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庆“几何思维”夯实党建根基
大庆“几何思维”夯实党建根基
大庆萨尔图万达广场党群工作站,党建、社会、工会、团建、妇联联动服务,成为商户的贴心“保姆”。让胡路乘新一社区党组织,依托社区呼叫平台,组织党员提供医疗、咨询、家政、护理和生活必需品配送服务,辖区居民方便省心。龙凤区向阳村党支部建立一站式办公大厅,代办民政、保险等事项,“村民不出村,好事送上门”。
近几年,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大庆市引入“几何思维”,通过广泛覆盖重“面”、夯实基础强“点”、辐射发散串“线”,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换来了百姓舒心和社会安定。
省委常委、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说:“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全部工作的基础工程和活力源泉。重视抓基层、打基础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要求,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
广泛覆盖重“面”——
“两类组织”中新建党组织102个、群团组织289个
大庆市委坚持“巩固提升、创新发展”的方针,着力打牢基层基础。同时,诞生新组织、新业态,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及时跟进。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集中开展“百日攻坚”,采取单独组建、挂靠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在“两类组织”中新建党组织102个、群团组织289个,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4098名,实现
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及时调整党组织设置和党的活动方式。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投入资金40多万元,依托机械化榨乳站建立标准化党建综合服务站28个,购置了电视机、DVD等电教设备和科普图书等资料,设立党务公开栏、征求意见箱、流动党员登记站和文化学习角,宣传政策法规、传授科技知识、公开党务村务、征集群众意见,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拓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渠道。
社区党员多,服务群体杂。大庆市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探索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党建工作模式,将一个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分别建立党小组,让党的组织和服务触角延伸覆盖社会每一个角落。
主动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党组织设置,先后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和“产业型”党组织151个。学习共抓、党员共管、活动共办、资源共享,区域化党建格局初步形成。
夯实基础强“点”——
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6个、改造144个,“村官”和“小巷总理”年年轮训
解决村级活动场所、发展青年农民党员、提高村干部待遇、落实党建经费、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近年来,大庆市委把破解基层党建难题纳入最高决策范畴,书记牵头抓、亲自抓,全市基层党建工作一年一个主题、一年一个重点,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阵地建设,先后投入411万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6个、改造升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44个。截至目前,全市社区95%的办公场所超过100平方米,98%的室内活动场所超过200平
方米,平均每个社区广场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
重点培养、组织引导,把经济能人、种养加大户、外出务工返乡人员、致富能手和有带富能力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农村党组织中来,破解农民党员比例偏低、队伍老化问题。近4年,全市新发展青年农民党员3700多人,35岁以下农民党员所占比例由13%上升到19.7%。
财政投、党费补、自己筹,村干部年平均工资提高到1.4万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全部落实,点燃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30名村干部考上了乡镇公务员。基层党建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银浪社区党工委书记郭仁海告诉记者:“现在办事、搞活动不愁了。”
采取“公推直选”、“两推一选”、“公开竞职”等方式,一大批好人、能人走上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市财政每年拿出近百万元,培训村和社区党组织书记,45岁以下的村书记和村主任全部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村官”和“小巷总理”年年轮训,优秀书记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连续4年选聘534名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官”;把种养加大户、专业协会负责人等纳入村级后备人才管理。这些举措,极大缓解了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问
题。
广泛开展志愿者招募工作,200多支义工服务队活跃在大庆乡村和社区。把教师、民警、医生、律师、社区干部等党员和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免费开展便民服务,受到辖区百姓好评。
辐射发散串“线”——
串起“五个一”、百局联百村、党费扶贫、科技兴农、能人强村富民等五项工程
为帮助基层提升服务功能,大庆市委先后开展了“五个一”、百局联百村、党费扶贫、科技兴农、能人强村富民等党建工作,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克尔台乡烟屯村老党员葛玉章,利用申请到的党费扶贫资金新建果蔬大棚两个,实现纯收入3万元。实施“党费扶贫工程”10年来,全市累计发放免息贷款近千万元,9700多名困难党员创
业致富。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太空育种基地、花卉研究所、人畜分离小区、地瓜脱毒栽培,一个个凝聚着科技专家智慧和汗水的工作成果遍地开花。202_年以来,大庆市委组织部协调东北农大、八一农大、省农科院大庆分院,两批次引进种植、园艺、畜牧、农机等农技专家136名,到8个县区、58个乡镇挂职,帮助县乡建立完善产业规划160个,落实科技项目137个,建立试验示范基地109个,推广实用技术136项,培训农民6.5万人次,促进农民增收2.7亿元。
转作风、下基层、接地气,“五个一”、“百局联百村”等统筹城乡党建活动如火如荼。全市987名领导干部共联系重点项目683个,企业、信访案件、贫困户各987个,村(社区)715个,化解信访案件862件,帮助解决各类问题7100多个。
各级党组织争相创先争优,4900余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和10万余名党员做出公开承诺,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4300多个,于雪梅式服务窗口、北大硕士村官夏海亮等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百面
红旗”迎风飘扬。
“用好一个能人,搞活一个村庄,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今年,大庆市将全面实施“能人强村富民”工程,通过选育村内能人、吸引村外能人、上级下派能人,推动能人治村、能人强村、能人富村,带
动农民创业致富。
服务质量定“级”——
4781个基层党组织分别按照四个等级评定,公开接受群众评判
“分类定级搞一搞,谁好谁坏见分晓”。基层组织建得好不好、服务水平高不高,基层党员和群众说了
算。
去年以来,大庆市委强化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管理,4781个基层党组织按照四个等级评定,公开接受群众评判。一位基层书记说:“原来觉得还不错,现在整体上一比就看到差距了,干不好脸红心跳,那是真
石可碜。”
为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好管党责任,大庆市委打出“专项督办”、“约谈”、“问责”、“三级联述联评联考”等“组合拳”。各级党组织书记公开述职,接受上级党组织和基层党员、群众的考核,36家市属党(工)
委书记还在市委全会上做了专项述职。
对党建专项工作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市委组织部实行专项督办。去年,全市共下发专项督办单30
个,一纸“专项督办单”解决了好多问题。
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大庆基层党组织办公条件、经费保障、人员配备等逐一向好,凝聚力战斗力
增强了,服务功能和服务水平提高了。
服务科学发展,推动改革创新。大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韩冰说:“我们就要以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服
务大庆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
第二篇:要不断夯实“两新”组织党建根基
要不断夯实“两新”组织党建根基 卢文静 202_ 年 02 月 07 日
深入开展结对帮扶,通过爱心捐赠、结对帮扶、扶贫志愿者行动等措施,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拉萨市“两新”组织在将温暖送到贫困户的心坎上,为全市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贡献的同时,也推动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拉萨市紧扣“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时代性和特殊性,出实招谋实效,着力破解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难、巩固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在扩大“两个覆盖”、建强“两支队伍”、发挥“两个作用”等方面聚力用劲,党建工作覆盖得到有效提升,党建格局不断优化,工作基础得到夯实。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这为我们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随着拉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不断涌现,如何精准把握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使其成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着力点,笔者认为,还需要从扩大“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和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要进一步扩大“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要立足实际,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临、产业相关的组建原则,采取“园区、属地、企业+相关职能部门”的模式联合建立党组织。同时,按照“把党员培育成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发展成党员”的工作思路,引导基层党组织从思想政治、能力素质、道德品行、现实表现等方面对发展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严把党员发展入口。
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把“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与“两新”组织经营管理紧密结合,通过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企业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同时,重视党员素质能力教育培训,采用创新专题课堂、实践课堂、流动辅导、对口联系等多种形式,全面提升党员干部工作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吸引力和号召力。
第三篇: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党群工作一体化”战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要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大“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夯实基础、拓宽领域、分类指导、突破难点、抓好典型”,紧紧围绕实现“两个有”的目标,努力做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
一、健全党建工作网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夯实“两新”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要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进一步扩大党的工作的覆盖面,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组建党组织是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基础。抓基层、打基础,提高覆盖率。抓好在“两新”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工作,各级党委要本着应建必建的原则,针对“两新”组织的不同情况,通过派驻党建指导员、与业主协商等方式,在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建立党的组织。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两新”组织中的党员,按照便于管理、居住地
就近、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就组建到哪里”的原则,按照“就近管理、方便灵活、理顺关系、不留空白”的原则,推行两新组织党建以“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坚持把“支部建在企业”与“支部建在行业”、“支部建在社区”相结合,采取建、联、挂、派等多种形式,灵活组建,讲求实效,力求做到“成熟一个、建立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实行资源共享,提高组建率,通过在“两新”组织中积极组建党组织,实现有党员就有党组织的目标。健全党建工作网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夯实 “两新”组织建设的组织基础,增强党的影响力、渗透力。
党务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诚心换取理解,以行动争取支持,用服务企业发展的实际工作成效逐步消除外商、企业主的疑虑,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教育培训和社会事务等方面的服务,赢得外商、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以推动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二、加强宣传力度,整合各种资源,营造和谐“两新”组织建设的良好氛围。
充分运用党报党刊、广播电视、网络、宣传栏、永久性标语等媒体和载体,实行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向“两新”组织开放活动场所,加大基层党建工作宣传力度,积极总结和推广基层党建工作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为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营造良
好氛围。深入贯彻学习科学发展观,树立党员新形象,开展党员志愿者活动,不断创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载体。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和业务工作,采取“灵活、务实、多样”的办法,积极开展“党员责任岗”、“业务示范岗”、“技术创新岗”等主题实践活动,推行党员承诺制和积极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宣传工作,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通过推行“党群一体化”,维护权益,凝聚群众;参与管理,影响决策;沟通信息,协调关系。有效地形成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群团建设促党建的良好局面。
三、创新党建工作制度,规范党员教育管理,完善和谐“两新”组织建设的制度保障。
进一步加强“两新”组织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和管理,切实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工作机制。实行地方党委、部门党组(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抓亮点,积极开展党建示范点建设。推行“八个一”党建工作法:就是构建一个党组织网络,建立一个党员活动室,发放一张党建服务卡,确保一笔党员活动经费,建立一个党建指导员联系制度、建立一个网上党建园地,创建一批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建立一个私营业主联谊会。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建立健全联系汇报制度,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考核检查制度。设立流动党员接待站和联络站,设立“流动党员之家网站”,开展“进党员家、知党员
情、解党员难、暖党员心”活动,让党员切实感到党组织的温暖。
四、积极做好发展新党员工作。
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严格履行党章规定的入党手续,制定管理方法,发挥“两新”组织党员“传帮带”作用,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要注重在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技术和业务骨干中发展党员。吸收优秀工人、经营管理骨干和知识分子入党。要把符合党员标准的“两新”组织负责人按照规定培养发展成为党员。实行“三推优”,即工会推荐优秀员工、团组织推荐优秀团员、妇委会推荐优秀妇女作为党的发展对象,以此扩大党组织吸纳新党员的基础,促进“两新”组织的健康发展及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完善管理体系、资源支撑体系、考核评价与激励体系。一是多渠道筹措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将其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党费全额返还,从企业上缴税中按一定比例返拨,解决党组织活动经费缺乏问题。二要社区资源共享,解决党组织活动设施和场地的问题;三是以奖代补,调动基层党务工作者积极性;
四、激励业主,活跃“两新”组织党建。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第四篇: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化解矛盾纠纷 夯实稳定根基
汶上县司法局局长贾如轩
近年来,汶上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坚持以化解矛盾纠纷为主线,以提高调解效能为目标,不断创新调解机制,拓展调解领域,探索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效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有效化解了大量社会矛盾和民间纠纷,为构建“平安汶上”、“和谐汶上”做出了积极贡献,较好地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202_年,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2143件,调处成功2104件,调处成功率98.21%,防止“民转刑”案件15件71人次,制止群体性上访17件105人次,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的稳定。
一、经验做法
(一)人民调解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按照“四落实”、“五有”、“六统一”的标准,汶上县不断加大人民调解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实现了县、乡镇、村居三级调解工作微机联网,提高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各类调委会基本实现了组织、制度、工作、报酬“四落实”,工作场所、标牌、印章、文书、统计台帐“五有”,以及标牌、印章、标识、程序、制度、文书“六统一”。在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了“两室两窗口”(即调解室、普法室,法律服务窗口、援助窗口)。整合司法所和法律服务所的职能,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以示范司法所创建为契机,大大改善了基层调解组织的场所设施和办公条件,为人民调解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人民调解体系不断健全。成立了县调解中心,负责全县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和跨行业重大矛盾纠纷的调处;全县14处乡镇全部成立了乡镇调解中心;在县直机关部门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凡50人以上企事业单位和行政村居全部建立了调委会。积极推动专业调委会建设。设立了专门的医患纠纷调解办公室,积极开展医患纠纷专业调处机制;与县公安局联合在交警队成立了汶上县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委员会,使全县医患纠纷和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能够得到及时和专业化调处,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纠纷,维护了社会稳定。健全完善了县调解中心、乡镇调解中心、村调委会、调解小组、十户三员“五级”调解工作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各类调解组织达 613个,网络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统一指挥、密切配合的调解网络体系,确保了全县大局的和谐稳定。
(三)人民调解机制不断完善。完善预警机制。加强各类矛盾纠纷的排查预警工作,实行循环式、不间断排查,及时掌握矛盾纠纷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纠纷防范和调处工作。完善排查调处机制。坚持预警在先、教育在先、控制在先、调解在先的原则,采取“过筛式”、“拉网式”、“地毯式”的方法,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坚持把
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排查、集中排查和经常性排查、普遍性排查和重点排查、面上排查与内部排查相结合,做到边排查边调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完善联动联调机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对争议不大的矛盾纠纷,即时进行调处;对相对复杂的矛盾纠纷,联合有关部门采取合议制方式进行调处;加大对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特殊纠纷和重大疑难纠纷的专题调处力度,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共同做好调处工作。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组建了“诉调对接”调解室,负责承接、分流、调处领导交办、法院委托、部门移送、基层调委会上报的重大矛盾纠纷,有力地缓解了审判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完善矛盾纠纷信息上报和月通报机制。建立了村(居)每半月一次、镇(街道)每月一次、县每季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完善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和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在农村,全面推行“三权六责”制,理顺了司法行政机关基层调委会的管理和指导关系,从根本上保障了调解队伍的稳定,促进了调解工作的高效开展,使“第一道防线”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202_年先后集中开展了春节、全国两会、“五一”期间、上海世博会期间和广州亚运会期间等几次专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今年,在全县深入开展了三百三千化解矛盾纠纷专项行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人民调解领域不断拓宽。各类调解组织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创新调解方式,将人民调解与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公证、法律援助等相结合,在调解中普法,在普法中预防纠纷,着力调处化解涉及土地承包、村务管理、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方面的群体性、复杂性矛盾纠纷。推行重大纠纷庭式调解,依法规范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提高人民调解的法治含量。
(五)调解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把提高调解员素质作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对调解员进行政治业务培训,有效提高了基层调解队伍的调解能力和业务水平。各司法所以调解例会为平台,以会代训,促进调解人员知识更新,提高解决疑难纠纷的能力。开展调解文书的质量检查与讲评,调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邀请律师、法律服务人员授课,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调解协议书的制作程序、注意事项、规范用语、具体要求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举办《婚姻法》、《劳动法》、《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讲座,调解知识与技巧、调解协议书制作的培训,使专职调解员的调解方法与技巧不断完善,依法调解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共建有调解中心15个,村调委会493个,各级调解员2439人,“十户三员”4.27万人。
(六)调解经费保障不断加强。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202_年7月,县财政局和县司法局联合出台了《汶上县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以案定补等多种形式积极落实人民调解工作经费,着力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202_年,全县共申报人民调解案件610余件,经审核批准477件,落实以案定补资金10万余元,充分调动了广大调解员工作积极性,更好的发挥了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大量的矛盾纠纷来自基层村居,我们将协调争取各乡镇、部门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困难,经常听取汇报,及时帮助解决问题。逐步改善基层调解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为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按照“分工负责、归口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汶上建设领导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人民调解工作责任制。将人民调解工作列入考核内容,增加分值比重,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表彰奖励人民调解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
(二)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建全完善人民调解员选聘机制。按照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的要求,抓好调解队伍建设,不断把那些政策法律水平高、年轻有为、公道正派、热心人民调解工作的人员充实进调解队伍,有效提升调解队伍的调解能力。特别要发挥大学生“村官”在法律进乡村、依法调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中的作用,以解决目前人民调解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并由司法行政机关颁发“人民调解员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实现人民调解队伍规范化。同时,采取多种措施和方式,加强调解员队伍的政策理论教育,搞好法律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调解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依法调解、规范调解的能力和水平。
(三)完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是健全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机制。正确区分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建立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调处机制,主要采取经济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得失矛盾,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的是非矛盾。二是建立敏感的社会预警机制。通过落实责任制,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建立有效的社会管控机制。对因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产生的越轨和违法行为,能有力、及时地制约和打击,对诸多反社会的力量能有效地控制,使各种矛盾与冲突都在法治基础上得到调节与解决。
(四)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网络,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紧紧把握当前社会矛盾,转变以往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整合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各类纠纷化解上的职能优势,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调解网络建设,构建纵到底、横到边,依托基层、多方协同的调解网络体系。强化社会联动调处,把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由公安、司法、信访等部门共同参与、配合联动、协力调处社会矛盾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立“早预防”、“快反应”的应急调解机制,把排查重点放在基层,坚持矛盾纠纷的定期排查和专项排查制度,在重点时期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排查调处,把调解工作介入到重点工程建设、拆迁改造、社区建设和劳动争议等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重大事件中来。进一步整合社会各方调解资源,建立联办联调机制,依靠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工作制度,规范人民调解工作程序,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管理,依法维护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社会公信力。
(五)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投入,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把司法行政机关指导人民调解经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补助经费和专职人民调解员的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强人民调解工作的保障能力。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激励考核力度,建立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制度,根据基层调解纠纷的难易程度和实际工作量,设置不同的奖励标准,既可合理解决人民调解员报酬,激励基层调解员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的积极性,又可充分激发、调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六)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将调解与普法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特别是《人民调解法》的宣传,宣传人民调解在解决简易民事纠纷中的优点和优势,鼓励当事人选择以人民调解方式解决争议不大、案情简单的小纠纷。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宣传人民调解员的模范事迹和调解案例,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第五篇:“三个建设”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三个建设”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两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有关要求,国家电网黑龙江新华供电局积极追求“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牢牢抓住“三个建设”发展的脉搏。着力建设坚强的党组织、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和一流的员工队伍,全面提高了凝聚力、执行力、软实力。
一、搭建多元化平台,开创党建新格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点,利用网络、板报、宣传栏、座谈等多种渠道搭起多元化平台。将党的建设工作在围绕中心、促发展、保稳定营造和谐上做实功。一是学习的平台。坚持支部中心组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法,认真落实好电业局党委和农场布置的学习任务,组织党员过好一到四季度组织生活,每季度把学习完成情况汇报给农场组织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全年召开支委会11次,党员大会8次,党小组会议6次,党课8次。二是管理平台。在民主评议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检查考评等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生产经营,重点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对干部的廉政制度约束。增设公式栏三处,把党务、政务、财务、企业的社会承诺等十余项内容做到公开、透明。三是责任平台。以党员责任区为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典型党员引路的办法注重抓典型树典型,不断提高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和公仆意识。建立了党支部书记包支委,支委包党员,党员包群众的“三包”责任制。四是活动平台。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党员先锋岗创建”和“爱企业、建企业、奉献在企业”活动,党员陈振华同志虽然身体有病残,他仍带病坚持工作,以局为家,不计个人得失,起到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单位党员责任区主要分布在各个党小组,形成了全员覆盖的网络体系。示范区内实现了“六有”,即:党员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电化教学设备、党建图板、各类报刊。为党员的学习和开展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正是有了党组织、党员的示范和带动,才使企业增强了生机与活力。
二、弘扬核心价值观,让企业文化落地
企业文化建设谋求的是一种合力,培养的是一种团队精神。一直以来,新华供电局延续着这一宗旨。本着“用文化改善企业管理、用文化提高企业形象、用文化提升工作业绩”的理念,使企业文化在我们新华供电局落地生根。
安全、廉政、服务三位一体的企业文化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打响的第一炮。多方实践真切体会到优秀的企业文化不能一阵风,做样子。脚踏实地,做的深入才能发挥它的潜能。在安全文化建设上。采取三种形式。一是标语式。把人性化安全警示语作成了3条横幅,挂在企业最醒目的地方,并定期更换内容。让员工天天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二是活动式。开展“员工心连心签字”、“每周一答安全提问、”“安全现场评讲“等多种员工喜闻乐见的安全生产与文体相结合的活动,向员工灌输安全理念,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三是媒体式。利用宝泉岭信息港、赶大集、板报、宣传栏等舆论宣传形式,使员工在接触到眼观的宣传时,接受安全文化的教化,将安全理念铭刻在心,落实在行动上。10月份,以身边人、身边事为素材,精心编排情景剧、男生小合唱等节目,参加了宝泉岭电业局组织的首届电力职工文艺汇演,荣获得了第一名。系列活动的开展,即宣传了安全知识,又调动了员工参加安全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企业实现多年安全生产无事故,且多次被农垦宝泉岭电业局党委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廉政文化建设的文化生长点在于营造洁净和谐的工作和生活氛围。为此,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杜绝党员干部“闯红灯、压黄线”的主阵地。把廉政文化与全员育人有机结合,做到出手重、效果净、制度严。先后制定了〈新华供电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新华供电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实施科及科级以下单位“三重一大”制度的方案〉,开展“每月一法”常敲警示钟。反复教育,实情感化。在营造廉政文化的基础上,围绕电业局下发的七项制度完善了十余项“清规戒律”,规范派车、加油、修车、招待费等制度,对大物资采购实行多步走,多方监督的方式,堵腐防漏。并打破常规,深入挖掘新的廉洁教育资源,在内部开辟了廉政宣传专栏、张贴反腐倡廉警句,年初开展了廉政文化进班子、进部门、进班组、进家庭“四进”活动。秦华局长和副局长田仲凯在“四进”活动中,为企业利益,舍弃人情,拒收礼金近万元,在员工中树了榜样。硬性的手段,温情的教化,使我局连续多年无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服务文化是塑企业形象,树国网品牌的重要途径。要求全体干部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和超前意识,大力发扬“三千精神”,在全局建立大营销服务,推行客户走到哪儿服务跟到哪儿的用心服务,对客户维修实行“维修回执”的贴心服务。借鉴省公司管理模式,建立了包括用电业务报装、咨询、投诉、信息公布等服务在内交流平台3754161供电服务系统,营业场所统一国网标识。连续多年,实行无假日售电、助残助弱、文明礼仪服务。周到的服务,使我们与农场及周边地区的关系更加和谐,供电生产、经营服务各个方面也得到了农场和地方前所未有的支持。真诚的服务,收获了沉甸甸的荣誉,新华供电局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示范营业窗口”光荣称号。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和总局党委授予总局级“文明单位标兵”。被宝泉岭农垦分局工会授予了“工人先锋号”。企业文化建设受到了黑龙江省电力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部领导的肯定。
三、锻造技能型人才,促队伍建设提档
高度重视员工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了“人才强企”战略,建立了一套人才使用、培训、激励、考核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带动员工队伍建设。把弘扬爱岗敬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生产经营及管理的每个方面。以“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为依托,构建了金字塔型培训体系,建立了“每周学习日”制度。利用半天时间组织员工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一年来,共组织各类学习培训50余次,全员培训率达100%,制定了《员工培训实施细则》。各班组根据岗位性质的不同,开展小型技术比武、技能展示等,形成参与面逐层扩大,参与人数逐层增加的“金字塔”型培训体系。由于员工本身年龄、文化素质的参差不齐,决定职工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班组、不同岗位。建立了技能帮扶互助小组,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素质、不同技术水平的员工互相搭配起来,让年轻的职工给老职工补充理论知识,让老职工给年轻的职工传授工作经验。并突出学习教育的特点化、兴趣化,有针对性地把员工培养成“五有”员工即:有理想信念,有专业素质,有敬业精神,有创新能力,有良好形象的拿得起,放得下的全能人才。实现打造思想技术双过硬的员工队伍。
精心的培育结出了硕果香。该局在宝泉岭电业局举办的 “配电标准化现场比武”上,5名主要参赛选手在强手云集的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此岩中”。目前,新华供电局正沿着“三个建设”这条主线,正风、正心、正气,推动着企业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