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创新教学与整体素质培养
编辑:琴心剑胆 识别码:16-83563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3 16:56: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创新教学与整体素质培养

美术教学论文:美术创新教学与整体素质培养

马约尔先生写下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现在的学生正是未来的创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能否位于科学技术的制高点。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

新世纪之初,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启动,这对彻底达到美术教育的创新与整体素质培养迈开了重要一步。

美术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它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 低年级美术课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注重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能力转化为成果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可采用悬念引新、激发兴趣、启发诱导、发散思维的探究学习方式,有意识设置一些环节,让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例在<<撕纸添画>>这一课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利用一张已撕好的较明显图形的纸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逐渐过渡到自己动手操作。我要求小朋友上下左右分别观察撕下纸片的形状,并进行适当的添画。这一过程是学生思考、发现、创新的过程,它集脑与手的结合,既符合低年级小朋友好奇的心理特征,又促进思维创新的发展。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创造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其中,它推动着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而这其中创造能力的产生正是创造性思维的闪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教师为学生种下创造性思维的种子,将来必成为创造型的人才。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新课改中要不断更新自我、完善自我、塑造自我。当我们问这个世界是谁创造的,回答是各种各样独立的人创造的,是有独立思维的人创造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在<<美丽的铅笔头>>中,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怎样做的步骤,更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制作一个有个性的铅笔头。在发散思路上,要求学生们想象它还可以利用哪些材料制作,这些材料又还可以制作什么样的装饰品来,逐步深入,以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创造生活、美化生活。

二“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都有美的存在,要唤醒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必须让他们感受到美术的魅力。艺术教育的内涵是广泛的,对少儿的艺术教学,我们不能停留在学校里,停留在固有的书本知识上。要大胆鼓励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由于低年级儿童刚接触美术知识,他们的模仿能力和记忆力都很强,所以我认为教师可以很好的利用这特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把自己喜欢的情景画下来。把生活的东西扩大化、创新化,把自己的情感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来。<<小动物盖房子>>正是集观察、情感、创新一体,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吸引小朋友,以悬念让小朋友自己动手解答。把生活中常见的房子,常见的事物,如苹果、橘子、香蕉、西瓜、蘑菇等等。通过观察、思考把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融入到美术作品中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到美处处存在。我们要从少儿的长远发展出发,去巧妙地,耐心地,愉快地激发,善于发现和激发孩子用真实的心灵去感受,去演奏和描绘。

用心爱心专心 1

第二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而获得审美享受和美术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提高人的审美趣味、陶冶高尚情操。但鉴赏力是一种非经教育而不能具备的特殊能力,人可以生来就是艺术家,但要成为鉴赏家必须通过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感受到鉴赏课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我们经常会听到学生评论老师,有些老师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却教不好学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怎样将自己所知传授给学生并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接受,我一直在探求。下面我谈一下自己粗浅的感受。

一、任何教学,都要将完整统一的知识分解成不同的要素,并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框架中向学生加以传授,美术鉴赏教学也不例外。比如东西方绘画艺术的鉴赏教学,“具有不同文化意识、美学观念和审美风貌的中西艺术,当作用于欣赏者时,便呈现出不同的审美效应。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既能与东方画家的审美意念共鸣,又能理解西方画家的情感与艺术语汇,以此达到一石二鸟之目的。

什么样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呢?又如何比较呢?教材中也给了一些提示,如同样以精美绝伦的人物形象塑造,表现贵族妇女生活的传世名作《簪花仕女图》和《蒙娜丽莎》。首先从表现内容上找出差异,前者于公元八世纪出自中国盛唐宫廷画家周昉之手,后者则为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大师达芬奇晚年的不朽之作。两者作品产生年代虽有先后之分,但都产生于太平盛世,画家都以严谨的写实画风表现了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女性的端庄与安详。只是前者内涵着闲适与自得的心态,后者则表现得优雅而神秘。其次要主要引导学生花精力对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别进行探究。《簪花仕女图》是典型的中国画长卷,在高46厘米,宽180厘米的画面中,展示了采花、看花、漫步、戏犬四个情节段落,刻画的六位妇女或呼应、或独立、或聚、或散;散点结构的画面没有背景衬托,只画了两条狗、一只白鹤、一棵花树,作为点缀,并以此建立人物间的情节关联和画面结构。《蒙娜丽莎》则是典型的西方油画肖像,在高77厘米,宽53厘米的画幅中,截取主人公胸像,集中全力于人物面部那“神秘的微笑”以及那双富有青春气息的手的刻画。画面背景也是西方式的一丝不苟,明暗光影、空气远近,表现性的环境衬托,在再现的可视可感上,体现了典型的西方审美追求。常言到不比不知道,对于东西方在艺术风格上的差异这下就了然了。所谓鉴赏我认为一定要有别于以前的欣赏教学模式,在感受,体验与识别方面狠下工夫,给学生提供多看和多比较的机会和正确的引导。

高中人教版美术新教材在编写时大多是基于比较的方式编写的,如将中西建筑的比较,中西造型观念的比较等。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在未来的美术鉴赏中加以运用,等于教会了一种鉴赏的方法。

二、追根求源,亲身体验是中学生鉴赏美术知识的捷径。也使美术鉴赏教学由静态转向动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很肤浅,知道画家画了些什么,但不了解画家是如何画出的,只是看热闹,看不出门道来,对于艺术品的鉴赏仍然是个睁眼瞎。因此我在教学中先确定美术教学的脉络,把课程分为鉴赏、绘画两部分,赏、技同步推进,分阶段交叉授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画的鉴赏教学、书法艺术上更为可行,因为中国画的技法程式在创作中占有突出地位,无论花鸟、人物、山水,工笔还是写意所需的工具材料简单,教学内容亦可从临摹古画进行,从继承古人的“笔墨规矩”入手,体悟“古人之神妙”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千讲不如一练,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压力较大,美术教学改变知识讲授过多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还是相当欢迎的。西方绘画油画技法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太可能,但可通过素描临摹和写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民间美术可选择剪纸这些简单易行的种类在教学中实施,总之,只要我们大胆去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法总会找到。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随着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我校高中部都配有多媒体教室,这使的上美术课时可图、文、声、并茂,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但这需要老师课前作更多的准备,我和我校的另外一位美术老师一起,把美术知识分类做成了教学课件,虽然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但现在上课只要课前做一些小的调整和补充,就可以了。多媒体教学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容易对知识理解和产生兴趣,有些教材内容可适当加入视频,比如一些名家绘画示范vcd,探索栏目出的《千年书法》等与美术有关的电视节目等.都可通过剪辑加入课件.使学生产生兴趣,丰富知识开阔视野。

四:充分利用地方资源进行教学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我校的艺术展室有很多和学生历届书画展、艺术节的作品,新生入学我们带领他们参观,并对学生们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美术其实离我们的生活很近。此外,美术展览馆不仅有很多名人字画,灵壁奇石,还有很多书画艺术展,带领学生去开阔眼界,拓宽学生的艺术、文化视野,努力去挖掘在我们身边可利用的美术资源吧!

五: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节课老师讲的天花乱坠,学生要么如痴如醉,要么昏昏欲睡,下课以后,结果都是啥也不会,(美术课又不考试,我们干吗费脑子记呀,主科还记不完呢!----学生如是说)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教出一大群忠实懒惰的听众,却无法使孩子们成为有艺术头脑,能独立进行艺术思维的人。因此我认为老师可以“懒”一些,给学生一些课题让学生进行分组研究,集体备课,最后每组推选一位学生来上课,老师呢,当学生当助教都可以,让学生在收集,准备的过程中,体验鉴赏文本,收集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带来的成功与满足,享受学习的快乐,培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自主学习,先行学习,合作学习应该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了。

教无定法,一个教师如果每次上课都是一层不变的教学方式,那只能说明你是个确实懒惰的教师,学生一定会对你产生审美疲劳,好的教师,应当总是能给学生惊喜,让学生体会学习美术的快乐,那么每一课都没有固定的模式,老师就要不断的实践、反思、总结,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生机。

第三篇:高中美术教学论文2篇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2篇

美术教学论文 让高中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心理情绪

托尔斯泰说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展现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方法,积极创设与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直观、生动、富有新意的教学情境,使相对枯燥的美术知识呈现出美感和灵性,给学生以认知方面的启迪和暗示,以此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的心理情绪,使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逐步由好奇升华为兴趣,在轻松、和谐、愉悦中兴趣盎然地掌握美术知识。在教学《人间生活》一课时,我们上课伊始先给学生播放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视频片段。通过视频创设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兴趣,使学生形成主动心理趋向。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考:①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穿戴有什么特征?②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③上千年过去了,我们是怎么知道当时的服饰的呢?视频情境构建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在学生探索解决相关问题后,教师及时展示张萱的《捣练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和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学生自然带着浓厚兴趣投身对作品的分析欣赏,在动态、活化的课堂探究中多角度了解、认识画家对世俗生活的精彩描绘。

二、开展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深化学生独立学习美术的情感投入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个性发展,倡导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学习方式。因此,高中美术教学应该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提升课堂活力的突破口,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本着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的原则,以发现和解决问题为主线,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增强课堂互动,给学生搭建自主获取知识的平台,深化学生独立学习美术的情感投入,使学生学会在快乐的心态中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在教学《深沉雄大的秦汉雕塑与绘画》时,我们没有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进行讲授,而是先组织学生深入阅读教材,再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下列教学问题:①秦汉雕塑的种类,分析其异同。②秦汉陶俑的艺术特征,感知认识其造型的特点。③秦汉石刻的艺术特点。④秦汉绘画的种类,分析其艺术特点,感悟作品之美。⑤秦汉艺术的总体风格。对于教学问题的合作探究,只需教者轻松点拔,学生独立、愉快地发现艺术的真谛,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切实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实施及时恰当的激励评价,愉悦学生自信学习美术的情感体验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高中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成功,期待着老师能给他一个鼓励、一份肯定。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快乐地学习,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度及自身条件建立科学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关注学生美术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欣赏、发现和激励为基本原则,从多个角度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自信学习美术的情感体验。一个男同学性格有些内向,总是觉得自己缺少美术学习和欣赏的天赋,学习兴趣淡漠。在欣赏《布雷达的投降》时,他的一番关于“抵抗”与“投降”对于和平不同贡献的说辞,别有一些新意。我立即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并由此萌发了学习的欲望。我就此为契机,在课堂教学中施以“特别的关照”,没多久,他的美术素质就有了明显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添了学生扬帆启航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学习的灵感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是焕发高中美术课堂生命活力的“催化剂”。

让美术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是高中美术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我们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教学风格、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才能让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高中生审美能力与创新培养

众所周知,美术作为艺术门类的一种,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学校美术教育要想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必须要营造教育大环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新美术教育教学方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把美术欣赏教学落到细处,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艺术熏陶。

一、创新教学,模式自由

传统的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师一言堂,忽略了学生这一主体的存在,教师夸夸其谈,学生被动参与,甚至强颜欢笑。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导致学生不喜欢上美术欣赏课。

课堂教学是一个独立的认知系统,其中充满了师生的鲜活的生命力,既是通过学生的认知、实践、发展以及不断循环上升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师生、生生之间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交流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光靠教师讲赏是远远不够的,师生互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如讲授《美术欣赏导言》时,我鼓励动员学生自己先谈谈美术有哪些功能,不论对错。学生往往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来谈:装饰家居,点缀房间,欣赏画作,陶冶情操等等。精致的工艺品、漂亮的衣服、别致的发夹、美丽的窗帘等均需要美术设计。这些都是学生对美术的直觉感受。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引导,讲述一些美术小知识,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条分缕析、拨雾见山,突出并强调美术的三大作用:审美作用、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此外还可以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素质的目的。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组织讨论,可以提高学生听课质量,效果远比教师满堂灌、一言堂好得多。开展美术课欣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认真倾听学生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就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传统美术欣赏课停留在对美术作品平面欣赏之上,多媒体的普及,可以将美术作品立体化,高科技和艺术作品融为一体,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质。多媒体教学融欣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绚烂多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的理解和掌握相关美术知识。如讲授《中国陶瓷艺术》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等章节时,信息量之大,传统课堂教学无法一一展示,学生只能摘取片面了解,而多媒体将课堂四十五分钟作了最大限度的利用,把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最富民族特色,在世界美术史上竞放异彩的陶瓷器、玉器、青铜器、丝织品和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宫殿、坛庙、佛塔、园林等建筑生动地呈现出来。大量的信息,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兴趣盎然,精神极度亢奋,学习效率及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我国古代美术的辉煌成就。

实践证明: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认识的深浅程度与课堂教学手段相关,多媒体的应用,使得美术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适应了时代的需求,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学生对艺术的认识就越容易深入,促进了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审美理解能力。

三、拓宽渠道,欣赏乡作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幅员广阔,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富有乡土特色的地方艺术文化。新课标要求,基础教育阶段要为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振兴家乡、造福家乡的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补充,增加了不少乡土美术作品的赏析。“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 一课中,我根据常州处于长江下游的地理特点,补充了 “ 江边是故乡,我手画我家 ” 这一内容。不少学生如同写作文一样,再次对家乡仔细观察,产生了亲切感。每年的常州恐龙文化节,我便抓住机会,带领学生参观恐龙园,要求每位同学设计一幅以常州恐龙文化节为主题的招帖画。由于许多同学常去恐龙园,对这一文化主题非常熟悉,巧施丹青,便出现了许多构思独特的好作品,有的还在市里获过奖

实践证明: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因地制宜,适当补充乡土内容,既能拓宽教材的外延,又能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激发了爱乡之情。

四、激活情商,搭建载体

传统美术课程内容比较单调,仅仅局限于美术这一门学科内容。新课改后,教材内容体现了综合要求,也要求教师施教时运用综合手段进行综合性内容教学,立足学生的整体人格发展,强调建立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我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结合新课标理念,启发、引导为主,设置 “ 提出丰富问题所需的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 ”,收到很好的效果。讲授中国古建筑——《故宫》时,我先播放2008北京奥运会会歌《北京欢迎你》,渲染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歌声一了,我就切入主题,由欣赏音乐延伸到欣赏美术,让学生将激情转移,把审美享受延续下去,使得美术这一凝固的音乐 ——空间艺术与音乐这一流动的画面 ——时间艺术融为一体。再如讲授《圆明园》时,先前的讲授过于沉重,学生沉浸在对历史的悲哀之中,我在最后一个环节切入歌曲《龙的传人》,师生同唱,“ 巨龙巨龙你擦亮眼,永永远远地擦亮眼 ”,将爱国主义情感在欣赏那个美术作品和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延续,把课堂教学的气氛推至高潮。

实践证明:综合欣赏能让学生产生人体谐振和情感共享,进入一个动静结合的立体思维,使艺术形象相得益彰,增加艺术作品的感染力。

当然,美术课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学习,掌握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文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的了解并融会贯通,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应用自如,坚持下去就能陶冶师生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第四篇: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高中美术教学初探

忻城县高级中学罗斌

摘要:高中美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要把美术教育的作用发挥出来主要是体现在课堂的美术教学上。怎样上好高中的美术课是美术执教同仁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要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其次是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是在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开放型;本土文化;鼓励性、多样化、评价机制

在高中课程中美术教育是一门必修课程,仍然是以教育为主要取向的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一堂优质美术课是可以把这些作用发挥出来的,但是,很多美术老师认识不到这一点,总以为自己所教的美术科知识并不为高考所用,因此,常常把自己本人和自己所上的美术课给边缘化了,换言之就是不重视。因为不重视上课才缺乏激情,才没有心去认真钻研教材,才导致课堂教学乏味。甚至有的教师甩开刚刚取用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说白了就是不想用、不懂用教材。有的教师干脆把教材内容统统换成了简笔画、漫画,课堂上教师随便讲讲,然后学生模仿画一张简笔画交上来就行了。这种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美术教学严重违背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初衷。那么,如何把高中美术教育教学搞好?借此,谈谈本人在美术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采取一些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美术教育受传统观念的禁锢,教学意识落后,很多美术教师依然坚持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只是知识与技能传授,教学活动仅限在教室里,教学内容也仅限在课本上,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示范,学生机械化的模仿,轻视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改革步伐。我们知道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必须及时地转变美术教学观念,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陶冶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等当作主轴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要使美术教学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用生活去解读课本,在生活中学美术,在美术中感受生活,使美术教育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比如,在一堂美术欣赏课上,当欣赏到米勒的《晚钟》、《拾穗者》、《倚锄男子》等绘画作品时,我除了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作品的构图、色彩以外,最大的教学亮点是还从作品中联系到现实农民的劳动情景,让农村来的学生介绍田间劳动情景,甚至让学生们走入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劳动生活,再组织学生谈论自己的感受。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农民劳动的甜美以及农民的善良与品质的高贵,从中感受到劳动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对农民对土地的热爱。这就是学习欣赏米勒的绘画作品时,课堂教学内容向实际生活作了延伸。因此,美术老师要注重开放型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善于打破美术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极限性,采取可行的开放型美术课堂教学。

二、挖掘本土文化,形成教材内容与本土资源相结合的美术教学课程

我们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而言,很多老师总认为这套教材难。其实,认真研究这套教材就不难发现其兼容生活性、社会性、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给师生留有创造性发挥的空间。新课改

下教师不能“死”教课本上的内容,要因地制宜,挖掘当地文化,就会发现各地有各地的优势。比如,拿我们忻城来说吧,忻城地处桂中虽然偏僻落后,但是我们忻城有壮、汉、瑶、仫佬、苗、回、满等15个民族,具有几百年的灿烂文化。忻城有红水河风光、有全国乃至亚洲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被誉为“壮乡故宫”的土司建筑群、有忻城闻名的民间工艺壮锦等都具有重要的美术教育价值。在美术课中我就好好地挖掘和利用这些资源。例如,当学习到美术鉴赏《中国民居建筑》这一课时,我把学生拉到“壮乡故宫”里零距离观赏园林式的建筑格局,感受其气势宏大、格调典雅、古色古香的艺术之美,鼓励学生用手中的笔去描绘那精制的屋脊翘角、花窗图案等,这样的教学活动给学生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深刻体验;当学习到《民间工艺》这一课时,我导入忻城壮锦,挖掘忻城各民族的民间工艺,激发学生兴趣;当学习到《绘画中的色彩》这一课时,我打开自己的资料库,把几年来用相机拍照下红水河畔一年四季的美景图片展示给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用色彩去表现自己心中的家乡,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教学目的。课本的资源溶量是非常有限的,美术教学是不能仅限在课本上的,必须要拓展到课本以外,但是也不可随意取材,教师必须经过仔细研究,选择最适合于教学的资源,才可以有效地为美术教学服务。

三、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有一位教育家曾就针对儿童教育精辟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这句话强调了儿童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其实,不光是儿童,高中生更加重视培养学习兴趣。因为在高中像美术这类不作为高考考察对象的科目往往会被学生“冷”视,所以要把课上好,首先是怎么做到让学生对美术课感兴趣。我的做法是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与灵活的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资源的运用、情境的创设、游戏活动贯穿过程、材质的变化使用等等,使学生的多种器官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高中美术篆刻模块第六课《印款合璧,相得益彰》这一课中,我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因准备材料而苦恼,这时候怎么办?没把这问题解决是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我并没有放弃这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而是想到了变化材质的办法,让学生用易于买到的橡皮块代替难找的石材,用小刀代替各种刻刀,这么一来学生们就可以动手完成一个个漂亮的印章作品了。这堂课下来既解除了学生找材料难的烦恼,又大大增加了学生对参与动手活动的兴趣。

四、重视美术教学评价活动,形成鼓励性多样化的评价机制

评价活动是美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其它科目一样,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是最有影响力的,评价得当会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直接关系到学生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等诸多问题。对学生自由创作的作品,切忌仅以教师的眼光去判断它的好与坏,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他们对生活的领悟程度,多肯定学生独具创造性的一面,激发学生创造、表现美的欲望,这样做,学生们自然会变得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的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欲望。

《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美术作业应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可以采用互评或座谈等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使学生明确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比如,高中设计模块的第二课《取“材”有道》,当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再利用废弃物作品设计之后,我采用教师评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做法是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的团结合作精神,肯定学生的设计成果,接着是让小组代表介绍说明本组作品的设计理念,接着是其他小组提出建议帮助完善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的评价活动我认为留给学

生探讨问题的空间更大,收获更多。

马克思曾引用黑格尔设想的一个比喻,来说明人类创造活动中实现其本质力量时产生的愉悦,这比喻之意是说“一个孩子,将一块石子投入水中,他看到水的涟漪不断扩大,他欣赏自己的创造,从中得到无比的欢快……”。从我们的美术教学角度去理解这句话,学生的学习成果就类似于那水中的涟漪,总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为快。如此说来,评阶活动中的一些鼓励性与表扬性的评价语言不正是教师给学生最好的学习“礼物”吗!学生受到教师称赞,他们的心情是无比兴奋的,也许将成为巨大的推动力促使他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的学习活动中去。

结语:尽管我们高中美术教学活动并不是美术院校那样把学生培养成为美术专业人才,但是我们高中的美术教育对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积极影响。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为那点“影响”而不断地去钻研、探讨,大胆开展具有特色化的美术教育教学。这既符合时代的要求,也促进高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参考文献:[1]杨明《大胆探索美术教改夯实学生审美素养》 [2]《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165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3]孙美兰《艺术概论》第173页

第五篇: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浅谈高中美术教学

近代,中国美的教育提倡者蔡元培先生提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我们目前在高中段实行的《美术鉴赏》教学就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不单纯是高考的部分内容。美术鉴赏的教学内容很多,但“美学观念是以具体者济之”,想来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心得。结合近几年的工笔国画教学实践,我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提高自身修养重于提高绘画技巧

中国画是一门全方面的高品位的艺术,仅有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傅雷在《家书》中这样对儿子说:“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因此,在学习初期,就要求学生平日加强修养,博览群书,浸淫中国的其他艺术,如古典文学、音乐等。傅雷曾经给儿子讲过这么一个故事,着名指挥家弗里茨·布希又一次问约翰·普理查德,“你上次看文艺复兴时代的绘画有多久了?”普理查德很惊异地反问:“为什么问我?”布希答道:“因为看了伟大作品,可以使你指挥时得到进步------而不致眼光短浅。”东方艺术向来有文学、美术、音乐、戏剧相通之说,一切艺术,到了最高层次,都是相通的。教育学生不仅仅为了提高技巧而画,而是为了提高整个的全面的涵养。应该看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仅仅是一个入门的过程,是学会学习方法的过程。孟德斯鸠告诫我们:“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我觉得这句名言实在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深思。如何使学生在走出校门离开老师后仍然能够不断进步,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教师就要教育他们在学生时代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古人常说:取法乎上,得乎其下;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教师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有一个较高起点,不仅是学识,尤其是品德。中国画艺术向有“人品”、“书品”、“画品”之说,人品高画品才会高。寓德育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熟谙的教学原则。

二、学习传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韩美林在《装饰助我》中强调:艺术家的生活,基本上都是“三部曲”,打基础,搞创作,建风格。首要的就是基本功。他告诫学生们,千万不能丢弃基本功。初学者对国画的基础课程----线描,往往容易心急手快,不知“慢即是快”的道理,殊不知根基不打好,如高楼筑于沙砾之上,后果不堪设想。中国画艺术实质上是线的艺术,把握住了线,就把握住了传统的灵魂。但就学生目前的认识水平来看往往把“线”这种富于独特表现力与形式美的表现手段退化为单纯的技术性操作,使“线”只具备画“形”的意义,“线”的审美价值与形式意味丧失殆尽。所以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线条观很重要。西风东渐以来,传统国画受到的冲击很大,一不小心把好东西也冲掉了一些,现在想捡回来还真不容易。目前绘画界的一些“现代派”,线的功力很差,或是不讲究用线,而用颜色覆盖住,或是采用各种特殊技法,掩盖其缺陷,自以为有特色有风格,实则是跌倒了没爬起来,索性打个滚儿的把戏。工笔画是中国绘画的原生态,这种以线勾勒、用色渲染的基本形式乃是中国一切绘画的基本描绘方法。从两千年前的帛画到六朝时期的绘画,可以看到“勾线、渲染”这一形式由定型到发展成熟的轨迹。这一形式到唐五代更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直到今日,我们仍能穿越时空,时时感受到那个时代绘画的辉煌。

三、天人合一是画者永恒的追求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谈了两千多年。季羡林先生对此有自己的看法:我不把“天”理解为“天命”,也不把“人”理解为“人生”;我认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我们人类,天人关系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画者而言,写生就是沿着“天人合一”的道路在走。中国画一贯坚持“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原则,要求学生坚持写生,生活才是艺术的第一源泉。好多同学经常抱怨自己创造能力差,正是忽略了写生。庄子云:“栩栩然之蝶,蝶之为蚁,继而化蛹,终而成蛾飞去。”凡学习三时期。宾虹翁对此强调说:“学画者师今人不若师古人,师古人不若师造化;师今人者,食叶之时代,师古人者,化蛹之时代,师造化者,由三眠三起成蛾飞去之时代也。”师今人师古人都是重要的,但更要师造化,即向大自然直接写生。现在的学生们往往借助相机等现代技术来搜集素材,虽然有其必要性,带来一定方便,但也造成学生依赖心理强,写生能力差的弊病。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多临摹优秀古人作品,更要加强写生练习,并作定期讲评展览,激发学生兴趣和上进心。经过长期训练,使学生养成写生的好习惯,做到手不离笔。另外,在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和写生训练的同时,教师不应该以教条主义的方法去框定学生,应懂得维护学生个性,懂得因材施教,启发学生找“食”,正像万物各有特点,学生也有各自不同的个性与素质。教出千篇一律的学生来,这样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艺术教育尤其如此。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 美术创新教学与整体素质培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