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中国近代人物研究》通识课程章节检测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14-864670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08 11:13: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近代人物研究》通识课程章节检测

PS:“我的答案”就是正确答案 1 民国史上的两次帝制,分别是由()和()领导的。A、孙中山、张勋 B、袁世凯、张勋 C、袁世凯、黎元洪 D、孙中心、袁世凯 我的答案:B 2 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A、1895.0 B、1893.0 C、1894.0 D、1892.0 我的答案:C 3 君主制结束后,第一个基本上统治了全国的国家领导人是()。A、袁世凯 B、孙中山 C、黎元洪 D、冯国璋 我的答案:A 4 袁世凯统治时期,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政治体制?()A、独裁 B、民主 C、共和

D、君主立宪制 我的答案:A 5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出自()。A、《沙家浜》 B、《武家坡》 C、《霸王别姬》 D、《打渔杀家》 我的答案:A 6 袁世凯在接管定武军后改名为“新建陆军”。()我的答案:√ 7 甲午战争失败后,袁世凯上书李鸿藻,认为战败的原因之一是军制冗杂,事权分歧,纪律废弛。()我的答案:√ 1 1902年,袁世凯在推行军队改革中,制订了()。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华民国军政府暂行条例》 D、《募练新军章程》 我的答案:D 2 袁世凯统练的新军的称“北洋常备军”,简称()。A、常备军 B、新建陆军 C、北洋军 D、新军 我的答案:C 3 1904-1905年发生的日俄战争是为了争夺()权益而发生的战争。A、朝鲜 B、中国东北 C、日本和俄国

D、朝鲜和中国东北 我的答案:D 4 段祺瑞曾任直隶军政司()总办。A、督办处 B、兵备处 C、参谋处 D、教练处 我的答案:C 5 日俄战争的主要战场是朝鲜。()我的答案:× 6 1905年,北洋练成六镇新军,并由袁世凯的亲信担任统治职务。()我的答案:√ 1()认为湘军是清季“兵为将有”的起源。A、罗尔纲 B、茅海建 C、陈旭麓 D、冯天瑜 我的答案:A 2 清末新政的模范省包括()。A、湖北省、湖南省 B、直隶省、湖北省 C、湖北省、山东省 D、山东省、直隶省 我的答案:B 3 中国最早的省立大学堂是()。A、山东大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山西大学堂 D、贵州大学堂 我的答案:A 4 袁世凯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军阀的鼻祖。()我的答案:√ 5 教育司下设三处:专门教育处、普通教育处、编译处。()我的答案:√ 1 巡警学堂的创办者是()。A、赵秉钧 B、张之洞 C、李鸿章 D、三浦喜传 我的答案:A 2()年新式警察制度推广到了整个直隶。A、1902.0 B、1903.0 C、1901.0 D、1905.0 我的答案:B 3 按清政府学部的统计,1907年()拥有学堂及教育处所的数量居全国首位。A、山东 B、直隶 C、北洋 D、四川 我的答案:B 4 实业家中“南张北周”是指()。A、张謇、周学熙 B、张之洞、周学熙 C、张翼、周鑫 D、张宏宇、周融 我的答案:A 5 严修创办了()处学校,得到了五品卿衔的赏赐。A、10.0 B、9.0 C、12.0 D、11.0 我的答案:D 6 在振兴实业的过程中,()被委派为工艺局总办,成为袁世凯的得力帮手。A、段祺瑞 B、张謇 C、周学熙 D、赵秉钧 我的答案:C 7 袁世凯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向国外派出留学生,派往学生最多的国家是()。A、法国 B、俄国 C、日本 D、英国 我的答案:C 8 周学熙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我的答案:× 9 八国联军归还天津时,清政府可以在周边驻扎军队。()我的答案:× 1 北洋派的核心成员不包括()。A、张謇 B、徐世昌 C、杨士骧 D、唐绍仪 我的答案:A 2 中国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是()。A、成渝铁路 B、成汉铁路 C、京张铁路 D、京沪铁路 我的答案:C 3 1905年,()向清政府奏请修建京张(北京-张家口)铁路。A、左宗棠 B、沈葆桢 C、袁世凯 D、张之洞 我的答案:C 4 民国第一届责任内阁总理是()。A、孙中山 B、唐绍仪 C、袁世凯 D、奕欣 我的答案:B 5 中国第一个农会——直隶农务总会,是由()创立的。A、正定府 B、大名府 C、北京地区 D、保定府 我的答案:D 6 1909年,袁世凯被罢免后,那桐和世续曾奏请启用袁世凯。()我的答案:√ 7 在我国古代,地方官员同时也是行政官员。()我的答案:√ 1()年邮传部成立铁路总局,梁士诒任铁路局局长。A、1907.0 B、1906.0 C、1908.0 D、1905.0 我的答案A 2 武昌起义后,袁世凯组建了责任内阁,()担任了署理邮传部的大臣。A、杨度 B、杨士琦 C、奕劻 D、杨士骧 我的答案:B 3 日俄战争时,清政府的对外态度与政策是()。A、帮助俄国 B、帮助日本 C、出兵抗击 D、局外中立 我的答案:D 4 杨度是湖南湘潭人,是近代史上一位奇人。()我的答案:√ 5 以周学熙为首的交通系,后来成为袁世凯集团的经济支柱。()我的答案:× 1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宣告成立。A、上海 B、广州 C、南京 D、北京 我的答案:C 2 1912年()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A、7.0 B、8.0 C、9.0 D、6.0 我的答案:B 3 袁世凯初任总统时,政坛呈现三足鼎立之势,其中的“三足”是指()。A、同盟会、立宪派、北洋派 B、同盟会、革命派、北洋派 C、革命派、北洋派、立宪派 D、同盟会、立宪派、革命派 我的答案:A 4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指1913-1928年的统治时期。()我的答案:× 5 宋教仁提倡民主宪政,建立法制国家。()我的答案:√ 1 国民党的政治信仰的基础是()。A、个人感情 B、个人关系 C、三民主义 D、政治权术 我的答案:C 2 三民主义的内容不包括()。A、民主 B、民意 C、民权 D、民生 我的答案:B 3 北洋军阀的政治体制是()。A、共和制 B、君主制 C、民主制 D、独裁制 我的答案:D 4 袁世凯集团政治得以推行的手段主要是权术。()我的答案:√ 5 袁世凯是特殊时期的一个特殊人物,不新不旧,又新又旧。()我的答案:√ 1 1876年,张謇进入了()的幕府。A、曾国潘 B、李鸿章 C、张裕钊 D、吴长庆 我的答案:D 2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说的。A、孟子 B、孔子 C、张謇 D、老子 我的答案:B 3 甲午战争爆发时,正值慈禧太后()大寿。A、60.0 B、50.0 C、80.0 D、70.0 我的答案:A 4近代,人们对工商业的态度由鄙视转为重视,是从()开始的。A、李鸿章 B、赵秉钧 C、张謇 D、周学熙 我的答案:C 5 张謇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亲眼看到中了贡士后的兴奋之情。()我的答案:× 6 张謇中状元与甲午战争爆发是在同一年。()我的答案:√ 1近代办新式企业最大的困难是()。A、政策支持 B、市场 C、资金 D、技术 我的答案:C 2 张謇从事实业救国的精神动力是()。A、家族需要 B、官场不得志

C、回乡守孝期间的受到排挤

D、甲午战败的奇耻大辱给他造成的刺激 我的答案:D 3 张謇的理想和信念是()。A、救国 B、办企业 C、成名

D、发家致富 我的答案:A 4 张謇办企业是采取曲线救国的方式,为兴办教育筹集资金。()我的答案:√ 5 甲午战争以后,新式企业多为清政府一手操办,或官办或官督合办。()我的答案:× 1 毛泽东说,“讲到运输工业,不能忘记()”。A、张之洞 B、张謇 C、龙璋 D、卢作孚 我的答案:D 2 张謇第一次参与的重大政治事件是在()。A、戊戌变法开始时

B、戊戌变法失败以后

C、慈禧太后企图废除光绪帝的关键时刻 D、光绪帝颁布新法的时候 我的答案:C 3 1898年,张謇在通州创办了()。A、大生纱厂 B、大久精盐公司 C、汉阳铁厂

D、福新面粉公司 我的答案:A 4 刘坤一上书的《太后训政保护圣躬疏》的文稿是他独自完成的。()我的答案:× 5 民国年间,范旭东创办了永利碱厂,促进了我国化工工业的发展。()我的答案:√ 1 劝说两江总督刘坤一主持东南互保的关键人物是()。A、杨度 B、张謇 C、张之洞 D、袁世凯 我的答案:B 2 张謇公开参加的政治活动,并表明自己的政治理想是()。A、立宪运动 B、戊戌变法 C、东南互保 D、兴办教育 我的答案:A 3 清政府仿行宪政的主要模仿对象是()。A、日本和法国 B、日本和西班牙 C、日本和德国 D、俄国和德国 我的答案:C 4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主要战争范围是()。A、四川省 B、山东省 C、湖北省 D、直隶省 我的答案:D 5 张謇为了推进改革,一直积极公开参与改革运作。()我的答案:× 6 清政府为促进民族企业的成长,在1903年设立了商部,并相继颁布了一些鼓励创办新式企业的措施。()我的答案:√ 1 1902年12月,上海和江浙的绅商们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被选举为会长。A、郑孝胥 B、张謇 C、汤寿潜 D、梁启超 我的答案:A 2 在清政府推行()的背景下,全国的新绅士、新名流等形成了全国性的集结,并开始开展各种运动。A、洋务运动 B、预备立宪 C、新政

D、维新运动 我的答案:B 3 预备立宪的两个措施是()。

A、在各省成立諮议局,在中央成立諮议院 B、在各省成立资政局,在中央成立諮议院 C、在各省成立资政局,在中央成立资政院 D、在各省成立諮议局,在中央成立资政院 我的答案:D 4 在江苏谘议局成立后,张謇当选为谘议局的议长。()我的答案:√ 5 推动立宪,普及宪政知识是预备立宪公会的宗旨。()我的答案:√ 1 在1911年清政府成立的责任内阁中,()担任责任内阁的总理大臣。A、张之洞 B、袁世凯 C、奕劻 D、张謇 我的答案:C 2 清廷退位是在()。A、1911年2月13日 B、1912年2月12日 C、1912年2月11日 D、1912年3月11日 我的答案:B 3 袁世凯责任内阁成立后,任命张謇为()。A、商务大臣 B、苏州巡抚 C、军机大臣 D、农工商大臣 我的答案:D 4 张謇主张渐进的改革,不希望突然的、剧烈的社会动荡。()我的答案:√ 5 开国会是救亡图存的不二法门,这是张謇的观点。()我的答案:√ 1 在幕府期间,吴长庆曾让()跟随张謇学习。A、杨度 B、况文榜 C、袁世凯 D、王占魁 我的答案:C 2 1898年,张謇鼓动()上书,反对废黜光绪帝。A、康有为 B、刘坤一 C、李鸿章 D、袁世凯 我的答案:B 3 张謇的政治理念包括()。A、渐进的改革 B、激进的改革 C、突然的变革 D、兴办教育 我的答案:A 4 袁世凯草拟了清朝皇帝的退位诏书。()我的答案:× 5

袁世凯在直隶推行新政取得骄人成就,张謇对他的印象发生了转折性变化。()我的答案:√ 1 清朝衰败后,张謇支持袁世凯的重要前提条件是()。A、能够推进改革、控制局势 B、交情好

C、受过他的恩惠 D、吴长庆的要求 我的答案:A 2 中华民国成立后,张謇被任命为()。A、财政总长 B、内务部总长 C、交通部总长 D、实业部总长 我的答案:D 3 中华民国正式宣告成立是在()。A、1913.1.1 B、1912.1.1 C、1911.1.1 D、1910.1.1 我的答案:B 4 孙中山在同盟会成立初期,被立宪派称为“孙大炮”。()我的答案:√ 5 袁世凯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任临时大总统。()我的答案:× 1 革命党同意清政府退位后,推举()做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A、孙中山 B、梁启超 C、袁世凯 D、张謇 我的答案:C 2 1913年初国会大选后,()希望组织政党内阁却被袁世凯暗杀。A、梁启超 B、王宠惠 C、蔡元培 D、宋教仁 我的答案:D 3 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认为()只适合推翻清政府,而()才适合建设新的中国。A、革命派、袁世凯 B、革命派、立宪派 C、袁世凯、立宪派 D、立宪派、袁世凯 我的答案:A 4 张謇认为推行帝制是袁世凯自己的责任。()我的答案:× 5 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组建了包括北洋系和立宪派人士在内的内阁。()我的答案:√ 1 声称自己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继承者的国共两党曾()次合作。A、二 B、三 C、四 D、五

我的答案:A 2 中国第一个获得美国大学正式学位的学生是()。A、孙中山 B、郑观应 C、何启 D、容闳 我的答案:D 3 孙中山于()上书李鸿章。A、1892年 B、1893年 C、1894年 D、1895年 我的答案:C 4 孙中山26岁之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儒家教育。()我的答案:√ 5 孙中山在檀香山读书期间加入了基督教。()我的答案:× 1 《新政真诠》的作者是()和()。A、孙中山、陆皓东 B、何启、陆皓东 C、郑士良、胡礼垣

D、何启、胡礼垣 我的答案:D 2 香港兴中会成立于()。A、1894年 B、1895年 C、1896年 D、1897年 我的答案:B 3 1894、1895这两年期间加入兴中会的人员中,()占了绝大多数。A、工人 B、会党 C、商人 D、农民 我的答案:C 4 庚子事件和晚清新政间接推动了孙中山的革命进程。()我的答案:√ 5 孙中山一而再、再而三地上书失败后,成立了兴中会。()我的答案:× 1 孙中山是什么时候提出的“三民主义”?()A、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初

B、中国同盟会成立一周年之际 C、《民报》创刊时

D、《民报》创刊一周年之际 我的答案:C 2 《军政府宣言》发表于()。A、1905年春夏之交 B、1905年秋冬之间 C、1906年春夏之交 D、1906年秋冬之间 我的答案:D 3 孙中山提出的“五族共和”,包括哪五个民族?()A、汉苗蒙回藏 B、汉满蒙回藏 C、汉满蒙回壮 D、汉满蒙维藏 我的答案:B 4 在中华民族利益受到西方列强的威胁时,革命党人也会毫不犹豫地支持清政府。()我的答案:√ 5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体现了孙中山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我的答案:√ 1 《军政府宣言》里规定,革命要经过()年军法之治、()年约法之治后到达宪法之治。A、二、四 B、三、四 C、四、六 D、三、六 我的答案:D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A、大总统 B、国会 C、国民全体 D、军政府 我的答案:C 3 孙中山认为()是政治革命的根本。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族革命 我的答案:B 4 孙中山在阐述民生主义时主张只收地租这一项税。()我的答案:√ 5 社会革命可以在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完成后再推行。()我的答案:× 1()体现了康有为的社会主义理想。A、二民主义

B、翻译社会主义文献 C、博爱、天下为公 D、《大同书》 我的答案:D 2 “半殖民地”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来的。A、毛泽东 B、章太炎 C、孙中山 D、宋教仁 我的答案:C 3 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能够合作的一个基础是()。A、争取帝国主义对革命事业的支持 B、驱除鞑虏 C、平均地权

D、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 我的答案:D 4近代社会以来,几乎各阶级人员都对社会主义思想表示出了兴趣。()我的答案:√ 5 晚年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指的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我的答案:× 1 不平等条约是从()后开始签订的。A、鸦片战争 B、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第一次世界大战 我的答案:A 2 晚年孙中山认为()是中国贫穷和落后的根本原因。A、军阀林立 B、不平等条约

C、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D、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 我的答案:D 3 1912年,()组建了中国国民党。A、孙中山 B、蒋介石 C、宋教仁 D、黄兴 我的答案:C 4 国民党与同盟会是性质一样的革命党。()我的答案:× 5 国民党改组后,有了明确的领袖,但是组织上依然比较松散。()我的答案:√ 1 哪项不属于国民党建设过程中的特点?()

A、彻底改变了现存的社会秩序 B、具有浓厚的个人关系色彩 C、有自己的党组织和理论思想 D、反对帝国主义列强 我的答案:A 2 孙中山受到苏俄革命的启发,明确了()的观念。A、共产主义 B、多党执政 C、两党执政 D、一党执政 我的答案:D 3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不包括()。A、联俄 B、联共

C、团结知识分子 D、扶助农工 我的答案:C 4 国民党在政治实践中,实现了党与政权的充分结合。()我的答案:× 5 孙中山没有全盘接受苏俄的革命模式。()我的答案:√ 1 为什么说孙中山主导的辛亥革命是失败的?()A、爱新觉罗家族仍然存在

B、改组后的国民党没有掌握实质政权 C、北洋军阀参与推翻了清政府 D、革命党人损失惨重 我的答案:B 2 授课老师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一位手不释卷的书生,因为()。A、他一生都在努力读书 B、他阅读大量英文著作

C、他直接阅读西文著作并由此构建自己的理论和思想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 孙中山在不同场合讲的话自相矛盾,是由于()。A、他的政治思想不坚定 B、他讲话是随性而发

C、为了争取不同势力的支持 D、他不擅长权术 我的答案:C 4 兴中会的第一次起义失败后,国内外华人都依然非常支持孙中山。()我的答案:× 5 孙中山因为看到袁世凯对自己革命理念的赞同而推荐袁世凯做大总统。()我的答案:√ 1 孙中山一生中最根本最重要的事业是()。A、建立同盟会

B、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发动革命起义 D、促成国共合作 我的答案:B 2 传统社会崩溃以后,中国要建设民主国家,需要哪些条件?()A、社会精英对民主的认同 B、全体社员成员对民主的认同 C、国家的统一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 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完成了()和()的历史使命。A、破坏旧制度、统一国家 B、破坏旧制度、建设国家 C、统一国家、建设国家 D、统一国家、改革旧制度 我的答案:C 4 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最主要的任务是破坏旧世界,为将来的统一和建设奠定基础。()我的答案:√ 5 孙中山在1925年前后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国民革命取得良好效果。()我的答案:× 1 黄兴联合宋教仁在()成立了华兴会。A、常德 B、长沙 C、武昌 D、上海 我的答案:B 2 宋教仁引用各国资料,证实了()是中国的领土。

A、孤岛 B、竹岛 C、间岛 D、钓鱼岛 我的答案:C 3 1905年,宋教仁创办了()。A、《民报》 B、《革命军》 C、《猛回头》

D、《二十世纪支那》 我的答案:D 4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家都是接受了新兴知识的知识分子。()我的答案:√ 5 宋教仁在自然科学方面造诣颇深。()我的答案:× 1 拒俄运动的主要参与者不包括()。A、在日本的留学生 B、上海新学堂的学生 C、上海新学堂的老师 D、新士绅代表 我的答案:D 2 晚清到民国初期,到()留学的学生最多。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美国 我的答案:C 3 在宋教仁涉猎的书籍中,读()是为了增强个人修养,为革命成功作贡献。A、王阳明及心理学著作 B、经世之学 C、宪政思想 D、财政学 我的答案:A 4 抗俄运动时期,清政府支持学生军与沙俄抗争。()我的答案:× 5 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者由于新知识分子众多,又被称为“书生革命”。()我的答案:√ 1 宋教仁最关注的是()和()对中国的侵略。A、英国 日本 B、沙俄 日本 C、德国 英国 D、德国 沙俄 我的答案:B 2 1901年以后,新知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是因为()。A、新知识分子人数不断增加 B、传统士人数量不断减少

C、新政全面实施,社会观念不断变化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3 1903年以后,()和()成为革命者的大本营。A、檀香山 日本 B、湖南 檀香山 C、上海 日本 D、广东 上海 我的答案:C 4 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宋教仁深明大义为清政府提供领土交涉参考。()我的答案:√ 5 宋教仁与鲁迅一样,希望唤起国民的麻木,抵抗列强侵略。()我的答案:√ 1 武昌起义中,()成了革命家的领导人。A、黄兴 B、宋教仁 C、黎元洪 D、谭仁凤 我的答案:C 2 宋教仁曾担任过《民报》的()。A、记者 B、专栏作家 C、编辑 D、庶务 我的答案:D 3 日本同盟会实际上()负责得最多。

A、宋教仁 B、孙中山 C、黄兴 D、章太炎 我的答案:A 4 宋教仁1910年前后提出了革命三策,后来的武昌起义即是按照上策的革命计划进行的。()我的答案:× 5 宋教仁没有到武昌指挥起义,间接导致了湖北脱离了同盟会国民党的领导。()我的答案:√ 1 民主宪政的特别不包括()。A、宪法至上

B、不论人口多少都要有立法机关 C、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D、用法律形式规定人民的自由权利 我的答案:B 2 黄花岗起义后,宋教仁组织上海一带的革命人成立了()。A、国民党 B、同盟会总会 C、同盟会中部总会 D、华兴会 我的答案:C 3 实行民主宪政的好处是()。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B、防止独裁或者暴政 C、保证政治的稳定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4 宋教仁有卓越的组织能力,同盟会成立后的起义大多是他直接指挥的。()我的答案:× 5 民主宪政的实现需要借助革命或者改良的方式进行。()我的答案:√ 1()体现了宋教仁对人民参政权的重视。A、《希望立宪者其失望矣》 B、《同盟会中部总会的章程》 C、《鄂州约法》

D、《英国之国会革命》

我的答案:D 2 在西方人看来,实行宪政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国家政治的稳定 B、保证人民的参政权 C、保障人民的自由 D、限制政府的权力 我的答案:C 3 宋教仁对英国推崇的原因是()。A、英国议会革命后,推进了民主政治 B、英国没有侵略中国 C、英国战胜了俄国

D、英国完全实现了人民统治国家 我的答案:A 4 宋教仁在清末提出的“国民为国家政治之主体”观念具有开创性和颠覆性。()我的答案:√ 5 西方国家认为,政府的权力要受到限制,但君主的权力不用限制。()我的答案:× 1()在共和立宪国里是政治的真正的主体。A、政党 B、议会 C、政府 D、国民 我的答案:A 2 宋教仁认为宪政的真正目的是()。A、建立共和制 B、建立君主立宪制 C、保证人民参政

D、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 我的答案:C 3 《中华民国临时组织法草案》规定()拥有议定法律、公债募集等权力。A、国民党 B、国民全体 C、上议院 D、参议院 我的答案:D 4 宋教仁强调政党的成员可以是全体国民。()

我的答案:× 5 传统社会的精英政治,其授权者是科举制度。()我的答案:× 1 宋教仁不赞同总统制而赞成内阁制是因为()。A、更换不适合的总统会动摇国体 B、总统制易导致个人独裁

C、内阁制牵制较多不易造成独裁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 宋教仁主张两党制,他认为1912年以后政治上的两党是()和()。A、立宪派、北洋派 B、国民党、北洋派 C、国民党、立宪派 D、立宪派、进步党 我的答案:C 3 宋教仁提出责任内阁由()组织。A、议会中的多数党 B、议会中的两个政党 C、总统

D、国民选举 我的答案:A 4 宋教仁主张的内阁制是法国式的内阁制。()我的答案:× 5 宋教仁和孙中山的政治主张都与欧美国家政治运作情况完全相合。()我的答案:× 1 1912年1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宋教仁担任()。A、农林总长 B、内阁总理 C、参议院院长 D、法制局局长 我的答案:D 2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央政府采取()。A、总统制 B、责任内阁制 C、共和制

D、民主立宪制 我的答案:B 3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内阁总理是()。A、孙中山 B、宋教仁 C、唐绍仪 D、蔡元培 我的答案:C 4 国民党在1912年底至1913年出的国会选举中失败了。()我的答案:× 5 宋教仁为了限制袁世凯权力,实行责任内阁,赢得国会宣传,成立了国民党。()我的答案:√

第二篇:尔雅通识课程考古发现与研究

1.1 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标准不包括

A 研究对象 B 研究方法 C 研究目的 D 研究年限 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是

A 傅斯年B 李济C 张忠培 D 梁思永

从1921年起,我国考古学已经经历了三代学者的交替×四代 甲骨文的文物发现是在

A 1899.0B 1900.0 C 1901.0 D 1902.0 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取资料的×考古学通过科学发掘文物学通过征集手段 1.2 下列按出现时间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 铜器石器铁器 B 石器铜器铁器

C 石器铁器铜器

D 铁器铜器石器 下列哪项属于遗迹的特点

A 可携带B 不可移动

C 人为加工

D 完整性 科学考古学的诞生条件包括

A 地质学的发展

B 生物学上的细胞学说

C 古物学的发展

D 历史学的发展

考古学研究对象为实物;历史学研究对象为文献资料√ 文物学不使用科学发掘的手段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 1.3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不包括

A 磨制石器出现

B 陶器出现

C 动植物的驯练与培养 D 合成金属材料 在石器时代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时代是

A 旧石器时代新时期时代

B 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

C 新时期时代铜石并用时代

D 铜石并用时代旧石器时代

从300万年前开始,直到一万年前,石器通过磨制方式制作,称为旧石器时代×打制 在青铜时代,青铜器主要被用来

A 装饰 B 祭祀

C 生产工具

D 建筑

从一万年前开始,新石器时代的出现与农业革命息息相关√ 2.1 考古学家不包括

A 学者

B 技工

C 后勤人员D 领导者

考古学家的标准是扎实的专业基础,丰富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较强的行政能力 考古学跟经济、民生、法律都存在矛盾× 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

A 夏鼐

B 苏秉琦C 严文明

D 王巍 中国的考古研究被称为“黄金时代”√ 考古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 生态建设

B 基础设施建设

C 农业用地

D 旧城区改造 2.2 下列行为对考古没有危害的是

A 文物的非法买卖B 祖传文物的流通

C 鉴宝节目

D 走私 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

A 明确的地层信息

B 历史信息准确 C 科研价值低

D 科研价值高 继承和被赠予的文物都不能买卖× 下列哪种事物被划分为遗迹

A 房屋

B 生产工具

C 生活用品

D 礼仪用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2.3

改革开放以后,文物破坏越发严重√ 唐朝陵墓中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是

A 唐肃宗墓B 武则天墓

C 唐太宗墓

D 唐玄宗墓 考古不仅是调查、研究,还有

A 欣赏

B 模拟C 保护

D 传世

自然带来的文物破坏中,较为严重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 西伯利亚

B 秦始皇兵马俑

C 三峡大坝 D 河西走廊 文物展厅需要自然光而非人工光× 2.4 考古学文化的三个要素不包括

A 有特定空间分布区域

B 有特定时间范畴

C 具有特色文化特征 D 被特定的人群所认同

有的地区在农业和家畜业产生后还没有发明陶器,因此这一阶段不属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制造铁器,战国中叶得以普及,东汉时取代青铜器√ 下列关于青铜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 硬度高

B 致密

C 不容易出沙眼 D 熔点高 旧石器时代中期大体上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

A 早期智人阶段

B 能人和直立人阶段

C 晚期智人阶段

D 智能发展阶段

新时期时代的三大特征:磨制石器为主,发明陶器,农业家畜饲养业产生,人类从过去“掠夺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对于铜石并用时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红铜开始出现 B 陶器发展迅速 C 石器仍是主要工具 D 掌握一些铜的冶炼技术 2.5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两个不同点为

A 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不同

B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不同

C 研究类型与研究主体不同D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不同 明十三陵定陵是中国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 考古学在我国属于人类学范畴×历史学 下列不属于历史考古学阶段的是

A 秦汉考古学

B 隋唐考古学

C 宋元考古学D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 中国的可查祖先位于

A 非洲

B 我国西北C 我国西南

D 我国东南 2.6 目前考古主要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不包括

A 田野考古

B 史前考古

C 历史时期的考古D 明清时期的考古 下列哪项不属于田野考古学

A 水上考古

B 水下考古

C 航空考古

D 地下考古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标准是

A 陶器是打制还是磨制石器B 是否有人工种植的农业

C 人类是否住在水边

D 人类是否能够加工家畜肉类

标志着人类结束史前时代的遗存为文字、铁器与群居生活×文字金属(铜器)城 2.7 实验考古学以实验模拟的方式来判断有关古人行为的理论√ 民族考古学通过一些先进文明的民族的生活生产工具来研究× 郭沫若不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是由于

A 研究对象不正确

B 偏向研究文献资料

C 没有从事野外实地考古工作

D 他是历史学家 田野考古的工作方式包括

A 查阅挖掘B 调查发掘清理

C 调查发掘修复

D 研究潜水 水下考古除了发掘水下遗址,打捞沉船与文物,还研究

A 海上交通

B 古代气候

C 岛屿条件

D 国际关系 2.8 科技考古主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文化遗存和相关自然遗存√ 在青铜中,为加强硬度,应该添加哪种元素的剂量

A 铅

B 铜 C 锡

D 铝

1977年,复旦大学采用无损科学检测研究了

A 秦始皇兵马俑B 越王勾践剑

C 商纣王剑

D 越书 对古代人骨进行基因性检测属于下列哪种考古

A 航空考古

B 田野考古C 科技考古

D 民族考古

航空考古学是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观察,根据肉眼所得的遗迹分布来研究× 2.9 下列哪一项被认为是一类遗存对象而非一种遗存对象

A 宗教考古学

B 植物考古学

C 动物考古学

D 陶瓷考古学 植物的起源与栽培和动物的驯养的成因理论被称为

A 进化论

B 细胞学说

C 动能守恒D 动力学研究 如果要寻找202_年前的遗址,应到何处找寻

A 山洞

B 山沟

C 码头 D 靠近水源的平原 环境考古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

植物考古学的研究材料指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古代植物遗存× 2.10 聚落考古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 聚落中的人际关系B 聚落中单独的器物

C 聚落中的贸易关系

D 聚落中的战争 北方岩画所采用的方式为

A 浮雕B 刻制

C 涂绘

D 彩画

在古代,我国多偏好使用软玉;其他国家偏好使用硬玉√ 在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偏好使用铜器

A 西部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南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始于新石器时代× 3.1 考古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 我们所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是经过考古学家修复后的状态√ 中国考古之父是

A 夏鼐

B 张忠培C 李济

D 郭沫若 下列属于自然遗存的是

A 遗物

B 遗迹

C 遗痕 D 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物 衡量考古的成绩,主要是看

A 发掘结果B 发掘方法

C 发掘过程

D 发掘主体 3.2 人工遗存与自然遗存全都存在于

A 考古遗址

B 陵墓

C 考古环境

D 模拟实验

考古遗存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考古资料,具有研究价值,是由于

A 保存时间长

B 保存形态完好

C 经过官方鉴定 D 存在于特定环境中 考古学上所说的“透物见人”是指透过器物研究当时人类的情况,该情况不包括 A 器物本身的构成 B 当时的生产状况

C 家庭及社会关系

D 宗教信仰 遗痕是遗迹形成或使用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对考古资料的保存就是保存遗迹和遗物× 3.3 在文物产生到被挖掘之前,它的有机物与无机物都会发生改变√ 下列那种现场可以保存的比较好

A 长期风化

B 经历自然灾害

C 得到有关部门重视D 瞬间被破坏 庞贝古城是经过漫长的风吹雨淋而形成的破坏× 中国人考古经历了三个过程,依次为

A 单体群体整体B 单体整体群体

C 整体单体群体

D 整体群体单体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力作用对文物的破坏

A 泥石流

B 火山爆发C 盗墓

D 海啸 3.4 软遗址在绝氧的环境中,如沼泽地,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 下列哪项属于硬遗址

A 北京故宫 B 埃及金字塔

C 应县木塔

D 苏州园林 软遗址的保护比硬遗址要难,信息消失的更多√ 下列哪些不属于人为作用对文物的破坏

A 生产B 地震

C 盗墓

D 大型工程建设 考古学中文物的价值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A 历史价值

B 艺术价值C 商业价值

D 科技价值 4.1 现在考古学更多的是运用拉网或地毯式调查√

试掘采用的方法是挖一条长方式的、四壁垂直的坑,考古上叫做探沟√ 地面调查往往是通过地面挖掘来完成的× 收集遗存的方法有三种,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

A 田野调查法试掘钻探法航拍取样法

B 田野调查法航拍取样法探方发掘法 C 田野调查法试掘钻探法探方发掘法

D 试掘钻探法航拍取样法探方发掘法 古人的选址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下列哪项与选址无关

A 水源

B 便利的交通条件

C 较早的选址在山脚处 D 集市贸易条件便利 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依次为

A 收集遗存整理遗存研究遗存

B 研究遗存收集遗存整理遗存

C 收集遗存修复遗存研究遗存

D 研究遗存修复遗存拍卖遗存 4.2 没有被人扰动过的土壤是生土,被人扰动过的是熟土√

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按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方法是

A 探沟发掘

B 试掘发掘

C 田野发掘D 探方发掘 探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

A 主体隔梁关键柱B 承重墙主体底部 C 隔梁主体底部 D主体底部关键柱 试掘是地面调查的一种

简述钻探的优点:能直接深入地下取样观察,直接准确地取得一定地点的文化堆积资料,比发掘省工,破坏性小,能在短时间内了解较大面积的地下情况。探铲源于清末盗墓者所使用的工具,又名

A 西安铲B 洛阳铲

C 平阳铲

D 阜阳铲 4.3 考古队的组成人员不包括

A 民工

B 考古队员C 实验员

D 队长 盗墓者按照土层堆积原理挖掘,并没有破坏埋藏环境 下列对隔梁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

A 出土修边

B 承重挖掘

C 承重观察剖面D 出土承重 挖掘时要按不同颜色的土层清理√ 地面土层的堆积遵循一定的原理,即

A 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上B 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下

C 交错堆积

D 年代越早,土层颜色越浅 4.4 记录包括三种,即

A 文字口述影像

B 口述绘图影像

C 口述文字绘图D 文字绘图影像 关键柱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挖掘的√

探方日记只是记录每个探方的人员配置× 厚葬与薄葬转化的原因不包括

A 国家经济的兴衰B 国外文明的影响

C 观念的转变

D 盗墓的猖獗 拍照整理文物的目的是

A 鉴定

B 留下影像资料 C 为之后的研究做准备

D 为了更好的修复 4.5 解释遗存的过程依次为

A 判断年代遗存关系透物见人

B 判断年代透物见人整理修复

C 透物见人继续挖掘整理资料

D 判断年代遗存关系修复整理 考古学中年代被划分为

A 绝对年代非绝对年代

B 史前年代史后年代 C 绝对年代相对年代

D 有文字年代无文字年代 所有的文物上面都有文字× 测量对象为火山岩的测量方法是

A 碳十四测定法

B 铀系法

C 铝铍埋藏测年法D 钾氩法 碳十四的测定条件是

A 无机物范围五年B 有机物范围五万年

C 碳水化合物范围五万年

D 蛋白质范围八万年 考古的断代要靠文物出土的地层来判定√ 我国科学家将北京人的生存时间推进为

A 距今100万年

B 距今200万年C 距今77万年

D 距今88万年 4.6 考古学中确定年代的方法为

A 地层学类型学

B 地层学元素学

C 类型学年代学

D 地层学年代学

树木年轮测年法的原理在于年轮,年轮的宽窄在于

A 树龄B 气候条件

C 人工培植

D 树的种类 简述考古学的目的:

总结材料,使它们更具有系统性。

通过排序,建立实物资料的相对年代排序。

通过类型比较分析,确定遗存的文化性质,并为讨论社会关系作准备。器物风格(形状纹饰)的变化常常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

地层学原理为:地层堆积是按照时间早晚,自上而下依次堆积形成的√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理论方法,也叫层位学√ 类型学主要对古文化遗存在结构、材料、功能、装饰方面的特征进行

A 断代

B 统筹

C 细化考量D 归类排比 4.7 以器物来研究历史,这被称为

A 透人见物

B 以史为镜 C 以物论史

D 本末倒置 文物的特点为

A 鉴定真伪贩卖欣赏B 鉴定真伪断代鉴赏

C 断代鉴赏保存

D 鉴定真伪断代修复

考古先前的一系列工作,如发掘、整理等,都是为复原历史服务的。√ 古文物的图层堆积状况与现代器物的土层堆积状况并无多大差别× 器物“豆”按年代变化的规律是

A 早期胖晚期瘦

B 早期瘦晚期胖 C 早期矮晚期高

D 早期高晚期矮 4.8 在一定时间范畴和空间分布内,有一定共同的器物特征,我们将这样的一群遗存称为考古学文化√

“透物见人”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哪种不属于它的方法

A 只研究文献

B 民族考古

C 模拟实验

D 宗教考古 类型学制造某个特定时空范畴,通过人们使用的器物来了解当时人类的情况,这种情况不包括

A 国家的地形与气候

B 人们的生活生产环境

C 心理因素

D 传统习俗 8000年前,“满天星斗”是指中国各地的文化是

A 频繁交流

B 尚未成型

C 开始萌芽D 独立发展

简述中国六大器物区: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以关中、晋南、豫西为中心的中原,以山东为中心的东方,以环太湖为中心的东南部,以洞庭湖与四川盆地的西南部,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中轴的南方。

以最后一次发现文物的地点来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命名× 5.1 《宣和博古图》是宋徽宗敕纂,记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839件青铜器√ “西清三鉴”不包括

A 《西清古鉴》

B 《宁寿鉴古》

C 《西清续鉴》 D 《宁寿续鉴》 金石学是正经补史,史学意味浓厚,系统研究古物,在下列哪个朝代兴起 A 南宋B 北宋

C 北齐

D 南唐

《先秦古器图碑》是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 “考古”二字最早出自于《考古图》,此时指的是

A 考证文物

B 考察历史C 考证古文字与古文章

D 考证古人类生活 5.2 让学者和驴子走在中间”是出自谁的名言

A 墨索里尼

B 亚里士多德

C 丘吉尔D 拿破仑 简述金石学的特点:1.带有文字的是其主要著录对象2.皇家参与收藏3.这些器物都是经过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 传世品的缺点在于

A 不能流通

B 无商业价值

C 无法修复D 很难断代 西方国家有野外挖掘的传统,我国则以家族遗传为主√ 发掘品由于缺少堆积土层的情况,所以很难确定其年代× 中国金石学与西方古物学的相似之处在于

A 都缘于人类对未来世界的信心

B 都出于对文物的热爱

C 都缘于人类对过去美好世界的向往

D 都出于对艺术摆设的好奇 5.3 美术史学家‘中国敦煌学的奠基人是

A 常书鸿

B 王国维

C 罗振玉

D 王懿荣

1900年前后的三大发现,汉简、甲骨、敦煌,后来都成为显学√ 由王国维提出,用地下出土文物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为 A 二重证据法

B 二元法

C 对照法

D 文献法 三大发现只能成为考古发现,不能成为文物发现× 由刘鹗所写,第一本著录甲骨的出版书籍

A 老残游记B 铁云藏龟

C 京华烟云

D 孽海花 5.4 五四运动把中国传统学科的治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解构,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方式√ “甲骨四堂”之一,早期发掘殷墟的考古工作者是

A 罗振玉B 董作宾

C 郭沫若

D 王国维 《史记》所书写历史的真实性被甲骨的发现而否定× 参与河南仰韶文化开发的学者是

A 丹斯基

B 桑志华C 安特生

D 步达生

简述甲骨四堂的人物及作用:雪堂:罗振玉,导夫先路。观堂:王国维,继以考史。彦堂:董作宾,区其时代。鼎堂:郭沫若,发其辞例。甲骨文的刻字有两种情况,分别是刻在

A 猪骨羊骨B 牛肩胛骨龟甲

C 猪骨龟甲

D 贝壳龟甲 5.5 仰韶文化距今大约()年

A 3000年

B 5000年C 6000年

D 9000年 安特生在论证彩陶发现时,深入()做调查

A 河套平原

B 陕西

C 安阳D 河西走廊 瑞典考古学家参与了彩陶的发现√

我们在山西等地发现大量彩陶,通过断代认为 A 东方陶器早于西方

B 东方陶器晚于西方

C 中原陶器早于西南

D 中原陶器晚于西南

彩陶中的内彩盆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实用盆,不是礼器× 5.6 梁思永是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考古的科学手段的发展√ 日本用“考古”这两个字的时间要比中国晚×

1927年,中瑞签订了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第一个平等协定,结束了外国探险家随意进出中国“建功立业”的时代√

发掘安阳殷墟,是中国考古的摇篮,其意义不包括 A 标志我国现代化科技考古手段已经成熟

B 取得举世瞩目的发掘成果

C 形成了中国自己的一套田野考古的方法体系

D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考古人才

周人破坏商王在安阳的大批陵墓,原因是

A 保护不当

B 战争C 破坏政权象征,防止复辟

D 工程建设

1926年由()主持的山西夏阴村遗址发掘是我国学者第一次自行主持的考古发掘

A 安特生B 李济

C 梁思永

D 徐旭生 5.7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是用来形容考古作业方式的一句话,出自于 A 梁思永

B 梁思成 C 安特生D 傅斯年 发掘殷墟的过程中,采取了()的方法

A 土质土色

B 人类学

C 类型学

D 民族学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成立,所长是梁思永× 1936年,考古人员在一个定名为H127的坑中发现大量龟板√ 在殷墟不但发现了大量甲骨,还发现了

A 大规模陵墓

B 大量随葬品C 商代的部分都城

D 生产工具 5.8 考古学家往往不是在山上的洞里工作,而是在平原的土里工作× 安阳博物苑是世界文化遗产√

于1913年在北平创办,成为我国早期地质工作者摇篮的机构是

A 中国社科院B 中央地质调查所

C 中央考古小组

D 中国科学院 发现了北京猿人的头盖骨的考古学家是

A 裴文中

B 陈旭生

C 贾兰坡

D 梁思永 中国考古的启蒙者与中国考古学之父依次为

A 苏秉琦李济B 安特生李济

C 李济梁思永

D 裴文中严文明 6.1 地质年代的等级单位被划分为 A 年、代、纪、世、期

B 天、月、年、纪、世 C 宙、代、纪、世、期

D 宙、时、代、世、纪

()一书暗示了人类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

A 《进化论》

B 《天演论》 C 《物种起源》

D 《细胞论》

在非洲为揭开人类的神秘面纱而工作,有“考古、人类学第一家族”之称的是 A 路易斯家族

B 洛克家族

C 撒丁家族D 利基家族 我们现在的环境气候,可以追溯到第三纪×

一万年前,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可能是由于气候变化,由寒冷干燥变得温暖湿润√ 6.2 路易斯·利基提出一项假说式的理论,影响深远,该理论是 A 人类由非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B 人类从亚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C 人类从欧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D 人类从美洲起源,向世界各地迁徙 利基族至今为止已经经历了()代 A 二B 三

C 四

D 五

在生物学意义上,进化相当于演化,指向好的方向变化× 第一代利基家族发现了

A 腊玛古猿 B 南猿

C 北京人

D 甲骨文

人类经历了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直立人等阶段√ 7.1 成人有206块骨骼,骨骼之间用()连接起来 A 结缔组织

B 软骨

C 肌腱D 关节和韧带

成人骨骼中,有6块听小骨属感官器,除此之外,躯干骨的数量最多× 体质人类学研究时不需要分年龄× 下列不是用以区分男女骨骼的部位是 A 下颚

B 盆骨

C 肩骨D 牙齿 人类学的两个分支为

A 体质人类学民俗人类学

B 宗教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C 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D 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 7.2 世界普遍出现大型能聚集很多人口的城市,即城市革命,时间是 A 6000年前B 5000年前

C 3000年前

D 1000年前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少与当时人口稀少有很大关系√ 人类第一次学会的合成材料是

A 石器B 陶器

C 铜器

D 铁器 男女骨骼年龄的鉴别,通常的鉴定部位是 A 颅骨B 尾骨

C 胸骨

D 盆骨

旧石器时代的遗存有两种,分别是人骨和工具√ 7.3 从南方古猿过渡到人类阶段,()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A 能人

B 智人

C 古猿 D 路西 能人是最早()的人

A 直立行走

B 区分性别C 使用工具

D 群居 古猿阶段大致在400万年前×

大脑左右两半球出现了不对称性,显示出直立人已经有了掌握()的能力 A 有声语言

B 文字

C 劳动生产

D 使用工具 能人的脑容量比路西要高,更接近人类√ 7.4 未来人的三种理论中,不包括

A 未来人类有可能会死亡B 未来人类体力会更发达

C 未来人将变成大头人

D 未来人和现在人差别不大

认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二十万年前一个非洲女性祖先后代的理论是 A 进化论

B 物种起源C 夏娃理论

D 迁徙学说 人从起源开始面临的几种关系中,不包括

A 人与社会

B 人与自然 C 人与生态

D 人与环境 与“多地区起源”学说并列的学说是

A 多地区繁衍论

B 单一地区发展论C 单一地区起源论

D 多地区迁徙论 黑猩猩的分化要晚于大猩猩的分化√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大红猩猩× 7.5 山顶洞人时期还未曾发现有钻孔、墓葬、用火等手段× 诸多体质人类学者认为,中国的人类起源于 A 非洲

B 欧洲 C 中国本身

D 印度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人类起源与进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两种迁徙路线,包括北线与东线。现在占主流的东线学说,其路线是 A 由非洲经印度洋到东南亚到我国

B 由非洲到欧洲过西亚到我国

C 由非洲经大西洋到美洲

D 由非洲到北欧经俄罗斯到我国 时间比元谋人早,位于河北省阳原县的遗址为 A 殷墟

B 夏阴村C 小长梁

D 周口店 8.1 关于农业的富裕采集文化理论,错误的是

A 美国考古学家索尔于50年代提出

B 农业发生在天然条件富饶的环境

C 农业发源于食物的减少

D 理想地区位于东南亚

当一个地区人口资源失衡时,代价最小的方式是向外移民√ 世界最早的稻谷发现在()。

A 湖南澧县彭头山

B 浙江余姚河姆渡 C 湖南玉蟾岩

D 山东泰安大汶口

关于新石器时代到来的标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磨制的石器 B 群居部落的形成C 畜牧业的产生

D 陶器的制作和使用 中国农业发展过程出现过倒退阶段√ 8.2 8000年前的跨湖桥遗址发掘的重大意义是

A 出现了大量磨制石器B 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变异稻

C 出现了酿造酒类的现象

D 标志进入了农业社会

推翻了中国古代农业以中原地区为核心、南方没有农业起源发展的事件是 A 跨湖桥遗址的人工变异稻发现

B 长三角地区农业发达的证明

C 湖南玉蟾岩最早稻谷的发现D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 推动长三角水稻农业发展的动力是人口压力× 安徽贾湖遗址中酿造酒类的发现证明了

A 竞争宴飨现象推动了当地农业

B 当地文化当时已进入农业社会

C 人口压力增大推动了当地农业

D 自然资源减少推动了当地农业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 8.3 下列不属于中国远古时代的建筑种类的选项是

A 地穴式建筑

B平地式建筑C 泥土式建筑

D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文化出土的陶器上野猪图案的变化证明了当时已经有了驯养野猪的现象√ 环境因素是影响远古时期建筑样式的主要因素√ 人类最早的炊具诞生于以下哪种材料的使用时期 A 铁器

B 铜器

C 石器D 陶器 下列现象标志这人类进入定居生活的是

A 农业的诞生B 陶器的使用和制作

C 磨制石器的出现

D 畜牧业的出现 9.1 下列不属于新旧石器时代在物质上的区别是

A 农业生产工具

B 陶器C 建筑

D 家畜、农作物 城市中轴线最早的考古发现是秦汉时期×

社会分工的出现最早是伴随着下列哪个现象出现的

A 城市的出现

B 农业的出现

C 建筑的出现

D 人类开始定居 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时间的确定有重要意义的遗址是

A 半坡遗址B 东山村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距今约5000年前,中国进入文明时代,新石器时代结束√ 9.2 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总体趋势是

A 由南向北B 由北向南

C 由西向东

D 由东向西 中国古代瓷器最早出现于唐代× 下列不属于新石器时期制陶工艺的是

A 贴塑法

B 慢轮加工

C 快轮加工D 石磨加工

考古学还未证实最早的犁耕农业时期犁的动力是来自人还是牛√ 中国古代的社会动荡与分裂主要是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 A 气候变化

B 人口压力

C 社会变革

D 外蛮入侵 9.3 文化区系划分的主要因素不包括下列哪项

A 环境气候差异

B 物质文化特点

C 人类行为D 地域差别 新石器时期考古主要划分了几大文化圈 A 4.0

B 5.0

C 6.0

D 7.0

中国古代进入文明时期(距今4000年左右),中国的文化中心是哪个文化圈 A 北方文化圈B 中原文化圈

C 东方文化圈

D 环太湖文化圈 中国古代各文化圈的文明发展都是持续不断进步的×

中国古代的文化中心的分布不是固定不变,而是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 9.4 从新石器时代的()开始,人类的器物开始丰富 A 前期

B 早期C 中期

D 晚期

下列哪个文化区域在当时制作彩陶的工艺发达

A 黄河上游

B 山东地区

C 长三角地区

D 中原地区 新石器时期独立的文化圈还没有与其他文化交流的情况× 中国出现最早使用玉的文化史

A 贾湖文化B 兴隆洼文化

C 大汶口文化

D 仰韶文化

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开始由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社会√ 9.5 关于龙山文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

B 彩陶发展非常迅速

C 龙山遗址位于山东境内

D 玉器在平民中普遍使用 新石器时代中期(距今六七千年),考古界对该阶段使用了哪个文化名称作为概括 A 半坡文化

B 环太湖文化

C 龙山文化D 仰韶文化

在中原文化圈(陕、晋、豫)的考古史中没有出现过缺环现象√ 铜器最早出现在人类结束新石器时代后的文明时期× 人类“礼制”的出现以后有一定发展规模的时期是

A 仰韶文化时期 B 龙山文化时期

C 夏代

D 商代 9.6 客省庄二期文化出土了新的制陶工艺——夹砂陶,主要用于下列哪种器具的制作 A 炊器

B 食器

C 盛器

D 水器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大汶口文化、彩陶的制作和使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

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平等生活的分化是人类开始进入文明重要的象征√ 空心足的制陶工艺主要优点是

A 节省工艺材料B 增大受热面积

C 增加容积

D 减少重量和体积 新石器时代中下列哪一个文化开始出现了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现象 A 仰韶文化

B 龙山文化C 大汶口文化

D 河姆渡文化 9.7 下列不属于良渚文化特点的是

A 玉器更加复杂

B 有礼器玉琮璧C 有金属的使用现象

D 有城市遗址 下列不属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标志的是

A 城市 B 阶级出现

C 金属使用

D 文字出现 良渚古城的发掘证实了良渚文化已经进入了文明时代×

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呈现一种东部玉器多、西部铜器多的现象√ 下列不属于红山文化特点的是

A 有自己的玉器文化

B 有泥塑雕像

C 有大型祭祀遗址D 有城市遗址 9.8 考古学与历史的编写、修订是息息相关,相互渗透的√ 完整的中国史前历史《中国史前时代》的作者是 A 白寿彝

B 梁启超 C 苏秉琦

D 郭沫若 中国古代开始有规模的战争时期是

A 仰韶时期B 龙山时期

C 夏代

D 周代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过程的是 A 列国

B 古国

C 方国

D 帝国 简述中国考古学的使命:

在世界考古发现中,东西方的文明都是连续性的文明× 10.1 商王的墓葬一般有四个墓道√ 中国古代宫殿的主要建筑形式是

A 地穴式建筑B 台基式建筑

C平底式建筑

D 干栏式建筑 下列关于妇好墓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保存较为完整 B 有甲骨文记载C 地面还未出现封土的结构D 是商朝发掘最大的墓葬 商代国家的主要职能是祭祀和战争√ 下列关于殷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位于河南安阳 B 中国考古时间最长的遗址C 商朝前期的都城 D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10.2 商代墓葬区还未发现陪葬品中有先前其他文化的器物× 墓葬中砖的使用和砖室墓的出现是从哪个时期开始的 A 商

B 春秋战国C 汉

D 唐

历代皇帝都是去世前就先行修墓葬的× 先秦时期考古发现最大的墓葬是

A 妇好墓B 秦景公墓

C 楚庄王墓

D 齐宣王墓 金缕玉衣等器具的出现在墓葬中的作用是

A 防止腐烂

B 彰显墓主身份

C 宗教形式

D 当时风俗习俗 10.3 下列哪个文明区域不是和其他三个选项一起开始城市革命的

A 两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尼罗河流域

D 中国黄河流域 从哪个朝代开始中国的城市开始有了贸易和经济功能 A 汉B 唐

C 宋

D 元

如今中国教育界考古学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中国城市的出现后,贵族和百姓是一起生活在城市里的× 中国城市的建立往往是根据以下哪个因素为中心的

A 政治中心B 文化中心

C 经济中心

D 自然资源元素 10.4 中国文明的发展一直是以哪种因素为中心进行发展的 A 经济

B 文化

C 政治D 资源 以下世界文明中最具连续性的文明是

A 埃及文明B 中华文明

C 两河流域文明

D 印度文明 中国文明自古以来的经济形态一直是以哪种形式发展的 A 牧业形态

B 渔业形态C 农业形态

D 贸易形态

中国各个区域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同样呈现一种连续性的文明方式× 黄河中心论并不是一直以来都是适应中国文明进程的√ 10.5 下列关于殷墟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考古发掘时间最长的遗址

B 是世界文化遗产 C 其中商王墓大多保存完整

D 位于河南安阳 砖室墓穴取代土坑竖穴墓是从秦朝时期开始的× 从商朝开始的厚葬的习俗并不是一直延续发展的√ 商王墓一般有几个墓道

A 3.0 B 4.0

C 5.0

D 6.0 考古发掘的先秦时期的最大的墓葬是

A 秦景公墓

B 楚庄王墓

C 齐宣王墓

D 妇好墓 10.6 从哪个时期开始城市内开始取消宵禁开放夜市 A 东汉

B 隋C 宋元

D 西汉

从哪个时期开始都城内开始有居民居住的现象 A 曹魏

B 唐

C 宋元

D 西周

随着朝代的推延,墓葬与宫殿的位置越来越远√ 九经九纬的建筑布局是那个时代开始记载规划的 A 商B 周C 秦

D 汉

梁思成先生对北京老城墙的保护规划被采取了而且效果非常显著× 11.1 秦始皇陵的设计者是

A 秦始皇

B 秦二世胡亥

C 赵高 D 李斯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中国考古成就的是 A 良渚文化

B 北京猿人C 秦始皇陵兵马俑D 殷墟 活人殉葬的现象始于

A 新时期时代晚期B 殷商时期C 春秋战国

D 秦汉时期 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在考古学专业中称为遗址博物馆√ 对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发掘工作目前已经完成× 11.2 秦始皇陵兵马俑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数量大约为 A 6000.0

B 7000.0

C 8000.0

D 9000.0

关于不提倡挖掘秦始皇陵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事

A 破坏旅游业收入

B 研究水平欠缺

C 管理水平不足

D 保护手段、理念不够先进 秦始皇陵兵马俑对于考古、历史的研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兵马俑的生产形势都是模具式生产× 秦始皇陵的建筑的主要材料形式是

A 木料

B 砖石

C 土坑式 D 未考证 下列哪项属于遗迹的特点:不可移动 甲骨文的文物发现是在:1899 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标准不包括:研究年限 科学考古学的诞生条件包括:地质学的发展

下列按时间出现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石器 铜器 铁器 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是:张忠培 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取资料的:否

考古学研究对象为实物;历史学研究对象为文献资料:是 文物学不使用科学发掘的手段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是 从1921年起,我国考古学已经经历了三代学者的交替:否 考古危机的原因不包括:生态建设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不包括:合成金属材料 在青铜器时代,青铜器主要被用来:祭祀

从一万年前开始,新石器时代的出现与农业革命息息相关:是 考古学跟经济、民生、法律都存在矛盾:否 考古不仅是调查、研究,还有:保护 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严文明 考古危机的原因不包括:生态建设

在石器时代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时代是: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文物展厅需要自然光而非人工光:否 改革开放以后,文物破坏越发严重: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是 下列行为对考古没有危害是:祖传文物的流通 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科研价值低 我国的可查祖先位于:我国西南 考古学家不包括:领导者

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严文明 考古学在我国属于人类学范畴:否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两个不同点为: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不同

郭沫若不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是由于:没有从事野外实地考古工作 目前考古主要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不包括:明清时期的考古 唐朝陵墓唯一没有被盗的陵墓中可能是:武则天墓 下列哪项不属于田野考古学:水上考古

明十三陵定陵是中国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是

民族考古学通过一些先进文明的民族的生活生产工具来研究:否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标准是:是否有人工种植的农业 1977年,复旦大学采用无损科学检测研究了:越王勾践剑

如果要寻找202_年前的遗址,应到何处找寻:靠近水源的平原 下列哪一项被认为是一类遗存对象而非一种遗存对象:宗教考古学 田野考古的工作方式包括:调查 发掘 清理

在青铜中,为加强硬度,应该添加哪种元素的剂量:锡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是

环境考古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是

科技考古主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文化遗存和相关自然遗存:是 衡量考古的成绩,主要是看:发掘方法 在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偏好使用铜器:西部 下列属于自然遗存的是:与人活动相关的自然物

植物的超源与栽培和动物驯养的成因理论被称为:动力学研究

航空考古学是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观察,根据肉眼所得的遗迹分布来研究:否 考古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历史的一门学科:是

考古遗迹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考古资料,具有研究价值,是由于:存在于特定环境中 中国考古之父是:李济

在古代,我国多偏好使用软玉;其他国家偏好使用硬玉:是 我们所看到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经过考古学家修复后的状态:是 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始于新石器时代:否

中国人考古经历了三个过程,依次为:单体 整体 群体 人工遗存与自然遗存全都存在于:考古遗迹

古人的选址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下列哪项与选址无关:集市贸易条件便利 下列哪些不属于人为作用对文物破坏:地震 地面调查往往是通过地面挖掘来完成的:否

在文物产生到被挖掘之前,它的有机物与无机物都会发生改变:是

试掘采用的方法是挖一条长方式的、四壁垂直的坑,考古上叫做探沟:是 遗痕是遗迹形成或使用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否

考古学的研究过程依次为:收集遗存 整理遗存 研究遗存 下列哪项不属于自然力作用对文物的破坏:盗墓 下列对隔梁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出土 修边 探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主体 隔梁 关键柱

收集遗存的方法有三种,下列组合中正确的是:田野调查法 试掘钻探法 探方发掘法 没有被人扰动的土壤是生土,被人扰动过的是熟土:是 试掘是地面调查的一种:否

软遗址的保护比硬遗址要难,信息消失的更多:是 碳十四的测定条件是:有机物 范围五万年

把发掘区化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按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种方法是:探方发掘 考古队的组成人员不包括:实验员

地面土层的堆积遵循一定原理,即:年代越早,土层越往下 关键柱在一般情况下是不挖掘的:是 挖掘时要按不同颜色的土层清理:是

盗墓者按照土层堆积原理挖掘,并没有破坏埋藏环境:否 现在考古学更多的是运用拉网或地毯式调查:是 记录包括三种,即:文字、绘图、影像

厚葬与薄葬转化的原因不包括:国外文明的影响

树木年轮测年法的原理在于年轮,年轮的宽窄在于:气候条件 考古学中年代被划分为:绝对年代 相对年代 拍照整理文物的目的是:为之后的研究做准备 所有的文物上面都有文字:否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堆积,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理论方法,也叫层位学:是 器物风格(形状 纹饰)的变化常常是一个快速变化的过程:否

古文物的图层堆积状况与现代器物的土层堆积状况并无多大差别:否 文物的特点为:鉴定真伪 断代 鉴赏

考古学中确定年代的方法为:地层学 类型学

金石学是正经补史,史学意味浓厚,系统研究古物,在下列:北宋朝兴起 我国科学家将北京人的生存时间推进为:距今77万年 解释遗存的过程依次为:判断年代 遗存关系 透物见人 以器物来研究历史,这被称为:以物论史

地层学原理为:地层堆积是按照时间早晚,自上而下依次堆积形成的:否 考古学的断代要靠文物出土的地层来判定:是

古文物的图层堆积状况与现代器物的土层堆积状况并无多大差别:否 “考古”二字最早出自于《考古图》,此时指的是:考证古文字与古文章 “透物见人”的方法有很多,下列:只研究文献不属于它的方法 传世品的缺点在于:很难断代 8000年前,“满天星斗”是指中国各地的文化是:独立发展 “让学者和驴子走在中间”是出自:拿破仑的名言 《先秦古器图碑》是最早且有系统的古器物图录:否 西方国家有野外挖掘的传统,我国则以家族遗传为主:是 发掘品由于缺少堆积土层的情况,所以很难确定其年代:否 参与河南仰韶文化开发的学者是:安特生

我们在山西等地发现大量彩陶,通过断代认为:东方彩陶早于西方

由王国维提出,用地下出土文物与 传统文献相互印证的方法为:二重证据法 被称为“中国敦煌学的奠基人”美术史学家是:常书鸿

《宣和博古图》是宋徽宗敕纂,记录了宋代皇室在宣和殿收藏的839件青铜器:是 《史记》所书写历史的真实性被甲骨的发现而否定:否

五四运动把中国传统学科的治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解构,引进了西方的一些先进的研究方式:是

三大发现只能成为考古发现,不能成为文物发现:否

第三篇:通识课课程感想

爱上数学

我是一名大一新生,所读的专业是文科专业,高中时也是一个文科生,或许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典型的文科男,但我心中却有着对数学的一股热爱。李老师用通俗亲切的话语道出了数学的奥秘,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在数学大观的学习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不仅是一些数学方法,还有数学的思维方式或idea,更甚至是做人的道理!

李老师讲的内容很多都结合了自己的经历,学起来也觉得特别有趣,在这里我简单地举出几个对我触动最深以及使我收获最大的内容点来分享一下与之相关的其他外延内容,还有就是对这些数学思想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别做一下简单的论述。

美术中的数学

美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在生活中人们对美的追求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和对生活的感悟通过美术表现出来。我们知道美术作品大体上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几大门类,但无论哪种美术作品,材质和色彩可以千变万化,却总离不开形状和尺寸的约束。形数的和谐会给美术作品带来生命和美感,而形和数正是数学研究的对象,因此可以说美术与数学关系十分密切。从古至今,从中国到世界,无数聪明睿智的艺术家把算术代数、几何、对称性质等等数学理论都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取得很不错的艺术效果,为世人留下无数让人赞叹的惊世之作。

李老师讲了美术中的光影几何关系,我这里想说一下黄金分割。我们都知道黄金分割是数学上的一种比例关系,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分割法则。也称黄金分割率。它的分割方法为是将一个直线段分为两部分,使一部分的平方等于另一部分与全体之积,或使一部分对全体之比等于另一部分对这一部分之比。可以举个例子:在直线段AB上以点C分割,使(AC)^2=CB×AB,或使AC∶AB=CB∶AC。实践证明,它的比值是约为1∶0.618,被称为黄金比。最早黄金分割比是由古希腊人发现的,然后被人们反复验证运用,直到19世纪被全欧洲认为是最完美、最协调的比例。黄金比广泛用于造型艺术中,具有美学价值,尤其在工艺美术和工业设计的长和宽的比例设计中容易引起美感,故称为黄金分割。

古希腊人在建筑和雕塑的创作中是非常注重符合美的规律,在创造美的东西时他们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到完美极致。比如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它的第一个特征是,规则被认为最完美的艺术形式,是达到完美的保证。第二个特征是注重比例,并用精确的数字来表现;二在各种理想的比例中,黄金分割就得到广泛的运用。众所周知的维纳斯雕像令无数人惊叹、赞不绝口。这座雕像虽缺失双臂,但仍美丽动人,让人无限遐想。因为维纳斯雕像上身和下身的比例也非常接近黄金分割,0.382:0.618。从这些例子中可以说明希腊在造型艺术上非常注重比例。第三个特征是灵活性,为了适应视觉需要,这些规则还可以修改,比如像人体比例,一般人都是七个头长或七个半头长,为了能更适应审美要求,把这种比例改为八个头长,这样一来,人体显的更加匀称、修长,但其上身和下身的比例还5:8的黄金分割的近似值。此外还有闻名于世的位于法国巴黎的圣母院,它的正面的每一层的高宽比例都是严格按照黄金分割比例设计的,总体气势恢弘富丽堂皇和谐统一,给人以庄严肃穆又不乏浪漫生动,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哥特式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蜜蜂——数学家

李老师讲了蜜蜂制造的蜂窝的精确度堪称数学家水平,其实小蜜蜂还破解了其他难题。据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在花丛中飞来飞去的小蜜蜂显示出了轻易破解“旅行商问题”的能力,而这是一个吸引全世界数学家研究多年的大问题,如能理解蜜蜂的解决方式,将有助于人们改善交通规划和物流等领域的工作。

“旅行商问题”常被称为“旅行推销员问题”,是指一名推销员要拜访多个地点时,如何找到在拜访每个地点一次后再回到起点的最短路径。规则虽然简单,但在地点数目增多后求解却极为复杂。以42个地点为例,如果要列举所有路径后再确定最佳行程,那么总路径数量之大,几乎难以计算出来。多年来全球数学家绞尽脑汁,试图找到一个高效的算法,近来在大型计算机的帮助下才取得了一些进展。

不过,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报告说,小蜜蜂显示出了轻而易举破解这个问题的能力。他们利用人工控制的假花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不管怎样改变花的位置,蜜蜂在稍加探索后,很快就可以找到在不同花朵间飞行的最短路径。这是首次发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动物,研究报告即将发表在《美国博物学家》杂志上。

进行研究的奈杰尔·雷恩博士说,蜜蜂每天都要在蜂巢和花朵间飞来飞去,为了采蜜而在不同花朵间飞行是一件很耗精力的事情,因此实际上蜜蜂每天都在解决“旅行商问题”。尽管蜜蜂的大脑只有草籽那么大,也没有电脑的帮助,但它已经进化出了一套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能理解蜜蜂怎样做到这一点,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将有很大帮助。

据介绍,“旅行商问题”的应用领域包括:如何规划最合理高效的道路交通,以减少拥堵;如何更好地规划物流,以减少运营成本;在互联网环境中如何更好地设置节点,以更好地让信息流动等。由此可见数学的研究与应用对人类的生活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啊!

破解密码

最早的罗马密码采用的简单移位法,古代石匠密码采用密码本替代的方法类似于莫尔斯电码。而基础数学密码其实本质就是石匠密码变化和演进。举个熟悉的例子,Y=X+1,这个一次函数在平面上显示出一个图形(直线),我们在上面任意取点X1赋值为某信息,则Y1=X1+1。如果X1是内容,Y1就是密码,Y=X+1就是密钥。当我们收到Y1,用手中的Y=X+1,就能计算出X1,并从X1位置提取出信息。这就是最简单的数学密码,因为线上的数字简单有序,破的难度很小。

稍微有一点难度的可以用二次函数,Y=X平方+常数R作密钥,就变成了平面曲线,点的数量从线增加到面,破的难度立即增加。若用三次函数,Y=X立方+R做密钥,就要考虑三维的点,难度继续增加。而一个一般的纯数学密码的构成原理无非如此,第一次加密,将一些信息码放入到一个尽量复杂的难以反向求解的Ya中函数中,再把一些信息放入到另一个复杂函数Yb中,放入Yc,放入Yd„„。第二次加密,将Ya,Yb,放入复杂函数Ta中;Yc,Yd„„放入复杂函数Tb中,Tc,Td„„;第三次加密,将Ta,Tb,Tc,Td放入最终密钥函数U中。解码时,就跟取东西一样,一层接一层的取。

决定纯数学函数密码的难度有两个。一个是单个函数本身的反向求解难度要大,这也分2个方面,1、已知Y1求X1的难度,2、已知X1、Y1、求Y=F(X)的难度;一个是加密次数。因为计算过程过于复杂,只能用密码机代劳加密解密。

因此,若光密是一个数学密码,破解光密就需要一个杰出的数学家,脑袋里天生就有着数字和图形的各种关系。通过对各种Y值的排列组合、计算运算,将背后的函数运算一点点的推导出来。因为函数是等号相连,因此最后的运算结果一定是Y=F(X)+0,也就是说一定是等式两边同时除尽。破解失败的不成立等式为Y=F(X)+R(R不等于零)。这就是数学家在破解密码中要做的东西。那数学家能够开始运算的基础是什么呢?是语言学家,例如英语为母语的密码传递,单词THE的出现比率非常大,从A到Z的每个字母的日常出现比率都是有计算的。军用领域要精确到不同事件,不同语境的字符出现比率。根据这个比率,有时候还需要破解者发送一些含有‘毒饵’的假情报来辅助定位单词。例如中途岛海战前,美国故意多次明码或广播发送了太平洋各岛的‘毒饵’情报,日军截获后用密码向总部报告,结果密码系统全被破解。

李老师讲的这门数学大观,引起了我的很多思考,也使我收获颇丰。通过数学大观,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了数学思想的巨大力量,也通过自己的了解认识到了数学在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应用,今后,我定会将这种思想运用到我的学习与生活中。在这里感谢李老师开这门课,让我爱上了数学!

第四篇:通识课程设置

通识课是一套旨在拓宽基础、强化素质、培养通识的跨学科基础教学新体系,课程力图引导学生从本科教育最基本的领域中获得广泛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及主要思路,从而为能力和经验各异的大学生提供日后长远学习和发展所必须的方法和眼界。

通识课理念

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逻辑思维

阅读能力

“大学生在知识学习上,应该深度及广度兼备。一方面应该通过专业课程,对某一知识体系作深入的研究,一方面应该对其他领域作广泛的涉猎。大学生应该有清楚且具风格的表达能力,应该对数据资料有基本的处理及解释能力,至少对一种外国语语言达到起码的程度,并具有清晰的思考及批判能力。”

“大学生应该学习重要的学生研究方法与思想体系,因为人类凭借这些方法和思维模式来获得知识,了解大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大学生应该对不同文化的价值、传统及体制有所认识。

通识教育应该给大学生充分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接触不同的事物,使他们能对学术及文化发展长远的兴趣。增进他们对自我的了解,最后能对其未来的生活及生涯作出明智的抉择。经过与不同的学生相处的经验,培养他们成熟的处事及处人能力,并且也通过这种经验培养人们对人类多元本质的容忍度。” 对不同的事物保持高度的兴趣和尊重。

通识教育的必要性

1、通识课程提出了关于道德观、价值观和对心灵、理性的培养要求,有助于克服高等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维知识论倾向,有助于培养符合社会道德所要求的人。

2、提供了关于社会、自然、人文、艺术等领域广泛的知识,有助于克服目前高等教育过分专业化的弊端,有助于学生以跨学科的、文理综合的广阔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

3、通选课着重能力的培养,符合终身教育的思想,有助于学生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岗位更动和职业转变的要求。

4、重视国际知识和国际问题的学习,符合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1、北京大学

通选课被划分为以下5个领域:

A:数学与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哲学与心理学

D:历史学

E:语言学、文学与艺术

各领域的典型课程如下:

A:物理宇宙学基础、自然灾害与对策

B:人类学导论、中国经济专题、公共政治概论

C:20世纪欧陆哲学、心理学概论、政治哲学

D:美国史通论、中国哲学史、外国经济史

E:中国现代文学名著研究、世界电影史、影视鉴赏

学校对学生修课提出以下要求:自202_级学生开始,毕业时必须修满16学分的通选课,其中每个领域至少有2学分,最后一个领域应当有4学分。

为配合通选课的选课工作,学校向世界一流大学学习,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推出面对面与网上选课相结合的新选课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

2、台湾大学(台大)

台湾大学的这类课程称为“通识课程”,被划分为4个领域:

G1:人文学

G2:社会科学

G3:物质科学

G4:生命科学

台湾大学规定,自1997年入学的学生起,必须完成12学分的通选课,才能毕业,每个领域至少2个学分。

各领域典型课程如下:

G1:人文学(庄子、史记、莎剧导读)

G2:社会科学(经济学原理、犯罪学、国家与社会发展)

G3:物质科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台湾的海岸环境)

G4:生命科学(生命与人、农业概论、植物与文明、卫生保健)

台湾省的教育部规定,1993年入学的学生,必须完成8个学分的通识教育课程。从这一规定看出,台湾省在这一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台大的要求学分多一点。

3、哈佛大学

哈佛的本科生必须完成的课程被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专业课程,学习量大约占总学习量的50%;第二类为称为核心课程(The Core Curriculum Program),核心课程被划分为10个领域,课程的学习量占总课程量的25%;第三类为共同必修课程,包括英文写作、外语课程以及数据资料分析与诠释。其中第二部分核心课程,即为通识教育课程,这类课程被划分为10个领域:

⑴外国文化()

⑵史学研究A(历史地认识现在,目标是使学生能历史地解释当前世界的某些主要问题):现代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

⑶史学研究B(历史的进程,理解历史进程的复杂性,作出公正的评价):美国内战史:1861-1865;世界大战与10世纪的社会

⑷文学与艺术A:文学,必须选,理解伟大的作家如何对生活经验作出各据特色的表述。

⑸文学与艺术B:音乐与美术,进行美术手法、视觉艺术和音乐风格方面的介绍,发展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⑹文学与艺术C:艺术的文化背景,探讨文化史上特定时期及艺术作品在特定社会中的作用。

⑺道德思维:了解主要的思想传统、了解道德问题的复杂性,具备对具体问题区别和评价的能力。“公正“

⑻自然科学A:对自然现象采用预测和演绎的分析方法,对自然现象作出定量处理。“能量与动力学”

⑼自然科学B:无法分解为组成部分的复杂体系:“视觉与脑”“进化论生物学”

⑽社会研究:经济学原理

(一)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课程理念三原则

从我国目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来看,一般仍停留在专业知识教育补缺的层面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实用化”、“技能化”和“拼盘化”的倾向。从通识教育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看,通识教育负有多重使命,可以把通识教育所承载的使命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知识的“扩大化”,通过加强文文渗透、理理渗透、文理渗透,做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使理工科学生掌握人文知识,文科学生具有科学知识的武装。现代高等教育已进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并重的时代,高科技水平和高文化素质成为当今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第二层次是知识的“整体化”,在教育中,通过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洞察、选择、整合和迁移的能力。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通识教育不可能造就什么都懂的人才,大学通识教育不能只是开设五光十色的课程供学生修读,不能仅仅传递各种知识,应当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基础上,实行学科之间的整合,即发现各门知识、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大局观”、“整体观”。第三层次是教育的“非功利化”,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培养“全人”。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造就全面发展的、敏于探索、善于批判、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新人。过分功利的、实用的、职业化的大学教育,只能被动地适应社会。大学通识课程应该坚持其相对独立的价值观,为人的全面发展作准备,反对过分功利主义的价值观

二)设置核心通识选修课程 我国目前高等院校的通识课程开设存在着“杂、散、乱”的倾向,通识课程缺乏整体的规划,学生“自助餐”式的课程组合,均被称为通识教育。其实,学生从一门狭窄的课程修读到另一门同样狭窄的课程,很少能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做的结果是,淡化了通识教育的功能,背离了通识教育的真谛,没有真正起到通识教育的作用。国外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如麻省理工学院要求理工科学生学习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约占学士学位课程总量的20%,文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课程为16.5%。这样,麻省的文科毕业生具有相当扎实的科学知识,而理科毕业生则具有较高的人文修养。哈佛大学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哲学分析、外国语言文化以及数学和自然科学等5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约占学生学分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我们也应该根据国情建立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核心通识课程,比如,自然科学史、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

(三)重视在通识选修课中蕴涵人文科学教育。通识选修课的内容应该是以人文学科课程为主干,涉及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领域。人文学科包括哲学、历史、艺术、文化、伦理道德等。人文精神是开启智慧、文明教养、激扬意志、造福社会、治学治人从而化成天下的精神动力,也是为科学和技术提供语言、逻辑和思维方法的资源。将以人文为主干,涵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基本学科,确定为高校通识选修课的主要内容,目前开设的德育课也应充实人文教育的内容

有一部分通识课是否可以向实用化 技能化靠拢 某些专业 必修某些实用的通识课。文化课(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课。必修与选修

学生必修修满一定的通识课学分才能毕业吗?

层次性:分年级选课吗?有大一开设的还有大三开设的,有一定基础之后才能选修 是分必修和选修吗?

自助餐式的课程选择要不得,杂 散 乱,国外经验是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国外大学进行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建设核心通识课程,如麻省理工学院要求理工科学生学习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课程,约占学士学位课程总量的20%,文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课程为16.5%。哈佛大学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社会哲学分析、外国语言文化以及数学和自然科学等5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约占学生学分总量的三分之一。我国也建立比如,自然科学史、中国文明史、世界文明史、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课程

需要注意的问题

1课程中文化课、技能课等比例不合理.选修课程设置中,实用性、技能性课程在通识选修课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中国传统文化、自然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少

2分科课程较多,综合课程(或跨学科课程)太少。一方面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人们更看重学生知识的获得,而轻视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导致通识选修课课程中,分专业和学科的课程多,而综合性、交叉性学科较少。另一方面通识教育师资缺乏也是影响的因素之一。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十分注重专业知识教育,而忽视通识教育,使得多数老师知识结构单一,只能适应某一学科方面教学,能适应综合课程教学的教师较少

3.知识性课程较多,方法类、思考类、逻辑类课程较少。通过对国内几所院校的选修课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通识选修课普遍存在知识性课程较多,而传授学生方法类、思考类、逻辑类课程较少。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会学生终身学习的方法、培养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全人教育,应多开设学习方法类、思考类、逻辑类的课程(标注课程性质 知识类 方法类)

4课程结构之间缺乏内在逻辑联系。由于教育管理人员缺乏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规划,课程设置随意性太大,因“教师设课”或“因学生设课”的现象严重,造成课程过分集中在少数领域,课程结构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无法达成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

网上资源:以在线学习系统为依托,建立自己的网上通识课程网站。

观看视频:学生在系统中在线观看课程视频,系统自动根据观看的集数,记录学生的观看进度比例,并自动计算观看视频的得分。

做作业:作业是由每门课程的老师根据视频进行设置的,比如老师在某门课程的第2集视频设置了一次作业,当学生看完第2集视频后,即可进行在线答题。

考试:考试是由老师根据时间进行设置的,当到达老师所设定的时间后,课程的考试信息自动呈现给学生,学生即

可进行在线考试答卷(在本系统中只有一次考试,即期末考试)

第五篇:《岗前培训通识课程及专题课程》心得体会

《岗前培训通识课程及专题课程》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岗前培训通识课程及专题课程》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回顾今天的学习状态,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忙碌并收获着。导师们多次讲到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主线,层层深入地告诉大家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是怎样的,怎样达到这个目标,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什么,为什么要关注这些等等。其目标指向一点,那就是:以素养为核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中“学会”一词很重要。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做些什么呢?

一、弄清核心素养的概念

“核心素养”这个词,我们常听到,但它具体指什么,却一直都是含糊不清的。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关键能力是指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必备品格指自律、尊重、认真。今天,老师也提到了什么是素养?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最终指向是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和三种品格。而这三种能力和三种品格都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出来的,不是老师灌输的,而是学生自己学会的。

二、弄清楚教育到底是什么

教育到底是什么呢?老师明确告诉我们,教育的真谛是:让学生有价值感,让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让学生成为快乐人。而让学生成为快乐人有两方面意思,一是让学生具有寻找快乐的能力,二是带给学生快乐。如果教育本身不能给学生带来快乐,他又如何去寻找快乐呢?所以,让学生“乐学”是教师的'一大任务,只有在“乐学”中,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在我们的教学中,完成教学任务固然重要,但不能忽视这个过程所带给他们的情绪体验,否则会有“舍本求末”之嫌。

三、将关注点转移到学生上来

聚焦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其关注点应该有所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确定了教学目标,然后把任务完成,再在作业、评讲时查缺补漏。至于学生怎么学的,关注不多,只要他学会了解题就行,能做那一类题就好了。读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的关注点出现问题了。

在课堂上,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他们的情绪状态:是兴奋的还是有气无力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关注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少数精英参与了,还是大多数孩子参与了;关注学生的交往状态:是否真的在讨论,是否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并有理有据;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有没有问题提出来,是怎样解决的;关注学生的生成状态:他们从这一课时学到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四、运用多种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还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就是在活动中发生的,他们在做中学,也在学中做,这是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创设情境,对于中学生来说很重要,许多名师都提出情境化教学策略,但具体怎么操作,还似是而非。通过学习情境化教学策略,我明白了有以下几种方式:联系生活实际、实物、图像、动作、语言(朗读,描述,比喻)、新旧知识和观念、背景知识和场景、问题等。

总之,通过培训让我知道了核心素养是什么,还知道了为什么要培养核心素养,也知道怎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相信,如果我们真的把核心素养作为圆心,以学生为半径,那么画出的一定是教育的圆满!

《中国近代人物研究》通识课程章节检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