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工具碰撞聚焦才会使课堂教学开出智慧的火花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工具碰撞才会使课堂教学绽放出智慧的火花
新课程改革《纲要》第一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并对这种应用的立足点作出了明确的阐述:“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巨大的作用,又要看到其的工具本质。从而防止“技术至上主义”,又避免陷入“技术无用论”的泥坑。提倡的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传统的各种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发挥其独特的生命力,可以说,现实中存在和使用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都有用武之地。当然每种教学手段也都具局限性和使用范围。
如整式的乘法
(一)教学设计六个环节,温故育新——实例引入——探索规律——及时训练——延伸拓展——随堂测评
第一个环节,问题1.:前面学习了哪种幂的运算?运算法则是什么?让学生回答,然后利用课件展示。
问题2.:利用幂的性质计算下列各式:
①(-a5)5;②(-a2b)3;③(-2a)2(-3a2)3;④(-yn)·2yn-
1(利用课展示,学生到前面板演)前三个小题学生学的都很好,可④小题发现学生易出现错误,师就要在黑板上与学生互动更正错误。
第二个环节,实例引入利用课件(然后师生互动)
第三个环节,探究规律。问题1.对实际问题的结果x×mx、(mx)×3/4 x可以表达更简单吗?说说理由?
问题2类似地3a2b × 2ab3和(xyz)y2z可以表示的更简单一些吗?
问题3如何进行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的运算?
问题4在你探索单项式乘法运算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以上内容都可以利用课件)但课题、法则必须要板演的以此来突出重点。
第四环节,及时训练(内容可以课件展示)虽然是例题,但是教师先不讲,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教师根据问题和出现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板书示范,同时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明确可运算的依据。这里就是传统教学媒体手段的典型运用。
还有几何中三角形全等,纸片三角形工具的利用等等。总之,所有的教学技术手段都有自身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我们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并不是抛弃一切传统的手段,而是要把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挖掘所有手段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之间的协调与互补,积极碰撞课堂教学中一定会绽放出学生智慧的火花。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希望能到同学们和老师们的指导。
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有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活动是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示的教学活动过程。是以组织方式以及质量效益等都和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工具密切相关,现代信息技术,多媒计算机、图文并茂,视听兼顾,交互性强,信息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但是它不能完全代替所有的教学手段,因为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有局限性和使用的范围,为此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传统的教学媒体不能丢。如传统的手段是以粉笔、黑板、模型等……是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的。
例如:我们在讲菱形的判定时,让学生们都利用他们事先做好的简易教具来进行探究,“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问:同学们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从而得到菱形的一个判定定理。这样的传统的教学媒体直观的效果和学生的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是现代教学媒体不能替代的。
再例如:《有理数混合运算》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节约抄题的时间。但是学生的演练过程及做题中出现的问题,这是课件所不能反映出来的,这时必需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等),让学生在黑板上板演解题的过程,从而才能及时反馈出课堂的效果,同时也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平台,既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规范性,又渗透了数学的严谨性。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并且通过师生之间的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样传统的教学媒体手段,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多媒体课件所不能替代的。
终上所述,传统的教学媒体手段是不能被多媒体教学替代的。二者可以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使学生观察、动脑、动手、动口等能力得到提高,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为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服好务。所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只有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中华民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希望能到同学们和老师们的指导。
第二篇:捕捉思维碰撞的火花—语文教学智慧
捕捉思维碰撞的火花
——语文课堂的教育智慧例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它所承载的信息是有限的。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融入自己的经验和智慧。我愿是学生的同伴更愿是学生智慧和心灵的欣赏者,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凭借教材中的语言,激发学生超越于知识之上的智慧、灵感、激情和创造性的生命活力,根据教材的语言特色、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和风格,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裁剪,真正把教材当作例子,把学生的问题、困惑、兴趣、经验、感受等作为教学新的生长点,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师生在教学中进行思维的碰撞,言语的交流,问题的探究,生命的提升,在共同的生命活动中实现了双赢。
在《散步》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到:“假如‘我’决定走小路的话,母亲会是什么感受呢?虽然备课过程中我并没有思考到这个问题,很怕一时无法应对,但考虑到这是一个不错的假设,我灵机一动,把这个问题还给学生,让学生畅谈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母亲不会生气的,因为她最后还是摸摸小孙子的脑袋,决定顺从小孙子走小路。也有的学生说,母亲心里多少是会有些不舒服的。为什么呢?他说不出,我就举了一个自己父母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其实父母年老了就像个孩子,喜欢口是心非,要哄,“我”这么做,母亲心里是很温暖的,我不这么做,母亲不会怪罪,但心里难免有疙瘩。这个课堂小插曲,让学生在感受到浓浓亲情的时候,也体悟了父母的心里,更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了。
在《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中,讨论到对元方这一人物的印象时,我抛出了“元方入门而不顾”是否失礼”这一讨论,留下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思考,让他们的思维在短时间内沉静,又倏忽间崩裂炸开。学生们各抒己见,争论热烈,成为本节课的最大亮点之一。有同学说:不失礼。对于一个七岁孩子不能要求过高,元方只是想用这样的行动让父亲这位朋友受到教育、得到教训。一个7岁的孩子能想到且能做到这点,够大胆、聪明、智慧的了。有同学在继续丰富本小组的见解,巩固观点:认为“元方入门不顾”是“失礼”的同学按耐不住了,争着发言:作为一位父亲的同辈,元方的长辈,人家放下自己的姿态向你这孩子道歉,请求你的原谅,你元方作为一个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不该不给别人机会。不用说,持这方观点的同学还真是慧眼智心。顺着他们的说法,我又在班上强调了一下宽容的力量,渗透德育的教育目标。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我们应该磨练师生智慧共生的智慧课。具体到课堂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亲近文本并让自己的思想和灵感与文本思想情感碰撞。如何去亲近作者并与之进行心灵交流或者说去与文本、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这样,老师引得精彩,导出特色;学生悟得其神,炼得其法,智慧共生的语文智慧课堂就这样形成了,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通过思维与情感互动,达到心灵相通,情感共鸣。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智慧共生的舞台。
第三篇: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能大大辅助教学的顺利进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能让知识点变得更直观、形象化,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易。从而能帮助小学生解决真正的疑难问题,信息环境下的教学主要是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形﹑声﹑色﹑动﹑静发生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生动﹑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听材料。那么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相比到底有何优势呢,结合自己的实际课堂环节,平时的教学经验,及课堂的教学运用,联系本次培训的课程内容,下面我来做个几点简单的分析。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规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在传统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用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在学生阵阵笑声中,教师设问:为什么只有汽车轮子是圆形时汽车才会走的又快又稳呢?车轮是圆形就一定会使汽车跑得又快又稳吗?复杂的事物通过信息技术展现出来,学生易于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简单的平均数应用题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播放了一段录像,就是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赛比赛镜头,每当一个歌手演唱完,评委老师就亮分,报幕员说,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一号选手的最后平均分是91分......这个平均分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来教给你们一项新本领,引入课题。这样学生个个积极主动地学,并乐于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了。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则有所欠缺。
三、传统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学得朦胧迷茫。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
例如在教学《圆》一课时,其中的直径概念可以运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的展示,使得学生明确直径的几个要素:经过圆心的且端点在圆上的直线;增强了可视性。在理解圆中直径有无数条的概念时,计算机的动态演示更发挥了强有力的作用,在有限的时空中使学生得到了生动明确的印象,建立起牢固而清晰的概念系统。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难点。
四、教学信息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研究课堂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想方设法加快教学节奏,提高信息传播的密度和速度。在传统教学中,课堂教学由于受资源、媒体等因素的限制,常常会被一些与教学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占去不少时间,如板书、演示过程。现代教育技术则具有传播速度快,预设性能好的特点,许多准备工作以及课堂上与教学无关的操作时间都可以省略,从而做到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信息技术给数学教学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只有迎难而上,不断探索、研究,注重实效,优化整合,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发挥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的优势,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第四篇:教学案例——师生真诚对话,心灵碰撞智慧火花
师生真诚对话,心灵碰撞智慧火花
——《羚羊木雕》案例
在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繁琐的提问,老师全面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来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师生关系成为一种讲授与听讲,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学生几乎没有自主权,自我意识不强。而新课标强调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双方彼此应敞开心扉,真诚对话,相互接纳,老师不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的学习伙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平等条件中的“主持人”。教师和学生只有建立起这种平等的关系,学生的心灵才能畅通,思维才会活跃;师生只有通过灵魂交流,教学活动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在学习《羚羊木雕》一文时,我试图将学生分组围绕“父母对‘我’的批评是否正确”,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亲情”和“友情”冲突时,你会选择什么?
在争论中,突然,一位同学发问:试问老师,如果你的孩子将你已许诺给他的贵重礼物送给好友,你会忍心批评他、伤害他的自尊心,破坏同学间纯真的友情吗?
(这是我备课根本没有想到的突发问题,不难看出这位同学很重友情,他很机智,将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重合时,试探我作为家长,我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观察我的态度,以寻求支持。)
我思索片刻后,便这样说:
“我作为老师,也是家长,和所有家长一样,并不是处理任何问题都能做到理性、妥当,我也是在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识的过程中一步步完善的,那么同学们能为老师提些建议,怎样处理才更妥当呢?”
(没想到,这时同学发言更加积极,以下几位同学的看法让人回味)
生一:“礼物不是因为价值高才贵重,而是因为凝结真挚的友情才显珍贵,希望做父母的能看到这一点。”
生二:“再贵重物品失去都可以可以再买回,但自尊心和友情的损害,却是无论如何也买不到的,因而做为父母也不能机械的、简单的一味责怪孩子的不是。”
生三:“相反父母如果能维护孩子的友情,不去伤害它,比你送他礼物,更能使他健康快乐成长,因此父母不怪孩子,可能会更好些。
从大部分同学的发言中,我发现孩子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否定家长所做的一切,在处理“亲情”与“友情”关系上,显得有些偏颇。对此,我适时引用文中的一句话:“这能全怪我吗?”老师便以家长的身份和学生平等对话,互相探讨。随后,学生便从文中“我”的身上以及结合自身的经历,认识到同龄人身上的普遍存在的一些认识上的不成熟,如意气用事,不懂得尊重父母等。在两端分别挑着亲情与友情的天平上,学生们心中都有一杆称,他们与老师真诚的沟通,坦诚的交流意见和看法,使两者都收获颇丰。
学生的积极思考发问,促成了课堂的积极互动与交流,在交流中,师以尊重、真诚探求的态度对待学生,尽可能多营造些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让学生之间展开争论与探讨,才更有利于学生愉快地学习,自由地思维,果敢地发言、交流等,为教学生成增加活力,让彼此的心灵在碰撞中点燃智慧的火花。
第五篇: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论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的整合程斯非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逐步深入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受到前所未有地、颠覆性地冲击。如何正确认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不足、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与效用,扬长避短,科学而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高效整合,正成为时下教学改革的焦点与热点。这也是摆在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曾观摩过几堂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示范课,一般地,走了两个极端。其一是将所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不同的问题制成幻灯片,为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将问题逐一地展示出来,供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将讨论的结果板书在小黑板上,再然后是每一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简单讲解。这样看似很热闹的课堂,究竟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其二是将课件做得过于生动,有音频、视频,还有各式各样的图片和动画。课件做得过于花哨,整堂课下来,学生如看电影般。我发现有相当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倒不在学习内容上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机的整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信息技术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传统教学方式未必如激进者们所描述地那样腐朽落后,一文不值。本人认为它还是具有它独到的一些优势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单就从教师在黑板上的知识体系的板书来看,就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结构体系;二,传统的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更便于师生间的交流,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还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三,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导,有时教师还能以个体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态度,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喜欢这门课程,从而促使他更加努力的深入探讨这门课程;四,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让学生形成讲究秩序,有组织纪律的良好的学习和生活风格。
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会以同一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内容也局限于把教材吃深吃透而忽视对学生知识的延伸与拓展;这些都是令人诟病的地方,也是迫切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其缺点主要在于:如果过度地追求计算机的使用,一味地使用音频、视频图像、动画效果,或频繁地玩转多媒体,学生只会对生动的信息技术感兴趣,认真思考问题的不多,都会成为教学的干扰。另外,如果过分地追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对一些简单的,浅显易懂的问题也通过创设情境供学生来讨论,不仅有些浪费时间,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那么,我们该如何既不失传统教学的优势,又恰当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组织教学呢?我个人认为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来源广,资料丰富且时效性高的特点,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如现在使用新课程的地区,教材编写得都比较简单。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内容都只能靠教师去讲。这样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与探讨。而有了现代信息技术,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但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收集资料时要精不要一味地为了全而滥,这样以避免学生只注意资料本身而忽视了对问题的探讨。
第二,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大的表现力,将所学知识问题化,将问题细小化。按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铺展开来,如讲述一部故事,娓娓道来。当然,教师不能简单将这些问题都交由学生讨论完成。而自己只成了一个陪衬与旁观者。教师要成为这个故事的引领者。教师也要和学生一起成为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才能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学习态度。
第三,为了能体现传统教学中教师黑板板书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的特点,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在知识的衔接处,应将前后知识一并展示出来,避免将教学内容孤立化。如在幻灯片的处理上,当展示下一知识内容时,应将前面的知识体系一并展示出来。在最后的课堂总结中,还应当对整堂课的内容作一个系统的小结展示出来,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四,避免以现代信息技术替代教材,忽视教材对教学的支撑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具体地说,就是我们的教学组织过程中,过分注重多媒体的展示功能而将教材搁置一边。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对教材内容加以拓展与延伸,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看问题的习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逐普及,传统的教学手段、方法、内容发生了重大变革。我们一方面要在教育教学中积极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