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向往乐园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16-700232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8 02:53: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向往乐园

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道德教育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活动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舒心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它与学校的德、智、体等几方面相互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智、情、意、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陶冶学生情操,警示学生不良行为的无声管理机制。鉴于以上认识,多年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常抓不懈,尤其是近几年,我们瞄准创建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的目标,更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让校园充满文化气息,让文化内化为学生素质,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以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陶冶人

整洁、优雅、文明、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会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努力使学校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一样物品设置和安排都和育人紧密联系,做到校内无闲处,处处有教育,使它们成为无声的教材和教师,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近年来,我们立足本校实际,每学年对校舍进行维修、粉刷,不断完善教育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为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物质保证。为了创建张家港市绿色学校,学校建起了“绿色”小屋,扩大了绿化面积,专门制作了花木牌,对各种花草树木给予冠名,把它们的特征展示在旁边,让师生在欣赏花草树木时接受教育。校园绿化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墙壁本来是没有生命和情感的,但当我们按预定的教育目标精心设计后,就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积极效果。踏进校园一抬头便看见行政楼东墙那醒目的大字“团结、负重、开拓、争先”,那是我们的校风。校门南面并排摆放着20张乒乓球台,百米画廊上乒乓小将两军对垒,打得难分难解,那是美术老师精心构思的巨作,体现了我校以乒乓为特色的浓郁氛围。学校主干道旁,设置了毛泽东、江泽民、陶行知、华罗庚等国家领导人、教育家、科学家的格言警示牌。在学校大队橱窗里我们设计了“活动传真”“家教之窗”“法制园地”“创造天地”“明星登

台”等八大栏目,充分挖掘每个场所的育人功能。班级的环境布置更是各具特色,新颖别致,有荣誉厅、图书角、绿化带、生物区、七彩园、夺星栏„„为学生构筑了一块块欢乐的文化小天地,使他们在各种文化环境中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对教师办公室、图书馆、专用教室、食堂的布置,我们也作了统一要求,规范布置,突出传授知识,昭示哲理这一主题。

现在的合小校园,芳草萋萋,花卉斗艳,布局合理,校舍宽敞明亮,窗明几净,无不透溢出优雅、宽敞的校园物质文化,师生置于这赏心悦目、充满生机活力的教育教学环境中,无不自豪、珍惜。

二、以丰富的校园文化激励人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他反映出学校的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学校近几年推出一系列符合校园文化管理理论,具有时代特征,并行之有效的制度。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项工作:

1、净化教育环境,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是学生的第一偶像。因此,我校全体教师养成了时时检查自己,力争以良好的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成为学生耳濡目染的好风尚。不论是升旗仪式还是师生集会,教师首先站好队。规定校内不准骑车,上至校长,下至刚来的新教师,在校内一律推车步行,要求学生遵守《守则》、《规范》,学校的领导和教师首先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教风促学风,从而形成团结进取,勤奋向上的良好校风。同时,我们倡导互爱入手,在教育学生尊师的同时,更多地要求教师首先要爱生。我们十分强调全体教师要爱护关心和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做到“六带进”: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尊重带进课堂,把宽容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把探究带进课堂,把合作带进课堂,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现在学校教师已形成了自觉关心、爱护、尊重学生的良好风尚。

2、强化常规管理,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养成教育,加强常规管理,培养学生

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德育工作的基础工作来抓,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即一抓制度建设。根据学校实际,把学生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制定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有《合小学生一日常规》、《自行车管理条例》、《小队活动守则》、《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示范学生评比标准》等,使管理内容具体化。二抓学习宣传。我们把每学期的第一个月定为常规教育月,第一、二周定为常规学习周,各班举行《守则》、《规范》知识竞赛主题队会,学校举行常规测查,使学生学规范、知规范、守规范。三抓学生自我管理。学校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做到学生管理自律化。少先队大队部动用了60名小干部组成了六大检查小组,对礼仪、纪律、卫生、三操、宣传、路队等方面进行日查、周结、月评;开展了”红领巾中队值周”活动,由各班日常行为规范示范员担任值周人员,在全校十多个岗位示范、监督、管理,这些规章的建立与执行,促使全体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佩戴胸卡、红领巾上学,提倡讲普通话,使用礼貌用语。现在学生遇到老师主动问好已蔚然成风,真正把“告别陋习,拥抱文明”的口号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还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学校都要举办富有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如:“体验在三月的春风里”“爱献给敬爱的老师”等。目前,学校已形成正常的大型活动制度,每学年举行一次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每个节日活动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一月,校园文化可谓五彩纷呈。如去年,我校举行了以“广播操汇操”“乒乓联谊赛”“蓝球年级赛”“全校动动会”为内容的体育节;以“科技小报设计”“科技创新小制作”“科技小论文”“利普知识”竞赛等为内容的“科学在我身边科技节”;以“百佳摘抄本展览”“百佳读书明星评比”“读书演讲征文竞赛”等为内容的“勤奋读书,与祖国同行”读书节;以“争当文明小天使”“争当艺术小明星”“争当合法小公民”“争当点子小能手”为内容的“雏鹰展翅庆‘六一’,提高素质迎未来”的文化艺术节。作为课程文化延伸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做到系列化、正常化、制度化。乒乓队、航模队,鼓号队、合唱队、舞蹈队、田径队、器乐队等各种社团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双体日全方位开设奥赛班、习作班、英语班、微机班、象棋班、剪纸班等58个班级,为全校学生提供了自由选择,自主发展的广阔舞台。孩子们玩得开心,学得愉快,感受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日趋提高。据统计,2003—2004学年度,我校有78名学生的习作、书画作品在《伴我成长》《小学生数学报》等刊物杂志上获奖或刊登。航模队学生在苏州市航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田径队在市中小学运动会中获团体第一名,乒乓队更是屡屡夺魁,捷报频传。

三、以高尚的校园精神文化感化人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它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里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我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过程中,突出抓了以下两个方面:

1、以一流的办学目标凝聚人心。

在我校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用既切合实际又催人奋进的办学目标鼓舞斗志,凝聚人心。跨入二000年,学校领导就作出了具体规划,要在两年内创成“张家港市绿色学校”“苏州市合格档案室”“张家港市二级图书馆”“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小学”,号召全体师生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在这些目标制定和提高的过程中,我们都反复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之成为全体师生的共同意愿和一致追求。在这些大目标确定以后,我们进一步提出阶段性目标,学校每一次的工作计划的制定,每一次工作的提出,每一项工作措施的落实也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这种永不满足,永争一流的精神有效地激发了全体师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全体师生精神振奋,团结一心,圆满完成了各项创建任务。2003年5月学校被命名为张家港市校园文化先进学校。同时,学校连续五年获得了“张家港市文明单位”称号,教育质量综合评估由原来的三等奖上升为二等奖。现在,我们又向争创江苏省实验小学这一新目标而努力。

2、以良好的师德形象鼓舞人心。

我们以“四个一”作为校行政一班人的行为准则,即:一身正气的自我形象,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一心一意的奉献精神,一往直前的争先意识。要求教师进行监督,每月进行考评。学校领导建立起了学习制度,听课制度,年级蹲点制度,定期召开碰头会议制度等,做到精诚团结,吃苦在前,率先垂范,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工作。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体教师。我们还开展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制定了《合兴小学师德师风实施细则》、《合兴小学教师一日常规》,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多篇文章,观看《十佳师德风范》录像,开展“树师表形象,展园丁风采”“做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等主题系列活动,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聘请名师、名家来校讲学,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理论修养,使教师形成了新的经济形势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学生观和质量观,全体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涌现了以市“十佳师德标兵”王静、李明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以市“优秀师表群体”体育教研组为代表的师表群体,使“严谨、求实、创新、进取”的教风真正内化为教师的主体愿望和具体行动。良好的教风又直接影响、感化了学生,为良好的学风、校风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全体学生处处以“五自”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把求真知、做真人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近两年,有6人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20人评为镇级“公民道德小明星”,321人评为校级“三好学生”,348人获得了“优秀学生”称号,师生遵纪守法率达100%。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在学校创造庄重、高雅、文明的氛围,而且对学生起到陶冶、渗透、感化、导向的作用,在发动师生创造优美环境的过程中,发掘师生创造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公民道德建设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校将以超前的观念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高尚的文化环境、浓郁的艺术氛围、儒雅的行为谈吐,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让校园成为师生向往的乐园。

第二篇:构建和谐校园,让学校成为师生乐园

构建和谐校园,让学校成为师生乐园

阆中市金城乡中心学校

邓邦明

构建和谐社会,在和谐中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党和国家奋斗的核心目标,创和谐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学校及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首要职责,构建和谐校园,使学校在和谐、平安、稳定、协调中发展,让教职工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工作,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是学校管理者的中心工作,也是办学的至高境界。

一、和谐教育源远流长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仁政安天下,苛政乱天下”的政治主张,其实质就是要求管理和谐、生存和谐;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里也深刻阐释了战争三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中“人和”的重要性。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实际生活中总结出了“和为贵”“和气生财”“和睦为安”的至理格言,历代统治者、军事家、社会学家在历史的兴衰变迁中也精辟地概括出“只有仁义、仁和安天下,暴虐、苛政失天下”的训言,历史、生活都告诉世人:和谐才能平安,和谐才有进步和发展。

二、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当今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和平、发展。联合国早就明确: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和发展。我国新一届领导人也响亮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在和谐中谋发展”的执政方略。创建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协调发展的需要,更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阆中市金城乡中心学校是我市开先河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有“艰苦创业,勤俭建校”的鲜明的创业特色,有德育为首,成功践行养成教育,让学生“先成人,再成才”的教育特色,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勉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赢得了上级组织、当地党委政府、家长干群的交口称赞,为学校积淀了厚重的精神、文化底蕴,也为我校打造和谐教育特色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目前我校正倾力打造和谐教育特色。

三、构建学校和谐发展的外部环境

党委、政府是我们办学校、办教育的坚强后盾,也是办好学校、办好教育的根本保障。构建和谐的学校外部环境,需要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我校一直坚持制定学校十年发展,五年规划,一年工作目标。学校制定好后在教职工大会上讨论形成,在校内公示,还通过家长会等途径向社会、干群宣传,以书面材料送交党委、政府审阅,向他们征求意见,定期召开学校与党委、政府联席工作会议(每学期两次),一是汇报学校工作(取得业绩、存在问题、发展中的困难),学校业绩佳,家长口碑好,赢得党委、政府的信任和支持。学校和党委政府联合办公,制定了《金城乡中心学校教师工作考核制度》。《金城乡中心学校教师业绩奖励办法》,在现有体制下政府虽然资金很紧,但每年都要给学校拨付1——2万元现金,用于节日慰问、年终奖励教师、改善办学条件。学校主动联系配合有关部门整治好学校周边环境,清除整改不利于学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不利因素,构建了和谐的外部环境。

四、构建和谐的校园内部环境

和谐的校园内部环境,学校管理者是关键,尤其是校长,校长应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其品性、人格、工作能力、工作策略及技巧不但是班子成员、教职工的榜样,更是影响班子成员和教职工、学生的有形参照。构建和谐校园须从校长做起,从领导班子做起,切实做到班子和谐、领导与教职工的和谐、教职工之间的和谐、教职工与学生和谐、学生之间的和谐。管理上的和谐不是平均主义、一团和气、不求上进、没有竞争,也绝非无情无义、钢鞭如山,管理的和谐应建立在礼仪为先、真理至上、竞技赛能、按劳优酬、理解宽容、和睦大度基础之上,是用规章制度为根本保障的。创设“人本+制度=和谐”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中营造融洽、快乐氛围,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优异业绩。

1、领导班子尤其是校长应廉字当先,廉者威,能不令而行。作为管理者要有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的意识,要明白行甚于言的道理,因为行是立言的基础,行更有“无声胜有声”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2、尊重教职工,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劳动。敬人者被人亲之,校长面临高素质的教职工群体,要体察他们的辛苦,须明白一个道理:学校的一切业绩、荣誉都是来自教职工的辛勤劳动和勤奋工作,而绝非某个人或仅是领导班子的新思维、新举措。

3、学校管理者要切实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公正无声,但公正有形,公正有影。处事公正、公开、公平是彰显真理、正义的最好途径,更会减少许多麻烦。公正、公平、公开使不正之风无处藏身,让有歪点子的人生畏,使各项工作顺利平稳,使许多难办的事一锤 定音。我校制定了各项工作考核、奖励、惩戒条例,装订成书,人手一册,大小事情规范程序,严格操作。因此,我校评优、晋职等难办的事情都会办得大家心里亮堂、心里满意。在全体教职工中形成了努力工作、业绩说话、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

4、广开言路,多方听取意见。大肚能容、有容乃大,海纳百川讲的都是要从多方听取意见这一朴素道理。我校在制度制定上、重大事件处理上、学校发展大计上都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在行政办公室门口设有意见箱、建议箱,教职工随时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写成条子投到箱内,办公室将意见、建议梳理成条送行政会研究讨论,领导班子养成了听取教职工意见、建议,尤其是反对声音的良好工作习惯。我们充分认识到凡是说好话的同志不一定都是好同志,只提反对意见的同志不一定就是坏同志,相反是在帮助我们更好地工作,什么也不说的同志也不一定就是没观点的同志,也许他的观点正是我们工作中最需要的。学校教职工成了有话就说,有意见就提,不遮不掩,不搞“当面不说,背后乱说”那一套,大家心平气顺,舒畅工作,消除了内耗。

事实证明,协调的内部联系、和谐的校园氛围来自于学校和谐、科学的管理。

五、教学和谐,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校以教师、学生为主体,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是学校的两大主脉。教与学的和谐涵盖了课程的和谐、老师的和谐、学生的和谐。

(一)课程和谐。各年级课程设臵除按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外,根据教师、学生、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补充课程设臵的不足是促进课程和谐的有效途径。

1、和谐的安全健康课程。一个人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让学生从小树立一个人生命不仅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的理念。知道珍爱有限生命并投入到无限的社会奉献之中,才会让生命发出应有光亮的道理。安全课上通过案例分析、参观、访问、社会实践多方面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意识,懂得生命和谐的内涵。生命的和谐包括生命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组织学生对生存环境进行调查,查找地球上恶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明确如何保护、建设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树立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把保护校园整洁、干净这一日常行为习惯变成学生的自觉意识、自觉行动。我校开展的“河流水质调查”、“校外环境调查”、“保持校园洁净”等活动,不但使养成教育具体、活化,还启迪学生认识了生命的价值,知晓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把安全健康课开设的有声有色。

2、活动课和谐。活动课是针对学生爱好、特长所开设的内容、形式多样的课程。它打破班级授课制,按艺术和科技两大类组织授课,艺术包括音乐、体育、美术;科技主要是根据所学知识、生活经历、创造思维通过实验、制作进行小发明、小创造。学生根据自己爱好、特长申报参上艺术或科技活动课(一年后可重新申报),把教师按各自特长、爱好编入艺术、科技教研组,每周二、四下午按课程表,学生分流到相应教室(场地)参上活动课。通过这种活动课程的开设,教师的才艺得到施展,学生的爱好、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学校生机勃勃,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良性科学发展。

(二)教师的和谐。教师的和谐是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的前提,它主要涵盖教师个体和谐和教师群体和谐两个方面。

1、教师个体和谐包括学校与教师关系的和谐以及教师个人工作的和谐。我校在教职工中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集体主义观念,主人翁责任意识,开展了“我是学校主人”、“我为学校添光彩”、“我为学校谋发展”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教师与学校的和谐程度。学校主动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最大限度地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激发了工作热情。学校还开展“教师生日送束花”、“教师有困难,学校来帮助”等系列活动。为使全体教职工愉悦工作,我校在全体教职工中明确提出“我快乐、我工作,我工作、我快乐” 的快乐工作法。“我快乐、我工作”主要针对教职工面临的是天真活泼、快乐幸福的孩子,倡导教职工快乐度过每一天,绝不把忧愁、伤悲带到学生中,带到课堂上,要给孩子一个愉悦、轻松、自信的印象,不能让学生有紧张、失望的感觉,要用微笑面对学生。这也是对教师接触学生,完成工作的要求,因为老师的“不悦、不满”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活,明确规定老师的“不悦、不满”不能写在脸上,即使有“不悦、不满”也必须在面对学生开始工作前进行自我调整,带给学生愉悦和自信。“我工作、我快乐”是要求教职工在工作中尽量挖掘快乐、有趣的内容,带给学生快乐,自己体验快乐,真正实现“授课过程快乐、学习过程快乐,课堂快乐。”

2、教师群体和谐。和谐群体有智慧,工效高,成绩佳。教师群体的和谐一方面学校导向定位要准确,另一方面开展集体性文娱活动,展示集体和团结的力量,通过活动联络感情,增进友谊,彼此信任,相互支持。为此,我校每期开展好“四个一”活动:开一次职工运动会,过一次教职工民主生活会,办一次教职工技能展示会,搞一次工作汇报及经验交流会。在全体教职工之间形成了相互了解、竞技帮扶相结合的和睦氛围。

(三)学生的和谐。学生是学校主体,学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思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学生和谐主要涵盖学生个体和谐、家庭和谐、群体和谐三个方面。

1、学生个体和谐。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我们发现如今许多孩子意志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吃苦耐劳精神缺乏,上进心不强。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知晓学习重要性,掌握学习方法尤为重要。我校在学生中倡议快乐学习,提出了“我快乐、我学习,我学习、我快乐”的口号。“我快乐、我学习”是要学生首先明确我活着,我快乐,快乐生活是生存的第一要务,只有把快乐作为进入学习的前提,才能有效地学习,逐渐改掉烦恼入学的状态。“我学习、我快乐”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感知学习过程的愉悦,在知识海洋中翱游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快乐学习的习惯。

2、学生家庭和谐。现阶段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孤儿增多,给 学校教育带来空前的压力,学校应关注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和谐的家庭给学生造成心理上的阴影,生活上的无助,思想上的茫然,做好不和谐家庭孩子的工作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对这些学生,学校、班主任要建立详细的档案,随时关注关心他们的思想,生活和学习,给他们幼小的受伤心灵带去抚慰,带去光明,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许多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大多是他们当初那受伤害的心灵未得到及时抚慰,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生群体和谐。金城乡中心学校教职工苦干、实干、拼命干的创业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忠诚品质,勤勉工作,绩效显著的良好口碑,赢得了上级的嘉奖,政府支持、干群的信赖,也为这所农村学校积淀了厚重的精神底蕴,影响、教育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踏踏实实学习,顶天立地做人。学生群体的和谐需要以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为载体,对学生特别要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真善美、真理正义、理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用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影响他们,组织开展好系列活动。学生群体的和谐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爱心教育,学校制定了《爱心教育实施方案》,编写了《爱心教育》教材,开展系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献爱心活动,从身边做起,以一些小小的捐赠活动为依托,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帮助他人我快乐”的理念,逐渐懂得“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真谛。

六、师生和谐 孔子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诠释了老师教学生做人,给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难的责任。但现代教育要求老师不仅要作学生的良师,还要做学生益友。师生共同学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道尊严导致学生被动接受,无疑可问、学术呆滞,新的观点、理念被扼杀,创造发明寥寥无几,“中国的诺贝尔”销声匿迹。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师生关系重新定位”,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教育发展所必需。教师应走下讲台,抛开神坛,走到学生中去,走进学生心田去,相互探讨,共同学习,老师在知识海洋中当好“导游”:恰当点拔,重在启迪,把握方向,注重过程。做良师易,做益友难。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来自于你的学识,能力、品性、人格,只有学生信任的老师才会逐渐成为学生的益友。教师如果不放下架子,不做关爱学生的细致活儿,不做关爱学生的有心人,要想学生的心事对你讲,困难找你帮是难以达到的,甚至你的教诲、要求在学生哪里也是要打折扣的。我校在全体教师中明确要求教师对所教学生须建立档案(含学科成绩、思想品德、家庭情况、兴趣爱好、进步情况、近期问题等),定期进行家访,找学生谈心,结对帮扶,并作为常规工作检查的内容之一;学校特别关注学生心理变化、发展,办好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站,办好指导家长教育孩子培训班。通过孩子给家长的一封信,老师给学生的一封信,为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孤儿学生过生日等活动,使学生把校园当成温暖的家,把老师看成自己的至亲。从而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构建和谐校园,打造特色教育,把金城乡中心学校办成师生乐园,这是我校领导班子、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心愿。全校教职工将更加精诚团结,努力拼搏,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全力打造和谐教育特色,构建和谐校园,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邮 编:通讯地址:阆中市金城乡中心学校联系电话: 637492

***(0817)6446017

第三篇:让师生成为自己

让师生成为自己

——对话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

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句话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西下池小学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也许是一种巧合,洛阳西下池这个地方相传是当年武则天沐浴的地方,因此得名。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记者结识了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教体局副局长兼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当记者走进西下池小学,被“这方池塘”的一草一木所感动,因为它们和这里的老师和孩子们的生命都发生着关联。

满怀教育理想的人很多,但有条件且能够把教育的理想变为理想的教育的人却少之又少。李艳丽说,她所追求的理想教育是一种生态,因为教育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让师生成为他自己。

记者和李艳丽的对话,包括和她的几次面对面的交流,也包括邮件的往来,其实一直在探寻西下池小学“这方池塘”里到底蕴藏着什么奥秘?

李艳丽:我们这里大多是外来务工子女,90%是附近郊县的孩子,教师大部分是80后的年轻人,全校29名教师,50岁以上老教师3名,30岁到45岁教师8名,其余18名都是25岁左右的新教师,目前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在这29名教师中还有13名是代课教师。但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缺乏人生乃至教学经验的人,在短短几年内,无论是专业化水平还是人文心理素养水准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令知道、接触到他们的每一个业内人士也好,普通的家长也好都会由衷地说:“这些老师很优秀”。

记者:能得到这样的评价,非常不容易,因为这个学校的基础非常差,听说你刚来的时候,学校的状况非常糟糕?

李艳丽:当时西下池小学是西工区最差的学校。据当时在校工作的一位教师讲,上课时间,教师把学生关到教室后,就去忙自己的私活去了。去种菜、摘菜、织毛衣、打扑克,甚至让学生到教师家里去打扫卫生。学校的人际关系也糟糕透顶,老师们常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学生的面吵架、打架。学生更是里历害,除了学生打学生之外,还敢和老师们打架,不仅在校内打,而且打到校外,他们成群结队时,周围学校的学生们都怕西下池的学生。▼做教师,最重要的是他是否有一颗宽厚善良的心

记者:让一个基础很差的学校走上规范化管理,似乎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教师的真正成长。西下池小学的老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李艳丽:回顾他们的成长的历程,其实也是回顾我自己成长的历程。这些年,每到暑假开学,都是我工作上的一道坎。因为学校的严重缺编,每到这个时候,由于参加市里、区里的招教考试,学校原有的代课教师就会有大量变动,需要招入新的代课教师,就像2010年9月份,学校一下进来了6名,加上区里新分来的3名新教师,一共就是9名。面对这一张张年轻热情而又对教育充满茫然的面庞,我的心里很清楚,又一场旷日持久的硬战来了!记者:从哪里着手呢?

李艳丽:一切从谈话开始。我首先需要知道的是这个年轻人是否适合干教育。判断在初步的谈话中完成。这么多年的从教经验告诉我:一个人是否适合做教师,跟他的学历、讲课的水平等外在技术层面的关系不大,重要的是他是否有一颗宽厚的、善良的心。有了这颗心,就具备了当教师的根本条件。在谈话中,还需要完成的是,要让他(她)对自我有初步的觉察和认知,建立对所从事工作的信心与责任心。所以我通常会要求他们写出一份“个人成长规划”。规划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专业化成长,根据自身专业的欠缺提出成长的计划,从基本功、备课、上课、作业、教案、辅导、学生管理等方面,选取自己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来制定方案;二是人文、心理素养的提升,这是根据自我内在的欠缺来制定方案,这个内在的成长更多是情绪、感觉、心理、认知方面的内容。如果注意观察,我们会发现,现在的人们很

多时候是活在情绪之中,纠缠在关系里面,一切烦恼、无明由此而生。一个人,一个教师如果他(她)不能把自己的内在建设好,很难想象他能把学生带好,更不用提到教育了。

教育其实是精神层面的事情,学校应该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是师生心灵自由的栖息地。这就要求教师的内在要提升到精神层面来,而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和哲学家,天然地理解、懂得并且活在精神中,所以,教师有了这样的素养,才可能与孩子对话,建立真正的连结,这样的关系、互动才有意义,才有了人性的价值,也就是教育的价值。个人成长规划的意义就在于此。

▼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记者:从老师们的个人成长档案里,可以看出老师们读了很多书,对读书有要求吗,读哪些书?读书的收获是什么?

李艳丽:教师个人成长规划中重要的量化指标是读书和学习。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最少要读两本书,一本是专业书,一本是自己喜欢的人文心理书籍。然后是每周固定一次的集体学习,这个集体学习的内容选择标准是:有打动心灵、让人心有所悟的感觉。下面我就来谈谈这些年来我们共同读过、学过的内容。这也是我们共同陪伴、共同成长的过程。很清楚地记得,读的、学的第一个人、第一本书是魏书生。他让我们懂得了在人生的长河中,人是多么地渺小,又是多么地有价值,所以要宽容、珍惜教育人生中的人和事。他开阔的胸襟和对教育的赤诚深深打动了我们的心,也让我们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少了很多计较和抱怨,开始理解教育。随后教育界的周弘、金正昆、李镇西、王淞洲、张祖庆、朱永新、苏霍姆林斯基,《百家讲坛》的于丹、康震、王立群、钱文忠、曾仕强,心理界的毕淑敏、武志红、张德芬、艾克哈特·托利、罗杰斯以及兼顾教育与心理的大师林清玄、蒙特梭利、皮亚杰、孙瑞雪开始逐渐地步入我们的视野,在与大师们悉心的交流对话中,我们不断在解决着自身关于焦虑、恐惧、愤怒、内疚、忧伤、嫉妒等等情绪问题,不断地觉察着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发现着自己真实的感觉。这是一个向内寻找,反求诸己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自己、懂得自己、接纳自己乃至实现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在一个了不可知的黑洞中探险,有喜悦,有恐惧,有迷茫,有顿悟,但正是这些最真实、独特的体验,造就了每一个真实、独特、有价值的教师个体。最终大家共同来到这个充满魅力的精神世界,彼此懂得,彼此接纳:自己有价值、有尊严地活着,也容许别人有尊严、有价值地活着,相互不是纠缠,而是尊重。这个过程,也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白了教育的真谛,那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价值的,都是值得爱的;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都有着无限地可能——只要教育者能给予他们真正的爱和自由。

记者:校长的作用是什么呢?

李艳丽:每学期末,我都会单独和每一位教师做一次交流,主要是根据个人成长规划谈本学期的成长。这样的谈话更多的是心灵的沟通,以内在建设为主,以技术性的专业学识为辅。其目的还是要大家谈出相互间的感受,建立真我的连结,获得相互的鼓励和促进。其实更像是一次次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通过谈话,给教师减压,让她把注意力更多放在自我内在的觉察上。在平时有时候,我也会同时和三五个教师聊天,一杯咖啡,或一壶清茶,坐在校园里,办公室,抑或是公园中,谈论的话题就是学生、自我、感受、爱,那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层面的享受。

记者:校长在引领教师成长,教师和教师之间共同成长,是这样吗?那么,教师共同成长的生态如何构建?

李艳丽:分享,是我们在共同陪伴、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求读完书,每学期要写5000-10000字的读书笔记此外,每学期末,学校里一定会组织一次由全体教师参与的读书报告会。主要是针对本学期的读书、成长谈个人的感悟。三十五岁以下的老师作报告,三十五岁以上的老师全程跟听。读书报告会要求三十分钟以内,PPT课件,脱稿。每一次的读书报告会都是学校期末工作的一件重要的大事件:每一个作报告的老师全力以赴,每一个听报告的老师翘首以待,每一个分享和交流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撼!去年年底的读书报告会中,这些年轻人以《爱在成长的路上》、《走在成长的路上》、《在自由中体验爱》、《不要用爱控制我》、《对自己说是》、《爱和自由》等不同的话题使在场的所有人对教育的感悟又得到了一次升华。

读书报告会真正的意义在于,它带给大家更多的是对教育和他人的接纳与认同。我们会发现,其实每一个人的内在都是一幅巨大的风景,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只是在平常的工作中,大家都太忙了,忙地没有功夫去驻足欣赏他人的美妙;大家都太累了,累的不愿意去觉察倾听他人的表达。而读书报告会恰恰提供了这么一个时间和空间,能让大家都坐下来,自由表达,彼此看看,相互会惊奇地发现:哦,原来每一个生命状态都是如此地相似又如此地不同。这时候,慈悲心会起,真正的尊重会起,而倾听就是当下送给对方最好的礼物。这一刻,真我会相遇,心灵会相通,能量会流动,幸福会到来。这就是我所能理解教育的职业幸福感。▼无条件地接纳与关注

记者:教师论坛给你最大的启发是什么?

李艳丽:,我们来到这个学校背后有个家庭,有个社会,但是进到校园里,没有人关心你,你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我们只看你今天教学怎么样,学生怎么样,他好像在人与人之间隔了一堵墙,在这墙之外,你很安全,但是住到这堵墙之内,你很累,很孤独,你没有推到这堵墙的机会,没有人问你发生了什么,你背后的故事是什么,各自都很忙,但是当我们坐下来,给你一个平台,交流的时候能量流动了,我们就知道了,眼来他的背后有这样一个东西,原来他有这样一个认识,同时一本书,每个人认识的都不同,就像有的人缺钙,有的人缺维生素,书比较有营养,你可以从里面找到你需要的,谈出不同的感觉然后,我们就克服了一个问题,我们学校没有文人相倾,大家都相互对生命的那种敬畏,你会觉得生命不同,跟我不同,但是他值得我尊敬他,教师关系发生改变,这次他谈到不同的感觉,下次你看到他,他跟上次就不一样了,换了一个人,你发自内心的跟他有一种平等的、尊重的感觉,我们是一个相互的陪伴共同往前走,论坛真正的意义在这。次要的是老师水平提高了,口才变好了,会表达真实感受了,我会很快打开自己,跟你有了链接关系,能量流通,爱、喜悦和接纳,是我们论坛是经常提到的,如何接纳自己不完美,当你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你就能接纳这个自己,像孔子说的反求知己,向内用心。现在老师在一起非常好,没有等级之分,你会发现这些老师不简单,水准太高了。

这么多年的教师培训,带给我的最大感悟是,只有给予教师真正的爱,即深深地理解和接受,即无条件地接纳与关注,即准许他(她)创造一个自我,让教师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成为自我,也就是把自己的内心建设好,真正的教育才有可能。因为你怎么可能让一个不懂得真爱的人去付出爱,让一个一辈子住在监牢中的人去明白什么是自由。而教育是爱和自由的事业。

记者:你对老师们的期望是什么?

李艳丽:我们老师在一起聊天,都是聊精神层面的东西,你的心要足够的纯净,宁静,单纯。我希望我的每一位老师都成为教育家。我们相信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真我,他更多的时候被孩子唤醒了,他的觉察力更好了。

记者:这就是让每一位老师和学生都成为自己。

李艳丽:爱和自由——让老师和学生成为自己,我现在在讲课的课题。如何成为自己,先懂得自己,懂人生,我们再讲内在的关系模式如何投射在外部,你把你的领导当成你内在的父母,把你的学生当成你内在的孩子,教育过程中,可以内心得到修复和治疗,懂得孩子,懂得教育,0-18岁孩子的认知规律特点,你才能真正懂得教育是怎么回事,有没有为孩子提供空间。我们提出的口号就是让每一位老师都是独立的、完整的、内在有力量的人,这才是教育。他们内心都有一个信念,我是值得爱的,我是有价值的。因此,我们老师都说,我爱这个孩子,不因他考100分,不因他漂亮,就是爱,因为他是一个孩子,他们都是有价值的。

▼觉察力与平等心

记者:老师这样自发的爱孩子,是你把每个人潜力激发了出来,他们从你身上吸收了什么?

李艳丽:心理学提出来,人的成长有两方面,一点是遇到一个人,这个人给你无条件的爱、接纳、关注,第二,是自我察觉。当我知道这,我就给我的老师无条件的爱和接纳。现在很大问题出在爱不够,我们所有人都是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我一直在学心理学,在对人进行研究,我一直在想我们的老师到底需要什么,我们都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感觉只有我足够的好我才值得被爱,所有我现在需要让我们老师知道,我不需要任何条件爱你,你这个

人拥有了人的全部的价值,你只要站在我面前,就值得我爱你,就着一个信念,然后他知道自己内在的父母、小孩出现什么问题了,他有觉察,就去解决问题。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种人,他会察言观色,他的内在觉得我这样是好的,他的父母肯定是很挑剔的,他用这种方式去取得父母的爱,如果得不到他就会伤心,觉得这个人不好,所以我们让老师体会自己内心的模式是什么,他了解自己的思维模式就好了,这个世界没有好与坏,他只是基于我们小时候内在的思维模式告诉我们怎么办。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就是核心内容,我们一直在做人文与心理素养的培养,把这个做好了,任何技术上的都没有问题。

记者:是你在引领老师成长,那么,你呢?有没有特别困惑的时候?和谁对话,你的成长动力来自哪里?

李艳丽:我们真的没有遇到不可跨越的困难。这个学校有困惑的时候就会有人出现,我们就会解决暂时的问题。如果说,有障碍的话,那就是我自己的心理问题。我一直在建构心理。我一直在讲接纳自己,有时看到一个人,我们不接纳他,那是因为他身上有种特质是我身上有的,其实你是不喜欢你自己,如果你是一个文雅的人不喜欢轻浮,为什么不喜欢,其实你身上有这种东西在,当你知道了,你就接纳他了。举一个例子,一个人被蛇咬过,看到一根绳子就害怕,如果你没被蛇咬过,见到它你也就不会害怕。所以当你不接纳别人,其实是讨厌自己,我以前非常讨厌女孩子去喝酒,喝的什么都不顾了,现在不讨厌了,我身上也有,我觉得不好,没让他出来,所以我接纳了自己,就接纳了别人,接纳了自己就接纳了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是有条件的爱长大的,我们缺爱,我们缺无条件的爱,当一个人在我面前毫无保留的表现自己,那我对他来说是安全的,我们老师要给学生一个安全的陪伴,我们老师老说,这不是我教的,是他们自己成长的。

所以说,我和老师们之间是相互陪伴。我这么多年的学习,关键是两个词:觉察力和平等心。平等心让你发现一切跟自己是一个整体,当你在矛头攻击别人时其实就是在攻击你自己。接纳别人其实是接纳自己。当你站在一个高度去指责别人,那就太自恋了,我一直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你看似在做教育,其实是在让自己成长,你可以毫无畏惧的面对外面任何的评价体系。世界没有对于错,只有选择,你要对你的选择负责任,我这一辈子要做教育,我这一生的追求是得到自己人生的真悟,在这个过程中,名利会来,来就来,不来就不来,不强求。其实很多都是相通的。

▼规则可以厘清界限

记者:教育的本质是给人的成长提供外在的自由,从而达到内在的自由。但是有一句话很有道理,“界限不清难有自由和尊重”。那么,在西下池小学,哪些是老师应该放手的,哪些是老师要管的,“界限”在哪里?

李艳丽:爱和自由的后面还应该有一句话,就是规则与平等。对基本规则的共同遵守,于人类社会来说,意味着对每个个体自由的最大保障,而对教育来说,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是让儿童自由、独立成长的最大保障,建构儿童完全自律的品质和智能。规则可以用来厘清界限。人性的界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和别人的界限,一种是过去和现在的界限。学校中教育的界限既有人性的界限(教育的根本),也有课堂、各类活动的界限。不仅体现在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间的界限,也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这些界限有一些可操作的规则来体现,这里有几条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学生该做的、能做的教师不要干涉,粗俗、粗野的行为不可以,别人的东西不能动,不打扰别人,做错事要道歉,学会说“不”等。另外还有专门针对课堂、劳动等的具体规则。这些规则基本上可以把教师该放手的、该管的界限说清楚。

记者:相关联的一个问题是:自由意味着放手,但仅仅有自由还不够,还必须有责任。在西下池,你和老师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一定都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点。不知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如果赞同,那么,西下池的自由我们已经很清楚了,责任呢?老师的责任、学生的责任,如何体现、如何落实?如何监督实施?

李艳丽:至于教师、学生的责任体现、落实、监督实施问题,我们把它称之为学校文化之生态管理。生态管理的形成也历经了一个过程。我们2003年做的是行为教育,2005年做了普及与特长。2007年做课改,我们当时就有几个老师做,我们天天下课堂去听,怎样评价,一开始一些老师有情绪,也跟着走,几个月下来,课堂就出来了,我们有环节,有导语,我们后来就做文化,我们后来就知道了学生要做自己的主人,老师不要用爱的名义去控制他。后来形式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方式、方法已经没有问题了。▼孩子才是真正的老师

记者:其实,只有老师给予孩子们爱和自由的时候,自己才能真正地成长。

李艳丽:稍微懂点心理学常识的人都会知道:一个人外在关系的投射都来自于内在的关系模式,而一个人内在的关系模式又来自于童年与最重要人的关系,即父母的关系。所以,要想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必须回到童年。学校恰恰给我们教育人提供了这么一个场所。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中,在教育学、心理学大师的指引下,教师们在慢慢懂得孩子的过程中,也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在解决孩子的问题时,其实也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们在唤醒教师深埋内心的真爱,也在疗愈成人内心的创伤,就像在去年年终的读书报告会中,史会景老师在分享自己的成长,谈起自己的学生时,流下了喜悦的泪水,她历数着那些曾经的问题孩子,欣悦的表达着她在这每一个孩子身上看到的闪光的价值,充满了欣赏和深爱,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个在场的听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其实,她所看到的、接纳的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是自己。她流下的喜悦的泪水是对自我和他人接纳的喜悦。教育到了这一刻,充满了动人的价值和魅力。

记者:因此可以说教师这个职业是比较容易找到职业幸福的人。

李艳丽:跟孩子在一起,就跟爱在一起。比如我们在学习爱的语言,像一个愤怒的孩子来找你,你要说:“你看起来很愤怒,他就明白自己现在的感觉是愤怒,允许他的情绪发生,你拥抱着他,说想哭就哭吧,我陪着你,我爱你,这样孩子会体会到,事件本身跟自己是区分开的,这样他就能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他长大了,就不会否定自己,人的价值和事情是分开的。长大以后的问题解决都要回归童年,代价太大,不如现在小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成长我们就给他什么样的成长。

我们现在四年级以上把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小学化了,我们的学生很优秀,到初中以后都是班干部。我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师傅说他的孩子原来就是在我们学校,当时来的时候数学成绩不足20分,来的时候是四年级,现在初一,全年级第一。这不是最重要的。他说他孩子跟我们学校的郭老师,比跟他妈妈还亲。我们的毕业生说到,我想最后再看一眼这个学校,我太爱这个学校了,我们老师看到都感动了。每个孩子都有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现在没有傻瓜孩子,我们老师给他空间让他自由发挥。

▼孩子的感觉超越一切

记者:如果用一句话怎样概括你的核心办学理念?

李艳丽:我们核心的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他自己。我们有校园文化生态,有20道人文景观、教师生态培训、学生生态课堂,我们的老师都是独特的自己,学生也是。要像对待学生一样对待老师,如果学生、老师都自主了,就算校长走了也没问题。

记者:对于学生的成长,你最看重的是什么?

李艳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和艺术家。只要给他感觉,他就能创造自己。有个孩子说:我发现有一种东西在慢慢地靠近我,时间久了,我发现那个东西是爱和自由。我在心灵花园里成长,在玩沙的时候,沙子从我手指间流过,还有什么是我解决不了的呢?我的悲伤、喜悦,我的情绪都随之流淌过去。这是孩子的话。你去看孩子的感觉,你会感叹。还有个孩子说:每次我走到我们的生态园里,我会有一种我无法形容的感觉,你看那纵横天下的南瓜,我发现时间不在钟表里,而在人的身体里,当这个时间走过,生命就没有有了。当我们的老师看到孩子们写出的这些东西,怎么还能去控制孩子呢。我们的老师怎样保护他,给他空间,让他的感受出来,小学的教育就应该落实在这,学习是顺手牵羊的事情。感觉是超越一切的,他的创造力、想象力都来源于感觉。越是农村的孩子,要让他有机会接触优雅、高贵,让他发现还有一种生命最高状态。也许他这一生都去从事这么个事情。

第四篇:让校园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

让校园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

作者:周慧霞 文章来源:本站“理论研究”论坛 点击数: 458 更新时间:2007-6-13 【摘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我国教育史上一次重大转折,导致对传统观念、传统思想、传统行为的冲撞是必然的、自然的。我们该有何种认识,何种行为? 这是一个新课题。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地肩负着减负增效的重担,认识上的更新才能促进行为上的转变。减负增效必须尽快提高教师的素养,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科学施教,提高教学质量,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实施。【关键词】减负;增效;教师素养;科学施教

多少年来,小学生“减负”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但即使行政命令也不能真正实现减负。为何“突围”这么难呢? 难在何处? 我们认为:主要矛盾是小学“减负”没有与“保质增效”挂钩,学校和家长担心“减负”会降低教学质量,影响学校的升学率,影响学生的升学和前途。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不能保证原有的教学质量,甚至还降低了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以前,“减负”就会减不下去,只好半途而废。所以,“减负”必须“保质增效”,做到课业负担减轻了,教学质量保住了,甚至提高了,升学率和学生成绩不受影响,反而还提高了,让学校和家长看到“减负”的实际效果和好处。只有这样,“减负”才能减下去,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为做到既“减负”又“保质增效”,我校结合“让校园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这一办学理念,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确立“创新教育”、“快乐教育”的学生观,开辟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渠道、新形式作为首要任务,采取了“减负增效,让孩子快乐地成长”的举措。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依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来实现。我校结合校区式的管理,开展了“同课异构、连环改进、网络研讨”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求教师们针对同一教材,备不同的教案,进行课堂展示,然后在网络上进行评议、讨论,结合授课老师的反思,在原教案上进行修改,再上课,反思,推出新教案。经过反复修改,推出最佳教案。最后,在教研组里学习、反思,达到提高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的目的。

一方面,探究:让学生“爱”学习。

“同课异构,连环改进、网络研讨”的校本教研活动,变灌输式的被动接受为探究型的主动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负担变为兴趣爱好。“做中学”、“玩中学”、“创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将随着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课堂变得可唱、可跳、可玩,在欣赏体验中感悟知识点。比如音乐课的“变奏”是怎么回事? 先听一段小星星变奏曲,再让学生跟着乐声律动,感受节奏的变化;英语课尽管单词量达180多个,但学生无须专门背诵记写,听英语儿歌、看英语动画片、话剧表演,在快乐学习中积累词汇、培养语感。

另一方面,生活化:让学生自然成长。

在一切为了升学的目标导向下,我们痛心地发现:学校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严重地分离。这种封闭式的传统教学虽然在某种意义上保证了教育对社会的一定程度的超越性,但同时又导致了学生与周围的社会生活相脱节,与知识更新的速度相脱节,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语文、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品德与社会课整合了思想品德、劳技、历史、地理等学科,从生活中取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目的是“把生活化的德育还给儿童”,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生命教育。如“一起解决问题”一课,让学生通过日常观察和集体反思、讨论,共同制定班级公约,自觉养成规则意识。美术课打破“依样画葫芦”的传统模式,不再强调一横一竖是否画得直,而是创设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绘画想象力和爱好心。备受欢迎的体育课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乐趣。我校的体育课结合校本课程的“聪明玩”,将成为身体锻炼和思维活动密切联系的活动,目的是健身又健心,让学生聪明地动起来。学生可以自己布置场地,参与设计活动方案,比如模仿自己喜欢的动物爬行动作等新的运动项目,让每个孩子都玩得开心,有所收获。

教师们所上的课,学生很喜欢,显然,学生不会有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就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坚韧顽强的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乐学勤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或学习成绩不好,主要原因不在于学生的智力差,而往往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制约,或是学习目的不明确而缺乏学习动力,或是学习习惯不良而不能持久地学习,或是缺乏毅力和耐性而时好时坏起伏不定??对于这类学生首先要进行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和培养,单纯地在智力上下工夫往往是事倍功半。

三、注重学法研究和教育

教学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好高鹜远,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知识靠积累,而且要讲究方法。以往,学校往往只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而忽视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改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内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有的学生勤奋了,刻苦了,但学习成绩老是不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头。有的说笨鸟先飞,其实只要在学习方法上稍加指点,效果就会大不一样。比如有的学生只知道抄抄写写,苦熬死拼,而上课时精神不振,老师讲课没有听进去,回家后又苦战,看似辛苦,这样恶性循环,效果自然不会好。有的学生学得很轻松,主要表现在听说读写的能力很强,理解分析能力很强,善于思维,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为此,教研组积极开展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真正把教育过程作为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首先以生为本,相信学生能够学习,并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我学习。学生能理解的教师不讲解,学生能叙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操作的教师不示范,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暗示,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树立良好的校风,营造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

校风包括教风、学风和班风。一个学校有了良好的校风,有一种浓厚的学习风气,形成一大批勤奋学习的优秀生,就可以带领全校同学积极向上,好好学习。相反一个学校校风不正,教师单纯地追求升学率,只顾尖子学生,放弃对所谓“差生”的教育和辅导,结果学校秩序混乱,逃学、辍学、厌学、打架??不但学校安全成问题,即使是好学生也学不下去,这样的环境,怎能读书!所以学校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我校“全体教师服务承诺书”的签名,切实体现“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服务宗旨,全心全意为学生提供教育与服务。“五星级达标班级”、“达标班级”的评选,增强了集体凝聚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创设了愉悦的学习环境;“快乐教育”课题的研究,更是“减负”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轻松学习的动力,愉悦学习的催化剂。

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劳逸结合

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无止境无限度地扩大教学领域或教学内容,侵占学生所有活动时间,甚至加班加点,无止境地补课,轻视德育和体育,让孩子失去愉快而美好的童年。好高鹜远的结果往往是丢掉基础,忽视训练,前功尽弃。一个班学生的学习状况参差不齐,老师要分层次进行教学,照顾方方面面,特别是要及时弥补学习中差生的薄弱环节。学习有张有弛,不要一味的绷得太紧,使学生没有咀嚼和消化的余地,没有喘息的机会。我们学校的创新教育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我们开设多种拓展型、研究型课程,成立小记者站、“ 中山新雨广播站”、“ 中山新雨电视台”,开放图书馆、实验室、科学长廊、计算机房等,坚持教育目的、课程、教学组织的多样化、灵活化、个别化;有效地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闪光点,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增长才干,脱颖而出。

六、减轻机械重复的考试负担,增加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有的教师和家长认为,“减负”是不要教学质量。不是的。我们所需要的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既要提高教学质量,又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残酷而无序又不公平的竞争中解救出来,还孩子一个愉快而幸福的童年,让孩子的身心得到生动活泼的健康发展。美国的《新闻周刊》曾经撰文指出:“亚洲的学生忙着记忆死板的答案,无暇学习独立思考。在许许多多亚洲的教室里,独立思考反而起着阻碍作用。”当然,记忆与思维是构成智力的两个重要因素。记忆是巩固知识、领会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基础,青少年正处在记忆的最佳时期,趁着大好时光,让他们多记忆一点,多积累一点,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是会有很大的好处的。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因为种种原因,我国学生有相当大的精力被浪费在机械的记忆标准答案上了。学生遵循老师的“谆谆教导”,整天忙得焦头烂额,能力提高并不显著,对稍微有些变化的题目,便会不知所措。有鉴于此,为了平衡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必须减少学生考试的次数,减轻机械记忆的考试负担,适当增加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负担。

七、减轻硬性划一的课业负担,增加作业的可选择性和差异性

目前一些部门所颁布的种种措施,大多都是为了限制学生课业的数量负担。因为,我国学生课业的数量确实已经到了非减不可的地步了。有些教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布置作业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此外,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总是“一刀切”,不管是差生还是优生,他们所做的作业都是一样的,缺少选择性与差异性。合理地配置学生的课业负担,应当根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增加作业的选择性与差异性。在这一方面,我们组织教师学习魏书生、张富等教育改革家的成功尝试,认真研究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加以吸收和借鉴。

八、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增加学生的生活、劳动等参与面

在生活上,很多家长宁愿自己苦一点,也不愿孩子为自己分担一点生活上的负担,但是,在学习上,做父母的却从来不考虑子女的心理承受力,不考虑子女的实际情况,不断在心理上给他们加压。如果不参加劳动,不投身实践活动,学生对生存本领、生活经验的掌握和对生命意义的领悟将是苍白的,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我校根据学生的需求,建构了《聪明玩》、《绿色与环保》、《写字》、《安全伴我行》等校本课程体系,为学校自主发展、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为学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古人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旦心生快乐和喜好,“负担”就没有了。比如,低年级采用学校已汇编的《中山小学安全儿歌》、《中山小学自护自救安全常识小册》、《安全绘画集》等教材。一幅幅画面、一句句儿歌、一个个警示牌,随时随地都能引起学生的反思,受到启迪与教育。中高年级组建了少年警校。警校队员们将接受交通指挥姿势训练、交通安全知识培训、军事训练以及上岗执勤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分年级、分批地组织学习安全知识,体验安全意识。如:听安全知识讲座,出安全知识板报,“平安行动”夏令营,假日平安小队在行动等。除了听交警叔叔、阿姨的讲座外,还请中高年级的“小交警”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聪明玩》课程与其它学科进行有机地整合,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科学长廊”吸引了孩子们,亲手给动物喂食,给植物施肥,孩子们兴趣盎然,兴致勃勃。

可见,校本课程的实施,给孩子提供了活泼、健康、愉悦的环境,使学校办得更有特色,从而达成每个学生在学习、体验过程中获得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了条件。

总之,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是中国教育中存在的巨大隐患。面对此种情况,要迅速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以教师特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热爱学习,让学生快乐地学习,使“减负增效”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第五篇:和谐班级是师生向往的精神乐园

和谐班级是师生向往的精神乐园

在创建班集体的过程中,没有班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班集体,学生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班集体主人。因此我想,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进行自我教育。即使是一年级的孩子,也应该努力地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成为现代班集体的主人。“自我管理”并不是说老师什么也不管,也不是让学生想方设法画地为牢,束缚自身,而是指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表现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良好的班集体也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尝试着魏书生的理论,常常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间(班队会、语文课、品德生活课、晨间教育等),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他们要爱祖国、爱集体、善待他人,做一个诚实、善良、宽容的人。同时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与他们交知心朋友,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当看到学生进步时及时表扬鼓励;当学生犯错误时 我尊重学生的人格,理解他们的年幼无知,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学生树立信心、促其转化,这样融洽的师生关系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学生喜欢我,乐于接受我的教育,为和谐班级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正确认识自我,共同确定班级目标。

关心学生,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使班级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凝聚力。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该爱孩子。对全班学生,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心痛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才能使学生信服。

本学期一开始,结合学校五星班级的考核目标,我班就开始着手制定班级的奋斗目标。可别小看了我们二年级的孩子,一学期下来,他们对班级的了解丝毫也不差于我。在此基础上,我先让学生每人都去想一条适合我班奋斗的目标,汇集到各组长处,然后再进行集中讨论,取长补短,最后制定出来。尽管是低段的孩子,我认为班主任也不可事事包办代替,就像这次奋斗目标的制定,每一个学

生因为都亲身参与了,所以在实践过程中都显得积极主动。大家定班规,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更容易接受和认同。

三、多发现闪光点,人人争当班级小主人。

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在活动中和谐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教育。结合重大节日定期召开主题班队会、主题故事会、演讲会、培养学生自信感、自豪感、自我认识能力。还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春游等,锻炼学生的意志,培养良好品质,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另外,我们班经常组织了读书会、精彩小文章评比等活动。这些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开扩了眼界,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和积极的自我情绪体验。总之,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更容易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痕迹,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作为班主任,我本着“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指导思想,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参与管理的机会。在我们班里,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工作。“人人有岗位”,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取得最终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板长”、“窗长”,“桌长”,“眼操长”„„全部由学生认领岗位后各自开展工作,每周五进行各“长”工作汇报,开展自评、互评与师评活动,这样一来,每个学生爱集体中都游乐自己的岗位和地位,有了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他们不仅有了自我表现的好机会,更增强了信心和主观性。班级主人翁意识强了,班风也正了。

四、采用激励考核机制,共创和谐班集体。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仅仅靠几个班干部和老师是不幸的,关键还是要千方百计地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给他们不断进步的机会。为此,我在班里设立了一些分项奖,例如“文明小组奖”。我先设计好评分表格,然后每周把每小组的纪律分、卫生分、学习分和完成任务分记录到表格中,优胜组授予“文明小组”的称号。在学生中设立“学习帮助奖”,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小先生,教指定的小徒弟学习,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主动去帮助,并检查他们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最后评选出优胜的小先生,授予“学习帮助奖”。对于一些后进生的学习,我们更不可以置之不理,于是我又设立了“学习进步奖”,在每次练习或者比赛中,只要他们的成绩比以前有所进步,我都颁发给他们“学习进步奖”。对于学习突

出、爱护集体、卫生习惯良好的同学,在每周我都会予以表扬和鼓励,这样增强了他们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看到希望,看到进步!

马卡连柯说过:“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班集体是每个学生显示才能的天地,也是造就人才的课堂。加强班集体建设,营造一种和谐的教育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生命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只有我们重视班集体的建设,培养孩子小主人的集体意识,塑造团结上进的班风,才会成为和谐的班集体。

让校园成为师生的向往乐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