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新课程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编辑:红尘浅笑 识别码:16-83479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2 23:30: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课程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新课程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新课程的实施,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往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调查

1.1问卷内容设计

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形式。内容分为二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的方法、手段等。

1.2调查对象

此次的调查在九年级中进行,每个班随机抽取30~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本人着重研究的是九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只分析了九年级学生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收回188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4%。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九年级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以前旧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有很多明显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有较大差异

在学习了一年的新课程以后,大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见表1),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很有用,学习起来也不太难。”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有困难。”

表1 对化学学习

很感兴趣

20%

感兴趣 53.6% 兴趣一般 21.7% 不感兴趣 4.7%

2.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关键。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大致的了解,对上课时重点的掌握、难点的解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课后复习可以对刚学的内容作系统的回顾、巩固,这有利于使知识系统化。但调查表明,只有8.5%的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11.1%的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见表2);只有51.5%的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6.2%的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51.1%的学生是在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才整理复习笔记。

表2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情况

经常 偶尔 从不

课前

理科

预习8.5% 60.9% 25.1%

课后

理科

复习

11.1% 67.7% 10.6%

2.3 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

21世纪的理想人格应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的统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调查表明,经过这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有84.7%的学生比较喜欢或很喜欢做实验;有70.6%的学生在实验课外的时间比较想进入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而习惯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的理科学生占65.5%。

2.4 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的深化以及学习的深入。调查表明,70.2%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讨论(见表3);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见表4),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表3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形式

应该以教师讲为主,直到听懂为

止 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多让学生讨论

理科

70.2% 19.8%

表4 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情况

经常

6.8% 偶尔 54% 没有 34.9% 课堂主动提问题的习惯

3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现状

3.1九年级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新的九年级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1.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2.设置多样化的化学课程模块,努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生选择的空间,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结合人类探索物质及其变化的历史与化学科学发展的趋势,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4.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5.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在人类文化背景下构建高中化学课程体系,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的人文内涵,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

7.积极倡导学生自我评价、活动表现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励每一个学生走向成功。

8.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2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

不可否认在实施了两年的新课程之后,学生对九年级化学学习的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得利于在新课程的教材中大量列举了我们现实生活中与化学有关事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感到非常有趣和很亲切、很熟悉;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也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的原因。也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实验课的比例大大提高,学生进实验室做实验的机会增多,使得学生不再惧怕做实验,哪怕是文科生也非常愿意进实验室,所以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大大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

3.3 九年级化学新课程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

从前面的统计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新课程实施过程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在学习中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4.搞好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考

从以上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有成绩但也有不足之

处,搞好新课程的化学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不但要从学生的思想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对此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4.1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课堂,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观念。教师应逐步形成“对话”意识,即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目前新课程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过于依赖教师的情况,我们的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做到与学生交流、沟通、合作、互动,那么学生也会真的动起来。

4.2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应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一起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教师在学习方法上还需加强指导,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3教师对分科教学应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虽然在目前的教学中,对文科班和理科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对于理科班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合理的,因大部分理科班的学生还是对化学很感兴趣的。但对于文科班的学生而言现行的教学方法还是过于单一,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降低难度,要求把课本上的知识和习题会背就行了。殊不知这些学生之所以选择学文科就是因为理科的基础不好,现在再让他们生吞活剥的记这些化学方程式和练习题,只会让他们感到更加厌烦,怎么可能产生兴趣呢?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文科班的学生虽对学习化学没有太大兴趣,但他们却喜欢进实验室做实验,这就说明他们讨厌抽象的理论学习,喜欢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在文科班的教学中,我们不是简单的降低难度和要求就行了,而是应该在丰富课堂内容、增加实践活动上多下工夫,教师可以增加与课堂内容有关同时又与我们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的课外知识及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实验,这样不仅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也会从中收获新的知识和方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郭,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黄书光,王伦信,袁文辉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7P164

[3]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4]石鸥,刘丽群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2

第二篇:新课程高中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海南省从XX年开始实施高中的新课程改革,其目的也就是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的学生。在以往的教学中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无论从教学容量还是教学难度上讲,都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所以很多学生在初中时学习化学很轻松也很有兴趣,但一上高中以后由于容量太多、难度太大,都渐渐的对化学失去了兴趣。而此次新课程改革降低了高一化学的难度,其教材的宗旨是内容广泛但都点到为止,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在高中阶段保持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有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呢?为此,就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的科学素养的培养,本人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调查

1.1问卷内容设计此次调查主要以问卷形式进行,为了使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代表性,问卷是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主要精神进行设计的,有选择题和判断题两种形式。内容分为二部分:一是调查学生对学习化学的目的意义作用的认识;二是调查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情况,包括学习的方法、手段等。

1.2调查对象

此次的调查在海口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和高二两个年级中进行,每个班随机抽取30~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了文科班和理科班。2 调查结果与分析

由于本人着重研究的是高一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只分析了高一学生统计数据(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表见附录一和附录二)。共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282份,占被调查学生的94%。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高一学生在化学学习上存在一些问题,但相对以前旧课程的学习而言也有很多明显进步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在学习化学的兴趣上有较大差异

在学习了一年的新课程以后,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文、理科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见表1),理科生大部分对化学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化学很神奇,有很多有趣的规律和现象,可以和很多生活现象联系紧密,很有用,学习起来也不太难。”也有少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一般,理由是“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有困难。”。而对于文科生,他们大部分对学习化学的兴趣一般,调查显示许多文科班学生在高一上学期时因理科成绩不理想,很早就放弃理科学习,从而造成大面积文科班学生化学成绩偏低,他们在上学期时就已觉得化学比较难学。因而,在高一年级中学生中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给组织课堂教学带来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好教学深浅度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表1 对化学学习

很感兴趣

感兴趣

兴趣一般

不感兴趣

理科

20%

53.6%

21.7%

4.7%

文科

4.3%

31.9%

51%

12.8%

2.2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科学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搞好学习的关键。众所周知,课前预习可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有一大致的了解,对上课时重点的掌握、难点的解决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课后复习可以对刚学的内容作系统的回顾、巩固,这有利于使知识系统化。但调查表明,只有8.5%的理科学生和4.3%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前预习”,11.1%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经常做到“课后复习”(见表2);只有51.5%的理科学生和23.4%的文科学生对老师批改过的作业能做到“认真订正错误,及时弄清原因”;只有16.2%的理科学生和6.4%的文科学生会及时整理复习听课笔记,而有51.1%的理科学生和72.3%的文科学生的学生是在临近期中或期末考试时才整理复习笔记。

表2 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情况

经常

偶尔

从不

课前预习

理科

8.5%

60.9%

25.1%

文科

4.3%

44.7%

51%

课后

复习

理科

11.1% 67.7%

10.6%

文科

6.4%

66%

27.7%

2.3 比较注重实践能力、科学素养的培养

21世纪的理想人格应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统一,科学理性与价值关怀的统一。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调查表明,经过这一年新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大大提高,有84.7%的理科学生比较喜欢或很喜欢做实验,在文科生中这一比例也高达61.7%;有70.6%的理科学生和63.8%的文科学生在实验课外的时间比较想进入实验室做自己想做的实验;而习惯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去思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的理科学生占65.5%,文科学生占55.3%。

2.4 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的深化以及学习的深入。调查表明,70.2%的理科学生和85.1%的文科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教师讲授为主,直到学生听懂为止,只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多让学生讨论(见表3);在课堂讨论问题时,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主动提出问题的习惯(见表4),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在讨论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表3 学生希望的课堂教学形式

应该以教师讲为主,直到听懂为止

教师不必讲得太细,应多让学生讨论

理科

70.2%

19.8%

文科

85.1%

14.9%

表4 学生课堂主动性的发挥情况

经常

偶尔

没有

课堂主动提问题的习惯

理科

6.8%

54%

34.9%

文科

4.3%

27.7%

68.0%

3 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的现状 3.1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新的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反映了课程改革的基本

第三篇: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高一学生化学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张易楠 学号:20105051174 高一化学比初三化学内容抽象, 综合性强。当学生学习高一化学时, 由于自身的学习习惯、认知水平往往不能很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容易造成学习上的较大分化, 作为高一化学教师很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1.问题的提出

高一化学, 感觉只是学生入门难、基础差, 不是学理科的料, 高二文理分科后,大部分学生化学科相对较好,没有在意高一学生的学习困难。现在看来,高二开始文理分科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固然有其存在的理由,但是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状况是必须改变的。高中化学教学从高一起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实施素质教育是高中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在高一开展了问卷调查,也参考了有关资料 ,其结果大致相同: ①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化学比较难学。②女生比男生普遍感到化学难学。③高一化学对学生来说是“易懂难做题”。2 原因分析

2.1 初高中化学在教材和教学上衔接欠缺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初三化学教材,比较注意知识面,接近生活实际,符合初三学生身心特点以及“普九”的要求。但化学知识的深度不够、系统性亦较差,而高中教材对此未做适当的弥补。例如: ①金属非金属的单质和元素概念的区分②温度和溶剂量同时变化的溶液计算③酸的沸点和碱的溶解性对复分解反应的影响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反应规律。还有一类是初中教材未做要求的,或者是化学经常使用的数学物理知识。例如: ①氧化还原系列概念及应用②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③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如:巧解、估算等④数理专项知识如:比例、平均值、计量单位等。

对于上述内容,高中教师若不予以足够重视和适当处置,大而化之,客观上必然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困难。

2.2 高一教材偏难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必修), 在体现重难点均匀分布和循序渐进原则上存在

着一定的结构性问题,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过于集中于第一册,如摩尔概念及其计算, 氧化还原概念及其应用,离子反应和物质结构理论及其应用等;而第二册只是有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显得困难。这样就造成高一比高二难学的问题。即便对高一教材而言,为什么不可以把碱金属放在第一章,而后是卤素,再安排摩尔呢? 2.3 化学学习“入门”无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既高度抽象, 如摩尔、氧化还原、物质结构等;又形象生动,如性质、现象、实验的描述,与生活、生产密切联系等。这是一门本来就有趣好学而且学得好的学科。一方面,高一化学规律性强,元素及化合物的知识都是按族编写的,化学理论穿插其中;各元素族又总是以一代表元素为典型,按单质→氧化物或氢化物→氧化物的水化物→盐或其他化合物的线路, 对这些物质的存在、制取、结构、性质和用途几个方面展开研究,然后推广到其他同族元素的学习之中,以点代面简明扼要。这种编排既把特殊性和普遍性相结合,又将相似性与递变性相映证,富于哲理和趣味,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高一学生十六七岁,生理和心理基本成熟,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已如成人,具备了抽象概括和逻辑推理的基础。所以说,化学知识和理论难度不是造成高一学生学习困难的唯一原因。教师在引导学生入门的问题上没有解决好,恐怕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如何适时地启发诱导学生思维,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培养他们分析、综合、归纳、比较、演绎、概括、系统化等多种能力,这是化学教师的功力所在,也是无法回避的。学生一旦具备了这些能力,就等于有了开门的钥匙,也等于降低了门坎的高度,学生不仅能入门而且会学得很好。

综上所述,化学入门的任务在高一,高一是学生化学入门的最佳时期,也是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怎样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入门,及时解决他们的学习困难,是高一化学教师的重要课题和义不容辞的责任。3 教学策略

3.1 提高化学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认为: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引起并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而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它使人乐于积极地寻找满足他认识需要的途径和方法。动机中

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这说明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的学习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的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过程,要使学习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固然是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在众多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兴趣、求知欲、学习意向等与学习积极性有关的动机因素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且与教学工作的成效成正相关。举凡古今中外有成就者, 无一不是对某些方面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碰到问题肯去追求钻研,专心致志而不见异思迁,热情充沛而又乐此不疲。基于这个道理,高一化学教学,必须充分利用本学科广泛的实用性和化学实验强烈的趣味性,培养学生对化学深厚而稳定的兴趣,激发他们持久的主导性学习动机,把学习变成内心的满足而不是负担。这是最重要的教学策略。

3.2 坚持循序渐进,加强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有许多,各学科既自成特点, 学生在学法上又有个体差异,不可能有一个什么都管用的方法。高中化学教师必须因势利导, 在教学中适时地教给学生适当的学习方法。这可以简单地区分为3 个层次:一般的学习方法,专业的学习方法,专业学习的思维方法,分述如下:在高一开始时,主要教给学生一般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三会”: 会预习、会听课或实验、会复习。会预习就是会看书,看本章本节内容,看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在不懂的地方做记号,以便在教师讲课时注意弄懂。所谓会听课或实验,是指提高听课效率或学会操作。要明确告诉学生,教师的讲授不可能也不必全部听,要集中注意力听关键的和自己不懂的,即使弄懂了也不妨多问几个为什么。复习的目的是为了巩固,防止遗忘。会复习就是善于把前后知识进行归纳对比,使之系统化,是一种高级的思维过程,绝不是简单做做作业。在进行一至二章教学后,就应逐步教给学生一些化学的学习方法了。学习化学概念则侧重于它的外延和内涵,以及概念的运用。此外,化学理论、性质、实验,都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进入物质结构内容的教学后,学生已掌握了一般的学法,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和学习能力。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化学学习的思维方法,逐步培养思维能力。像这类思维方法还有许多,如演绎推理、提出假说和建立模型等是学生进一步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的有力工具,当然也是高一学生

开启化学之门的万能钥匙。对中学化学教学来讲,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永远是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加强学法指导,并不是强调方法越多越好,也不是方法越复杂层次越高,学习效果就越好。知识的获得和学法的掌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学法的载体,学法是知识的运作。学习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掌握学习方法也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只有符合学生个体心理特征的学习方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指导学法时,要十分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3.3 适时适量补漏,耐心辅导做题

新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准确地制定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将教材的知识体系转化成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顺序;要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练习和复习,使学生能在新的认识水平上理解和掌握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并能综合应用。因此, 适时适量地弥补和深化初中化学欠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既是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策略,也是解决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困难的必然要求。得氧失氧概念放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前、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跟两性氢氧化物结合讲授。对于解题技巧和数理专项知识,则可以专题的形式完成或请相关学科教师弥补。化学教师要将数理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入化学中, 耐心细致地进行专题辅导和专项训练,形成技能,学生便不会感到化学是“易懂难做题”了。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困难是客观事实。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办法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改进和创造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作为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全力推进素质教育。

总之, 在高一化学学习中, 教师要以学生为本, 了解学生学情, 优化教法, 指导学法, 则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化学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涪陵区中峰中学 陈刚

今年暑假开始进行远程新课程培训,另外也在教科所进行了集中二天的学习和交流。在学习一个月来,感受到了很多收获,也有很多感触,心里有了改革的冲动,有紧迫感,有危机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准。通过学习下面谈一谈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通过阅读《化学课程标准》可知,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理解化学,同时把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化学,感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努力提高学习化学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3、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化学学科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5、努力使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6、追求教学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总之,通过学习,了解到新的教学模式,懂得了学生发展应该怎么做,合理处理考试与能力之间的关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海无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真不容易,让我们为新课程发展尽一份力量,争做一名优秀老师。

第五篇:浅谈九年级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浅谈九年级学生如何学好化学

化学是九年级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触的最后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学生对化学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如何才能学好这门功课呢?我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九年级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住、行、用样样离不开化学。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不断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前要预习

上课之前,一定要抽出时间预习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的这种良好学习方法。预习的方法是: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看看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课堂认真听讲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要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新课程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