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湟源一中董贤基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教学效益”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以及吻合程度的评价。“是否吻合”是教学效益质的规定,“吻合程度”是对教学效益量的把握。这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下,该如何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化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一、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让学生获得有关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技能与方法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善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使学生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性
学习积极性的形成与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内在的联系。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它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如果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就无法发生;但是如果没有外在环境的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化学老师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1、突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特征
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可以利用化学史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 原理,可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设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一:《氮气性质》中氨气性质的学习。教师在两掌心粘着的小棉花上分别滴点浓盐酸和浓氨水,教学开始告诉同学老师有气功,两掌慢慢靠近,果见两掌心间有白烟。学生对此现象必觉惊奇,而后开始氨气性质的学习,学生兴趣大增,快乐学习。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学科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高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相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例如在学习皂化反应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用草木灰洗油腻的碗干净而且容易。
三、注重知识的结构性,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效性
在知识迁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学生原有知识结构的概括。只有经过概括的知识结构,才能准确地辨别出新旧知识间本质上的差异或相似程度。也只有经过概括的知识结构,才具有稳定的、清晰的概念。化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化学学习的规律是“接受一一建构”式的,是一个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已有化学知识的过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由于学生处于身心发展阶段,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此时教师的启发引导就尤为重要。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化学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化学学习的“干预度”,是化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笔者认为,教师的指导过程应包括四个步骤:
1.在课堂上通过具体的教学过程,示范整理知识的方法和过程。
2.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或伙伴合作进行知识整理。
3.让学生独立地进行知识整理。
4.对整理的结果进行交流讨论。
四、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提高师生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都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为营造教学的和谐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教师在上课期间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
五、注重施教的适宜性,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性
尽管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着同一个教师授课,尽管本来有着相同的认知基础,但学生个体在智力水平、理解能力和学习特点上的差异决定了他们掌握新授知识程度的参差不齐。而教学有效性追求的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全面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个别尖子生的出类拔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调整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总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化学教学大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
2.《教育心理学》,张大均主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_
第二篇: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将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内化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效的课堂教学则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质上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效益和效果。那么,要如何实现课堂的优化,进而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转变观念,将对知识内容备课式教学设计转变为探究式教学设计
在传统的教学备课中,我们将备课的重点放在对课本知识的分析、梳理,重点的强化等方面,以便能应付各种考试,其主要功能还是强化教材、教参、考纲的权威功能和阐述功能,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因此,在新课标指导下,我们应将教材作为活动的载体和媒介,而不是僵化的权威;应将教师自己的创意,对实验重新设计,对教学主动的开发,对学生头脑和激发等创新性举措加入到我们的教学设计之中。有经验的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在备课和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构建学生的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现象的本质,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形成化学学科的基本观念,获得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它们分析和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二、优化教学过程,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是将教学内容活化,并不断创新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材为模版,忠实而有效地传递和执行课程内容的过程,教师的教学更注重教学流程的细节化、程式化,它只是对教材的复制和翻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教会”学生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沿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轨道”进行,丧失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情感体验。新课标则要求我们不仅教会学生必要的化学知识,更重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探索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并逐步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因此优化教学过程,就是重新整合知识,形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精心设计提问内容,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也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切入点。课堂教学中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层层递进式的提问内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跳一跳摘得到果子”,使他们处于不断的积极思维状态,向“最近心理发展区”前进。
另外,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还要注意被提问对象的学习能力差异,设计各种层次的教学问题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注意避免成绩较差的同学因回答不出难题而产生自卑感,还要注意及时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多渠道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改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那些操作不过于繁琐、装置不过于复杂、安全性比较大的演示实验,只要实验室条件允许,均可改为边讲边实验。譬如高一的“次氯酸的性质”“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盐类的水解”等实验;高二的“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性质”“葡萄糖的性质”等实验;高三的“原电池的原理”“未知药品的鉴定”“醛的性质”等实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拓展知识,强化能力,提高科学素养。通过学生亲身实践,帮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强化书本知识,并使他们在实验中懂得科学的真正含义,使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得到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得到训练,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中展开。在拓展课中强化基础课程,探索性实验一般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制定实验方案、探求未知结论,这类实验未必有一定的正确研究结论,对于课题本身则是“轻结论,重过程”,是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综合素养的目的。基础课中延续探究实验注重利用已有的科技物质环境,来营造科学探究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求知欲,在促使学生动手参与和质疑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造性设计和制作。要注重基础课与之相结合实验,这是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基础课与拓展课的结合“化学多米诺实验”是一个综合性的化学实验,其集合科学性和兴趣、娱乐为一体的效果可以达到进行比赛的功能。化学实验可以是真实的操作,也可以是虚拟的训练,给老师和学生带来很大的空间,确实是一种能多渠道开展的教育教学。我们应当恰到好处地、不失时机地、因地制宜地、积极热情地大力开展,为培养出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
五、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教师如何发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高呢? 首先,评价的时机要恰当。评价不宜过早,太早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评价也不宜迟,太迟的评价就起不到应有的心理激励作用,会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空间。其次,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课堂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所以课堂教学评价要全面仔细,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第三,评价的语言要艺术。即评价语言要准确,评价语言要巧妙,评价语言要富有感染力。第四,评价的方法要多样。课堂教学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等方法。当然评价方法的运用往往不是孤立的、单一的,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灵活运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种评价方法的优势和特长,让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很多,以上这些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点尝试和体会,还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只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优化课堂,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的。
第三篇:如何增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增强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
摘要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关键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利用高中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板块安排学生活动,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妙。而我们通过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知识,就可以揭开化学世界的奥妙。
关键词 化学 课堂教学 学生活动 有效性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充满趣味性,并极具魅力的学科。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关键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利用高中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板块安排学生活动,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通过教学教法的理论学习和几年的实战经验,我提出以下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培养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并不是一种学习方法,但是如果离开了这一点而去谈学习方法,那岂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加之平时的刻苦努力,学习上就会屡见成绩。这样就能够不断的领略到学习带来的愉快,有一种收获般的喜悦感,这就更促使我们精神振奋,乐此不疲地去学习,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信心,如此一来就能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天长日久,学习就成了一种乐事、一种必须了。
那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呢?这里有三种建议:1.正确对待学习的内容。正如道路有直有弯一样,学习的内容也有易有难。遇到容易的题的时候,不要骄傲;遇到难题的时候也不要气馁。
2.营造一个自我突出的环境。如果周围同学能做到的事我也能做到,那么我自信心就能很好的保持下去;如果我能做的事,而其他的同学不一定能做,那么我的自信心就会更加强烈了。
3.接受赞扬。别人的赞扬是自己比别人更胜一筹的客观评价,是自我价值存在的社会性、外在性的表现。对于所学的东西能够理解,自己常常比别人显得优秀一些,别人明白地承认这一点,赞赏这一点,还有比这些更能激起自己的学习兴趣的事情吗?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要有好的学习方法。
二、注意教学方法
(一)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自主活动、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这样学生在参与当中拥有了更多的直接体验和感性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的活动真正深入下去,要切实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有效性。
教师要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在课前准备、课堂倾听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自学等活动。教师要观察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是否能在获得清晰的指令的时候很好地完成活动,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二)要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摘 要 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但由于高中化学具有“繁,难,乱”的特点,所以不少同学对学习高中化学感到困难。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中化学呢?关键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的机会,重点考虑相关的因素,利用高中化学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板块安排学生活动,才能确保学生活动的有效性。要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就必须探索化学世界的奥妙。而我们通过学习化学,掌握化学知识,就可以揭开化学世界的奥妙。
(三)在备课中教师要考虑相关因素学生是参与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考虑不同的学生主体所创设的不同活动方案。教材是学生活动内容的重要来源,教师要精心备教材,挑选难易适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活动。教师在课堂预设的时候要精心设计教学设计,以便在课堂上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
而在活动流程中不断出现的相关教学生成,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引导,将教学预设有机融合在一起。
(四)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反馈,并根据反馈确定下一步的活动方案课堂预设总是由课堂生成来完成的。相同的课堂预设往往出现不同的课堂生成。教师要不断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够人人参与,并能够在这种参与中有效思维,积极寻找活动中不断提出的问题的答案。当学生将活动成果汇报给教师后,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点评和总结。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是衡量学生是否有效参与活动的标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思维认识以及课堂收获进行相关总结和反思。同时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的思维,并学会自评和互评。学生只有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从活动中获得自信,发展技能,更好地促进自身化学能力的发展,有效提高学生参与课题活动的有效性。
(五)教师要注重搜集学生参与活动的活动成果每次学生参与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向同学展示活动成果:既可以通过口头描述,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制作的视频软件,如教师要考查学生是否掌握硝酸和金属反应的化学性质,可以让1-2 个学生上台板板书的形式进行检测。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可做好活动记录。在学生进行活动中,教师也可制作或者让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个人或小组讨论开发课堂观察量表,确保学生能够认真按照教师安排课堂活动,在高中化学课堂上实现有效性。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要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要关注自身的进步和发展。学生只有在活动中真正活动起来,形成有效互动,获得情感体验,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有效发展,提高化学能力。
三、合理安排相关知识板块来安排学生活动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中有适合安排学生进行课堂活动的板块,教师有效利用,才会真正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
(一)教师要有效利用“拓展视野”板块抓好学生活动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拓展视野作为课题引入素材,巧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板块,教师可以有效参与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
“拓展视野”板块中很多内容展示了化学以及其技术的新成就、新进展,这些素材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这些探究资源中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有效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在采用活动中尝试体验成功的快乐人教版中的高中化学教材有许多化学实验,需要学生认真参与。教师只有认真组织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确保学生在其中受益。
(三)和学生形成良性互动,关注情感交流教师要遵循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规律,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融合在一起,在教学活动中形成有效的良性互动。在活动中不仅需要教师的讲授主导,还需要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参与,充分动脑、动手、动口,使课堂气氛变得和谐、活泼、生动。让学生的互动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
总之,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只有学生真正参与有效活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方大学.基于新课程的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方向[J].化学教学.[2]王丽萍,李政.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第四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心得
高中化学课程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高中课堂是新课程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组织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新的化学教科书,都对化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让高中化学教师能用好新教材,搞好新课改,除强化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搞好新教材的培训,认真开展新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抓好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外,重点是引导教师组织好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那么如何组织好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学理念
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进行好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前提,高中化学新课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倡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索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学习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不断实践。面对全新的课程理念,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就要把握好新课程基本理念,要明确《标准》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的目标要求,要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来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从有利于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知识技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做好教学设计
所谓化学课堂教学设计就是化学教师运用系统科学方法,根据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化学教学原理,分析教学问题,确立教学目标,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对化学教学的总体结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作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划(即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始之前教学的预谋和筹划),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基础。组织高中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按新课程的要求统筹安排好“教”和“学”。在教学中我们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关系,实际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交织统一的过程,需要做好整合过程,实现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合理组织学习内容,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考虑如何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选择与学生认知方式相适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选择适合于学生认知方式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媒体,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及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优化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形成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科学素养。创造一个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总之要打有准备之仗,不上无预设的课。
三、改变教学方式
在新的理念下,师生间已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知识的“授”“受”关系,而是能动的、平等的合作者。师生双方都是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实施者、参与者,其直接作用就在于促成学生的主动;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具有主动性,是自我发展的探索者、建设者和参与者。化学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单
一、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以探究学习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 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在师生关系上摒弃权力与服从,建立平等、健康的师生人际关系,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学生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主动接受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 “听、记、背、练”的被动状况。教师要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与思考、调查与分析、资料查阅与信息收集、阅读与发现、讨论与交流、实验与探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与方法,感受学习与探究乐趣的同时,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四章电化学基础,设计原电池时,利用“思考与交流”,根据你做化学实验和探究的经验,想一想在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将注意事项写在不同的卡片上,与小组同学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班上交流。你能举出生活中的原电池例子吗?很明显。安排这一内容的目的在于学生明确实验设计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验和探究的经验,归纳总结目前所学的和以前实验与探究中遇到的“实验与探究中的设计注意事项”。师生互动,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又如,对于金属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与加热时的氧化,可以“你对金属纳与氧气在这两种情况下的反应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包括它们的不同点)”等来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记”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教学方式。不仅在课堂上提倡问题启发式教学,在一节课快结束时,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去思考问题,比一比谁提出的问题多,谁提的问题有价值。然后把学生提出道问题进行汇总、分类,把学习活动推向深入。
再如,在反应2A+5B=2C+4D中,C、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为9:22。若2.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8.8gD的质量比为()。
A.4:9 B.8:11 C.10:11 D.31:44 很多学生在由于没有辨别化学计量数的含义,而在计算过程中把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与其化学计量数相乘而导致出错。在分析错误的原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逐步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如何避免此类错误的发生。通过学生自己查找问题根源的同时,总结和归纳经验,进而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这比我们直接告诉学生结论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变“指挥者”为“引导者”,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四、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了解化学学科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化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载体。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教学中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学会合作与分享,通过对科学家的介绍、探究性实验的设计、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等,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所以,化学新课程把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探究学习的重要手段。
重视实验在学习化中的基础性作用,精心设计实验方案,积极开发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现象、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实验结论的过程中,不仅能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探究能力,还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此外,在实验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在用好现有器材和药品的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会利用生活中的常用品和废弃物制成简易的实验仪器,用替代品进行化学实验(如用废弃的饮料瓶、小药瓶、一次性塑料杯、碗作反应容器,一次性医用注射器取用药品或作定量反应容器,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鸡蛋壳的内膜代替半透膜,用食用碱代替碳酸钠,用常见植物的花瓣或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等等。)这样既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短缺的问题,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节约和环保意识。同时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熟悉的素材,学习身边的化学,解决周围的问题,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能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五、整合教学媒体
媒体作为承载和传播信息的工具,可以提供丰富、优化的学习资源,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为化学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首先,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像等集于一体,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送效率。其次,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节奏慢,课堂容量小,教学方式比较单调呆板。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呈现信息量大,速度快,图文并茂的优势,进行所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会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多地接受知识。尤其在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试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增强实验的可见度,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演示金属钠和水的反应实验中,过去是钠与水在大烧杯中反应,而现在利用投影仪,可改在方型投影试管中进行,向盛有滴加酚酞的水中,加入金属钠,学生可以在投影屏幕上清晰地观察到“浮、游、熔、响、红”等现象,实验效果明显提高。②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在化学实验中,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化学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只能靠老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不能为了加深同学印象,用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计算机则帮助了我们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用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动作放慢,即可演示错误原因,又可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③模拟化工生产过程。对一些化工生产过程,如接触法制硫酸,氨氧化法制硝酸等学生大多数未见过,缺乏感性认识。用多媒体计算机可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每一步生产过程,对于各个环节也可反复演示或局部放大,加强感知,强化记忆。④模拟化学反应过程。
可见,多媒体教学有不少的优越性,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延伸课堂,“把世界变成学生的教科书”,但他仍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我们千万不能将过去的“人灌”变成现在的“电灌”,要学会将现代多媒体与化学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在改变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
总之,要组织好高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过程的观念,重视合作探究,注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质量,才能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有本质的提高。
第五篇:浅谈如何提高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如何提高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赵焕菊
来源:《读写算》202_年第27期
(黑龙江省绥芬河市第三小学)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无论怎样教学改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始终是我们教师永远的追求。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准确把握教材,是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材是新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需要每一位老师去研究,去开发。只有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教材,才能把握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数学是一门系统的科学,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所学知识特点、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编排的。做为教师只有认真通读全套教材,进而研读不同版本的教材,才能系统地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把握每个知识点在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在充分理解后,做出准确定位。
例如,“观察物体”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穿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分别安排在二年级上册和五年级上册,要求却是不同的,二年级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只是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要求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五年级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这两个年级的内容既有连续性又有发展性,层层推进,拾级而上。教学中如果有了这样的理解作基础,就能准确定位各个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更强。因此,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每一个教师有效开展日常教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