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作文的积累方法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6-60175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27 14:44:2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作文的积累方法

作文的积累方法

说起作文,老师们最头痛的是内容空洞乏味,情感空虚矫情。当下学生的文章,没有具体生动的素材,没有独特新颖的思想观点,没有动人心扉的真情实感。本来是一群朝气蓬勃的花季少年,写出来的文章却是老气横秋,了无生机,用看似华丽的辞藻掩盖了思想内容的贫乏,用看似花哨的语言掩盖了心灵情感的空虚。

原因何在?简单而言,有以下三点:一是生活体验太少;二是真实素材太少;三是情感积淀太少。找到了病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变“少”为“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鼓励学生抒写真实;教会学生积淀情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教给学生写作,首先要教给学生体验生活。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文章就是写生活。我们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感受、学会思考。

一、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世界

激发学生对接触到的人和事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春天,让学生观看花鸟虫鱼,杨柳吐絮;夏天让学生观看万木葱郁,昼晴夜雨;秋天让学生观看北雁南迁,云舒云卷;冬天让学生观看草木衰败,白雪皑皑……总之,我们要让学生

观察他们周围可以观察的一切,不能观察到的,我们就要

二、让学生用心聆听周围的世界。

关注生活,不仅仅要用五官去感触世界,更要用心去聆听。眼里看到杨柳吐絮,心中便感到勃勃生机;眼里看到昼晴夜雨,心中便感到世事变局……只要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在生活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把观察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是不是老师就可以完全放手呢,当然不是,因为

三、教师要指导观察的方法。学生的观察有时候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缺乏认知的整体性;有时候是漫无目的,毫无头绪,缺乏认知的条理性;有时候又是思维禁锢,因循守旧,缺乏认知的新颖性。我们要让学生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有的放矢,有条不紊;发散思维,独立创新。总之,我们教学生写作就像教他们学骑自行车,要慢慢地放手,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少摔跟头。只要我们精心培养,相信学生的观察力一定可以迅速提高:于宏观处一览天下;于细微处明察秋毫。

低眉信手续续“谈”说尽心中无限事

——鼓励学生抒写真实

学生的写作趋于模式化,习惯用大量的堆砌引证来掩盖空虚的本质,几乎放弃了独立思考。因此,教给学生写作,就要鼓励学生抒写性情,写出自己最真实的内心世界。

一、抒写真实,要有真实的思想

对社会人生的认知,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不能以专家学者的思想去规范学生的思想,对于学生在写作表达中一些不成熟的地方,我们要想巢宗祺教授说的那样,“学会宽容”。在一些问题上,学生们只要能提出新颖而合理的见解并且能给予恰当的结实便已经很不错了,我们没有必要过分计较他们发表看法时存在的某些不成熟的东西。

二、抒写真实,要有真实的语言。

学生在写作中习惯模仿他人语言,这也无可厚非。因为毕竟学习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由参考到模仿再到独立创作的过程。但是,在学生的模仿过程中,我们老师一定要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让我们的学生在模仿时学会变通,否则便会失去文章的真实性,甚至会闹出笑话来。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来说,学生们在初学写作的时候往往要写到好人好事之类的文章,而大多数学生又总会写到帮助一些“老爷爷老奶奶”等,而这些接受帮助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接受帮助之后又总会对学生们说“谢谢你!你真是个学习雷锋的好学生……”。但是,据我所知,我们这个地方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在接受了帮助之后,最有可能说的便是“多亏了你啊,孩子……”

“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我们应

该让学生明白人物的思想、语言必须符合他们自身的年龄、身份等,并且要指导学生在模仿时学会变通。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教会学生积淀情感

“为文者,情动而辞发。”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呢?就从我们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验而来。很多学生写作文,不去从身边细微的小事中寻找感人的闪光点,而要去杜撰一些假大空的东西来吸引别人的眼球。其实,他们不知道,一位真实的在寒冬深夜里起来为孩子掖被角的母亲,远比一位杜撰出来的为了孩子读书而沿街乞讨的母亲更让人感动。

要教会学生积淀情感,就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动,就从感动于那些最质朴的爱中开始,让我们的学生学会感动。记得一次作文训练课,我要求学生写一篇主题为“我的父亲(母亲)”的文章,刚看到题目的时候,学生们都觉得这是老生常谈,觉得没什么可写。于是,我先后给学生们播放了刘和刚的《父亲》、崔京浩的《父亲》、阎维文的《母亲》、彭丽媛的《白发亲娘》几首感恩父母的歌曲,让学生在这种深沉的情感和旋律中去感悟父爱、母爱,有不少的学生,尤其是女同学听得潸然泪下。结果,那次作文出现了不少美文佳句。如“爸爸的脚,是一双历尽风雨、踏遍泥泞的脚;是一

双纯朴厚实、充满自信的脚。在他的脚印上,深深印刻着岁月的艰辛,饱含着深沉的父爱”,“昏黄的灯光下,母亲手中的缕缕银线,为儿缝出一片爱的天空”,“母亲,您是我生长的根,我是您理想的果。额上的皱纹,记载着您的坎坷,古铜色的脸,标写着您的坚强”。

作文必须厚积而薄发,语短而情长。只要我们能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鼓励学生抒写真实,教会学生积淀情感,我想学生们最终也一定能够写出思想深刻,感情真挚的文章吧?学生们的作文尽管存在着种种的不好,我想,只要我们精于指导,再加上学生的刻苦努力,一定也会有一点起色吧?

第二篇:·作文材料的积累方法范文

·作文材料的积累方法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学生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

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积累作文材料呢

一、背诵积累。指导学生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学生读而不背,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对学生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一般说来,教学每册教材,教师要做到:①选择一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优秀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②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其中片断,指导学生背诵。并要他们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内化。③指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而且便于把书本里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时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结构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

二、生活积累。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帮助学生积累生活,是学生作文之溪长流不竭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要:①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②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③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④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

三、阅读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鼓励他们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把材料分类,如按内容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学生胸中有材料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是指日可待了。

第三篇:作文材料的积累方法

作文材料的积累方法

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学生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习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人可写,有景可摹,有情可抒,作文的难就转化为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应怎样通过多种渠道积累作文材料呢?

一、背诵积累。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读而不背,作文时就会感到笔力不足,词语贫乏。因此,应充分利用小学年龄段是一生中记忆的最佳时期这一特点,对学生加强背诵指导,强化记忆,帮助他们积累起终生受用不尽的材料。

一般说来,学习每册教材时,要做到:①选择一些写人、叙事、绘景、状物的优秀课文,让学生整理背诵掌握全篇。②对于不便全篇背诵的课文,可选择其中片断,指导学生背诵。并要他们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内化。③指导学生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学生不仅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而且便于把书本里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作文时想用某些句式、段式结构方法,也就如探囊取物了。

二、生活积累。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积累生活,是学生作文之溪长流不竭的重要前提。因此要:①多观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②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回顾总结。③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人与自然》等,以扩大见闻,丰富生活。④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

三、阅读积累。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把材料分类,如按内容分成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做到胸中有材料,厚积而薄发,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是指日可待了。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浅谈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肖大秀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但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绞尽脑汁,找不出东西可写,或写出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缺少条理,像记流水账。终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他们对作文不感兴趣,没有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二是学生没有把生活中得到的素材积累起来。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细心地发现并积累作文的素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

一、在生活中积累

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作文材料来自我们的生活,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社会环境与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实践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因此,对身边的人、事、物、景时刻留意,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有效途径之一。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

二、在阅读中积累

大诗人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名句深刻地揭示了阅读和写作的内在联系。作文是字、词、句的综合训练,阅读不仅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还能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丰富表达方式。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写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课外活动进行展示,诸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知识。通过这样不断的丰富知识,开阔视野,积累词句,使他们的知识和语境经验逐渐丰厚起来,写作时自然得心应手。

三、在日记中积累

日记,日有所记,记有所得,得有所悟,悟有所思,每日如此,善莫大焉!日

记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法。在日记里学生可以写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事,真实地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总结学习、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积累了素材。

四、在交流中积累

作文的基础是说话,要写好先要说好。虽然许多人写文章,并不一定一边写一边口上说着,但是他们在心中还是默默地在“说”。小学生刚刚学写作文,在还不习惯于“心中默默说”的时候,先练练“口头响亮说”,有利于认识到说话与作文的关系,可以打消对作文的害怕心理。因为“说”毕竟比“写”容易。每个孩子因个体不同,观察生活的角度不一样,体验各不相同,提供机会让学生把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及感受进行交流,孩子在倾听和思考的过程中将学到更多观察方法,体验到更广的视角空间。

五、在学习中积累

学生有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但还需要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习作教学过程当中,应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叙事、状物、写人、开头、结尾和安排篇章结构的,强调学生习作时,该如何审题、如何选材、如何构思等,使他们养成未成文先成纲的习惯。总而言之,只要我们转变作文观念,更新指导方法,孩子的习作能力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习作困难一定会冰雪融化。

对学生而言,只要有丰富的素材,就能写出好文章。而作文素材俯首可拾,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多鼓励学生多用心观察,注重积累,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作文是“无话可说”的局面也会得到改善,作文水平也必将得到提高。

第五篇:积累资料的方法

一、毕业论文资料搜集的范围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详尽地占有资料,一篇五千字左右的论文写成,可能要搜集到几万、甚至几十万字的资料。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的基础,没有资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研究无从着手,观点无法成立,论文不可能形成。所以,详尽地占有资料是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的另一项极重要的工作。

毕业论文写作之前,至少应当占有如下五个方面的材料:

第一,第一手资料。第一手资料包括与论题直接有关的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包括图表),譬如:统计材料、典型案例、经验总结等等,还包括自己在亲自实践中取得的感性材料。这是论文中提出论点、主张的基本依据。没有这些资料,撰写的毕业论文就只能成为毫无实际价值的空谈。对第一手资料要注意及早收集,同时要注意其真实性、典型性、新颖性和准确性。

第二,他人的研究成果。这是指国内外对有关该课题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撰写毕业论文不是凭空进行的,而是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对于他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就可以不必再花力气重复进行研究,人们可以以此作为出发点,并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发、借鉴和指导。对于他人未解决的,或解决不圆满的问题,则可以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再继续研究和探索。切忌只顾埋头写,不管他人研究,否则,撰写的毕业论文的理性认识会远远低于前人已达到的水平。

第三,边缘学科的材料。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人类的知识体系•呈现出大分化大融合的状态,传统学科的鸿沟分界逐渐被打破了,出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分支学科及边缘学科。努力掌握边缘学科的材料,对于所要进行的学科研究,课题研究大有好处。它可以使我们研究的视野更开阔,分析的方法更多样。譬如研究经济学的有关课题,就必须用上管理学、社会学1jl、理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知识。大量研究工作的实践表明,不懂一些边缘学科知识,不掌握一些边缘学科的材料,知识面和思路狭窄是很难撰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

第四,名人的有关论述,有关政策文献等。名人的论述极具权威性,对准确有力地阐述论点大有益处。至于党的有关方针、政策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又能反映出现实工作中面临的多种问题,因此,研究一切现实问题都必须占有和清楚这方面的材料,否则会出现与党的方针、政策不一致的言论,使论文出现很大的缺陷。

第五,背景材料。搜集和研究背景材料,这有助于开阔思路,全面研究、提高论文的质量。例如,要研究马克思的商品经济理论,不能只研究他的著作,还应该大力搜集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等背景材料,从而取得深入的研究成果。

二、资料搜集和分类的方法

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常用的主要有以下方法:

第一,做卡片。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易于分类、易于保存、易于查找,并且可分可合,可随时另行组合。卡片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到文化用品商店去购买。一个问题通常写在一张卡片上,内容太多时也可以写在几张卡片上,当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要不要做卡片,可根据各人习惯,不必有死板规定。

第二,做笔记。做笔记这是任何一个毕业论文撰写者都必要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书报杂志时,搞调查研究时,要随身带笔和纸,随时记下所需资料的内容,或有关的感想体会,理论观点等。在做笔记时,最好空出纸面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供写对有关摘录内容的理解、评价和体会。

第三,剪贴报刊。将有用的资料从报纸、刊物上剪下来,或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再进行剪贴。把应剪贴的资料分类贴在笔记本、活页纸或卡片上,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节某某沙写的时间。

无论是用卡片收集资料,还是摘录资料,还是剪贴资料,都必须注明出处。如果是著作,则要注明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如果是报纸,则要注明作者、篇名、版次、报纸名称、发行年月日;如果是杂志,则要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称、卷(期)号、页码等,以便附录在毕业论文的后面。

对收集来的资料不要随手一放,置之不理,要认真阅读,仔细加以分类,进行研究。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主题分类法。按照一定的观点把资料编成组,这“一定的观点”,可以是综合而成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拟定的观点。

例如,为研究培育建筑劳动力某地场的前提条件,作者拟定了自己的四个观点:一是某地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为建筑劳动力某地场的产生创造了客观环境;二是建筑产品某地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某地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三是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劳动力某地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四是建筑劳动力某地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并按这四个观点对资料加以分类,这样可以加深对资料的认识,进一步使认识条理化、系统化。

第二种,项目分类法。即按照一定的属性,把收集的资料分项归类。下面介绍一下辽宁大学的王连山同志列的项目分类:

1.经典作家、名人言论

2.概念 理论类项目

3.科学的定义、定理、公式、法规

4.一般公理、常识、成语、谚语、密句、名言

5.资料作者本人的观点

1.个别事例,包括资料作者所引用的古今中外的事实、人物活动、言论、诗词等 事实类项目

2.各种统计数字、图表

3.资料作者的片断论述

1.本人随时记下的感想

2.观察所得 随想类项目

3.调查所得

4.零星的文字记录

三、对搜集到资料的整理

对搜集到的资料如何进行整理呢?资料的整理过程实质上是资料的辨析过程,这里有几方面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一是辨析资料的适用性。选择资料的依据,只能是作者所要阐明的中心论点。什么资料可用,什么资料不能用,都要根据这个中心论点决定。毕业论文的中心论点一经确定之后,它就是统帅一切的东西,资料必须服从于中心论点的统帅。不能把一些不能充分说明问题的资料搬来作牵强附会的解释,也不能将所有资料统统塞进文章里,搞得文章臃肿庞杂,中心反而不突出,扩大了篇幅。比如《“城某地更新”与园林绿化关系的几个问题》一文,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有关园林绿化的资料,却没有搜集城某地建设与园林绿化关系的资料,这些不适用的资料塞入论文之中,导致论文中心被冲淡,降低了论文质量。

二是辨析资料的全面性。如果材料不全面,缺少了某一方面的材料,论文的论述也往往不圆满、不全面,会出现偏颇、漏洞,或由于证据不足难以自圆其说。以《浅论厂长负责制与职工民主管理》一文为例,由于作者只搜集了两者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资料,没有搜集两者存在矛盾的资料,结果文章只做了一半,如何处理好两者矛盾这一重要方面被疏漏了,大大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三是辨析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真实与否直接关系着论文的成败。只有从真实可靠的资料中才能引出科学的结论,在这方面要注意:其一,要尊重客观实际,避免先入为主的思想,选择资料不能夹杂个人的好恶与偏见,不能歪曲资料本来的客观性;其二,选择资料要有根有据,采用的第一手资料要有来历,选取的第二手资料一定要与原始文献认真核对,以求得最大的准确性;其三,对资料来源要加以辨别,弄清原作者的政治态度、生活背景、写作意图,并加以客观的分析评价,社会科学方面的资料更应该注意这一点。

四是辨析资料是否新颖。所谓新颖的资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前所未有,近期才出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发现、新方向。比如《股份合作制经济几议》一文的作者,选取了当时中国大地上新出现的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中的新动向进行研究。另一方面是指某种事物虽早已存在,但人们尚未发现其价值,这同样是新颖的资料。比如《试论人口与经济的循环》一文中,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早已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这也是客观事实,这两种循环会带来两种根本不同的后果,而这以前人们几乎没有认识。现在以两种循环的资料来揭示两种循环的后果,从而阐明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资料。所以,所谓新颖,不仅仅对资料产生的时间有所要求(不能太陈旧),更重要的是要从普遍常见的资料中发掘别人尚未利用的东西。

五是辨析资料的典型性。所谓资料的典型性就是指这种材料对于它所证实的理性认识来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恩格斯的《论权威》,选择了纺纱厂、铁路、航海三个例子作为论据。第一个论据阐述得最详细,第二个论据比较概括,第三个论据只是轻轻一笔。他没有用更多的阐述,就把问题说明了:“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不管社会组织怎样,在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下,都是我们所必须的。”材料不多,却具有无可辩驳的逻辑力量。产生这样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材料选得十分精悍典型。

作文的积累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