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时代楷模”李登海一生情系一粒种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14-1069259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8 02:14:0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时代楷模”李登海一生情系一粒种

“时代楷模”李登海一生情系一粒种

202_年9月25日,中宣部在中央电视台公开发布了“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此次公布的“时代楷模”,全国仅有两人,其中一人就是李登海。

李登海现为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40多年来,他以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致力于高产玉米的育种、攻关和推广,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先后两次创造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选育的玉米优良品种增加经济效益1100多亿元,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我永远做一粒扎根田野的种子”

与共和国同龄的李登海,生肖属牛,有着与生俱来的“牛脾气”,“我就是一粒种子,扎根广袤的田野。”在44年的玉米高产攻关中,李登海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国育种,冲向世界”!

1966年,李登海初中毕业,回到家乡山东省莱州市后邓家村务农。他当时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多打粮,吃饱饭。1970年他进入农科队,后任队长。1972年,一则美国农民创造春玉米亩产1250公斤的消息,深深震撼了他。那时,中国玉米亩产量只有一两百公斤。“美国人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徘徊在青纱帐,李登海暗下决心: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一无资料参考,二无经验借鉴,该如何下手?倔强的李登海开始不分昼夜地啃书本,骑着自行车各地拜师,来弥补基础理论的“先天不足”。1974年,李登海获得了到莱阳农学院深造的机会。他如饥似渴,一年学完了四年课程。老师刘恩训被他的痴狂感动,赠予20粒珍贵的杂交种子;玉米育种家于伊又给他拨亮了明灯:“要培育一种适于密植的紧凑型玉米。”老师的种子、专家的点拨,让李登海找到了方向。他先后选用国内100多个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终于找到了高产的奥秘。

1979年,后邓家村诞生一个轰动全国的纪录:“掖单2号”紧凑型品种,创下中国夏玉米单产776.9公斤最高纪录。年仅30岁的李登海,一跃站在了中国玉米研究的最高峰,率先证实和确立了紧凑型杂交玉米是中国玉米高产的发展方向!776.9公斤只是起点,此后824.9公斤、953公斤、962公斤……李登海屡屡刷新着自己的纪录。

1989年,李登海以“掖单13号”紧凑大穗型玉米,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开创了中国一亩地可以养活四个人的新纪元,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农村青年成长为育种科学家

如今,李登海培育的玉米新品种已遍布神州大地,最多时年种植面积占全国1/3以上,累计种植面积超过12亿亩,增产粮食约1200多亿公斤,增加社会效益1200多亿元。

在李登海的心目中,好种子就要扎根到广袤田野里!他1985年创建了中国第一个民办农业试验站,1998年成立莱州登海种业集团公司,始终坚持科研、生产、推广一体化运作,给市场提供最具竞争力的品种。202_年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至今按持股市值,李登海早已身家过亿。“公司上市是为了备足发展基金,更好地储备资源、引进人才、保障科研,将育种事业延续下去。”虽然有着高“身价”,而李登海依然天天下田,不识名牌,生活简朴。他说,“我们务必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乱花一分钱,把有限的经费用在玉米科研刀刃上。”

在科研投入和培养人才上,他却一掷千金,毫不心疼。据统计,近五年登海种业累计科研投入超过1.5亿元。李登海今年已66岁,然而梦未圆,他就不言退休,还要再为社会增产粮食1000亿公斤。“当前,登海种业有两个主攻方向:一是继续探索玉米高产道路,向每亩土地要产量;二是研究适宜机械化作业新品种,便于新型经营主体转轨需求。”李登海说,自己要一直干下去,为国家工作,为农民打工,用更好的良种,种出更多粮食,填满中国饭碗。

“谁能掌握种子,谁就可能掌握世界。”李登海当年育出的那粒种子,如今亩产不断刷新,保持了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还实现了小麦玉米百亩一年两季亩产1750公斤以上的高产突破,为中国粮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品种支撑,也为一亩地能够养活4.5个中国人提供了有力证明。

金黄色的玉米,是李登海一生钟情、痴迷的颜色。因为,它象征着希望和活力,也承载着李登海的梦想和追求。44年来,李登海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他誓用一生捍卫国家粮食安全。

把有限生命投入到创新之中

有一次,李登海腰间盘突出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很痛苦,却继续去“拱”玉米地。“这病是在海南育种时落下的,我挑120多斤化肥过田梗,扭伤了腰。”常年超负荷的劳动,致使身上患上痔疮、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但他只要身体能行动,仍坚持下地育种。

北方玉米一年只能收获一次。为加快育种速度,1978年李登海决定冬季到海南加代繁育,可保证一年育种三次,相当于把生命延长三倍。那年冬夜,李登海身背干萝卜丝和猪大油,告别母亲和妻儿,闯进海南岛三亚荔枝沟,租种荒地,开辟实验田。他住茅草房、睡木板床、点煤油灯……此后每年像迁徙的候鸟一样,追逐着南北两个“太阳”,一晃就是37年。

每一年,李登海都像呵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每株玉米,期待它的发芽、抽穗、结果。平均每天站立八小时以上,忘记了北京时间,只有育种时间;忘记了节假日,只有工作日。海南育种37年,从家乡到异乡,从少年到白头,李登海吃尽了苦,流尽了汗,遭够了罪。他至今仍然记得,1980年9月,正值玉米灌浆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挟着冰雹,把一年的育种希望打得粉碎。他说这种痛“胆裂心碎”,这种痛他经历过八次,一生难忘。“无论如何,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的事业绝不能因此停止!”每每心痛之后,李登海总是咬着嘴唇,默默坚守。

寒来暑往,愈挫弥坚。李登海每年带领育种团队套袋150万至200万个,他亲自在田间选择二三十万个果穗。在玉米新品种成功率只有12万分之一的机会面前,他以每年3至4代的速度,从1973年到现在共进行了121代的选育过程,相当于完成了在中国北方需要进行121年才能完成的科研工作。选育出的玉米杂交品种有90个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成为中国拥有审定品种最多的农业育种家。“我家小孙子是第3代人了,我的玉米都121代了!这都是我生命的延续!”这是李登海对生命的理解。

通过高产攻关试验,李登海在国内率先发现了平展型杂交玉米高产能力的极限,同时率先发现并证明了紧凑型杂交玉米的高产能力和高产的原因。这为中国杂交玉米找到了高产发展的方向。此后,紧凑型玉米成为中国杂交玉米育种的方向和主流,李登海也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44年来,李登海在“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中,连续七次创造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二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创建了百亩丰产方一亩地可以养活4.5个人的高产样板,为解决中国人多地少的难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责编 张圣荣)

第二篇:李登海

李登海

李登海,男,1949年9月出生,山东省莱州市后邓村人,现任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主任。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

■在世界玉米栽培史上,有档案记载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美国先锋种子公司的创始人华莱士,他是世界春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另一个就是中国的李登海,是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的保持者。

■一个玉米新品种,从培育到成功,几率只有12万分之一。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却取得了成功。1979年秋,在莱州后邓村的一片农田里,一个轰动全国的纪录诞生,名为“掖单2号”的玉米,创下我国夏玉米单产 776.9公斤的最高纪录。年仅31岁、只有初中学历的李登海,一跃站在了中国玉米研究的最高峰。

■在北方,玉米育种一年只能一次。为加快实验速度,李登海冬天到海南育种。李登海27年没能在莱州家中与白发苍苍的老母亲过春节,他一年育种三次,自己的科研生命延长了3倍。

■李登海培育的玉米种,使我国土地由每亩养活 1个人提升到养活4.5个人;他的玉米种子已累计在全国10亿亩土地上推广,直接增加经济效益1000亿元。在国内,李登海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被种业界誉为“南袁北李”。

是全国人大第八、九届常委。现任《玉米科学》编委会副主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1] 主要事迹 农民发明家

李登海作为农民发明家,被称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这顶桂冠最能准确彰显他的本色,使他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齐名,共享“南袁北李”的美誉。30多年间,先后选育玉米高产新品种80多个,6次开创和刷新了我国夏玉米的高产纪录。他主持选育的“掖单”系列玉米新品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他又育成“登海”系列玉米新品种,成为我国跨世纪的主推品种。登海9号玉米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多抗的突出特点,其产量比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掖单13号”还增产11.4%。经国家审定,适宜在东北、黄淮海、西北及南方玉米区种植。202_年3月至202_年底累计生产销售登海9号5624.08万公斤,累计推广面积1874.69万亩,累计增产粮食11.40亿公斤,累计新增社会效益11.4亿元,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登海9号具有较高的淀粉含量,也受到了乙醇汽油生产企业的青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也提供了有力的品种支撑。成就和贡献

李登海

李登海202_年创办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成功上市,其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在202_和202_年上半年均排在1370家上市公司前十位。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9项植物新品种权。202_年以来又获得6项国家发明专利。202_年以来又获得烟台市、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各一次;202_年分别获得农业部第二届中华英才奖和第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

1988年开始,向全国育种单位无偿发放自育紧凑型优良玉米自交系26个,推动了我国玉米育种事业的发展。1996年成立李登海青年科技基金,发放奖金10万元。202_年资助开展“登海杯”莱州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迄今已进行了8届。202_年捐赠莱州市慈善总会现金20万元用于社会公益事业。202_年为支持四川灾后重建,捐赠现金130万元和价值180万元的玉米良种。

李登海长期致力于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连续30年在海南搞加代育种,研究的玉米品种7次刷新我国夏玉米高产记录,202_年创亩产1402.86公斤的世界夏玉米高产记录并保持至今。他开创了我国紧凑型玉米育种先河,有52个品种通过国家和有关省市审定,获得44项植物新品种权和10项专利,被誉为“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他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41项,其中“高产玉米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在全国设立了28个育种中心和实验站,建成国内最大的玉米育种科研平台。他培育的玉米高产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10亿亩,实现经济效益1000亿元。他是中共十四大、十七大代表,第八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社会兼职

1992至1995年,农业部玉米专家顾问组成员; 1996年7月至今,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

1997年1月至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委员; 1997年至今,中国农业及农村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1996年至今山东农大教授、四川农大、莱阳农学院兼职教授; 1997年至今,河南农大硕士研究生副导师;

中国农业及农村科学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农业部种植业专家顾问组成员、第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现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荣誉奖励 主要荣誉

国家级

1981年 荣获“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1981年 荣获“青年自学成才标兵” 1982年 荣获“学科学用科学青年标兵”

1984年 荣获“全国农林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

1987年 荣获“全国农村科技致富能手”

李登海

1988年 荣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青年科技奖”

1989年 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

1989年 荣获“全国科技工作奖”

1990年 荣获人事部“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1990年 荣获首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

1991年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2年 荣获“中国优秀民办科技实业家” 1992年 荣获“全国青年科技先锋” 1994年 被选为“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

1994年 荣获“紧凑型玉米试验、示范、推广先进工作者” 1995年 荣获“中华农业科教奖”

1995年 荣获“亚洲农业研究发展基金奖” 1995年 荣获“全国农业科技推广先进工作者” 1996年 荣获“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 1996年 荣获“全国星火标兵” 1999年 荣获国家人事部一等功

202_年 荣获“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

202_年 荣获“202_年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创新奖” 202_年 荣获“中国优秀民营科技实业家”

202_年10月 荣获“全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奉献奖”

李登海

202_年11月7日 荣获“中国玉米产业重大贡献奖”

省市级荣誉称号

1982年 荣获“山东省先进科普工作者”

1987年 荣获“为农村科技致富能手”

1988年 荣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988年 荣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1988年 荣获山东省“最佳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1990年 荣获山东省“农民科技状元” 1990年 荣获山东省首届“十大杰出青年” 1992年 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重奖

1992年 荣获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2年 荣获山东省“科教兴鲁先进工作者”

1995年 荣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202_年 荣获“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

202_年 荣获“山东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

202_年 荣获“烟台市杰出人才特别奖”

202_年11月18日荣获“烟台市科学技术最高奖” 成果奖励

先后获得国家级重大科技奖4项,省部级7项,16个新品种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两项制种技术取得专利保护。

李登海

国家级

1989年“玉米良种选育及其推广”获国家星火奖一等奖

1992年“山东省220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获国家星火二等奖

1999年“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2号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202_年“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2_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省部级

1981年“春玉米亩产1800斤栽培技术”获山东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1982年“高产优质玉米自交系掖107及其单交种掖单2号”获山东省科委科技成果二等奖

1991年“山东省220万亩吨粮田科技开发与管理”获山东省星火一等奖

1993年“夏玉米亩产900公斤高产规律及配套技术研究”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紧凑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开发应用”获山东省星火科技一等奖

202_年“高产抗病玉米新品种掖单22号选育”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育种传奇

李登海

在农业育种界有“南袁北李”之说,“北李”,其实有两位,其中之一就是李登海。他是玉米育种和高产栽培专家,研究员,兼任几所农业大学的硕士生导师。在中国育种界(不仅是玉米育种界)李登海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首屈一指。[2]

但李登海又不同于一般的专家。李登海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是在“文革”以前,初中毕业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现在在履历表上填写的“大专”学历,是函授得来的。那时他已是全国知名专家了。

李登海的科研成果是大批直接用到生产实践上的良种,而不是等身的巨著宏论。

李登海不仅收集了大量的种质资源,而且自己创新培育了大批骨干玉米自交系,被全国众多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紧凑型玉米的育种和高产培创方面,连续不断地创出新业绩、创造新纪录,用实践确立了自己在育种界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之父”。

当李登海应邀赴美国考察时,接待方为他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从莱州市玉米研究所,到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再到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两万元资产、几个人的“科技个体户”,发展壮大成为正式发行上市的全国种业五十强的现代化大公司,李登海用了20年时间亲手将他的这一“产品”在全国做大做强,李登海当然是名符其实的企业家。

国内的竞争对手说:中国加入WTO后,只有李登海领办的登海种业才具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李登海不是高官,但享受很高的政治待遇;李登海是育种专家,不研究政治,但他懂政治、讲政治。13亿人口的中国,粮食安全,让老百姓吃饱饭,是执政党最大的政治。育种专家

李登海在育种科研、玉米高产栽培和种业体制创新领域亲历亲行30多年,培育出20多个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增产粮食800多亿公斤。创造出亩产过吨粮的世界夏玉米最高纪录,在李登海的试验田里,玉米、小麦两季能产吨半粮,1亩地能养活4个人!

因为李登海不是学院派出身的“专家”,而是从一个普通又普通的农民技术员(全国何止成千上万?),在实践中摸爬滚打自学成才的专家,因而被许多人称为“农民育种家”。这一称呼是褒是贬,恐怕出自不同人之口,含义也会不同。如果根据育种家的出身就冠以“XX育种家”,那么不是农民出身的育种家又该怎样称呼呢?

其实,“天道酬勤”这个成语用在李登海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专家同行说:像李登海这样连续二十六个春节(冬季)在海南搞加代育种的,别说全国,全世界也只有他一人能做到!

海南三亚是热门旅游区。然而三十年前的海南岛决不是风光宜人、游客云集的旅游圣地,至于黎族兄弟聚居的陵水县荔枝沟,则更是人迹罕至、蛇窜鼠跳的不毛之地。1978年冬天,李登海身背干萝卜丝和猪大油,还有用于加代繁育的玉米种,汽车、火车、轮船,跋涉八天八夜,从山东掖县(今莱州)闯进海南荔枝沟,从此开始了他圣徒一般追赶太阳的南繁育种历程。

如今的登海种业南繁基地已是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科研基地。每年冬季,特别是春节的时候,到海南“考察”的领导们都会顺路到基地看望慰问李登海和他带领的育种专家们。这里有公寓化的宿舍,彩电、淋浴、餐厅,配套齐全。每年冬天,登海种业的育种技术人员都集中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加代育种。

二十七个冬季,李登海象追逐太阳的候鸟,从山东到海南,培育出了一个又一个玉米新品种,一次次创造我国玉米高产的新纪录,在实践中实现了玉米育种理论的创新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突破。

初中毕业后,李登海回乡务农,因为表现好,被选进村农科队当上了农民技术员,1972年当上了农科队长。

那时候胶东农村正提倡“科学种田”,掖县(今莱州市)北部几个种田特别好的村还是山东农业大学和莱阳农学院、烟台农科所的试验基地。受专家们的影响,各村几乎都成立有农科队,主要是引种新品种,进行高产栽培试验,玉米、小麦、地瓜、花生,什么都搞。那时候农民种的玉米品种主要还是当地的“二马牙”、“小粒红”等普通农家种子,一亩地也就打二三百斤,而小麦一亩地能打四五百斤,为什么大粒(玉米籽粒大)的产量还不如小粒的(小麦籽粒小)?李登海动了脑筋。他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当时美国的玉米亩产已达到了2500多斤。我们太落后了,二三百斤和2500斤的差距太大了。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办到。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李登海把毛主席的这段话(那时候叫“毛主席语录”)工工整整地写在日记本上,实际上也印在了脑子里,溶化在血液中了,成为激励他不懈奋斗的座右铭。

李登海带领队员们把能征集到的全国各地最好的玉米品种,每年种植10多块实验田,探索玉米高产的道路。但由于当时能选用的玉米品种基本上都是平展型玉米,无论用什么办法,产量都突不破750公斤。进修

必须选用高产的新品种,可搞育种,对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登海来说,知识远远不够用。1974年,李登海被村党支部推荐到莱阳农学院(现在的青岛农业大学)进修(那时候叫“社来社去”,就是学完之后仍是农民身份,还回农村务农)。那正是“批林批孔”热火朝天的时候,李登海不顾别人批他走“白专道路”,一头扎进知识的海洋,利用一切时间拼命学习育种和栽培理论。

莱阳农校的刘恩训老师是搞遗传育种的,看到李登海潜心钻研理论知识的劲头,他象发现了一颗好苗子,进修结束时,刘恩训老师将二十几粒玉米种子交到登海手里,“这是从美国专家手里得到的材料,拿回去分离研究一下,或许能出来新东西。”李登海如获至宝,当年冬天就带到海南岛去加代繁育。从此,李登海不仅收集了大量的种质资源,而且自己创新培育了大批骨干玉米自交系,被全国众多育种单位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紧凑型玉米的育种和高产培创方面,连续不断地创出新业绩、创造新纪录,用实践确立了自己在育种界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之父”。

李登海肯定是一位企业家。这从他自己投资创建莱州市玉米研究所那天就已经确定了。

但是李登海并非一开始就对科技型企业该怎么办成竹在胸。

莱州市玉米研究所不是国有事业单位,如果从单位名称上判断其属性,可能会犯经验主义错误。李登海自己筹资创办莱州市玉米研究所的1980年代,中国种子行业还没有“个体户”,要注册登记“科技个体户”这样的单位,工商管理部门无章可循,只有戴上一顶“红帽子”,本来是自然人出资的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实体,却在营业执照上写的是“集体企业”。

李登海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管理者。

从莱州市玉米研究所,到莱州市农业科学院,再到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也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从两万元资产、几个人的“科技个体户”,发展壮大成为正式发行上市的全国种业五十强的现代化大公司,李登海用了二十年时间亲手将他的这一“产品”在全国做大做强,李登海当然是名符其实的企业家。

但是,李登海没读过MBA,李登海手下的主要干将平均学历连高中都不到。然而就是这样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队伍,在与学历高、经费足、装备精良的一大批国有科研院所和种子公司的激烈竞争中占了上风,甚至与世界种业老大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合资建立了自己控股的“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承认李登海是企业家,或者是标准不同,或者是观念不同。但是市场承认。

办企业自有办企业的章法,然而19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刚刚实行大包干,一个“农业科技个体户”如何办企业?问谁都答复不出个章法。创业过程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可是第一个闯路的人该如何迈出第一步呢?

李登海要实现他的理想,没有路,只能自己闯。

1984年,原来村技术队的同伴们都在自己的责任田里热火朝天地奔致富路的时候,李登海夫妇带着五个光棍汉和四个毛头小伙子,在自家的厢房里办起了“掖县后邓农业实验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几乎没有任何来自政府、社会的精神鼓励,物质支持更是无从谈起,有的只是白眼和嘲笑。这很容易理解:放着进城、转干、吃皇粮的县科委副主任不干,领着几个“没本事”的人干个体,不是脑子有病是什么?!然而就是这个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实验站却是中国第一个民营农业科技企业的雏形。尽管它简陋的有些寒酸:三间老屋,几条麻袋,几个箩筐,再就是锨镢犁耙这类最原始的农具。当然了,还有李登海视若珍宝的几千份玉米育种材料。

1992年,李登海的玉米研究所已经有些规模了,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当然也有点家底了。如何把一起创业的伙伴们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如何处理好积累和分配的关系,为将来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单位遇到了大问题。明晰产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企已经改革已走在前边了,民办的科研所怎么改?李登海咨询专家,征求领导意见。在从北京参加完党代会回来的飞机上,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的杜世成同志给他出主意,搞股份制呀。李登海说,搞股份制,我就得占大股,可我是共产党员,应该无私奉献,这合适吗?杜说,有什么不合适的?把你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投进来,再吸引进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把研究所办成公司制的新企业,把种子产业做大做强,不是可以给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吗,这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呀,这正是共产党员应该带头做的嘛。有了领导的鼓励,李登海心中有底了。于是李登海把自己的家底进行了评估,又选择主要管理人员和骨干技术人员共同出资,组建起全国首家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种子产业化农业科技企业。

1990年代后期,全国种子行业不断放开,各级育种科研单位和各类种子公司纷纷改制走产业化的路子,国外种子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1997年,李登海斥资2400万元,买断了全国颇有影响的当地镇种子公司,组建了莱州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第二年增资扩建成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

为了加快发展,迎接入世带来的新的挑战,加快企业发展,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2000年,李登海又毅然决策,将莱州市登海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为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迈出了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进入资本市场、加速企业发展的第一步。

在人多地少、自然条件并不优越的中国,李登海用自己培育的一个又一个玉米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告示世人:中国人完全有能力自己养活自己!

青年科技先锋、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科技功臣、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李登海以自己成绩卓著的实践赢得了许多荣誉称号。从青年到中年,世事变迁,并非所有的“先进”、“英模”都能做到与时俱进,昙花一现的有之,甚至腐败堕落的也并非个别,而李登海却始终让人放心。

作为第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专门委员会委员,李登海享受的政治待遇很高,他在人民大会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方向的重大决策。但李登海并没拿这当自己炫耀的资本,而是始终在育种科研和发展壮大民族种业的创新实践中忠实地履行一名共产党员本分。

李登海引起上级的注意,当然是因为他在玉米育种科研和新品种推广上取得的突出成绩,县里的、市里的、省里的,各种荣誉称号每年都得两三个,而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他39岁的时候,也就是1989年,先是获山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接着就是全国首届十大杰出青年。1992年,脚上沾着泥巴、头上顶着玉米花粉的李登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成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委员。

十多年的代表生涯,李登海不负人民的嘱托,忠实地履行代表的职责。特别是在推动有关农村、农民、农业的立法方面,他结合自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走访调研,了解社情民意,为推进立法奔走呼喊。《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制定和出台,李登海提出了十几条很有见地的建议,在农业部的档案室里,李登海提的立法建议专门作为资料保存。《婚姻法》修改的时候,有些条款涉及到广大农村千家万户无数个家庭和当事人的切身利益。李登海身在农村,非常熟悉了解情况,他提出五条修改意见,引起法学专家的高度重视,中央电视台专题采访他。城市规划建设、农机管理、海洋渔业,凡是涉及到土地、涉及到农民利益和农业、农村发展的事情,李登海都会以人民代表的身份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第八届全国青联副主席,李登海多次带团或作为成员出访欧洲、非洲、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到之处,李登海以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博学和外交方面的睿智,树立了中国青年的良好形象。李登海率团访台时,有台湾记者问他:李先生,你和李登辉是什么关系?登海从容应答:一笔写不出两个“李”字来,按中华民族的传统,我跟登辉先生当然是同宗同祖的一家人。农民本色

李登海出身农民(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他的肤色、身材,他的穿着和饮食习惯,一搭眼就是典型的北方农村汉子。

李登海出生的农村,五十多岁了,天南海北都走过,美国、欧洲、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到过世界好多国家和地区,但他始终保持中国农民的本色。

中国的农民最勤劳,最能吃苦,李登海则更加突出。

在生产队的时候,不管是作一名普通社员,还是作农科队的技术员,他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而且特别有“抻头”,就是活不干完不停手,常常是从清早开始干,一直到“日头晌了歪”(下午一两点钟)才吃中午饭。

培创高产田需要有机肥,到哪儿弄这么多有机肥?李登海和队员们把为小学和敬老院清厕所的事情包下来,把农活“三大苦”,也就是最脏最累的“扔粪、打炕、拆破屋”揽下来。

在玉米所最初成立艰苦创业的日子里,三夏大忙季节,为抢墒播种玉米试验田,李登海带领职工没白没黑地忙活,常常是晚上拔麦子干到凌晨一两点,累得人东倒西歪,这还不算,一大早还要起来灭茬、施肥、开沟、播种。

到海南岛加代育种,为了选一个隔离条件好的地方,李登海在陵水县一个叫荔枝沟的地方安营扎塞,建立育种基地。育种的隔离条件好了,但生活条件就无从谈起了。李登海和同伴们砍来树枝,搭起窝棚,聊作栖身之所。海南气温高,窝棚不需要御寒功能,可是它遮不了风,也挡不了雨,更挡不住蚊虫、老鼠、毒蛇。常常是人睡在床上,老鼠、毒蛇在床下、被子上串行。遇上下雨天,外面大下,里面小下,外面不下了,里面还滴嗒。吃饭就更简单了,三块石头支上口铁锅,用干萝卜丝煮一锅汤,下进去面疙瘩,就是主食了。

生活上马马虎虎,育种却是一丝不苟。李登海把带来的育种材料一粒一粒仔细地播进地里,浇水、除草、灭虫,起早贪黑;怕黎族老乡的水牛跑进地里糟蹋玉米苗,李登海带领伙伴们上山砍来树枝圈起篱笆墙。砍树枝的时候,一不小心,盘踞在树上的毒蚂蚁就会落到头上、脖子里,痛痒难忍!衣服、裤子撕破了,身上挂出一道道血口子,李登海说:真正知道了什么叫披荆斩棘。

李登海成了大老板后,他的勤劳勤奋更是有增无减,因为时间对他来说更加宝贵了。仅以2002年9月16-19号这几天的活动情况为例吧。

16号上午10点从甘肃敦煌下飞机,驱车赶到酒泉,连口水来不及喝,直接钻到大田里察看制种玉米的长势;

中午简单吃点东西,接着驱车奔张掖、武威,同样是到一个地方,边察看玉米长势,边询问工作人员有关情况;

当晚驱车赶往宁夏,晚上10点到达中宁县一个叫胜金关的地方,工作人员将他接到中宁县宾馆,10点半吃晚饭——这一天就跑了900公里!

17号早晨,一边吃早饭,一边和中宁县的领导谈论发展制种生产的有关事宜,早饭后开始察看中宁县种子公司和良繁场的制种玉米及新品种试验,直到中午11点半,婉拒了中宁县的挽留,赶到青铜峡市继续考察,结束时已是下午1点。

在青铜峡市吃了午饭,休息了一个小时,下午驱车到陶乐县察看玉米制种田。

晚上9点回到银川市,召开工作人员座谈会,10点半休息。

18号上午,参加宁夏自治区“制种业环境创新座谈会”,9点45分接受记者采访(15分钟),10点驱车赶往内蒙古乌审旗考察。

19号上午从乌审旗赶往陕西榆林,考察生产基地。10点半,从榆林乘飞机赶赴西安,与陕西省种子管理站的领导商讨在陕西进一步搞好新品种试验示范的问题。当晚从西安乘飞机赶往四川成都。

这就是李登海四天的行程和工作。这就是特别有“抻头”的农民李登海。独特情怀

李登海是一个普通人。说他普通,是因为李登海跟常人一样,同样吃五谷杂粮,同样有喜怒哀乐。他生气愤怒的时候,一样会骂人,他伤心的时候,一样会嚎啕落泪。

李登海

李登海是全国解放前夕出生的,因为父亲闯关东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拉扯大,因此他对母亲的孝是出了名的。到外地出差,再忙也不忘给老母亲捎带点什么新鲜东西;回到家,不管多晚都要到老母身边问寒问暖。2002年春节,李登海把93岁高龄的老母接到了海南育种基地。二十多年来,李登海一个春节都没在家过,带领他的伙伴和助手们在这里栉风沐雨,攀登育种高峰。儿行千里母担忧,远在八千里外的慈母,每年除夕都会在堂屋正中的小桌子上摆上几棒老玉米,供在菩萨像前,老人家是在用这种中国最古老的方式,遥祝儿子每年都培育出新品种!93岁了,老娘在人世的时间终是有限的,一定把老娘接来海南,走一走,看一看。这个春节,老人穿着大红的毛衣,在育种田边,看着儿子和伙伴们忙忙碌碌,过得格外开心。临回山东时,老人边上车,边说:大家受累,大家受累。看着老娘乘车远去,李登海潸然泪下。

人吃五谷杂粮,当然会生病,李登海也不例外,可他得病,纯粹是操劳过度,积劳成疾。李登海到海南搞育种,在田间套袋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时间久了,得了痔疮,十分痛苦,做了四次手术,以至于肛门几乎没有什么收缩力,一有便感就得赶快跑厕所,稍一耽搁就会弄脏内裤,这是件很尴尬又很无奈的事情,可是李登海照样每年到海南去搞加代育种,照样在地里一站几个小时。

李登海也有哭的时候,而且还很伤心。育种用的种子是李登海的心尖子,谁要是给他动了、毁了,那当然是伤透了他的心。有一年在海南搞加代育种,种到地里的种子破土了,李登海一天看好几会。有一次到陵水县城买东西,傍晚才回基地,急忙赶到育种地去看他的宝贝。这一看不要紧,黎族老乡的两头水牛把地里的玉米苗啃食、踩踏得一片狼藉!李登海脑袋“嗡”的一声,两眼一黑,一屁股坐到地上,撕心裂肺的哭声划破了荔枝沟黄昏的宁静。从此后,李登海落下个病根,一听见牛叫就头疼欲裂。

李登海也爱唱歌,尤其是喝了点酒的时候。不过李登海经常唱的大多是些老歌,比如《我们走在大路上》什么的,现在的年青人几乎没人会唱。兴致高的时候,李登海最爱唱《三百六十五里路》,边唱边自己挥手打着拍子,满怀深情,“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饮尽那份孤独;三百六十五里路啊,从故乡到异乡,三百六十五里路啊,从少年到白头”!每当唱到此处,李登海都情不自禁双眼噙满泪水,他说,这首歌就像是专门为我写的。相关诗词

七律(新韵)• 玉米育种大王李登海 壮哉登海起山东,大愿青纱济众生。几度新春别后邓,六刷旧墨动先锋。精神会聚天边梦,蹊径独开叶上冲。设若贾公寻故地,齐民本纪写清风。注:

1、后邓,李登海老家莱州市后邓村;先锋,指美国先锋种子公司。

2、天边梦,意指民以食为天;叶上冲,李登海发明的紧凑型玉米重要特征是叶子上冲,适于密植高产。李登海也多次讲,搞农业科研要有股子向上冲的劲头。

3、贾公,指贾思勰,山东人,古代农业科学家,著有《齐民要术》。

第三篇:观李登海事迹有感

观李登海事迹有感

骄阳似火,登海种业公司农场总部育种场掩映在一大片青纱帐中。李登海像往日一样,蹬一双黄胶鞋,钻进闷热的玉米丛中,侍弄他的超级玉米品种。30多年来,李登海几乎天天用脚丈量着大地,也丈量着人生,汗洒青纱帐;年年追着太阳跑,不远千里到我国海南育种加代,一年当作3年用,情注玉米种。“对我来说,60岁是人生一个新的起点,我的前半生,所培育的高产玉米品种已累计为国家增收1000多亿元。下半生,争取超级玉米能再为国家增收1000个亿!”当李登海掷地有声地说出这句话,观众席上掌声雷动。

评价李登海,首先是个科学家。他是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他培育的玉米品种,使我国土地由每亩养活1 个人提升至4.5 个人,已累计在全国 10 亿亩土地上推广。李登海能从一个农民成长为一个育种专家、科学家,首先在于他在玉米育种领域的执着追求,勇于探索,不断总结创新。李登海非常注重学习,早期曾自费到莱阳农学院进修,刻苦学习育种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很多人都渐渐从这个领域消失,而李登海却成长为一个科学家的原因。李登海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个农民,要为农民、为农业做点事情。李登海是一个农民,为了国家搞科研38年,花的不是国家财政的钱,但把科研成果贡献给了国家,特别是在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前三十年里,将科研成果都无偿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八五和九五期间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年最大推广面积占全国统计种植面积的43.5%,占山东省种植面积的82%。全国累计推广达10亿多亩,为国家创造社会效益1000多亿元。李登海将国家和各级政府给他奖励的钱都专门存起来。从西由公社1978年奖励的8块钱到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奖金全部存入奖金帐户。对于这些钱,李登海有一个意愿,他要把党和国家给予的奖金,将来设立一个奖励基金,专门用来奖励对“开创中国玉米高产道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有贡献的人”。

我认为,李登海是我们当代青年人学习的典范。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块“玉米地”,那就是我们追求的事业,我们对自己未来的梦想。只要勤干实干,最终一定有收获。面对当前的就业压力,我们要以李登海为自己的榜样,多看、多学、多思、多总结,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走出属于年轻一辈的道路。

第四篇:时代楷模李夏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8月10日,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纪委书记李夏在应对超强台风“利奇马”时,突遇山体滑坡不幸遇难,年仅33岁。李夏同志用他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小编整理了时代楷模李夏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10篇,欢迎借鉴参考。

时代楷模李夏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

近日,在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李夏同志先进事迹过程中,自己被李夏同志舍身忘我、心系群众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

李夏同志很年轻。李夏遇难时年仅33岁,在他这个年龄,很多人还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之下,在自己舒适的小家庭里悠闲的享受生活。但李夏同志却实践着“三十而立”,能够担负起自身职责,独当一面进行工作。反观自身,年龄大了李夏十来岁,却远没有做到李夏同志那样扎实的业绩,李夏同志的先进事迹督促我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做出好的业绩。

李夏同志很敬业。李夏同志家在县城,工作在乡镇,乡镇很偏远,一般人皆以为苦,李夏独以为乐,他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孤单寂寞,无论在哪一个岗位、哪一个层级,都能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他任乡纪委书记半年时间里,除了参加县委巡察,还办结了6起审查调查案件,没有敬业精神是做不到的。反顾自身,工作中时常有停一停、歇一歇的思想,总认为慢一点天也不会塌下来。学习了李夏同志先进事迹后,才深切的感觉到慢一点天是不会塌下来,但延误的是党的事业,侵害的是人民的利益。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自己干得少了,别人势必就要多干,自己属于偷奸取巧,与我们共产党人应有的觉悟格格不入。今后,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榜样,勤奋工作,爱岗敬业。

李夏同志很爱民。李夏同志在乡镇扎根多年,曾经有机会进城工作与家人团聚,而被他婉言拒绝,他说,“我喜欢跟农民打交道”,充分说明了李夏同志心中装得是群众。心中有老百姓,才能在相对艰苦的环境中扎下根,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反观自己,从家门到学校门,从校门到机关门,属于“三门干部”,组织上曾经安排自己下乡锻炼,但自己在乡镇工作不扎实、不在状态,觉得自己不能适应乡镇工作,对照李夏同志,思想境界上的差距是太大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李夏同志为镜,对照自己、鞭策自己,立足岗位职责,扎扎实实工作,不愧组织所托。

时代楷模李夏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二

今年8月10日,乌云密布、狂风怒吼、暴雨如注。超强台风“利奇马”突袭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在狂风暴雨肆虐中,不仅留下了满目疮痍,而且带走了绩溪县荆州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夏年仅33岁的宝贵生命。“初心不因来路迢遥而改变,使命不因风雨坎坷而淡忘。”这是李夏微信朋友圈的个性签名。生如夏花,生命短暂,生活中少了一位为民服务的好干部,但我们坚信人民公仆的长城中从此多了一道伟大的丰碑。

8月21日,谯城区纪委监委召开学习李夏同志先进事迹专题会议。会议结束之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和李夏一样,我也是基层一名普普通通的纪检监察干部,已经在基层工作20多年,在这20多年里,我始终牢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哪怕再小的官,都是代表共产党的形象。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和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我就有责任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做贡献。

学习李夏同志的相关事迹,我不禁反思,问了自己几个问题。我是否像李夏同志那样坚持深入基层,用真心感知群众的安危冷暖?我是否像李夏同志那样舍小家为大家,有为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我是否像李夏同志那样不忘初心,在人民群众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我是否像李夏同志那样勇于担当,在监督执纪问责中敢于亮剑?

答案显而易见,我做得远远不够。李夏同志扎根基层,与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用年轻宝贵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和他相比,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英雄的事迹感人至深,榜样的力量激励前行。我将对李夏同志的缅怀之情融入到干事创业中、为民服务中,以实际行动书写纪检监察干部的使命担当。

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我将以李夏同志为标杆,为榜样,学习李夏同志信念坚定、一心为民的忠诚与担当,坚守党员本色,坚持人民之事无小事,在基层平凡的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不负人民之重托,不辱时代之使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时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发展好、维护好群众利益作为监督执纪问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思想上有触动、作风上有转变、工作上见行动。无论前路是否艰难,都要坚定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践行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荣使命。

时代楷模李夏先进事迹学习心得范文三

8月10日,宣城市绩溪县荆州乡纪委书记李夏在应对超强台风“利奇马”时,突遇山体滑坡不幸遇难,年仅33岁。李夏同志用他短暂却不平凡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李夏同志作为一名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工作踏实勤恳,大局意识强,作风过硬,为人实在,做群众工作耐心细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学习他不畏风险、不惧艰难的精神

当他收到村民报告“下胡家村村口有发生塌方的危险”后主动赶赴现场,及时将险情通过微信群提醒大家注意,但是由于山高坡陡,泥石流瞬间滑落,他躲避不及,被泥石流卷走。

学习他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情怀

按常规每周五李夏都可回县城与家人团聚。但是面对恶劣天气,他主动请缨,同镇村干部一起深入到村开展抗台风抢险工作,排除险情、做好安抚、组织人员转移等工作。

学习他勇于担当、恪尽职守的品格

李夏同志能够对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逐一调查走访,把问题逐个解决,处理好干群的矛盾,在调查案件时加班加点,履职尽责。

李夏同志在关键时刻、危难之时,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和利益放在首位,是新时代我们纪检监察干部的标兵,我将以他为榜样,履职担当,经得起磨砺,顶得住压力,做一名立场坚定、意志坚强、行动坚决的基层纪检监察干部。

第五篇:对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论文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走近登海种业

概况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著名玉米育种和栽培专家李登海研究员为首创建的农业高科技企业。202_年,登海种业在深圳证交所中小企业成功上市(证券代码002041),开始全面进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作为“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和“国家玉米新品种技术推广中心”,登海种业202_年被评为中国种业五十强第三位,同年被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五部门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02_年7月28日,登海种业获得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授予的首批全国“创新型企业”称号,成为全国获此称号的91家企业中唯一的农业企业。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76亿元,净资产7.9亿元,员工920人,在全国设有4个子公司、6个分公司和32个育种试验站,拥有90公顷的实验农场和20公顷的海南育种基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玉米育种试验平台和持续时间最长的高产攻关研究平台,并按国家重点实验室标准建设了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病理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重要课题项目。

1985年,李登海创建了我国第一家民营玉米种子产业化单位,1989年成立了莱州市玉米研究所,1993年发展成莱州市农业科学院,1996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承担的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202_年企业改制为“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202_年12月,登海种业与世界最大的玉米种业公司———美国先锋公司合资成立了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成为我国《种子法》实施后第一家有中方控股的中外合资种业公司。两个种业巨头的强强联合,不断创造着种业发展的辉煌。202_、202_,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纯利润突破1亿元,效益位居全国第一。

登海种业注重产品质量,推行品牌战略,严格执行ISO9001:202_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先后在甘肃、内蒙古、宁夏、新疆等地投资建设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子(分)公司,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登海”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登海系列玉米良种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登海的成就与荣誉

在当今世界上不间断地进行玉米高产研究的单位一个是美国的先锋公司(源于1926年),一个是中国的登海种业。从1972年开始,登海种业对玉米育种的研究至今已进行了36年。这期间,登海种业育成的新品种连续7次创造了我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次创造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202_年登海种业用自育超级玉米新品种“超试1号”创造的1402.86公斤/亩是目前全国夏玉米单产最高纪录

全国首先发现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五大突破。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李登海就开始进行玉米高产攻关。他在全国首先发现了紧凑型玉米较平展型玉米的五大突破,即:(1)叶面积指数的突破:平展型玉米杂交种最大叶面积指数一般在3.5—4.0之间,而紧凑型玉米最大叶面积指数可达5.5—6.0左右。

(2)经济系数的突破:平展型玉米杂交种经济系数一般很难能突破0.45,而紧凑型玉米可达到0.55。(3)种植密度的突破:平展型玉米密度一般不能突破60000株/hm2,而紧凑型玉米可达到75000—90000株/hm2。

(4)在较高密度情况下单株生产力的突破:平展型玉米在60000株/hm2的高限密度情况下,平均单株穗粒重一般不超过175克,而紧凑大穗型的玉米杂交种“掖单13号”在75000株/hm2情况下,单株穗粒重仍可达到210克。(5)高产能力的突破:平展型玉米杂交种产量很难突破10500kg/hm2,而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可达到13500—15000kg/hm2以上,高产能力提高60%%以上。

“五大突破”不仅开创了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先河,更确立了紧凑型是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的方向。同时登海种业的良种良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已成为提高我国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登海种业培育了一批紧凑型高配合力的优良玉米自交系。利用常规技术和技术创新手段,登海种业选育和创新了107、515、52106、478、488、DH4866等30多个紧凑型玉米自交系,特别是选育出多基因控制的致矮性遗传传递力强、株型紧凑、高配合力自交系“478”,丰富了我国的玉米种质资源,已被全国玉米育种单位广泛应用,并组配了40多个通过审定的玉米杂交种,其中“478”组配的参加各级试验示范的玉米杂交种近百个,组配的杂交组合有25个得到了国家和省级审定,成为我国玉米的骨干自交系。登海种业不断刷新夏玉米高产纪录。李登海研究员在长期紧凑型玉米育种实践中,总结出“紧凑株型+高配合力”的玉米育种理论,先后共育出48个审定品种。紧凑型玉米掖单13号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个,它在我国夏玉米中第一个实现了亩产量过吨,达到了1100公斤的水平。当时,平展型夏玉米最高亩产不到700公斤,紧凑型玉米与其相比提高了400公斤,这在中国玉米发展史上可谓是一个巨大的提升,一个惊人的跨越。登海种业高产玉米的攻关研究使我国玉米育种科技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被农业部列为“八五”、“九五”期间紧凑型玉米的主推品种。1990年农业部提出“八五”期间推广紧凑型玉米1亿亩,增产200亿斤粮食”的重大项目,紧凑型玉米新品种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增产效应。

亩产过吨的掖单13号高产品种诞生后,登海种业开始了对小麦、玉米一年两季亩产过吨半粮的研究。现在已连续19年达到一年两季亩产突破吨半粮,非同一地块两季最高突破亩产两吨粮。此举实现了从一亩地养活一个人到一亩地养活四个人以上的转变。

登海种业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玉米育种实现跨越式发展。202_年,登海种业在紧凑型玉米育种的基础上再度创新,育成了具有亩产1000公斤以上的稳产能力和亩产1100公斤以上高产能力的超级玉米新品种。202_年,登海种业主持的“超级玉米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开发”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支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企业主持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玉米科研项目。该项目由登海种业主持,中 1

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中心、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大学、河南天民种业等七个单位参与实施,此举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玉米育种实现跨越式发展。

多年来,登海种业通过独立自主创新育种,先后选育出了100多个玉米自交系,组配出10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其中51个玉米杂交种、11个糯玉米杂交种通过国家和有关省、市的审定,获得41项植物新品种和11项专利。

在202_年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登海种业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农业行业技术中心中位居第1位。登海种业先后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星火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202_年“高产玉米新品种掖单13号的选育和推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_年“优良玉米自交系478的选育与应用”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今天的登海种业不仅具备了做大做强的基础条件,他们更为自豪的是有着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在中国玉米育种方面有着全国最大的自主创新团队,现有216名科研人员,其中9名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2_年创新团队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山东省首批优秀创新团队”;二是全国他们设立了32处育种试验站和南繁基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玉米育种试验平台和持续时间最长的高产攻关研究平台,有充足的试验用地和科研设施;三是与世界排名前四位的跨国种业集团均开展合作研究,同时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国内16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四是开展了转基因、分子标记利用和单倍体诱导等高新技术研究与合作。

30多年来,登海种业的科研经费以自筹资金为主,累计已投入超过2亿多元,由登海种业育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10亿多亩,最高年份曾占全国玉米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为国家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创造了世界玉米育种的神话。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不同时期,登海种业对国家的农业增产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把登海种业打造成我国最好的民族种业是李登海董事长一直不变的追求。展望未来,李登海表示,登海种业将站在肩负国家利益责任的立场上,按照科学发展观进行又快又好地发展,通过超级玉米的研发创新和推广,为提高我国玉米单产和粮食产量做出新贡献,力争为国家再创造1000亿元效益。

李登海研究员对我国玉米生产做出重大贡献,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他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青年科技先锋、国家人事部一等功获得者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荣获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省级荣誉称号13项。荣获亚洲农业研究发展基金会重大奖励1项,并且荣获中华农业科技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国家级奖励。

公司理念

公司注重产品质量,推行品牌战略,严格执行ISO9001:202_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实施全程质量监控。“登海”牌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登海”牌玉米良种被评为山东省名牌产品。公司育成的紧凑型玉米杂交种累计推广面积10亿多亩,为国家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为进一步提高种子的生产质量,登海种业先后在甘肃、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宁夏、新疆等地投资建设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子(分)公司,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在国际合作方面,与美国先锋公司合资成立了由登海种业控股的“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今天的登海种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挑战,积极学习发达国家跨国种业集团的先进经验,进行机构的改革和机制的转变,进行由普通型的育种向市场竞争力强(包括超级玉米)的品种选育方向转变,由代繁代制的基地生产向自繁自制的生产基地转变,由普通生产加工方式向烘干加工生产高质量的种子方向转变,由卖斤向卖粒的方向转变,由按重量(斤)包装向按粒包装转变,由多量播种向精量播种转变,由种子的低价位向高质量高价位的种价转变(降低每亩用种量,不损害农民利益)。同时加速在种质创新和市场服务等方面的建设,以不断创新、一切为种子用户服务为己任,加强与国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和农技推广部门合作,加速超级玉米的研发和推广,将登海种业建设和发展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应具备的具有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化公司,为我国玉米生产和农业丰收做出新的贡献。

二、近期登海新闻

先玉335无奈陨落 登海敦煌一季度业绩大幅下滑

202_年04月05日登海种业(23.31,0.71,3.14%)(002041.SZ)先后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业绩同比大幅下滑,而对于同为经营“先玉335”玉米种子的两企业来说,最新的报告点破了其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

中金在今日最新的分析报告中指出,登海种业一季报业绩预计下滑40%-60%的主要原因确是登海先锋业绩的大幅下降,而登海先锋业绩不佳主要受玉米种子先玉335市场表现下滑影响;在此之前的敦煌种业发布的202_年年报中,同样由于先玉335表现不佳,敦煌先锋202_年实现净利润约2.5亿元,同比下滑约22%。

作为国内两家负责推广和销售先玉335玉米种子的企业,先玉335从202_年推向市场至今已经第8年,由于出芽率高达95%左右,加之较好的推广,该品种一度占据中国玉米种子市场近10%的份额,同时也为两家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尤其对登海种业来说,其控股子公司登海先锋,是国内种业公司中最倚重“先玉335”玉米品种的,关注先玉335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登海种业是最重要的样本。

对此中金指出,先玉335推向市场已经8年,产品已过生命周期的巅峰阶段,按照经验品种生命周期往往是8-10年,因此该品种市场需求逐渐走下坡路是大概率事件。并且随着先玉335供求关系的变化导

致品种销售从强势转为弱势,销售费用大幅增加,经销商采购意愿下降。而随着先锋公司推出的先玉335替代品种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中金据此认为,该替代品种维持先玉系列玉米品种市场地位的可能性较低,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面临滑坡。

而这在敦煌种业的年报中得到了佐证。敦煌先锋的个别小品种在202_年由于部分区域适应性不良,造成种植农户减产,并对敦煌先锋业绩产生不利影响。中金分析该小品种即为先锋公司推出的新品种先玉696,目前看来,该品种的大田表现不佳,无法替代先玉335的中流砥柱作用,且在品种推广期就遇到空杆减产绝产的现象对品种后期推广是严重的打击。

有预见性的是,早在农业部202_年11月底公布的《202_年春季种子市场联动抽查质量不合格结果》,登海种业子公司登海先锋当家品种“先玉335”两批抽检品因发芽率低和水分超标被判为“不合格”,一度导致登海种业处于尴尬局面。

中金在此前的报告中也曾指出,预计种子板块202_年一季度业绩表现将可能普遍低于市场预期,对种业板块短期的表现持谨慎态度。其认为玉米种子市场在没有推出下一代品种的情况下将进入群雄割据,多品种共同瓜分市场的局面。

对于利润大幅下滑的原因,登海种业表示,主要系子公司销售下降影响所致。

登海种业在一季报中称,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长的特征,种子供应也有相应的季节性,其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相对集中在当年11-12月份及次年1-6月份实现。其实对于种子行业来说四季度和一季度是销售最好的时期,而登海种业恰恰是在行业较好的销售时期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

对此登海种业表示,营业收入本期较上年同期减少42.46%,主要原因是登海先锋子公司本报告期内玉米种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较大影响所致。而登海先锋子公司所销售的先玉335是登海种业的一棵“摇钱树”,公司的主要利润就是来自于此,若没有先玉335,对登海种业业绩的短期影响将会立竿见影。然而正是贡献利润来源的子公司登海先锋的销售情况出现了问题。登海先锋玉米种销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大幅度的下降,给登海种业带来的影响就是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先玉335在国内缔造的销售神话正在落幕,中金研究报告此前曾指出,该产品在国内已经过了产品需求的高峰期,产能已经过剩。并且该产品推向市场已经8年,产品已过生命周期的巅峰阶段。先玉335这个划时代的产品逐步陨落。

登海种业一季度末存货仍有3.68亿元,较期初略有减少但变化不大,公司面临进一步去库存化的压力。此外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较好,只有销售费用有所增长,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较期初都有所下降。

登海种业预计,202_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20%-50%。是由于202_年一季度玉米种子市场启动相对缓慢,公司控股子公司山东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202_年一季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69.40 %,是影响公司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登海种业4月25日收于22.35元,下跌0.1元,跌幅0.45%。

从农业主管部门和杜邦中国合作伙伴的公开表述来看,登海种业和敦煌种业在种子的生产和管理中出现漏洞的可能性很大。农业部在202_年下半年公布《202_年春季种子市场联动抽查质量不合格结果》,登海先锋当家品种“先玉335”两批抽检品被发现发芽率不合格和水分不合格。

敦煌种业也公开承认,敦煌先锋202_生产的个别小品种,202_由于部分区域适应性不良,造成种植农户减产,截至202_年12月底补偿农户减产损失3139.6万元,对敦煌先锋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三、从李登海成功实际中学到

1.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

“美国农民能做到的,中国农民也能做到。”上个世纪70年代,李登海初中毕业后回村任农科队长。一次偶然机会获知,美国的玉米每亩最高产量达到1250公斤,就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几十年来,李登海不断改变自身命运,实现了从农民到科学家、企业家的精彩转型。

李登海是中国新型农民的杰出代表。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民“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的志气,看到了中国农民挑战科学高峰的勇气。

2.搞科研,要有吃苦的决心。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李登海在山东和海南的玉米地里拱了30多年,住的是漏雨透风的茅草屋,吃的是自己烙的面饼子,穿的是汗迹斑斑的旧衣裤,巡夜时睡在地垄里,头脚套着麻袋抵御蚊虫,37年干了97年的活儿。这种历尽苦难、痴心不改的决心和毅力,令人肃然起敬。

3.搞科研,更要有不气馁的精神。

一个玉米新品种,从培育到成功,几率只有十二万分之一。只有初中文化的李登海边干边学,在十二万分之一的成功几率中寻觅奇迹,先后7次刷新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实现了一亩地从养活1个人到养活4个人的飞跃。不仅如此,他还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出一个市值40多亿元的上市企业,把玉米种业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李登海常说,人要想干点事情,第一要有志气。有了不断拼搏的精神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具备了现代科学知识和市场意识,一个农民照样能够成就震惊世界的伟业。

李登海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要想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要想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就需要仰望星空、志存高远,紧紧盯住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需要脚踏大地、奋勇拼搏,以“拓荒牛”的坚毅实干辛勤耕耘、勇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创造出让人钦佩的业绩。李登海的传奇故事,启人深思,催人奋进。骄阳似火,登海种业公司农场总

部育种场掩映在一大片青纱帐中。李登海像往日一样,蹬一双黄胶鞋,钻进闷热的玉米丛中,侍弄他的超级玉米品种。30多年来,李登海几乎天天用脚丈量着大地,也丈量着人生。

4.为国为民有奉献精神

为国家为农民自费搞科研作示范

95%以上的科研经费由他自己投入,累计投入两亿多元

少年的饥荒,给他留下难以忘却的烙印;神圣的使命感,使他自觉肩负起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国家,在李登海心中重如千钧。

“你们多年来自己拿钱搞科研,把科研成果贡献给国家,我很佩服!”山东省一位领导对登海种业由衷赞道。

李登海的科研单位是民营的,95%以上的科研经费由他自己投入。“累计投入了两亿多元科研费用。先后育出的30多个紧凑型玉米骨干自交系,无偿提供给了全国的农业院校、农业科研单位、社会上育种单位和科研人员使用。”登海种业公司麾下的农科院院长王继明说。李登海选育新品种数量、推广面积、产生效益都居全国首位。

他还自掏腰包维护农民利益。为让广大农民掌握“掖单”、“登海”玉米栽培技术,李登海抽调300多名专业人员,在全国各玉米生产区和不同生态类型地域选设了800多个示范点,每年从示范点播种入手,实行免费讲座、栽培、管理、观摩、验收、种子征订等全程示范服务。

负责新疆制种基地的登海种业集团副总经理盛斋刚告诉记者,202_年10月1日,一场冷空气突袭新疆,造成刚成熟的20万亩玉米种子冻害,冻害种子达500万公斤。种子一冻,发芽率就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只能当商品粮卖。按合同规定,冻害属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由农民自负。李登海说:“一定要保护农民的积极性,遭灾的玉米种按合同价格全部收上来!”当时每公斤玉米种子3元,而每公斤商品粮玉米仅1元,李登海为此多支付农民1000多万元。

5.要知足感恩

李登海至今仍珍藏着一封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政府1983年的感谢信,信里有这样一句话:“自解放以来,我们用你的掖单2号,第一次找到了温饱之路。”

202_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李登海第一时间代表公司捐赠131万元,同时自己又捐1万多元。当得知灾后水稻田需要改种玉米时,他通过农业部和科技部农村中心,捐赠适合于四川种植的玉米良种17.7万公斤,价值180万元。

四、小结

1.种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在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中,农业部将把种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未来将推动出台一批种业的扶持政策,制种保险等将出台。关于我国种业在农业科技促进年当中如何推进,农业部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打算,包括制定实施《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2_-202_年)》等。

大同证券投资顾问付永翀:从去年的政策开始,到之前的中央一号文件来看,国家对于种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做大做强的意愿十分强烈,种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未来,伴随着一些相应政策,如《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2_-202_年)》等文件的公开发布,种业仍将具备一定的交易性机会。相对来说看好中长期种业的机会,同时关注短期政策公布落实带来的交易性机会,如其综合经营实力领先的企业,也是国内相对竞争优势明显的种企公司,包括隆平高科、登海种业、敦煌种业、万向德农等等。

2.市场是无情的,自主创新很重要。登海先玉335推向市场已经8年,产品已过生命周期的巅峰阶段,按照经验品种生命周期往往是8-10年,因此该品种市场需求逐渐走下坡路是大概率事件。并且随着先玉335供求关系的变化导致品种销售从强势转为弱势,销售费用大幅增加,经销商采购意愿下降。而202_年,杜邦公司全球销售额达38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了33亿美元,它意识到业绩依赖单一种子品种的风险,杜邦全资子公司先锋国际良种在中国目前已成立8个研发中心,日前又公开宣布与北京国际鲜花港签署了一份常年协议,为杜邦先锋种子业务建立最先进的技术中心。该中心计划今年年底投入使用,将聘请近50名研究员,聚集杜邦先锋全球在分子育种领域的科研力量,希望比只用传统方法更早地发现高质量的基因组合,从而开发新的高产玉米杂交种。

3.成功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必须拥有李登海坚韧的品质,方能有番作为。李登海常说,人要想干点事情,第一要有志气。有了不断拼搏的精神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具备了现代科学知识和市场意识,一个农民照样能够成就震惊世界的伟业。

李登海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要想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要想在国际舞台绽放光彩,就需要仰望星空、志存高远,紧紧盯住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需要脚踏大地、奋勇拼搏,以“拓荒牛”的坚毅实干辛勤耕耘、勇敢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不断创造出让人钦佩的业绩。

而作为种子专业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中国种业贡献一份力量!

“时代楷模”李登海一生情系一粒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