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市民用车辆发展状况探析
编辑:梦里花落 识别码:17-819971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01 23:54: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市民用车辆发展状况探析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壮大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几年来,随着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全市各类民用车量发展迅速。同时对我市道路交通建设及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全市民用车辆拥有量发展现状

**年末,全市民用车辆突破80万辆,达到**辆,同比增长5.7%;其中家庭小轿车增长迅速,达到201423辆,同比增长**%,增长*倍。

(一)汽车拥有量保持较快增长,个人拥有量占比不断提高。2012年,各类型汽车均保持增长态势,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370158辆,增长12.8%;其中个人拥有324602辆,增长13.5%,所占比重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1、营运车辆持续下降,非营运车辆增速加快。近两年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营运车辆继续呈下降趋势。**年末,全市营运汽车为**辆,同比下降13.4%。其中载客汽车4812辆,同比下降3.1%;载货汽车36073辆,同比下降3.7%。非营运汽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市非营运汽车**辆,同比增长19.6%。其中载客汽车286755辆,同比增长20%;载货汽车18790辆,同比增长18%。

2.载客汽车分类型看,小型汽车增速最快。2012年末,载客汽车中小型汽车拥有辆达256874辆,同比增长22.1%,占载客汽车总数的88.1%。其中个人拥有236475辆,同比增长23.3%,占小型汽车总数的92.1%。大型、中型、微型同比均有所下降。

3、家庭轿车继续呈快速上升趋势。2012年,尽管各类汽车拥有辆增势放缓,但个人购车欲望不减,私家车增长强劲。全市轿车拥有量216773辆,同比增长22.8%。其中个人轿车拥有量达201423辆,同比增长22.8%,占轿车总数的92.9%,比上年同期上升了0.8个百分点。

4、载货汽车增势减缓,重型、中型车有所下降。2012年,由于运营成本的提高,以及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致使交通运输业增势全面减缓。载货汽车53279两,同比仅增3.0%。其中:重型19406辆、中型3080辆,同比分别下降2.0%、27.3%。

(二)摩托车拥有量增速继续回落,占民用车辆的比重持续下降。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摩托车拥有量呈快速上升趋势。近几年,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轿车步入寻常百姓家庭,摩托车购买力减弱,全市摩托车拥有量呈逐年回落态势。2012年末,全市摩托车拥有量462107辆,同比增长0.5%,比上年回落2.2个百分点。摩托车拥有量占全市民用车辆总数的54.8%,比上年降低2.8个百分点。

二、民用车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用车辆拥有量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主要表现在:

(一)城市交通拥堵、行车环境逐渐恶化。虽然近几年枣庄市城区道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但由于大量私家车涌入,城市道路负荷持续增加,再加上各种车辆驾驶员及行人文明交通意识不强、交通管理水平滞后,使得城区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行车环境逐渐恶化。尽管存在交通拥堵现象,停车位紧张,物业小区停车费增加、油价上涨等现实情况,但是刚性需求仍在增加,居民购车欲望有增无减,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增加。

(二)能源消耗增加,环境污染压力日渐加重。近几年,由于汽车市场发展迅速,对原油的需求持续攀升,给节能减排带来了压力。此外,汽车排放的大量废气及交通噪声也对城市居住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雾霾天气频率加大,对居民健康造成一定的危害。

(三)驾驶员队伍不断攀升,安全隐患增大。2012年枣庄新增汽车驾驶员37650人,5年新增汽车驾驶员**人,年均增长12.3 %。汽车驾车新手大幅增加,给城市交通安全带来了较大隐患。据枣庄市交警支队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市驾龄在1-3年的汽车驾驶员**人。

(四)车辆管理难度加大,亟待加强。随着民用车辆的不断增加,也给车辆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一是由于法制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淡薄、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客货车超限超载运营,增加了运输的安全隐患;二是摩托车、小轿车、面包车等社会车辆非法营运现象屡禁不止;三是本地车辆车牌外挂以及遮挡拍照等现象仍然存在。

三、积极应对民用车辆增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民用车辆的不断增加,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给全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和城市交通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针对全市交通发展现状,建议有关部门应统筹规划,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完善城乡交通管理体系,改善服务,创造良好的民

用汽车营运和消费环境。交通管理部门要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汽车消费环境,加强协调配合,改进服务方式和提高服务效率。要着力解决停车难和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创造良好的汽车营运和消费环境。其次是优化道路运输环境、促进道路运输业规范发展,规范执法行为,保证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再次要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交通法规,严格责任划分。加强保险公司的配套管理,将机动车辆运输的风险降低。

(二)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倡导环境保护意识。为促进民用车辆健康有序发展以及适应生态城市建设的要求,有关部门要引导和鼓励居民购置小排量汽车,提倡环保出行,减少环境污染。其次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近年来我市车辆拥有量保持着快速增长,同时也对交通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运政、公路、安检等部门联合执法,整顿治理违法行为,最大限度的减少交通隐患,让全市民用车辆的发展走上健康持续有序的发展轨道。

(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经济发展。采用科学的交通管理手段,改善硬件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升物流业档次,增强配货配载能力,打造枣庄物流品牌。同时要在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下跨行业、跨地域、整合分散经营资源,采取股份合作、联合重组等形式,实现市场资源的有效配制和运输市场的合理分工,走集团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之路,使更多的运输公司落户枣庄,更多的车辆注册在**,不断壮大民用车辆拥有量。

------------------

第二篇:国内汽车用新材料的发展状况研究

国内汽车用新材料的发展状况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汽车用新型材料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今后汽车用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型材料,发展状况,发展趋势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汽车材料是汽车设计、品质、质量及竞争力的基础,汽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材料的发展。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到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汽车用材料将紧紧地围绕着环保、节能、安全、舒适性和低成本这五个主题展开,因而汽车材料的发展也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其中轻量化的要求最为突出,使汽车材料构成有了明显的变化。今天,汽车材料的热门领域,主要是轻型机构材料和先进功能材料,前者应用于车身、底盘和动力系统,后者应用于内燃机和后处理、能量储存和转换、电子学及智能材料,如燃料电池用的材料、储氢材料和传感器。至于减轻重量的方法,通用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项目经理刘新宽认为,首先是使用轻量化的材料,而通过CAE模型工具夜可以使材料的刚度、强度和厚度达到局部最优化,至于材料界,则需要发展低成本、稳定的生产工艺,以使符合材料结构达到减重的目的。

2国内汽车用新材料的发展状况

2.1轻量化与环保是当今汽车材料发展的主要方向。轻量化材料是指能减轻汽车零部件自身质量的材料。早期的轻量化材料主要为密度较小的轻质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泡沫材料、塑料和复合材料。铝是应用较早且技术日趋成熟的轻量化材料。它在汽车上的用量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世界铝协统计,在1991至1999年间,铝在汽车上的应用翻了一番,预计到2005年还将再翻一番。2002年北美平均每辆车的用铝量已达124kg。汽车上的铝零件以铸铁为主,如缸体、缸盖、变速器壳体、汽缸盖罩等,他们大约占去了汽车用铝量的80%。在轻量化的推动下,铝合金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发展很快,在近年来出现的全铝车身以及铝密集型汽车(如福特P2000)中,铝的比例更是高达37%。铝的应用现正朝车身零件及结构件的方向发展,如应用日益广泛的铝合金车箱盖、发动机罩、提升式后车门、前端翼子板、发动机支架以及全铝车身骨架等。未来铝在汽车中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并将呈现逐渐、型材、板材并举的局面。铝在汽车中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将成为仅次于钢的第二大汽车材料。

2.2轻量化材料的应用范畴正在扩大。为适应汽车市场的需求,钢铁企业开发出了高强度钢,采用高强度钢生产汽车零件,同样可以达到减轻质量的效果。从前的高强度钢板,拉延强度虽高于低碳钢板,但延伸率只有后者的50%,故只适用于形状简单、延伸深度不大的零件。现在的高强度钢板是在低碳钢内加入适当的微量元素,经各种处理轧制而成,其抗拉强度高达420N/mm2,是普通低碳

第三篇:车辆技术状况保证书

车辆技术状况保证书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保证书的情况越来越多,保证书是保证者提出保证时使用的专用书信信或文字材料。一起来参考保证书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车辆技术状况保证书,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保证所承包车辆和所驾驶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二、认真遵守集团“车辆承包营运者和驾驶员为保证车辆技术状况关良好的第一责任人”的规定,保证严格落实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辆三检制度,严守操作规程,做到检查到位、杜绝隐患。

三、严格按行业管理要求,进行车辆年检、技术等级评定、二级维护、车辆类型等级核定(复核)、日常例保检查以及春运检审等,保证不逾期、不漏项,保证检验不合格不参加营运。

四、严格按行业管理要求,保证所承包营运车辆和所驾驶车辆只到具有客运车辆维修资质的修理厂进行车辆维修保养。

五、在上岗出车前认真检查车辆制动和转向等各系统技术状况是否良好,确保车辆各部机件安全可靠,保证杜绝驾驶带病车辆上路行驶,保证不出机械事故。

六、做好车辆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凡发现车辆安全性能不合格,立即停驶修复。

七、保证灭火器、故障牌、三角木等随车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八、如因违反以上保证内容导致交通事故或其它纠纷的,本人自愿承担一切法律和经济责任;并同意公司取消驾驶员内部准驾资格,自愿由公司收回承包营运资格。

营运线路(营运范围):

此致

敬礼

保证人

车牌号码:

20xx年xx月xx日

第四篇:车辆技术状况保证书

车辆技术状况保证书

一、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等法律法规,保证所承包车辆和所驾驶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二、认真遵守集团“车辆承包营运者和驾驶员为保证车辆技术状况关良好的第一责任人”的规定,保证严格落实出车前、行车中、收车后的车辆三检制度,严守操作规程,做到检查到位、杜绝隐患。

三、严格按行业管理要求,进行车辆年检、技术等级评定、二级维护、车辆类型等级核定(复核)、日常例保检查以及春运检审等,保证不逾期、不漏项,保证检验不合格不参加营运。

四、严格按行业管理要求,保证所承包营运车辆和所驾驶车辆只到具有客运车辆维修资质的修理厂进行车辆维修保养。

五、在上岗出车前认真检查车辆制动和转向等各系统技术状况是否良好,确保车辆各部机件安全可靠,保证杜绝驾驶带病车辆上路行驶,保证不出机械事故。

六、做好车辆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凡发现车辆安全性能不合格,立即停驶修复。

七、保证灭火器、故障牌、三角木等随车安全设施齐全有效。

八、如因违反以上保证内容导致交通事故或其它纠纷的,本人自愿承担一切法律和经济责任;并同意公司取消驾驶员内部准驾资格,自愿由公司收回承包营运资格。

营运线路(营运范围):

车牌号码:保证人:

年月日

第五篇:车用替代燃料发展状况与前景

车用替代燃料发展状况与前景(1)

近年来,传统能源供应趋紧、温室气体减排压力不断增大,发展替代能源已成为世界共识。大力发展替代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已成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特别地,交通部门是今后能源需求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发展车用替代燃料是推进能源替代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1、国际车用替代燃料发展趋势

(1)交通部门发展车用替代燃料的迫切性日益增加。国际能源机构(IEA,2008)预测,在没有重大替代燃料技术突破的基准情景下,2030年世界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将分别比2006年增加9.44亿toe和24亿tCO2,分别占同期世界能源总消费增量的18%和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9%,届时交通部门在世界石油总需求中的比重也将增加到57%。车用替代燃料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欧盟委员会在2007年发布的《能源技术战略计划》中提出要在今后通过开发推广第二代生物燃料、混合动力技术和氢燃料来实现交通部门的低碳化,2008年初又提出2020年使可再生燃料(主要是生物燃料)满足10%道路交通燃料需求的目标。美国在2007年通过的《能源独立和安全法案2007》中要求可再生燃料使用量在2022年达到360亿gal(约1.1亿t),预计届时将占美国车用燃料的22%。

(2)车用替代燃料的发展进程逐步加快,途径更加多样。从技术角度看,车用石油燃料的替代途径包括两种:一种是以适应现有车用内燃机为导向、利用非石油资源生产的液、气态碳氢燃料的直接燃料替代;另一种是以革新车用发动机和动力系统为导向、节约或彻底摆脱碳氢燃料的间接技术替代。预计在2030年前,传统的车用动力燃料技术体系仍将在道路交通体系中占据主流位置,使得车用燃气、生物液体燃料、煤基和天然气基合成燃料等直接燃料替代成为车用燃料替代的主要选择。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进步,采用新型动力系统的新能源汽车也在传统燃料替代之外开辟了重要途径,主要包括油电混合动力车、纯电动汽车以及氢燃料电池车。按照相应的原料和技术特点,各种替代燃料具有不同的节能减排效益,现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3)天然气汽车是目前推广条件最成熟的清洁汽车。过去十几年来,日趋成熟的天然气汽车技术、相对较低的天然气价格和显著的污染物减排效果推动了天然气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近几年世界天然气汽车保有量年均增长率超过30%,而亚太地区增长率达到50%。截止到2008年3月,世界天然气汽车总量超过850万辆,其中大约75%分布在阿根廷、巴基斯坦、巴西、印度和伊朗等5个国家。据统计,在相同的当量热值条件下,世界各国天然气的价格大约为汽、柴油的30%~60%。作为技术成熟、资源丰富的清洁替代燃料,车用天然气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但是其未来发展前景从根本上取决于天然气对石油燃料的比价关系。

(4)生物燃料已成为车用替代燃料的最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正在酝酿技术和产业升级转型。目前已经实现商业化发展的生物燃料主要包括利用玉米、甘蔗、植物油等传统粮糖油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通常被称为第一代生物燃料(或传统生物燃料)。2007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产量分别达到约4000万t和880万t。近年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发展以农林业废弃物、非粮能源植物、富油微藻等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主要是纤维素乙醇(丁醇)、加氢生物柴油(HVO)、生物质费托合成燃料(BTL)、合成醇醚燃料(生物甲醇和二甲醚)以及氢燃料等。中国和印度等一些国家目前还积极发展以甜高粱茎秆、麻疯树果实等非食用粮糖油植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技术;鉴于这些生物燃料的技术成熟度介于传统生物燃料和第二代生物燃料技术之间,有时也被称为第1.5代生物燃料。大部分研究显示,传统生物燃料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化石能源替代率和温室气体减排率大约为20%~60%,第二代生物燃料则提高到50%~90%。因此,从资源潜力和能源环境效益角度看,第二代生物燃料被普遍视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国际能源机构(IEA,2007)预测,如果实现了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生产应用,2030年全球生物燃料使用量将达到3.3亿toe。但是,第二代生物燃料的大规模开发应用在技术突破、成本下降以及最优技术产品路线选择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不确定性。

(5)煤基合成燃料发展缓慢,天然气基合成燃料开始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在国际上,煤基和天然气基合成燃料生产技术都已趋于成熟。但是,由于煤基合成燃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C02排放强度比汽、柴油等石油燃料高1~2倍,所以在国际范围上并没有成为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全世界除南非和中国外,其他国家并没有启动煤制油(CTL)项目。天然气合成油技术(GTL)既可以高效开发利用分散的小规模天然气田,又能提供超清洁的汽车燃料,近年在经济和环保因素驱动下明显升温。目前全球已建成了3个商业化气制油项目。国际能源机构预计,全球天然气合成油产量将继续大幅增加,但有赖于进一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与液化天然气(LNG)的竞争力。

(6)新能源汽车技术进展加快,但性能和经济性有待提高。近年来随着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显著进展,电动车(EV)已逐步成为近中期的重要技术选项,但仍需要进一步克服行车里程短、动力和可靠性低、成本偏高等障碍。油电混合动力车(HEV)可显著提高燃油经济性,在城市交通路况下的节油率可达20%~40%,目前在欧美已进入商业化发展阶段和主流汽车市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综合了油电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两者优势,已处于产业化前期阶段,将为未来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奠定基础。氢燃料电池车(FCV)具有发动机能源转换效率高、没有尾气污染物和C02排放等优点,被许多人视为最有发展前途的清洁汽车技术解决方案。但氢燃料电池车的大规模应用有赖于实现低成本的低碳制氢技术(即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制氢技术)、高能量密度储氢技术、长寿命高效燃料电池技术的重大突破,以及完善的加氢站等基础设施。

综合来看,各种车用替代燃料将在技术革新、政策扶持和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实现重大技术突破和快速发展。预计油电混合动力车和电动汽车将来主要用于中短途交通,生物燃料和可再生氢燃料未来将成为重型卡车、航运和航空等长途交通工具的最经济可行的替代燃料,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将在中间市场发挥最大作用。

2、我国发展替代能源和车用替代燃料的政策

我国确立了“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的替代能源发展总体战略,并将重点确定为发展多元化车用替代燃料。

(1)鼓励推广应用天然气汽车。1999年启动的“空气净化工程清洁汽车行动”和2006年启动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高科技计划中都支持研发和推广使用天然气汽车。2007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天然气利用政策》规定,天然气汽车(尤其是双燃料汽车)是优先类天然气利用方式。

(2)积极发展车用生物燃料。“十五”期间,我国出台了生产陈化粮燃料乙醇生产和开展车用乙醇汽油试点的扶持政策。“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始推动生物液体燃料产业转向利用非粮原料。《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根据我国土地资源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合理利用非粮生物质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到2020年,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t,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t,总计年替代约1000万t成品油。

(3)引导煤制油等煤基燃料有序发展,集中力量建立技术储备。2008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指出,目前我国煤制油仍处于示范工程建设阶段,不能一哄而起、全面铺开,应坚持通过煤制油

示范工程建设,全面分析论证,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煤制油技术发展主导路线,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确定下一步工作。

(4)大力研发示范新能源汽车,稳步推进产业化工作。发展新能源汽车已被视为实现能源环境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突破点。“十五”以来,科技部设立了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支持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重点开发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7年10月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并陆续把一批国产新能源汽车纳入了《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目录》,准许开展批量生产。

市民用车辆发展状况探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