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有效课堂__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构建有效课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姓名: 温丽娟
单位:河源市源城区源南小学
科目:语文
电话:***
邮箱:522293327@qq.com
构建有效课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摘 要】 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主体性教育思想已逐步被教育工作者接受,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求教育者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主体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积极实践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学生 主体 主动权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都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这种形式教育下的学生缺乏个性和创造性,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现代教育则是以人为本,课堂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客体为主体,变被动为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还学生以真正的主体地位呢?
一、要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
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够,这儿不放心让学生做,哪儿也不放心让学生做,到头来,苦了老师,累了学生,学习效率总是很低。老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讲了、练了都学不好,何况是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根本是办不到的事情。同
时,我们的老师认为,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对学生认真讲解与传授,这才放心。孰不知这恰巧颠倒了教学中的主次地位,让学生处在了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好比一场音乐会,乐团在指挥的引领下,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美妙的乐音是乐团里的乐手们演奏出来的,而不是指挥。指挥只是负责好了各个乐手之间的谐调,教师就是指挥,而不是乐手。反之,课堂就是音乐独奏会,教师成了演奏乐手,学生成了听众。自然而然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点儿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只有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理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次关系,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教师才能给学生上出高质量的实效课。
二、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
要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过程由被动的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转变为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使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必要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建构式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一味地继承式学习向继承和创新式结合转变,从一味的静听式向静听和活动相结合转变。譬如我在讲读《藤野先生》之前,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至五个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交流,看哪个同学问题设计好,能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一石激起
千层浪,绝大部分同学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气氛浓厚,教学重点、难点在同学们的交流与讨论中突破了、解决了。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在以往教学中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课后跟踪检测成绩也非常的好。从此以后,我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的质疑。这时候我要走下讲台,为学生提供服务。让学生在与教师平等交流中愉快地学习知识。
三、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把多元化形式引进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要求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来达到这一教学要求。现行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综合学习课。在学习之前,教师都要提前几天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生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这是因为综合学习课的主角是学生,为了保证综合学习课的顺利教学。学生事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这样语文课就走出了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形成了多元化教学形式。
四、解决“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师生互动。
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对课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五、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认为虚心学习是提高新课程教学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自已只有不断的通过,学习——借鉴——应用这样的模式,才能更快的提高自己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学生也才能真正体现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听了《艰难的国运和强健的国民》一节示范课,收获颇丰。教师除了引导自然外,最主要的是问题设置有坡度,环环相扣有悬念,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个个重点、难点迎刃而解。整篇课文的分析理解是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完成的。他的这种教学设计引入到了我的教学中,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有效的教学,高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特点。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激发了他们禁锢的热情,激活了他们沉睡的潜能,开启了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了他们囚禁的情愫。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思考、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第二篇:构建有效课堂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构建有效课堂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
新课程教学改革我进行了一轮多的实践。我深切的感受到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既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又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真正挖掘出了每一个学生的内在潜力,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落到了实处,让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发生了根本转变。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开花结果。新课标让我的课堂教学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下面我对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谈谈我的认识。
1、要把学生真正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传统的语文教学,我们忽视了学生的潜在能力,总是担心学生的能力不够,这儿不放心让学生做,哪儿也不放心让学生做,到头来,苦了老师,累了学生,学习效率总是很低。老师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讲了、练了都学不好,何况是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这根本是办不到的事情。同时,我们的老师认为,知识必须通过教师对学生认真讲解与传授,这才放心。孰不知这恰巧颠倒了教学中的主次地位,让学生处在了被动的学习地位。这好比一场音乐会,乐团在指挥的引领下,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美妙的乐音是乐团里的乐手们演奏出来的,而不是指挥。指挥只是负责好了各个乐手之间的谐调,教师就是指挥,而不是乐手。反之,课堂就是音乐独奏会,教师成了演奏乐手,学生成了听众。自然而然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言堂”,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一点儿也没有被激发出来。只有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理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主次关系,我们的课堂才能成为有效课堂,教师才能给学生上出高质量的实效课。
2、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教学始终。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变“一言堂”教学为群言堂。要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改变原有的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习过程由被动的吸收课本上现成结论的过程,转变为亲自参与丰富的、生动的思维活动并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过程。使学生从依赖性学习向独立性学习转变,从孤立性学习向必要的合作学习转变,从复制式向建构式转变,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一味地继承式学习向继承和创新式结合转变,从一味的静听式向静听和活动相结合转变。譬如我在讲读《藤野先生》之前,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三至五个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交流,看哪个同学问题设计好,能引起同学们的思考。一石激起千层浪,绝大部分同学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教学气氛浓厚,教学重点、难点在同学们的交流与讨论中突破了、解决了。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是在以往教学中从来没有过的现象。课后跟踪检测成绩也非常的好。从此以后,我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我还要接受学生对教师的质疑。这时候我要走下讲台,为学生提供服务。让学生在与教师平等交流中愉快地学习知识。
3、教学设计不要停留在课堂教学表面的活跃上,而是要有深层次问题的设置。自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听了不少教师的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从中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模式,但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如听了《春》的一堂公开教学,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是这样的:①课文中描写了哪些花?分别是
什么颜色?②作者引用了哪一句诗来写春风的?③春雨像什么?④哪些句子写出了春天人多?„„这些问题设置过于简单,课堂教学活跃热闹,课下与学生交流,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课文内容,学生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了肤浅的表面。学生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好处,以及对春的感受一点儿也说不上来。作课教师注重了课堂教学的表面活跃,忽略了深层次问题的设置。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构建。
4、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把多元化形式引进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新课标”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这一要求将打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出新的教学模式来达到这一教学要求。现行教材每个单元后都有一个综合学习课。在学习之前,教师都要提前几天有针对性的布置学生考察、实地测量、现场制作、模拟面试、辩论会、排练节目、座谈会、赛诗会和“上网”搜集有关资料等各式各样的活动。这是因为综合学习课的主角是学生,为了保证综合学习课的顺利教学。学生事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才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这样语文课就走出了单一的课堂授课模式,形成了多元化教学形式。
5、解决“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最好方法是师生互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对课文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这种现场发散式提出的问题是教师始料不及的,这就需要师生间互相尊重、欣赏,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和补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
6、借鉴他人成功的教学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认为虚心学习是提高新课程教学最有效的办法之一。自已只有不断的通过,学习——借鉴——应用这样的模式,才能更快的提高自己构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能力,学生也才能真正体现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听了《艰难的国运和强健的国民》一节示范课,收获颇丰。教师除了引导自然外,最主要的是问题设置有坡度,环环相扣有悬念,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个个重点、难点迎刃而解。整篇课文的分析理解是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一步步完成的。他的这种教学设计引入到了我的教学中,果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程带给我们的是有效的教学,高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语文的人文特点。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激发了他们禁锢的热情,激活了他们沉睡的潜能,开启了他们幽闭的心智,放飞了他们囚禁的情愫。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思考、探索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率。
(宁夏中宁县第五中学王志邮政编码:755100
联系电话:***)
第三篇:把课堂还给学生 打造有效课堂
把课堂还给学生 打造有效课堂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加强课前预习,精心设计导课,明确学习目标,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关键词:课前预习设计导课 学习目标 课堂氛围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新课程改革以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最需要解决和最难解决的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如何通过课堂的有效性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愉快有趣,使教学效率得以提高呢?我想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加强课前预习,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中明确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必须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主动而积极自觉地学习,即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有人这样形容预习的重要性:“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预习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它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内容,课堂上讲课要涉及的重难点,加强听课的针对性,激起课堂上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上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方向、有目标,也就有了兴趣。当然,学生在预习时,老师要有明确的预习要求,学生也要做好预习笔记,才能让预习真正发挥作用。
二、精心设计导课,达到先声夺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先导。所谓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小提琴上弦、唱歌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能否抓好上课的开始环节,即能否在一上课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一堂课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温故导课、释题导课、设疑导课、故事导课、机变导课、幽默导课等等。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单元、不同的体裁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比如我在上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一文时,本来设计好了导入法,但前一晚看电视的时候,我正好看到了这样一个情节:地下党的领导在劝一名地下党员放弃自己的女友,然后这位领导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连生命都可以放弃,还有什么不能放弃?”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放弃生命不是太难,但有时选择活着却要承受很大的压力。由此我想到了司马迁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选择接受腐刑从而去完成《史记》,这中间他付出的勇气,承受的压力远远比放弃生命大得多。可司马迁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由此可引导学生理解司马迁对于生命价值的看法。第二天上课我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积极主动地去解读,思考。结果,我上课读文章时,李刚同学给我指出了一处错误:“受榜箠”一句中的“榜”,在这里不读“bàng”,而读做“péng”。我拿来古汉语词典一查,果然是,当场就对学生提出了表扬。这也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探究兴趣。
三、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努力方向
教师导入要讲的内容后,结合预习内容马上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有的放矢,让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这时教师要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自主学习时应注意哪些问题、采用什么方法、用多长时间等注意事项。另外,学习目标的展示要分好层、定好向,不仅仅是知识能力的目标的展示,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同时要保证优等生学活、中等生学好,学困生学会。比如,我们在学习《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及其规律》一文的时候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课文理出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明白小说脱离史学独立,这是关键性的进步。时间大约十分钟,理出之后再结合实例研讨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规律,明白小说继承史专文学的优秀传统,这是关键性的规律。这样指导之下,学生就把握住了本文关键性的知识点。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难度,容易让学生产生疑问,但思源于疑,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理出文章的大体脉络,标出了自己不能解决或全部解决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再协作学习,来共同解决。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不是彻底放手,而是要巡回指导,主动参与,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在我查看学生理出的小说发展阶段时就发现好多同学写到小说发展的明清阶段就到了“终点”,而课本中明确标注是“顶点”。我就提醒学生在认真读课文,找出书中的词语,并比较二者的区别,学生不仅找到了准确的词语,还区分了近义词,体验了获取知识的快乐。
四、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会避免课堂纪律问题的出现,并且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老师的印象有很大关系。古语说,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你,才会认真听你的课。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不难看出,学生哪一门功课好,往往就是从喜欢这个老师开始的。学会让学生喜欢你,与之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所以教师要善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尊重、热爱、信任学生,避免偏向于学习好的、守纪律的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与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合作,自然就形成了积极的课堂气氛。
我们要注意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作为语文教师还需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让学生尊敬与信任自己。每一节课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教学热情,用愉快高兴的情感教学。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表现出兴致勃勃的情绪,大胆思维的神态,跃跃欲试的举止。师生感情融洽,配合默契,自然会提高课堂的效率。在学习《子路、曾稀、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学生在自己翻译文言文、整理出文言现象之后,赵国辉同学在思考之后问道:“一般文章,题目的顺序就是文章写作的顺序,为什么这篇文章题目是子路、曾稀、冉有、公西华,而文中却不是按题目中的名字为顺序让人物出场的?”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大家在讨论后,都大胆发言,最终根据孔子生活的时代特点确定在这样一个讲“礼”的时代,题目的排序是按照长幼尊卑排列的,而课文是按照回答老师提问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在这一过程中,因为有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大家都能积极思考,畅所欲言,最终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
以上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微浅的看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越发现需要充实的内容很多。成功源于积累,效率就是生命,在教学实践与摸索中,不断积累经验,一定会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第四篇: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于学校课堂改革的思考
(一)在2012年全县寒假教育干部培训会议上,本人有幸聆听了枣庄市薛城区教研室主任李献玲的讲座,受益匪浅,特别是她关于“学习效果金字塔”理论的阐述,更让我深受启发。下面结合近期研读的蔡林森先生撰写的《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教后学》一书,谈一谈对学校课堂改革的一些认识。
一、对“学习金字塔”理论的理解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其内容如图所示:
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第一项至第四项的学习方式,都是低层次的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生参与度非常低,其学习的保持率不超30%;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第五至七项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特别是如果学生有机会把学习内容立即应用或当小老师转教别人,则保持率可达90%。由此足以看出,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的巨大影响,而我们部分教师恰恰对此认识不足,习惯于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单向灌输是主流,学生上课,基本等同于听课,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当堂应用的机会很少,这种模式即使老师思路再清楚,语言表达力再强,最终能够落实到学生身上的知识和能力也寥寥无几。而那些上课自说自话、自我陶醉的老师,上起课来学生昏昏欲睡,更是白白浪费时间。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科学定位课堂角色,教师的身份应是“教练”,学生的角色是“球员”。众所周知,“教练”的任务是如何指导“球员”,而不是在赛场上亲自踢球,“球员”的能力是靠一次又一次的实战锻炼出来的,不仅是由“教练”说出来的,“教练”的指导代替不了“球员”的实战。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就是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把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环节交给学生,让学生去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要引导好学生,让他们的耳、眼、脑、口、手都“活动”起来,确保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在全程参与中学习。总之,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才能把知识记得牢、用的活。
二、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思考 根据蔡林森先生1982年—2006年在洋思中学(初中)24年的教学实践,以及从2006年以来在永威学校(含高中、初中、小学)的成功推广,足以说明,他所倡导推行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非常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般可分为板书课题、出示目标、自学指导、看书检测(先学)、讨论更正(后教)、当堂训练等六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为辅助环节(约1分钟),后三个环节为主要环节(约44分钟)。该教法简便实用,形式灵活。所谓简便实用,是指这些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易于操作,效果良好;所谓形式灵活,是指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型可选择不同的具体形式,灵活运用。如初高中数学课常规教学一般采用集中学、集中教、集中练的教学模式,即一次性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初高中语文、英语课常规教学实行分散学、分散教的模式,即经过多轮的“先学后教”,最后才“当堂训练”;小学数学常规教学采用“看一看”、“做一做”、“议一议”、”练一练”的模式;高考前的复习课,采取的是大循环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第一节读书,第二节考试,第三节更正、讨论。总之,无论哪种具体形式,其共性就是把课堂时间基本都留给学生,绝不越俎代庖,一节课老师仅仅讲几分钟,在这45分钟里,学生要用近40分钟时间去紧张研读、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当堂巩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恰是遵循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是“学习金字塔”理论的具体应用。事实证明,这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经过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分析,不难看出,蔡林森先生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调换教与学的顺序、主次,极大地提高了45分钟的课堂效率。其教学模式的精髓,总结起来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三、在学校教学实践中的切身体会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成绩,我们教师都在教学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努力寻求突破口,尤其在备课上,虽然学校强调备课要备《考试说明》、备教材、备学生(学情)、备教法,但大多数教师备课精力仅放在备书面知识上,认为只要撰写好“备课本”便大功告成,只看重教什么,不考虑怎么教,基本上不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在上课时不分学生层次,不顾学生接受能力,不重教学实效,唯恐学生听不懂,只知一味的讲细、讲透、讲全,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切身体验、自我纠正的时间,把本来应当堂落实的东西,推迟到课后作业上,教师的教学意图很难实现,其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如果这样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其教学效率(即学生学习保持率)可想而知。究其原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是忽视了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二是忽视了如何教学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本来该由学生主动思考的、自主探究的、亲身体验的环节,老师多数都包办了,这明显与“学习金字塔”理论相悖,这也使得我们的教学效率低下成为必然。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管哪种教学模式,我们都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要信任学生,要引导好学生,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敢于质疑、善于归纳、乐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在积极主动和相互协作中获取知识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创新教学模式,在充分了解学情,精心备课的基础上,不仅要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更要善于“把课堂交给学生”。
第五篇:把课堂还给学生
经验之谈
“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句话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位教师是这样描述刚开始的课堂的:“在一次公开课上,教师让学生爬黑板,学生几乎倾巢而出(全班60多人),写的同学和修改的同学„狭路相逢‟,教室过道里熙来攘往,热闹非凡,再看黑板前,为了争抢黑板的领地,许多同学蜂拥而至,挤成一团,最后还是老师出面让他们分成几组才疏导开人群。”
课堂上对学生往往“一统就死,一放就乱”,这是教改中许多教师共同的体会。许多教师会在这种混乱中不知所措,甚至可能会因此望而却步。但杜郎口中学的领导和教师们却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探索出了从“抓紧统死”到“活而不乱”的教育策略。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到现在规范有序的小组合作交流互动,是领导和教师们三年来一次次研讨的结果,包括2002年新学期开始座位排列方式上的变革,由秧田式变为分组排位,对面而坐,都是潜心研究的结果。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在动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而不仅仅是表面上的热闹?”这是学生动起来后领导和教师们思考的又一焦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大家发现预想的课堂情景与学生的实际表现相距甚远。大家原以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说、答、议、评的时间,应该会出现争问抢答、激烈讨论的热烈场面,但现实中学生却是欲说无言。经过反复研究,大家逐渐明朗:只有先学,有一定的基础在课堂上才可能有话可说、有据可论。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 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环节是学生通过自学或组内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通过学生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写诗作词,用歌曲、相声、小品、舞蹈、图画等个性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收获。经过充分的预习,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日臻成熟:“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诞生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信心、有能力进行充分展示,杜郎口中学又将预习环节搬到了课堂上,开设了“预习课”。为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巩固“展示课”的成果,学校又开设了“反馈课”。利用反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充分利用“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有针对性地让优生吃饱,差生吃了,实现“双兵互赢”的目的。
经过几年的探索,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展示六环节逐步明确: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至此,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已经明晰。
四、适应“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推动“两个转轨”
(一)教师发展:由外力推动向内在需求的“转轨”
“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并非简单教学形式上的变化,而是涉及教学观、学生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重大问题的彻底变革。在这一变革过程中,处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体验着教改的艰难历程,目睹着学生的成长,他们也在不断发展着。教师不再仅仅是为了学生发展而鞠躬尽瘁的“春蚕”“蜡烛”,学校应当是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题“交互作用”形成的“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是使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对教师而言,上课不再意味着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一起分享对文本的理解;上课不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眼睛看着他们用心写就的“教改之路”,耳畔回响着座谈时他们的心声,脑海里浮现着业务论坛上他们的精彩表现,我们为这些教师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组成部分而高兴。对校委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教师们从一开始的怀疑、排斥到试试看、觉着还行到尝到教改的甜头、深信不疑,这五年中教师们的心路历程是复杂的。
1、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机制激励:外力推动
否定自我权威、否定传统做法,这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为了尽快促成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校委一班人在大力倡导教改新理念的同时,组织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执教观摩课、示范课,为教师提供直观、具体、可操作的案例,然后要求教师上达标课,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上过关课,同时辅以必要的奖惩制度。对改革者,奖;对不改者或“回潮”者,罚。如学校规定:教师讲解时间不得超过十分钟,不准站讲台,不能出现“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假互动”以及“啊、嗯、这个、那么”之类的无效话语,必须使用普通话等。对屡屡违反规定的教师进行处罚。学校领导认为,在教师新、旧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发生激烈冲突的“转轨”时期,必须采取多种措施,给予教师一种强大的外驱力,其中,不排斥逼迫手段。这种外驱力促使教师无论在思想上是否真正接受教改的新理念,都不得不先在实践层面上展开。一旦开始尝试,许多教师惊讶学生们成为学习主体所释放出来的无穷能量和出色表现,学生们的实际表现动摇了教师们原来的“老师不讲,学生怎么能学会”的传统观念,新理念、新轨道逐渐在实践过程中被教师所接受。
(二)促进学生由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轨”
学生由理性上的“主体”到付诸实践的“主体”,也有一个艰难的转轨过程。该校推行自主学习模式伊始,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其机制的长期运作中已经习惯了被动学习方式的诸多学子,对自主学习模式无所适从,难上轨道,“启而不发”、“导而不行”、“互而不动”的现象,相当普遍。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教师向学生实施了各种“催变术”。
1、自主课堂:我参与、我快乐
在杜郎口的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热情,表现欲望以及参与能力、以各种方式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令我们十分赞赏。其实,杜郎口的学生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有这么高的热情,这么强的能力。不经过长时间的主体参与活动,学生的表现能力决不会这么强。
杜郎口中学在近5年的探索中,每个老师都逐渐形成了一套“对付”学生不发言的办法。
要想让学生踊跃参与,激发他们参与的欲望是否关键。有的老师说,学生参与关键是创设一种氛围,让同学放松下来,大家都说,不爱说的也就跟着说了。有的老师说,老师的身先士卒是关键,一开始,让他们大声朗读,他们都不读,我就领着先读,读出感情,感染他们,让他们也想读,产生读的愿望,然后大家齐读,再一个一个读;让他们表演,他们都不演,我就又唱又跳的先表演;有的同学找不到合作伙伴,我就当他的伙伴;有的同学开始想不出节目,我就想节目和他一起表演。有的老师说,抓住机会,就表扬,我们都自己掏钱给爱参与的学生买过奖品,几毛钱的本子、笔,都行;再就是精神鼓励,让全班同学给“参与”有进步的同学鼓掌,给他献歌等等。还有的老师说,一开始千万别批评发言的学生,只表扬好的方面,题目做得不对,就说,你看,表达很流畅,语言很规范,等等,题目的解法不对,还有别的同学补充更正,他自己就会明白,老师一说,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有的老师说,我用竞争法,对各小组课堂发言次数进行排名;对学生课堂发言次数进行记录,表现好的就表扬;男生、女生进行竞争,看看谁发言次数多,等等。还有的老师说,对老不参与的同学也要进行个别谈话,现在的社会要的是人的综合素质,你不表现自己,有很多机会就抓不住,就很难成功。
2、自主学习:我自信、我成长
学生有了参与的热情,参与课堂的能力就成了关键。老师们都感受到要保持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一定要使学生自信,这种自信不是盲目的,而是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的。因此,课前一定要给学生充分准备的时间,在字词句上,在基础知识上,要吃透;然后进行知识与能力的拓展和迁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创新性的学习,让他们在课堂上有“成果”可以展示。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老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思维能力的提高都需要老师的细心和敏感。刚开始时,预习课上、反馈课上,老师要和学生一个一个“节目”的进行排练。
渐渐地,学生们适应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喜欢上了这种课堂,渐渐地,学生们在这种课堂上快乐、自信地成长。一位同学文科学得很好,数学不理想,开学很久了也没有在数学课上“上台”展示过,老师私下作了他的工作,得知他也想上台,就是没有勇气。在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点了他的名:“你上黑板上讲讲。”他迟疑了一会儿说:“我就站在座位上讲吧?”“不行!”在老师的坚决回绝下,他只得来到了黑板旁,脸一直对着黑板,勉强将题目的解法说完了。“很好,不但敢讲了,还在黑板上讲了,而且讲得很完整。”老师的大声表扬下,这位同学上台展示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数学成绩也提高很快。以致到后来,座在第五排左右的他,经常将自己的板凳悄悄的挪到第二排,以便能够更便利的“抢”到爬黑板的机会。
一位同学在笔记上这样记录了自己的变化:“学校的课堂改革使我有很大的提高,一向不愿发言的我终于站起来表达自己的心声了,我现在开朗多了。通过锻炼,我勇气倍增,学习成绩提高了,我与同学们逐渐交往,友谊也加深了。我知道做到这些,一定要预习好,与同学们交流合作好。只有相信自己才会成功,因此《相信自己》这首歌在我心中早已成为名歌。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
一位同学为自己学校的课堂作了一首名为“鸟儿•天堂”的诗:这里没有枯燥,这里没有束缚。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可以打开心灵的窗。让我们在自由的天空中翱翔,让我们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为了它,我不再封闭心扉;为了它,我抖落累累痕伤;为了它,我愿意飞向梦想的舞台。因为它,我的生活更加充实,因为它,我的人生更加精彩。热爱它,赞美它——杜郎口中学。鸟儿的天堂,心灵放飞的地方。
读着学生们对自己学校教学改革的感受,我们真为他们感到幸福。是啊,他们是幸运的: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农村,他们可以用知识自由的追逐自己的梦想,可以用快乐伴随学业和成长;他们是幸福的:可以用自信和身心回报老师和爹娘,可以用能力、毅力和理想成就人生的辉煌!
杜郎口中学的改革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感悟能力、临场发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学生的中考成绩大幅度提高,2004年名列全县第三名。” 亲眼目睹杜郎口中学教
改历程的原县教育局副局长很有感触的说:“杜郎口中学的学生跟别的学校的学生不太一样,我与学生对话,杜郎口中学的学生会主动跟你交谈,别的学校的学生不敢跟你说话,甚至会吓得往后缩。杜郎口中学送入高中的学生入校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可是高
二、高三以后,好多尖子生都是杜郎口中学送来的。从朴素的改革意识到明确的改革方向,从零散的尝试到整体改革,从经验上升到模式,杜郎口中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实践和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体现着杜郎口人坚定的改革决心和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客观地说,他们的改革并不完美,但它的确走出了在欠发达农村地区进行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子。它对同类地区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