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彦霖寒假作业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28岁时,他的一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持实现“科学救国”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7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1977年以后,他不辞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民强国出谋划策。1990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奔走。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他用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1946年,他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成为国际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1947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wm为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1948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
[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1960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年2月9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26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20多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6.6万元和母亲的1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60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20年坚守承诺,被人们赞为“信义兄弟”。2010年9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中国好人榜”。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上最悲壮的风景。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马上停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才哇,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人被压了,你快去看看吧!”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一直没有停歇下来......在紧张运送了近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去。可那个时候,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看着刚从废墟中挖出的3位亲人的遗体,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雷锋传人”——郭明义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1958年12月生,辽宁鞍山人,1982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1996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30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
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10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2006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3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千山区齐大山镇,一个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单室里。
5、舟曲之子——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人物介绍] 王伟,27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年8月7日晚11时20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27岁的王伟正在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哨响起,73名**战士带上雨披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11时48分,王伟带领25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5米。扶着倒塌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20多个小时,让23条生命逃离了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2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不知道她最后会说什么……”王伟拭去眼泪又说:“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好受一些!”。
6、草原曼巴——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
[人物介绍]
王万青,男,汉族,66岁,上海人,中共党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2003年退休。
1968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42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着对玛曲人民、对藏族同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40多年来,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王万青在阿万仓卫生院的20余年时间里,每年接诊病人3500余人次(当时阿万仓乡总人口3400余人),20年累计接诊7万余人,累计手术上万例,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他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在任阿万仓乡卫生院院长的10年中,他建立了全乡3000余人的门诊病历,使全乡90%的牧民有了健康档案,为开展牧民发病情况分析和提高救治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许多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的空白。
王万青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此,他和藏族妻子凯嫪一起起早贪黑,逐一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他曾背着X光机、心电图机,骑马去冬窝子(冬季定居点)为牧民进行健康体检。1981年他一人独立完成了全乡布病普查任务,因阿万仓乡地域黄河上没有桥也无渡船,为了开展计划免疫,他曾经抓着马尾巴冒险来往黄河两岸。1985年阿万仓乡“四苗”接种率达到85%,成为当时玛曲县至甘南州计划免疫工作的先进典型。
现在他的家人子女全都生活、工作在这片土地上,可以说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草原,奉献给了玛曲的卫生事业和这里的人民。如今虽然退休了,但他仍然坚持经常指导县医院的外科手术,并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群众亲切地称他为“草原曼巴(好医生)”。他的这种扎根玛曲高原,情系医疗卫生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80年代开始到今天被传为佳话。
7、烈焰之中筑大爱——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 炽爱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1983年11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男,1966年4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月21日14:50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5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5名孩子,而王茂华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烧伤面积达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5月2日凌晨1时19分不幸去世,年仅27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85%,目前处于良好的恢复调养期。
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8、三栖尖兵——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人物介绍]
何祥美,男,汉族,29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73653部队73分队上士。
1999年12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第6年,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何祥美幸运入选。从此,开始了一个传奇的军旅生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何祥美已经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三栖”作战能力的全能战士。
三栖尖兵的美誉是艰苦的训练换来的。
刚进入狙击班,他就立志要成为狙击手中的王者,强迫自己去忍受炼狱一样的生活。
训练中,何祥美总是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枪。狙击手不仅要懂得如何射击,还深入学习和掌握射击原理。凭着一股韧劲,他啃下《射击学》、《终极狙击手》等专业书籍;常年阅读《轻兵器》、《兵器知识》等杂志;整理笔记3万余字,绘制各种图表60多张,记录各种数据850组,打下扎实的射击理论基础。
狙击手因射程远,对射击环境格外敏感,稍有变化便要调整瞄准点,俗称“修风”。这也是狙击手达到“人枪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为迈过这道坎,何祥美把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千个射击参数,牢牢“烙”在脑海里,在实践中用心体味揣摩。如今,射程随你定、目标可大小,何祥美抬头一瞟,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正确的修正值。其结果多次与测量仪比对,误差接近于零。魔鬼般地训练,铸造出一个又一个神奇:何祥美精通狙击步枪、匕首枪、微型冲锋枪等8种轻武器射击,在200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发发命中要害;手枪速射,从拔枪、上膛到击发,仅需0.58秒……
过硬的本领使他被战友们封为“枪王”。关键时刻“枪王”显神威每逢重大活动,部队都要抽调最厉害的狙击手参与安保。这种任务,每次都落不下何祥美。
2006年以来,先后参加20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APEC会议等指定为安保人员、1号狙击手。
2007年11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和合影。被表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2次。
当一名神枪手的目标实现后,何祥美又有了新的目标——成为“空中猎鹰”。他广泛涉猎和钻研相关知识,不舍昼夜。4个月的训练时间,何祥美成功处置10多次险情。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技术,何祥美试飞某飞行器成功并当上教员。喜欢挑战的何祥美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目标——潜水。潜海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课目,稍有不慎,水压便会对人产生致命伤害。考核时,何祥美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海水。他1米1米慢慢地下潜,每下潜2米都会进行一段时间抗压。等他上岸时才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完成了10米海底下潜的训练任务。
业务精熟,不忘理论学习。刚到部队时,何祥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见缝插针看书学习,所有的节假日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3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
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30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9、最美洗脚妹——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人物介绍] 刘丽,29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14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过服务员,当过保姆。2000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洗脚妹”,月薪2000-3000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2006年起,刘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7个至10个,到现在固定的37个。
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傻”,但更多人认为---她是中国最美的洗脚妹。
10、警界保尔——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
[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人物介绍]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6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特别奖3个: 1.海地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1月13日5时53分,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20万人丧生,其中包括8名中国维和人员遇难:
朱晓平,男,汉族,4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
郭宝山,男,满族,60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 王树林,男,汉族,58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
李晓明,男,汉族,35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38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队长;
李钦,男,汉族,47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防暴队政委;
钟荐勤,男,汉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防暴队宣传官;
和志虹,女,纳西族,35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教导员,驻海地维和**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15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8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1月12日下午13时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时53分,灾难降临。
“维和英雄,浩气长存”。2010年1月19日,公安部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为烈士。1月20日上午9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8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英雄列车
2010年8月19日15时15分,西安开往昆明的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5、6号桥墩倒塌,7号桥墩倾斜,造成列车机后5-17位车辆脱线,1318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K165次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15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移,随后列车15、16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第二篇:刘彦总结
绿 彦 纷 飞 竞 风 流
刘彦村位于和家庄镇政府西南10公里处,北临大浴河沟与澄城县相望,南、东、西分别与我镇贺坡、张刘、西二村相邻。该村辖3个村民小组,162户,605口人,其中劳动力420人,耕地面积1441亩。农业产业主要以大棚蔬菜、水果、花椒、棉花、大葱和劳务输出为主。全村苹果350亩,花椒100亩,大葱150亩,新发展大棚蔬菜295余棚,农业产值实现720万元;外出务工人数达150人以上,劳务收入75万元;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0000元。2010年,我村先后被评陕西省组织部评为“科学发展、升级晋档”先进党支部,被省农业厅授予“现代农业示范工程示范村”,被渭南市委、市政府授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百强村,被渭南市科协、财政局授予“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被合阳县委、县政府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
一 设施农业持续发展。
近年来,刘彦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积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3年起,全村投资126万元,建大棚80多座,从山东寿光引进黄瓜等优质蔬菜品种,当年棚蔬菜总收入160万元。截止目前,拥有日光温室大棚295棚。近年来,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沼气建设项目的良好机遇,坚持走“以沼养棚,以棚促沼”发展的新路子。今年,我们加快了品种改良,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申报了国家绿色无公害产品基地认证,为规范蔬菜专业合作社各项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我们9月份成功注册了“绿彦”富硒保健果菜商标。
二 农民增收多样化。
今年,我村两委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坚定不移地走“一村一品”发展道路,“突出设施农业,优先奶畜产业”的产业布局初具规模,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澳牛养殖牧场一座,标准化挤奶站、牛舍、运动场、青贮坑、干草库、消毒室、锅楼房、工作人员宿舍和相关器材、用具一次性高标准建设到位、配置齐全,引进澳牛200头,预计今后3年可辅射带动发展优质澳牛800余头,使奶畜养殖成为继设施农业之后又一群众发家致富的拳头产业,共同带动刘彦村年人均纯收入再创新高。二是把提升果品质量作为增收新途径,积极推广老园间伐增产新技术,组织实施“四大技术”改造,建成高标准示范园450亩。三 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政府的带领下,刘彦村将人口计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以宣传教育为载体,以强化责任为手段,以落实“三查”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目标,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为民政工作把好关,努力提升计生工作水平。签订三种责任书率达到100%、办证率和流动育龄妇女建卡率达到100%、流动育龄妇女孕检率也达到了95%以上,多次召开育龄妇女会议,通过发放宣传品、收看DVD录像等多种形式向育龄妇女讲授有关的计划生育法律政策以及相关知识,知识普及率均达到了100%,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村两委班子成员计生知识知晓率达到了100%,育龄群众计生知识知晓率达到了95%,实现了无计划外生育和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两无”目标。
四 抓班子、带队伍、增强支部活力。
刘彦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为目标,全力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党组织。按照“管用、简便、易行”的原则,坚持规范基层党员集中学习、“三会一课”、党务村务公开、村级民主管理等制度,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员集中难、制度落实难、开展活动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等实际问题。坚持“村级民主决策十步工作法”、“村委会向党支部汇报”、村级干部“三制”管理、村务党务双公开、扩大党内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民主决策程序规范有序。针对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创造性提出“四结合、四为主”(会上学和会后补相结合,以会上学为主;求学和送学相结合,以求学为主;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以集中学为主;笔记与讨论相结合,以讨论为主)的农村党员学习法,广泛开展“两宣传”、“三谈心”活动,通过对村干部挂牌管理、党员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方式,“一个党员一面旗”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两委班子战斗力、凝聚力明显增强。
五 强设施、固基础,改善村容村貌。
把改善基础设施作为“惠民生、促和谐”的根本途径,按照“规划先行、组织到位、协调紧密”的工作要求,内引外联、引项争资,进一步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展经济的内在潜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投资60万元,硬化巷道2.4公里,安装路灯50盏,栽植绿化苗木3000株;投资26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群众文化广场一座,健身器材配备齐全;投资30万元建成中心幼儿园一所;投资42万元,实施基本农田改造300亩,铺设输水暗管2000米。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98%,程控电话入户率75%,自来水入户率100%,适龄儿童入学率100%,生育政策落实率100%,“十星文明户”评选参评率100%,风清、气正、业兴的良好格局初步形成。
六 转变思想观念,创建平安和谐新绿彦。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绿彦村转变“信访问题难,少管少麻烦”的思想观念,把解决信访问题放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高度去考虑,改变推、拖、压、堵的传统方法,代之以信访工作疏通引导方针。在信访接待中,不急不躁,先让来访者缓和情绪,反映诉求,然后运用正确的思想工作方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与来访者谈心交流,采取疏通引导的办法与来访群众交谈,消除对立情绪,化解思想对抗性,从源头解决信访问题,从而使信访工作呈现出“四减少,一好转”:即纠纷总量减少、集体上访减少、非正常上访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量减少;信访秩序和工作效果明显好转的局面。
第三篇:刘彦锋2010工作总结
刘彦锋,男,汉族,1981年4月7日出生,大专学历。2003年—2006年就读于华北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学习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2006年8月进入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工作。2006年8月—2009年3月任新疆银鹰工贸有限公司生产部工艺员、调度员。2009年4月任公司网络信息管理员,2010年3月,兼任公司企管部统计员至今。
参加工作四年多来,该同志分别在多个岗位工作,负责不同工种职责。在负责各项工作时,任劳任怨、谦虚谨慎、勤学好问、乐于助人。不但尽心尽责的做好自己分内工作,还经常帮助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四年多的锻炼,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已经由一名普通大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企业员工。
2006年8月—2009年3月在任生产部工艺员、调度员期间,首先下车间学习生产工艺技术3个月。在学习时,主动积极,虚心求教,努力掌握一线生产技术,凡事做到亲力亲为。先后在蒸煮车间配碱、调碱、保温、打浆,制浆车间圆网、除砂、氯化、漂白档池等多个岗位独立顶岗操作,加强了实际操作能力。在生产部,认真向老工艺员、主任学习、请教生产工艺理论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基础。
作为一名生产部调度员,他的工作就是积极配合、协调公司各生产单位日常生产,合理调配车间电、水、气等的使
用,检查监督车间员工工作纪律,记录车间生产情况等。2007年公司效益大幅度提高,公司领导要求提高产量。车间用水、用汽明显紧张,为了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能源,他和其他调度员轮流坚守在生产一线,及时安排、调整各车间用水用汽并建立记录台账,准确记录车间用水,锅炉供汽情况。每天多次往返各车间,不断检查管道,记录压力,调节阀门,努力做到物尽其用,最大限度的保证车间正常生产。有力的配合了公司提出开展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的工作。有效的杜绝了跑、冒、滴、漏等现象。
作为一名生产工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他协助领导落实生产工艺执行情况,对不符合工艺要求、规定的生产操作,坚决纠正。协助安全员对车间特种设备和压力容器的使用进行不定时安全检查,保证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不受损失。及时帮助车间解决生产上的不稳定因素。按时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2008年初,公司产品质量波动比较大,生产部领导多方查找原因。为了配合领导查找质量不稳定原因,他深入车间生产一线,向车间操作工了解生产情况,原料情况,向班长、段长请教生产难题,每周写一份车间生产质量情况报告,分析车间生产中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利用所学专长对每周各车间质量日报进行分类汇总并总结,写出分析报告,为领导查找、解决质量问题,长期稳定产品质量起到了
重要作用。
2009年3月公司网络信息管理员离职,为了保证公司正常办公的顺利进行,公司决定公开招聘一名网络信息管理员。通过严格测试,层层把关,他凭借专业优势和过硬的技术,以绝对优势被聘用。
初任公司网络信息管理员,在没有人员带领,没有公司网络布线图纸的情况下,他从头查起,逐步摸清公司互联网、监控设备、电话通信等主要信息设备的布局和网络情况,在最短的时间里,掌握了信息管理的第一手资料。
公司网络信息管理员的工作之一就是及时解决公司办公设备及通信网络问题。公司现有的办公电脑和其他办公设备大部分都是2004-2005年购进的,由于较长时间使用和疏于维护,设备故障比较多,经常影响正常办公。在工作中,电脑和网络故障他都能熟练解决,可是其他办公设备,特别是打印、复印、一体机、传真机的使用和维护,他以前很少接触,这就为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为了方便工作,他边工作边查阅资料,学习维修维护技术,请教专业人员,解决技术难题。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已经能够熟练解决办公设备的常规性机械故障,保证办公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公司发展的需要,他新增、调试了多条网络通信线路,增加、更换了一批办公设备,有力的保障了公司的正常办公。
2009年10月,公司领导决定,在入冬之前为公司原料
库货场安装一套监控设备。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一人承担起安装调试的技术工作。从选购设备,查看场地,到设备组装,安装调试都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在安装调试时采用了光纤传输技术,顺利解决了线路远、场地大、信号不稳定的问题。安装监控摄像头采取就近取电措施,不仅方便维护,而且为公司节约了铺设长距离电缆线所耗费的人力物力。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公司生产部机修和电仪工的协助下,按时保质的完成了安装工作。在此之后还多次为生产部、物资部增加、整改、安装、调试监控设备,较好的协助了公司安全防卫建设。
2010年3月,公司综合部两名统计员先后离职,统计工作不能间断,在没有招聘新的统计员和前期准备的情况下,他一人承担起两名统计员的工作。由于统计工作属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没有专业知识,他就边干边学,查阅报表资料、档案,寻找规律。通过自生的努力和不断的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逐步掌握了统计工作的重点、要点。自从兼任统计工作以来,每天填报日报表,每周、每月按时盘点,认真、及时、准确的填报公司对内、对外、联网直报报表,为公司领导和总公司提供详实的报表数据。2010年8月,自治区多部委联合进行全国第一次“统计执法大检查”。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公司需准备三年来的所有统计报表。由于部分统计数据不完善,部分统计数据丢失。为了配合上级统计部门
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他加班加点,用一周时间向公司各部门查阅资料,整理数据,先后完成了对“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表,“能源购进与消费”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表等主要统计报表最近三年数据的整理完善。2010年8月27日,塔城地区统计局、调查总队、沙湾县统计局来我公司进行“统计执法大检查”。由于准备充分,数据详实,顺利通过了本次检查。我公司的统计工作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2010年10月,公司完成了对一、二期技改扩建项目既三车间纸机复线的建设。由于技改项目的投产,需要三个车间配合,共同供浆、供水。各部门统计每日上报数据,每周盘点计算,都很难将各种原料消耗分开,这就为车间生产和公司数据统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没有先例可循的情况下,他根据工作情况配合完成了三车间纸机复线生产规章制度的编写。依照主管领导的指示和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先后提出“将纸机复线各种消耗按各车间供浆产量分配”和“按质检部检验浆浓度折算供浆回水量”等合理化建议,并对车间上报数据进行了梳理简化,理顺了统计工作程序,对公司领导及时准确的掌握生产情况起到了积极作用。
他在兼任统计工作将近一年的时间里,由于表现良好,曾先后获得塔城地区调查总队“工业生产者价格调查工作”三等奖,沙湾县2010年统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公
司和个人赢得了荣誉。
刘彦锋在担任不同工作期间,经常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对其他部门要求协助的同事都能认真、及时帮助。对于不懂的问题和知识能耐心听取领导和同事们的建议,与同事们相互沟通、相互交流、想互帮助。通过几年的锻炼,刘彦锋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从对政治理论学习到公司各种规章制度理解,再到公司各种先进管理理念的学习实践,都能积极参加,认真思考,尽快的转变观念,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企业员工。同时他还不断要求自己:凡事要热情,凡事要迅速,凡事要认真,要及时向同事、上级领导请示,平时多看相关书籍,留心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争取用心做每一件事情。在待人接物,做人处事方面向同事们学习,取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公司做更大的贡献。
2011年1月28日
第四篇:加强基层党建的几点思考 彭彦霖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彭彦霖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基层党的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基层党的建设,对于转变党员干部的作风、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至关重要。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完成各项任务、促进基层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本人在洗洛乡调研的基本情况及在实际工作中的思考,对如何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洗洛乡党建的基本情况
洗洛乡地理环境特殊,属于城乡结合部地段,共13个村,358名党员,18个党支部,今年被定为全州乡镇党委书记交流点。洗洛乡的基层党建工作是走在全县前列的,通过抓制度完善、抓班子建设、量化目标、细化任务等方法,组建了一个稳定负责的班子,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打造了一套良性循环的党建工作系统。其中,以洗洛乡小井村党支部尤为突出,该村党支部积极开展创先争优、远程教育、农民教育等活动,将“四议两公开”落到实处,得到了老百姓的一致好评,被多次评为县、乡的先进基层党支部。
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对比洗洛乡基层党建开展的情况,本人认为现今基层党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认识不到位。存在“无为论”,个别党支部认为抓党 建是务虚,平时工作中只要少说、少干,多拍手就行,认为抓党建就是组织一下学习,发展几个党员,一些党务干部对党建工作热情不高、工作不实;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的思想,认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党建工作摆不上应有的位臵。由于认识不足,致使个别基层支部党建工作虽有部署安排,但只流于形式,处于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
2、监督机制不到位。集中体现在“四难”,即领导干部难监督,监督领域难深入、监督制度难落实、监督作用难发挥。有些单位党员领导干部接受监督和行使监督的自觉性不够,监督别人有顾虑,受到别人监督又不习惯。
3、工作机制不到位。党管干部原则未充分体现,有的单位“一岗双责”制未完全落实。工作内容上,就党务抓党务的多,党建工作难以渗透到业务工作中;在工作方法上,只满足于订计划、下任务,没落实到行动上,工作无创新。
4、制约机制不到位。一是制度不落实,学习制度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没有真正落实述学、评学和考学。民主生活会流于形式,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党内制度执行不严。
5、个别支部组织生活不规范,组织生活质量不高,活动内容、方式陈旧、单调。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工作忙、或者家庭事务繁重,党的组织生活在时间上难以保证、内容上难以落实、人员上难以到位,效果上难以达到。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思想重视不够。一些领导对加强党建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对抓党建工作职责认识模糊,对党建工作研究 2 少、指导少、过问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2、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教育管理机制不够得力,缺少量的要求和质的规定,可操作性不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二是监督制度不完善,渠道不畅通,使检查监督权威性不够。
3、党务干部自身素质存在差距。一是党务干部自身的畏难情绪。党务干部存在附属感、失落感,因而造成被动应付性工作较多,特色工作少,布臵多落实少。二是自身建设与工作要求还有差距。普遍感到怎样围绕中心开展工作办法不多,效果不佳;新形势下抓党建工作的领导方法、工作方式和活动内容显得比较陈旧。
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⒈统一思想认识。首先,要真正明确抓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基层党的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章》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党组织是一个政治组织,不是经济组织,更不是社团组织,这一特点决定了它自身所具有的政党职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特殊的政治组织,是实现党对基层领导的基本途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通过它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的各项工作要通过它来完成,基层中的党员要通过它来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县委、县政府对基层工作的领导也要通过它发挥政治 3 动员和思想教育作用来实现。基层党组织一定要从讲政治、从巩固执政党的地位这一战略高度来认识其重要性。
⒉围绕中心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 把围绕促进中心工作的开展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牢固确立服从服务于中心工作的思想,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只有把创新之根深深扎在加快单位全面发展的实践土地上,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最佳结合,才能使绚丽的党建之花,结出丰硕的成果。为此,在“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中心”的思路下找准中心工作与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围绕中心工作来设计规划和部署基层党建工作,并以此作为检验基层党建工作实际价值的最重要、最直接的评判标准。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基层党建服务中心工作,既要注重从自身职能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要注意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探索新途径,找准工作切入点,增强服务中心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在结合上下功夫。要在吃透上情、了解下情的基础上,提出既有原则性又具灵活性的工作要求和工作方法,使上级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部署在基层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要把基层党建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计划部署,同步有职有位,同步检查验收,同步总结表彰。
⒊主动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协助作用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协助和监督作用,既是加强党建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搞好单位建设的内在要求。一要主动贴近单位中心工作,使党组织及时了解每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并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协助监督作用;研究分析党员的思想情况,尤其是在有关改革和重点工作中的职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实施教育和监督,预测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采取对策,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要积极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工作任务。支持和协助行政负责人完成业务工作任务,是党组织服务中心工作的重要体现。各项工作都比较重,有的工作还比较棘手,很需要党组织的积极协助和大力支持。党组织要运用自身的优势和影响,搞好工作协调,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进度。对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和矛盾,党组织要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化解矛盾,解决难题,促进业务工作顺利完成。三要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目前,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干部职工思想比较活跃,党组织要主动靠上去开展工作,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疏通思想,理顺情绪,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要做好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当干部职工工作、生活发生矛盾和困难时,党组织要给予关心,做好化解矛盾和帮困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一个同心同德、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氛围。
⒋落实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监督职能落到实处 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从实际出发建立起一套“议事、决策、执行、监督、考核、奖惩、”的“制度链”,形成规 5 范有序的工作体系。同时,建立科学的党员管理机制。从党员的学习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制定出一套严密的制度并定期检查,确保落实。此外,建立党建目标管理机制。把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任务层层分解,将量化指标和定性指标结合起来,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结合起来,使党员明确目标任务和责任,增强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竞争力。要健全和完善“述学”、“评学”、“考学”制度,要坚持规范党组织“三会一课”制度,要把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作为对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的自律意识的重要环节来抓。要加强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要以思想教育为基础,强化自我监督;以政治素质为根本,强化上级监督;以民主集中制为内容,强化班子内部监督;以拓宽渠道为途径,强化民主监督;以党纪国法为准绳,强化财经纪律监督;以事前防范为重点,强化组织和纪检部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要健全规范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结果,增加办事透明度,使党员干部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形成上下左右纵横交错的监督体系,促进党组织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取得明显成效。
5、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树立基层党建工作新观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创新是工作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树立党建工作新观念,就是要从各自工作实际出发,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破除以往工作中形成的现在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传统 6 观念和条条框框的束缚,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要按照新形势的要求,转变过去那种等上级文件、靠老经验的陈旧思维模式,用发展的观念、改革的观念、市场的观念,研究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努力使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和工作实际,不争论,不空谈,真抓实干,努力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6、着眼于新实践、新发展,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方法 工作方法创新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经过90年的发展,我们的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就基层党建工作而言,党组织和党员的状况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遇到了许多新问题。着眼于新实践、新发展,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才具有实际意义。在工作方法上实现好“三个转移”,即:把党的工作从会议文件和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转移到更好地调查研究、分类指导和组织协调上,知实情、想实招、办实事,进一步增强工作针对性,掌握工作主动权;把单纯依靠专职党务干部开展工作转移到更好地发挥专兼职党务干部整体合力上,调动和发挥好各方面工作的积极性;把党建工作传统教育管理模式转移到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上来,促进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和多样化。
7、深化对基层党建工作外部环境的认识,创造有利于加强党建工作的良好条件 要注意借助“外力”,积极赢得格机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这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坚强后盾。要正确认识“有为”和“有位”的关系,进一步增强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自身优良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党委的重视和支持。
要吸收“活力”,进一步加强各支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注意学习借鉴兄弟支部做好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有效措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结合本支部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五篇:全彦霖:桑植论坛2013年会发言稿
论坛年会发言稿
—全彦霖在2013桑植论坛网友年会上的发言
桑植论坛的网友们大家好:
高天雪舞银蛇去,大地春归骏马来。
2013年即将过去,崭新的2014年已经悄然驶来。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我们迎来了桑植论坛网友年会的召开。今天,一张张灿烂的笑脸、一缕缕淡淡的春风、一声声亲切的问候,都簇拥着来到了你的身边。是444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好平台,是众多新老网友的无私付出,我们才有幸今天相聚在福兰特大酒店,隆重举行桑植论坛2013年年会。我的网名叫真帝数码影视,网名寓意:顾客是真正的上帝,打造真正的影视品牌。我是桑植论坛的老会员,2007年5月17日注册,注册ID排名208,到桑植论坛摸爬滚打至今已7年,会员属性已到炽天使级别。七年来,我与桑植论坛生息共与,见证了桑植论坛一次次爱心活动,见证了桑植论坛为李三合父子网络建房的善举,见证了桑植论坛一次次户外联谊活动,见证了桑植论坛成功举办的魅力乡镇行,见证了桑植论坛为民疾呼为民说话的论坛发贴。通过一次次爱心活动,传递了社会正能量,通过为李三合网络建房,传乘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魅力乡镇行,颂扬了魅力乡镇所取得了成绩和闪光的亮点。
重温网事,展望未来,七年的艰辛历历在目,无数欢乐在脑海闪现。七年的快乐交流,那一点一滴渗入心扉的,是论坛网友之间的包容与理解。如果相识是一份缘,那么七年的相知就是一首歌,唱出了我们欢快的旋律,浪漫的情调,深情的曲韵。我们惬意的畅游在桑植论坛这个网络平台,嬉笑诙谐、谈笑风生、道古论今、天地神聊,春意暖暖,其乐融融。我感觉到,桑植论坛给我们的生命燃起了一团炽烈的希望之火,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一“网”无尽的乐趣。桑植论坛是民办论坛,草根论坛,同时也是一个文明的论坛,团结的论坛,相互关照的论坛,很多网友由网上走向现实,用真诚和真挚诠释了虚拟和真实的最佳契合点。
为了丰富论坛内容,打造桑植人自己的精神家园,办成真正属于桑植人的精品论坛,多年来,桑植论坛坚持群策群力,广开言路,经常召集网友座谈,从论坛栏目设置,到版主的选拔,从栏目的合并到删减,每一件论坛事项都悉心倾听网友意见和建议,积极组织网友参与论坛的建设。可以说,桑植论坛每一次前进的脚步都在网友见证的目光中前行。现在,桑植论坛共设有“美丽桑植”、“信息广场”、“百姓之声”、“爱心公益”、“人在他乡”、“王力黑会客厅”、“城市发展论坛”、“社会团体”、“作品专区”等30多个互动栏目。桑植论坛致力于利用论坛优势体现百姓所思、所想、所盼,致力于利用论坛这一开放的网络渠道集中反映
百姓的生活,在这些栏目里不仅桑植论坛和网友们实现互动,桑植论坛与政府单位也开展沟通对接。栏目里网友们的投诉、评说,撰写的动情文章,拍摄的精美图片,编写的驴行日记,不仅在论坛里得到充分展示,也为政府更好的为民执政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几年来,桑植论坛不仅吸引了大量的人气,还涌现了许多服务社会的团队,如“美丽家园”版块里的“爱心公益”义工团队,还涌现了不少默默无闻的优秀网友,这些网友不计得失,乐于奉献值得敬佩。
桑植论坛在为桑植人和关心桑植的网友提供交流平台的同时,还成为对外宣传桑植的窗口,在快乐摄影版块里,风哥、李老师、澧源梅山等网友的大作经常推成出新,让在外地工作的桑植人和外出务工人员对家乡的建设事业不断有新的了解。
桑植论坛自从2007年5月13日开通运行以来,众多网友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留,从未退缩,从未追求回报,我们紧紧与论坛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联系在一起,经过县委政府的引导,网友多年的的努力,桑植论坛现已发展成为张家界地区极具影响力,桑植县最大最具人气的网络门户论坛,已发展成为桑植人和外地游客关心桑植时政与民生的首选媒体,也已发展成为桑植县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已发展成为桑植民众参政议政献计献策监督政府
行政行为的监督平台。通过桑植论坛这种开放性平台,让县委政府能听民声、解民忧、化民怨,让群众真实感受到政府重视网络舆情,真心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从而最大程度地团结群众,凝心聚力,共同建设和谐新桑植,实现桑植梦中国梦。
桑植论坛属于民办论坛,基础来自于桑植的民众,重点关注桑植民生,桑植民情,坚持依靠桑植民众的力量办论坛,群策群力,广纳民意,让进入论坛的网友感觉到桑植论坛既有广泛参与性,又有更强的互动性。走进桑植论坛就像走进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我们要像爱护我们自己的家一样爱护她。在这里我们如同兄弟姐妹,真诚的沟通,真诚的交流,交流生活的感悟,探索人生的真谛,品味人间的冷暖,通过一次次的交往拉进我们之间的距离,从一声声欢歌笑语洗礼我们共同的心灵。不要说我们相见恨晚,不要说我们已到中年甚至老年,我们要百倍珍惜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点点滴滴。
2013年即将过去,展望新的一年,桑植论坛将继续秉承服务大众、服务网友的理念,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加快论坛系统更新,加强版面管理,加强网友的交流与沟通,打造名版块,名网友,名热帖,希望更多的网友能多发贴、发好贴,也希望更多的网友在论坛里找到学习的老师、创作的伙伴、知心的朋友,找到生活疑难的答案,找到新的思想,得
到新的启发。桑植论坛的每一天都承载着每一位网友的心血与智慧,大家共勉、共携手、共发展、共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