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研究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14-905117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9 22:38: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研究

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 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是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要以改善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新型智能化材料,进行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管理智能化为研究重点,切实深入探索、研究实现智能化机械工程,提高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关键词 机械工程 智能化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是智能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日趋成熟和科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信息化为基础,集成制造技术为载体的机械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机械工程发展的主流方向。在微软公司新一代windows 10 操作系统发布会上展示了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以及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如全息投影智能眼镜、智能语音助手等将计算机微电子技术与机械制造完美结合生产出现代智能化科技产物,象征着机械制造工程向人工智能发展的趋势。

1机械工程智能化的意义

机械工程是国家支柱型产业,是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基础,它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障。机械工程技术应用于社会生活、工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劳动工具设备和生产资料,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和效益,促进了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机械工程技术进一步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机械制造技术向人工智能、生产智能的方向改革创新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变革,再次解放生产力,推动人类经济和文明前进。

机械工程智能化是将传统机械工程技术与先进信息化技术融合而成的机械电子一体化的自动化机械控制加工技术。它不仅大大地解放了人类体力劳动,更继承了脑力劳动,并运用计算机技术融合网络化、信息化、集成化和自动化的特点进行智能化分析计算和控制加工制造。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生产制造、管理、销售、使用和维护集成,形成智能一体化产业链。

2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产品已经逐步普遍进入人们生活中。智能手表、智能电视、智能家具、智能手环等电子设备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健康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智能化信息化时代。智能电子设备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使人们意识到现代工业正在从传统机械制造工程渐渐过渡到智能化机械工程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智能化科学技术使现代科技产品更新迭代更快,新兴科技层出不穷,人们生活质量极大提高,成为机械工程发展的里程碑。

但是由于传统机械行业生产理念根深蒂固,生产模式难以迅速调整,生产方式单一,生产机构庞大复杂,以及受机械制造技术、材料、工艺和信息的限制,很多机械工程单位还没有适应信息化智能化机械制造,仍然以传统的制造工艺为主。但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一部分企业开始追求产品智能化、生产智能化为一体的先进生产技术。将复杂、难以突破的机械生产工艺和开源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融合为现代机械工程智能化工业生产。不仅在产品制造加工过程使用自动化技术,在产品测试阶段也使用自动检测和监控技术,大力提高产品检测水平,减小失误率,提高产品质量。在产品管理销售阶段应用现代生产管理技术,将产品数据参数及后续销售维修等结合组成整套产品管理系统,不断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经济产业结构,实现智能化机械工程产业。

3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3.1制造工艺和材料智能化

3.1.1制造工艺

机械产品的制造工艺方案复杂丰富,不同工艺的运用对生产效益,生产成本有重大影响。智能化机械制造对企业生产效率,生产成本,产品质量,环境要求等都有提高和改进。

在制造工艺上,采用机械制造和控制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对生产的产品毛坯进行精加工、超精加工以及高速加工等技术增强产品精度,提高生产率;加工过程中采用反馈调节的方法智能化自动修正加工工艺,减少加工误差,提高产品合格率;运用光电技术计算机控制进行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钻孔、激光快速成型的加工技术在数控工作台上完成各种形状、结构复杂的材料加工;运用3D打印技术的增材制造工艺,通过CAD、CAM、PROE等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智能分析加工。

3.1.2 材料

在材料上,使用纳米制造材料进行光刻纳米、纳隙加工制造;晶体材料、记忆性合金、高分子材料等智能材料进行柔性制造,通过自身的传感功能、反馈功能、自动适应恢复功能对环境做出分析判断,自动智能应变,形成智能地对自身结构进行调整和改变,以适应产品需求。智能材料将广泛应用于建筑设施、航空航宇设备、医疗器械和人工骨骼、军事探测等多个重要领域。

3.1.3绿色制造

采用绿色生产工艺进行绿色制造。机械生产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冶金化工、石油勘探、矿山、食品加工等工业生产和生活生产中。机械制造尤其是重工业的机械在生产工作中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工业生产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严重危害了地球环境,地表、地下、空气造成难以解决的污染问题。因此,提高和改进机械制造工艺和生产工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机械工程智能化面临的一大问题。在设计制造时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进工艺路线,设置对污染物处理后清洁排放的设备;研究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提高生产率和生产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小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走健康持续发展道路,实现工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3.2制造技术自动化智能化

制造技术自动化智能化能够优化产品生产工艺,实现产品智能化和生产管理便捷安全准确。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依靠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高速发展的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应用软件辅助设计、研发、测试、制造机械产品。因此,应当紧密结合计算机技术,将机电一体化科技应用于机械工程中。

3.2.1计算机辅助软件

随着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在机械制造中采用CAD、CAM、CAPP等软件进行交互式机械产品设计和几何建模提高生产力。用CAD建立二维或三维模型能够给统一设计制造标准,提高产品设计质量,便于建立产品制造数据库,减小设计误差,方便远程管理和控制;用CAM将设计决策和工艺、操作规划结合利用软件和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数控机床进行数控编程,进行合理规划生产,节约材料,减少成本;用CAPP集成CAD和CAM形成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建立综合数据库管理制造技术。将设计的产品进行仿真分析,有限元分析确保产品实际使用质量。

将软件设计应用于数控加工技术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产品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减少人工生产可能产生的失误。并智能记录生产过程,建立产品生产数据库,便于后续加工维修管理。

3.2.2柔性制造

在传统机械加工中一般是大批量生产,产品各零件需要专用夹具专用机床生产,这些造成生产模式僵化,生产工艺改革力度不大等缺点。在未来智能化机械工程中将采用柔性制造系统,适应了当今产品研发制造换代快,符合装配、运输以及多种产品零件加工。并且具有对于非标准零件加工的优势。对于不同客户的产品生产模式,产业机构,要求都不相同,需要根据实际生产要求制定合理方案,采用相应的生产设备设施进行生产。

进行生产运输使用无障碍管理,既减少了新型产品重新安置的费用成本,也适应的自由化动态化的客户需求,能够最大限度地使生产自由协调化,库存最优化的智能加工,使机械工程智能化生产技术适应不同类型的产品生产。

3.2.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在将来的机械制造中将全部使用CIMS,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生产自动化、柔性制造化创新集成,做到市场营销、产品设计、计划采购、制造工程、库存仓储、财务信息管理等综合化系统化智能管理,优化生产销售链,减少中间环节损失。

3.2.4工业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将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主力军,与应用将成为未来工业生产的主力军,由于机器人具有可重复编程,有多种用途,可以便捷管理操作的特点,能够代替人力实现自动化生产,减少人力成本。从而实现24小时无间断工作,适用于恶劣复杂环境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质量、生产效益和效率。

3.3生产管理智能化

智能化生产管理是机械工程智能化的一大重要措施。随着机械工程的发展,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和方式也会逐渐发生变化。一方面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不灵活,造成管理结构紊乱,部门之间不协调,生产效率下降,造成产品生产周期过长,严重影响生产进度,阻碍企业发展,因此生产管理模式必须发生变革;另一方面,智能化生产的兴起必然对传统机械工程管理模式产生影响,新的智能化生产大多依靠信息化数据传输。传统的管理已经不适应于新的生产模式。因此由原来的人工管理转变为计算机系统智能管理,这样能使管理更加准备无误,记录完备,方便备份保留,也能消除人工管理带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保障生产安全,保护设计研发等重要信息的保密性。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得出最佳生产方案和安排。为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资源、设备等问题加强检查。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考察生产管理和专业人员管理水平,认真制定行之有效的安全措施,合理的管理方案。管理工程中出现的安全情况,生产情况逐项详细记录,做好检测报告,并客观分析归纳,建立管理档案数据库。并在数据库中添加管理部门制定的政策方案,培训资料和安全评估等,结合不断变化的形势和经济环境的发展补充和加强完善现有管理理论体系,为后续生产管理提供合适的理论经验基础。

智能化生产管理能够追踪监控产品设计、生产、运输、销售全过程,便于产品改进,维护和保养。熟悉每个环节,以便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找出问题环节,及早处理。节约管理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使信息管理透明化、安全化。使生产管理模式更加完善,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减少市场变化的风险和人为干预过度的不良影响,确保企业发展和产品生产依靠市场需求,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4结束语

机械工程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实现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是保障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生产制造工艺的智能化,管理生产自动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机械工程智能化发展进程对机械工程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朱剑英.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J].航空制造技术,202_(5).[2] 邓瑞红,王进斌.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中国机械,202_(21).[3] 周超华.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_(26).

第二篇:机械工程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学科现状及发展趋势

机械工程学科是研究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性能、设计及制造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包括机械学和制造科学两大领域。

机械学是研究机械结构和系统性能及其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包括制造过程及机械系统所涉及的机构学、传动学、动力学、强度学、摩擦学、设计学、仿生机械学、微纳机械学及界面机械学等。

制造科学是研究制造过程及其系统的科学。它涵盖产品设计、成形制造(铸造成形、塑性成形、连接成形、模具制造、表面工程等)、加工制造(超精密加工、高效加工、非传统加工、复杂曲面加工、测量及仪器、装备设计及制造、表面功能结构制造、微纳制造、仿生和生物制造)和制造系统运作管理等科学。

机械工程研究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不竭源泉。推动我国制造业自主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先进制造技术,而有的领域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在摩擦学领域:温诗铸、雒建斌等发现在动力润滑和边界润滑之间存在一个过渡区,提出了薄膜润滑的概念、发明了纳米薄膜测量技术、建立了薄膜润滑的物理和理论模型。薄膜润滑研究架起了动力润滑和边界润滑之间的桥梁,被国际上著名专家GRANICK等评价为“是对润滑研究的一个重要贡献”;机器人机构学领域:黄真、高峰等以螺旋理论、李群、集合论等为数学工具,提出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综合的普适性方法和通用自由度计算公式,主螺旋解析识别模型,一阶和二阶运动影响系数模型,以及性能与构件尺度空间模型。利用上述理论综合出数十种新机构,开发出多维力传感器、微操作机器人、地震模拟器,并为锻造操作机、伺服压力机、电铲等装备的自主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机械传动学科领域:陈学东在高速超精密运动控制研究中,率先发现并阐明了气浮轴承气旋现象产生的机理,提出了气浮气膜的支撑刚度和阻尼的计算和控制方法,提出的驱动系统分析控制软件已经用于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光刻机驱动系统的研制中。在机械工程科学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创新及进展,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机械工程科学总体上还处于落后状态。

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基本上是立足于国内本土市场的行业,它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额至今也只有15%左右,这和其产品的产量与销量已是世界第一的地位形成极大的反差和讽刺,其原因是: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盈利模式与国外优质产品仍有较大差距,我国产品的全球配套能力低、它在全球市场上的布局仍无优势,前几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高速增长只是数量上的增长,并无质量上的明显攀升,这种质量中下等的大批产品是不受国际市场欢迎的,更难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虽然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规模已经很大,但在国际市场上依然缺乏话语权和竞争力,因为我国工程机械产品的中低端产品多,较适合国内外的中低端市场;从产品规模上来讲,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有一定的宽度,但从国际市场竞争力来讲,则需要产品的高度,即产品的优质,响亮的品牌、过硬的创新技术。概括地说,我国工程机械产品是有宽度而无高度的产品。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很多企业都处于不同的生存发展阶段,而都要面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和各种不同层次的用户群体,更要认真考虑它们的购买能力来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才有生存发展的机会。而在工程机械产品背后,还隐藏着许多我们不能忽视的细节和我们尚未发现的隐患,以及绝处逢生的商机,所以在当前工程机械市场低迷时,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做一番研究,冷静地思考,找出市场复苏的方法。如何提升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和市场的竞争力,特别是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拥有优质的产品是企业成功的基础和关键。我国工程机械产品要走向国际市场,一定先要做到产品技术全球化,配套技术、配套硬件和维修技术的全球化、管理全球化、质量全球化、资本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人才全球化,只有以上几项都实现了或部分实现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才有实力和信心走出行业发展的低迷期。同时要走向国际市场一定要改变出口模式、转向海外建厂、建基地、建代销网络、海外收购、海外投资和海外建立产品研发中心等,这样我们行业出口渠道多了、营销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灵活多变了,我们行业走向国际市场就会柳暗花明、前程似锦了。

机械工程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其他产业相互支撑而推动生态建设和经济增长,总趋势就是: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础上的数字网络化、高效精确化、智能集成化及制造极端化。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为此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工业4.0”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相结合的手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主要包括两大主题和三个设想,两大主题是:“智慧工厂”,重点研究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等。三个设想是:“产品”,集成有动态数字存储器、感知和通信能力,承载在其整个供应链和生命周期中所需的各种必需信息;“设施”,由整个生产价值链所集成,可实现自组织;“管理”,能够根据当前的状况灵活决定生产过程。

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迎来重大机遇,必须放眼全球,加紧战略部署,着眼建设制造强国,固本培元,化挑战为机遇,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未来我国将要重点发展的制造科技主要有以下5个领域:

(1)摩擦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起有了长足发展,其基本经验是与纳米、生物、计算机以及与工程问题的交叉结合,发展了纳米摩擦学、生物摩擦学、表面减阻及亚纳米抛光技术等。今后的发展是进一步向学科面更宽的交叉方向——界面机械与制造科学、纳米制造摩擦学和纳米生物摩擦学方向发展。此外,中国摩擦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应当进一步加强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争取在国际学术界占有更重要的位置。

(2)机械动力学研究中,非线性动力学、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分析和故障监测等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复杂系统及多场耦合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建模和故障预示监控依然是个国际性难题,大型复杂机电系统动力学设计仿真、微纳系统动力学分析及设计是我国学术界面临的重要前沿课题。

(3)空天及深海装备制造科技。未来飞机将进一步向大型、快速、轻型、舒适性、安全性方向发展;用于国防的各种飞行器,将向超快、精确、轻微及智能监控方向发展。高速、精确、智能化微型飞行器技术;微小制导技术;超低温、超真空、无重力极端条件下的装备设计与制造科学技术、智能作业机器人、超大型射电望远镜、适于高压腐蚀环境作业的深海装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等将得到大的发展。

(4)信息制造科技。未来20年内,量子、纳米或商业基因计算机将问世;网络光通讯技术,卫星通讯技术,都是网络的虚拟制造技术,非硅、量子、纳米、基因计算机芯片及其后封装科学技术将有大的发展;产品信息化和数字化: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 “嵌入”产品,网络化这些产品的数字化和智 能化制造中都出现了虚拟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5)新能源装备制造技术。由于一次能源将逐步枯竭,核能、深海能源、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的研发和使用将大大促进该领域制造技术的发展。核能工艺及装备、深海能源探测及采掘工艺及装备、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的装备制造、基于新能源的经济型汽车发动机及车辆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将得到更大重视和关注。

我国机械工程技术的近一步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作为一名学生能做到的是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培养自主创新意识,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三篇: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智能化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影响建筑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构成了推动建筑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1.起始阶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针对是一些涉外的酒店等高档公共建筑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其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包括:在建筑内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系统将电话、有线电视等接到建筑中来,为建筑内用户提供通信手段;在建筑内设置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为建筑内用户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建筑和其中人员提供保护手段等。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这个阶段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政府的主要管理文件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2.普及阶段

在九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内涵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词出现在他们促销广告中。在这种情况下,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国推广起来,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各地累计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各类智能建筑已近两千多项。可以说这个时期房地产开发商是建筑智能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从技术方面上除了在建筑中设置上述各种系统以外,主要是强调对建筑中各个系统进行系统集成和广泛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应该说把综合布线这样一种布线方式技术的引入,曾使人们对智能建筑的概念产生某些紊乱,把综合布线当作智能建筑的主要内容。但它确实吸引了一大批通信网络和IT行业的公司进入智能建筑领域,促进了信息技术行业对智能建筑发展的关注。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对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的模块化结构,在建筑内部为语音和数据的传输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对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普及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所谓系统集成就是将建筑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上,实现各系统的信息融合,协调各个系统的运行,以发挥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整体功能,实现建筑智能化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可以提升智能化系统的性能。但追求智能建筑一体化集成,不仅难度很大,而且增加了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因此业内主要观点是应以楼宇自控系统为主的系统集成、和利用开放标准进行系统集成。

这一时期政府有关部门也加强了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在202_年建设部出台了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公安部也加强了对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的管理。建设部还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必须具备必要的资格。202_年建设部在87号令《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中设立了建筑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将建筑中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楼宇设备自控系统工程;保安监控及防盗报警系统工程;智能卡系统工程;通讯系统工程;卫星及共用电视系统工程;车库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广播系统工程;会议系统工程;视频点播系统工程;智能化小区综合物业管理系统工程;可视会议系统工程;大屏幕显示系统工程;智能灯光、音响控制系统工程;火灾报警系统工程;计算机机房工程等18项内容统一为建筑智能化工程,纳入施工资质管理。

3.发展阶段

中国对智能建筑的最大贡献是住宅小区智能化建设。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以及其他各种数据传输和通信业务等,并以这些增值服务来回收投资。

目前虽然还有人对这种发展建筑智能化的思路持怀疑态度,但这并不影响“宽带网”成为电信行业、建筑智能化行业,乃至房地产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更重要的是他将会改变人们进行建筑智能化建设的技术路线和运作模式,也许这标志着智能化已经突破一般意义上的建筑范畴,而逐渐延伸至整个城市、整个社会中应用。

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信息产业部于202_年出台了《关于开放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关于开放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的框架意见》。将在13个城市首先开展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市场开放、管理试点工作。摸索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技术标准,进而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推进中国的宽带建设。虽然文件将宽带驻地网运营定义为基础电信业务,但也规定了宽带用户驻地网运营许可证的发放将比照增值业务许可证的发放方式来管理。这些文件是目前对住宅小区智能化进行管理的主要文件。

2、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相应进行调整。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建筑智能化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建筑中各种智能化系统无非是各种服务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工具。当今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都在迅速发展中,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为明显,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以及作为信息载体的智能卡技术已深入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筑智能化也应该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这些技术来解决智能建筑中的问题,把这些技术作为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

目前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技术构筑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并以此为建筑和建筑中的人们提供过去需要多个系统提供的服务;并且这个信息平台及其相应的服务可以从一栋建筑扩展到整个社区乃至整个城市。按此技术路线,建筑智能化系统将成为这个社会化信息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建筑智能化系统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将成为这个信息平台的一种服务功能。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过去那种根据不同服务功能构成各种不同系统的体系结构将会发生根本改变,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经济效益。

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

在过去制约建筑智能化系统成为统一系统是原有管理制度的不适应,建筑智能化工程涉及到公安、消防、电信、广电和建设等多个行政主管部门,过去那种层层审批,一件事多个部门管理的管理模式已严重制约智能建筑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WTO,这一障碍将逐步得到消除。根据“职权一致”和“权责一致”的原则,国务院要求一件事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管理,如:产品质量管理按照《产品质量法》和国家质监总局5号令规定由国家质监总局管理、工程设计和施工安装资质管理按照《建筑法》和《建筑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建设部负责;而与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的业务如通信、消防、安防等则分别由信息产业部、公安部消防局、公安部技防办等管理。同时管理的手段将从控制市场准入、行政审批转为制订技术标准、规范市场公正竞争。

这种管理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把建筑智能化系统作为统一的系统来实施,更为重要的是这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各项业务的发展,如公安部在放弃对安防产品质量监督和工程管理的同时,将大力发展安防报警服务业。可以预见消防服务业、物业管理服务业、电信及其增值服务业等都也将得到长足发展,这也必将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发展。

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

从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起初建筑智能化系统主要作为建筑和机电设备的一部分,以满足对建筑及其机电设备管理的需要;后来建筑智能化系统用来全面提升建筑的形象和提高建筑的服务、管理及安全功能;最后建筑智能化系统已经成为一个营运系统,为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增值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制度的变革,这种认识会不断得到强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建筑智能化系统会成为一种基础设施,为生活和工作在建筑中的人们提供安防报警、消防报警、物业管理、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视频点播、信息查询、通讯交流等增值业务,成为一个具有投资价值服务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除了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重新认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建立起一套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满足不同的服务需求,降低智能化设施维护管理成本,提高建筑智能化系统价值。

第四篇:我国楼宇智能化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楼宇智能化发展趋势分析

楼宇智能化包括五个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讯自动化系统(包括局域网)(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火灾报警与消防连动自动化系统(FA)、安全防范自动化系统(SA)。通过综合布线对各个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向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通信、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高效便利的物业管理。我国智能化建筑初具规模

在我国房地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楼宇智能化市场随之迅速成长。楼宇智能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上海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应用楼宇智能化的建筑不断出现,目前楼宇智能化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高档住宅中应用普遍,成为高档物业的新潮流。闭路电视监控、门禁管理、停车场管理、防盗防灾报警系统等也已经较为常见。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推进,我国楼宇智能化理论、建设法规、设计施工、物业管理等方面,也随之得到较大发展。

系统产品与设计定位存在差距

现在发达国家的智能建筑系统大都是按照建筑物使用功能进行设置,尽管没有刻意把智能化放在建设目标上,但是智能化系统的装备技术是先进的,系统的设置是完备的,系统的工程设计是合理的,系统的运行状态是良好的。

目前国内楼宇智能化产品市场由国外几家公司占据,如霍尼韦尔、IBM、江森自控等。我国仍缺少高技术的楼宇智能化系统集成产品。另外,在准确把握智能建筑的设计定位、高质量的工程实施与系统有效运行管理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缺少相应的规范,楼宇智能化设计方面也存在缺乏全面性和长远性的情况,施工质量难以保证,造成一些应用楼宇智能化系统的建筑缺少各系统整体运作,结果事倍功半,造成投资的浪费。

未来楼宇智能化市场前景广阔

楼宇智能化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迅速,目前各地房地产开发商所开发的楼宇智能化项目普遍受到购房真的青睐,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高端住宅项目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示范作用明显楼宇智能化在低碳、节能方面优势突出,同时为人们生活带来更多舒适体验。我国每年新增的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加之政府对楼宇智能化建设规范化、科学化的引导,业内普遍看好楼宇智能化的发展。

第五篇:大型移动破碎站进入智能化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要求对产品的严格化、创新型、多元化的发展已近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作为矿山机械行业龙头企业的厂家,郑州一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破碎筛分领域、建筑垃圾回收等享有不错的口碑。

针对矿山机械破碎机、移动破碎站、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等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在效率上还有产品本省的质量有过高的要求,一帆公司生产的移动破碎站是采用受料、破碎、传送等工艺设备为一体,通过工艺流程的优化使其具有优秀的岩石破碎、骨料生产、露天采矿的破碎作业性能,可通过不同机型的联合,组成一条强大的破碎作业流水线,完成多需求的加工作业。其设计先进、性能优良、生产效率高、使用维修方便、运营费用经济、工作稳定可靠,相对于各类固定式破碎站而言,移动破碎站犹如一个可以移动的中小型破碎加工厂,期工作效率和运营成本均优于同级或者更高级别的的固定式破碎站。

针对市场的需求变化,一帆公司生产的液压驱动履带式移动破碎站不断满足市场需求,自主研发的全液压驱动履带式车用底盘行走的移动破碎筛分设备。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造型美观,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高性能破碎机系列,全液压驱动履带式车用地盘,与破碎机一体化的高性能给料机,振动筛、皮带机,筛下皮带机、破碎机一体化的车载安装,车载式电动机及控制箱一体化。履带式移动破碎站广泛适用于路桥建设、城市建筑、冶金、能源等部门,进行破碎、筛分等作业。

一帆公司研制的这种移动破碎站不仅在作业上方便、快速,而且在狭窄、不平整的路面也能实现高效率的作业,公司生产的移动破碎站主要分为反击式移动破碎站、液压圆锥移动破碎站、履带式移动破碎站、颚式移动破碎站、冲击式移动破碎站等,一帆公司通过不断的研究享有矿山机械行业高端产品,通过自主创新,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与宜人化矿山机械,实现重大装备,高端成套,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郑州一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如有引用,请注明出处。

机械工程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研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