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对该法律条文的下列哪种理解是错误的?
A.该法律条文规定的内容是法律原则
B.该法律条文承认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可以作为中国法律渊源
C.该法律条文是对法律适用冲突的一种解决
D.该法律条文从总体上规定了在民商事领域国际条约的优先地位
二、多项选择题
1.蒋某于1963年嫁给黄某,婚后夫妻关系较好。因双方未生育,收养一子。1996年,黄某与比自己小20多岁的妇女张某相识后,二人便一直在外租房同居生活。2001年,黄某患肝癌住院治疗,立下书面遗嘱,将其所得的住房补贴金、公积金、抚恤金和现金40000元赠与张某所有。黄某去世后,蒋某与张某因该笔财产归属发生讼争。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遗赠人黄某的遗赠行为违反了民法公序良俗的相关规定,损害了社会公德,属无效行为。对于该审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本案中,法官是依据法律原则而非法律规则作出裁判的B.在本案中,法官违反了“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的司法标准,因此该裁判属于违法裁判
C.对于本案法官而言,面临着在法律的安定性和合目的性之间取其一的艰难选择
D.在这个案件中,法官的裁判体现了一个价值判断和辩证推理的过程
2.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世界曾经遭遇了一场严重的合法化危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质疑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你认为下列哪些说法有助于证明法律对人具有当然的约束力这个命题?
A.法律保障社会成员的利益满足,因此法律对社会成员具有效力
B.法律体现了公平、正义,因而人们要服从政府、遵守法律
C.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法律
D.民众从小就养成了模仿他人所为的习惯,包括按照别人的行为守法的习惯
3.有思想家说:“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对于这句话,下列理解哪些是错误的?
A.法律归根到底是由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B.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描述法律,不应有所创造
C.立法者的工作往往就是把现实存在的社会关系及其社会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
D.法律是客观规律的真实体现,不掺杂任何主观性、意志性因素在内
三、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法的阶级本质的表述中,哪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本质学说?
A.一国的法在整体上是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体现,并且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统治阶级内部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意志的相加
B.历史上所有的法律仅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
C.法的本质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
D.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律的社会性
2.《海洋环境保护法》第11条规定:“直接向海洋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排污费。向海洋倾倒废弃物,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缴纳倾倒费。根据本法规定征收的排污费、倾倒费,必须用于海洋环境污染的整治,不得挪作他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对这个法律条文中法律规则的分析不正确的有:
A.本法条中含有义务性法律规范
B.本法条中含有委托性法律规范
C.本法条中的法律规范是强制性法律规范
D.根据行为模式的数量,本法条中共有四个法律规范
3.下列有关权利的说法错误的是:
A.权利问题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甚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法的运行和操作的整个过程和机制,无论其具体形态多么复杂,但终究都是围绕权利这一核心的内容和要素展开的B.法律权利就是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可以自主决定做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的手段
C.权利是为了保护一定的利益所采取的法律手段,而通过权利所保护的利益并不总是本人的利益,也可能是他人的、集体的或国家的利益
D.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所以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就是在履行义务
4.某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监事可以要求董事、经理予以纠正。某公司的监事发现公司董事和外人串通损害公司利益,要求该董事纠正但遭到拒绝,该监事向法院起诉却不被受理,法院的理由是该起诉没有法律依据。对于该案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从法的可诉性角度讲,某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存在缺陷
B.某国《公司法》第54条规定的缺陷可能使公司中的监事无法有效履行其职责
C.该事件说明,法的可诉性是一个应然性要求,实践中存在着法无可诉性的情形
D.要提高司法实践中法的有效性,就要注意在立法中确立法的可诉性
5.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表述,哪一或哪些选项可以成立?
A.古希腊最早的法律渊源是神谕,这是早期的习惯法
B.公元426年,罗马的狄奥多西二世颁布《引证法》,规定伯比尼安、保罗、盖尤斯、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五大法学家著作具有法律权威性,意见分歧依多数人观点;持平情况下以伯比尼安的观点为优先
C.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判例和解释为重要的法律渊源
D.非国家主义的法源理论认为除了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作为法律渊源外,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和发挥效力的各种规范、学说等也是法律渊源
6.赵某与王某为邻居,常有口角。一天。由于王某养的羊吃了赵某菜地里的菜,赵某大怒,遂砍伐王某屋前的果树10棵。王某向乡派出所控告,乡派出所接到控告后,经调查,以县公安局的名义对赵某作出5天的拘留决定,并责令赵某赔偿王某200元。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哪些?
A.王某因对果树享有所有权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保护性的法律关系
B.县公安局与赵某形成了平权的法律关系
C.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第二性的法律关系
D.赵某因砍伐王某的果树而形成的损害赔偿关系属于双向的法律关系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责任,民事责任是一种救济责任,不具有惩罚的功能
B.民事责任主要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责任,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多数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
C.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
D.对于违反宪法规范的行为可以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来预防和制止
8.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下列哪一或哪些选项的行为不能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A.周某偷了一件价值500元的衣服,11年后被人查出
B。精神正常的轮船船长白某在海上风平浪静时命令将价值10万元的仪器扔人海中
C.小林遇到对其抢劫的3个手拿利刃的歹徒时奋起反抗,夺过刀将其中一个歹徒刺成重伤
D.火车站寄存室将老许寄存的行李中的一台照相机损坏了,但老许在14个月后再次出差时才提出来
9.《刑法》第358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冯某组织同性卖淫。法院在审理过程中,由于对“卖淫”的理解产生分歧,从而在冯某是否构成犯罪上发生了争议。法官甲认为,同性之问进行性交易属于本条款规定的卖淫,立法者设置此罪之旨意,就是因为该行为为社会丑恶现象,有伤社会风化;而同性之问卖淫同样有伤社会风化,应当为刑法所禁止,立法者的立法意图就是如此。法官乙认为依据词源和社会公众的一般理解,卖淫是男女异性之问进行的钱财与肉体的交易,同性之问无“淫”可卖,因而同性之问进行性交易不属于本条款规定的卖淫。并且《刑法》中对组织同性卖淫行为没有明确界定。按照“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的刑事法律原则,冯某的行为难以定罪,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法官甲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体系解释
B.法官甲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目的解释
C.法官乙对《刑法》第358条规定的解释是一种文义解释
D,虽然法律解释的方法有多种,但是法官经常选择其中一种进行解释
10.甲公司是瑞士一集团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该公司将SNS柔性防护技术引入中国,在做了大量的宣传詈.开始被广大用户接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莶原甲公司员工古某利用工作之便,违反甲公司保密规定,与乙公司合作,将甲公司的14幅摄影作品制成宣传资料向外散发,乙公司还在其宣传资料中抄袭甲公司的工程设计和产品设计图、原理、特点、说明,由此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甲公司起诉后,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伯尔尼保护文学艺术作品公约》的有关规定,判决乙公司立即停止侵权、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5万元。下列关于我国法律体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国际法
B.由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因而在我国存在多个法律体系
C.已经失效或者还没有制定出来的法律不包括在法律体系内
D.法律体系可以简称为法系
11.人权对法的作用体现在下列哪些方面?
A.指出了立法和执法所应坚持的最低的人道主义标准和要求
B.可以诊断现实社会生活中法律侵权的症结,从而提出相应的法律救济的标准和途径
C.有利于实现法律的有效性,促进法律的自我完善
D.没有法律就没有人权可谈
12.甲与乙签订了一份有效的买卖合同。在合同中约定,甲于合同签订30天后向乙提供50吨优质小麦,用以生产面包。乙在该合同签订后第二天又与丙签订了一份合同,合同约定:乙将50吨小麦制成面包后将全部出售给丙。从这两个合同中可以看出,对于乙的行为,法律显示出哪些规范作用?
A.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及解析】A。该法律条文是法律适用规则而不是法律原则,所以A项错误。在民商事领域,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优先于我国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ACD。“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是法律原则适用的一个前提条件,但不是绝对的,在特定情况下,法官也可以直接舍弃规则而动用原则,本案即属于这种情况,因此不能说该裁判是违法的。所以答案选ACD。
2.【答案及解析】ABCD。首先,法的效力来自于法律。其次,法的效力来自于道德。法律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相一致,法律建立在社会主流道德基础之上,法律体现了公平、正义,因而人们服从政府、遵守法律。最后,法的效力来自于社会。
3.【答案及解析】BD。法律归根到底是由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但是这并不排除立法者或统治阶级在法的创制中有所创造,并不排除人的意志和理想。
三、不定项选择题
1.【答案及解析】CD。法律是统治阶级或取得胜利并且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但是,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具有整体性,不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各党派、集团及每个成员的个别意志,也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而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共同意志或者根本意志。在一定情况下,法的内容也反映被统治阶级以及统治阶级的同盟阶级的某些要求与愿望。
2.【答案及解析】D。这个法条共有两款,第一款含有两个行为模式,第二款则就所征收费用的用途作了义务性规定,这是一个行为模式,不应认为是两个,故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AD。没有无义务的权利,是说享受一项权利必然会因此而以某种形式来承担和履行某种义务,并不是说享受权利的同时就是履行义务。
4.【答案及解析】ABCD。法的可诉性是一个应然性要求,实践中常常存在着法无可诉性的情形,所以,我们要提高司法实施中法的有效性,就一定要在立法中确立法的可诉性。
5.【答案及解析】ABCD。本题考查对法律渊源的理解。
6.【答案及解析】ABD。调整性法律关系是基于人们的合法行为而产生的,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
7.【答案及解析】B。民事责任有时也执行惩罚功能,故A项错误;不能通过其他性质的责任形式来预防和制止违宪行为,故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BC。注意C项应为正当防卫,不负法律责任,因此不适用减轻或免除法律责任。
9.【答案及解析】AD。在一些有争议的法律问题上,解释者往往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就在本案中,法官乙对《刑法》第358条规定进行文义解释外,还运用了目的解释的方法。
10【答案及解析】C。法律体系是一国现行国内法构成的体系,不包括完整意义上的国际法即国际公法。
11【答案及解析】ABC。D项强调的是法律对人权的确认和保护意义,不是人权对法的作用。
12【答案及解析】AC。对乙而言,签订了这两个合同,他由此享有了根据该合同以及合同法而应有的权利,同样也因此必须履行义务,这反映了法律的指引作用
第二篇:法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西南政法大学2012-2013学上学期2012级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法理学初阶
试卷说明:1.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
2.试题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3.为方便同学进行自我测试,本试卷的答案附在试卷后面,并对相关题目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一.不定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共10题)
1.一位同学在学习西方法学史中,遇到了这一法律思想:法律是主权者依据主权
制定的命令,只要经过法律程序的认可即有对人的强制力,而不管其是善法还是
恶法。这一法律思想属于哪一法学派的观点()
A.分析法学派B.实证法学派C.新分析法学派D.历史法学派
2.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基本特征是()
A.国家意志性B.阶级性C.规范性D.强制性
3.下列属于公法的是()
A.选举法B.婚姻法C.反腐败法D.社会保障法
4.2012年9月,湄公河惨案中杀害中国13名船员的6名犯罪分子在中缅双方的交涉下被押解至中国接受审判。这体现了法律对象效力的哪一原则()
A.保护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C.属人主义原则D.折中主
义原则
5.下列关于法律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渊源是特定的社会物质经济条件B.判例法是英美法系最优先的法
律渊源
C.法律解释是我国的一种法律渊源D.制定法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法律渊
源
6.在法律结构中,属于构成法律结构的主体要素是()
A.法律概念B.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D.技术性规定
7.中户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
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这体现了法律作用的()
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C.预测作用D.强制作用
8.某一法院案件审理中,法院针对当事人争议焦点和诉讼请求,增加裁判文书的说理,比较细致的阐述了裁判依据,并将法律规范完整的附在文书后面。该法院的这一行为符合司法基本原则的()
A.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B.形式公正与实质公正相统一
C.客观公正与主观公正相统一D.司法公正与社会公正相统一
9.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资格是由法律通过确立主体的那些能力体系出来的()
A.权利能力B.责任能力C.义务能力D.行为能力10.2012年3月1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刑事诉讼法,对其中的一些具体司法程序作了修改和补充。从法律行为角度来看,这一立法行为属于()
A.具体法律行为B.抽象法律行为C.群体法律行为D.积极法律行为
二.名词解释题(15分,每题3分,共5题)
11.法律
12.法律效力
13.法律关系
14.法律规则
15.法律原则
三.比较分析题(12分,每题4分,共
16.比较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区别
17.比较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特征的区别
18.比较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的区别
3题)
四.简答题。(15分,每题5分,共3题)
19.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
20.简述我国司法的基本原则
21.简述法律关系的分类
五.论述题。(10分,每题10分,共1题)
22.论述法律原则在法律结构和司法适用上的作用。
六..材料分析题。(12分,每题12分,共1题)
23.我国劳教制度的存废之争。
劳动教养制度从法律规范上讲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讲亦非刑法规定的处罚,而是根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规定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无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将疑犯投入劳教场实行最高期限4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并强迫劳动和思想教育等措施。
随着中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健全,法治理念的普遍推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逐渐落实,劳教制度本身已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越过应有的司法审判程序与当今法治要求在本质上相违背。因而有学者主张废除劳动教养制度。
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取消劳动教养制度尚还没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取消后的法律配套保障制度,一旦取消则可能会对社会秩序的稳定带来影响,从而影响依法治国实施的社会环境,主张维持现状。
请根据所学法理学知识,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七.案例分析题。(16分,每题16分,共1题)
24.【婚前房产证加名字】婚前按揭购房同案不同判。
案件1.婚前按揭房是个人财产。
马先生于2003年7月与李女士办理了结婚登记,因为李女士是北京户口符合相关条件,因此她在结婚前以个人名义购买了一套经济适用房,支付了20%的首付款后,向银行办理了按揭贷款。婚后的月供几乎都是马先生拿自己工资收入支付的。2007年9月夫妻俩拿到了房屋产权证,但是2008年5月李女士提起离婚诉讼,要求离婚并确认该套房产为个人自己的婚前财产。法院将该套房屋认定为李女士的婚前个人财产,只将婚后还贷款不菲的一半即10万元判决由李女士负责归还给马先生。
案件2,婚前按揭是共同财产。
彭先生婚前以个人名义购买了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区一套房屋,支付了40%的首付,余下房款办理了个人房屋按揭贷款。婚后,彭先生取得了房屋产权证,夫妻俩以双方劳动收入偿还房屋贷款和负担家庭生活开支。后来由于双方性格不合到法院起诉离婚。彭先生认为该房屋是其婚前个人财产,与妻子无关。法院将房屋判归女方所有,在扣除彭某的婚前个人首付后,按房屋的市场价值补偿彭先生一半。
面对这两种不同的判决,法律界形成了三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婚前房屋按揭属于一方个人财产。一种观点认为婚前房屋按揭属于夫妻双方共同财产。另
一种观点认为对收益部分进行合理补偿。-------材料来源:中顾网
请你针对这两起相同案件不同判的事实,结合所学法理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期末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1.A 2.AD 3.AC 4.D 5.D 6.B 7 C 8.C 9.ABD 10.BCD
【重点解析】一。1.分析法学派的法律命令说
3.社会保障法属于社会法
4.注意材料中“中缅双方的交涉”是尊重两国的主权。
8.书上的原文267页。
10.全国人大立法遵循民主集中制,是一种群体法律行为,使刑诉法某些具体环节发
发生变化,属于积极法律行为。
【概念区别】积极的法律行为与消极的法律行为:二者并没有褒贬之意,易错认为积极的法律行为是好的行为,消极的法律行为是坏的行为。积极法律行为是指通过行为使客体发生变化,反之,就是消极法律行为。如杀人就是积极法律行为。
二.略
【规范格式】三。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区别;1.法律效力等级不同,程序法优于
实体法适用2.在可溯及力上不同,实体法一般不溯及既往,程序法可以溯及既往3.在类推适用上不同,实体法可以类推,程序法不能类推4.在调整对象上不同,实体法规定的是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职责与职权的关系;程序法是确保实体权利与义务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区别:1.法律渊源不同:大陆法系--法典化及独特的发源,英美法系---判例法为主的法律渊源;2.法律分类不同:大陆法系---注重公法与私法的划分,英美法系---普通法与衡平法的划分;3.法律指导思想不同:大陆法系---强调理性与哲理的指导,英美法系---强调务实性与理性主义;4.法律实践主体不同:大陆法系---重视法学家在立法中的重要作用,英美法系---重视法官在创制法律的作用;5.法律诉讼程序不同:大陆法系---实行纠问式诉讼,英美法系---实行抗辩式诉讼。
18.略
四.略,答案来源于教材,考察知识记忆能力。
【答题模板】五。22.1.法律原则在法律结构中的作用:(1)法律原则使法律结构本身更趋合理和完善,使法律具有更强的适应性。(2)法律原则是法律结构的核心内容和指导性要素,从价值观念上对法律概念和法律规则起指导性作用,并奠定了整个法律结构的基础。
法律渊源在司法适用中的作用:(1)法律原则在司法适用中对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有重要作用。(2)法律原则在具体的司法适用中对法律规则起补充作用,当法律规则的运用导致严重不正义时或无相关法律调整时,可以适用法律原则。(3)法律原则在法律运行中 的各个环节以及人们对法律的了解和遵守中发挥着巨大功能。
【答题维度】六。23.可以从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律责任归结必须符合责任法定原则和公平原则;法律效力等级,刑法并未规定,刑法法律效力高于行政法规;法律原则;法律程序等角度来构建答题维度。
24.可以从法律责任的归结的公平原则”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法律作用调节的有限性;司法及司法权的法官存在较大的自由裁判权等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三篇:《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对象 B.法律书籍 C.法律条文 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A.萨利克法典 B.唐律 C.教会法大全 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A.商品的交换 B.国家的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A.法律的调整对象 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 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 B.日耳曼法 C.印度法 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A.法律 B.政策 C.习惯 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A.技术规范 B.社会规范 C.道德规范 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A.行政法规 B.地方性法规 C.单行条例 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 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 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A.任意解释 B.立法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
1.法律事实分为()。A.法律后果
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
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A.法的实现 B.法的创制 C.法学研究 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A.契约 B.判决书
C.裁定书 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A法律规范的制定 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 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A.假定 B.处理 C.制定 D.制裁
一、单项选择题。
1、法学上通常所说的法的渊源是指(D)A、历史渊源 B.理论渊源 C.形式渊源 D.效力渊源
2、法律意识中的最高层次是(A)A.法律理论 B.法律观点 C.法律心理 D.法律知识
3、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根据称为(D)A.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 C.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4、属地原则是指(A)
A确立法律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B确立法对地域效力的原则 C确立法的溯及力的原则 D确立法的时间效力的原则
5、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是(A)A.《法经》 B.《秦律》
C.《九章律》 D.《北齐律》
6、行政执法的特点是(A)A.一般具有单方面性 B.具有被动性 C.不告不理 D.稳定性
7、“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A)A.与人治对称 B.执法者严明 C.法律和制度 D.与专制对称
8、中国有权监督宪法实施的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检察机关 D.国家行政机关
9、属于法的本质属性的是(A)A.阶级性
B.公开性
C.普遍性
D.规范性
10、法系划分的标准是(A)A.法的历史传统 B.法的历史类型 C.法的阶级本质 D.法的立法体制
11、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D)A.法律万能 B.法律可有可无 C.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法律有局限性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D)
A. 可以自己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的行为 D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13、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共同点是(B)
A.规范内容相同 B.指导思想相同 C.实施方式相同 D.表现形式相同
1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是指(D)
A. 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 B.法律规范的制定方式 C.法律规范的经济基础 D.法律规范由哪些部分构成
15、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B)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16、命令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可合称为(B)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委托性规范 D.准用性规范
17、法律编纂是一种(D)
A.对原有的规范性文件进行整理
B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法律文件内容 C.不是立法活动 D.是一种立法活动
18、法的关系根源于(D)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人与物的关系 D.物质生活关系
19、我国的司法解释一类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另一类是(D)
A. 全国人大的解释 B.人大常委会的解释 C.人民法院的解释 D.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 20、世界上保存最古老的成文法是(D)A.习惯法 B.条约 C.法经 D.汉谟拉比法典
21、在现代世界各国中,严格责任确定的是(A)
A、民事责任的原则 B.刑事责任的原则 C.违宪责任的原则 D.行政责任的原则
22、法的本质是指(D)A.法的规范性 B.法的表现形式 C.法的强制性 D.法的阶级性
23、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应该是(D)
A.互不干涉 B.法的权威大于政策 C.政策指导法,法制约政策 D.法必须服从政策
24、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指(D)A.有法可依 B.干部守法
C.党员守法
D.依照社会主义法律的观点建立起来的生产、工作、教学、科研和社会生活秩序
25、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法典主要是(D)A.成文法的汇编 B.不成文法的汇编
C.判例法的规范化 D.成文法的整理
26、战后资本主义法制的发展特点表现为(D)
A. 公法转向私法 B.现实主义转向理想主义 C.减少法官解释法律的权力 D.两大法系逐步靠拢
27、法的社会性一般是指(B)
A.法是一种社会规范 B.法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具有促进社会前进的作用 C.法是人类社会的行为规范 D.法对社会的一种影响
28、法体现的是(A)A. 国家意志 B.统治阶级全体成员的意志 C.被统治阶级的意志
D.执政党的意志
29、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的关系是(D)
A.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B.相互对立的关系
C.法决定道德,道德服从法
D.相互渗透、相辅相成 30、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D)A.人们的思想 B.友情关系 C.同学关系 D.物、精神财富和行为
31、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C)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经济法
32、法律关系主体的构成要件是(A)
A.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B.达到法定的年龄 C.可以自己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D.必须做出一定行为的能力
33、民主的意思是(D)A.专指国家的形式
B.永恒存在的现象 C.人民管理一切事务 D.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34、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B)A.有法可依 B.执法必严 C.违法必究 D.有法必依
35、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是(C)A.自发形成的 B.强制灌输的 C.自觉培养而成的 D.自然赋予的
36、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称为(D)A.立法体系 B.法律体系 C.法规体系 D.法律部门
37、英国的法律属于(D)A.大陆法系
B.民法法系 C.法典体系 D.普通法法系
38、实现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的根本条件是(B)
A.人民群众的觉悟 B.社会革命 C.先进的理论指导 D.物质生活关系变化
39、我国的立法体制是指(D)A.立法技术水平B.立法的规划 C.立法的分工 D.立法权限的划分 40、按照法律的创制和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律规范划分为(D)
A. 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根本法与普通法
D.国内法和国际法
41、法与道德的关系是(D)A.道德是法的一种形式 B.法与道德一致 C.法与道德无关 D.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一致
42、拿破仑主持的法典编纂中影响最大的是(B)A.刑法典 B.民法典 C.宪法典 D.商法典
43、当代中国法律体现了(D)A.统治阶级的意志 B.中国人的意志 C.全国人的意志 D.全国人民的意志
44、关于法的产生、消亡问题的正确看法是(D)
A.法自古以来存在 B.法是与人类共始终
C.法将会永恒存在D.法是随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并随之而消亡
45、法的规范性是指(C)
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导作用 B法为人们提供了是非标准 C法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D法总结和概括了统治阶级的胜利成果
46、狭义的法律是由什么机关制定的(A)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B.国务院C.地方权力机关 D.国务院各部门
47、法律调整的对象有(A)A.行为关系 B.思想关系 C.意志关系 D.同学关系
48、对法学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49、中国古代将“律”字解释为“均布”,其含义是(A)A.准则
B.刑罚 C.公平
D.正义 50、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来源于(B)A.古希腊 B.古罗马 C.英国 D.美国
51、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属于法的构成中的(A)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规范 D刑法
52、划分部门法的第一位标准是(B)
A.法律调整机制 B.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种类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53、中国自汉代以后的封建法都是以以下思想为指导的(D)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马克思主义思想 D儒家思想
54、对人的效力我国采取的是(D)
A.属地主义 B.属人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兼顾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
55、市场经济实质上是(A)A.法治经济 B.人治经济 C.自然经济 D.计划经济
56、人身权利属于(A)A.绝对权 B.相对权 C.特殊权 D.职权
57、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D)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58、对法的产生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D)A.上层建筑因素 B.生产关系因素 C.劳动力因素 D.经济因素
59、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A.社会团体的解释 B.法系家的解释 C.法官的解释 D.司法解释 60、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A)A.法律制裁 B.行政制裁 C.刑事制裁 D.经济制裁 61、经济基础决定法意味着(B)
A.经济的要求即是法律 B.法律没有自己的历史 C.法律没有相对独立性 D.法从经济关系中自动产生
62、法和国家一般关系是(C)A法高于国家 B国家权力大于法 C二者相互依存,互相支持 D二者相互独立,互不依赖 63、属于民法法系的国家有(B)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印度
64、最终决定法的因素是(D)A.国家权力 B.人类理性 C.文化传统 D.物质生活条件 65、行政处分的对象是(C)A.公民 B.法人 C.国家工作人员 D.社会组织
66、国务院有权制定(B)A.基本法律 B.行政法规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D.地方性法规
67、按照法律适用的范围不同,法律可分为(B)A根本法和普通法B一般法和特别法C实体法和程序法D成文法和习惯法 68、法学研究的根本方法(D)
A. 社会调查的方法 B.历史考察的方法 C.语义分析的方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69、法的科学性是指(C)
A法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反映
B法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C法能够反映客观规律 D法是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反映 70、在法的本质问题上,以往的法学主张(C)
A.法有阶级性 B.法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C.以不同的形式否认法的阶级性 D.法必须为统治阶级服务 71、法律的溯及力属于(B)A.法的地域效力 B.法的时间效力 C.法对人的效力 D.法对事的效力
72、划分部门法的标准之一是(A)A.法律调整机制 B.根本法与普通法 C.相对稳定的原则 D.法律规范的规定 73、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特点是(A)A.适用于特定的人 B.具有普遍性 C具有规范性 D.适用于一般的人 74、授权性法律规范的指引作用在于(A)
A.鼓励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B.命令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C.禁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D.防止人们从事某种行为 75、有权制定狭义法律的有(C)A.国务院 B.地方权力机关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行政机关 76、对法律的正式解释包括(D)A.社会团体的解释 B.律师的解释 C.当事人的解释 D.立法解释 77、普通法法系的特点之一是(B)
A.制定法是法律渊源之一 B.判例是法的渊源之一 C.道德是法的渊源之一 D.赦令是分的渊源之一 78、奴隶主法的特点之一是(C)
A. 确认法律上人人平等 B.确认奴隶的权利 C.确认奴隶主对奴隶的人身占有 D.确认自由民的特权 79、社会主义法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区别是(D)A.指导思想不同 B.历史使命不同 C.基本要求不同 D.调整范围不同
80、法律事实分为(A)A.法律事件 B.法律后果 C.法律责任 D.法律制裁
81、公民的选举权属于(A)A.政治权利 B.经济权利 C.文化权利 D.民事权利 82、狭义上讲的执法主体指(B)
A.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C.立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D.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83、法的强制力表现在(D)
A.约束人们的思想 B.以思想教育为保障 C.来自人们的内心反省 D.以国家的名义并由专门国家机关所实施 84、处理利益和正义的关系应当坚持(A)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
C.正义优先
D. 同时优先 85、科学技术与法的关系是(D)A.法是否进步 B.法是否具有科学性 C.法的实施技术 D.生产力与法之间的关系 86、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法系家主张(A)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所有权社会化 C.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D.保护垄断
87、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之后就成为(C)A.准用性规范 B.习惯规范 C.技术法规 D.一般规范 88、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的是(A)A. 学理解释 B.立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司法解释 89、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的本质归结为(D)
A神的意志的体现
B公共意志的体现
C民族精神的体现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90、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为(A)A.主体、客体和权利、义务 B.法律规范 C.法律概念 D.法律事件 91、不属于我国法律渊源的是(D)A.宪法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乡规民约
92、属于正式的法律解释的人民法院是(C)A.各级人民法院 B.高级人民法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专门人民法院 93、本质不同的法律之间存在继承关系的原因在于(C)
A.法的连续性
B.法的稳定性 C.经济条件的连续性 D.政治条件的一致性 94、法律移植是指(D)
A.新法对旧法中的合理因素的借鉴和吸收 B.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全部照搬 C.法的西方化 D.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借鉴和吸收
95、党的政策对法有(B)A.制约作用 B.指导作用 C.限制作用 D.监督作用 96、经济基础与法的关系是(B)
A.法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反作用于法 B.经济基础决定法,法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法始终促进经济基础的发展
D.经济基础始终与法保持一致 97、授权立法是(C)
A.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就存在的法律渊源 B.封建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C.20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法律渊源 D.奴隶社会就有的法律渊源
98、判断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有效说法的(B)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99、从法律后果来看,法律规则可分为(D)
A.授权性与禁止性规则 B.授权性和命令性规则 C.命令性和禁止性规则 D.肯定性和否定性规则 100、法律与道德的区别在于(D)
A法律具有阶级性,道德没有阶级性 B法律属于上层建筑,道德不属于上层建筑C法律是一种行为规则,道德不是行为规则 D.经济意义上的法律仅存在于阶级社会中,道德则在无阶级社会中也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法律中属于宪法部门的是(A)(C)(D)
A.国籍法
B.国际法 C.法官法 D.选举法
E.知识产权法
2、在我国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是(C)(E)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法理解释 D.行政解释
E.历史解释
3、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C)(E)
A.国内法学
B.国际法学
C.理论法学 D.概念法学
E.应用法学
4、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C)(D)(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违法必究
5、立法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B)(D)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人人平等的原则 D.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
E.全部接受传统法律文化 6.不是普通法法系国家法律的分类是(A)(C)(D)(E)
A.公法和私法 B.普通法和衡平法 C.普通法和根本法 D.普通法和一般法 E.民法与刑法
7、资本主义法的特征是(A)(B)(C)
A.维护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人权
B.维护资产阶级的私有制
C.维护资产阶级专政和代议制政府 D.维护等级特权
E.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
8、法的制定活动的基本形式有(A)(B)(C)
A.法的制定
B.法的修改
C.法的废止 D.法的汇编 E.法的继承
9、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B)(E)
A.有法可依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有法必依 D.执法必严
E.人民当家作主
10、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特点有(C)(D)(E)
A.从实际出发 B.总结实践经验和科学预见的原则
C.强制性 D.严格的程序性
E.权威性和专门性 11.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A)(B)(D)
A. 法律清理 B.法律汇编 C.法律制定 D.法律编纂 E、法律认可
12、我国法律适用的阶段包括(A)(B)(C)(D)
A.调查分析和确认事实
B.确定适用具体的法律规范C.执行 D.作出决定 E.进行调解
13、有权制定自治条例的机关有(A)(B)(D)
A.自治州
B.自治县
C.自治乡 D.自治区 E.特别行政区
14、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A)(E)
A.必须做出一定的行为
B.可以做出一定的行为
C.可以要求他人做出一定的行为 D.放弃做出一定的行为
E.禁止做出一定的行为
15、属于法的要素的是(A)(B)(D)
A.法律概念 B.法律原则 C.法律条文 D.法律规则
E.法律学说 16.党的政策与法律不一致的地方有(A)(B)(C)(D)(E)
A.制定的主体不同
B.表现形式不同 C.适用的对象不同 D.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E.稳定性和灵活性程度不同
17、影响法律实施的因素有(A)(B)(C)(D)
A.法律本身的因素 B.环境因素 C.个人因素 D.体制因素 E.政策因素
18、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A)(B)(C)(D)(E)A.宪法
B.行政法
C.商法 D.经济法 E.军事法
19、法与原始社会的习惯的区别有ABCD A.由国家制定 B.具有国家强制性 C.具有阶级性 D.以地域划分效力范围
E.是否具有规范性 20、狭义的法的效力包括法律ABCD A.对什么人有效 B.在什么地方有效 C.在什么时间有效 D.对哪些事情有效
E.对哪个国家组织有效 21.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起ABCD A.引导作用 B.促进作用 C.保障作用 D.必要的制约作用 E、认可作用
2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是指ABCE A.立法上平等
B.守法上平等 C.司法上平等 D.法律的实施上平等 E.法律作用平等
23、普通法法系国家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有ACD A.制定法
B.正义观念
C.习惯法 D.判例法 E.法律学说
24、就法律意识的主体来说,它可分为ABC A.单个人的法律意识
B.群体的法律意识 C.社会的法律意识 D.国家法律意识 E.阶级的法律意识
25、新颁布实施的法对过去发生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属于CD A.法的空间效力 B.法对人的效力 C.法律溯及力 D.法的时间效力 E.法的对事效力 26.从法律的制定到实施这一角度出发,法学可分为ABC A.立法学
B.法律解释学 C.法律社会学 D.国内法学 E、国际法学
27、法律责任分为ABCD A.刑事责任
B.民事责任 C.行政责任 D.违宪责任 E.经济责任
28、法律监督中的社会监督主体包括ABCDE A.中国共产党
B.社会组织
C.人民群众 D.法律职业 E.新闻舆论
29、法的规范作用表现为ABCD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教育作用 D.预测作用
E.暴力作用 30、西方国家两大法系的差别在于ABCDE A. 判例法是否为正式的法的渊源 B.是否倾向于采用法典形式
C.普通法法系法官有造法的功能 D.法的基本分类不同 E.法律概念和术语不同 31.从法理学的角度看,下列哪些表述不能成立? AB A.在近代,法律责任与权利、义务是可以相互转移的 B.法律制裁是主动承担法律责任的一种方式
C.立法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 D.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过程同时是行使执法权的过程 32.法的指引作用可以分为确定的指引和有选择的指引,下列哪些表述属于有选择的指引? BCD A.宪法规定,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B.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C.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D.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对自己的发明或者其他科技成果,有权申请领取荣誉证书,奖金或者其他奖励
33.法律秩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法行事而形成的行为有规则和有序的状态。影响法律秩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下列哪些选项? ABCD A.法制方面的因素 B.个人方面的因素 C.环境方面的因素 D.法律本身的因素 34.根据《立法法》的要求,下列哪些事项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 ACD A.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B.教育制度 C.对私有企业的财产征收制度 D.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制度 35.法的移植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应该注意下列哪些方面? ABC A.法律体系的系统性 B.适当的超前性 C.供体与受体之间存在共同性 D.时间的先后性
36、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A 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B.总结斗争经验的结果
C.批判继承旧法
D.废除旧法 37.下列有关政体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CD A.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政体决定于国体并服务于国体
C.政体可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 D.共和制有议会制、总统制和委员会制主种形式 38.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违法的客体? ABD A.违法行为 B.人和物 C.法律所保护的权益 D.违法行为作用的对象 39。我国宪法对具有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特别保护,其内容包括保障妇女的权利、照顾残疾公民外,还有下列选项中的哪些? ABC A保障退休人员和烈军属的权利 B保护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和老人C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 D保护外国人在华合法权益 40.马某为某大学法律系教授、兼职律师,其在某知识产权案件中作为被告代理人,运用法学理论中的侵权行为构成要件理论为其被代理人辩护,其意见被法院采纳。其意见属于下列何种性质? BC A.司法解释 B.学理解释 C.非正式解释 D.正式解释 41.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论述,正确的是哪些? ABC A.权利和义务相对立相区别 B.权利和义务相依存
C.权利和义务在法律体系和法律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D.法律制度均以权利为本
42.法律解释的方法包括以下哪几种? BCD A.正式解释 B.限制解释 C.字面解释 D.扩充解释 43.下列选项中的表述,哪些不属于对狭义的法的适用的理解? ABC A.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B.法的适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在具体案件中应用法律的活动 C.法的适用是国家审判机关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活动
D.法的适用是国家司法机关根根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44.下列哪些选项内容不属于按照法的效力范围不同所作的分类? AB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母法与子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一般法与特别法 45.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ABD A.加强立法 B.严格执法 C.有法必依 D.党的领导
第四篇:《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法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对象B.法律书籍C.法律条文D.法律现象
2.下列不属于封建制法的有()。
A.萨利克法典B.唐律C.教会法大全D.法国民法典
3.法形成的最终标志是()。
A.商品的交换B.国家的形成C.阶级的出现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4.划分部门法的主要标准是()。
A.法律的调整对象B.法律调整的方法
C.法律的制定主体D.法律的效力
5.大陆法系是以古代()为基础和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罗马法B.日耳曼法C.印度法D.中国法
6.原始社会的行为规范主要表现形式是()。
A.法律B.政策C.习惯D.命令
7.法律规范属于()。
A.技术规范B.社会规范C.道德规范D.团体规范
8.根据宪法规定,国务院各部委有权制定()。
A.行政法规B.地方性法规C.单行条例D.行政规章
9.任意性规范和强制性规范是依据()来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A.法律调整方式的不同B.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进行
C.同个别调整的不同联系D.法律规则内容是否确定
10.下列哪项不属于法的正式解释。()。
A.任意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行政解释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备选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不选都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法律事实分为()。
A.法律后果B.法律动机
C.法律行为D.法律事件
2.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A.法的实现B.法的创制C.法学研究D.法律现实
3.法的适用的法律文件包括()。
A.契约B.判决书
C.裁定书D.决定书
4.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A.法律规范的制定B.法律继承
C.法律移植D.法律规范的认可
5.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包括()。
A.假定B.处理C.制定D.制裁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1.法的体系2.法律制裁3.法律寂的权利 4.法系5.法的创制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五、论述题 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法理学 》参考答案
一、1.D2.D3.B4.A5.A6.C7.B8.D9.B10.A
二、1.CD2.A3.BCD4.AD5.ABD
三、1.法的体系是指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2.法律制裁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对责任主体依其所负的法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性或保护性强制措施。
3.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由其他人的法律义务所保证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
4.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5.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四、1.简述法的产生的标志。
答:法的产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标志主要有两点:
(1)国家的最终形成标志着法的形成;
(2)只有当人们有了选择行为的自由,出现了授权性规范,才意味着有了权利和义务的划分,从而产生了法。
2.简述法律规范的概念和特征。
答: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现的一种行为规则。特征:(1)国家意志性;(2)规范性;(3)同一性;(4)逻辑性。
3.简述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答: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三个要素组成,即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和法律关系的客体。
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二)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
(三)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四)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
4.简述违法构成的概念及要件。
答:违法的构成,是指法律规定的构成违法所必须具备的各个要件(事实)的总和。这些要件包括: 违法的客体,这是指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违法的客观方面,这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违法的主体,这是指违法行为的实施者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国家机关。
(4)违法的主观方面,这是指违反主体对自己实施的违反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故意或过失的心里状态。
五、1.试述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答: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是指采用一定方式,对已经制度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整理、归纳和加工,使其系统化的活动。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
(1)法规清理,又称法规整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在不改变法规内容的前提下,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涉及问题的性质或按发布时间的先后顺序予以排列,汇编成册;
(3)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法典的活动。
第五篇:法理学模拟试题(6)
法理学模拟试题(6)
一、填空题:10分,每题01分
1、法律价值是指作为法所固有的、满足主体__________的价值。
2、社会主义法原则依涉及的是全局、整体问题,还是局部问题,可以分为社会主义法的____和社会主义法的____。
3、社会主义法确认和保护以____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并体现____、兼顾公平的原则。
4、允许和禁止的不同结合,形成法律调整的两个基本类型,即____和____。
5、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核心是___________。
6、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____________进行的活动。
7、调整性法律规范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法律一般只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情和行为,而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这是法律的原则。
9、按照解释的尺度不同,法律解释可分
为、和。
10、具体法律关系根据其主体是单方具体化还是双方具体化可以分为法律关系和法律关系。
二、单选题:10分,每题01分
11、马克思主义法学产生于()。
A18世纪90年代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初D19世纪40年代
12、社会主义法产生的根本前提是()。
A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B消灭私有制
C消灭剥削阶级D无产阶级阶级取得政权
13、既是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又是违法的行为有()。
A撒泼骂街B结伙打架C铺张浪费D经常撒谎
14、法律调整是初始阶段是()。
A法律开始生效阶段B产生法律关系的阶段
C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D法的适用的机动性阶段
15、要求人们承担不为一定行为的义务的调整方法,被称为()的调整方式。A积极义务B允许C禁止D可以
16、国家创制法的两种方式为()。
A制定新法和沿用旧法B制定国内法和参加国际条约C制定和认可D制定和结婚
1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A法的体系B立法体系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
18、对一定法律原则的产生和发展,发生过重大影响的理论学说是()。A法的理论渊源B法的历史渊源C法的物质渊源D法的政治渊源
19、法律关系参加者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在法律上称为()。
A法律关系内容B法律事实C权利能力D行为能力
20、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A国家审判机关B国家监察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公安机关
三、多选题:10分,每题01分
21、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的核心是()。
A发展稳定B党的领导C人民民主D依法治国
22、法本身的职能又分为()。
A法的社会公共职能B法的调整性职能C法的保护性职能D法的专门职能
23、法与利益的关系正确的是()。
A利益是法的创制的初始点B利益是法的实现的动力和归宿
C法确认、协调、实现利益D法的实现就是法所保护的利益的实现
24、任意性规范是指()。
A允许双方当事人有自己的意思表示,就一定问题达成协议
B允许双方当事人在达不成协议时,适用规范所规定行为方案
C必须和个别行命令结合起来发挥作用
D在没有个别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起作用
25、法的体系的基本因素是()。
A法律条文B规范性法律文件C法律规范D法的部门
26、法的渊源一词具有不同的含义,可分为()。
A法的物质渊源B法的政策渊源C法的历史渊源D法的理论渊源
27、必须制作调解书的调解有()。
A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的调解
B仲裁机构在仲裁过程中的调解
C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和部分刑事自诉案件中的调解
D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
28、在法律没有特殊规定的条件下,仲裁机关在下列哪些情况下,应当执行仲裁()。
A双方当事人共同提出仲裁B只有一方当事人提出仲裁
C法院判决后,双方当事人提出仲裁D在仲裁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提出起诉
29、法律规范的效力包括()。
A对事效力B时间效力C空间效力D对人效力
30、法律责任可以进行不同分类,但总体上包括()
A行政责任B刑事责任C民事责任D违宪责任
四、论述题:12分,每题12分
31、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
参考答案:
原始社会调整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原始社会行为规范的主要表现是习惯。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生活中逐步形成并把它固定下来的,传统、集体感和恐惧感是维护其有效的重要力量。
(2)原始社会的调整是出于社会条件的自发要求。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原始时期,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习惯以及与此相关的道德、宗教等行为规范。这些习惯和行为规范是当时社会发展的自发要求,是人们为了生存,必须通力协作共同向自然界作斗争的结果。
(3)原始社会的调整形式往往混为一体。在原始社会时期,道德、习惯、禁忌、祭祀、礼义等行为规范在形式上基本没有严格的区分。
(4)原始社会的调整具有残酷性和强制性。原始社会调整的残酷性是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条件以求得生存和繁衍,为了集体的共同的利益,而对某些破坏集体生存条件的行为采取严厉的惩治措施。
五、简答题:24分,每题08分
32、法律调整对象的特点。
法律调整对象的特点。
(1)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可以被法律确认为一定的法律事实,但自然过程不能是法律调整的对象;
(2)法律调整的是通过人的意识和意志发生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3)法律调整的是具体的社会关系;
(4)法律调整的是客观上要求法律调整的关系;
(5)法律只调整统治阶级认为重要的社会关系,并且是不运用国家权力就不能保证的那种社会关系。
33、全面理解法的创制,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全面理解法的创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法的创制是国家的专有活动。
(2)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3)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4)法的创制是法的形成的结尾阶段。
34、法律关系的种类。
法律关系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有不同的种类:
(1)按照法律规范主体具体化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
(2)具体法律关系根据其主体是单方具体化还是双方具体化可以划分为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
(3)法律关系依据法的职能的类别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规范。
(4)法律关系按照主体之间的相互地位可以划分为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
六、综合题:14分,每题14分
35、如何建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
参考答案:
(1)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必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结
合国内外的新形势,新问题,特别是针对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情况下出现的新课题,去研究法学基础原理。
(3)要研究古今中外的法律文化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
(4)在法学研究领域要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前提下,形成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
七、名词解释:20分,每题04分
36、法的规范作用,又称法本身的作用,是指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的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
37、法律移植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一种现象。
38、习惯:指一定事实关系的多次反复,成为人们行为的习性而形成的社会规范。
39、律技术规范:指以国家的名义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具有了法律意义的技术规范。
40、法律秩序是依法建立的秩序。它是以有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实行法治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