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种植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精选5篇)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15-216285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7 05:26: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种植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白河县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

种植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概述

白河县地处陕西省东部,南依巴山,北临汉水,三面环楚,西与旬阳毗邻,总面积1450平方公里,辖9镇6乡121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8.51万人,农耕地面积20.6万亩,是全省弘扬“三苦”精神发源地,但由于自然条件差,经济状况仍然落后,属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

1、项目提出背景

近几年来,白河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国家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开发,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建立循环经济的产业政策,坚持“稳粮、兴牧、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首先在红石河流域以原县农场为中心,大搞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建设,整个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包括种猪繁育与设施栽培循环农业示范区、育肥猪屠宰厂和生产示范基地三大部分组成,种植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是整个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项目的目的、意义

种植业示范区建设充分利用万头种猪繁育场的有机肥,经过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后,用来浇施以大棚蔬菜为主的种植业,使示范区养猪粪便充分再利用,经沼气池处理后,既解决了无害化问题,又能产生沼气,提高能源利用率,使无害化有机肥源源不断的供应到田间,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提供足够的优质肥源,从而使示范园建设形成以养殖场为基础,以沼气加工处理为纽带,以 1

蔬菜大棚栽培为平台的优质、高效循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建成后可带动中厂、茅坪、卡子等10个乡镇建设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生产示范基地。

二、项目立项的必要性及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技术攻关的必要性

白河县近几年来,以农户为投资主体,实施规模化养猪,同时建设沼气池,再将养殖粪便经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后,施用于田间、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养殖、沼气池、大棚等设施,已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整个生态循环经济利用技术还处在初起步阶段,如何应用好此项技术,充分利用有机肥源,并将无害化处理的肥源,应用于大棚等设施农产品的生产,同时将沼气能源用于大棚等设施照明、增温、补充 CO2,提高质量效益,摸索总结了出一套比较完整、成熟的技术,指导全县整个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非常必要。

2、项目的市场需求分析

白河县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种植业示范区,主要以大棚蔬菜为主,我县蔬菜缺口很大尤其是反季节蔬菜,补淡季菜缺口更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每年需从湖北十堰等地贩运各类蔬菜10000多吨,才能满足本县蔬菜市场需求,示范园种植的蔬菜,使用的肥料是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全部按无公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无公害农产品在我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紧俏,供不应求。

三、相关领域国内外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及现有工作基础

1、国内外技术现状

我国目前只有生猪养殖技术、沼气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等,据不完全了解,国内目前还没有比较完整和成熟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技术。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二十一世纪,人们对生活水平、居住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社会对生态环境改善、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加大了投入和建设力度,虽然目前还没有较为全面系统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技术标准,但此项技术已引起了国内外有关科研单位的重视和开发研究,此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必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

3、现有的工作基础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科技示范园前期工程已启动建造,万头种猪繁育场现建成投产,200立方米的粪便无害化处理沼气池已建成,现在主要是种植业示范区大棚、温室等设施的建造、种植的实施工作。

四、项目计划的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主要目标

2008年目标任务,建造标准钢塑大棚40栋(50×8米),标准日光温室4栋,设施面积达到26亩,利用无害化处理的沼液有机肥,全部种植无公害蔬菜、瓜果,为全县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2、研究与开发内容

主要研究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在蔬菜上的使用,包括使用方法,抗病虫害栽培,与产量、品质的关系等,同时研究沼气在大棚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增温、补充CO2技术及效果等。

3、项目的技术关键,包括技术难点、创新点

关键是沼液的使用方法与其他肥料搭配,技术难点是沼液过

滤后运用滴灌设施追肥补水等,沼渣作为有机底肥施入改良土壤和提高肥力。创新点是用沼气增温、补气,节省能源和CO2气肥等。

五、技术、经济效益、市场风险分析

1、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不但高产、稳产,更重要的是无公害产品,在市场有极强的竞争力,按照现有示范情况分析,设施栽培蔬菜亩产可达5吨,每吨价可达2000元以上,亩收入达10000元以上,仅26亩设施面积年可增加收入26万元,同时可带动示范园非设施面积50余亩,亩产常规露地菜4吨,按市场最低价每吨1500元计算,亩收入可达6000元,年可增加收入30万元,仅示范园内年可净增收入50多万元。

2、推广应用前景分析

此项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其前景非常广阔,一是我县有10个乡镇将建设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二是所生产的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属于无公害农产品,市场走俏不愁销;三是由于沼气利用可节省一大批能源,所以其前景很好。

3、项目实施的风险分析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种植示范区项目风险极小,大棚菜种植技术在我县已基本成熟,本项目研究应用的主要是循环经济技术的推广应用,所生产的以大棚蔬菜为主的无公害农产品在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都很紧俏,深受消费者欢迎。

六、申请单位简况

1、单位简况

项目实施由县农业局主管,县农技中心组织实施,承担实施单位技术力量雄厚,整体素质较高,是一支能吃苦、善钻研、求

真务实的技术队伍,有技术干部16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8人,县农技中心曾承担过省、市多个基地建设项目,积累了一定经验,具备了实施项目的能力。

2、项目主要负责人简介

项目主要负责人,赵春明,男,32岁,大学学历,农艺师,县农技中心主任,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业务素质,承担过省市多次示范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具备了较强的项目实施组织管理能力。

3、课题组织组成简况

项目课题组由16人组成,赵春明任组长,刘登群任副组长,成员由王能华、裴为哲、李兴中、陈义林、李林、江道德、王太兵、刘金波、杨光华、周宗华、周宗永、徐红艳、陈惠芳等组成。

七、必要的支撑条件、组织管理措施及实施步骤

一、必要的支撑条件

一是县委、县政府重视,已把生态农业循环经济项目和大棚蔬菜列入重点项目,并在经济、政策方面给予倾斜扶持。二是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品牌,拓宽市场。三是技术力量比较雄厚,又具有“三苦”精神,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组织管理措施

一是县农业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班子及局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负责计划的审定、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农技中心成立项目攻关小组,负责项目设计、实施、技术培训、检查指导、示范园建设等配套服务。三是完善运行机制,示范园实行技术承包和订单农业,工资、奖金直接与目标任务挂勾。

3、组织实施的步骤

整个项目实施计划分为三步完成,第一步是动员、设计、落实任务、技术培训等。第二步是组织实施,整个生态循环经济全程均按技术规范操作。第三步是检查指导,评估验收,技术总结等。

八、计划实施进展,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

1、年度计划

项目实施计划用两年时间,即2008年实施宣传、规划设计、大棚、温室、沼池、水、电、路等配套设施的建造和完善等。2009年实施技术培训、测土配肥、沼液利用及大棚蔬菜的栽培管理等,并制定出规范化、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标准。

2、经费预算

①钢塑大棚40栋,每栋1万元,40×10000=40万元。②日光温室4栋,每栋5.5万元,4×5.5=22万元。

③电力设施配套3.8万元。

④供水管网配套设施16万元。

⑤道路配套工程46万元。

⑥封闭防护网设施18万元。

以上六项共需投资145.8万元。

3、经费来源

项目实施共需投资145.8万元,其中县财政扶持40万元,单位自筹5.8万元,申请国家扶持100万元。

二○○八年六月十七日

第二篇:花卉苗木示范区建设项目简介

花卉苗木示范区简介

花卉苗木示范区位于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北於片8-11条。由北京花仙子园艺有限公司和滨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现代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以种植栽培和引种驯化高档花卉苗木为主,探索黄河三角洲地区花卉苗木高产栽培和产业化开发新途径。虞美人属罂粟科罂粟,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丽春花、赛牡丹。原产欧、亚大陆温带,世界各地多有栽培,比利时将其作为国花。兼具素雅与浓艳华丽之美,二者和谐地统一于一身。其容其姿大有中国古典艺术中美人的丰韵,堪称花草中的妙品。是春季美化花坛、花境以及庭院的精细草花,也可盆栽或作切花。

油菜是中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种子含油量为33%~50%。饼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菜籽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其赖氨酸含量与大豆相当,是中国有待开发利用的最大宗优质饲用蛋白源。在食品、冶金、机械、橡胶、化工、油漆、纺织、制皂、造纸、皮革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油葵具有耐旱、耐瘠薄土壤、抗倒抗病性强、产量和出油率高等优点。麦收后,可在在旱地及贫瘠土地上代替玉米进行种植。与玉米种植相比,油葵的适播期长,管理粗放,经济收益较高。引进油葵种植,可将其作为优良的旱地补充作物,实现旱地及贫瘠土地的高效利用;同时,也可压榨葵花籽油,抓住新品粮油市场商机,取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第三篇: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高村乡西黄村道路建设

修武县高村乡西黄村村民委员会

二0一0年九月

高村乡西黄村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提要

(一)项目名称:高村乡西黄村道路建设项目

(二)项目性质:新建

(三)项目负责人:张根林

(四)项目总投资:6万元

(五)项目建设地点:修武县高村乡西黄村

(六)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修建水泥道路长400米,宽4米,厚18cm。

二、项目背景

高村乡西黄村有耕地1200亩,全村共有263户,1108口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67元,属省级贫困村。

西黄村村内道路泥泞,排水不畅,遇雨天,群众无法出行,严重影响了生产、生活,但是修路工程投资巨大,而群众经济薄弱,依靠自身无力解决。目前,该村亟需解决的问题,是村内道路修建问题。

三、项目建设内容

(一)项目规划地点:高村乡西黄村

(二)项目工程内容:修建水泥道路长400米,路基宽5米,路面宽4米,厚18cm。工艺流程为:划线——路基整平——水泥路面。资金到位后,40天完工。

(三)投资规模:总投资6万元。

四、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投资概算附后

项目总投资6万元,其中申请扶贫资金5万元,自筹资金1万元。

五、效益分析

道路建设完工后,可以解决西黄村1108人行路难的问题,方便群众的生产、生活,推动该村的经济发展。

六、保证措施

项目资金到位后,为使资金充分发挥效益,保证扶贫资金的专款专用,特采取以下保证措施:

1、组织保证:在村干部中抽调专人负责项目的组织落实;负责协调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保证项目顺利进行;定期召开项目专题会,听取项目汇报,解决存在的问题。

2、政策保证:设立扶贫资金专用帐户,规范资金管理,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

3、制度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使用实行报帐制,做到每笔资金的使用均接受上级扶贫部门的监督,扶贫资金使用实行公开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增加透明度。

七、结论

本项目建成后,可以疏通西黄村村内交通,方便群众出行,促进西黄村经济繁荣,也推动西黄村加快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

修武县高村乡西黄村村民委员会二0一0年九月

工程预算书

第四篇:物流建设项目建议书

对黄羊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建设项目的思考

一、项目名称: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物流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实施单位:甘肃武威黄羊工业园区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黄羊镇地处交通要道,地理与经济位置使得区域内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区域内道路条件优越,兰新铁路、干武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市,已建成的等级公路2683.72公里,2006年底,全市营业性公路货运量达到2830万吨,大量货物在武威中转、集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物流市场的需求,同时建立物流中心符合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物流产业的优先发展。

原料和产品两头在外是黄羊镇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

乡镇企业主要从事农业加工业,其原料主要为农产品,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当地的农产品已远不能满足企业加工的要求。以面粉加工企业为例,黄羊镇是目前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密集地,也是中国西部最大的面粉加工集散地。在黄羊镇聚集有大小48家面粉加工企业,年小麦加工能力已达100万吨,年加工量是武威市小麦总产量的2倍,是凉州区小麦总产量的3.6倍,原料缺口巨大。为保障生产,各企业在确保当地小麦供给的前提下,绝大部分小麦从邻近的宁夏、张掖、酒泉、永昌、民勤等外调,其中有一部分小麦甚至是从新疆、青海调进的,这使生产成本随之加大。

就销售市场来看,乡镇企业在多年的发展中建立了具有一定品牌优势的以西北地区为主的销售网络。目前黄羊镇面业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新疆、陕西等地设有大小1000多个销售点,在市场占有率方面,黄羊镇面粉占有陕西西安的3%,青海西宁的60%,甘肃兰州的40%,西藏拉萨的30%。另外,莫高酒业、啤酒麦芽、糯玉米等在全国设有100多个销售点。

四、物流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4.1地理位置与社会经济条件

4.1.1区位优势

园区所在地黄羊镇地处交通要道,地理与经济位置使得区域内物流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再加上武威市是省政府定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西走廊区域中心城市”,位于甘、青、新、蒙四省(区)的交汇地带,是河西走廊公路、铁路枢纽建设的重点,与周边地形成区域性物流圈。丰富的矿产资源、轻化、纺织、建材、酿造、肉类加工、林果及旅游是当地物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区域内道路条件优越,兰新铁路、干武铁路、国道312线、连霍高速公路、营双高速公路、省道308线穿园而过。已建成的等级公路2683.72公里,全市营业性公路货运量达到2830万吨,大量货物在武威中转、集散,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物流市场。现有的物流运输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在原有基础上,建设一个大型物流中心已迫在眉睫,即将投资兴建的黄羊公铁物流中心项目具备物流管理、储运、中转、交易中价代表服务、物流信息服务、加工配送服务、零担快运、生活辅助服务等基本功能,是园区为满足消费者搭建的现代大型物流平台。随着黄羊公铁物流中心的建立,依赖铁路运输的洗煤项目有了俱佳的外部条件,再加上国内外焦煤严重紧缺,煤炭市场持续看好,园区将抓住有利机遇,引进先进煤炭加工企业,投资建设一个占地总面积500亩,年生产能力为150万吨的洗煤深加工平台,打造一个集储、装、运为一体的大型煤炭加工、精洗基地,有效提升园区产品外运和洗洁净煤外运能力,形成河西走廊的物流沿运中心。

4.2.2人力资源优势

黄羊镇是甘肃省25大集镇之一,自古就是河西最重要和繁华的区域性商贸集散中心。园区内科研单位云集,甘肃省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电子技术学校、正邦技校、省农垦农业研究院、省农垦 “三花一麦”特色科研开发中心、省农科院粮作所、武威七中、武威十四中等科研教学机构,为黄羊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为园区的良好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4.2.3农产品资源优势

武威物产资源丰富,素有“银武威”之称,是甘肃省重要的食品粮生产基地,这里气候适宜,光照资源充足,水电设施齐备,调调蓄能力强,全区现有可耕土地176.55多万亩,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卖、洋芋、大豆、蚕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有亚麻、菜籽、蔬菜、甜菜、西瓜、白兰瓜、苹果、大麻、纤维亚麻、葵花籽、烟叶等。

4.2.4、综合成本优势

(1)劳动力低廉:黄羊工业园区地处大西北内陆腹地,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低廉,每个工日价格40元左右。

(2)能源成本低:水、电充裕,工业用水每方1.9元,电价每度0.37元左右(大宗工业峰0.5775元、大宗工业平0.3837元、大宗工业谷0.1918元)。供热可使用燃煤取暖,燃煤的运输半径不足90公里,运输成本较低。

(3)运输成本低:由于工业园区处在交通枢纽位置,因此,运输距离短而且方便。铁路运输0.40-0.45元/吨·公里,公路运输0.65-1.00元/吨·公里。

4.2.5市场优势

甘、青、宁三省总人口近5600万,其中固定人口有3900万,流动人口近1700万,其中甘肃省总人口2700万,兰州市人口330万,城市人口为200万,青海省总人口,西宁市人口110万,城市人口80万;宁夏总人口有630万,银川市人口80万,其中城市人口55万。

武威是兰新线重要枢纽,在兰新二线建设后将承担更加重要的内地连接新疆的货运任务,而重要节点上的货运吞吐能力将直接决定未来兰新线的作用发挥,同时对地方经济有着极大地带动集聚效应。利用火车大交通优势,新疆-武威-兰州铁路干线客货分流后,为南下内地北上新疆等方向的过境物资提供仓储转运,主要是新疆的矿产品和武威的“三农”生产所需求的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工业生产原辅料及产品、建筑业所需的建材及装饰材料,商贸流通业各类物资等行业的产品物资出入的仓储转运提供服务。这个项目建设不仅对武威工农业生产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并对武威工业化发展和商贸流通服务业发展起到集聚和促进。

五、物流园建设的定位条件

5.1 产业间分工

与分工相伴的是专业化,专业化使个人及社会生产率提高,同时使交易量增加,当交易成本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如何降低交易成本就成为生产组织的核心。一般而言,降低交易成本有两种方式:一是组建大公司,将外部交易内部化,但随之又产生了企业经营管理成本的倍增,.国有企业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方式;二是将专业化企业集聚于某一地区,通过减少运输、信息等费用降低交易成本,从而形成产业集群模式。

5.2 分工层次复杂的现代生产体系相对于分工层次少的传统农业生产体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企业在春耕开始前,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并向农民提供优良种子,可以保证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解决了丰年卖粮难的问题,并减少了农民出售粮食过程中产生的交易成本,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净收入;

(2)把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增加了企业与农户使用新品种的兴趣,并通过市场供求与价格体系,向农业科研机构传导信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3)订单农业使农业生产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操作性,科技进步又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从而可以使更多的农户离开土地,从事长期或短期的打工活动,从而提高家庭收入;

(4)对地区发展而言,将以前由直接出售小麦变为出售附加值更高的面粉、方便食品、饲料等,从而使地方财政、企业、职工和农户共同受益。

经过多年的发展,黄羊镇在面粉、葡萄酒、啤酒麦芽、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功能食品和方便食品、特种药业等产业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品牌优势。不过尚没有形成黄羊镇的整体品牌优势,处于谁创谁的品牌,谁搞谁的宣传,谁打谁的市场,各企业开拓市场高昂。例如黄羊镇面粉在一些大中城市的粮油专业批发市场上,40多个厂家经营着不同商标品牌的面粉产品,在有些城市设有销售总代理4J0余处,累计投入开拓市场资金至少2000万元以上,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销售费用,增加了成本。而各产业间更是销售网点建设上的联系则更少。总的来看,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期阶段,已有的品牌优势为集群内企业开拓市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综上所述,对于黄羊镇的产业集群可以有以下的总体认识:产业集群的基础是当地的自然资源——农产品;产业集群的支持体系有农业、农垦、乡镇企业、政府、科研机构、流通服务等相关产业;产业集群的起因是面粉加工业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偶然事件;以面粉加工业为缩影,黄羊镇的产业集群经历了起始——追求数量的扩张性发展——恶性竞争:混乱中求发展,竞争中求生存——追求质量、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基于工业园区平台的相关产业集群形成等发展阶段;产业集群吸引了政府、农垦、民间资本、外来资本的大量投资,使基础设施、相关企事业单位、服务业聚集,同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产业集群也面临着原料不足、产业链条短、规模不足、运营成本高等难题。

六、物流园项目定位:产业链型物流园,主打农产品物流

产业链型物流园是指立足于区域产业链整合,为一个或多个主要产业链提供共同的物流、贸易服务,从而起到整合产业链的作用。特点是多进多出。最关键的是物流园成为一个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它调剂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库存,改变的是整个产业链的业务模式,并通过集中贸易和物流影响支持整个产业链的发

展。产业链型物流园需要的信息系统有B2B贸易平台、网上支付系统、园区管理系统和WMS、TMS等。园区有电子商务网站和实体展销平台,致力于发展成为某一产业链的集中采购平台和分销平台。

6.1 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发展农产品物流,农民拥有了提供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主动权,成为农产品物流货源的直接提供者。这样,为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创造了条件,也降低了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走向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民得到可靠的生产资料供给,增加农业产量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如帮助乡镇企业降低成本,销售产品,帮助农民经营养殖业和副业。而农产品的“散、乱、条块分割各自为阵”的不规范管理将导致农产品流通不畅物流成本过高等状况的发生。针对这一状况,提出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方式,以实现农产品高效规范的运作。

6.2 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将传统农产品配送中存在的零星物流配送整合将零散的物流资源集中组织起来,进行统一调度,减少了车辆的使用,能源的浪费。分散的物流配送中心,是基于个体商贩或者是几个商贩的自由组合体,他们的资金能力有限,不可能在设备方面做大规模投资。然而,农产品对仓储、运输设备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只有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种专门的配送企业可以投入足够的资金,扩大规模,从而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和安全。

6.3 在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的信息优势比较明显。专业的配送中心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能投入大量的信息基础设备,及时地引入信息的管理思想和最前沿的技术,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的优势的方式满足人们对日常农产品的需求。农村的信息比较闭塞,造成了商家忙采购,农民愁销路的局面。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建立电子商务系统,能够快速发布、搜集信息,处理速度快,能够比较及时、全面地了解农业市场信息。

6.4 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中心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自动化系统时时掌握物流信息,完成最优化调度。农产品的时间价值十分明显,配送的时间短,农产品的价值容易保存,减少浪费和降低成本。计算机信息系统可以克服传统农产品配送中的小规模分散配送的弊端,形成规模效应。

6.5 第三方物流中心整合行业内的供应商和零售商,有利于对行业资源统筹规划,降低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中心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比如通过信息技术,为客户提供货物跟踪货物查询等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在传统的物流采购模式中,客户要采购丰富的农产品就必须要和众多的供应商打交道,这种采购方式复杂,采购效率低。通过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可以对多种农副产品进行一次性统一采购。总而言之,第三方物流中心根据用户的需求对多种丰富的农产品进行快速配送,使得采购更加方便,更加合理化。

总结

1.依托黄羊工业园区发展思路,为园区药品产业链,食品产业链的发展提供物流平台。

2.为提高黄羊镇城乡一体化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3.为未来区域的物流发展搭建基础平台。

第五篇: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

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投资概算:3500万元

建设时间:2.5年(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

主管单位:灵台县人民政府

实施单位: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二、基本情况

1.灵台县情概况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甘肃向东进入中原的重要节点。全县辖5镇8乡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总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万人,分布有汉、回、藏、满等6个民族。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商周时期,就建有密须国、密国,周文王出师伐灭密须国在今灵台县城所在地筑“灵台”祭天慰民,灵台因此而得名。曾哺育了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和唐代名相牛僧儒等历史名人,境内发现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和古遗迹500多处,出土文物近万件,有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其中省级13处。

2.灵台县博物馆基本情况

灵台县博物馆为县级综合性文物博物馆,隶属灵台县文体广电局,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正式职工13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人,干部7人,工人6人。内设办公室、业务部、保卫部、藏品保管部。灵台县博物馆现有藏品73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珍贵文物数量位居甘肃省基层博物馆前列。

灵台县博物馆现址在县城荆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亩,2006年县上筹资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秦汉风格的展厅大楼和300平方米的配套用房。2009年建成了两层单面综合楼一幢1000平方米。展厅内有基本陈列《周秦化育——灵台精品文物陈列》,由序厅、历代陶瓷、金华物萃、西周瑰宝、佛教艺术四个专题陈列组成,共展出文物580多件。灵台县博物馆2006年9月正式开馆,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1年12月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基本陈列获得省文物局精品奖。2008年5月向社会免费开放,近四年共接待观众13万人(次)。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灵台县博物馆是全面展示灵台历史文化发展的综合性文物类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品级高,数量达7000多件,无历史缺环。基本陈列依托馆藏文物兼顾历史文化发展的主题,从多个侧面诠释了灵台地域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代表性、艺术性和可观性较强。目前博物馆占地和馆舍面积小,功能不完善,容纳量有限,对大量接待游客和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加之目前展厅数量不足,绝大部分的藏品存放于库房之中,可展出的精品文物数量达上千件,目前仅展出580多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日益显现,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做好免费开放工作,使博物馆的展示服务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博物馆现有展览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因此,新建博物馆,拓展陈展、活动和服务空间,推出更多更好的展览显得尤为重要。

2、可行性

(1)灵台县博物馆大楼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灵台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有很强的政策依据。

(2)灵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该项目纳入了县城整体规划,并且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资金配套等工作已基本准备到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3)灵台博物馆为甘肃省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免费

开放质量,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

四、项目建设计划

1.建设规模:计划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其中:建设展厅主体楼一幢三层3500平方米,办公楼一幢三层100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建筑风格为秦汉风格仿古建筑,总体与县城文化区建设风格一致。展厅大楼一层为接待大厅和三个文物库房、一个监控室、一个值班室、两个卫生间;二层设四个展厅;三层设两个展厅、一至两个临时展厅、一个学术报告厅。

2.建设时间:2.5年(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具体建设计划为:

2013年1月至5月完成项目论证、设计、立项、招标等前期工作;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完成展厅陈列设计、装修及布展工作;

2015年7月组织验收并交付使用。

3.建设用地:由政府在县城文化区(原东关小学旧址)无偿划拨10亩土地进行建设。

五、项目资金概算及来源

项目投资概算35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1800万元,附属工程300万元,安、消防设施设备200万元,展厅装修及陈列布展1200万元。

资金来源:国家投资3000万元,省市投资300万元,县上自筹200万元。

六、效益评估

灵台县博物馆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负着全县文物藏品收藏、研究、养护、展示、宣教的重要社会职能。博物馆新建项目的实施,将为博物馆加强研究、举办展览、开展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使得博物馆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延伸和发挥。首先,博物馆占地面积的扩大,使博物馆的容量显著增加,服务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其次,博物馆可以利用充足的展陈空间举办更多更好的展览,基本陈列展厅可达到6个,还可适时举办临时展览1-2个,展览保持常办常新,使馆藏精品文物可得到充分展示,使博物馆的观众数量增加2倍以上,达到年6万人(次)以上,满足广大观众走进博物馆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迫切愿望。再次,博物馆可以利用学术报告厅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讲座活动,更好的宣传古商周文化和皇甫谧文化,拓展博物馆的宣传服务空间,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种植业示范区建设项目建议书(精选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