在农资供应中,严格执行国家化肥限价政策,采取直供到点、自装自卸等措施,保本微利销售,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同时,还依托专业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庄稼医院、农机服务队等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实验示范、配方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也就是说产品、商品、技术一块给农民提供,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继续参加组织部组织开展的“双千、双爱、双实”和“一包四”活动,积极参与“举党旗,颂党情,坚定信念跟党走”等主题实践活动,机关干部参与率达100%。

积极参加宣传部和机关党工委开展的“三讲三爱”活动,机关干部参与率达80%以上。

积极参加市委组织部组织的“学好党章、做好党员”活动。

访谈中,焦主任就大家还不是太熟悉的一个新名词——“新网工程”做了一个详细的解释。他说,“新网工程”就是“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简称。是一项以农村市场为重点,以现代流通为标志,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目的的一个综合性网络工程。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围绕发挥供销社系统的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局,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200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专门听取了全国总社关于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等有关工作的汇报,会后,国务院印发了国阅[2006]52号《会议纪要》,同意在全国启动“新网工程”。自2006年起,“新网工程”建设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启动、全面开展。

焦主任还说,在“新网工程”建设方面他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连锁店和农村超市。各级供销社采取新建、改造、吸收加盟等多种形式,推进了基层经营门店的升级改造。目前,河南省全系统的连锁店、超市已发展到了4万余个。二是切实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各级供销社把配 送中心建设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核心,通过自建、联建、联大靠强等多种投入机制,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已建立各类物流配送中心400多个,配送能力不断提高。像南阳市社建成市县配送中心31个,县乡超市240个,村级日用品农家店446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0%。三是积极培育网络龙头。通过资本、资源、技术、业务等多种联合方式,做大了一批市场竞争力比较强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提高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经营的市场占有率,巩固了供销社在农村流通中的主要渠道地位。省供销社与全国总社联合成立的河南新合作公司,已在全省12个省辖市的24个县发展连锁店1200多家,配送单品达到8000种以上,成为全省日用消费品经营的龙头。四是着力推动“双向流通”。就是把农产品进超市、进网络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大部分超市都开辟了农产品销售专柜;同时,通过超市、网络,把农资商品、日用消费品从城市送到农村,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辛静)

访谈中,关于如何配合中央近期提出的“扩内需,保增长”这项重点工作,焦主任谈了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采取的三个方面的举措。他说,第一个举措是让农村现代流通网络“铺天盖地”——方便农民购销,刺激生活生产消费。也就是说我们的基层网点尽量地多,尽量地把过去服务网点从行政村辐射到自然村,甚至一个比较大的村我们设几个销售网点,我们提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基层网点要“铺天盖地”。

第二项举措是,让供销社系统直属企业“顶天立地”——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增强为农服务实力。重点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股份制为核心,加强联合合作,引进大的战略投资者,做大做强社有企业。在搞好传统业务经营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延长产业链条,拓展业务经营,提高企业的创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对省社直属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依托省豫棉集团、省豫农集团、省新合作公司、省中联再生资源公司,加强与全国总社中农集团、新合作集团、中再生集团等系统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联合合作,组建河南省供 销社企业集团—丰合集团,增强发展实力,提高创效能力,更好地服务“三农”,用大企业来起一个龙头带动作用。

第三项举措是,让广大农民群众“欢天喜地”——领办农民合作组织,大幅增加农民收入。利用全系统25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800多个农村专业经济协会、9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省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来,以确保增加农民收入。对现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规范、提升,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发挥协会维权、自律的作用,培育一批集农副产品加工、储运、配送为一体的物流企业集团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对农民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同时,在全省乡镇、大的行政村积极创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力争在乡镇和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都要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同时还要完善现有庄稼医院的基础设施,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技术人员素质,为农民提供配方施肥供药、科技咨询和新产品、新技术推广等系列化服务。通过技术的输入,来引导农民科学种田,促进促进粮食增收和农业增效。(访谈中,焦主任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国家提出的头等、中心、重点工作,也是供销社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要是生产发展,目的是要实现农民增收。近年来,我们在服务“三农”、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做法和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力”上:

第一个“力”就是强力推进“新网工程”建设。什么是“新网工程”建设呢?“新网工程”就是指“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的简称。是一项以农村市场为重点,以现代流通为标志,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目的的一个综合性网络工程。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围绕发挥供销社系统的优势,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局,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2006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专门听取了全国总社关于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等有关工作的汇报,会后,国务院印发了国阅[2006]52号《会议纪要》,同意在全国启动“新网工程”。自2006年起,“新网工程”建设在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全面启动、全面开展。

我们在“新网工程”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发展连锁店和农村超市。各级供销社采取新建、改造、吸收加盟等多种形式,推进了基层经营门店的升级改造。目前,我们省全系统的连锁店、超市已发展到了4万余个。二是切实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各级供销社把配送中心建设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核心,通过自建、联建、联大靠强等多种投入机制,加快建设步伐,目前已建立各类物流配送中心400多个,配送能力不断提高。像南阳市社建成市县配送中心31个,县乡超市240个,村级日用品农家店4463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0%。三是我们积极培育网络龙头。通过资本、资源、技术、业务等多种联合方式,做大了一批市场竞争力比较强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提高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再生资源等经营的市场占有率,巩固了供销社在农村流通中的主要渠道地位。省供销社与全国总社联合成立的河南新合作公司,已在全省12个省辖市的24个县发展连锁店1200多家,配送单品达到8000种以上,成为全省日用消费品经营的龙头。四是着力推动“双向流通”。我们把农产品进超市、进网络作为“新网工程”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大部分超市都开辟了农产品销 售专柜;同时,我们通过超市、网络,把农资商品、日用消费品从城市送到农村,满足了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第二个“力”就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领办专业合作社。我们采取基层社领办、与农民联办、引导农民自办、支持能人创办等方式,目前在全省已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572个。同时,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对现有的专业合作社都进行了规范,进行了重新登记注册。二是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把农村种养殖大户、运销大户、分散经纪人和民间的各类协会联合起来,成立农产品协会、农民经纪人协会和农村经济联合会,这样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全系统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协会837个。像荥阳市的农民经纪人协会、林州市的诚信兔业协会、濮阳县渠村无公害大米协会、上蔡县的养猪协会等等,都在发展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联合合作改造一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择优扶强做大一批的原则,我们以实现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农副产品流通为重点,着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目前全系统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0家,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280万户,这样就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第三个“力”就是努力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采取自办、职工回村领办、与村委会和其他组织及农民个人联办等形式,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社。目前综合服务社全省已经发展到三万八千多个。同时,对原有的综合服务社进行规范、进行提高,使村级综合服务社成为了供销社为“三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成为开拓农村市场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成为连锁经营的网络终端和直接载体。农民不出村,该卖的东西可以卖掉,该买的东西可以买到,该享受的服务可以享受到。二是兴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各级供销社抓住各级政府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一机遇,坚持政府支持、供销社主办、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也就是我们采取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政府领办,依托原有基层社,对所属经营门店、庄稼医院、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整合,将社区的行政、公共事务职能与基层社经营业务相结合,通过自己投资建、吸收农民建、与村委会合建、与有关部门联建,积极创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目前我们已兴办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达到1660多家。搞得比较好的像清丰、新乡、项城、栾川等市县兴办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标准比较高,发展也比较快,这样就扩大了服务领域,提升了服务层次,政府比较满意,农民也很欢迎。

第四个“力”是全力做好农资供应。春耕、三夏、三秋期间,全省供销社系统把做好农资供应服务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以保供、稳价、优质为目标,利用我们全系统已有的200多家配送中心,1.21万个销售网点,及时把农资商品配送到田间地头,保证了农资市场供应。我们全年共组织销售各类化肥800万吨、农药两万多吨、农膜一万多吨。在农资供应中,严格执行国家化肥限价政策,采取直供到点、自装自卸等措施,保本微利销售,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利益。今年在农资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为了稳定价格,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我们采取卖一吨化肥不赚钱还补贴10块钱的办法,维护了农民的利益。较好地履行了政府赋予的职责,这个事情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还依托专业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庄稼医院、农机服务队等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田间实验示范、配方施肥施药、病虫害防治、农业科技知识与专业技能培训和咨询服务,也就是说产品、商品、技术一块给农民提供,为我省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辛静)

社会管理创新着力破解四大难题

难题一 社会矛盾日益复杂 正确调处考验智慧

矛盾凸显,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用30多年时间实现的快速发展,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用上百年甚至几百年时间走完的发展历程,西方国家在不同时期渐次出现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我国相对短的多的时间里集中表现出来。动态调处社会矛盾,既是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之一,也考验着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创新就是要正视这些矛盾,想办法、解难题、促和谐。难题二 利益主体日益多元 科学协调体现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主体越来越多元化,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也是有发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协调利益关系,成为当前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课题。理性看待利益矛盾,这是一个社会发展中正常存在的现象。“大众”与“小众”的利益协调,是社会发展的常态。

难题三 服务意识关系宗旨 关键在于尊重群众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管理是服务的手段,服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应该是党员领导干部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难题四 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形成合力事关全局

群众力量和政府力量形成合力。扩大群众参与度,多种社会力量与政府形成社会管理合力的一项管理创新。

其新解是,社会管理需要创新和加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点是根据我国国情所确立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这一社会主要的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因此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都要坚定正确的方向和立场。要抓好社会管理创新,就要提高管理水平,就要通过健全的制度与机制予以保障。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就是要在观念上有个全新的认识,就是要在管理方法上提高能力,就是要有个全局意识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就是让社会增添和谐氛围。说到底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三、巩固和发展“两社一会”积极推进“四进村、五个有”。

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办发„2007‟2号为契机按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实施“四进村”实现“五个有”的要求在实现供销社“二次创业”中着力推进我县乡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以此逐步实现便民超市进村、信息服务进村、市场知识培训进村、行业管服务进村;实现有一个综合服务社、有一个专业合社、有一个专业协会、有一个贸市场、有一批农民经纪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积极用。

六、继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及县委、县人民政府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继续把党风廉政建设工抓牢抓实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总结、有考核把党风廉政建设为工的重点坚持民主决策实行社务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开展三观学习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推进 11 供销社工制度化把廉洁自律、反****工落到实处从而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社在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工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为农村联系城乡市场助农增大力发展我县农业生产和振兴农村经济工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供销社自身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能力素质的提升滞后于农业、农村经济和新时期合社事业的发展需要。供销社企业改革改制基本结束后部份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思路不够清晰存在小富即安小进即止的思想对参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民做好综合服务、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等工基础条件差、手段不够有待进一步加强。

努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联社党政“一把手”全面履行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促发展的职责,广大干部站在改革、发展、稳定的高度考虑问题,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联社机关各部门按照分工负责制原则,深入基层协助各企业进行发展、创建、协调、指导工作。

坚持为农服务宗旨 实现供销社事业新跨越

发布时间:2009-09-04 来源: 作者: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徐溪平

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宣城市供销社系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以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的,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运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整合、优化供销社传统经营网络,努力构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消费层次和消费水平,促进了该市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认清形势,牢牢把握发展机遇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为供销社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支持供销社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予以强调,为供销社的改革发展明确了方向。省政府去年专门出台38号文件和宣城市政府出台的43号文件,对供销社加快改革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部署。中央和省财政对“新网工程”的专项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也专门下文加强对供销社项目资金支持。二是从供销社自身来看,经过近年来改革和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转换,发展方向更加明晰,供销社已经步入良性发展阶段,经营网络快速延伸,经营业态不断创新,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这些为供销社今后的改革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更新观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新举措

思想解放和观念转变的程度,决定着改革和发展的力度。宏观上,就是要处理好“两个关系”,搞好“三个结合”,即要突破局限,大胆探索,处理好历史继承与开拓创新的关系,提 13 倡开拓创新,反对因循守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处理好抢抓机遇与加快发展的关系,树立“敢于发展、善于发展、创造机遇、谋求发展”的思想,提倡奋发有为,反对无所作为。要把坚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推进体制创新结合起来,把促进农民增收与加快发展结合起来,把开拓农村市场与构建现代流通网络结合起来,积极探索供销合作社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创新,以创新促发展。微观上,就是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结合供销社实际,调整发展规划和奋斗目标,高举创新发展的大旗,实现供销合作社的二次创业。

3.牢记宗旨,全方位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能力

农业和农村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充分发挥供销社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认清新时期赋予供销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把供销社的发展根基扎在“三农”之中,把求生存、谋发展的思想牢固树立在为“三农”服务之中,把各项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创造性地搞好为“三农”服务之中,自觉承担起推动农业产业化、为农服务、助农增收的历史重任。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作为首要任务,全力以赴做好为“三农”服务的文章,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和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新网工程”建设,着力构建新型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新网工程”作为服务业组成部分和农村商品流通的重要形式,是开拓农村市场,拉动内需的有效载体,在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方式上占有重要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适应现代流通发展要求,提升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收购、日用品销售、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烟花爆竹销售等连锁经营网络建设水平。进一步加强农村现代流通基础设施、连锁配送网络和经营主体建设,做大做强连锁经营企业,加快构建以综合服务社、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为基础,以大型农副产品市场、物流配送中心为依托,以连锁骨干企业为龙头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服务体系。

二是大力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当前,农业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生产方式不断转变,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农村社会形态加快转型,供销社要以组织农民进入市场为突破口,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合作为纽带,充分发挥在设施、渠道、人才等多方面的优势,采取创办、联办、领办、合 办等形式,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协会、农产品流通协会和合作经济联合会等新型合作组织,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要按照“投入多元化、运作市场化、服务综合化、管理规范化、经

这次全省供销社基层工作情况汇报会在芜湖市召开,副市长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各市供销社负责同志的发言客观地总结了2006年的工作,清晰地梳理了2007年的思路,准确地判断了所处的发展阶段,坦诚地摆出了存在的问题,敏锐地捕捉了历史性的机遇。省社主任的重要讲话确立了会议的主题,即:审时度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再立新功。这是从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找到了供销社自身的定位,是从服务“三农”和自身生存的结合点找到了发展的机遇,是从机遇和作为的辩证关系看到了希望。讲话登高望远、热情洋溢、铿锵有力、晓理动情。只要我们落之于实,必有成效。同时会议还汇总了全省系统有关数字情况,各地对《省供销社系统“新网工程”建设规划》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面结合本次会议精神,对2007年的基层工作谈几点个人意见。

一、围绕一个宗旨。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始终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供销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发展的根基是农业。应该说,供销社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同时,自身改革与发展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teniu.cc,转载请注明)此,各级供销社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历史机遇,坚持为农服务的宗旨,坚持开放办社的方针,坚持合作制的原则,坚持联合发展的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快自身发展。

二、建设两个工程。即“新网工程”和参与农业产业化工程。实施“新网工程”建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是为农服务的大事,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好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事,是供销社适应现代流通要求、强化自身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其生存之需、发展之要。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研究制定本地区实施“新网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强化保障措施,突出重点,因地制宜,走低成本、高效益的建设道路,扎实、稳步推动“新网工程”有效实施。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既是各级党委、政府赋予供销社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更是供销社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要途径。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要从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大宗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为抓手,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以达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农增收的目的。要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这是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有效的实现形式。省社提出的 “215行动计划”,是全省系统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把“215行动计划”当 15 作参与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抓手,努力使全省系统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主任在昨天的讲话中妙喻了供销社融入新农村建设与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新网工程”建设的关系:“如果说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动供销社腾飞的„主干‟,那么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推进“新网工程”建设就是实现腾飞的„两翼‟……”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的理解是,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供销社宗旨在现阶段的最好体现,而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建设“新网工程”正是与发展生产、助农增收和服务农民、促进消费这两个关键环节的最佳联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实施“新网工程”是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主任这个比喻生动而形象地揭示了融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新网工程”的一主两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而且也明确了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这应该是供销社系统做好“十一五”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抓住三个环节。一是加强联合社自身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增强“两情”,改进“两风”,进一步增强各级联社干部职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把各级联社建设成为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战斗集体。二是加强社有企业建设。社有企业是各级联社的重要经济支撑,是开展为农服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要切实加大社有企业改革、改制、改组、改造步伐。要注重把产权制度改革与供销社经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重组结合起来,通过产权重组、企业并购、投资融资等多种形式,集中社有优势资源,广泛吸纳社会资源,着力扶持、培育一批供销社系统优势骨干企业群。三是加强基层社建设。基层社是为农服务的前沿阵地,是体现合作经济组织性质的基本环节,是供销社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要按照省社《关于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对基层社的改造。

四、培育四个主体。一是培育龙头企业。立足当地资源优势,着力扶持、培育一批具备较强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内联网络、外联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提高竞争意识、服务意识和品牌意识,切实承担起建设“新网工程”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带动作用。二是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抓住《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的有利时机,依托地方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积极引导和带动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注重专业合作社的登记工作,加强专业社产品商标注册,培育专业合作社自己的名牌产品。三是发展各类协会。广泛吸纳各类组织入会,切实发挥协会在行业自律、维护权益、协调指导、服务企业等方面的职能,提高行业组织化程度。四是兴办农村综合服务社。要把综合服务社建设与“新网工程”结合起来,积极推进综合服务社与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的对接,将综合服务社打造成现代流通网络终端。

五、强化五个意识。一是强化项目意识。龙头企业要有大的项目作为支撑,大的项目必须依靠龙头企业组织实施。二是强化资产意识。要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 相统一”的原则,深化社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社有资产运营与监管,完善出资人制度。不断提高社有资产的控制力,通过资产的联结,整合系统内外相关企业,着力培育一批供销社优势企业群。三是强化连锁意识。要用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整合、提升、优化供销社传统经营服务网络(本文来自中科软件园www.teniu.cc,转载请注明),以联网的方式,带动、改造系统内外的资源和人才参与网络建设,连点成线,连线成网,形成城乡结合、上下贯通的连锁经营网络。四是强化人才意识。加大对现有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建立健全能使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广泛吸纳社会各类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五是强化责任意识。抓住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找准位置,汲取动力,扎实工作,真正做到有作为、有诚信、有影响、有地位。

六、实现六个发展。2007年全省供销社基层工作要有新发展。一是“新网工程”建设有新发展,初步建立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框架。二是龙头企业建设有新发展,再培育省社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家,增长55%。三是行业协会建设有新发展,规范发展各类协会30个。四是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有新发展,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60个,继续实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五是基层社建设有新发展,改造或新建基层社100个,努力为基层社的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和机制条件。六是综合服务社建设有新发展,建设综合服务社500个,实施“一社两店、入村服务”。

平遥县供销社始终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扶农、支农、助农为已任;植根于农村,服务于农民,发展于农业。坚持以“一社两会”(即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平台,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济人队伍,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加大基层社改造力度,建设供销社综合服务中心,促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

第三篇:延吉市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百姓显成效

延吉市社会管理创新

服务百姓显成效

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直是延吉谋划发展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延吉市始终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摆在重要位置,特别是2011年初,成为全国35个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试点城市以来,不断加强研究部署,创新工作举措,先后推出了领导干部早上接访制,出台了《延吉市“十二五”期间社会管理一百条》,实施了综治信访站、群众工作站、民生服务站等“三站统管”基层社会工作模式,唱响了“服务群众、引导群众、幸福群众”三部曲,全力打造“五好延吉”,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腾飞引发了社会的深度变革,也让社会矛盾层出不穷,带来了许多新闻题和新挑战。为此,延吉市紧紧围绕社会管理的规律做文章,在实践中注重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摸排了解相关情况,然后适时总结搜集到的各种信息.认真找出社会管理的客观规律所在,及时将规律转化成具体的工作举措,对症下药,以“三站统管”为载体,充分凸显管理职能,服务发展稳定大局。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化社会管理创新的目的,最终还是为了方便群众,有效解决群众的问题,为群众营造更为和谐平安的生活环境。延吉市在社会管理创新中,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现实问题出发,使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所创造的优质成果。

如今的延吉以“三站统管”基层社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实际闷题。通过代理上访、主动下访、矛盾纠纷排查、风险评估、平安创建等措施,着力保障了群众政治待遇、经济待遇、生活待遇、法律待遇,维护了社会公乎正义。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上的一系列新做法、新举措,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中央领导同志和中央政法委等部门多次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延边州文明办)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实施方案

林业局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为加强社会创新管理,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区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经研究,现将我局社会管理创新项目活动实施方案拟定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右江”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矛盾纠纷化解为主线,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和水平,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发展。

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发展稳定大局和中心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服务管理突出问题,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服务力度,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主线,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注重信访。下属单位要把信访工作作为林业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处理群众投诉、上级领导交办事项,落实信访责任制,对本单位的信访问题负责到底,不得发生因任何赴省、进京上访事件。

2.化解矛盾。保护森林资源、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研走访、了解情况、掌握实情,依法行政,以人为本,吧各类苗条性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对已发生的矛盾纠纷,要主动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协调解决,决不能让其形成气候,调解成功率不得低于95%。

3.抓好质量。林业建设的重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搞好社会服务,提高林业在社会发展的主导地位,所以要紧紧围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提高附质量和林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尽力使每项工作都能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接受社会监管,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数。

4.确保安全。安全生产,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各单位要把“治隐患、严管理、保安全”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主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源头管理,深化隐患排查,开展安全生产整治,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追究,实现隐患治理制度化,确保安全无事故。

5.优化服务。各单位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健全管饭服务机制,强化创新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营造高效廉洁的服务环境,做到服务为先、民生为重、关注民意、提高群众满意度,最大限度增进和谐因素。

三、具体分工

(一)组织、协调,确保全面完成任务。((二)维护系统内部安全与稳定,推动林业快速发展。

(三)打击林业违法与犯罪,保证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四)搞好信访稳定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升林业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3月下旬)。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拟定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全局动员大会,全面部署,明确责任,层层动员。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5年4月到11月底)。实施本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社会创新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突出重点,体现亮点,确保完成任务。

(三)总结提高阶段(2015年12月)。全面总结我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存在问题和取得成效,接受县委、县政府检查验收。

五、工作措施

1.建立组织,加强领导。为确保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扎实有序推进,林业局成立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由丘百生同志任组长,蒙汉良同志任副组长,各股室站所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有关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阶段性工作任务、目标、措施,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各单位也要完成相应机构,确定专人负责,为社会管理的创新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加大宣传力度,把握舆论导向。充分利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专栏和简报等宣传媒体和手段,集中宣传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举措、新成效和新典型,为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营造浓厚舆论氛围。

3.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局领导小组搭建全局联动平台,形成一个抓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组织、考核、评价、激励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各单位围绕本局工作重点和本单位工作任务,进行量化、细化,做到定人、定职、定责、定效,确保每一件事、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抓具体、抓深入、抓到位。

4.加大督查,严格考核。领导小组要加大对各单位的检查指导和考核力度,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列入年终考核,作为评选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内容和条件,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5.注重实效,突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关键在于实效,重点在于创新。要求各单位务必在实效和创新上下功夫,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机制,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方法和措施,及时总结交流好的经验和做法。

第五篇:街道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方案

**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

实 施 方 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关于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及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紧紧围绕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中,解决当前街道社会管理服务的薄弱环节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大胆探索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积极搭建六大工作平台;通过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调动辖区单位、居民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全面提升街道社会管理的科学化、社会化、法治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从辖区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出发,从社会管理最薄弱的环节入手,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搭建服务管理平台,夯实基层基础,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更新的突破,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探索出适应时代发展、顺应人民期待、具有大渡口街道特色的社会管理新模式。

(三)工作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将有效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作为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终极目标。

——坚持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通过整合辖区资源,广泛发动群众共同参与,最终达成互惠共赢目标。

——坚持居民自治,管理有序原则。创新工作平台,推行长效、常态、系统的工作机制,促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目标。

二、加强社区建设,积极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构建社区“大党委”,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动员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

(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搭建组织平台

一是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和“双承诺”制,选好配强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实施“班长工程”,街道党工委委员定点联系社区党组织书记,加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二是要继续推进“两新组织”建党行动,逐步实现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全覆盖;三是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对社区干部党员实行制度化管理,对社区离退休党员实行引导式管理,对社区外出流动党员实行跟踪式管理,对老弱病残党员实行服务式管理,激发党员的党性意2 识和责任意识;四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真正成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二)深化“两委一站”建设,搭建工作平台

重新整合社区现有人力资源,将原来的“两委”调整为“两委一站”。由社区党员代表、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代表、驻社区单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及结对帮扶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共同组成社区党委,构建社区“大党委”格局,由社区党委(总支)书记任书记;由居委会委员、居民代表、楼栋长、信息员、调解员及志愿者等共同组成社区居委会,由社区主任任主任;由社区专职委员及社区整合区级、街道下沉的城管、治安、劳动保障、安监、公、检、法等各方工作力量组成社区工作站,工作站站长由街道下派工作人员兼任。

(三)探索网格精细管理,搭建管理平台

根据辖区改制企业分布情况和居民住宅区的地理位置,将辖区单位、居民小区、楼栋划分成一个个网格状单元,将社区工作人员、社区联防、楼栋长、社区志愿者等落实到每一个“网格”。网络管理员深入网格,发挥“信息员、宣传员、联络员”的作用,变被动发现问题的管理模式改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将传统、被动、分散方式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主动和系统方式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从而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

(四)促进社会协同参与,搭建共建平台

大力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实现社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同发展,逐步形成社区大党建的工作氛围,从而引导和推进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形成,开创社区互动新局面。引导社区充分利用“挂、包、帮”单位、“城乡互助单位”、“地企协作共建单位”力量,整合其现有的党建、文体、休闲设施以及场地空间等资源,实现资源的集约共享、高效利用;充分发挥辖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的各种特长,组建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工作;充分整合上级监管服务单位(如:警务、联防、司法、城管、保洁、绿化、社保、安监等)下派的协管工作手段和工作事务,发挥出整个团队人员最大效用。

(五)深化基层民主自治,搭建自治平台。

以“让群众参与、让群众做主、让群众受益、让群众满意”为宗旨,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充分保障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构建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机制。

社区内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实行社区党委提议、两委商议、党代表大会审议、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决议内容、实施结果公开,由居民民主管理小组实行监督;居民小区及楼栋内4 居民切身利益的公益建设或活动,由网格员、楼院长召集小区或楼栋居民会议,讨论通过后在楼栋代表的监督下实施,需集资进行的公益建设,由楼栋长负责收集,社区居民民主管理小组实行监督;涉及辖区企事业单位的共建活动,通过不断健全与辖区单位协商议事制度,经常性召开与共建单位的联席会、协调会,实现社区党建联抓、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环境卫生联办、计生工作联管、社区服务联办,逐步实现资源共享;将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社会组织纳入社区党组织统一管理,制定议事协调规则,使社区与企业联系更紧密、协调更灵活、互动更便捷。

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有效方法,在广大党员、青少年以及全体居民群众中开展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各社区党组织要发挥公民道德教育大课堂的重要作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公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明辨是非,增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六)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搭建诉求平台

围绕“民情联系无遗漏、社区管理无盲点、社区服务无缝隙”的“三无”目标,搭建辖区单位、居民诉求新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每月定期并结合不定期开展“聚民情 解民困 促和谐”为主题的居民说事日、民情恳谈会、居民论坛、楼院长会议等活动,做到群众有期盼,组织有回应。建立“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分 类办理、各负其责”的办理机制,专门制定活动记录登记簿,分门别类记录群众的愿望、想法和建议,确保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老大难问题有所了解、群众的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推进为民服务,全面落实社会管理新要求

从居民的需求出发,通过服务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系列行动,全面落实新时期居民群众在公共服务、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新要求,提高辖区文明和谐程度。

(一)全力服务民生,提高居民认同感

深化为民服务。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题,要定期举办各类劳动技能培训和专题招聘会,统筹安排公益性岗位;针对改制企业家庭住房普遍老化的问题,主动做好申请住房维修金工作;各社区要广泛发动并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为居民家电检修、义务问诊、居家养老等多项社区服务;社区党组织要积极探索特色创建,提升社会化服务工作质量。

做好扶贫助困。对辖区低收入群体,要实现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对病患、残疾等弱势群体要开展经常性爱心捐助活动和爱心超市帮扶工作,积极帮助困难职工家庭子女就学读书,认真落实医疗救助申请、便民惠民服务卡办理、廉租房申报等惠民政策;在每年元旦、春节、建党建军等重大节日,提前确定慰问方案,争取多方支持,确保每户需救助对象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深化保障民生,提高居民安全感

常态社会监管。通过抓好“五支队伍”建设,及时掌控相关信息,维护辖区平安稳定。每个社区组建一支由楼栋长、治安积极分子、居民代表等人员组成的不少于50人的社区信息员队伍,实时掌握治安动态、安全隐患等信息,对不稳定、不安全因素建立整改台账,从而掌控辖区治安管理、矛盾纠纷、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置的主动权;每个社区依托辖区单位组建一支不少于10名队员的社区专职联防队伍,对辖区重点部位、重点地段、案件高发点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震慑犯罪行为;充分发挥辖区居民参与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激发群防群治热情,每个社区组建一支不少于50名辖区居民志愿者组成的治安巡逻“红袖套”队伍,配合专职巡逻队参与居民小区、偏僻地段、小街小巷的治安巡逻;以“六五”普法为契机,整合司法助理员、学校法制副校长、社区民警、关心下一代工作小组等普法队伍,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针对不同群体因地制宜开展普法活动;加大调解队伍建设,选好配强调解力量,充分发挥街道大调解协调中心、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通过调解,最大化地化解社会矛盾。

强化重点监管。不断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继续完善辖区出租房屋清查登记,切实掌握辖区出租房屋底数,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台帐,让以房管人落到实处,通过走访、慰问、清理等形式,做到出租房和流动人口管理日常化;对辖区矫正人员、刑释 解教人员、吸毒人员、法轮功人员、特殊未成年人等重点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教措施,建立帮教档案,通过一系列的人文关怀与帮助,促使他们回归社会,服务社会;充分发挥“五老”志愿者作用,加大对网吧监督力度,避免未成年人上网;对治安问题突出的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在经常性开展大排查、大整治的同时,要合理安排各类巡逻力量,加大日常管理力度。

长效安全监管。积极开展安全文化“五进活动”,不断增强辖区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应急机制,详细安排安全生产事故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物资调配等,备好抗灾抢险物资。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并将安全生产相关要求落实到各社区、企业和重点单位。

(三)切实改善民生,提高居民归属感

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抢抓各种机遇、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发动辖区单位、居民参与,共同建设党员(居民)活动室、职工书屋、科普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休闲活动广场等各类室内外活动场所,配套完善健身设施。各社区积极组织辖区群众开展经常性文体活动,每月不少于一次。

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一是明确辖区各单位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范围和相关标准,合理分配社区保洁人员保洁区域,确保保洁全覆盖,实现清洁化;二是发动辖区单位、居民共同参与绿化种8 植及认养。三是根据不同地段要求,合理设置疏导点,疏堵结合,最大限度减少流动摊贩,规范坐商归店,实现秩序化;四是强力推进旧城改造,配套便利的生活设施,改善辖区生活环境。

四、健全“四项机制”,努力实现社会管理新突破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街道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任组长,街道党工委委员、大渡口派出所所长任副组长,街道各科室负责人、各社区党组织书记、辖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综治维稳工作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日常工作由综治维稳中心负责。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按照《关于调整街道领导定点联系责任制的通知》(攀东大工委„2010‟19号)文件要求,指导好各社区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各社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有专门的工作队伍,有完整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形成全辖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一盘棋”。

(二)健全条件保障机制

社区“两委一站”人员的管理、考核由社区自行负责,人员的进退由社区提出建议申请,并报街道同意;对不能胜任工作要求的相关部门下沉人员,可向上级工作力量下沉部门报告请求清退。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创新,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承担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对民间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做 到底数清、情况明,登记造册,积极引导他们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把社会管理工作所需经费列入预算,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所需经费。

(三)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党政办牵头进一步完善街道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街道党工委定期分析街道工作制度、党工委议事规则、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党建制度;城管环卫科牵头完善《大渡口街道城市管理办法》、《大渡口街道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大渡口街道市政设施管理维护办法》等城市管理考核办法;综治维稳中心牵头完善《大渡口街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大渡口街道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安办牵头完善《大渡口街道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大渡口街道社区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长效机制》等;坚持街道城管、综治、社区工作、行政等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定期学习制度;实施“项目化”管理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通过制度建设,用制度管人,用制度规范工作,确保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长期性和常态化。

(四)落实考核奖惩机制

继续完善《科室目标考核办法》《社区目标考核办法》,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纳入各科室、各社区目标考核,同时把此项工作作为评价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成立督查办,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奖励;对措施不力、工作落后的,启动《政务督办规则》、《领导干部问责办法》、《一般工作人员问责办10 法》等问责程序。

五、细化工作步骤,强力推进社会管理新进展

1.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5月—6月)。广泛宣传,为社会管理创新营造氛围。召开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大会,全面动员、部署、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领导、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等。各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和优势,制定工作实施方案。

2.全面推进实施阶段(2011年6月—12月)。各科室、各社区按照实施方案中明确的工作内容、步骤和要求,结合街道、社区存在的最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重点突破,着力创新,突出宣传,强化“项目化”管理,确保抓出成效,通过项目推动,形成社会管理创新的规模效应,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系统化、整体化。

3.完善机制阶段(2012年1月—3月)。根据前期工作开展情况,对好的作法进行总结,并完善机关工作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

4.巩固提升阶段(2012年4月---)。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进行全面检查验收,系统总结经验,进一步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按照全局性、长效性、常态化的要求,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深入推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延吉市人民法院社会管理创新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