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第一单元
1.家庭、学校和社区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每天在这里
生活
、学习
和
游戏
。2.家
是我们生活中最亲近、最熟悉的地方。
3.在家中,我每天和 家人
生活在一起,我们一起 做事,一起 游戏
,谁生了病,大家都着急。有时我们也会闹点别扭,但是不管怎样,大家总是
互相关心
、互相惦记
。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4.学校是我们 学习
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愉快地生活,共同 学习、共同 游戏
,茁壮成长。
5.为了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每一所学校都设计了自己的校园文化,当我们置身其中,会感到那样 亲切
和熟悉。
6.现在的社区和过去相比,各家住得宽敞多了,街道比过去 干净整洁,生活也更方便了。
一、选择题:
1.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是()
A.家庭
B.学校
C.社区 2.学校的类型有()A.小学
B.初中
C.大学
D.职业学校
E.特殊教育学校 3.社区里有为我们服务的场所有()A.百货商店
B.理发店
C.书店
D.健身园 4.()是我们最熟悉的地方,我们每天在这里生活、学习和游戏。
A.家庭
B.学校
C.老年人活动区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我们生活中最亲近的地方是社区()2.学校是我们生活的地方()
3.校园里同学们的作品不是我们的校园文化()4.购物买衣服去健身园()5.社区里的垃圾桶是公共设施()6.车站站牌是社区里的公共设施()
三、连线:
寄贺卡
银
行
买书
种 子 站
休闲、聊天
公
园
买种子
书
店 存款、取款
邮
局
身体检查
医
院
第二单元
1.我们的成长进步,离不开
学习。
自觉
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 提高自我 的过程。
2.两年来,我们学到的东西真不少。知识
增多了
,本领 增长了
,比过去更懂事了。
3.我们每个人在学习中都会有第一次。有第一次成功的 喜悦
,也有
做不好
、失败
的烦恼。
4.我们学到的知识、本领和道理,不仅仅是课上学来的,还可以向书本、媒体
学,可以向他人学,从实践中学等等。
5.没想到,我们的“老师”真不少,报纸
、电视
、周围的人〃〃〃〃〃〃关键看我们会不会发现。
6.只要我们
留心观察
、善于思考
,我们就会学到很多东西。
7.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好的事物,也有坏的现象,我们应该在学习之前
判断是非
、分清好坏
,不要盲目学习。
8.我们在学习中也遇到过烦恼,但是只要 动脑筋、想办法,总会克服困难的。
9.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学习,还是做事,只有
抓紧时间
,学会合理安排 时间
,才能有效率。
第三单元
1.不论是日常生活、学习还是做游戏,都要有
规则
。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我们安全有序的生活
、学习
的保证。通过学习,进一步认识到
规则
的重要性,让我们和规则做个
朋友
吧。
2.说到
规则
,我们常听到的一个词是“游戏规则”。我们都喜欢游戏,游戏要有
规则
,否则无法进行。
3.规则与我们的生活
密不可分
,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真是“
生活处处有规则
”。
4,我们身边有很多规则,比如家庭生活有规则,学校
生活有规则,游戏要有
规则
,否则无法进行。
5.在学校,我们小学生应该遵守的规则是《 中小学生守则 》。6.上课时老师提问你会
举手回答问题
;在图书馆读书时应该
静静看自己的书
;去餐厅买饭很多人在排队非常拥挤,你应该
排队等待
;星期天在超市遇见老师应该
主动上前打招呼
;去商场买东西,付款时你应该
排队付款。
7.学校规则可以保护我们
健康、安全、愉快 地学习。
我们每个人在 遵守规则
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 好处。
8.不仅在学校,在任何地方,规则都是人们正常 学习、工作
和
生活
的保证。
9.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愿望
,当各方的愿望发生冲突时,就要
互相协商
,定一个大多数人拥护的规则。规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大家都要
遵守。
10.在制定班级公约时,要看这个公约符合不符合班里的 实际
?是不是大多数人 拥护
的?我们能做到吗?
11.按照规定,公路上不能设置任何
障碍物
。但是,有些地方公路附近的农民
在收获季节,在公路上铺晒小麦、黄豆等
农作物
,严重影响了道路
安全。
12.有些时候,我们明明知道
规则
要求,可是没能
自觉
遵守,所以违反规则而 影响
别人。
13.烟花爆竹厂因 违章
操作发生重大爆炸事故,这是一起不按 规则
做事的后果。
一:判断题
1、游戏规则是由参加游戏的人共同制定的。()
2、国家的法律也是规则。()
3、规则是永远不可以修改的()
4、我们每个人在遵守规则的同时,也享受着规则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5、如果老师没有看见,我们可以不遵守规则。()
6、规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大家都要遵守。()
7、没有红绿灯的地方,可以不遵守交通规则。()
8、我们自己制定的规则不能和学校的规则冲突。()
二、选择题
1、面对有些规则,我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我会()A: 遵守规则 B: 不遵守这些规则,以自己的意愿为主 C:先遵守,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
2、下列做法违反交通规则的是:()A: 走路要走人行道 B: 走路不看书 C: 在路上打闹 D:走路右行
3、过路口时遇到黄灯,我们应当()A:正常行走通道 B:闯过去 C:等几秒再走 D:等绿灯亮了再走
4、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
A: 看电影时不大声喧哗 B: 见到地上有纸随手捡起 C: 挤着上公交车 D:不随地吐痰
5、下列不是学校生活的规则的是:
A: 上楼时右行 B: 按时到校上课
C:课堂上有秩序的积极发言 D:在家里用完东西要放回原处。
6、下列哪项规则不正确:()
A: 买东西排队付款 B: 违反球规,黄牌警告 C:保护山林,人人有责 D:红灯行,绿灯停
7、对学校规则看法正确的是:()
A:真烦人,做什么是都要讲规则 B: 真不知道规则有什么用 C:可以保证学习和生活的有序 D:其实也没什么用
三、连线
乘坐车辆 保持肃静 到信用社存款或取钱 上课发言先举手 到图书室看书 头和手不能伸出窗外 课堂上 排好队。保持一米线
第四单元
1.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在不同场合 下的社会角色是不同的,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社会要求
和
责任。
2.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生活场所
,都在不断的改变着自己的 社会角色
,人们对不同的 角色
,有着不同的要求。
3.在不同的场所,要当好自己的角色
。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责任
,这个道理
谁都懂。
4.自己的事情,能做的应该
自己做
,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家中
、学校
、社区
的事情大家都来做。
5.我们明白了许多做事的道理
,就应该
积极
地去做。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
具体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6.在家和学校里,我们有许多事情 可以做
,我们给自己找个
合适
的岗位,做个有
责任心
的人。
7.无论在家,在 学校
,还是在社会
,我们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8.我们生活在班集体中,感受着
集体
带给我们的温暖
和
力量
。班集体的事情就是我们 大家的事情
。要把
的事情做好,有时候还真要下一番
功夫。
9.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有许多事情也需要我们来
尽责。
一、连线
种子站
看病
农村医疗站
购买日用品 小百货店
买菜 农贸市场
购买种子
邮电局
寄信 电话亭
运动 报刊亭
看报 健身器械
打电话
二、判断题1、2、3、4、5、6、7、8、9、我的任务是读书,所以,家务事都应该有爸爸妈妈承担。(x)洗衣、做饭是大人的事,我现在不学习,长大自然会做的。(x)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最初的坚持,就没有后来的成功。(√)周末做完作业,我还要学会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三人行,必有我师。(√)
天才一出生就什么都会,他们不需要学习。(x)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到处都是我们学习的场所。自学也是一种学习途径。(√)大人们只管工作就可可以了,何必这么努力的学习呢?(x)
10、老师什么都应该会,可以不学习了。(x)
11、今天我学做饭,但打碎了碗,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x)
12、认真听课、独立思考都是学习的好习惯。(√)
13、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严格的训练和要求。(√)
14、多学一门技巧,就多了一条发展之路。(√)
15、我遵守规则是为了老师表扬我是个好孩子。(x)
16、我们要遵守“饭前洗手饭后漱口”规则,这样才不会生病。(√)
17、我们要保持教室的卫生,这是我们自己制定的规则。(√)
18、我们自己制定的规则不能和学校的规则冲突。(√)
19、今天是星期天,不用遵守规则了。(x)20、我是班长,班级的规则我说了算。(x)
21、我们每个人都要扮演形形色色的社会角色。(√)
22、我是家里的小皇帝,大人们都要让着我。(x)
23、我想帮妈妈分担家务,但妈妈说我还小等长大了再说。(x)
24、只有团结才能发挥集体最大的力量。(√)
25、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我们坚持和努力。(√)
26、我是小孩,所以做错事不需要承担责任。(x)
27、家里、学校、社区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28、社区里的公共设施弄坏了算了,不需要负责任。(x)
29、留心观察、善于思考,我们就能学到很多东西。(√)30、班级的荣誉是每个班级成员的荣誉。(√)
第二篇:山美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1、我的优点:学习好;爱劳动;体育好;团结同学;爱帮助别人。
2、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3、学画画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要有自信心。
4、我是家庭的一员,家务活也有我的一份。
5、我能做哪些家务活:整理房间;洗衣服;做饭;买菜;擦桌子;拖地;地;刷碗。
6、画线路图要画清方向和重要标志。
7、上学路上要注意:不闯红灯;不进入游戏厅;不在路上打闹。
8、放学路上应注意:不闯红灯;靠右侧走;不横穿马路;不在路上打闹。
9、要想顺利到达学校,非得记住路上的重要标志不可。
10、骆驼和羊的故事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是:人既有长处也有短处,我们只有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12、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意思是: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13、柳公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楷书四大家之一。
14、“颜筋柳骨”指的是颜真卿和柳公权。
1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只有善于发现,学会欣赏、尊重别人,才能不断进步。
16、“既生瑜,何生亮”包含的历史人物是:周瑜和诸葛亮。
17、吴国大将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郁闷而死。
18、名言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欣赏自己的人,决不会得到别人的欣赏。
19、刘洋为什么朋友多(有的同学为什么朋友多):爱帮助同学;学习好;会 踢足球;说话有趣。
20、盲人提灯笼的故事告诉我们:帮助别人的同时其实也在帮助自己
21、怎样和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同学;关心同学;帮助同学;礼貌待人。
22、怎样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可以帮助他一 块学习;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我们可以拿出自己的零用钱来帮助他。
23、怎么样把板报办好:全班同学合作;多搜集材料;把字写好;内容要丰富。
24、天鹅、大虾和梭鱼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与别人团结合作,只有同心 协力,才会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才会取得成功。
25、怎样才能更好地和同学交流合作:提建议时说话要委婉;别人做的不好时,不用笑话别人;要主动帮助别人。
26、汤姆生和焦耳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密切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27、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小伙伴,我们一起学习、游戏,生活得非常快乐。
28、如果远方的小伙伴遇到了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可以给他们捐一些学习用品;写信鼓励他们;告诉家长、老师,请他们帮着出主意。
29、怎样和远方的小伙伴交朋友:通过联谊学校交朋友;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到贫困地区认一门亲戚;写信;打电话。
30、用喜欢的方式向远方的小伙伴表达自己的心意:写信;打电话;寄贺卡;发电子邮件。
31、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家里有爱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我在他们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
32、陈毅探母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孝敬长辈,永远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
33、只要经常和爸爸妈妈交流沟通,就能成为朋友。
34、用什么方式与爸爸妈妈沟通:主动与爸爸妈妈谈心;换角色;通过心语小屋。
35、当了小管家,才知柴米贵。
36、怎样当小管家,有哪些金点子:买衣服等到打折降价的时候再买;买蔬菜买既新鲜又便宜的;用卖废品的钱买学习用品,不买高档玩具。
37“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说明的邻里关系的重要性。
38怎样和邻居友好相处:遇事多商量,多体谅;关心帮助;互相谦让。
39、“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与邻为善。
邻里之间遇事要多为对方想想,多为邻居献出一点爱,就会收获一份快乐。
41、我们生活的社区或村庄有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他们是怎样工作的?
保安:负责社区的安全工作;美发师:给人们理发;医生:给病人看病;快递员:帮人们发送快递;环卫工人:维护小区环境卫生。
42、叔叔、阿姨的工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有了小卖部,买东西很方便;清洁工把我们的小区打扫得很干净;小区有了保安更安全了。
43、叔叔阿姨的工作虽然不同,但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我们要尊重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44、我们周围有哪些公共设施:路灯;垃圾桶;健身器材;自动售货机;壁报;宣传栏;凉亭;躺椅;电话亭。
45、公共设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有了阅报栏,我们看报方便多了;有了体育设施,我们可以经常锻炼身体;过去没有路灯时走路不方便,现在有了路灯,走路方便多了。
46、公共设施不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家园,我们能为它们做点什么呢:写倡议书;给有关部门提建议;在农田井边插上请勿乱扔杂物的警示牌;给邮筒洗洗脸。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试题
(一)时间:40 分钟
一、填空。(20 分)
1、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意思是(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善于发现),才能(不断进步),我们要(学会欣赏、尊 重别人)。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 处)
4、我是家庭的一员,(家务活)也有我的一份。不可。
5、想要顺利的到达学校,非要记住路上的(重要标志)
6、(柳公权)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中国楷书的“四大家”之一,他的字和当时的书法家颜真卿素有(“颜筋柳骨”)之称。
二、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10 分)(CCBB)
1、一家人之间不应该________.A.和睦相处B.互相理解、互相帮助C.一点小事情就斤斤计较
2、遇到了不会做的题,我不可以这样做________.A.去问问老师 B.去向同学请教 C.找个成绩好的同学的本子来抄一抄
3、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看电影时不大声喧哗B.见到地上有纸随手捡起 C.有随地吐痰的习惯
4、晚上 9 点有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节目,我应该___________。
A.把声音开大点,要不我听不见 B.应该把声音开小点,免得影响他人休息 C.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必在乎别人
三、公正快车道。(谁对谁错,快快判断吧!)(18 分(√××√×√√√×)
1、爸爸妈妈很辛苦,我们要尊敬他们。(2、今天早上很冷,我不和同学们去跑步了。(3、如果别人看不见,我们可以踩着草坪过去。(4、在教室内不可以随便打乒乓球。
5、目前,电信部门的科技发展太快了,邮局业务可以取消了。(6、“邻居结的好,犹如得大宝。”这句话是正确的。(7、在画平面图时,一定要标明图例。()、谁 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的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节约粮食。
9、保护道路环境是清洁工人的事情,我们就不要管了。
四、我的发现(16 分)
1、我们生活的社区又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
2、我们生活的社区都有哪些公共设施
3、六尺巷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你用什么方式和父母交流?写出三条
五、我的建议。(36 分)
1、你觉得怎样才能把板报办好?写出四条建议(8 分)
2、你们家都是怎样和邻居交往,和睦相处的?(6 分)
3、小区内的公共设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家园,但也受到了一些 破坏,你要为它们做些什么?(6 分)
4、在家庭中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有哪些?(8 分)
5、怎样用喜欢的方式和远方的小伙伴表达自己的心意?(8 分)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试题
(二)时间:40 分钟
一、填一填:(36 分
1、家是我们(生活 成长)的地方。家庭成员要相互(关心 照顾)。
2、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3、老师告诉我们,要做(爱劳动)的孩子,所以我们积极地打扫卫生。
4、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我们应该(尊重)老师。
二、判断题(对的后面打“√”号;错的后面打“×”号)(18 分)(1、×
2、√
3、√
4、√
5、×
6、√)
1、洗衣、做饭是大人的事,我现在不学习,长大自然会做的。
2、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最初的坚持,就没有后来的成功。
3、三人行,必有我师。()
4、自学也是一种学习途径。()
5、老师什么都应该会,可以不学习了。()
6、只有团结才能发挥集体最大的力量。()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2 分)
1、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A.看电影时不大声喧哗 B.见到地上有纸随手捡起
2、珍惜时间不正确的做法是()。A.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B.不参加课外活动 推到明天去做C.有随地吐痰的习惯
3、邻里之间不应该()A 和睦相处 B 互相理解、互相帮助 C 一点小事情就斤斤计较 D 有了矛盾协商解决
四、连线(16 分
五、问答题(18 分)
1、你觉得你在学校有哪些收获?
答: 我在学校学习了文化知识,学习了做人的道理。认识了很多朋友。(答 案不唯一,合理就行).2、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三篇: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品 德 与 社 会
三年级上
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部分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第一周 我的自画像
2课时 第二周 别人眼中的我 2课时 第三周 心中有阳光
2课时 第四周 温馨的港湾
2课时 第五、六周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3课时 第七周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2课时 第七周说说我们的学校
1课时 第八周校园里的发现
1课时 第九周 给学校画张“地图
2课时 第九周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1课时 第十周 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2课时 第十一周 看地图,找家乡
1课时 第十二周 家乡的山和水
2课时 第十三周 我的家乡变了样
1课时 第十三周第十四周第十五周第十六周第十七周家乡明天更美好
我喜欢过年
家乡的风味小吃
小城故事多
一起采风去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一、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2、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
3、通过自画像,制作“明星卡”,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己的特点,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了解老师开始,激发学生兴趣
二、自己眼中的“我”
三、同学眼中的“我”
四、说说你,说说我
二、别人眼中的我
教学目标:
1、借助他人的评价,帮助学生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2、帮助学生正确面对他人的意见,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
3、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并愿意改正。教学重(难)点: 客观、全面地认识自我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送给老师几句真诚赞美的话。
二、以他人为镜,提升自我认识。
1、第一面镜子:家长
2、第二面镜子:同学
三、活动拓展
1、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人可以做我们的镜子。
2、鼓励学生不断以人为鉴,完善自己。
三、心中有阳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体验自我实现的愉悦。
2、引导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寻找能发扬自己优势,提高自我的生角色。
3、帮助学生制定计划,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完善,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教学重(难)点: 体验自我实现的愉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亮出我自己
二、毛遂自荐
三、阳光计划
四、总结号召
自信是我们快乐,自信使我们成功,把自信的秘诀记在心里,让心中充满阳光,生活充满快乐!
四、温馨的港湾
教学目标:
1、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人员间的亲情;激发学生孝敬父母长辈、关心热爱自己的家庭。
2、明白父母长辈操持家务、养育自己很辛苦,要做个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3、了解父母长辈为了创造家庭的温馨所付出的辛劳。知道热爱家庭、孝敬长辈的具体表现,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
重点难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父母长辈无私的关爱,体会到家庭无比的温馨、幸福。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字的故事,“温馨”的感受:
(二)、浓浓的关爱,“温馨”的体现:
(三)、承诺的见证,“温馨”的港湾:
五、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教学目标:
1、感受爸爸妈妈为家庭的温馨付出的辛劳,明白家庭的幸福、自己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无私付出。
2、懂得要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家庭分忧。
3、体验“当家”的辛劳,提高自己料理生活的能力。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父亲节和母亲节
(二)我跟爸爸妈妈去上班
(三)今天我当家
(四)完成一篇体验日记,记述“当家”活动中发生的有趣的事,重点写出体验和感受。
六、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教学目标:
1、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沟通、互相理解、互相关心,家庭才会更加和睦温馨。
2、学会在与父母发生冲突时或在家人遇到困难时,主动找父母谈心,并付诸具体行动。
3、学会用“爱心留言条”等不同形式向父母表达自己的爱。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和爸爸妈妈谈心
(二)爱心留言条
1、认识留言条。
2、、学写留言条:
(三)讨论:
除了“爱心留言条”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关心?
一句话、一张卡、一幅画、一首小诗、给父母搬凳子等不同形式都是表达爱心的方式。
七、说说我们的学校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并能做简单的介绍。
2、初步产生对学校的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兴趣。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学校的全称
二、介绍学校的荣誉
三、介绍学校的环境和设施
四、介绍学校的快乐生活
五、介绍我看到过的其他的学校
六、写下我还想了解学校的什么
八、校园里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学校的组织机构、发展变化、校风校训等
2、感受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通过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活动:
一、交流上节课写下的问题卡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由组合、拟定活动计划
三、汇报活动计划
四、开展校园寻宝活动
九、给学校画张“地图”
教学目标:
1、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经验。
2、正确辨别方向,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环境图。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进行活动前的准备
1、学生回忆画学校平面图的步骤,说说自己的收获
2、根据学校大门,帮助学生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组织学生讨论注意事项及怎样才能画好路线图
二、外出活动
学生带上纸笔和相关工具
三、汇报探路情况
四、完成学校周边的线路图
五、再次探路,寻找发现
六、再次汇报探路情况
七、小结
十、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教学目标:
1、热爱学校,关心学校,尊敬教师和学校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劳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养成随时收集周边信息的习惯。
3、知道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工作人员和各种设施都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你们走进学校都看见了谁?(二、了解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三、对学校工作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1、如果有一天,学校里没有了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师:如果没有校长„„如果没有老师„„
2、在学校工作的人们每天忙忙碌碌、默默无闻,是为了什么? 欣赏歌曲动画:感恩的心
十一、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教学目标:
1、自己动手设计学校名片,激发学生关心学校、热爱学校的情感。
2、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像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良好个性。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识名片,名片有什么作用?
二、找出学校的特点
三、学做名片
四、制作名片
五、展示名片
六、总结、拓展
十二、看地图,找家乡
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查找本地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2、了解图例和实物的关系;学习看地图的方法,培养读地图的能力
3、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简单的图例、方向;初步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地图,说家乡
二、“我找到家乡了”,学习图例。
三、“地图告诉我很多”汇报会
1.汇报内容:选择地图、地图差异、看图收获、看图疑问等。
2.汇报程序: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推选一名同学上台向全班交流汇报。
十三、家乡的山和水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美丽的自然环境,关爱大自然。
2.了解家乡的景观,亲近家乡的山水,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3.初步培养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明白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 介绍自己家乡的的自然环境特点。
二、我的家乡真美丽
展示收集的家乡名胜古迹、山水美景的照片、图片及文字资料
三、我爱我的家乡
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四、拓展
继续收集有关家乡的各个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
十四、我的家乡变了样
教学目标
1.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进一步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2.发现家乡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找变化
(二)说变化
(三)谈感想
看到家乡的变化这么大,家乡人的生活越变越好,你有什么感想?你知道是什么原因让家乡变化这么大吗?
(四)出点子
为家乡出些金点子,让我们的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吗?
十五、家乡明天更美好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当前的基本情况,大胆想像家乡明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2.熟悉家乡的物产,培养初步的动手设计、包装、宣传能力。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说说家乡正在发生的一些令人高兴的事,畅想家乡明天的美景。
二、我来做个小向导
讨论我们的家乡正在建设些什么呢?
三、我是小小设计师
用你聪明的头脑和灵巧的手设计家乡的明天。
十六、我喜欢过年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
2、关注、探究民风、民俗的兴趣,体会民风民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在感受家乡风土人情之美的同时,获得精神的陶冶,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认识祖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欣赏《春节序曲》。
二、联系实际,交流过年的趣事感想。
二、表达创作,布置过新年的欢乐场面。
三、情境表演,体会过年的快乐气氛。
四、知识拓展,了解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五、激发情感,赠送新年礼物。
十七、家乡的风味小吃
【活动目标】
1、调查了解家乡风味小吃的特点及其蕴涵的人文特质。
2、感受不同地方特色小吃也有区别。
3、与同学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收集信息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想“臭”辨物
介绍臭豆腐的来历,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教室里传来了一阵很浓的味道臭臭的、香香的,猜猜是什么小吃?
二、尝尝臭豆腐
三、介绍家乡小吃
四、说说你爱吃的小吃
五、拓展
介绍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
第四篇: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三年级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二、指导思想:
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五、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六、课时安排与进度:
单元
第一单元 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
总8节
第1-4周 单元及单元课题
节次
周 次
1、我的一家
2、爱的港湾
2、爱的港湾 2 1 1 2 总6节 2 2 2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3周 第4 周 第5-7周 第5周 第6 周 第 7 周第8周第9周 第10-13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3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二单元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3、安全地成长
3、安全地成长 我们一起成长
4、说说我自己
5、夸夸我的同学
6、同学之间
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
7、我爱我们班
8、学习交流站
9、大家一起玩
9、大家一起玩 我喜欢我们的学校
10、画画我们的学校
10、画画我们的学校
11、学校里工作地人们
总7节 2 2 2 1 总6节 1 1 1 1 1 1
11、学校里工作地人们
12、学校的变化
12、学校的变化
复习整理 5 第 16周 期末复习、考试
第 17-18周
第五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无情的时光老人像一阵寒风,走得无声又匆匆,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学计划,就是在准备做教学计划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1一、学情简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课程的课内外学习活动中去。
三年级学生主义荣誉感都比较强,大部分都积极向上,勤奋刻苦,能够互相帮助,互相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大多数能听从老师指导,遵守纪律,遵守课堂常规,有了错误能虚心接受,积极改正。
二、教材简析
《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的教育主题是:我在成长。在这一教育主题统领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
1、我和我的同学;2、我要安全地成长;3、我的成长与家庭;4、我的邻里生活;5、我的成长与学校;6、我的成人与他人;7、家乡哺育了我。
这七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的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本册由前三个单元构成。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认识与同学关系的教育;第二单元主要进行安全生活教育;第三单元主要进行与家庭生活有关的教育。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因此教材呈现如下特点: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注意了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教材注意了这一内容的体现,如《我想要 我能要》帮助学生建立现在社会所要求的消费观念,特别应避免儿童攀比夸富的心理和倾向。
3、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等。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如《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通过做小记者采访、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荣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感受与同学之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规律。
6.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7.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9.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系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方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四、课时安排
第一周——1.自画像
第二周——1.自画像(2课时)
第三周——2.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五、七周——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2——3课时)4.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5.我不耍赖皮(2课时)
第九周——6.平安回家(2课时)
第十周——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第十一周——8.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二周——9.家庭树(2课时)
第十三周——10.父母的疼爱(2课时)
第十四、十五、十六周——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12.家庭的记忆(2——3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13.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2一、单元目标态度:通过学生对自己优点、兴趣、特长等方面的体验,使他们学习如何可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力:通过了解、认识自己的体验,培养学生分析、反省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能力,欣赏和尊重别人的能力,与同学沟通、合作的能力。初步懂得怎样爱护、珍惜自己的名誉。知识:通过人事自己的体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懂得取长补短的道理;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活动中初步懂得怎样爱护和珍惜自己的名誉。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认识自己的性格、有事、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客观地分析、认识自己,建立起自尊、自爱和自信。
三、教学难点: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正确认识自己。
四、单元内容1.认识我自己2.我的兴趣特长3.爱护自己的名誉*4.我在进步
五、单元课时:14课时
六、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小学生来说,学习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懂得做人要自尊与自爱,珍惜自己的名誉等,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教学时应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学生生活中的感受、体验为切入点,力求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自己、认识自己。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3一、学生现状分析:
三年级共分两个班。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
二、指导思想:
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德学习建立在真实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能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榜样,关注自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
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和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像、VCD、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四、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五、教学措施:
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大胆选择、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教学中应依据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与,重视学生生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也构成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
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仿佛嫩芽无声无息破土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很多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
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
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需要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
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
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考、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究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实施阶段性评价。
六、学期教改研究专题:
把《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专题。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4班级 科目品德与社会 册别 5 任课教师 制定日期
(一)基本情况
班级人数学力基础(上期末检测成绩)
男女合计学科素质
平均分学科素质优秀学科素质良好学科素质合格学科素质待合格
人数%人数%人数%人数%
(二)教学进度
周次教 学 内 容 安 排备 注
1我的自画像2课时
2别人眼中的我2课时
3心中的阳光2课时
4温馨的港湾2课时
5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2课时
6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2课时
7说说我们的学校2课时
8校园里的发现2课时
9给学校画张地图2课时
10在学校工作的人们2课时
11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2课时
12看地图,找家乡2课时
13家乡的山和水2课时
14我的家乡变了样2课时
15家乡的明天更美好2课时
16我喜欢过年2课时
17家乡的风味小吃2课时
18小城故事多2课时
19一起采风去2课时
(三)教学措施
1.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实施教学。
2.紧密联系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实际实施教学。
3.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教学资源实施教学,并尽量满足初中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热门话题的关切。
4.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融入生活实例之,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研(改)项目
怎样合理的将品德教学融入生活的内容,用生活来教育
(五)教导处审查意见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5一、学生基本情况
三年级共有三个班,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能按照《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正。在去年的期末检测中,合格率100%,但是,也有少数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够强,表现在上课爱讲小话,课余时间不够自觉。这学期,将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 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按单元结构呈现,分五个单元。教材具有综合性、开发性、情感性,形式活泼等特点。每个主题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突出主题间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渗透。这样有利于形成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协调发展。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发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它版面新颖,图文并茂,充分运用图画、照片、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并采用对话,富有亲切感。
三、教学要求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生活中要养成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关爱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6.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7.初步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8.知道世界 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 和不同 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探究。
3、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4、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念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5、采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 我学习,我快乐 3课时
1、时光老人对我说 1课时
2、我有一把金钥匙 1课时
3、今天我进步了吗 1课时
第二单元 家庭因我更美丽 3课时
1、妈妈,您放心吧 1课时
2、我爱我的家人 1课时
3、我们共同面对 1课时
第三单元 共享友爱阳光 3课时
1、大家都是好朋友 1课时
2、你的心情我理解 1课时
3、友爱是相同的 1课时
4、为了友谊,我们共同努力
第四单元 谢谢你,家乡的劳 动者 4课时
1、清晨,谁在为我们 忙碌 1课时
2、家乡的打工族 1课时
3、行行出状元 1课时
4、“小蜜蜂”在行动 1课时
第五单元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3 课时1、56个民族是一家 1课时
2、多彩的民族风情 1 课时
3、民族团结一家亲 1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6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学生绝大部分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有几个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加强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能力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4、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5、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
第一周 我的自画像 2课时
第二周 别人眼中的我 2课时
第三周 心中有阳光 2课时
第四周 温馨的港湾 2课时
第五、六周 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3课时
第七周 爸爸妈妈的心,我能懂 2课时
第七周 说说我们的学校 1课时
第八周 校园里的发现 1课时
第九周 给学校画张“地图 2课时
第九周 在学校工作的人们 1课时
第十周 我能为学校做点什么 2课时
第十一周 看地图,找家乡 1课时
第十二周 家乡的山和水 2课时
第十三周 我的家乡变了样 1课时
第十三周 家乡明天更美好 1课时
第十四周 我喜欢过年 2课时
第十五周 家乡的风味小吃 2课时
第十六周 小城故事多 2课时
第十七周 一起采风去 1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7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力图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课程标准的精神,注重思想品德熏陶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让学生在品德实践中提高道德素质,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从学生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去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各学科知识的整合,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认真、思想纯朴,进取心强。对各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但是学生年龄小,加上家长对本课程不是非常重视,所以对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参与率不够高。
三、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四、全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工作计划《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
能力与方法: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则。
2、借助“家庭树”的形象理清家庭结构;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操劳,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
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来 源 于 贵/州学习网 www.teniu.cc 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意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了解“绿色食品”;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全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学会关心和体贴家人;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一些勤学、惜时的格言和谚语;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难点: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
2、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
六、提高学科教学质量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我们一起成长》·· 6课时
第二单元 《我的家庭》··· 8课时
第三单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6课时
第四单元 《七彩的社会生活》·· 8课时
机动······ 2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8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一班学生共35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3人。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学生来源复杂,来自全县各个乡镇和街道小学,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水平参差不齐,但都活泼可爱,品德优良,有上进心,对学校生活充满激情,对各科文化课学习非常投入。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知识面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人和事,开展积极有益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
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有亲和力。
本册教材共有三个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我在学习中长大》;《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每个单元下设了三——四个主题,共11个主题。各单元体例结构如下:
主题文字:引出一个话题或对某个话题进行提升,一般是该主题主要思想和观点。
提示语:一般作为对某个话题的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或开展相应的活动。
旁白:作为和学生对话、沟通的主持人,有时为前后内容起传承作用,有时为学生提高一种思考方向或揭示某个观点,有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作用相对灵活。
情境对话:一般是经过锤炼的真实生活的再现,帮助学生对自己得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实地呈现社会现实,包括学生的活动场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认知、加深体验、开展活动等。
图标:包括“活动”、“交流”、“小资料”等,引导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启发学生调查、体验、讨论、探究、阅读、制作、搜集整理信息等。
学生作品:有时是提供一个可供讨论的案例,有时是体现学习过程、呈现学习成果,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增强其沟通与表达的欲望。
白框:启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体验,记录自己的学习成果,引导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
三、重点难点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他们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3.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的构成,知道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了解父母的工作、兴趣爱好等,体会他们他们对社会及家庭的贡献。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讲道德,要有家庭责任感,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平等对待,能正确处理自己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4.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重要的日记和事件,感受家庭的传统与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5.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
6.能利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及周边区域简单的平面图和线路图。
7.知道学校的组织机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
8.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9.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五、教法学法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本册教材共三个单元,计十一课。课时安排为每周两课时,每课时30分钟。并在每单元布置进行调查、活动等,在一单元学习内容完成后,安排一课时进行调查、活动等的小结,完成教材上的练习。
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
1.我的家庭(2课时)
2.幸福的家庭(2课时)
3.我成长的故事(2课时)
4.我会做的事情(2课时)
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
1、熟悉的学校(2课时)
2、在学校工作的人们(2课时)
3、学校周围探秘(2课时)
第三单元;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
1、在邮局工作的人(2课时)
2、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2课时
3、我能为大家做什么(2课时)
4.一次卖报的体验(2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9一、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学内容共分四个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我在学习中长大》、《我和规则交朋友》、《我的角色与责任》。每个单元下设三到四个学习主题,这四个单元主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对这个年龄阶段儿童具有重要影响的、在儿童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互动关系(如儿童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教学重点
1、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父母,关注自己);
2、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
2、让学生树立角色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
二、学情简析:
本班共有23名学生,其中,从本校二年级直接升上来13人,前水峪教学点转入9人,外地转来1人。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但同时,三年级的孩子又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模仿、尝试、探究的心理,常常不顾后果盲目模仿,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的预设: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2、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3、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二)技能目标
1、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2、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3、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
(三)素质目标
1、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名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四)情感目标
1、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2、感受与同学见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四、培优转差措施
1、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2、从学生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在探究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
五、减负提质措施
1、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2、学会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
六、教学进度与逐周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授课数 备注
1《开学第一课》1课时
2第一单元家庭、学校和社区《1、我爱我的家》1课时
3《2、我们的学校》1课时
4《3、我们的社区》1课时
5第二单元我在学习中长大《1、我学会了》1课时
6国庆放假1课时国庆节
7《2、向“谁”学》1课时
8《3、做学习的主人》1课时
9《4、大家都在学》1课时
101--2单元复习2课时
111--2单元测试与讲评2课时
12第三单元我和规则交朋友《1规则在哪里》1课时
13《2规则有什么用》1课时
14《3我们给自己定规则》1课时
15第四单元我的角色与责《1、我是谁》1课时
16《2、我的责任》1课时
17《3、我能做好》1课时3--4单元复习1课时3--4单元测试与讲评1课时期末复习1课时
21期末复习1课时
22期末考试1课时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10一、教材分析(略)
一、教科书编写的目的及编写指导思想
1.使学生充分体现教育以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即以“学会做人”为中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己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帮助教师克服传统教学观念的惯性,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人格发展,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落实。
2.使学生成为从社会生活出发实现知识整合的过程。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角度)地分析,探究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向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活,以便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3.使学生成为在实践、体验、感悟中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帮助教师超越,以知识直接传承,思维单一路径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从直接传授转向间接传授,从简单呈现结论转向关注过程体验,从信息单向传输转向多向交流和多元选择的教学策略的转变,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中,通过自己的建构实现发展的过程。
一、教科书的主要特点
1.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为基本要素整合学习内容。
2.采用跨学科的编写方式,体现同时学习的原则。
3.具有充分的活动性,弹性和延展性。
二、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和体例
1.教科书的体系结构
<1>总的框架结构:各大单元下均包若干单元(长单元,短单元结合)。本套教科书所含单元的次序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活经验为依据,再考虑逻辑次序。因此,每一年级教科书包含从个人到世界的8个单元。
<2>学习内容的逻辑结构:由近到远,由点到面。逐步扩展儿童的生活空间视野;以社会生活的主要因素为主题,随生活领域的扩展,螺旋上升。逐步丰富内涵;以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为目标,展开每一主题的学习过程使知情意三个相统一,并指向学生社会性与品德的发展。
<3>学习信息的呈现结构:文字、图像、学习活动三个系统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形成生活情景——问题线索——参考信息——行动方案——方法建设(工具使用)的内容呈现结构。
2.教科书的体例
本套教科书各单元都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及“单元评价”等5个部分。
<1>单元导入:在每个单元课文之前,教科书标示提示内容,点明单元主题。为增进学习兴趣,可采用图文并茂(如漫画故事)的形式,或学生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理解图文,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进入到单元主题的学习当中。
<2>学习重点:旨在引导学生多问学习的方向和重点。教科书标明“关键词”,明确将要学习的品德与社会的核心概念。
<3>学习内容:即课文部分,教科书力求浅显平易,说理与实例并重。
<4>学习活动:即活动部分,教科书力求形式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讨论,小新闻,小评论等,依据教材内容加以设计。
<5>单元评价:形式不拘,主要评为过程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及展示型评价三类,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问卷调查,行为观察,社会生活反思等均可。
二、学情分析
本班有____________个学生,大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活泼快乐。本人已任教了一学年。对全班每位的个性特点,爱好特长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对本册内容的学习不会有困难。再加上我校处于城郊交际处,学生的见识面也较广,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上课积极发言,肯动脑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这些条件对完成本册教材的教学都能起到有效的帮助。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动的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既不自满也不自卑,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非常宝贵,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是光荣的,要珍惜劳动成果,要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他人的成长,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的遵守竞争意识。
2.了解家庭中的亲戚及称谓,明白自己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家庭中发生在长辈身上的故事。了解家里的喜和乐。观察和体会日常生活中家人的辛苦,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关爱。
3.学习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克服自己的惰性,改正不良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通过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不同的职业特点,感受各行各业都是生活所需;学会调查,比较商品的不同价格,具有独立购买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也都会有自己的不足;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2.明白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称谓。掌握一些待客和做客的基本礼仪。
3.了解古今中外名人从小勤奋好学的故事;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含义,知道一些勤奋、惜时的格言和谚语,使这些含义丰富的箴言,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认识生活中的各种职业;掌握选购商品的初步知识;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知道农村是农作物的家园,了解“绿色食品”;认识日常生活用品生产的变化;懂得农业生产,工人生产劳动以及日常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策略与措施
1.《天生我才必有用》.①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势。②照镜子活动,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③设计合理活动,引导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④开展“我能行”实践活动。
2.《我要向你学习》.①讲述《骆驼和羊》的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懂得人有所长,物有所短的道理。②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和短处。③通过故事会明白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
3.《竞争与合作》.①故事屋《我们能赢》,使学生明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竞争无处不在。②用“评议角”的方式竞争规则的教育。
4.《我来画棵家庭树》.①绘制家庭树,理解家庭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家庭的含义。②“智慧谷”,写出亲属的称谓。
5.《我家的故事》.①讲述家的故事,初步了解家的功能。②写一个“我家的故事”,体会“我爱我家”的情感。
6.《家人关爱我成长》.①婴儿成长的过程图及“故事屋”,感受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②古诗《游子吟》,小调查,我的生日,引出我们要报答的养育之恩。③“采摘爱心苹果树”是具体的行为指导。
7.《欢迎来我家》.①知道自己家的布局,了解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家周围的环境。②利用小表演懂得如何待客做客。
8.《‘问号’之歌》.①阅读文中诗文,让学生明白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充满问号。②利用故事屋,活动角,了解古今少年好学勤学的榜样故事。③师生收集勤奋好学的格言、谚语。
9.《做学习的有心人》.①利用文中的故事及学生收获的故事,说明“只有耕耘才有收获”。②测试自己的耐心和毅力,关注测试的过程,谈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用“聪”字引出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寸金难买寸光阴》.①背诵《明日歌》理解含义。②学生表演,从中明理。③组织一分钟活动。④设计和执行课余时间表。
11.《生活中的你我他》.①利用猜职业的方式导入。②让学生谈谈新的职业种类,体现与时俱进。③采访活动,了解各行各业。
12.《热闹非凡的市场》.①利用双休日,让学生去问,认识一些商业场所。②通过了解调查,比较各种购物方式,货物摆放方式,价格及收款方式的不同,对各行各业有个初步的了解③安排一次体验活动。
13.《农产品的家园》.①通过观察图景,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历史,明白农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②教师介绍“胡柚的旅行”。
14.《走进工厂》.①图片引入,充分理解生活用品与现代化工厂的联系,理解生产中的分工与合作。②参与一座工厂,亲身体验工厂中的分工与合作。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1.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教学计划方案
2.三年级品德与社会的上册教学计划
3.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4.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5.《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6.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7.小学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8.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范本
9.关于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