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6号文库
13个文种总结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15-891766 6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29 23:46:14 来源:网络

第一篇:13个文种总结

命令(令)、议案、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1)命令(令)(属指挥类公文)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

命令(令)有严格的发布权限。按照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发政府,都有权依照法律规定发布命令。但实际运用中,国家最高领导机关和领导人以及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人用得较多,地方政府很少用。

命令的标题由发布单位、事由、公文名称组成。末尾说明何时开始施行。右下方写上单位名称或领导人姓名,签发日期。

(2)决定(属指挥类公文)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重大活动作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标题一般由“决定的机关名+决定的内容主旨+文种”组成。正文内容包括原由、决定事项两部分。

(3)公告(知照类公文)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告知的对象是国内外,宣布的事项较为重要,发布单位的级别较高,一般单位宣布一般事项不用公告。公告可张贴、登报)。

(4)通告(知照类公文)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公告与通告的异同:

相同:二者均可张贴、可登报。

区别:一是读者群不同,通告可面向一定的读者,不求所有人知道,而公告要求各界人士都知道;

二是内容有别,通告具有约束性、告知性,可供相关人士借鉴,而公告只是发布信息,消息性强;

三是制发者不同,通告可由各行各业主管机关发布,而公告通常只能由党和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最高管理机构制定。

(5)通知(知照类公文)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通知是一种应用最广的公文,写通知要说明发通知的原因,交代清楚通知的具体事项。几个单位联合出叫联合通知;能些通知,事情紧迫,要迅速传达给有关单位,叫“紧急通知”。

(6)通报(知照类公文)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表扬性和批评性通报,属对问题定性的文件,写作时必须十分慎重,文字要认真推敲。

★通报与通知不同:通报主要起教育作用,通知主要起布置任务、要求执行的作用。

★通报与通告不同:一是适用范围不同,通报有收文机关,以文件形式送达或在报纸上发表具有全国性普遍意义的通报;而通告没有收文机关,必须在公共场所张贴或报纸上发表。二是作用不同,通报用于表扬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情况,必须在事后或事情发展过程中制发;而通告用于发布法规和告知人们应该知道的事情,常在事发之前制发。

(7)议案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议案的行文方面非常明确,写法与信函类似。标题由“议案提出部门名称+送达部门名称+议案内容主旨+文种”四部分组成。

第一行是称呼,结尾用“现提请审议”或“请审议决定”。

(8)报告(报请类公文)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写作时,以具体陈述为主,是陈述性公文。

珂儿

(9)请示(报请类公文)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要注意一文一事,只递送一个机关,不直接递交领导本人,不能与“报告”连用。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将请示与报告混用。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种,请示需要上级批复,而报告不要;请示要在事前行文,而报告常在事中或事后;请示时间性强,报告则相对要求低一些;请示要“一文一事”,而报告可将几件事综合水蒸气。秘书要杜绝“请示报告”的笼统写法。

(10)批复(批转类公文)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的事项。

批复是针对请示行文的,具有行文的被动性、回复的针对性和效用的权威性。写作时,要注意将批复机关的意见和态度交代清楚,末尾写“此复”或“专些批复”。

(11)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意见”可用于上行文、下行文和平行文。作为上行文,应按请示性公文的程序和要求办理。上级机关应当对下级机关报送的“意见”作出处理或给予答复。作为下行文,文中对贯彻执行有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应遵照执行;无明确要求的,下级机关可参照执行。作为平行文,提出的意见供对方参考。

(12)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等。

函即信,公务往来的信件叫公函。

函的内容要专

一、集中,以陈述为主,措词要得体。末尾可写“特此函达”或“请即复函”、“此复”等。

格式上,有的比较完备,除有文件头外,还有标题、发文字号、时间、印章等;有的只写上款、落款和时间,加盖印章。

(13)会议纪要

适用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会议纪要是扼要记述会议概况、讨论的主要问题和结果的一种文体。比较重要的会议,都要写会议纪要。

标题由“会议召集单位名称+会议名称+文件名称”组成。

(可不看)

5、其他公文的写作

(1)会议记录

是当场把会议情况,包括发言、讨论的问题、决议的事项等记录下来的一种公文。

(2)大事记

大事记也是一种记录,主要记载单位的重要日常活动与事件。大事有时一天不止一件,有时几天、十几天没有,应该有则记之,无则免记。一天之内有几件大事就记几件,成为一天的大事记。也有半年或一年的大事记。

(3)简报

简报是情况的简要报道。它是个统称,“情况交流”、“互通情况”、“**动态”,“内部参考”等,都属于简报。地大(北京)信息简报就是对地大情况的简要报道,通过下发和上报起到宣传地大的作用。地大党委会议简报和校务会议简报是把地大党委会议和校务会议的会议情况扼要记录下来并以简报的形式集结成册。

(4)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对某些情况、某个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并经分析综合后写成书面报告。

调查报告有的属公文,有的属一般应用文。

(5)总结

珂儿

总结是回顾前阶段某项工作、某项任务和其他实践活动的进行情况而写成的书面材料。总结有的属公文,有的属一般应用文。

(6)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是报告人在会议上向本单位领导与群众如实陈述个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请求他们评议的报告。它是近几年来伴随着人事制度改革,为适应干部科学化管理而新产生的一种公文。

常用公文的特点辨析

一、“条例”“规定”“办法”间的区别

“条例”与“规定”和“办法”相比,主要特点是所涉及事物和问题的性质更重要,范围比较宽;内容高度概括;有效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广阔,稳定性强;对制定与发布机关的地位有较严格限制,如行政系统只有国务院有权使用,“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见1987年4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党的系统也只限“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见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一般属于“自主的”规范性公文,即自身即可创造新的规则。

“规定”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对制定和发布机关的地位无严格限制;所涉及事物和问题不如条例重大,范围相对窄一些;内容详尽具体,针对性强;一般既可是“自主的”规范性公文,也可以是“补充的”规范性公文(内容为依法或根据授权补充其他规范性公文的内容,对其加以细化和完善),也可以是“执行的”规范性公文(直接为有效执行其他规范性公文而制定,自身不创造新的规则,只是对这些公文在何种情况下适用做出具体规定,对有关概念和问题做出精细的解释说明)。但从实际使用情况看,规定更适合作为“自主的”和“补充的”规范性公文。

“办法”比“规定”所涉及的事物和问题的规模要更小一些,性质也相对轻一些;针对性更强,内容也更加详尽、具体而精细,更重直接的可操作性;除了一部分为“自主的”公文外,大部为“执行的”规范性公文,如各种“实施办法”即均具备这种性质。

二、“决定”与“命令”的区别

“决定”与“命令”的不同点主要在:在使用权限方面“命令”非常严格,只有法律明确规定的机关可以使用,“决定”则可较普遍地使用;在适用的事务方面,“命令”涉及的是特定的具体事务,“决定”则既涉及这类事务也涉及一部分非特定的具有普遍性的反复发生的事务,公文本身也反复适用,即具有规范性公文的一些特点;在表达方面,“命令”高度简洁,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和要求,“决定”则既表达意志、要求,又阐发一定的道理,交代执行方面的要求,指明界定有关事物的标准等。

三、“指示”与“命令”的区别

“指示”与“命令”的不同主要在:“指示”的使用权限规定没有“命令”严格,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均可下达“指示”;在效用方面,“命令”对受文者来说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指示”有时则在必须无条件执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受文者根据实际情况相对灵活地处置具体事务;在表达方面“命令”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和要求,“指示”则既表达作者意志,又注意阐发道理,指出具体任务、具体规则,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途径,还注意说明有关事物间的界限等。

四、“指示”与“决定”的区别

与“决定”相比,“指示”涉及的事物和问题更加具体和特定;其作用的范围也是特定的,不如“决定”那样更具普遍性,有效期限也比“决定”相对短一些;“指示”的内容比“决定”精细具体,更强调可操作性、可执行性;“决定”对受文者来说是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的,“指示”则在必须无条件坚决执行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允许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具体问题,甚至变通执行某些具体要求。

五、“通知”与“命令”“决定”“指示”的区别

与“命令”“决定”“指示”相比,“通知”的用途更加广泛,但权威性明显要弱一些,自身一般不创设新的规则,只是依法或根据上级要求向受文者转达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并予以具体化(这也正是代替“指示”用于布置工作,交代政策的通知所以必须不厌其烦地指明“根据------的指示精神------”的原因),告知应知或应办的事项,使一部分公文完成升格(批转)、生效(发布)扩展有效范围(转发)的程序。

六、“批复”与“指示”(或指示性通知)的区别

珂儿

“批复”实际上是一种被动的“指示”在基本性?上与“指示”没有什么不同。二者之间的差别只在于:“批复”内容的针对性更强,事物和问题以及所涉及的人员更加特定,更加具体,问题也比较专指单一;“批复”只用于回复请示的机关,一般不像“指示”那样具备普发性。

七、“通报”与“通知”的区别

“通报”与“通知”的不同点主要在:“通报”不是像“通知”那样以具体的任务、详细的规范化要求和有关规则来指导和推动工作,而是用典型事例、有关情况来传达意图,启发教育有关人员,指导有关方面的工作行为;有关执行方面的要求也比“通知”要原则,甚至不涉及直接具体的执行要求;发送范围广泛,一般情况下,均直接下达给广泛范围内的各级各类工作人员。

八、“通报”与“处分决定”的区别

“通报”与“处分决定”有很大不同,首先是制发公文的目的不同,“通报”是为了教育当事人更是为了教育更多的人,指导和推动有关工作;“处分决定”则主要是为了正式确认有关的错误事实和合法有效的处分意见。其次,对象不同,“通报”的对象必须是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处分决定”则是针对所有需给予处分的人及事。再次,内容性质不同,“通报”介绍说明错误事实时概括而原则,以能引出结论为度,“处分决定”中的这部分内容则具体而微;“通报”中常需有要求其他有关人员记取教训,采取有关措施的基本要求,“处分决定”则无此类内容,“处分决定”中必须有明确的纪律处分意见,“通报”则不一定有。最后,发送范围不同,“通报”发送范围广泛,“处分决定”则一般只与当事人及有关方面见面,很少普发。

九、“通告”与“公告”的区别

“通告”与“公告”的不同点主要在:“通告”仅对国内公布,其告知和约束的对象是作者统辖范围内的中国公民及有关的外籍人士,“公告”则对国内国外公布,其告知的对象极广泛;“公告”的事项更加重大,应具备使世人知晓的意义,“通告”则不限于此类性质的内容;“公告”的作者地位大都较高,“通告”则没有此限;“公告”主要是重要消息,除特例外不涉及强制性的执行要求,“通告”中则常涉及有关人员的应遵事项,有具体细致的行为规范和对公文具体如何遵守的要求。

十、“通告”与“命令”“指示”“通知”的区别

“通告”与“命令”“指示”“通知”的差别主要在于:“通告”不涉及任何秘密;直接公开,即制成之后直接公之于众,而不像一部分“命令”“指示”“通知”那样,尽管最终也公开,但首先需按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逐层下达;“通告”的内容比“命令”细致具体,在文种使用上不像“命令”那样需受严格的权限限制;“通告”提出的规范是公民的行为规范,一般不像“指示”和“通知”那样涉及贯彻执行公文的要求,而主要提出公民应当遵守的具体事项;“通告”可依法自创有关规则,“通知”则主要是转达上级的指示精神并使之具体化。

十一、“通告”与规范性公文的区别

“通告”的一部分内容也具有一定的规定性,但它却与规范性公文有很大不同:“通告”所涉及的主要是公民个人的行为规范,规范性公文则不限于此;“通知”中的规则更带有政策性而非规范性,因而稳定性不如规范性公文;“通告”的内容详尽具体,有一部分用于解释说明、阐发道理、叙述有关事实过程,指明有关事物间的界限、例举有关情况的成分,而这些成分在规范性公文中一般没有;“通告”效力的存在依赖于作者自身的法定管辖权,对在辖区内的公民有强制约束力;“通告”的生效程序比规范性公文简单,机关的法定责任者签发即生效,不必依靠制发“命令”“通知”等完成其公布过程;“通告”的传递形式也比较简便和多样,张贴、广播、刊载等形式均可保证其有效。

十二、“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请示”与“报告”的不同主要在:“请示”用于对上级机关有所呈请的情况下,可向其请求下达指示,请求其允许“自己”去做某一件事情,“报告”则用于汇报、反映情况、问题或提出建议、答复询问,不能带有“呈请”事项;“请示”能强制对方复文,“报告”则不能,上级对“报告”可以复文,也可以不复文;“请示”必须是形成于事情发生之前,“报告”则可根据情况,既可在事前,也可以在事后或事情进行当中形成。

十三、“请示”与“议案”的区别

“请示”与“议案”在基本性?上是相近或相同的,但也有一些区别:“议案”的作者是被严格限定的,受文者也是非常专指的,作为行政公文的“议案”的作者须是各级人民政府,受文者只能是珂儿 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请示”则可用于同一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的任何下级机关对上级机关有所呈请;“议案”所关涉的事项是提请国家权力机关审议的重大事项,“请示”所涉及的事项则不仅仅是重大事项;在效用上,“请示”可以强制对方回复意见表明态度,但内容并不能强制执行,“议案”则在经审议通过后,具有法律约束力.要求有关机关或人员认真遵照执行。

十四、“会议纪要”与“决定”的区别

“会议纪要”与“会议决定”(决议)之间有如下不同:“会议纪要”一般不能独立对外发出,往往需要以“通知”等指明有效执行的范围与要求等,“决定”则可独立发出;“会议纪要”所记载的是会议的情况和议定事项,不一定必须如决定那样只针对重要重大事项;“会议纪要”不仅仅只反映议定的事项,“决定”则必须是完全确定的决策而不必反映其他意见;“会议纪要”中的议定事项是有关与会各方确立的意见,只要有一方反对即不成立,“决定”的内容则可根据有关会议规则由与会者中的多数人确认并通过即为有效,产生法定效力;在表达方面,“会议纪要”需综合反映会议的全面情况,对有关意见和观点进行阐述,“决定”则一般无这些内容。

十五、“会议纪要”与“协议”“合同”的区别

“会议纪要”可以用于记载会议的议定事项,有与“协议”“合同”相同的确定有关各方在实现特定目标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利益、义务,备忘待查的作用,但它们之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协议”“合同”奉行对等的原则,即文中有关当事各方在实现同一目标过程中的责、权、利的规定必须对等,不允许出现其中某方面只享受权利、利益而没有承担相应责任,履行相应义务的内容,否则,将被视为无效的“霸王合同”。在“会议纪要”中却没有这样的规则,作为一种处理内部事务的“备忘录”,它允许出现这种不对等。

珂儿

第二篇:常用文种写作

公文写作与处理

5.常用文种写作

报告;请示;通知;通报;函;纪要 5.报

5.1.1

报告适用范围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5.1.2报告特点单向性;陈述性

5.1.3报告种类工作报告;情况报告;建议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报告

5.1.4报告写作

1.发文机关+主要内容+文种《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清理党政干部违纪违法建私房和用公款超标准装修住房的报告》 2.主要内容+文种《关于西安电话业务转让的阶段性报告》

主送机关

1.行政机关的报告,主送机关尽量要少,一般只送一个上级机关即可。

2.受双重领导的机关确定主送机关时可以不止一个。

3.报告应报送自己的直接上级机关,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行文。

文 开

背景式:交待报告产生的现实背景。根据式:交待报告产生的根据。叙事式:简述事件概况用于情况报告。目的式:明确阐述发文目的。

体 总 结 式 用于工作报告。

以成绩、做法、经验、体会、打算、安排为主,在叙述基本情况的同时,有分析、归纳,找出规律性认识,类似于工作总结。

按总结出来的几条规律性认识来组织材料、安排层次。

四步式

用于情况报告。

叙述情况,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下一步行动措施。

建 议 式

用于建议报告。

对某项工作提出系统完整的方法、措施和要求,对工作实行全面的指导。

形式上采用分条列项的方法逐层表达。

例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厂矿企事业单位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针对计划生育问题向省政府提出了四条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明确职责;

三、提高干部素质;

四、落实经费。

重申意义,展望未来。

采用模式化套语收结全文,如“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 等等。5.2请

5.2.1请示适用范围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5.2.2请示特点:期复性;单一性;针对性;时效性 5.2.3请示类型请求性请示;请准性请示 5.2.4请示写作

1.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增拨防汛抢险救灾用油的请示》 2.事由+文种。

关于解决新设机构办公用房的请示

主送机关

负责受理和答复请示的机关。只能有一个。不得送个人。无特殊情况不得越级。

文 开

表述请示缘由,使批复有依据。

需写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或自身没有能力解决的困难。要写得充分、恰当、具体。

请求性指示,写明需要得到指示具体问题。请准性请示,需分条列款写明要求批准的事项。如果在请求批准的同时还需要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则还需写明编制、数量、途径等。如果请示内容复杂,可分列若干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下再分条列款。

写明期复请求:“特此请示”“专此请示”“当否,请批复”“妥否,请批复”“盼示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批准”“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部门执行”等等。5.3通知

5.3.1通知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5.3.2通知特点多样性;广泛性;指导性

5.3.3通知分类颁发印发通知;转发批转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会议通知 5.3.4通知写作 标

写明发文机关、事由与文种。

用于发布、转发、批转文件的通知要写明发文机关,动词(颁发、印发、转发、批转等),被发布、转发、批转文件的标题,文种。《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202_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被颁发、转发、批转的公文如果是规范性的,其标题可以用书名号 相关动词的区别

颁发,完成有关规范性公文的发布程序;

转发,扩大部分公文的有效范围并使之更加具体化;

批转,使部分公文升格,赋予其在更大范围产生效用的条件。主送机关

需要周知或执行通知事项的单位。

当发文对象比较广泛时,应注意主送机关排列的规范性。

文 开

 用来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主要表述有关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

 用来告知事项的晓谕性通知,也可参照上述写法。

 批转、转发文件的通知,根据情况可以在开头表述通知缘由,也可以直接表达转发对象和转发决定,无需说明缘由。 发布规章的通知,多数表现为篇段合一,无明显开头,一般也不交待缘由。

表述清楚所发布的指示、安排的工作、提出的办法、措施和步骤等。内容复杂的需要分条列款。

晓谕性通知,有时需要列出新成立组织的成员名单,以及改变名称或隶属关系之后职权的变动等。

颁发(印发)、转发、批转性通知正文

指出谁,经谁批准,为何原因,根据什么,制定了一个什么公文,现将公文发(转发)给谁,怎样执行(从何时开始施行)。

复杂的可以在上述基础上,对被印发、转发的公文或其所针对的事物进行评价分析,说明意义,指出执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或者对这些公文中的规定、要求等提出补充性意见。

晓谕性通知正文

需要列出新成立组织的成员名单,以及改变名称或隶属关系之后职权的变动等。

通知的结尾

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可以在结尾处提出贯彻执行的有关要求。

如无必要可以省略这一部分。

也可使用套语,如“特此通知”等。5.4通

报 5.4.1通报适用范围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5.4.2通报特点 典型性;引导性;时效性 5.4.3通报分类表彰通报;批评通报;情况通报 5.4.4通报写作

发文机关、表彰或批评的对象与事实性质(情况)、文种。

如《西北大学关于本科教学调停课情况通报》

表彰通报正文 介绍先进事迹

阐述先进事迹的性质和意义 表彰决定 希望号召

批评通报正文

叙述错误事实或现象 分析错误性质或危害性 做出惩罚决定或提出治理措施 提出希望要求

情况通报

正文由三部分组成: 缘由与目的 情况与信息 希望与要求。函

 适用范围: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 特点:平等沟通性、灵活广泛性、单一实用性  类型:去函、复函

函的写作

 标题:事由、文种的居多,也有三要素构成的。

 主送机关:一般只有一个,但有时内容涉及部门多,也有排列多个主送机关的情况。

正文——发函缘由、事项

 发函缘由:说明发函的根据、目的、原因等。

 这部分结束时,常用一些习用的套语转入下一部分,如“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等。事项:表达有关某项工作展开商洽、有关某一事件提出询问、有关事项提请批准等主要内容。

正文——希望请求

 结尾部分:向对方提出希望或请求。或希望对方给予支持或帮助,或希望对方给予合作,或请求对方提供情况,或请求对方给予批准等等。

 最后,另起一行以“特此函商”“特此函询”

“特此函告”“以上意见可否,请函复” 等惯用语收束。纪

 适用范围: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特点:纪实性、概括性、指导性

 类型:决策型纪要、交流型纪要、研讨型纪要

会议纪要的写作

标题:

 由会议名称、文种构成  由主要内容(议题)、文种构成

成文日期:一般加括号标写于标题之下正中位置,以会议通过日期或领导人签发日期为准;也可以出现在正文之后。

正文开头

 主要用来记述会议的基本情况。包括:召开会议的时间、地点、会议名称、主持人、主要出席人、会议主要议程、讨论的主要问题等。

 这部分表达完毕后,可用“会议纪要如下”或“会议议定了如下事项”为过渡,转入主体部分。

正文主体

 核心部分,需写明会议主要精神、议定事项、达成的共识、会议对与会单位布置的工作和提出的要求、会议上各种主要观点及争鸣情况等。

 这部分多数需要分条列项撰写。即使不分条的,也多用“会议认为”“会议指出”“会议提出”等惯用语作为各层意思的开头,以体现内容的层次感。

结尾

 强调意义、提出希望和号召等。

 结尾还可以对会议的情况作一些补充说明。

 在不影响全文结构完整的前提下,也可以不专门写结尾部分。

第三篇:公文文种

公 告

一、公告的概念及用途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属于公开宣布的告晓性公文,它与其它告晓一般事件的“通知”和用于表扬、批评和传达重要情况的“通报”不同,它具有高度的庄严性和权威性。

有些人不了解公告的用途和特点,以为在公共场所告知某项事情或向公众告明某项事情就得用“公告”,出现了一个地区内的事情用“公告”,一个单位内的事情也用“公告”。这种滥用公告的现象,必须纠正。

二、公告的特征

针对性和周知性。公告宣布的重要事项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周知、遵守和执行的事项,是面向社会的。

严肃性和庄重性。公告的制定和发布机关一般是地位较高、影响较大的国家机关,涉及的内容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国家领导人行动等大事,由此决定了公告的严肃性和庄重性。

慎重性和单一性。公告宣布的事项一般都是重要事项,且发布的方式不是张帖,而是通过通讯社、电台、报刊发布,接受的对象是全世界、全社会。宣告者与被告者不一定具有隶属关系,由此而决定了公告内容的单一性。

三、公告的种类

发布性公告。依法颁布重要法律;宣布重要决定。如实施重要决策、召开重要会议等。告知性公告。告知出现重大人事变动,发生为世人瞩目的重要事件等。如告知领导人出访、重要领导人病危逝世。

关涉国内外有关方面的公告。依照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发布需国内外周知或遵守的事项。如要求有关方面在境外公海海域、空域于特殊情况下实行规避等。

四、公告的写作格式

公告包括标题、正文、签署和日期等。

标题(1)发文机关加事由加文种。如《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关于宁庆龄副委员长病情的公告》;(2)发文机关名称加文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告》;(3)事

由加文种,前加“关于”;(4)只写“公告”。

正文直述公告缘由,宣布事项。内容必须是真正的要事,要高度概括;大多是消息性,一般不提出执行要求。

签署写明公告发布机关全称。公告标题系发文机关名称加文种的,也可不写公告发布机关名称。

日期公告的年月日一般标在签署下一行。

一、通告的概念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二、通告的特征

(一)用于宣布一般性事项,有别于公告宣布重大事项。

(二)通告只在国内一定范围内公布,有别于公告向国内也向国外公布。

(三)通告可以由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布,有别于公告只能由地位较高机关发布。

(四)通告不写抬头,无主送单位

三、通告的种类

周知类通告。主要是使受文者了解重要情况、重要消息。因此文中不提直接的执行要求。执行类通告。主要向受文者交待需要遵守、执行的政策、措施以及其他行为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力。

四、通告的写作格式

通告由标题、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等部分组成。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构成。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使用发文机关加文种、事由加文种或只写“通告”二字。

正文由缘由和通告事项两部分组成。缘由为发布通告的原因和根据,事项为须知和遵守的内容。用“特通告如下”转承连接。通告事项是面对大众的,应简洁明了,叙述清楚,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结尾部分可提出要求、希望,并用“特此通告”作结。有时也可不写,形式比较灵活。

署名和日期 正文后签署发布通告的机关名称和日期。

通知的概念

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发布规章;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周知或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或聘用干部。通知大多属下行公文。

通知的种类

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用于印发本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以及发布某些行政法规等。

指示性通知。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某一项工作作出指示和安排,而根据公文内容又不必用“命令”或“指示”时,可使用这类通知。

知照性通知。用于告之各有关方面周知的事项等。这种通知发送对象广泛,对下级、对平级均可发送。

事务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对下级就某一具体事项布置工作,交待任务;同级机关及不相隶属的单位之间就某一项具体工作的进行或某一具体问题的解决要求对方配合、协助办理等。

任免、聘用通知。用于任免或聘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等。

通知的写作格式

通知的写作形式多样、方法灵活,不同类型的通知使用不同的写作方法。

(一)印发、批转、转发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被印发、批转、转发的公文标题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须把握三点:对印发、批转、转发的文件提出意见,表明态度,如“同意”、“原则同意”、“要认真贯彻执行”、“望遵照执行”、“参照执行”等;写明所印发、批转、转发文件的目的和意义;提出希望和要求。最后写明发文发文日期。

(二)批示性通知的写法。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组成,也可省去发文机关名称。正文由缘由、内容包括要求等部分组成。缘由要简洁明了,说理充分。内容要具体明确、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指示性通知的政策性、权威性、原则性。要求要切实可行,便于受文单位具体操作。

(三)知照性通知的写法。这种通知使用广泛,体式多样,主要是根据通知的内容,交代清楚知照事项。

(四)事务性通知的写法。通常由发文缘由、具体任务、执行要求等组成。会议通知也属事务性通知的一种,但写法又与一般事务性通知有所不同。会议通知的内容一般应写明召开会议的原因、目的、名称,通知对象,会议的时间、地点,需准确的材料等。

(五)任免、聘用通知的写法。一般只写决定任免、聘用的机关、依据,以及任免、聘用

人员的具体职务即可。

一、通报的概念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通报属下行公文。

二、通报的种类

表彰性通报。主要用来表彰先进,介绍单位或个人成功的经验、做法,以学习先进,见贤思齐,改进与推动工作。

批评性通报。用来批评后进,纠正错误,打击歪风,指出有关单位或个人存在的错误事实,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情况性通报。用于传达上级重要精神;沟通信息,互通情况,以推动本单位或全局工作。

三、通报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通报由标题、主送单位、正文、发文机关和日期组成。

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或事由、文种构成。如《国务院关于一份国务院文件周转情况的通报》、《关于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情况的通报》等。

正文表彰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一般分为三部分:

(一)主要事实。表彰性通报阿突出主要的先进事迹,批评性通报要抓住主要错误事实。

(二)分析指出事例的教育意义。表彰性通报,有在阐述先进事迹的基础上,提炼出主要经验、意义和值得学习与发扬的精神。批评性通报要分析错误的性质、危害,产生的根源和责任,指出应吸取的主要教训等。

(三)提出要求。

情况通报有两种形式:一种只对有关事实作客观叙述;另一种还对有关情况加以分析说明,有时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应采取何种对策的指导性意见。

一、报告的概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属上行文,一般产生于事后和事情过程中。

二、报告的种类

综合性报告。是将全面工作或一个阶段许多方面的工作综合起来写成的报告。它在内容上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写作难度较大,要求较高。

专题性报告。是针对某项工作、某一问题、某一事件或某一活动写成的报告,在内容上具有专一性。

回复报告。是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人的查询、提问作出的报告。

三、报告的写作格式

(一)综合性报告的写法

标题事由加文种,如《关于1999年上半年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单位、事由加文种,如《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1999工作情况的报告》。

正文把握三点:(1)开头,概括说明全文主旨,开门见山,起名立意。将一定时间内各方面工作的总情况,如依据、目的,对整个工作的估计、评价等作概述,以点明主旨。(2)主体,内容要丰富充实。作为正文的核心,将工作的主要情况、主要做法,取得的经验、效果等,分段加以表述,要以数据和材料说话,内容力求既翔实又概括。(3)结尾,要具体切实。写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下步工作具体意见。最后可写“请审阅”或“特此报告”等语作结。

(二)专题报告的写法

标题由事由、文种组成,如《关于招商工作有关政策的报告》。有的报告标题也可标明发文机关。标题要明显反映报告专题事由,突出其专一性。

正文可采用“三段式”结构法。以反映情况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存在的问题、今后的打算和意见;以总结经验为主的专题工作报告主要写情况、经验,有的还可略写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因工作失误向上级写的检查报告主要写错误的事实、产生错误的主客观原因、造成错误的责任、处理意见及改进措施等。结尾通常以“请审核”、“请审示”等语作结。

(三)回复报告的写法

标题与前两种报告大体相同

正文根据上级机关或领导的查询、提问,有针对性作出报告,要突出专一性、时效性。

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写综合报告应注意抓住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此基础上列出若干观点,分层次阐述。说明观点的材料要详略得当,以观点统领材料。

(二)专题报告,要一事一报,体现其专一性,切忌在同一专题报告中反映几件各不相干的事项和问题。

(三)切忌将报告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当作请示,要求上级指示或批准。

第四篇:总结归纳各相关的文种的异同点

总结归纳各相关的文种的异同点

1、决定与命令的异同点: 相同之处:两者都涉及重大事件,都要求下级机关和有关人员服从或贯彻执行。两者的区别:(1)在使用权限方面,“命令”非常严格,“决定”则可较普遍地使用;(2)在实用方面,“命令”所涉及的是重大的具体的特定的事务,“决定”则既可涉及 这类事务,也可是一般的普遍的经常发生的事务;(3)在表达方面,“命令”高度简洁,只表达作者的意志和要求,且时效性相对较强,而“决定”既表达意志要求,又阐发一定的道理,并可交代实施方面的要求,指明界定有关 事物的标准。

2、通告和公告的比较: 相同点:通告和公告都属于周知性的文体,内容都具有知照性,发布范围都是面向全社会的。不同点:(1)发文内容的重要程度不同。公告是用来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的,涉及内容多 是国家大事或省市级的行政大事,或者履行法律规定必须遵循的程序。小的局部性事项和非 法定的事项,不能采用公告的形式公布。通告是用来发布在一定范围内需要遵守或周知的事 项的,它所涉及的事项一般没有公告那么重大,多是一些局部的、具体的业务性事项。

(2)发文机关的权限大小不同。公告是一种高级别的文体,只有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 项或法定事项时,才能由高级别的行政部门发布。通告是一种高级机关和基层单位都可使用 的文体,不仅行政机关可以制发,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自己的职权范围之内,也可以制 发。(3)发布范围有所不同。公告是向国内外发布重要事项和法定事项采用的文种,它的 发布范围比较大,面向全国,有时面向全世界,遍示天下,一体周知,接受的人越多越好。通告虽然也是面向社会发布的,但多是限定在一个特定社区范围内,而且内容也多是指向某 些特定的人群,要求某一社区的某一类特定人群遵守或周知。所以通告的定义中特意强调了 “在一定范围内公布”。(4)发布的方式不同。公告多数是在报刊上刊登,一般不用红头文件的方式下发。通 告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刊登,也可以用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还可以公开张贴。

3、比较通报和通知:

(1)内容范围不同。两者虽然都有告知的作用,但通知告知的主要是工作的情况,以 及共同遵守执行的事项;通报则是告知正反面典型,或有关重要的精神或情况。(2)目的要求不同。通知的目的是告知事项,布置工作,部署行动,内容具体,要求 受文机关了解要办什么事,该怎样办理,不能怎样办理,有严格的约束力,要求遵照执行; 通报的目的主要是或交流、了解情况,或通过正反面的典型去教育人们,宣传先进的思想和 事迹,提高人们的认识。(3)表现方法不同。通知的表现方法主要是叙述,告知人们做什么,怎样做,叙述具 体,语言平实;通报的表现方法则常兼用叙述、说明、分析和议论,有较强的感情色彩。(4)行文时间不同。通知告知的是相关事项,一般是在事前来行文,而通报告知的是已经发生 过了的有关情况,只有在事后才可以行文。

4、比较请示与报告: 相同点:同属于报请性的上行公文。不同点;五点:(1)含义不同。请示是“请求指示、批准”,带有紧迫性;而报告是“汇报工作,反映 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重点在反映情况

上。(2)性质不同。报告是陈述性的文件;请示是请求性文件。(3)行文时间不同。报告是在事件前、事情进行过程中和事件后都可以行文;而请示 是事先行文。(4)表述要求不同。报告陈述工作情况,涉及内容广泛,可以一文一事,也可以一文 多事。请示必须一文一事。(5)惯用于不同。报告多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如有不当,请指正”等;请示、多用“以上请示当否,请批复”。

5、比较意见与报告、请示:报告与意见(上行的)的异同 :(1)相同: “报告”与上行的“意见”,不仅在行文方向上完全一致,且内容也很近似,均含有陈述性的内容,有时在陈述情况的基础上均有相应的今后工作意见。(2)相异: 第一,“报告”侧重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多数情况下不涉及今后具体工作意见,也 不要求上级做出批示,只有所反映的情况涉及到工作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时,往往顺势 针对问题提出今后的解决办法,要求上级加以批转,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呈转性报告”。第二,“意见”(上行的)虽然也要陈述情况,但这里的情况具有特定的内容,它通常是对工作中遇到的某一重要问题做出了分析与见解,而不象“报告”那样是对工作情况的综 合与归纳,“意见”陈述情况的目的在于给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的意见做铺垫,所提的意见,不是要求上级给以批示,就是请求上级加以批转,不象“报告”在多数情况下对上级没有批 示或批转的请求。

意见(上行的)与请示的区别(1)同: “请示”与上行的“意见”非常近似,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它们都是要求上级 对自己所提的事项或问题,或给以批准,或给予指示,或加以认可,即这两个文种的行文方 向与

目的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同一性。(2)相异: 第一,“请示”的内容较多涉及的是“人、财、物、机构、编制、出境出国”以及工作 中遇到的急需上级做出指示、决定或由上级加以审批的具体事项和问题,也即人们通常所说 的“硬件”,不批复工作就无法进展;而上行“意见”的内容则多是对工作中一些重大问题 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以及对所遇到的困难要求上级给以指示或支持。第二,请示要求指示和批准的一般是本机关本单位的具体问题,而意见往往是主管机关 或业务部门对较大范围的重要问题提出的事关全局的见解和和处理办法。

6、比较批复与复函:(1)行文关系不同。批复是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答复用文,属于下行文;复函一般是 向不相隶属机关答复用文,属于平行文。(2)行文内容有差异。批复大多是对重大原则和政策性问题作出批示、答复;复函多 用于一般事项的回复。

7、比较请批函与请示: 请批函与请示都有“请求批准”的意愿,但请示的对象是有隶属关系的直接上级,属于 上行文;请批函的对象是无隶属关系的主管部门,属于平行文。

第五篇:第二章 公文文种

本章教学目的:

1·了解公文文种的功用,理解正确标注文种的必要性。

2·掌握我国行政系统通用公文文种的适用范围,能结合实际需要正确选用。学时分配:3小时

教学环节:讲授习题

主要内容:

第一节文种及其作用

为了使各种公文都能有稳定的性质、特定的用途并使更多的人都能对这些性质和用途有准确的了解,以便利于正确有效地形成和办理公文,客观上需要人们对常用的每一种公文都赋予一个能概括表明其性质、用途的统一规范的称谓,这种称谓就这种。

正确选择并在公文上标明文种,将会给公文的形成和办理带来便利,并有助于维护公文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第二节常用公文文种

我国行政系统通用公文文种体系中包括有:条例、规定、办法、决定、命令、指示、批复、通知、通报、公告、通告、议案、请示、报告、调查报告、总结报告、函、会议纪要等,它们性质不同,各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文种的选择

选择公文文种的依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看作者与主要受文者间的工作关系;二是看作者的法定权限;三是看行文目的、行文要求和表现公文主题的需要。

思考题:

1·什么是公文文种,在公文上标注文种的意义何在?

2·怎样才能正确选择公文文种?

13个文种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