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化学教学设计
编辑:落花无言 识别码:16-715793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6 09:29:07 来源:网络

第一篇: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的过程。现代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本,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学生化学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努力构建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习成为一种自主建构的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简言之,“教学设计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所作的系统化安排”。由此可见,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在对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合理规划的活动过程。它应当包括学习目标的设定、学习内容的选择、课堂实施的调控策略、学习过程、结果的评定及课后反思等。也就是对教什么、怎样教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效果所进行的系统策划。

具体而言,教学设计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第二,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一解决怎样教的问题。第三,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第四,教学设计是提高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的效率和兴趣的技术过程。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

1.2教学设计的作用及重要性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技术转化的桥梁。首先,教学设计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在对有关教育教学、学生学习、能力与品德的本性以及学习规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也是衡量某种教学设计效能的尺度。教学理论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原理或原则,只有通过周密而详细的设计,才能转化为方法或技术。其次,教学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必须与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来,而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的。

2.“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理念.1 “以学生为本”基本理念的涵义

“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是中央根据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出的一个重要执政理念,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长远的指导方针,也是我们实际工作中必须落实的重要原则。《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同样指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以学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二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含义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学生是自身发展的直接动,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学习习惯和终身学习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就是把学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全面发展。

(1)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念。

传统的教育往往把学生定位在被教育的对象,学生被普遍当作教师传授知识的瓶颈,把“学生发展”仅仅置于各种考试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增加与熟练的程度中,学生变成了学校考试的工具。这种应试教育的手段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这种专注于工具价值的发展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内在的、自然的本体价值的实现。大家知道,学生的工具价值和本体价值是内在地统一于其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之中的。学生观的核心内涵是几乎任何人都认为学生是人,然而在我们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却这涉及一个如何看待人的问题。这次课程改革无疑给我们教师树立了新的学生发展观。第一,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不成熟,在学校的环境条件下,学生必然具有“被决定”的一面。因此,新课程必须具有必要的统一性、规范性,这一点在课程标准中得到了体现。第二,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在课程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三,学生具有“未完成性”。在学生身上,具有丰富的潜能,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蕴藏着重要的人力资源,而且为了充分发挥课程在学生全面发展上的作用,这次课程改革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学生发展观,即除了在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方面作了调整之外,还强调各科的课程标准都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应该达到的目标。因此,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也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使命。

(2)改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学为本位。

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一直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而学校往往偏重知识传授而忽视技能培养。知识之所以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知识已经成为了学生深造与就业的敲门砖。因而在学校里,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存储前人已经“发现”了的知识,学校教育必然会出现书本中心、教师中心、死记硬背的现象。因此,这次课程改革坚持了实践的观点,并吸纳当代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复杂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成果,认为知识属于人的认识范畴,是人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检验的。换言之,无论新知识的获得或是现成知识的掌握,都离不开人的积极参与,离不开认识主体的活动。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这次课程改革要求在师生关系、教与学的方法等方面都要有重大变革,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3)改变以教材为本的教学方法,建立“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往教学组织的过程通常是:熟悉教材标准与要求(有时是考试标准与考试要求)→确定授课目的→制定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反馈评价。其教学的出发点(逻辑起点)是教材,教学的组织过程是由教师在这一出发点上演绎出来的,固然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强调“因材施教”、“备课要备两头”(备教材与学生),但实际上教师大部分是立足于教材规定的要求,想方设法“启发”“诱导”学生去适应教材的规定。学生只是在教师考虑教学策略时,作为授课对象被思考。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作用,学生总是处在被动的适应中学习,抑制了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为教师向学生展示的知识世界具有严格的确定性和简约性,这与以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为特征的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不匹配,远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这一模式,建立以“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学生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当是:教学材料—学生背景→学生发展问题→教学目的→制定教学策略→课堂教学→反馈评价。

2.2 “以学生为本”设计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2.2.1 “以学生为本”教学设计基本理念的涵义

以学生为本的背景下课堂教学设计是指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新课程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构建设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设计。

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的特征表现在:

第一,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第二,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探究化学世界,是一自主过程。

以学生为本化学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的价值观上,它倡导“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始端,又是教学过程的终端,始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从教学的伦理观上,它要求“高度尊重学生”,把其看成是教育的本质和原则,看作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从教学的行为观上,它主张“全面依靠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教学设计不是为“教”而进行的设计,是一种真正地为被教育者的“学”而设计。

2.2.2 “以学生为本” 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1)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优化课堂结构,创造学生自主学习条件,建立主体性化学教学模式,避免教师“一言堂”,激发学生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化学课堂学习的吸收率。鼓励和发动学生向老师大胆提问,对于胆小、腼腆的学生,任课教师应主动接近他们,给他们壮胆,打消顾虑;其次对于那些经常主动地提问的学生给予全班公开表扬,给他们的平时成绩加分奖励,对于从不提问的学生,给予善意的批评和鼓励。

①问题启发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探寻。

②学导式: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释疑解惑。

③反馈式:注重反馈,逐步强化。

(2)重视课堂教学问题的设置

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直接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对老师按课堂预设进行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标起着十分有效的导向作用。注意设计问题的层次性,启发性,注意适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鼓励性评价。

(3)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的主体性发挥,是主体性教学的关键所在。通过化学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和科学探究精神,是化学教师教书育人、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①变一般“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

②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师生共做实验,或让学生实验表演,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实验中来。③改进实验方法,变更易找材料,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分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动脑 的机会。

④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创意化学实验设计活动。

(4)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具体而言:

①强化第一印象,上好序言课。

②重视课题引入、创设化学情境。

③把握好教学内容是发展兴趣的关键。

④通过不断设疑求思发展学习兴趣。

⑤重视学习成果的反馈,激励学生进步。

⑥激发学科情感,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

(5)注重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中,教师尤其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精心创设学习情境,积极提供学习资源;要学会微笑、弯腰、倾听、点头和夸奖,想方设法保护学生萌发的勇气,为学生营造一个友好民主、安全祥和、充满活力、心情愉悦的心理环境;要鼓励和指导学生质疑问难、真诚交流或发表不同见解;要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灵活调整教学设计。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6)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恰当地运用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扩大信息量,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空气》这节教学中,除了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空气污染的画面及文字材料供学生阅读、讨论外,还可以布置了这样一道课后作业:“从网上收集我国治理空气污染情况的信息,供下节课与同学们交流。”这种作业,既可以让学生熟悉网上学习的方式,又可以培养起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的社会责任感,相信它的作用绝不是过去那种做几道填空题、选择题的书面作业可以比拟的,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总之,以学生为本化学教学,既继承了传统化学教学的精髓,又突出了学生学习主体的能动参与,强调教学合一及教学信息的双向传递。这样,主体能动,自觉性和创造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必然地促教学内容更好地向学生学习成果转化,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真正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第二篇: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1爱护水资源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辨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了解水资源的污染概况,学习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认识并治理水资源。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研究与收集资料,让学生了解水资源状况,学会用辨证的方法来看问题,形成节水和爱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用辨证的观点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2)、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

(3)、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水浪费、水污染及解决措施。

【学习难点】

1、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 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水体污染的来源及如何防止水体污染。

【教法与学法指导】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置学生任务和提出问题来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采用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成小组,对学校水资源现状、使用以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学习情景】

1.运用多媒体展示和水有关的美丽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是水把大自然打扮得绚丽多彩,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从而产生热爱祖国山水的感情。

2.我们每天都要用水,你能说出水对于我们人类有哪些用途吗? 〔生〕

1.我们每天必须喝一些水,否则人将不能存活.2.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机勃勃的地球,等等.〔师〕既然水对于我们如此重要.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知道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吗?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这

方面的知识————爱护水资源

〔板书〕课题1.爱护水资源

〔板书〕〔学习内容〕

1、为什么说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2、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应该怎么做?

3、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4、如何预防和治理水污染?

〔师〕大家把书翻到68页,先自学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课件展示】

〔课前预习检测〕

1、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的总储量约为___,地球表面约__被水覆盖着。

2、海洋的水的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__。

3、海水中所含主要的化学元素中,__的总量最多。

4、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__,其中大部分还分布在两极和高山的冰雪及永久冻土层中,难以利用;可利用的只约占其中的__,即____。

5、我国水资源总量为___,居世界___,但人均只有___。

6、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____,另一方面要______。

7、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__污染、__污染和__污染。

8、为了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工业上采用______,同时对污染的水_______;农业上提倡使用___,合理使用__和__;生活上应逐步实现______。

【课件展示】

〔提出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1、为什么科学家把探测火星上是否有水存在,作为探究火星上有无生命现象的突破口呢?

2、我国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3、列举出是常生活中人们见到的浪费水的现象,并说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4、水资源缺乏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影响工农业生产,请大家列举出工农业生产、人们生活中节水的方法有哪些?

5、作为一名中学生,你打算如何节约用水?

6、水体污染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7、如何减少水体污染?

【老师收集、整理学生讨论的结果,并进行简单的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爱护水资源之后,应该知道,虽然地球又被称之为水球,水的储量很丰富,但是可用的淡水资源少之又少且部分已被污染,因此我们要节约水资源,要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使我们蔚蓝色的星球更加美丽、更加和平。

【课件展示】

〔当堂训练〕

1、下列关于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B、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必须保护水资源

C、人类需要的淡水可通过海水蒸馏来补充

D、雨水是天然蒸馏水,所以是纯净物

2、科学家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

A、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提取这些资源消耗了水

B、由于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水在不断地蒸发减少

C、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

D、水不断受污染,使淡水资源越来越不充裕

3、请你们谈谈自己的节水经验,在爱护水资源方面,你做的有哪些不妥的地方吗?

〔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谈谈你的收获。

〔课外作业〕

1、课本73页第1、2、4.2、通过对爱护水资源的学习,请你写一条标语,倡议我校全体师生节约用水。

化 学 教 学 设 计

----爱护水资源 丹凤县寺坪中学:彭亚

2012年9月13

第三篇:化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正确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步骤。

2、在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比,初步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和量的关系。培养学生按照化学特点去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和熟练的计算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学前分析】

本节课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对化学知识进行定量分析。知识本身并不难,但根据近几年的中考情况来看,这一方面的知识失误很多,因此在计算过程中,要对解题格式、步骤严格要求,培养他们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

【教学难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

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教学过程】

首先让学生回忆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以电解水的反应为例),并从质和量的角度来考虑

1、表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

2、表示每36份质量的水完全反应,生成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

[试一试]写出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其意义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来计算。在水的电解反应中,如果是18克的水完全电解能生成多少克的氢气和氧气?

学生试着计算,由学生自己做,在清楚解题思路的基础上,自己先探讨解题格式。[学生讨论] 由利用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得出正确答案。

课件展示解题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课件展示]练习1:加热分解多少克的高锰酸钾,才可以制得16克的氧气? 学生与老师一起完成。[强调格式]课件演示。[总结步骤]

1、根据题意设未知量(未知数后不加单位,其实是有单位);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强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完整、准确,指出若不配平,直接影响计算结果;

3、计算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列出比例式并求解;

5、简明地写出答案。[课件展示]练习2 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可制得生石灰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指几名学生板演,然后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从而说出在进行这方面的计算时,容易出错的地方。师生共同总结:

1、化学式要写对

2、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

3、准确计算出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4、找准已知物质的质量

5、比例式对应好 [课件展示]练习

3、[发现小结]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三个要领,三个关键”。[课堂练习5]发现能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的规律。10克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分解,得到4.8克的氧气,求生成氧气多少克?同时生成多少克的氯化钾?

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讨论总,总结出计算的方法。[小结]化学反应计算的几种方法。[作业]: 1、32g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生成多少克五氧化二磷?

2、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要制得3.2g氧气,需氯酸钾多少克?

[课堂小结]

1、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哪些?计算的要领和关键是什么?

2、化学反应计算时的基本思路有哪些? 巩固练习:

1.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们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03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2)若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千克的高锰酸钾?(3)用这种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2..(1)某石灰石样品22.2g,放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的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放出气体,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为159.4g.求:(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本课小结] 略

[布置作业 ] 书 102页 4、5、6题

第四篇:化学教学设计

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绪言概况

绪言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虽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过大量的化学反应事实,使用过大量的化学制品,甚至其自身的生存、发育、成长无不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化学又是怎样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等问题。绪言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

绪言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教材中的图片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绪言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绪言教学建议

要力求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丰富他们的想像力,培养他们的未知欲,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出现一个爱好化学课程的好势头。从教学的 【师述】或许你想过这些问题:怎样才能使天空变得更蓝?河水变得更清澈?物品变得更丰富?生活变得更美好?你或许想了解更多的人体的奥秘,发明新的药物,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使人类生活更健康;你或许想变废为宝,让那些废旧塑料变成燃料,使汽车奔驰,飞机翱翔;你或许想要一件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服,可以调节温度,穿上它,冬暖夏凉,甚至还可以随光的强度改变颜色„„你的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劳动逐渐实现。

二、复习回顾,课前热身

1、学生自由谈谈对化学的认识。

2、看课本的几张图片,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3、你能说出一到两位在化学研究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吗?谈谈你对他们的认识。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我们天天都吃食盐,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2、化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化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阶段:表象;近代化学;元素周期律;现代科学技术;绿色化学)

四、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投影】

1、学习一门学科,首先要了解它研究的主要内容,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③物质的运动规律 命活动的规律

2、下列物质的制作过程与化学研究密切相关的是()①酿酒 ②制黑火药 ③冶炼金属 ④生产新药品

3、下列物质中,属于通过化学研究生产出来的新材料是()

①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 ②用来制造破冰斧的玻璃纤维增强塑料 ③具有超塑延展性的纳米铜 ④医疗上用的人造血管

4、人类认识化学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下列物质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正确顺序是()①青铜器 ②铁器 ③石器 ④高分子材料

④生物体生

5、到20世纪末,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了3000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元素只有()

①3000多种 ②1000多种 ③30多种

五、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④100多种

【总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3个问题,请举例说明这3个问题。【思考】如果没有化学,世界将变成什么样? 【拓展延伸】

1、化学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下列粒子中,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A、中子 B、分子

C、原子

D、电子

2、想想,你家里的哪些物品与化学有关,哪些物品是化学高科技产品?

第五篇:化学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工作以创名校、出名师、育人才、建设示范性初中“为中心,以邓小平同志教育理论为指导,领会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创新意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使我校化学科工作再上一个阶梯。

二、工作要点:

1、确立新理念,抓好常规教学:

化学教学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而且学生绝大部分知识也是从课堂常规教学中获得,所以要求每一位化学教师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思考怎样上好每一节化学课要求: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具体情况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科学的设计教法,锁定新的目标,使每一节课都成为成功课例。

2、发挥教师积极性,共同创新

落实科组计划,定时、认真、有一定目标的开好每一个科组会和备课组会,发挥所有教师的智能、潜质,精心研究设计每一节课例,推科组最佳课,最佳教案设计,最佳实验课和创新课。

3、抓优质、寻突破、培养创新人才

学科工作重点是“抓优质”,科研工作的重点是“寻突破”全面教学工作要做到“优质”决不允许有一节随便课,马虎课、应付课出现,建立互相听课制度,建立典型课例全面总结制度。在优秀中选优、发现人才,建立培优小组,化学兴趣活动小组,把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环境保护中,确定教师和培优教材,争取全国化学竞赛取得好名次。

三、本学期重要工作安排

9月:①对学生进行怎样学好化学教育 ②研究通过科组工作计划

③确定本学期典型课,创新课活动课讲授教师 10月:①参加新考初三教学经验交流会 ②参加区中考化学科分析会

③成立化学竞赛培优班,成立化学兴趣小组。

11月:①迎接区教研室工作检查,典型课、创新课、活动课展示12月:总结期中考情况,研究期中后工作

九年级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教委规定进行教学,“以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回顾我们上学期的工作,在化学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付诸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了更好的开展本学期的工作,提高本校化学教学质量而努力,继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加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二、现状分析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根据期末考试各班成绩看,各班学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较为严重。本着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获,效率更高的目标,通过备课组的教研活动,我们制定了九年级下学期的化学复习计划。

二、工作目标

1.坚持理论学习,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理念要适应时代要求,努力改观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认真学习,准确把握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策略,认真领会“中考指南”精神,认真制定好总复习计划,确保中考化学学科的合格率和优秀率。3.每周集体备课要讨论上法,每位同志真正的研究教学案的个性化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及时总结,做到每次有收获,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集体备课时认真讨论好培优和补差工作的具体方法,并认真实施,做到有效。5.在学校各部门的领导下,备课组各位老师齐心协力,勤奋耕耘,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到学校提出的目标,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把常规工作做得精细,及时检查教学案、作业批改、听课情况,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和各位组员的自身素质,争创优秀备课组。

三、工作措施和教学要求

1.备课组各位教师均要参照教学进度,结合本班学生实际,调整教学计划,以保证全校化学教学的有序进行。

2.根据学校的统一布置,扎扎实实抓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每次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教学案既统一又各具个性。课堂教学要讲究教法,培养学法,做到程序要规范,环节要紧扣,知识要落实,能力要提高。认真研究教学案的生成,多研究中考试题,教师人人参与找好题。3.真正的研究教学案的个性化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并且及时总结,做到每次有收获,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4.新课结束后,进行知识点的全面复习,按知识块有条理的复习。专题训练与综合练习相结合,教师要少讲,学生要多练。

5.本学期第七章涉及化学方程式多,帮助学生过好三关。建立学习小组,让学生互帮互助,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6.做好本学期的实验考查工作。利用一切机会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工作,抓好两头,促中间,从课堂上要效益。认真讨论好教学案,组织好预约听课,以及听后反馈,特别是青年教师要多听老教师的课,老教师多听青年教师的课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7.坚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培优教学案以中考题中的中档题为主,注重学生基础的夯实和能力的提高,针对上一学期培优中学生对培优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因此本学期将减少题量,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完成并当堂反馈。对于补差,以最基本的中考中的基础知识和教学案中错得较多的题为主,把补差放在平时的课堂和课间,课后的补差学生要逐一过堂。每位教师坚持参加每周一的备课组活动,讨论教学案,统一进度,共 同探讨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讨论培优和补差的方法和内容。

8.每位教师相互勉励,取长补短,主动、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的教学活动,每位教师要认真上好家常课,要严究教法。每位教师要勤于记录,经常写感受及论文。

初中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务处工作计划、年级组工作计划为指导,紧紧围绕“学习、和谐、落实、突破”的工作总目标,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开拓思路、积极创新、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新课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09年的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团结协作,努力钻研,创新发展,积极构建和谐教研组。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主发展力

3.注重对教材的理解,加强课改研究。做好毕业班学生的化学教学工作,使学生树立信心,努力拼搏,积极的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去。4.发挥学科特色,丰富教学内容 5.校本教研-----常态录像课:组织同组教师观看、交流研讨、反思,以达一人作课全组提高;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会,着重研究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6.做好资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资源共享。7.争取“优秀教研组”“学习型教研组”

三、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注重精神引领,不断创新发展

1.思想决定行动。向本组教师大力倡导:“自强不息、真学实干、全力以赴、追求卓越”的精神。鼓励本组教师积极承担区、校级各种观摩课、评优课

形成一个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初三化学教师团体,做到初三化学组的整体优化。

2.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通过教师的爱心、学识、机智、能力、责任心、人格魅力等方面的影响,做到公平公正、率先垂范、有效沟通使教师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尊敬爱戴老师,从而逐渐促进健康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铭记: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

3.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既是管理者又是服务者,但首先应该是服务者。不利于学生发展的话不说,不利于学生发展的事不做。

(二)注重学习引领,促进本组教师的自主发展

1.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主发展力。业务学习与专题研究相结合。每次教研组活动把学习作为固定板块,精选学习内容,组内教师轮流推荐优秀文章、教学交流增强学习的时效性,帮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注重研究。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课堂实效性的研究。

(三)增强常规管理力度,提高工作实效

1.结合教务处工作安排,收集整理教学资源,达到校内资源共享。每位教师注意平时将资料分类整理收集,注重可参考性和实用性。原则每月整理一次,学期汇总一次。

(1).教案或教学设计:标明章节、课题、课型(2).课件:标明章节、课题

(3).论文:标明论文题目及获奖情况(4).课堂实录:标明章节、课题、课型

(5).习题:标明章节、课题、检测所用时间、答案。2.教研组活动

提前布置活动内容、安排教师分析教材,说课、评课,统一备课,统一布置作业,并把备课的重点放在教学方法的确定和难点的突破上向课堂单位时间要质量。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要求听同组教师、同班教师的课。

3.每月检查一次教案、作业、听课记录等,并做好详细记录。4.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和教学经验总结,并上交参加各种评选。

5建立谈话制度,任课教师不定期与学生谈话,多沟通多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波动。

(四)校本教研

1、重视科研工作,申报本组课题,加强本组教师的科研意识,以科研带动教学工作。每位教师都要有自己明确的科研课题。

2、组织好常态录像课、研究课活动。以备课组为单位每人准备两次公开课;组织备课组复习研讨会

3、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袋内收集教师在学科上的个人发展计划、教学反思、案例、论文、公开课资料、教学质量分析等

(五)稳中求升,力争09年中考再创新突破

1.以课堂教学为主线为突破口。教学上立足以“改变师生教和学的方式”为中心,将“以学定教、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作为课堂改革的主旋律,切实在课堂组织形式、学生学法和教学策略上优质的突破。重视考试信息和策略研究,抓好试题和学情分析。

2.每位教师以教学反思的形式,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听组内教师的课,及本班任课教师的课。利用好身边优秀教师资源。

3、研讨提高优秀率的具体措施,争取09年有更大突破。

四、对本组成员要求:

1、按时参加教研组活动,提前准备好活动内容

2、安排主讲人认真准备、内容充分。备课包括教案、实验、课件、习题。

3、每次测验成绩要登统,将试题分析、学生情况分析一并上交组长

1月:复习,研究准备区调研考

化学教学设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