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要句子含义学案
高2011级理解重要句子含意学案
一、“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包括:
1、文眼句 它既可揭示中心,又能提挈全文;不仅可使文章在外部结构形式上交织融合在一块,而且能使文章内部意义贯通流畅。
2、主旨句 标明作者写作目的,揭示中心思想,是核心灵魂。其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
3、起始句 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
4、衔接句(过渡句)既可起结构上的承上启下作用,又归结和提示上下文内容。
5、深化句 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位置多在段末,多为议论性句子。
6、警策句 文字十分简练,内容异常丰富,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7、矛盾句 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8、情感句 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9、引用句 引用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其内容往往是文段内容的概括。也常作设题点。
10、比喻句 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
11、总结句 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12、难懂句:由于句子结构复杂或内容深奥隐晦而不容易理解的句子。是理解文章的难点,抓住它可为突破难点,理解全文带来方便。
13、含蓄句: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的需要,故意不直说,而运用双关、暗示等方法把含义隐藏于句中,它多用比喻、象征等修辞的语句含蓄的表达含意。
14、精彩句:绘景写人、抒情说理时,有独到功力,它浸透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包含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用意。
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二、重要句子的一般特点
1、内容上
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主旨句;位置:往往处于文首或文末。
2、结构上
能够彰显出文章脉络层次的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承上启下)、脉络句。
3、表达上
使用某种表达技巧(尤其是比喻)或结构上超常组合的句子(变式句)。
三、解题方法
1、判断语句是否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阐释其作用和表达效果。
例
1、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意(2008年高考全国卷一)
在去阳关古城的路上,只见沿途平沙千里、荒无人烟,戈壁滩与蓝天相互对峙,偶尔有芨芨草、骆驼刺等沙生植物零星地点缀在远处,把广袤的戈壁滩映衬得更为荒凉。车轮飞转,发出沙沙的声响,远方地平线,隐隐约约出现了一线锯齿形的屏障。那屏障原是一条林带。我们的汽车驶进林带,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这水渠交错、万木争春的景象,仿佛就是可爱的江南水乡。
答题思路:抓住戈壁滩中的“绿色海洋”,这是一个比喻句,比喻句的功能是把话说得更形象生动,更具体可感。海洋给人的感觉宽广深邃,绿色给人以生机,而我从平沙千里、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一下子走进林带,自然会感觉反差巨大,眼前以亮,格外惊喜。
参考答案:运用比喻手法,写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隔壁的反差巨大,使“我”产生了惊喜之感
2、判断语句在结构上是否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如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点明主旨,领起下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等。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渲染烘托气氛、衬托作用等
(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主旨、升华感情、深化主题、含蓄地表达主旨等
3、联系背景、主旨等,理解语句在突出(强调)内容、中心(论点、特征)、作者的态度、感情等方面作用。例
2、(2007年广东卷第17题)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因为融雪后污水的加入而增大流量,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 1
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
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了……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想起木轮车沉重地辗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题目:作者为什么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联系全文回答。
解题分析:通观全文,文章是围绕着“我热爱泥泞”这一思想感情来铺写行文的,因此“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一句显然是本文的主旨句。从篇章结构上看,第四段描写了早春时光泥泞不堪的山村生活场景,并以独立段抒发了“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的情感。然后,再展开联想(“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因此,这一句在篇章结构上又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答案:因为泥泞带来了乡村质朴自然的生活气息;泥泞诞生了“跋涉者”;“泥泞”使人自然回忆起民族艰辛的历史;“泥泞”使人自然想起土地的广博和祖国的含义。
四、课堂训练
(一)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和花朵的珊瑚其实是一种动物,它们虽然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口和原始消化腔,并具有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1.对这句话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珊瑚是一种不具备运动器官的原始动物。
B.珊瑚是一种有肌肉和神经系统的动物,它的消化腔是原始的。
C.珊瑚不具备运动器官,但有原始消化腔、肌肉结构和简单的神经系统。
D.珊瑚是一种外形很像绚丽的树枝和花朵的动物。
(二)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具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作者在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意。开门:关门: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美哉,书卷气
我喜欢孩子身上有几分书卷气,方不至于势利庸俗,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其实,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大学者熊十力说他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他发现许多丑恶的东西还在自己生命的深层次起作用。王冶秋先生十四遍读《阿Q正传》,他的体会是,“第一次读它,我们会笑得肚子痛,接着鄙弃其人,之后鄙弃化为同情,同情上升为深思,再读,阿Q向自己扑来,到后来,才觉得他是一个镜头,也许是报警器„„”而我们读书,常常是浅尝辄止,满足于一孔之见,很少深入挖掘,摄取营养。
关于读书,爱默生如是说:“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而不要做一颗绕书本旋转的卫星,不要做思想的鹦鹉。”有的名著年轻时读过,需要重读,用大半生的阅历去读,用睿智和从容去读,去读出人生况味,读出真知灼见,这不正是对人生之旅的扩展和丰富吗?
读书大可随缘。我读书并不拘泥于某一类书,往往碰到什么就读什么。友人赠我一套丰子恺的《缘缘堂随笔》,置诸案头。翻读起来,立即被那种语淡意深的风格所吸引,便一读再读。有一次在旧书摊上看到一本《芥子园画谱》初集,看得很有兴味,于是多方寻求,得到二集、三集„„
女诗人索德格朗言辞恳切:“人呵,别积聚使你沦为乞丐的财富;给你们的孩子一点人类眼睛从未见过的美吧,给你们的孩子以推开天堂之门的力量。”
听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
注:卢浮宫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最大博物馆。
1.联系全文看,“要让书成为自己的注解”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
2.“别积聚使你沦为乞丐的财富”这一句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
3.本文结尾一句说:“巴黎人走路头抬得高高的,因为他们后面立着卢浮宫。”这句话含意丰富,请写出两点。
答:(1)
(2)
4.下列对本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紧扣题意概述有书卷气的好处。这“书卷气”是指通过读书养成的读书人 特有的风格和气质。
B.大学者熊十力读《儒林外史》会全身冒汗,这是因为《儒林外史》像一面镜子,让他进一步认识了自我。
C.文中引述王冶秋先生多次读《阿Q正传》的不同体会,表明读书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
D.“读书是认识自我并优化人生的一种重要手段”一句领起第二、三两段,从本质上揭示了读书的重要作用。
E.“读书大可随缘”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一个观点,意在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告诉读者,读书不必选择,书都可以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谈生命(节选)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般有力的洪涛,向海奔注,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峭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细细的平沙,看见了夹岸的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裴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的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摘自《青年文摘》2001年第3期)
1.作者虽然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事实上已经作出回答。作者认为生命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回答。答:
2.“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
答:
3.文章结尾说:“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也要感谢生命。”为什么在快乐和痛苦中都要感谢
生命?
答: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又像一棵小树,意在展示生命前进和成长的过程。
B.“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一句,形象地表现经过奋斗的人在回顾生命历程时平和宁静的心境,也透出几分惆怅。”
C.“我不敢说未来,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反复出现,意在强调,人根本没有来生,应该抓住今生,不断奋斗。
D.第二段末句连续使用四个“再”字,重现了“一江春水”拼搏不止的形象,展示了 生生不息的生命力。E.本文的写作意图是:阐述生命的内涵,并指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
(五)读韩宝升《郑板桥的诗》(节选),完成1-4题。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中的杰出代表。也许是因为他在绘画和书法方面的成就太大的缘故吧,一般的读者对他的诗却接触不多,知之甚少。其实,郑板桥的诗写得很有特色:直摅血性,不同流俗,格调高远,字养生民。人们把他的诗与绘画、书法一起誉为“三绝”。
凡是那些有突出成就的诗人,都在继承和创新上狠下功夫,我们不妨看看郑板桥在这两方面是怎样努力的。郑板桥曾说:“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才。”他认为学习前人的诗,应该“求精不求多”,他主张“诗学三人,老瞄与焉;少陵为后,姬旦为先。”这里所说的老瞄、少陵和姬旦,分别是指曹操、杜甫和周公,据传《诗经》里有些诗歌为周公所作,因此,向姬旦学习也可以理解为向《诗经》学习。从郑板桥所写的诗来看,受曹操、杜甫和《诗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郑板桥又特别推崇杜甫,他说:“少陵诗高绝千古”,“一首可值千金”,“是《左传》,是《史记》,似《庄子》、《离骚》、而六朝香艳,亦时用之以为奴隶。大哉杜诗,其无所不包括乎!”他把杜甫当成终身学习的对象,对他的古体诗情有独钟。郑板桥深深认识到,要写出自己的个性,必须要创新,因此,他不受自己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陈腐诗风的束缚,要“自写性情,不拘一格”,要做“主子文章”,这便形成了郑诗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清新中的地位。
郑板桥写诗,坚持沉著痛快,泼辣尖锐,以反映劳动人民疾苦为已任的原则,反对写“逐光景,慕颜色,嗟困穷,伤老大”,这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认为写这样的诗对社稷生民没有用处,宁肯终岁不作,也不为一字苟吟。
郑板桥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他敢于直面人生,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为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鼓与呼。
1、郑板桥说“汉魏六朝、三唐、两宋诗人,家家都学,便是蠢学”是表明了他的诗学观点□□□□□□□□□□□(按空格数答)。
2、郑板桥认为学诗要“诗学三人,老瞒与焉,少陵为后,姬旦为先”是因为这三人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用文中原句摘要回答)□□□□□□□□□□□□□□□□□□□□□。
3、郑板桥评价杜甫的诗“是《左传》,是《史记》,似《庄子》、《离骚》,而六朝香艳,亦时用之以为奴隶,”是说明杜诗的什么特点的,请简要概括(50字以内)
答:□□□□□□□□□□□□□□□□□□□□□□□□□□□□□□□□□□□□□□□□□□□□□□□□□□
4、郑板桥之所以反对写“逐光景,慕颜色,嗟困穷,伤老大”的文风,是因为他要坚持以□□□□□□□□□□□□□□□□□□□□□□□□□□□□□为内容的诗歌创作。
【踩点热练】
(一)1.D。(A原文只是说“消化腔”是“原始”的,而没有说这种动物是原始的;B将“简单的神经系统”,换成“神经系统”,扩大了范围;C“原始”修饰的范围不清,导致歧义)
(二)开门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关门意味着一个结束。
(三)1.要让书为扩展和丰富自己的人生服务,而不要成为书本的奴隶。(作者是在阐述读书对人生的重要性时引受默生的话的,该句的后一分句从反面作了说明。引用后作者还有评说)
2.只积聚物质财富而不读书会使人精神贫乏。(“沦为乞丐”是比喻性说法;要注意分号后一句话)
3.(1)精神财富使人弃实而自豪;(2)希望人们多读一点书,多一点书卷气。(“头抬得高高的”表明精神充实而自豪;卢浮宫是法国人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的象征,分句间是因果关系。末段与开头相照应,隐含着“希望”之意)
4.C、E(“优化人生”是在下一段阐述的;“不必选择”以下不合文意。随缘,有随机之意。作者说的是“不拘泥于某一类书”)
(四)1.生命来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停前进,去争取成功的过程。(应根据两个比喻的具体内容联想到人生作概括)
2.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要联系文章内容作答,意思对即可)
3.因为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人生特有的快乐和美丽。(文末说“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4.B、C(B项“几分惆怅”无根据;C项“人根本没有来生”之说文中无根据)
(五)1、有所取舍,求精不求多。
2、沉着痛快,泼辣尖锐,反映劳动人民疾苦。
3、有《左传》、《史记》的历史价值,有《庄子》、《离骚》的文学造诣,虽借鉴六朝艳丽诗文却不机械模仿。
4、直面人生,揭露尖锐的社会矛盾,为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鼓与呼。
第二篇: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一、课标法则:
新课程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明确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各地中考试卷上,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已成为近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
二、概念解说: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
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三、方法指津:
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
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2、解释句子的方法:
①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⑤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如何分析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⑥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⑦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这种方法最管用。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
⑧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四、范例解析:
1.对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回答
有些句子使用了一定修辞手法,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对于这类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典型题例】
例1.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
⑤从菜地回家的路上,我遇到祖父从镇上回来,第一次看见祖父骑着车子在风里摇摇晃晃。祖父不经意间被风吹歪了。祖父不再骑自行车了,我们担心他出事,不让他再骑。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不能骑车之后,祖父走到哪儿都拎着一个小马扎,他终于意识到很难再在风中站直了,风也不会让他长久地站在一个地方。风强迫他坐上了马扎。
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解析: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例2.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2分)解析:
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 楼”的生动形象的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去除比喻修辞,用平实的话表达就形成答案。2.隐晦难懂的句子说浅显
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具体解题时,我们只要应该在隐晦难懂的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回答清楚了,也就把题目解答完毕。【典型题例】
例3.2007连云港中考阅读题《心泉》
⑦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创造心泉,创造精神的心泉。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第23题:如何理解“人生之美,正在于此”这句话? 解析:
这个句子“此”指代“心泉”,把这个句子具体为“人生之美,美在心泉。”然后我们思考时,在此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人生之美,美在心泉?”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观照心泉,让思想走向深刻,走向纯净;倾听心泉,让生活愈加鲜活,愈加丰盈。由此,答案可以表达为:人生之美,美在心泉。通过对心泉的创造、观照、倾听,人们的思想、精神更加深刻纯净,生命更加鲜活丰盈,人生更加充实美丽。
例4.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 “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 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3分)解析:
这个句子我们思考时,在此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更进一步,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3.分析句子作用要明确角度
在分析句子的作用时,我们的考虑角度不能如天女散花满天飞,应明确句子的作用包含主题上的作用和结构的作用两个部分。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5种:(1)总领下文(2)承上启下(过渡)(3)总结全文(4)为后文作铺垫(5)照应;主题上作用应是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我们在解题时围绕上述考虑,使考虑角度明确。【典型题例】
例5.2007南通中考阅读题《大美之美》
⑤雪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湖水犹如一张专门让它们安睡的蓝色大床。水质洁净无比,让人不忍濯手足。伫立圣湖之畔,我默默地洗涤自己 的灵魂,古人说的“澡雪精神”就是这样的意思吧。第18题: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解析: “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一问应转化为“结尾画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这样使思维直切要点,这句话结构上总结全文,主题上升华主旨,由写西藏山水之美升华到西藏山水之美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由赞美西藏山水的美升华到对西藏山水的崇敬热爱之情,形成答案。例6.2008江西省中考阅读题《年的召唤》
⑧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年”是幸福的始发车站,携着眷恋上车,背着欣喜落座,这幸福的回归列车让你挥别尘世烟云,不觉悲凉,温暖久长。
第19题:请简要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解析:我们在思考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时应把思考角度明确为“这句话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也就是进行了点题;主题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爱,形成答案。【典型题例】
例7.2009年福州市中考题《一双脚上的修养》
那扇门又被悄悄推开了。一个男人伸头朝里面看来看,似乎想进来,但又把头缩了回去。
第21题:本文对送水工的描写文字不多,却令人回味,请赏析第⑤段中的划线句。(4分)解析:21.示例一:“悄悄推开”这一细节动作,写出了送水工怕影响图书馆的安静的氛围,推门时小心翼翼的样子,十分传神,突出了送水工对他人的尊重,体现了他的修养。示例二:“推”、“伸”、“看”、“缩”这些动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送水工想进门又怕弄脏地板的心理,表现了他的修养,也为下文他脚套塑料带进门的举动作铺垫。(内容3分,能紧扣语句,从词语运用、描写方法等任意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表述1分,须通顺。共4分)【典型题例】
例8.2009年河南省《北京时间不到点》
乡下父亲从服务员手里接过热乎乎的两个汉堡,转过身,用手背揩了下眼睛。
第10题: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及作用(2)
解析:“揩”是擦的意思,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父子对众人善意谎言的由衷感激之情。【典型题例】
例9.2009年中考《敲雪》
父亲站在树下,竹竿伸到枝头,慢慢地,轻轻地把积雪一点一点敲下来…… 第19题:分析选文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3分)
解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敲雪时动作的小心翼翼,表现了父亲对这些树的细心与重视,表现了父亲对我们兄弟几个读书、上学的高度重视,体现了父亲对我们的爱。总之,中考阅读题中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时,我们明确答题的规律,掌握答题方法,清晰答题角度,多练多思,形成解题的能力!
1.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请看例题:“孔乙己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请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对“作用”的解答,我们从三个方面:一是结构上,承上启下;二其内容上,说明他是一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人;三是主题上,说明当时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如果将文题改为“这句话在文章中的含义”,可答为“从孔乙己的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地位来看,说明当时社会土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
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从句子中的修饰性定语进行研究,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句子的内涵;有些句子的定语限定或规定了句子所要表现的范围和内涵。暂时写到这里,以后陆续增加新的内容或体会。
从句子的修饰作用进行理解,分析时要从修饰作用入手,追本溯源,理解句子的实在意义.这其实是考察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烘托、借代、象征等形式,结合上下文,将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要表现出来。
有专家说,赏析句子的作用,其实还是从表现手法这个角度进行考核的,主观赏析是无法进行考核的,因为1000个观众,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所以,文学概念和表现手法在文章的中作用才是考核的本质。
①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总起的作用。②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③衔接句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
④深化句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⑤警示句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⑥矛盾句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⑦情感句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⑧引用句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也常作设题点。⑨比喻句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⑩总结句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
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总之,我们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然后逐一排除,切准某一方面具体分析。
另外2、3两点在分析时往往可结合起来。
例在《在烈日和暴雨下》中有这样一句 :“ 祥子一口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首先观察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再结合主题分析其在内容上所起的作用。此文的主题是反映以祥子为代表的老北京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揭露和控诉社会的黑暗和残酷的, 所以接着分析为,此句既写出了祥子当时全身哆嗦的状况,也暗示劳动人民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飘摇不定,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反映了底层小人物的悲剧命运)。1.为下文写 作铺垫(打基础、作伏笔)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 渲染 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4、衬托(正衬、反衬)
5、(首尾呼应),总结全文
6、(照应开头),深化或提示主题
7、(设置悬念),总领下文或领起下文
8、起强调作用,进一步突出
9、(画龙点睛),点明中心
10、开门见山,点题
11、总领上文 句子的作用可以从内容、结构和表现力三个方面来分析评价。
1.从内容看:在记叙文性的文章中,从内容来分析的话,句子的作用主要是点明主旨或表达作者的主要感受;在主旨篇中我们提到过记叙文的主旨可以分为:
1)表现人物的品质(写人的文章)2)揭示某种道理(记事的文章)3)抒发某种感情(写人或记事的文章)
4)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表现某种主题(记事的文章)
「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第3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句话有什么意思?
答:作者用排比的方式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的高贵品质和精神。
2.从结构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1)在文章的开头,总领全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或者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
2)在文章的结尾,总结全文,点名题旨,水到渠成;或者与开头前后呼应,突出文章主旨。
3)在文章语段中间,承上启下,使文章层次紧凑连贯。
「实例分析」
问:在文章《驿路梨花》的最后一句,作者用陆游的诗句结束全篇:“驿路梨花处处开”这样写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好处?
答:从结构上看,题文相应,形象地写出雷锋精神不断传递、处处发扬、升华了主题。注意:回答这样的问题不能就句论句,要联系原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3.从表现力来看:应该结合修辞手法和表达方法来分析。表达方式可以分为五类,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不同,在《读懂记叙文——表达篇》中,我们已经详细讲过了不同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殊作用,这里不再赘言。我们主要讲的是修辞,我们把常见的修辞手法和针对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做了一个小结:
(1)比喻。答题:把…比作…,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2)拟人:把……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使其形象鲜明,更生动地写出了事物……(人和物的相似性)的特点。
(3)夸张: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本来面貌,目的在于突出事物某方面的特点,个别夸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如:“那座山远看似乎直入云霄”,这里表现了作者对于这一奇景的惊叹之情。
(4)反复,反复包含间隔反复和直接反复,所谓间隔反复,就是在文中不断出现一个相同的句子,但是中间有间隔,在散文或者议论文中,这样的反复多半是为了强调作者的观点;无间隔反复则表现为呼吁型的,通常使语言更具有号召力和感染力。
(5)对偶:句式工整,语言凝练,表意深刻,给人深刻印象。
(6)反问:有问无答,答在问中。比陈述句语气更强烈,更能引起共鸣。
(7)设问:有问有答,一问引起读者思考,一答更能引发共鸣。
(8)排比:句式工整,便于吟咏;加强语势,层层递进。(9)反语,褒词贬用,加强讽刺意味,批评……;或贬词褒用,(答题时注意找出贬义词对应的褒义词来答),如:我以孩子的“狡猾”的眼光,这里狡猾是贬义词,实际上写出了孩子的聪明、善解人意。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题目:“……”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章当中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题目我们要三步走:第一步回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一步很容易被判断;第二步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常见好处,比如说比喻就是更形象生动啊;第三步,结合文章的意思来分析这个修辞放在文章当中的具体的意思。
这篇文章我们从结构、内容、表现力(主要是修辞)三个方面来总结了常见的句子理解的题型以及针对这样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对于长久以来对如何答题深感头疼的同学,相信我们总结出来的模式一定对你有所帮助。
第三篇: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义教案
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义
呼和浩特市土默特中学——吴娟芳
教学目标 1.了解重要句子的类型
2.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一、导入
中国的语言文章是由字,词,句构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对字词句的理解占重要的地位。今天所学的内容是《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二、考试说明 鉴赏评价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三、2011年高考考查情况 全国卷 4分 山东卷 4分 安徽卷 3分 四川卷 4分
四、例题引路
《创新设计》学生版235页 教师版250页《记住回家的路》结合答案和解析,思考:
1、重要语句的类型
所考查的句子的特点:结构复杂(句群)
难以理解(哲理句,高度概括的句子,抽象的句子)
运用表现手法的句子
2、解答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修饰限定成分+上下文(如有手法,也要点明)
见《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27页
五、巩固训练
1、(10全国卷1)
灯 火 萧 萧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1)说明: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往往是无法下手,为了分数只好乱写乱猜。其实解释含义,就是要说明该语句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就是要说明“为什么”。(1)句可以这样进行,首先分析原句意,在脱离原文的基础下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明确。经过分析,会发现有两处不明,分别是“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他们具体指什么,不清楚。其次回到原文判明该句是针对什么对象而言的。回到原文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是在说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护灯火时的心态之后的一句解释性话语,表明本句的解释是要求说明作者的心态的。第三,结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明不清楚部分的含义。“那情景”指的是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的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则是指小心翼翼的,特别珍惜的心情。将二者联合起来,从上下文中找出为什么答案就可以了该句的上文有“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下文有“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了。
答案参考: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也是很宝贵的 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的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
分析说明:本句中只要解释明白“我为什么要喃喃自语和我到底迷失了什么”就可以了,在文章关注政作者自己的议论抒情文段就可以了。方法同第一句的解释。答案参考:
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2、(09全国卷2)
岳桦 任林举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答案: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注意联系段落和全文中心)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
答案: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3、《创新设计》237页 教师版252页《记住回家的路》
六、拓展练习(11南通一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
11.文章第二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11.答案:【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答出其中一种,此处的1分不可赋;两种均答对,得1分。点出了乡村特点(“恬静”“幽美”“安详”之类的),得1分;答出所表达的感情(“喜爱”之类的),则再得1分。
12.文章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6分)12.答案:【⑴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2分);⑵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2分);⑶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2分)。】
只要答出原答案⑵⑶两点(②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③到城里工作或
许能过上幸福生活)中的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在参考答案外,若学生答到“因为那时候
我迷恋炊烟,有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的想法”,得1分。
13.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4分)
答案:【①点题(1分);②前后照应(1分);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1分);④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1分)。】
14.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
答案:【①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慰藉思亲怀乡之情;(2分)②在城市遭到挫折时,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2分);③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2分)】
第四篇:理解散文重要句子含义教案
2012届语文考点复习——理解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教学目标 1.了解重要句子的类型
2.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一、导入
中国的语言文章是由字,词,句构成,在语文的学习中,对字词句的理解占重要的地位。今天所学的内容是《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即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二、考试说明 鉴赏评价D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艺术
三、2011年高考考查情况 全国卷
4分 山东卷
4分 安徽卷
3分 四川卷
4分
四、例题引路
《创新设计》学生版235页
教师版250页《记住回家的路》结合答案和解析,思考:
1、重要语句的类型
所考查的句子的特点:结构复杂(句群)
难以理解(哲理句,高度概括的句子,抽象的句子)
运用表现手法的句子
2、解答此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关键词+修饰限定成分+上下文(如有手法,也要点明)
见《五年高考三年模拟》227页
五、巩固训练
1、(10全国卷1)
灯
火
萧 萧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
答:.(1)说明:学生在完成此类试题的时候,往往是无法下手,为了分数只好乱写乱猜。其实解释含义,就是要说明该语句的来龙去脉,简单的说就是要说明“为什么”。(1)句可以这样进行,首先分析原句意,在脱离原文的基础下有哪些地方意思不明确。经过分析,会发现有两处不明,分别是“那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他们具体指什么,不清楚。其次回到原文判明该句是针对什么对象而言的。回到原文后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是在说明了自己在雪天中保护灯火时的心态之后的一句解释性话语,表明本句的解释是要求说明作者的心态的。第三,结合原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判明不清楚部分的含义。“那情景”指的是大的时候,我们就得一手举灯,一手遮风护火,步步为营,仿佛履薄的人,战战兢兢的情景。“仿佛护着累世的家产”则是指小心翼翼的,特别珍惜的心情。将二者联合起来,从上下文中找出为什么答案就可以了该句的上文有“那样的煤油灯,我们家好像只有三盏,人在客厅的时候,灯随我们在客厅,夜读如果是在祖母的房间,灯就随着我们过去。有时,书读到一半,要到客厅拿东西,拿得提着灯过去,脚步不能太急,免得走路的风息将灯吹熄。不知你是否记得我们家是土埆厝?”下文有“在那样的灯火下,一切都荡漾着温馨。”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了。
答案参考:①、即使是普通的煤油灯在贫困的年代也是很宝贵的 ②灯下的温馨和苦读,是值得珍惜的人生宝贵的财富。
(2)喃喃自语的我在无边的夜里迷失在灯与灯之间。分析说明:本句中只要解释明白“我为什么要喃喃自语和我到底迷失了什么”就可以了,在文章关注政作者自己的议论抒情文段就可以了。方法同第一句的解释。答案参考:
①曾经拥有的灯下的温馨已经逝去,“我”有一种不知身在何处的惆怅。②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失去一些美好的东西。
2、(09全国卷2)
岳桦
任林举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种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这些树的躯干之上,使这些倔犟的生命在挣扎中发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答案:①绝地中的桦为了生存而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挣扎的代价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与希望同在。(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注意联系段落和全文中心)
(2)命运伸出了它无形的脚,一部分桦便应声跌倒。一个跟头跌下去,就掉入了时间的陷阱,再爬起来,一切都不似从前。答案:①不幸的命运常常在毫无准备中降临;②桦的生命轨迹与生存环境因灾难而发生了根本改变;③它们将面临新的抉择。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
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
3、《创新设计》237页
教师版252页《记住回家的路》
六、拓展练习(11南通一调)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跟着炊烟回家 马国福
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恬静安详,似乎炊烟成了一个乡间的导师,让那些懵懂的心灵找到情感的慰藉,人生的方向。
记忆里的村庄,炊烟和着日升日落的节拍,发出开启新生活的信号。没有风的时候,一束束炊烟像一个个浓墨重彩的感叹号,提醒人们繁忙的一天开始了。黄昏的时候,我们从地里干完活,走在回家的路上,大老远就能看见一束束炊烟,慢慢地穿过林梢。夕阳的余晖洒在林梢间,像涂上了一层层金粉。那时候,我就想,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了,只为在每天的日升日落中看这炊烟升起又熄灭,熄灭又升起,多好啊!
肩膀上扛着铁锹的父亲说:傻孩子,一辈子窝在这个村庄里有啥出息啊!有本事的人都到城里去工作,哪有像你这样没有上进心的人啊!
土地就像一根宿命的绳子,把父辈一生都拴在土地上,让他们无法脱离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沉重劳动。多年后,我通过知识解开这根绳子离开村庄,到城里谋生。想到村庄里的乡亲们沿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亘古传统,从事永无止境的繁重农活,他们的生活依然很不宽裕,我的心就微微作痛。我知道,父亲当初给我说那番话有他的道理。也许,父亲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当时父亲之所以给我狭隘的幸福定义自有他的苦衷吧。
有时候,在城市中受了伤,我就想回到村庄,对着那见证我年少岁月的炊烟,大哭一场。我知道,我的滂沱泪雨,会被炊烟带走,让我无所牵绊地上路、追求。像一缕空气消失在风中,像一抹炊烟擦干我的眼泪,坐在故乡的山冈上遥望炊烟,我的心会归于平静。城市生活衍生的计较、竞争和苦恼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从炊烟熄灭又升起的自然景观中汲取继续抬头前行的力量。计较会让自己更加痛苦,竞争会让自己更加疲惫。一切计较、竞争和苦恼,比与我的生命水乳交融的炊烟还轻,我为什么不放下呢?村庄里可以没有高楼大厦,家里可以没有美味佳肴,灵魂的仓库里可以没有金银细软,但村庄里不能没有炊烟,人的精神家园里也不能没有炊烟。炊烟是村庄里所有人灵魂的导师,她让我们在人生的坐标里找准自己的标尺,时刻保持对生活的信心。
我一直怀念炊烟。远离了村庄的炊烟,我的生命似乎成了一条断流的河,一块荒芜的田地。只有炊烟,以及村庄里那些与炊烟站在一起的风物,才能让我的生命保持长久的美感、幸福和丰盈。心里空虚的时候,我常常打电话给父亲,说我看不到炊烟的落寞。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
通完电话,晚上我就会做梦,梦见炊烟舞动的画面,梦中的炊烟就是一场大雨,湿润我干涸的河流,让我的内心汹涌起思乡的碧波,一波一波,顺着河流的方向回家。
漂泊的宿命已经不能让我经常回家了,命运把我羁押到远方。一年回一次家,看一次炊烟,对我而言是命运的大赦。我只能在梦里跟着炊烟回家。炊烟是一个村庄全部的重量,是生活在炊烟扎根的土地上所有人们的希望。炊烟对我的意义就是灵魂的意义。
一个人的灵魂断炊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的灵魂里每天舞动着的,那是一束束炊烟。11.文章第二段描绘乡村景象,请分析其表现特色。(4分)11.答案:【围绕“炊烟”这一主体,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2分),描绘了乡村的恬静幽美,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答出其中一种,此处的1分不可赋;两种均答对,得1分。点出了乡村特点(“恬静”“幽美”“安详”之类的),得1分;答出所表达的感情(“喜爱”之类的),则再得1分。
12.文章第三段父亲为什么要对“我”说那番话?(6分)12.答案:【⑴土地是农民的宿命,让他们一生离不开土地(2分);⑵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2分);⑶到城里工作或许能过上幸福生活(2分)。】
只要答出原答案⑵⑶两点(②繁重农活永无止境,而生活却依然很不富裕;③到城里工作或 许能过上幸福生活)中的任意一点,即可得3分。在参考答案外,若学生答到“因为那时候 我迷恋炊烟,有一辈子再也不离开这个村庄的想法”,得1分。
13.文中两次出现“父亲说,孩子,疲惫的时候,你就跟着炊烟回家”,有何作用?(4分)
答案:【①点题(1分);②前后照应(1分);③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理解、关爱(1分);④有助于文章主旨的表现(1分)。】
14.文章的标题是“跟着炊烟回家”,请结合全文探究其深刻意蕴。(6分)答案:【①在疲惫的城市生活中,慰藉思亲怀乡之情;(2分)②在城市遭到挫折时,汲取前行的力量,在人生坐标里找到自己的标尺;(2分);③在生命变得荒芜、空虚时,让自己拥有美感、幸福和丰盈的精神家园。(2分)】
第五篇: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教案)3
重要句子的含义和作用3
一、常见的命题形式有: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义。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
3.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句话的意思。
二、概念解说:
1、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而言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此外,从出现的频率说,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重要的句子。
2、所谓“理解句子”,它包括三层次意思:
①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②句内意义,即句子的语境意义(临时意义)。
③句外意义(言外之意),即言在此而意在彼而产生的意义。
3、理解文中的句子与理解文中词语的关系:
词语是基础,句子是扩展,两者是紧密相关的,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离不开信息的筛选,所以,有时考查会把三者结合起来。
三、方法指津:
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
①从分析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
②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③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④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2、解释句子的方法:
①摘录法:顾名思义,就是选摘原文原句来作答。
②浓缩法: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按照题目规定的字数,将其“浓缩”为合乎规范的句子作为答案。
③改写法:依据题目,将原文中的某个或几个句子,作点改动,使其合乎答题的要求。
④拼接法:将分散在文章各处的某些句子,有机地拼接融合在一起,使之满足答案的要求。
⑤仿写法:依照文章中的某个句子的形式,再造一个形式上与其相似而内容上又合乎提问要求的句子,使之成为答案。
⑥活译法:这是指回答那些含有比喻的句子含意的简答题,可以采取翻译(活译)的方法来诠释它,说出这个比喻的本体,等于就找到了答案。
⑦分析法:对于分析句子层次、分析某个句子的作用和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某种写法的意义的试题,这种方法最管用。回答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拟答案。
⑧综合法:也就是综合运用以上所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四、重要语句是就其在文中的作用:
1.文眼句:它既可揭示中心,又能提挈全文;不仅可使文章在外部结构形式上交织融合在一块,而且能使文章内部意义贯通流畅。
2.主旨句:标明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全文的核心和灵魂,有极强的概 括力。
3.衔接句(过度句):既可起结构上的起转承合作用,又归结和提示上下文内容。4.深化句: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作用,位置多在段末,多为议论性句子。5.警策句:文字十分简练,内容异常丰富,含义尤为深刻。“沉默啊,沉默。。”
6.精彩句:绘景写人、抒情说理时,有独到功力,它浸透作者对事物的认识,包含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用意。
7.含蓄句:由于某种原因、目的的需要,故意不直说,而运用双关、暗示等方法把含义隐藏于句中,它多是比喻、象征等修辞的语句含蓄的表达含意。8.难懂句:由于句子结构复杂或内容深奥隐晦而不容易理解的句子。但却是理解文章的难点,抓住它可为突破难点,理解全文带来方便。9.引用句:其内容往往是文段内容的概括。10.总结句:是文章内容或情感的收束。
五、关于句子的作用,应该注意从两个方面来加以思考:
1、从“思想内容上”入手:(1)联系本句的含义。
(2)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
(4)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2、从“结构上”入手:(1)语句位于文章的开头:
点明主旨,领起下文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蓄势(张本、铺垫),奠定感情基调
点明思想感情变化的线索
(2)语句位于文章的中间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衬托作用
为了使叙述主体彰显而谈到其他事物,其他事物就有衬托作用
渲染烘托气氛
在行文中,为了使主体更加突出而对环境等加以描写,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气氛。(3)语句位于文章末尾
总结上文
呼应上文
点明主旨
升华感情
深化主题
含蓄地表达主旨
六、理解句子含义的一般性技巧
(一)、分析【 句子 → 语境 】
1、析语法与表达,抓关键词
• 语法:复句先分层,单句找主干和枝叶
• 表达:看修辞,若比喻则找本体和喻体,分析其相似点
2、析有效信息区,找解读点
• 信息先分类,明确其联系(假设、解释、正反、因果„„)• 遇到过渡句,尽量用原文语句概括上下文,缩小范围
3、联系全文主旨,发掘深意
• 尤其是理解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
(二)、作答【 坚持两个原则 】
• 分层对点答题,紧扣原文 句子作用:
公式一:作用=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情感上的作用
在文首 总起全文(不限位置设悬念埋下伏笔与××相对比或者相映衬)结构上 在文中 承上启下或者启示下文
在文尾 总结全文 首尾呼应 点明中心 深化主旨 升华主题
内容上
写出了××内容
情感上
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分析句子的含义
公式二:句子含义=浅层含义(字面意思)+深层含义(文中意思,联系文章主旨)
解答句子浅层含义时,运用修辞的句子要用平实的语言解释,隐晦难懂或者双关的句子要用浅显的语言解释,解答深层含义时要扣住文章主题,分析句子的深刻含义,使答案更完整。赏析句子
公式三:赏析=修辞+描写+重点词语
比喻
修辞手法
拟人
排比
对比、夸张
人物描写
描写方法
细节描写
场景描写
重点词语 : 动词
叠词
拟声词 联系实际谈感想
公式四:联系实际谈感想=文章内容+文章主旨+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举例子(紧扣观点,与文章主旨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