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14-1096290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8 17:30: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煤矿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前 言

一、编制设计的依据

二、设计的指导思想

三、设计简况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交通位置

二、地形地貌

三、河流

四、气象及地震

五、矿区经济概况

六、矿区煤炭生产建设概况

七、交通运输

八、电源、水源

第二节

一、地层

二、构造

三、煤层及煤质

四、水文地质条件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环境地质条件

七、其它开采技术条件

八、勘探程度及可靠性

地质特征

第二章

井田开拓

第一节

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二、矿井储量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三、矿井服务年限

第三节

井田开拓

一、井田地质构造、老窑及水文地质条件对矿井开采的影响

二、矿井开拓

三、水平划分

四、大巷布置

五、采区划分及开采顺序

第四节

井筒

一、主斜井

二、副斜井

三、回风平硐

第五节

井底车场及硐室

一、井底车场形式

二、井底车场硐室

三、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和硐室支护 31

第三章

大巷运输

第一节

运输方式选择

一、运输方式

二、主要运输巷道断面、支护方式、坡度及钢轨型号

第二节

一、矿车选型

二、矿车数量计算

第三节

运输设备选型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选型 30

第四章 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

采煤方法

一、采煤方法的选择

二、工作面设备选型

三、工作面支架与顶板管理方式

四、工作面回采方式

五、采煤工作面的循环数、年进度及工作面长度

六、采区及工作面回采率

七、生产时主要材料消耗指标

第二节

采区布置

一、移交生产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的采区数目、位置和工作面生产能力计算

二、采区尺寸、开采顺序及回采方式

三、采区巷道布置

四、采区车场、装车点及硐室

五、采区煤、矸运输、辅助运输及设备选择,采区通风和排水

第三节

巷道掘进

一、巷道断面及支护形式

二、巷道掘进进度指标

三、掘进工作面个数及掘进设备配备

四、采掘比例关系和掘进率、矸石率预计

五、井巷工程量和移交生产时的三个煤量

第四节

移交标准及建井工期

一、建井工期

二、工作面开采顺序

第五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

第一节 概 况

一、瓦斯

二、煤尘

三、煤层自燃倾向性

四、地温

第二节 矿井通风

一、矿井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二、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三、掘进通风及硐室通风

四、矿井风量、负压及等积孔

五、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措施 32 第六章

提升、通风、排水设备

第一节

提升设备

一、提升方式

二、主斜井提升设备

三、提升安全

第二节

主要通风设备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选型

三、调节、反风措施

第三节

排水设备

一、设计依据

二、设备选型

第四节

压风设备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选型

第五节

架空乘人器设备

一、设计依据

二、设备选型 33

第七章

地面生产系统

第一节 煤质及用途

一、煤质分析

二、煤的用途、用户

第二节

煤的加工 第三节

地面生产系统布置

一、工艺方案及布置原则

二、生产系统能力及主要设备配置

三、工艺流程

四、排矸系统

第四节

地面生产辅助设施

一、矿井机电设备修理车间

二、坑木加工

三、煤样化验室 34

第八章

地面运输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煤炭外运方式 第三节

进场公路

第九章

总平面布置及防洪排涝

第一节

况 第二节

平面布置

一、平面布置的主要原则

二、平面布置设计

三、场地绿化和美化设施

第三节

竖向设计及场内排水

一、竖向布置原则

二、竖向布置形式

三、土石方工程量及填挖平衡

四、场内排水

第四节

场内运输

一、窄轨铁路

二、场内道路

第五节

矿井其它工业场地

一、风井工业广场

二、排矸场

三、爆破材料库

第六节

管线综合布置 第七节

防洪排涝 36

第十章

电 气

第一节

供电电源 第二节

电力负荷 第三节

送变电

一、矿井供电方案

二、送电线路技术特征

三、矿井中心变电所

四、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要电气设备选择校验

第四节

地面供配电

一、地面供配电系统

二、工业及民用建筑物防雷、照明

第六节

井下供配电

一、井下负荷及井筒电缆选择

二、井下供电系统

第七节 调度、通信

一、行政通信

二、调度通信

第八节

生产安全监测与计算机管理

一、生产安全监测

二、计算机管理 第十一章

工业建筑及行政、公共建筑

第一节

设计原始资料和建筑材料

一、设计依据、指导思想

二、气象条件

三、工程地质、地震资料、建筑材料及设计依据

第二节

工业建筑物及构筑物

一、生产系统的建筑物结构选型

二、建筑结构特征

第三节

矿井行政、公共建筑物

一、设计依据

二、矿井行政、公共建筑面积计算

三、浴室、更衣室设备计算第十二章

给水、排水和采暖通风供热

第一节

概况及设计依据

一、概况

二、主要设计依据

第二节

一、矿井及工业场地用水量估算

二、给水水源

三、给水系统及主要给水构筑物

第三节

排水 第四节

采暖供热

一、室外气象参数

二、采 暖

三、供 热

四、设备选型

第十三章

节能减排

第一节

节 能

一、井下开采节能

二、地面建筑节能

三、矿井供电节能

四、机械设备节能

五、节煤

六、给排水、暖通及环保节能

第二节

一、用水指标分析

二、节水措施

第三节

一、瓦斯利用

二、矸石利用

三、矿井水利用

节 水

减排

第十四章

矿井灾害防治及安全装备

第一节

开拓布置及矿压控制

一、矿井、水平、采区及采煤工作面安全出口

二、采煤工作面、主要运输巷及回风巷的支架选型及顶板压力、下沉量的关系

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评述

一、通风系统中风流稳定性说明

二、矿井通风系统抗灾能力分析

三、矿井风质、风量合格分析及合格率

第三节

防灭火

一、开采煤层自燃预测及防治措施

二、井下外因火灾防治措施

三、地面防灭火系统

第四节

防治水 第五节

粉尘防治

一、概述

二、综合防尘措施

三、建立完善的井下防尘洒水管路系统

四、矿井粉尘的检测、监测

第六节

矿井瓦斯防治

一、瓦斯

二、防爆措施

三、隔爆措施

第七节

矿井安全监测监控

一、生产监测系统

二、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八节

矿井安全仪器和装备

一、矿井安全仪器和装备

第九节

电气安全

一、矿井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二、电气设备接地、漏电、过流三大保护及其可靠性分析

三、雷电及设置的雷电保护装置

四、电气防火和防爆措施

五、在预防触电方面的措施

六、为防止静电 42

第十五章

环境保护

第一节

水污染及处理

一、生活污水处理

二、井下废水的处理

第二节

噪声污染及防治 第三节

矸石、废渣处理

一、防治矸石山污染措施

二、生活垃圾处理

三、锅炉灰渣处理

第四节

矿井绿化、水土保持 第五节

地表沉陷对环境影响的预测

第十六章

技术经济

第一节

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定员

一、劳动定员

二、劳动生产率

第二节

概算投资及资金筹措

一、概算投资

二、资金筹措及投资分配

第三节

原煤生产成本

一、成本计算依据

二、原煤成本计算

第四节

销售收入、税金及利润

一、煤炭用户及价格

二、矿井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利润

第五节

财务评价

一、盈利能力分析

二、盈亏平衡分析

第六节

矿井设计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十七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产品需求状况及市场预测

一、煤炭产品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二、产品的价格分析

第三节

一、工作面回采率

二、采区回采率

回采率计算

第二篇: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贵州省岩溶地区 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贵州省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一、基本情况

1.1 全县石漠化概况

简述全县国土面积、岩溶面积,石漠化面积分布及强度 1.2 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设计方案概况

简述建设目标与任务,工程总体布局与小流域布置、建设内容与工程布局等

1.3 工程特性(表格样式附后)

二、项目区的基本情况 2.1 项目区基本情况

简述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自然条件、石漠化现状(面积和强度等级)和特点

2.2小流域概况(要求每条小流域分别描述)2.2.1 自然条件和资源

简述小流域所在位置、土地总面积,海拔高程和相对高差,地质地貌;主要土壤类型(地面物质组成)及其分布状况;主要植被的森林覆盖率、林草覆盖率,可供开发利用的植物种类及特色品种;降雨和光热资源等气候特征;河流、水文情况。

2.2.2 社会经济情况

简述小流域所属乡镇、村和自然村的情况,人口与劳动力,小流域内农村产业结构及农业生产情况。

2.2.3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及其评价

简述小流域土地利用现状,说明各业用地数量及所占比例、耕地的坡度组成(此部分用表格和文字结合表述)

2.2.4石漠化特征、成因与主导因子

简述小流域面积、岩溶面积、石漠化现状与特点、导致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3.1 设计编制依据

含国家和省有关文件、县石漠化规划、实施方案批复文件及各行业规程规范 3.2 项目区设计的基本原则

简述选择项目区的原则,可含生态优先、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典型示范、生态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因地制宜等原则,同时确保实施一条,完成一条。(原则上按实施方案确定的实施进度作202_年作业设计)

四、工程建设任务及主要建设内容

4.1 建设目标和任务

4.1.1 全县石漠化治理的建设目标和任务(整合)简述全县有资金来源渠道的,涉及到石漠化综合治理面上工程(含林草植被恢复、草食畜牧业、坡改梯等)的建设内容和目标(此部分用表格和文字结合表述,表格附后)。

4.1.2 石漠化专项资金安排的建设内容和规模

简述在选择的项目区内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建设内容,治理石漠化面积,新增林草植被面积,植被覆盖率提高程度和每年减少土壤侵蚀量。

4.2 治理对策及模式

简述对不同流域、不同等级地区石漠化的治理对策;针对每条小流域的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情况的不同,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模式(治理模式参见《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防治规划(202_---202_)》)。

4.3 工程总体布局和建设内容

对每条小流域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或立地条件评价,并根据小流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及评价结果,结合小流域石漠化治理的有利条件,提出石漠化治理的思路与措施,合理确定治理措施总体布局和配置,详细阐述小流域各项治理措施的具体布设要求。(重点填列各项表格)

根据小流域的工程布局确定各项建设内容和规模,主要包括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工程、发展草食畜牧业、基本农田建设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农村沼气、易地扶贫搬迁与劳务输出、科技支撑(主要是对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的考虑)(重点填列表各项表格)

五、工程设计 5.1 林草植被保护与建设工程(含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人工种草、改良草地、围栏等内容)

5.2 草食畜牧业(含建设棚圈、饲草机械、青贮窖等)5.3 基本农田建设与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含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5.4 科技支撑(主要是对石漠化监测体系建设的考虑)要求:各项工程参照各行业现有的设计规程规范,按“林草植被恢复作业设计要求”和“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与基本农田建设部分作业设计要求”完成

六、项目组织、质量与进度管理

6.1 施工组织管理

简述组织机构建设、制度建设、资金管理、项目建设“四制”等。

6.2 招投标方案设计 6.3 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确保工程质量的管理模式 6.4 实施进度设计

简述项目建设期限,和各项工程进度安排。

七、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7.1 预算编制依据 注:投资预算的范围为石漠化专项资金安排的林草植被恢复和建设、草地畜牧业、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7.2 各分项工程预算(含工程措施中的单位工程单价分析)7.3 工程总预算(含整合的面上工程投资和石漠化专项工程投资之和)

7.4 资金筹措方案

八、效益评价

简述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九、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主要阐述项目的制度建设,含技术服务培训、科技示范推广等,特别是各部门组织协调、联动合作制度的建设。

附件:附图表

第三篇: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审批

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办理《煤矿及选煤厂初步设计及开工》审批的规定(试行)来源: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山西省煤炭管理条例》、《矿产资源法》和《山西省煤炭建设项目开工管理办法》(晋煤办基发[202_]311号)等规定,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煤矿及选煤厂设计、开工建设审批制度,规范煤炭建设项目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一、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审批

(一)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审批的条件

1、符合全省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和煤炭产业政策,能力在60万吨/年及以上的新建矿井或选煤厂,能力在30万吨/年及以上的改扩建矿井(含资源整合)或选煤厂;

2、依法取得了采矿许可证;

3、有满足开采需要并按照规定审批的矿井地质勘探报告;

4、已按要求办理了办矿许可审批;

5、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批准或建设项目已经核准;

6、已办理了煤矿建设项目环保审批;

7、有满足建设矿井需要的外部条件;

8、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审批需提交的资料

1、有相应资职的设计单位完成、提交的煤矿建设项目初步设计;

2、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3、矿井地质勘探报告的批文;

4、办矿许可批文;

5、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文或核准文件;

6、环境报告审批文件;

7、建设矿井所需的外部条件证明资料(供电、供水、用地协议);

8、县(市、区)、市煤炭工业主管部门或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同意上报的正式文件;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材料。

(三)审批程序

1、省煤炭工业局负责接收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或市煤炭工业主管部门上报的申请文件,由分管局领导阅批;

2、省煤炭工业局委托基建局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对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及相关资料进行初审,资料不全或不符合规定的退回;

3、省煤炭工业局基建局根据有关部门的审查意见,起草初步设计批复文件,由省煤炭工业局下文批复。

(四)审理时限

省煤炭工业局在收到国有重点煤矿集团公司或市煤炭工业主管部门上报的申请文件和符合规定的完整齐全设计资料后,在30个工作日内审查完毕,设计单位按照审查意见进一步修改或补充后重新上报省煤炭工业局,省煤炭工业局在20个工作日内批复。

(五)审批权限

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和修改初步设计由省煤炭工业局分管局领导审批后发文。

二、矿井及选煤厂建设项目开工审批

(一)申请开工建设的条件

1、建设项目法人已落实;

2、已取得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3、取得矿井及选煤厂安全设施专篇设计的批复文件;

4、矿井及选煤厂施工组织设计已编制完成,并经建设单位会审批准;

5、施工队伍通过招标投标已经确定;

6、建设项目资金已经到位;

7、质量监督已到所属矿区质量监督站注册登记;

8、施工监理合同已订立;

9、“四通一平”工作已完成;

10、井筒施工已具备连续施工条件,土建施工已完成基础处理、可浇注第一罐混凝土。

(二)申请建设项目开工需上报的资料

1、各市煤炭工业局、各集团公司请示报告;

2、建设单位填报的建设项目开工审批卡,由各市煤炭工业局、各集团公司领导签注意见并加盖公章。

(三)审批程序

1、省煤炭工业局委托基建局接收请示报告并登记编号,由基建局局长和基建局分管局长签注意见;

2、基建局或委托市煤炭工业局到现场核查所需资料及开工必备条件,如有未完事项,责成建设单位(项目法人)予以完善;

3、对符合开工条件的,省煤炭工业局行文批准。

(四)审批时限

在收到请示报告及开工审批卡完整齐全材料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批复。其中:基建局局长及分管局长在20个工作日之内签暑意见,省煤炭工业局局领导在10个工作日之内签发。

(五)审批权限

建设规模为45万吨/年及以上的矿井和60万吨/年及以上的选煤厂。

三、实行A、B角岗位责任制

煤矿及选煤厂初步设计及开工审批实行“A、B角零缺位制”。省局领导正常情况下签批由A角负责,在A角缺位达5个工作日以上的,由B角负责。

本规定从二○○六年九月一日起施行。

第四篇: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1.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设计的主要依据 1.2 工程设计的规模和设计范围 1.3 设计的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内容应包括:功能分区原则,街景空间组织及与周围环境协调,交通组织等; 1.4 总指标

1.5 需提请在设计审批时解决或确定的主要问题

2.总平面

2.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2.2 设计图纸(1)区域位置图(2)总平面图

(3)竖向布置图(工程简单时可与总平面图合并编制)3.建筑

3.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3.2 设计图纸(1)平面图

对多层或高层建筑的标准层,标准单元或标准间,应绘制放大平面图及室内布置图;单元式住宅平面图中需注明技术经济指标和标准套型。(2)立面图

视建筑物的性质、繁简,选择绘制有代表性的立面。(3)剖面

剖面应剖在层高、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繁杂的部位。

4.结构 4.1 设计说明书

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如:结构选型,地基处理及基础形式;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的设置;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采用;主要结构材料的选用;为满足特殊使用要求的结构处理等。4.2 内部作业

对复杂的建筑或构筑物进行结构方案比较,确定计算原则,并作必要的计算工作(计算书应经校对、审核).对已确定的方案应有平面布置图和必要的剖面图(初步设计一般不出图)。

5.给排水

5.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5.2 设计图纸

(1)给排水管道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2)室内给排水主要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原理图,标注出室内外接管位置(或坐标),管径及标高。5.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5.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各类用水量计算,设备选型及构筑物尺寸计算等。

6.电气

6.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6.2 设计图纸

(1)供电总平面图(单栋建筑可不出图)(2)高、低压供电系统图

(3)配电、照明平面布置图及系统图

平面图一般只绘制内部作业草图,复杂工程或大型公建应出系统图(只绘至分配电箱)。

(4)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的方框图或原理图;控制室平面图 6.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6.4 计算书(内部作业)

内容应包括:负荷计算;短路电流及继电保护计算;电力、照明配电系统保护配合计算等。7.智能建筑设计

7.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7.2 设计图纸(当条件许可时宜绘制)(1)通信网络系统方框图(2)办公自动化系统方框图(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方框图(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方框图(5)安全防范系统方框图

为满足智能建筑物功能、管理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可根据建筑物的性质、规模,对上述诸智能化系统进行不同程度的集成。(6)弱电机房平面图 7.3 主要设备及材料表 7.4 计算书(内部作业)

通风空气调节

8.1 设计说明书(设计总说明中未涉及但需要说明的内容)8.2 设计图纸(规模较小、内容简单的工程可不出图)(1)通风、空调平面图

(2)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面图(3)系统流程图

8.3 设备表(通风、空调、制冷分项列出)8.4 计算书(内部作业)

技术经济与概算(按有关依据性资料进行编制)

注:凡未列入的栏目,其编制深度按建设[1992]102号文执行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

总平面(总图)1.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1.2 设计说明

一般工程可分别写在有关图纸上。1.3 总平面图 1.4 竖向布置图

工程简单时可与总平面图合并编制。1.5 土方图

场地复杂时需出此图 1.6 管道综合图

当管线布置涉及设备专业较少时可不必出图,涉及三个以上设备专业时需正式出图,管线密集地段宜适当增加断面图。1.7 绿化布置图

涉及建筑小品和美化构筑物时需出详图。

建筑 2.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2.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用料说明和室内装修(较复杂的室内装修重新委托,按要求绘制室内装修施工图),门窗表等。2.3 平面图

(1)楼层标准层可共用一平面。

(2)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应绘制复杂部分的局部放大图。(3)有关平面节点详图或详图索引号。

(4)当室内地沟比较复杂,内容较多时,应单独绘制地沟平面图。2.4 立面图

各方向的立面均应绘制,各部分构造、装饰节点的详图索引。2.5 剖面图

剖视位置应选择在层高不同,层数不同,内外空间比较复杂,最具代表性的部位;建筑空间局部不同处,可绘制局部剖面图。

结构 3.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3.2 首页(设计说明)3.3 基础平面图 3.4 基础详图

基础详图包括:条形基础、扩展基础、筏基和箱基及基础梁,对形状简单、规则的条形基础和扩展基础,在满足设计深度的前提下,可用列表方式绘制。3.5 结构平面布置图

对于砌体结构与框架结构的多层建筑,以及框架结构、框剪结构,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的高层建筑,均应绘制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及屋面结构平面布置图。3.6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

钢筋混凝土构件详图包括:现浇构件、预制构件等,对形状简单、规则的现浇或预制构件,在满足设计深度的前提下,可用列表方法绘制。3.7 节点构造详图

(1)按抗震设计的现浇框架、剪力墙、框剪结构均应绘制(尽可能采用通用设计或统一详图集)。

(2)预制框架或装配整体框架的连接部分,梁、柱与墙体的错位等均应绘制(尽可能采用通用设计或统一详图集)。3.8 其它图纸

(1)楼梯结构平面布置及剖面图,楼梯与梯梁详图。(2)特种结构与构筑物详图。

(3)预埋件详图(大型、复杂工程的预埋件详图可集中绘制)。(4)钢结构构件详图。4

给排水 4.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4.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及图例。当工程比较复杂时,应加有操作说明,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4.3 室外给排水总平面图 4.4 室外管道纵断面图

简单工程、管道不多且总平面图比例又较大,则可将本图涉及的内容直接在总平面图上标注交待清楚。4.5 室内给排水平面图

应绘制与给排水管道布置有关的各层平面,复杂的部分(如:泵房、饮水间、卫生间、水箱间等给排水设备及管道较多的地方,应绘出局部放大平面图,室内水泵房、水池等应绘平面图、剖面图及相关详图)。4.6 系统图

按一定比例分别绘制各种给水、排水、消防系统管道系统图。当屋面雨水采取内排水系统时,要绘制雨水立管系统图。4.7 详图

凡管道附件、设备、仪表及特殊配件需要加工又无标准图可套用时,应绘制详图。

注:由于给排水专业内容多,凡未涉及的内容均参照本节深度要求进行编制。

电气 5.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5.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及图例。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5.3 供电总平面图 5.4 高、低压供配电系统图 5.5 变、配电站(所)平、剖面图 5.6 继电保护、信号原理图和屏面布置图

继电保护、信号原理图采用标准图或通用图时,应注明索引号和页次,屏面布置图按比例绘制元件,绘出屏内外端子板,复杂工程应绘制外部接线图。5.7 变、配电站(所)照明和接地平面图 5.8 电力平面图 5.9 电力系统图

电力系统图用单线图绘制,一般绘至末级配电箱。根据工程性质及复杂程度也可用竖向配电系统图表示。5.10 配电箱系统图 5.11 照明平面图

5.12 照明系统图 5.13 照明控制图

对特殊照明应绘出控制原理图。5.14 住户分户箱系统图 5.15 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

(1)配电系统图、方框图、原理图

(2)供电、控制、仪表盘面布置图

(3)外部接线图及管线表(电力平面图能表达清楚时可不出图)

(4)控制室平面图 5.16 建筑与构筑物防雷保护

(1)建筑与构筑物防雷与接地平面图

(2)总等电位联结或局部等电位联结平面图

智能建筑设计 6.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6.2 首页

内容应包括各系统的设计说明。主要设备材料表及图例。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6.3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系统图

应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绘制本系统图。如:通信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等。

6.4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管线敷设平面图

6.5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控制室设备布置平、剖面图 6.6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供电方式及接地图

6.7 各智能建筑设计项目有关联动、遥控、遥测等主要控制原理图 6.8 竖井或桥架电缆排列断面或电缆布线图 6.9 有关安装大样及非标准大样图

通风空气调节 7.1 图纸目录

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标准图或重复利用图。7.2 首页

内容应包括设计说明、施工安装说明、图例及设备表。对有特殊需要加注的,可分别写在相关的图纸上。7.3 平面图

7.4 通风、空调剖面图

7.5 通风、空调、制冷机房平、剖面图 7.6 系统图 7.7 详图

应采用国家标准图、通用图、施工安装图册。若无现成图纸可选,均应绘制详图。

计算书

8.1 结构计算时,应绘出平面布置简图和计算简图,计算书中要注明所采用计算软件名称,计算书应经校审归档(供设计院内部使用)。

8.2 其它各专业应有各自完整的计算书,计算书应经校审归档(供设计院内部使用)。

预算(按有关依据性资料进行编制)

注:凡未列入的栏目,其编制深度按建设[1992]102号文执行。

第五篇:202_煤矿矿井名词解释

附录一 煤矿主要名词解释

薄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m以下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3.5m以下的煤层。中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3.5m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3.5~10m的煤层。

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3.5m以上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10m以上的煤层。近水平煤层:地下开采时倾角8°以下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倾角5°以下的煤层。缓倾斜煤层 :地下开采时倾角8°~25°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倾角5°~10°的煤层。

倾斜煤层 :地下开采时倾角25°~45°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倾角10°~45°的煤层。

急倾斜煤层:地下或露天开采时倾角在45°以上的煤层。

近距离煤层:煤层群层间距离较小,开采时相互有较大影响的煤层。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区段(分阶段、小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 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 不直接通到地面,为一个水平或几个采区服务并装有绞车的倾斜巷道。

上山: 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 :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下山、轨道下山、通风下山和人行下山等。

采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总称。阶檐:台阶工作面中台阶的错距。

老空 :采空区、老窑和已经报废的井巷的总称。采空区: 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

锚喷支护: 联合使用锚杆和喷混凝土或喷浆的支护。

喷体支护:喷射水泥砂浆和喷射混凝土作为井巷支护的总称。

冻结壁交圈:各相邻冻结孔的冻结圆柱逐步扩大,相互连接,开始形成封闭的冻结壁的现象。

止浆岩帽:井巷工作面预注浆时,暂留在含水层上方或前方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向掘进工作面漏浆、跑浆的岩柱。

混凝土止浆垫: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时,预先在含水层上方构筑的,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向掘进工作面漏跑浆的混凝土构筑物。

冲击地压(岩爆):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主要风巷 :总进风巷、总回风巷、主要进风巷和主要回风巷的总称。

进风巷:进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进风用的叫总进风巷;为几个采区进风用的叫主要进风巷;为1个采区进风用的叫采区进风巷,为1个工作面进风用的叫工作面进风巷。

回风巷: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回风用的叫总回风巷;为几个采区回风用的叫主要回风巷;为1个采区回风用的叫采区回风巷;为1个工作面回风用的叫工作面回风巷。

专用回风巷 :在采区巷道中,专门用于回风,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气设备的巷道。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区,专用回风巷内还不得行人。

采煤工作面的风流 :采煤工作面工作空间中的风流。

掘进工作面的风流 :掘进工作面到风筒出风口这一段巷道中的风流。分区通风(并联通风):井下各用风地点的回风直接进入采区回风巷或总回风巷的通风方式。

串联通风:井下用风地点的回风再次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

扩散通风:利用空气中分子的自然扩散运动,对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式。独立风流:从主要进风巷分出的,经过爆炸材料库或充电硐室后再进入主要回风巷的风流。

全风压:通风系统中主要通风机出口侧和进口侧的总风压差。

火风压:井下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流流经有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局部通风:利用局部通风机或主要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对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法。

循环风:局部通风机的回风,部分或全部再进入同一部局部通风机的进风风流中。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地面的,向全矿井、一翼或1个分区供风的通风机。

辅助通风机:某分区通风阻力过大、主要通风机不能供给足够风量时,为了增加风量而在该分区使用的通风机。

局部通风机:向井下局部地点供风的通风机。

上行通风:风流沿采煤工作面由下向上流动的通风方式。下行通风:风流沿采煤工作面由上向下流动的通风方式。

瓦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总称。

瓦斯(二氧化碳)浓度: 瓦斯(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占有的比率,以%表示。

瓦斯涌出:由受采动影响的煤层、岩层,以及由采落的煤、矸石向井下空间均匀地放出瓦斯的现象。

瓦斯(二氧化碳)喷出: 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炮眼中大量瓦斯(二氧化碳)异常涌出的现象。在20m巷道范围内,涌出瓦斯量大于或等于1.0m3/min,且持续时间在8h以上时,该采掘区即定为瓦斯(二氧化碳)喷出危险区域。

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经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证明其煤尘有爆炸性的煤层。岩粉 : 专门生产的、用于防止爆炸及其传播的惰性粉末。

煤(岩)与瓦斯突出: 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

本规程第二编第四章所指的突出是煤与瓦斯突出、煤的突然倾出、煤的突然压出、岩石与瓦斯突出的总称。

保护层; 为消除或削弱相邻煤层的突出或冲击地压危险而先开采的煤层或矿层。

石门揭煤: 石门自底(顶)板岩柱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的全部作业过程。水淹区域: 被水淹没的井巷和被水淹没的老空的总称。

矿井正常涌水量: 矿井开采期间,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

矿井最大涌水量:

矿井开采期间,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量的高峰值。主要与人为条件和降雨量有关。

安全水头值:

隔水层能承受含水层的最大水头压力值。

不燃性材料: 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时,不着火、不冒烟、也不被烧焦者,包括所有天然和人工的无机材料以及建筑中所用的金属材料。

永久性爆炸材料库:

使用期限在2年以上的爆炸材料库。硝化甘油类炸药: 硝化甘油被可燃剂和(或)氧化剂等吸收后组成的混合炸药。瞬发电雷管: 通电后瞬时爆炸的电雷管。

延期电雷管:

通电后隔一定时间爆炸的电雷管;按延期间隔时间不同,分秒延期电雷管和毫秒延期电雷管。

最小抵抗线:

从装药重心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

正向起爆:

起爆药包位于柱状装药的外端,靠近炮眼口,雷管底部朝向眼底的起爆方法。

反向起爆: 起爆药包位于柱状装药的里端,靠近或在炮眼底,雷管底部朝向炮眼口的起爆方法。

裸露爆破: 在岩体表面上直接贴敷炸药或再盖上泥土进行爆破的方法。拒爆(瞎炮):

起爆后,爆炸材料未发生爆炸的现象。熄爆(不完全爆炸): 爆轰波不能沿炸药继续传播而中止的现象。机车: 架线电机车、蒸汽机车、蓄电池电机车和内燃机车的总称。电机车:

架线电机车和蓄电池电机车的总称。

单轨吊车: 在悬吊的单轨上运行,由驱动车或牵引车(钢丝绳牵引用)、制动车、承载车等组成的运输设备。

卡轨车:

装有卡轨轮,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

齿轨机车: 借助道床上的齿条与机车上的齿轮实现增加爬坡能力的矿用机车。胶套轮机车:

钢车轮踏面包敷特种材料以加大粘着系数提高爬坡能力的矿用机车。

提升装置: 绞车、摩擦轮、天轮、导向轮、钢丝绳、罐道、提升容器和保险装置等的总称。

主要提升装置:

含有提人绞车及滚筒直径2m以上的提升物料的绞车的提升装置。

提升容器: 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容器,包括罐笼、箕斗、带乘人间的箕斗、吊桶等。

防坠器: 钢丝绳或连接装置断裂时,防止提升容器坠落的保护装置。挡车装置: 阻车器和挡车栏等的总称。

挡车栏 : 安装在上、下山,防止矿车跑车事故的安全装置。阻车器(挡车器): 装在轨道侧旁或罐笼、翻车机内使矿车停车、定位的装置。跑车防护装置: 在倾斜井巷内安设的能够将运行中断绳或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装置或设施。

最大内、外偏角: 钢丝绳从天轮中心垂直面到滚筒的直线同钢丝绳在滚筒上最内、最外位置到天轮中心的直线所成的角度。

常用闸: 绞车正常操作控制用的工作闸。保险闸: 在提升系统发生异常现象,需要紧急停车时,能按预先给定的程序施行紧急制动装置,也叫紧急闸或安全闸。

罐道: 提升容器在立井井筒中上下运行时的导向装置。罐道可分为刚性罐道(木罐道、钢轨罐道、组合钢罐道)和柔性罐道(钢丝绳罐道)。

罐座(闸腿,罐托): 罐笼在井底、井口装卸车时的托罐装置。摇台: 罐笼装卸车时与井口、马头门处轨道联结用的活动平台。

矿用防爆特殊型电机车 电动机、控制器、灯具、电缆插销等为隔爆型,蓄电池采用特殊防爆措施的蓄电池电机车。

机车制动距离: 司机开始扳动闸轮或电闸手把到列车完全停止的运行距离。机车制动距离包括空行程距离和实际制动距离。

架空乘人装置: 在倾斜井巷中采用无极绳系统或架空轨道系统运送人员的一种乘人装置,包括行人辅助器、蹬座(猴车)和单轨吊车等各种型式的乘人装置。

移动式电气设备: 在工作中必须不断移动位置,或安设时不需构筑专门基础并且经常变动其工作地点的电气设备。

手持式电气设备: 在工作中必须用人手保持和移动设备本体或协同工作的电气设备。

固定式电气设备: 除移动式和手持式以外的安设在专门基础上的电气设备。带电搬迁: 设备在带电状态下进行搬动(移动)安设位置的操作。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专为煤矿井下条件生产的不防爆的一般型电气设备,这种设备与通用设备比较对介质温度、耐潮性能、外壳材质及强度、进线装置、接地端子都有适应煤矿具体条件的要求,而且能防止从外部直接触及带电部分及防止水滴垂直滴入,并对接线端子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有专门的规定。

矿用防爆电气设备:

系指按GB3836.1—202_标准生产的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

本规程中采用的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除了符合GB3836.1—202_的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专用标准和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其型式包括:

1.隔爆型电气设备d : 具有隔爆外壳的防爆电气设备,该外壳既能承受其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爆产生的爆炸压力,又能防止爆炸产物穿出隔爆间隙点燃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

2.增安型电气设备e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设备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认可的过载条件下出现这些现象的电气设备。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 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所谓本质安全电路,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

4.正压型电气设备p: 具有正压外壳的电气设备。即外壳内充有保护性气体,并保持其压力(压强)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压强),以阻止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的防爆电气设备。

5.充油型电气设备o : 全部或部分部件浸在油内,使设备不能点燃油面以上的或外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防爆电气设备。

6.充砂型电气设备q : 外壳内充填砂粒材料,使之在规定的条件下壳内产生的电弧、传播的火焰、外壳壁或砂粒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防爆电气设备。

7.浇封型电气设备m : 将电气设备或其部件浇封在浇封剂中,使它在正常运行和认可的过载或认可的故障下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防爆电气设备。8.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 :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的电气设备。

9.气密型电气设备h : 具有气密外壳的电气设备。

10.特殊型电气设备s : 异于现有防爆型式,由主管部门制订暂行规定,经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证明,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设备。该型防爆电气设备须报国家技术监督局备案。

检漏装置: 当电力网路中漏电电流达到危险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装置。欠电压释放保护装置: 即低电压保护装置,当供电电压低至规定的极限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继电保护装置。

阻燃电缆:

遇火点燃时,燃烧速度很慢,离开火源后即自行熄灭的电缆。接地装置: 各接地极和接地导线、接地引线的总称。

总接地网:

用导体将所有应连接的接地装置连成的1个接地系统。

局部接地极:

在集中或单个装有电气设备(包括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接线盒)的地点单独埋设的接地极。

接地电阻: 接地电压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大地电流值之比。粉尘:s 煤尘、岩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粉尘的总称。呼吸性粉尘: 能被吸入人体肺泡区的浮尘。

露天采场:

具有完整的生产系统,进行露天开采的场所。露天开采境界:

露天采场的空间轮廓。` 露天开采最终境界:

露天采场开采结束时的空间轮廓。工作帮:

由正在开采的台阶部分组成的边帮。非工作帮: 由已结束开采的台阶部分组成的边帮。边帮角(边坡角): 边帮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剥离:

在露天采场内采出剥离物的作业。

剥离物: 露天采场内的表土、岩层和不可采矿体。

台阶: 按剥离、采矿或排土作业的要求,以一定高度划分的阶梯。平盘(平台):

台阶的水平部分。

台阶高度: 台阶上、下平盘之间的垂直距离。坡顶线: 台阶上部平盘与坡面的交线。坡底线: 台阶下部平盘与坡面的交线。

安全平盘: 非工作帮上为保持边帮稳定和阻拦落石而设的平盘。折返坑线 : 运输设备运行中按“之”字形改变运行方向的坑线。原岩: 未受采掘影响的天然岩体。

边帮监测: 对边帮岩体变形及相应现象进行观察和测定的工作。排土线: 排土场内供排卸剥离物的台阶线路。

采装: 用挖掘设备铲挖土岩并装入运输设备的工艺环节。

上装: 挖掘设备站立水平低于与其配合的运输设备站立水平进行的采装作业。连续开采工艺: 采装、移运和排卸作业均采用连续式设备形成连续物料流的开采工艺。

安全区: 露天煤矿开采平盘上不受采装及运输威胁的范围。安全标志: 在安全区范围设置的醒目记号和装置。挖掘机:

用铲斗从工作面铲装剥离物或矿产品并将其运至排卸地点卸装的自行式采掘机械。

穿孔机: 露天煤矿钻孔的设备。轮斗挖掘机(轮斗铲): 靠装在臂架前端的斗轮转动,由斗轮周边的铲斗轮流挖取剥离物或矿产品的一种连续式多斗挖掘机。

滑坡: 边帮岩体沿滑动面滑动的现象。推(排)土犁: 在轨道上行驶,用侧开板把剥离物外推并平整路基的排土机械。台阶坡面角: 台阶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边坡稳定分析: 分析边坡岩体稳定程度的工作。到界边坡: 露天采场开采到设计限界时的边坡。最终边坡: 露天采场开采结束时的边坡。

边帮安全系数: 反映边帮岩体稳定性的系数,通常表示为滑动面上的抗滑力[矩]与下滑力[矩]之比。

边帮整治: 治理和加固不稳定或破坏中的边帮,使之保持稳定的工程措施。滑坡预报: 预报滑坡发生时间和范围的工作。滑体: 滑坡产生的滑动岩体。滑面: 滑体与未滑动岩体的界面。

塌落: 边帮局部岩体突然片落的现象。

移动步距: 露天煤矿输送机移设1次的间距。外部排土场: 建在露天采场以外的排土场。内部排土场: 建在露天采场以内的排土场。

排土场滑坡: 排土场松散土岩体自身的或随基底的变形或滑动。固定线路: 长期固定不移动的运输线路。

移动线路: 随工作线推进经常移设的运输线路。

接触网: 沿电气化铁路架设的供电网路,由承力索、吊弦和接能导线等组成。承力索: 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

加强导线: 电力牵引区段内,当接能导线和承力索的总截面积不能满足输电要求时,为了加大总截面积而架设的1条平行输电导线。

轨道电路: 一种以钢轨做导线的电气回路。

电力牵引: 用电能作为铁路运输动力能源的牵引方式。电气化铁路: 采用电力牵引的铁路称为电气化铁路。路堑: 线路低于地面用挖土的方法修筑的路基。

关门车: 因制动机故障或装载货物的需要,将截断塞门关闭,停止制动机作用的车辆为关门车。附录二 计量单位及数学符号说明

mm,m,km mm2,m2 L,m3

mg,g,kg,t,Mt ms,s,min,h m3/min,m3/h m/s,km/h,m/s2 kg/m,mg/m3 N,kN m3/t Pa,MPa ℃(°)

A,V,kV,Ω,μΩ W,kW,J dB(A)lx >,≥,<,≤ %,‰

毫米,米,千米 毫米2,米2 升,米3

毫克,克,千克,吨,百万吨 毫秒,秒,分,小时 米3/分,米3/小时

米/秒,公里/小时,米/秒2 千克/米,毫克/米3 牛[顿],千牛 米3

/吨 帕[斯卡],兆帕 摄氏度

度(平面角)安[培],伏[特],千伏,欧[姆],微欧[姆]瓦[特],千瓦,焦[耳] 分贝(A级)勒[克斯]

大于,大于或等于,小于,小于或等于 百分号,千分号

煤矿矿井初步设计编制大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