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经营理念育人才
以经营理念育人才
-----管理工程系“前店后校”教学模式浅析
据《时代商报》一项调查显示,“就业难”不是简单的“人多岗少”,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
在当今人才市场竞争激烈、就业压力空前的形势下,学生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立足,而那些个性鲜明、拥有特长和具有创新意识的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希望大,前景乐观,易被看好。
“前店后校”的教学新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是经营职业教育的崭新模式,力求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做到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交通职业教育多年发展实践表明,成功的职业教育必然有企业的参与和合作,努力做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为此,我们有必要大力推动“前厂后院、前店后校、一专业一实体、订单式教学”的经营教育理念,建立模块式教学平台,积极调整专业设置,使之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
一、“前店后校”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高职教育特殊性的要求
前不久,教育部长周济说:“从一定程度上讲,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而就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就业能力不仅仅是掌握了某种操作技术,而是有着广泛的内涵:其一,学习基础文化能力方面——必须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其二,个人管理能力方面——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负责任及应变能力。其三,团队工作能力——为了公共利益,与他人和谐相处,为了组织的目标而努力,为了团队的目标而相互包容、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等等。”
强势专业+职业能力+就业教育+生涯规划=就业保障,“以经营的理念培养人才”,正是实现与市场对接的基本公式。
美国芝加哥大学比较教育中心主任福斯特教授曾经指出: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职后的发展前景,是职教发展最为关键的因素。职教必须以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求为出发点,只有当受训者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的职业生涯中得到充分应用,才称得上是成功的职业教育。学生的就业教育,应当以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为重点,以理论与实践结合为途径。
2、示范性高职高专的重要内容
“前店后校”中的“店”是为学生提供实地训练的场所,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经营方面的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又有实际操练的条件,把知识和经验变成能力。在“店”里,管理工程系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既是学生,又是“店”内各对应专业岗位上的从业人员,学以致用,学
用结合,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实习的学生都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又是“店”内的业务员,既有学生证,也有“店”业务员的名片。学生们可以代表“店”外出联系业务,一对一的进行业务谈判,在实战的职业环境中,展示自己的才华,检验学到的本领。在这里,学生们主动接触社会,学会收集各种市场信息,学会分析和运用信息,并在“实战”中学会创新。学生推销产品、联系业务的经营过程,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都被总结起来,成为亲身经历的案例,而这些案例加上过程和理性的思考就演变成生动的“毕业论文”。
区教育厅近日转发给我院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要求高等职业院校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学校为主组织实训。
“前店后校”、“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进行“生产育人”的有益尝试,也是我院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的重要内容。
3、“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教育层次性和职业教育类别性,应该注重从职业性上体现其特色,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一次根本性变革。要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的新理念,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和办学机制。同时,要把新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上,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没有制度保障,光有理念,“工学结合”就会只是停留在口号上。高职院校讲的是依法治校,应该在制度层面上把“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重要内容。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带来很多利益。美国1961年在福特基金会支持下进行一次调查,形成的“威尔逊—莱昂斯报告”认为:工学结合、产学合作,可以让学生们在一线岗位接受职业指导、经受职业训练,了解到与自己今后职业有关的各种信息,开阔了知识面,扩大了眼界,使学生“加深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对社会和人类的认识,体会到与同事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大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判断能力”,为学生“提供了通过参加实际工作来考察自己能力的机会,也为他们提供了提高自己环境适应能力的机会。”“有助于学生就业的选择,使他们有优先被企业录取的机会”。
“前店后校”的教学新模式是工学合作的主要途径。“前店后校”的教学新模式难点在于学院、系部、学生三方能否找到共同的目标、利益及动力。
二、“前店后校”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1、学院现有办学条件的需要
多年的办学经验以及以往的实践努力中,我院土木工程系、机电工程系都积累了“招工即招生,毕业即就业”的高贵经验。如机电工程系的“东欧汽车修理厂”、土木工程系的“设计室”,学院利用教学资源直接参加生产,为交通建设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办学水平,改善了教学条件,同时又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
我院四塘新校区距离市区20多公里,学生进出市区有一定的难度,这无形中为学生的课程实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物流管理、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往的课程实训大都是采用观摩+模拟的方式去感知,在校学习期间实际动手的机会完全没有,因为与实际完全脱节,以至于学生在进入真实企业工作的时候束手无策。
近年来,我系新教师日益增多,这批新教师大多来至于高校,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环节的经验,而过于繁重的教学工作,又使得他们无法做到脱产到企业去锻炼,即使到企业去,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不能实现企业管理全流程的实际操作。
2、完成校内实训环节的要求。
“前店后校”的教学新模式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为,职业技能教育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实训体系加以保证。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既懂理论又会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规模,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变得越来越难。而目前管理类的学生都是通过一些模拟实训来完成课程中要求的实训教学,而这些实训往往与市场经济中真实企业的实际脱节,而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的实训基地多数很难到位。“前店后校”的教学新模式可以使高职院校实现开放办学,充分利用好学校自身的办学资源,主动与行业、企业联系,在总结自己原有的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特色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形成学校、企业互动,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以提高学生动手,逐步做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成为职业人。
3、学生实训费用缺乏
目前在我院用于学生的实训投入经费有限,学生在校期间,对一定的理论知识加以掌握以后,迫切需要在记忆期内加上应用,然而通常因为学院经费有限,任课教师只能是在学期将要终结的时候,带领学生到相关企业中去游览一次,虽说学生得到了一次感观上的理解,但因为无法真实地接触到工作流程,而且企业的积极性不高,实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校外实训基地在我院的实训教学环节中扮演着不能或缺的角色,但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甚至是与自己竞争的人才。企业参加工学结合不能像职工教育那样将费用列入成本,也不能减免教育附加税,从一个侧面抑制了他们参加工学结合的积极性。如我院物流管理专业与百盛集团合作多年,也曾试过企业专业能手直接上实践课,学生有一定的时间直接顶岗实习或定期多岗位轮岗实习,但是由于学生工作中,因为对业务不熟悉,工作中出现的差错让企业蒙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结果严重
地影响了校企双方的合作。会计专业也有类似问题。
对学院来讲,学生的职业能力训练,也有一个成本问题,要增加许多工作量,加大开支,要避免学生实习“放羊”,并有效地利用企业专家能手的资源,都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前店后校”教学模式成本效益分析
1、“前店后校”模式可能产生的成本
“前店后校”由学院 利用现有的资源作为投入,除此之外,还会产生“店”铺的初期装修费用,以及“店”铺的其它经营成本。例如人工成本、管理费用、首次进货费用、水电费用等。
2、“前店后校”模式的收入效益;
“前店后校”中的“店”形成的经营收入。
3、“前店后校”模式可节省的费用
“前店后校”模式可以解决每班次10人,每天2班次的学生现场真实环境的实训,每两个月轮换一次,也就是说解决了每2个月20名学生的对应课程的实训,可节省实习经费开支。
“前店后校”模式中的管理人员由对应课程的教师担任,每学期轮换一次,每次4人,教师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以自身的经营理念去管理一个实体,不但学到了以往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对一个实体的全流程加以掌握,这一环节可节省教师下企业学习的多项经费开支。
3、“前店后校”模式难以量化的效益和成本
“前店后校”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管理类学生的真实流程实训的问题,学生在一个完全真实的环境里,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大众服务,学生有一种主人翁意识,为以后培养出更多的班组长、业务骨干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前店后校”模式创造的是一种良好的社会效益。
与此同时,“前店后校”模式是示范性高职高专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学院三大系之一的管理工程系,如果能以此种模式来进一步夯实其实训基础,其中所产生的影响效益是无法估量的。
“前店后校”模式的经营收入可以用作学生的工资支付以及“店”铺的维护,剩余部分还可以补贴系部的实训经费以及其它的设施维护,从而减轻了学院的负担,还可以解决学生的“半工半读”问题,构建一个和谐校园。
总之,“前店后校”模式可以使我院学生的大学生活成为他们一生中成就其职业生涯的时光,当它结束的时候,就是他们面对世界的时刻。到那时,学生们早已做好了开拓世界的准备——拥有渊博的知识、杰出的情商和一张有一定含金量的毕业证书。
“以经营理念培养人才”在这里最终得以体现的是:既遵循教育规律,又凸显了管理系办学的个性特点。
第二篇:浅谈以经营理念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就是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的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综合产出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个突出亮点。如何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品牌化的理念抓”三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标准农业、品牌农业,科学统筹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新农村是当前各级政府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要坚持以工业的理念经营农业
用现代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管理农业,就是要引进工业组织形式发展农村龙头企业,移植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运用工业营销策略搞活农产品流通,把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市场开拓及农业产品消费服务联为一体,把市场理念、质量理念、标准化理念、品牌理念等现代工业管理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全过程。
一要借鉴工业“项目带动”理念,推动农村主导产业不断升级。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从单纯的原料生产到终极产品上市。同时,依托龙头企业带动,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生产基地。一是充分发挥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大力引导扶持龙头企业,突出发展规模化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扩大农业招商引资,借力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技术、人才、资金、项目,发展壮大龙头企业群,推进农村工业化。突出做好项目的规划、包装、设计,把项目作为引资载体,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三是完善产业链条,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把龙头企业与种养业紧密结合起来,捆绑发展,加强与农户的连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使企业和农户达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分配机制。
各地拟通过贴息补助、投资参股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区、市)扶持农产品加工的专项补助资金,减轻农产品加工企业税负,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的各项政策,加大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农业开发资金要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机构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解决农产品收购资金困难问题。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服务和引导,帮助其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发展环境,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素质。
二要借鉴工业“市场营销”理念,多途径开拓市场。积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建农业专业协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要采取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税收和金融政策,增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示范项目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市场营销、信息服务、技术培训、农产品加工储藏和农资采购经营。要完善农产品信息供求渠道,发展壮大购销组织,加快建设以龙头企业连锁直销为主要形式的营销网络,依托龙头企业,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领域。大力扶持一批出口型加工企业发展,扩大农业的外向度,提高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三要借鉴工业“减员增效”理念,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立足现有基础,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区,依托园区工业发展,扩大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重视对龙头企业职工和农民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农业经营环境,落实财政扶持、税收减免政策。有关部门要千方百计搞好服务,帮助农业经营大户排忧解难,促进其成长发育,尽快发展成为实力较强的农业企业。
四要借鉴工业“规模化生产”理念,着力把龙头企业培育成规模化生产基地的建设主体。逐步将政府直接参与组织农产品基地建设,转变为在政府扶持引导下,由龙头企业组织农户实施。政府在按照优势产业区域布局、搞好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支持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承包、租赁、入股以及与农户联营等形式,因势利导实行土地流转,建立企业自己的生产基地。有关职能部门帮助企业争取涉农项目,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将公益性农业项目交给民营企业实施的有效途径。
坚持以城镇的理念经营农村
如果说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是为过剩农产品找市场、为剩余劳动力找出路,那么用城镇理念经营农村,就是为了解决农民对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更高需求的问题,同时为农村二三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载体和平台。没有农村的城镇化,就没有农村的工业化、现代化;没有城镇体系的完善,农民奔小康、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农村城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让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改变农村人口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首先,突出科学规划。要本着规划超前、布局统一的原则,以重点建
制镇为主体,坚持重点集中、突出特色、强化功能、促进发展、聚集人口为目标,通过对城镇综合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保障公共产品供给,为农民提供优雅舒适的居住环境,让农民可以“住得好”。第二,突出城镇产业发展。坚持城镇建设与产业集聚统筹发展,结合农产品加工小区建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刺激人口向城镇和工业向园区集中。第三,突
出抓好村庄的综合整治。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各种资源和项目,重点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农网改造、林业生态、沼气能源等基础工程建设,努力改善农村面貌,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
坚持以品牌的理念经营农产品
质量是农产品立足市场的根本,品牌是农产品通向市场的“身份证”。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品牌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促农增收,一个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农民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打造品牌。在发展农业上,要像经营项目、经营企业一样,注重强化质量意识,通过建立一批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企业,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全面建立起质量标准、质量检验、质量认证等标准体系,以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标准化程度。同时注重树立品牌意识,加快农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产品申报,发展品牌农业、精品农业。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力量扶持一批农产品品牌。
一是强化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推行标准化工程。要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指导员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搞好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和基地扩建。要加大对农资生产经营和农村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探索建立农资流通企业信用档案制度和质量保障赔偿机制。实行农药、兽药专营和添加剂规范使用制度,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试点。要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标准和生产规范,通过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使农产品优质、安全、无公害。突出抓好养殖业的标准化生产,实现品种优良化、防疫制度化、饲料安全化。
二是以产业化促进标准化,着力把龙头企业培育成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按照以产业化促标准化的思路,着重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以龙头企业的标准化带动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根据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市场定位,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标准,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操作规范,制定相应的农产品基地生产技术标准和农产品市场准入标准。帮助企业通过生产基地平台,指导和监督农户按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基地,支持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
三是加大政府对农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创建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品牌的培育壮大。建立鼓励龙头企业争创品牌的激励机制,对获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生产基地,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
第三篇:人才理念
“非平衡”理念——创新组织与制度争夺人才
21.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唯才是举,唯能是用。
传统的人才管理理念认为,寻求“平衡”是企业组织与制度的基本任务。然而,研究跨国公司的争夺人才实践,发现他们在不断打破平衡,以“非平衡”理念指导企业组织与制度创新,建立企业人才任用、奖励和股权激励机制,以更加有效地争夺人才。
“能本”理念——放宽视野争夺人才
传统的泰勒“物本”管理,把人当做“物”来管理。20世纪80年代,企业出现“人本”思想,认为人是企业最大的资本、资源和财富。进入新世纪后,跨国企业家们提出“能本”理念,主张。人的能力与知识提升,更快地开掘人力资源和人才价值。宝洁公司在中国招聘人才,打出了“不强调专业对口”的旗号,更加看中的是人才是否具有优秀的合作精神、良好的交流能力、出色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性等。宜家公司废除过去的人才招聘“唯学历论”,并不要求具有什么学历的人才,而更重真才实学,使人才争夺的视野更为广阔。
。“尊重人才、培育人才、德才兼备、人尽其才”作为人才理念,不拘一格,人尽其才
人才理念:平等竞争,优胜劣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
人才理念 “人品优先,能力适中,敬业为本,团队第一
人才理念:品德、激情、能力、业绩
第四篇:人才理念
企业文化之人才理念
德:品德;才:才能;备:具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德:是指政治素质。这种素质决定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事业心、责任心、原则性、廉洁性、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团结合作的作风以及勇于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的精神等。
才:是指智能水平。包括理论知识、管理科学知识、本职专业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实际工作中的谋划能力、决断能力、指挥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010年08月17日
农业银行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相关理念
人才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
人才——队伍建设的魂
吕志强
“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这是农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五大相关理念中的人才理念。这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相一致,体现了我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认真贯彻十六字人才理念,对于选人用人、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十六字人才理念是农行选人用人必须遵循的首要标准,也是引领员工队伍建设的指南。要使这十六字人才理念落地深植,首先要正确理解其精神实质。笔者认为这十六字是严密的有机整体,排序科学,逻辑性极强,既不可分割孤立地看,也不可随意调整排序,当严格按逻辑思维来正确理解,自觉力行。
正确理解十六字人才理念,首先要正确理解“德才兼备,以德为本”,搞清“德”与“才”的辩证关系。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可见,“德”,是“才”的灵魂和导向,“德”靠“才”来施展,“才”靠“德”来统帅。因此,“德才兼备,以德为本”,正确地把握应当是既重“德”又重“才”,以德为先,以德为本,“德”与“才”既不可片面强调,也不可等量齐观,惟有在“德”的引领下,“才”越高越好。这里无论是“德”与“才”,孤立地去讲,难免陷入形而上学。因为孤立地讲“德才兼备”无法分清何是“本”,孤立地讲“以德为本”,又难以看出“才”之重要,最终都会破坏“德”与“才”的辩证关系。
紧接着要正确理解“尚贤用能,绩效为先”。显然,崇尚贤士启用能人,与“德才兼备”一脉相承,而且用“绩效为先”这个标准来衡量,使“尚贤用能”落到实处。
总之,前八个字落到“以德为本”上,后八个字落实到“绩效为先”上,使“德”与“才”、“贤”与“能”变得更具操作性。
值得指出的是,“德才兼备”并非是对人才的求全责备,而是农行发展的人才大计,是农行事业发展之需要。通常来说,用人讲“德”,主要是将人品放在第一位。这里的“德”,首要的是坚持邓小平教导的“所谓德,最主要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落实到农行业务上,主要显现在敬业爱岗,始终遵循党和国家及农行的一系列政策法规,这是政治品质,是“德”之灵魂。再是勤政清廉,艰苦奋斗,严于律己,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深受员工拥戴。而用人讲“才”,主要是指具有履行岗位职责的一流水平或超群技能。因此,在选人用人才时,“德”看主流,用人重德;“才”看专长,用人所长。“德才兼备”,不要被“唯才是举”所迷惑,有“德”少“才”、有“才”缺“德”、无“才”无“德”,应坚决不用。
诚然,鉴别人才的“德”与“才”,会有一个过程,而且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因此,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这不仅关系到人才的发展前程,更关系到农行事业之兴衰。
“德”和“才”绝非与生俱来,而是重在后天培育。记得两年前农行在全行范围内实施总行部
2010年08月17日
副总经理、省市分行行长助理的公开选拔,项俊波董事长对获得提任的16人集体谈话时曾以“立德、立志、立行、立信”八字箴言相赠。笔者以为这是农行人“德才兼备”最好的八字修炼法。此外,农行这些年来实施的公开招聘、专题培训、上挂下派、出国深造、内部交流等方法及探索建立和完善富有公开、公正、公示的选人用人、监督评价等长效机制,认真贯彻执行中央新近出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监督制度,都有利于培育一流人才。
人才兴,则事业兴。笔者坚信,在十六字人才理念的引领下,作为国际化大型公众持股的农行,员工队伍人才济济,精英辈出,未来的农行必然成为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企业。
以德为本论人才尚贤用能促发展
周枫
银行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才的竞争,人才的选拔任用取决于人才理念。农行“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的人才理念有助于科学选拔和合理使用人才。在这16字中,“德才兼备” 是农行选拔人才的标准,但适用中还要注重“以德为本”。
以德为先是农行上市后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古往今来都崇尚“德”,因为德是才的灵魂,决定才的作用方向。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各种风险无处不在,上市后的农行不仅要以优良的业绩支撑投资者信心,更要保持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同时,公司治理对农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农行需要责任心强、作风好、业务精的有德之才。纵观银行业,由“德”引发的案件触目惊心,由此造成的经济、声誉损失难以弥补,前车之鉴一定要引以为戒。社会各界盛赞农行上市“大象也能起舞”,要想让“大象”肌体强健,必须以德为先,减少各种人为的道德风险,实现经营安全,农行才能稳健行远。拥有44万名员工的农行无异于一艘巨轮,只有以德为先,尚贤用能才能顺利远航。
以德为先也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人生负责。“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德”历来是最重要的从业资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恪守正直、诚信、忠诚的品行,坚持依法经营、诚实履行服务承诺,才能促进业务健康持续发展;只有诚心待人、坦诚做事、忠于职守,才能赢得客户信赖、占领市场;只有秉持高尚的品格、优良的作风,才能凝聚人心,打造和谐进取的团队。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和岗位,“德”都意味着正直、公道、平和,时刻以德要求自己,才能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持,自觉锻造职业道德和职业品格,才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最终抵达成功。
“大行德广 伴您成长”,农行以“德”践行社会责任和使命:面向“三农”服务城乡、赈灾捐款热心公益、回报股东成就员工……尚“德”从来都是农行的优良传统,尚“德”也造就了一批批有德之士:“行长楷模”鲍江兮、“金融赤子”饶才富、誓死保卫国家财产安全的“二兰”、春风化雨般优质服务的柯茜茜、业绩斐然的新生代女行长朱烨……他们无不以德昭人、以德动人,在农行不同的岗位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上市后的农行为人才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全能型国际金融机构”的美好愿景鼓舞着广大员工为之奋斗,农行正以更宽广的胸襟和宏大气魄吸引有志之士,做一个有德之才,实现抱负。
发掘每个人的价值
李兴华
员工是业务经营中的“第一要素”,只有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员工的才能,并使每个人各尽所能,创造最大的价值,才能保证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做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为农行建立起充满生机的、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和人尽其才的激励机制和环境,充分挖掘人才资源,培育人才优势,打造一支具有良好品质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员工队伍。
实现农行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必须大力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本,尚贤用能,绩效为先”的人才理念,并在实际工作中将其贯彻好、落实好。笔者建议,在为大学生和各类人才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良好氛围的要求下,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在培养锻炼上提供机会,通过知人善任、举贤荐能的用人之道,积极为大学生和各类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平台,让大学生员工到管理部门和营业网点任职或到管理岗位工作,并积极向上级行推荐使用。二是发挥员工的特长和优势,充分理解并尊重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和诉求,关注员工职业发展和价值实现的需求,帮助员工制定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积极鼓励自学成才,使具备特长的员工能够脱颖而出,让他们感到工作有希望,创业有前途,自觉提升对农行的忠诚度。三是积极倡导有作为才有地位、有贡献才有收入、有能力才有发展的理念,对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员工及时予以重用,对取得各方面工作成绩的员工给予重奖;对工作长期无长进、无起色的实行惩戒,实现从“要我来干工作”到“我要„抢‟抓工作”的转变,有效激发广大员工的内在工作动力,增强员工的进取精神。
总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不同层次上各类人才、特别是近几年考入农行的大学生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各显其能,人尽其才,是增强农行活力的源泉。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应给员工提供比
较充分的事业发展阶梯,让员工根据自身特点主动地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让其更好地发挥才智,较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并不断地选择下一步努力方向,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这些对于单位和员工而言是一个双赢的策略。就员工而言,事业发展前景光明,目标明确,责任感、成就感和积极性都会增强;就单位而言,不仅留住了人才,也因员工能力的提高而获得了人力资源优势。对德才兼备的优秀员工,应不论年龄和资历,予以委以重任,如有的年龄较大的员工老当益壮,在自己心爱的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感染并鼓励了不少青年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还要以先进的农行企业文化熏陶人、引导人、鼓励人、鞭策人,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平和、勤奋、敬业、向上”的健康心态,注重培育共同价值观,凝聚员工的力量,用自己的青春、才华和热情创造一流的业绩,与农行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工资单里的喜悦
陈悦
“您好:您的尾号为XXX的银行卡/账户08月10日(转存绩效工资)XXX元,余额为XXX元。”由短信知道二季度绩效工资已经到账,而且足足比网点平均水平高出了近1倍,农行苏州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支行客户经理吴阿姨的心中无疑是开心的。在农行工作20年,与其说是工龄资格,倒不如说是令人折服的业绩使她成为网点每个员工心里、口里当然的“前辈”。
翻开东南经济开发区支行这季度的员工考核清单,存款、个人按揭贷款、寿险、电子产品、理财产品……林林总总十多项指标,每项都根据岗位定任务、定考核,明码标价。换句话说,员工每实现一笔有效营销,就能清楚地计算出自己的计价收入,绩效管理的激励导向作用可见一斑。而吴阿姨就是凭借在个人按揭贷款营销中的突出业绩成了所在网点本季度绩效考核中的佼佼者。
一直以来,常熟支行始终奉行“业绩论英雄,收入凭贡献”绩效管理和分配原则,在发展成果惠及全员的同时,突出向业务经营管理的骨干,特别是拓展营销能力强、贡献大、拓展维护客户多的前台业务人员倾斜。为此,支行每年都根据经营目标考核体系,修订和完善《工资总额分配办法》、《产品营销计价工资考核办法》和《基层网点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指导意见》,逐级明晰考核分配。同时将基层网点的绩效收入与所在单位经营目标责任制得分充分挂起钩来,通过激励约束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收入分配的导向、杠杆作用,将绩效激励与全行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短期经营目标有机结合起来,确保绩效管理与全行主体业务的发展同向,有效推动了业务经营的全面较快发展。截至7月末,支行本外币存款总量达412亿元,连续13年总量、增量份额位居当地同业前列。
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支行还积极在考核细化上下功夫,如在今年制定出台的《常熟市支行个贷产品计价考核办法》中,明确提出了个人按揭贷款营销计价要与任务进度、与贷款客户的个人网银、短信通、贷记卡、存贷双赢、手机银行、基金等产品的综合营销情况挂钩,与贷款效益、贷款质量挂钩,充分体现量质并举的综合营销原则。在进一步确立“薪酬市场化”、实行“阳光操作”的同时,支行还将绩效考核的结果充分应用于岗位竞聘、职位调整以及员工培训与职业生涯的规划,努力打造管理和专业岗位序列晋升的“双通道”。
变大的胆量
杨胜永
小卢的“胆量”很小,大家都说他是“小姑娘”,因为自己胆小怕事,他从不敢与人争吵。
我认识小卢是在2003年初,当时我在农行广西百色分行不良贷款清收中心任副总经理,小卢在机构改革中调到清收中心工作。小卢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胆小”,个子不高,身体单薄。记得在一次不良资产清收分析会上,我有意让小卢发言,想让他表现表现,可好,他足足憋了五分钟时间,满脸通红,结果只说了几个字“我要上厕所”就走开了,引得同事一阵哄笑;还有一次,我让他在几位部室领导面前汇报工作情况,他边说边打抖,我叫他不要紧张,但汇报结束后,他已经大汗淋漓,衣服都湿透了。其实,小卢平时工作很认真,责任心强,业务技术过硬,只是胆小而已。2005年我离开了清收中心,到其他部门工作,从此与小卢来往少了,也很久没有和他联系。
今年3月的一个晚上,我正在加班赶写一份汇报材料,忽然手机响了。接通电话,电话里传来一句问候:“杨哥,您好!我是小卢,还记得我吗?”还好,我听得出小卢的声音,只听他说:“杨哥,我想参加百色分行派驻县里的风险经理竞聘,你看我行吗?”我说:“好呀,行呀,你一定行!”原来,此前他已参加上级行的风险经理统一考试,给我打电话正是要我帮他看看演讲稿。我给他提了些建议,他诚恳地采纳,并非常感动。
今年春天的一个上午,经过筛选后,来自百色市11个县支行和1个城区业务部、二级分行机关的19名客户经理,在百色分行8楼会议室进行了派驻县级的风险经理竞聘演讲,竞聘采取公平、公正、透明、严格的选拔程序进行打分。当小卢上台演讲时,我发现他的演讲发挥得很好,表现自然,思路清晰,几年前的“胆小”形象已经没有了,演讲获得了评委的掌声。不久的一天,机关大楼门口的公示栏边围了很多同事,我走近一看,原来是对这次风险经理竞聘12名入围拟任聘人员进行公示,小卢名列榜中。如今,他已成为一名百色分行派驻县里的风险经理。
在小卢报到后的一天晚上,他给我打来电话,说他过去很胆小,但这几年来,农行的人事改革力度很大,很多岗位都是通过竞聘方式选拔的,他这几年克服了自身很多困难,积极响应百色分行的人事制度改革,主动参与竞聘,自我锻炼,通过这个平台,他把自己的才华展示出来,对于这次竞聘能够得到领导们的认可,他一再感谢我的鼓励。我告诉他:“你感谢农行的用人机制吧,只要你是一块金子,有才能,在哪都会发光,都能为农行事业发展作贡献。”是的,小卢现在不再胆小,这是农行给了他一个练“胆量”的环境和用人平台,这种任人唯贤的机制,加之自身的努力,让小卢成功了。我为他高兴,也希望他更加努力工作,尽职尽责,敬业爱岗,做好风险管理工作,为农行事业稳健发展尽责。
新的一天开始了,我嘴里哼着《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曲去上班,心里充满信心,因为,今天的农行比昨天好,明天的农行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人才理念
人才理念
**公司秉承“人才是企业中最宝贵财富”的理念,认为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是企业发展之本、竞争之本。**视人才为企业第一资源,拥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正是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共同铸就了**公司今日的辉煌。
要拥有人才,首先必须在企业内形成重视人才的良好氛围。**本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尊重人才、惟才是举,共同发展、共享成功”的人本思想,坚持用广阔的发展前景凝聚人才,用美好的事业目标激励人才。我们致力于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并通过不断创造个人的发展机会,让各类人才都拥有获取成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和平台。
一、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该公司通过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充分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爱其职而尽其能,做到因人而宜,量才适用。我们按照这个原则,根据每个员工的水平、特长、阅历、性格等,将其安排到相对适宜的岗位上,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促进**持续、快速、高效发展。
二、尊重人才、惟才是举
该公司坚持人人平等、关爱人才。在这里,人与人之间没有地位的差异,只有职责的不同。我们倡导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营造尊重人才、惟才是举的良好工作环境。
公司尊重员工的个性和追求,鼓励员工提升自身能力,认同员工所取得的成绩。为此我们建立了具有**特色文化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让员工的独立人格、个人尊严、人身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并能经常感受到来自**大家庭的理解、关怀和帮助,让员工对企业产生真切的认同感、安全感、归属感。
三、共同发展,共享成功
该公司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和人才是硬保障的观念,明确以业绩为导向,以事实为依据,以能力为标准,多付出高回报。同时,坚持发展靠员工,发展为员工,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观念,注重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利益兼顾,倡导企业与员工团结合作,在工作中共同创造和分享价值,使员工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实现与我们共同发展,共享成功!
我们衷心地期待有责任心、有能力、有创新思维、有学习意识、有团队精神的你加入我们,一起为实现人生抱负共同努力。我们期待你来发挥才能,发展属于你的一片天空,用你的智慧和真诚与我们整体合作,一起携手共建更加美好、辉煌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