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陈青云——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16-235988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3-28 22:29: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陈青云——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

让“说的训练”进入数学教学

杨林尾一小陈青云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广大教师要把落实情感态度的目标作为己任,努力把情感目标有机地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成为很多老师困惑的问题。在农村教龄稍长的老师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教师在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景或数学活动后,鼓励每个学生独立思考之后交流时,低年级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占全班的25%,越到高年级回答问题的学生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学生更本就没有了学习积极性。

《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平时的教学还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可是成效并不明显。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我在这里提出,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并不排斥笔算,需要的是要精选练习,不搞“题海战术”。教学中,要把学生的说及其它教学方法与笔算合理安排,达到最佳效果。也正如《课标》中所说的“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就要把“说的训练”,看作是一项教学任务,认真去完成。我相信如果学校领导重视,教师决心大,持之以恒,定会在数学教学园地里,长出一棵新苗,并结出硕果。

第二篇: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临洮县洮阳镇 旭东小学

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低年级学生好动,自控能力差,知识经验不足,计算教学内容又比较枯燥,所以,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就比较困难。为此,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灵活地运用教材,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这一因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第一册教材 “8加几”时,在巩固练习阶段,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游戏,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动画的小兔,小兔手中拿着一个大牌字,牌子上是计算题,小兔奔奔跳跳的跑出来,接着小兔说:“小朋友,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拿出和我算式答案一样的数字,你就是我的好朋友。”这样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积极的在自己的数字卡片上拿出相应的数字,于是小兔点点头说“对,你是我的好朋友。”做完一道题后,屏幕上的题目再换一道。这样在欢乐的气氛中快速而有效的进行计算训练。一系列的游戏,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鲜活起来。孩子有兴趣,我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在练习的过程中,再次巩固8加几的计算方法,从而诱发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动力。

二、新教材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关注学生个人体验针对差异引导学生选择算法。

《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所使用的方法必须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思考,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例如,在教学“9加几”时,一上课我就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引出“一共有多少瓶饮料?”这一计算问题时,我先让学生4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然后小组根据图意,汇报讨论结果,你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学生得出以下七种方法。

① 我是这样想的: 1、2、3„„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

② 盒子里有9瓶,外面有4瓶,我接着往下数,10、11、12、13;

③ 盒子里有9瓶,把盒子外边的一瓶饮料放进盒子里,凑成10个,10个再加上3瓶,一共是13瓶饮料;

④ 把4瓶饮料分成1和3,那么9+1+3=13 ⑤ 我知道10+3=13,推处算出9+4=13; ⑥ 把盒子里边的6瓶饮料放到盒子外边,凑成10瓶,10瓶再加上3瓶,一共是13瓶饮料;

⑦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⑧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⑨盒子外面的4瓶往下数,5、6、7„„13;

这些方法是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有些方法可能比较费事,有些方法可能一般,也有些方法可能比较简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数学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应让学生观察理解每一种方法的特点;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去掌握基本方法,而不是有极大技巧性的方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尊重差异,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计算同一道题,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

在教学计算题时,我们要积极提倡算法多样化。客观上,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去解决同一数学问题时,由于各种差异的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必定是多样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时不要把多样化变成“一样化”。但同时也要十分注意,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是对几十个人去解决同一道计算题而言的,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数学问题。学生探索出众多的算法,也并不要求每一个学生掌握所有的算法,学生能掌握几种就掌握几种,教师不做硬性要求。同时在计算应用时,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他们在计算一道题时,喜欢用自己探索出的方法,他们自己认为最简单的方法来计算。例如计算29+35时,有的小朋友用小棒帮助计算的:

生1:。把20根小棒和30根小棒放在一起是50根,把9根小棒和5根小棒放在一起是14根,50根加上14根是64 根。

生2:把20根小棒和30根小棒放在一起是50根,5根小棒加上5根小棒是10根,再加上50根是60根,60根加上剩下的4根是64根。

生3: 我从35根小棒里拿出1根小棒,放到29根小棒里是30根,30根加上剩下的34根小棒是64根。

生4:我从29根小棒里拿出5根小棒,放到35根小棒里是40根,40根加上剩下的24根小棒是64根。

有的小朋友用计算器帮助计算的:

生1:我在计数器上先从个位拨起,拨29,因为9+5=14,所以把个位上的9个珠退回来5个,还剩4个珠,在十位加上一个珠一共有3个珠,然后在十位再拨上3个珠一共是6个珠,合起来是64。

生2:我在计数器从十位拨起,拨29,在十位拨上3个珠共5个珠,因为9+5=14,所以把个位上的9个珠退回来5个,还剩4个珠,在十位上再加一个珠后共6个珠,合起来是64。生3:我用竖式计算的,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满十别忘向十位进一: 2 9 +3 5 6 4 有的小朋友是口算计算:

生1:我是从个位算起:9+5=14,20+30=50,50+14=64,生2:我是从十位算起:20+30=50, 9+5=14,50+14=64,生3: 29+30=59,59+5=64 生4: 29+5=34,34+30=64 生5:30+35=65,65-1=64;

生6:29+1=30,30+24=64 以上一系列事例都说明:教师要尊重差异,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因此,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一方面,要求他们理解掌握一种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有探索不同算法的愿望,并养成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习惯。

总之,计算教学不是凭借反复机械的练习,而是凭借数学计算题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亲身体验,在教师的多种方法的引导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计算方法多样化,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篇: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第四篇: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正式)

浅谈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摘要】:利用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1、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2、要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3、要让学生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4、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5、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练习。

【关键词】:“利用课堂教学” “提高” “计算能力”

计算方面的基础知识广泛分布于小学数学的各册教材中,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熟悉各册教材的教学要求,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以及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案,灵活调控教学过程。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计算教学往往是教师最不好把握,学生也感到枯燥的知识。课改至今,许多教师也深刻认识到了计算课的重要性,也在课堂上大胆的尝试了许多创新的方法试图改变计算课的枯燥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过,我们也不难发现似乎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计算并没有教师想象中那么理想,学生的计算速度不是很快。每次反复强调的地方,学生还是会做错。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错误过多归咎于非智力因素。数字抄错,运算符号看错等,老师家长全部归咎于学生的态度不认真,粗心,没有检查的习惯等。

2、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过多强调操作性。往往教师在上计算课时,都布置大量的同类型题目进行反复练习,有时会出现错一题练几题的高压政策。

3、算理蕴于具体情境中,削减了算理的渗透算法的提炼。情境创设注重了表面的热闹,新奇,注重过多的非数学信息,干扰和弱化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数学思维的发展。

4、算法多样,但缺乏算法之间的沟通。学生列出算式后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多角度的算出结果,教师一一板演在黑板上,看似学生自主性体现,其实是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导致算理很突出,算法不扎实,学生技能不够熟练。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任务,联想到我自己平日的教学,对于如何更有效的利用课堂的40分钟来整合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深有感触。

一、要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

算理是计算的依据。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算法掌握牢固,计算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

二、要让学生弄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运算顺序这部分知识是分散出现的,一年级就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二年级出现了两步计算的式题(没有括号),三年级学习两步计算的式题(有小括号),四年级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三步计算式题,五、六年级继续巩固。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会出现下列问题: 第一,脱式计算时,学生会出现如下错误的情况。如:36-135÷9 或 36-135÷9 =15(没有把“36-”照抄下来)=15-36(颠倒了两个数的位置)=21 36-135÷9 =135÷9(不理解脱式计算的含义)=15 这类错误常在低中年级学生中出现。教师要反复讲清,为什么不能改变顺序,为什么未算的部分要照抄下来的道理。

第二,不认真审题,出现了感知性错误,或抄错数字符号等。如,3.5+1.5-3.5+1.5(应等于3,而误得0);236-36×5(应等于56,而误得400),756÷4×25(应等于4725,而误得7.56),都是没按运算顺序计算造成的。

类似这样的题,在教学中应加强练习,也可以进行对比练习,以引起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注意。如:75÷25×4,75÷(25×4); 240-15×6+10,240-(15×6+10)。

三、要让学生弄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求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其次,要使学生能根据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要启发学生根据题目的数字特征和运算符号进行简便运算,为了提高学生合理灵活的计算能力,还可以指导学生变化一些题目的运算顺序和形式,使计算简便。如,240×18÷72=240÷(72÷18)=240÷4=60(根据除数是乘数18的4倍,直接除以4);560×15÷8=560÷8×15=70×15=1050(运用交换律);240÷15×60=240×(60÷15)=240×4=960(根据乘数是除数15的4倍,直接乘以4);18×35=18×5×7=630(将35分解成5和7相乘);81÷36=81÷9÷4=9÷4=2.25(将除以36变成先除以9再除以4)。

四、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

有些知识,要通过课堂教学的训练,使学生能脱口而出,并做到准确无误,只有这样,计算起来才能正确迅速。如,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等。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1)、要重视讲计算方法。讲两位数乘以一位数23×2时,旁注了2个20是40,2个3是6,40加6得46,就说的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思考过程。教学时,应使学生掌握口算步骤,防止盲目多练。

(2)、要采取多种形式练习。如视算,听算让学生直接说出结果。在低年级也可以做数学游戏,找朋友、送信、夺红旗或搞数学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更要注意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如,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学生很容易丢掉0,为防止出现这样的问题,可以安排如下的练习:

先说说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43344÷86 9844÷49 4343÷43 11600÷58 由于学生在做题之前,先判断了商是几位数,如9844÷49一题,商应该是三位数,如果计算过程中不够商1,学生就会意识到商0占位。

五、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基本的口算,基本的计算应该天天练,单项的计算要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重点练,对于学生难掌握之点易错之处要突出练。编排练习题时,题目可按巩固基础知识的,提高运算基本技能的,形成运算技巧的顺序进行。

第一,训练学生用文字叙述题的形式读题。

例如:240-15×6+10读作:从240里减去15乘6的积,再加上10的和是多少?

第二,训练学生讲运算顺序。

例如:0.46+(36-765÷25)×25 这道题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又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的除法,再算减法,再用小括号里的结果与25相乘,最后算减法。开始学习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算式中标明运算顺序。第三,对比性练习。

将易混易错的题目放在一起,让学生区分比较,以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如,指出下面每组题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①120×10÷5 120×(10÷5)②80+60÷12 80+60-12 第四,填空练习。

为了突破难点,教材中关键的地方可采取填空形式练习。①加减法的速算法 348+198=348□200□2 514-396=514□400□4 638-599=638-□+□ 728-69-31=728-(□○□)②乘法分配律

201×42=(□○□)×42=□×42+□×42 98×65=(□○□)×65=□×65○□×65 76×28+76×72=□×(□○□)39×42+42=(□○□)×□ 第五,改错练习。

可把练习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错误板书写出来,让学生指出错误之处,说明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改正过来。如,80×5÷80×5=1 54-54÷6=0 第六,趣味性练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适当搞一些趣味性的练习。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有效地利用好课堂,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第五篇: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孝义六中 赵玲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旨在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主动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能力档次的过程。那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是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兴趣是一种带有积极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它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促使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采用联系日常生活,引入新课。课前做一个套圈游戏,把全班同学排成一个长方形向中心套圈,能套住有奖励。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他会积极主动地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这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教育名著《学记》中指出“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满足学生。

二、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在确定目标方面教师应加以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独立自学,使学生真正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就会积极自主的参与学习,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自主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体验到主动学习的乐趣。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

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走进生活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对每一个学习内容的引入,都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处处强调从生活中的科学讲起,同时又特别强调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应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社会。在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后让学生理解了旧时代劳动人民生活的窘迫。懂得了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倡导主动性学习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一种重要手段,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陈青云——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