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9号文库
企业管理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借鉴(共5篇)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18-940870 9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9 12:09:24 来源:网络

第一篇:企业管理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借鉴

优化班级管理的几点体会

兰州五十二中马玲

班级管理面对不断推陈出新、日新月异的社会,班主任必须改进思路,优化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效率,用科学、包容、成长和发展的理念培养学生,以动态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在目前的教育学中,对于班级管理的定义过多强调了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过分的微观化,忽视了教育的公共属性,忽略了班级管理的社会性和开放性。班级管理不仅是学校、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更要有包括家长在内的社会力量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因此,当前的班级管理必须更新观念,将其定义范围扩大,容纳更多外部力量来推动班级发展,本文建议要适应社会的发展,班级管理更应像企业一样走向社会化。

班级是一个特殊的组织,优化其软环境是班级管理的始终目标,以下就从四个方面来提出班级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以诚信为基准的班级文化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国家与国家最终的竞争就是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竞争,是以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取代另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马克思也说过,欲灭亡一国,必先灭其文化,可见文化的重要性。当今管理学中,非常重视文化作用,几乎所有国际化的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如:海尔“真诚到永远”,东芝“质量无国界”等,以此作为支撑企业发展的核心,在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整个企业员工的精神得以凝聚,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让出自他们之手的产品,畅销全球,得到每位消费者的赞誉。

班级管理也是管理学范畴的一种,学生通过为提供高级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班级管理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将学生看做是将来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建立自己的班级文化,以此凝聚全体师生的力量,塑造班级独特魅力和风格。

班级文化建立必须得到集体的认同,让每一位成员都有归宿感和追求感。但是,鉴于当前社会信用的缺失、道德的分化、精神追求的低俗,必须在教育中强调诚信的重要性,在建立班级文化中将诚信作为重要的参考基准。诚信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有的班级有学生欺骗学生、代课教师、班主任的现象,更有些学生打着老师的旗号欺骗家长,制造一些三角骗局,信息的不真实阻碍着班级管理者的正确决策,而班级管理者的失误导致班级管理的混乱。

怎样建立班级诚信文化?本文做了以下探索:

(一)、加强诚信教育。诚信是学生自身发展、适应社会的保障。尽管当前社会信用缺失,但诚信无论对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非常重要。比如利用班会时间给学生讲一些关于诚信的事情。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征信体系,为每一个人建立信用记录数据库,每一次的不诚实交易将被记录,影响到今后的银行贷款等一些列社会活动;没有诚信的企业,最终也是被社会淘汰,三鹿奶粉事件灭亡了三鹿集团,张瑞敏怒砸不合格冰箱,造就了海尔的辉煌等,让学生认识到诚信不仅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保障。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诚信是必备的,诚实守信成为当前许多企业聘用员工的首要标准,没有诚信的学生在将来的社会中必然成为被淘汰的对象。

(二)、处理好“诚信”事件。面对学生撒谎,故意制造迷局的事件,教师的处理效果影响班级管理效率。

有这样一个案例,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某班主任所带班级有一个姓刘的学生,在有一次收学费时,他没有把钱交给老师,私下里花了。班主任打电话请来家长,他拒不承认自己没有交钱。

老师耐心地给他讲了诚信的重要性,但他不承认自己的所为;又拿来当时收钱的名单,没有他的名字,他仍不肯承认。看他态度决绝,他的父亲都不知道该听谁的,甚至说这个钱可能真的没法说清楚了,言外之意是班主任有可能把这件事搞错了。

这位班主任很有耐心,很了解他害怕的心理,表面若无其事,内心已如履薄冰。于是,并没有急于要学生承认,而是让他回家后仔细想清楚不承认的后果。三天后,他承认了错误。这件事在班上引起了积极地反响,让大家对诚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班主任更加信任。

因此,建立班级文化非常重要,而建立以诚信为基础的班级文化对于促进班级管理的效率的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加强非常有效。如果在班集体中,每一位成员都能真诚以待,那么整个班级的管理可以实现无为而治。

二、建立公平公正的班级管理制度

如果班级文化是提高班级管理的精神支柱,那么公平合理的班级制度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保障。国家的管理强调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结合,企业管理注重文化熏陶和制度执行的有机统一,而班级管理可以以班级文化为导向,以科学的制度保证班级各项事务得到落实。

首先要建立各项班级制度。如班委会选举制度,是任命制还是选举制,是轮流制还是终身制;班委会职能及职权行使制度,明确班干部的权利和义务;民主监督制度,保证集体对班干部行使职权的监督和约束;奖罚制度,激励先进者和惩罚违规者,也可以激励为导向鼓舞全体积极向上;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制度。

其次,注重制度的落实。制度的落实是关键,没有落实所有制度都是空话,是纸上谈兵。班主任要以身作则,对所有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督,对没有到位的整改落实,对违反制度的进行惩罚,让制度成为约束每一位学生的硬手段。

第三是要注重政策实施的反馈。任何制度订立之初并非十分完善,其中存在的问题有待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班级制度在实行过程中,要鼓励班级成员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对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对不合理的制度及时修改,形成良好的循环,确保制度越执行越完善,越执行越有效。

三、转换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定位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非常重要,传统的班主任充当着教师、家长、警察等复杂的角色,班主任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承担班级管理中的一切工作,事无巨细。

但是,新时代的学生有新的思想,喜欢张扬的个性,毫无约束的发挥意见,民主参与和平等意识不断增强,迫切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转换角色。一般来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被认为类似于企业中的CEO,但这个角色并不恰当。CEO称呼来自外资企业,是首席执行官的引文缩写,其强调的是执行,即董事会决策的执行负责人。因此,班主任更应该是班级管理中的董事长,而不是CEO,做到从执行者到决策者的转变。

首先,班主任是决策者。班级重大事项和活动,需要班主任做出决策,作为班委会执行各项活动的方向。

其次,班主任是协调者。班级的管理是开放的,不只是班主任和班委会的事,更要求各代课教师和家长也要积极地参与,班主任要良好的协调各任课教师和班委会的关系,和每一位学生的关系,和家长的关系,确保学生了解和信任代课教师,帮助任课教师建立威信,家长对班级各项活动积极支持,创造一个全员参与的管理局面。

第三,班主任是监督者。对班委会行为、各项活动的效果等,班主任要严格评估和监督,对学生的行为要做成正确的评价,确保班级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四、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思想形态在不断变化,一代人和一代人之间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差异,同时社会发展的日益多元化和分工的精细化,要求不同能力和知识背景的人才来满足需要。有的人可以足不出户在虚拟网络上挣钱,有的人靠自己的创意赚钱,甚至有些人通过专门回复别人的帖子赚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有需求就有供给,是永恒的市场规律,学生的培养就是要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求。因此,在班级管理能不以成绩为最重要目标,让每一位学生能发挥其特长,保持其个性,全面发展,教育能为为社会培养多样化、多层次的人才,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则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将被不断的提高。

第二篇: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几点反思

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几点反思

初中是学生从小学向高中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都趋于成熟。情感表现热情但肤浅,自制力和毅力有所增强。但时有脆弱的表现,个别学生的逆返心理较强,怎样管理好这个群体,使一盘散沙成为坚强的集体,是我们所有初中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全体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对初中班级管理这个课题,我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里我只班级管理工作常见现象的分析和思考发表一些看法。

一、班级管理中的误区

我们有些老师常常说:“我们班学生特老实,可听话了。”说者常常沾沾自喜。认为学生听话的班级=好班级。这正是我们班级管理上的一大误区。

我们知道,中学阶段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中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如果我们用刻板的管理方法,学生不能胡思乱想,乱说乱动。那样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独立性,灵活性就得不到培养。学生是老夫子,班级是一潭死水,这是不足取的。

误区之二:学习好的班级=优秀集体

有些人片面地以为,学生知道学习就行了,别的事就不用操心了。学校班级管理的唯一目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否,学生都学习了,不仅不能放松班级管理。恰恰相反,越是那样的班级越得加强管理。

误区之三:班干部负责的班级一定能成为优秀班级。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抓住几个班干部就行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建立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只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决不是唯一的途径。

误区之四:什么管理不管理的,还不是老师几句话,这种观点大错而特错。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好一个集体是一门艺术,它需你付出汗水,潜心研究,使之日趋完美。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走出误区。使我们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只有那样,优秀的班集体才会形成,学生素质才能提高。

二、优秀班级体建成的条件和标志

管理班级,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几十个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并不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核心,自觉的纪律,正确的舆论,以及团结,勤奋好学的风气。健全的集体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组织和培养班级体,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进行教育的手段。但是,班集体不会自发地产生,必须通过班主任深细致的工作才能形成。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每个国家都有《宪法》,教育界有《教育法》,工人有《劳动法》,商标有《商标法》。随着各种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国家也由“人治”转向“法治”,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完全可以借鉴这种立形式,建立班级自己的规章制度,我们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的依据是《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我们应制订《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值日生工作细则》、《活动课规则》等。新生一入学,先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然后全班学生讨论各项细则。初一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制定规章制度时,细一些,方方面面都要有章可循。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可删去,以免束缚学生的能力。

2.培养班干队伍,建立反馈网。中学生的班主任教师和小学不一样。中学老师每天只有本班一节课。大部分时间不能跟学生在一起,所以班级发生的事情不能及时处理。往往耽误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再者,初中生模仿能力强。记不得哪位哲人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也是带动全体同学走向进步,建立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

建立反馈网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每天布置一名学生汇报班级发生的事。刚开始试验时,往往会被这事、那事所中断,这种方法不太理想。二是建立师生联系簿。每周收一次,写出老师的意见,并记下要点。或是每天收一次,及时处理问题。这种联系簿也可有两种形式,一是班干部的一个本上轮流记。这样,他们互相制约,就能将真实情况汇报给老师。二是每位班干部单使一个本,明确个人职责范围,各有侧重地记。事实证明,这是管理班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3.教育、管理相结合,处罚、表扬相结合多头并进。

中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很多,有榜样法、说服法、陶冶、感化、实际锻炼等多种。如果把这些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具体的管理措施加上教师的教育作用,效果会更为出色。我们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简单粗暴,我们不能像国家那样,国家的法令,法规由强制机关强制执行。也不能像工厂、企业那样有强硬的管理手段作后盾。老师有的只是人格的力量。靠人格的力量处罚违纪学和表现优点及时表扬。出现错误赶紧纠正。

4、利用“三会一课”,即班会,团会,家长会,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初一着重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初二着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勤学习教育;初三进行理想教育,法制教育等。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多预防,少处罚;多表扬,少批语防患于未然。我们做老师的,不能像街头专等罚款的老太太一样,跟了你很远,专等你手中碎纸往地上一扔,赶紧过去罚款。我们加强管理的目的是要教育学生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决不是为了惩罚学生。

四、走出误区,提高管理水平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以严格的科学管理,培养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三味书屋”式的管理我们应该彻底放弃。“五分加绵羊”式的人物将适应不了新时期的需要而被淘汰,我们应该创出一条我们自己的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我们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以赶上时代的潮流。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单位:定兴县第四中学 作者:马翠华 八年级164班班主任 地址:定兴县第四中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435922485@qq.com

第三篇: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几点反思

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几点反思

王登云

初中是学生从小学向高中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育都趋于成熟。情感表现热情但肤浅,自制力和毅力有所增强。但时有脆弱的表现,个别学生的逆返心理较强,怎样管理好这个群体,使一盘散沙成为坚强的集体,是我们所有初中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全体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

对初中班级管理这个课题,我并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这里我只班级管理工作常见现象的分析和思考发表一些看法。

一、班级管理中的误区

我们有些老师常常说:“我们班学生特老实,可听话了。”说者常常沾沾自喜。认为学生听话的班级=好班级。这正是我们班级管理上的一大误区。

我们知道,中学阶段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中学生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如果我们用刻板的管理方法,学生不能胡思乱想,乱说乱动。那样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独立性,灵活性就得不到培养。学生是老夫子,班级是一潭死水,这是不足取的。

误区之二:学习好的班级=优秀集体

有些人片面地以为,学生知道学习就行了,别的事就不用操心了。学校班级管理的唯一目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否,学生

都学习了,不仅不能放松班级管理。恰恰相反,越是那样的班级越得加强管理。

误区之三:班干部负责的班级一定能成为优秀班级。

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抓住几个班干部就行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建立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只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决不是唯一的途径。

误区之四:什么管理不管理的,还不是老师几句话,这种观点大错而特错。班级管理是一门科学。管理好一个集体是一门艺术,它需你付出汗水,潜心研究,使之日趋完美。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要走出误区。使我们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只有那样,优秀的班集体才会形成,学生素质才能提高。

二、优秀班级体建成的条件和标志

管理班级,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几十个学生编在一个班里并不就是一个集体。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核心,自觉的纪律,正确的舆论,以及团结,勤奋好学的风气。健全的集体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组织和培养班级体,既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也是进行教育的手段。但是,班集体不会自发地产生,必须通过班主任深细致的工作才能形成。把教育和管理结合起来。

三、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每个国家都有《宪法》,教育界有《教育法》,工人有《劳动法》,商标有《商标法》。随着各种法规的建立和完善。我们国家也由“人治”转向“法治”,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完全可以借鉴这种立形式,建立班级自己的规章制度,我们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的依据是《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如:我们应制订《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值日生工作细则》、《活动课规则》等。新生一入学,先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然后全班学生讨论各项细则。初一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差,制定规章制度时,细一些,方方面面都要有章可循。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可删去,以免束缚学生的能力。

2、培养班干队伍,建立反馈网。中不生的班主任教师和小学不一样。中学老师每天只有本班一节课。大部分时间不能跟学生在一起,所以班级发生的事情不能及时处理。往往耽误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再者,初中生模仿能力强。记不得哪位哲人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培养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也是带动全体同学走向进步,建立优秀班集体的重要条件。

建立反馈网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是每天布置一名学生汇报班级发生的事。刚开始试验时,往往会被这事,那事所中断,这种方法不太理想。二是建立师生联系簿。每周收一次,写出老师的意见,并记下要点。或是每天收一次,及时处理问题。这种联系簿也可有两种形式,一是班干部的一个本上轮流记。这样,他们互相制约,就能将真实情况汇报给老师。二是每位班干部单使一个本,明确个人职责范围,各有侧重地记。事实证明,这是管理班级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3、教育、管理相结合,处罚、表扬相结合多头并进。

中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很多,有榜样法、说服法、陶冶、感化、实际锻炼等多种。如果把这些与班级管理结合起来,具体的管理措施加上教师的教育作用,效果会更为出色。

我们中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简单粗暴,我们不能像国家那样,国家的法令,法规由强制机关强制执行。也不能像工厂、企业那样有强硬的管理手段作后盾。老师有的只是人格的力量。靠人格的力量处罚违纪学和表现优点及时表扬。出现错误赶紧纠正。

4、利用“三会一课”,即班会,团会,家长会,政治课(现在所有学科都注意渗透德育教育),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初一着重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初二着重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勤学习教育;初三进行理想教育,法制教育等。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多预防,少处罚;多表扬,少批语防患于未然。我们做老师的,不能像街头专等罚款的老太太一样,跟了你很远,专等你手中碎纸往地上一扔,赶紧过去罚款。我们加强管理的目的是要教育学生少犯错误,不犯错误,决不是为了惩罚学生。

四、走出误区,提高管理水平

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学生是十一世纪的主人,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以严格的科学管理,培养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三味书屋”式的管理我们应该彻底放弃。“五分加绵羊”式的人物将适应不了新时期的需要而被淘汰,我们应该创出一条我们自己的路,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我们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以赶上时代的潮流。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第四篇:中学班级管理

班级常规管理

一、班级常规管理概述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班级常规,简称“班规”,是指由班主任引导、学生参与,根据《学生守则》、《学生行为规范》和本班奋斗目标而制定的,要求全体成员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是为保证班级正常的秩序,根据对班级工作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规矩1。班级常规管理包括班级常规制度建设、班级学习、活动、生活等方面的管理。班级常规是班级学生的行动指南,建立一套相对稳定的、为班级学生认同的行为规则,能够使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行为,对学生具有规范行为的作用,也能保持班级秩序,使教学与学生生活正常发展,培养出一种良好的班风。

班级常规管理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班级常规、了解班级常规,并切实遵守班级常规。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门“潜在课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常规管理,可以使学生将认知的常规内化成持久的态度,并表现在外部行为上,直至成为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与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班级常规管理的质量和水平,还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风气、凝聚力和学生学习的质量,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班级常规管理的特点

班级常规作为班级活动的规范,有些形诸文字,以公约的形式出现;有些虽无文字,却明显地为大家所认同。它的主要特点为:

1.养成教育性

在同一个班级中成长的青少年,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从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在班级常规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使他们逐渐养成自我调节与自我监督的习惯,从而把集体的规范内化为自身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2.规范明确性

规范性主要体现在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明确的行为规范方面。它要求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品德合乎社会的道德规范,各项工作和学习生活合乎学校的科学管理规范,行为举止合乎社会文明行为规范,言谈措辞合乎健康的言语规范,班级建设合乎育人环境规范等。

3、相对稳定性

班级常规是具有制度性特征的规则,一旦形成和建立起来,便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这种相对稳定性有利于保持班级正常的秩序。如果经常地、随意地改变班级常规的内容,不仅会影响班级的正常秩序,而且也会破坏班级常规本身的建设。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目的 1谌启标.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M].福建教育出版社,202_年8月版

1、维持秩序

这是班级常规管理最基本的目的。在学习历程中,有了良好的秩序,教师可以专心教学,学生可以安心学习,班级的各项活动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2、培养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级常规管理的又一目的。学生在认识、了解并遵守班级常规的过程中,经过服从、顺从,最终将班级常规内化为个性品质的一部分;或者由开始的被动遵守变为日后的主动、积极的执行,成为其行为习惯。常规管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

3、激发兴趣

班级常规管理的实施,可以形成和谐、积极的班级情境,可以逐步诱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4、发展自律

班级常规管理,虽然始于他律,但终极目标则在于引导学生学会自律。班级常规管理制度一旦确定,就会在班级学生的活动中做为基本的行为规范加以贯彻,学生在遵守规范中,通过外部强化、自我体验、相互学习,会逐渐的将这些规范内化为一种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并在班级活动中自觉的加以遵守。因此,通过班级常规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动自发、自尊自爱,从而达到自律与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中学班级常规的制定与实施

(一)班级常规制定的原则

1.共同制定原则

学生必须与老师共同负担建立班规的责任。一般人对经自已协助、参与所建立的班规,通常会认为比较合理,也会较乐于去遵守。班级常规是确保学生的学习和各项活动顺利完成最为基本的行为规范。常规制定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过程,学生会因积极的参与,更加深刻的理解班级常规的意义,感受到自己是制度制订的主人,更加珍惜和遵守。因此,班级常规必须经过师生共同参与、讨论,方可制定。

2.可行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可行性有两层含义。一是班级常规中提出的要求和规定,应符合班级的实际,适应学生发展的年龄特点,这样才能使班级常规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二是班级常规不仅提出纪律要求,还应附有相应的执行措施,使学生明确“违反了怎么办”,便于监督检查。

3.教育性原则

学生是班级建设和自我发展的主人,班级常规的制定,既要从管理角度出发,更要从教育需要出发,渗透教育目标,发挥班级常规的教育功能。因此,班级常规执行中以学生的自我教育为主要手段,班主任不能以班级常规去压制学生,而应主动的提醒、督促学生,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他们良好的实际行动维护集体利益。

4.正强化原则

班级常规执行中,其主要的约束对象是学生,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积极正面的强化比较容易为大家所接纳,而且行为指向明确,容易遵守。实际上,纠正错误行为的最好方法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才是对的。

5.公开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主要内容必须公开,必须用大字写在纸上并贴在教室显眼的地方,使学生、教师都能看到,并能定期的提出来检讨。当学生有违规行为发生时,教师要能明确指出违反的是哪一条规则,如有必要,提出来讨论,可增加学生的记忆。

6.简洁性原则

班级常规的表述应清晰、简明扼要,突出所要规范的内容,强调应有的行为,切忌冗长的说明,模棱两可的表达,否则容易产生认识上的歧义,导致不良的运行结果。此外,简洁性的班级常规也容易让大家理解和记忆。

总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将班级常规管理转化为一种民主参与的班级运行机制。

(二)班级常规实施的过程

班级常规订立之后,最重要的是执行。在开始阶段可以给学生较大的弹性空间与时间,时时提醒示范,让学生尽早熟悉班规,定期检讨,彻底执行并激励学生正向行为,改正缺失行为,在班规养成后,和学生及家长共同分享学习成果。班级常规的实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试行阶段

在这个阶段,要充分了解并研讨和制定奖惩标准,做好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对于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的强化要奖励与惩罚并举,重在鼓励学生的成长和提高;要注意观察规约的可行性,必要时加以修正。

2.切实执行阶段

这是班级常规实施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引导班干部和学生定时进行执行行为表现的自我检查;切实记录学生的进步与积极表现,掌握契机,立即回馈,及时鼓励;对制度的执行态度要公正公平合理;肯定与激励学生的正向行为,拒斥与削弱不当行为;注意以正强化为主,重在保障教学秩序和促进学生成长;建立荣誉制度,培养自尊与荣誉感,增强凝聚力。

3.总结反馈阶段

(1)汇总成果。将个人及小组的行为表现累计,制作图表,可以清晰地呈献学生前后的行为表现,及应加强改进的部分,激发学生超越上一周成绩。

(2)公布结果。公布图表、回馈成果每周或每次定期考查前公布图表,师生共同回顾这段时间的表现,明确指出学生进步及应改进事项,学生从图表中可以和过去的成就比较改进,或与其它组别良性竞争,能够有效刺激增强,提高努力的动机。

(3)肯定与激励学生的正向行为。班主任应该对学生的正向行为进行正强化,对不当行为进行惩罚与削弱。班主任应该肯定与激励学生表现合乎规范的行为,并提示学生如何去做,以改正不当行为。教师如果将主要精力放在指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没有引导学生该如何做,班级秩序反而容易陷入更难掌握的情境。

(4)及时反馈。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强化理论表明,无论是正向或负面的行为,掌握时效,立即反馈,能使好的行为重复而持续出现,不好的行为也能及时纠正。

(5)提出不良行为的改进期望。小组表现是否良好和小组成员特质有很大的关系。当小组的团体表现不佳时,可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换意见,提出改进方法,或重新安排座位,使表现差的同学旁边有表现良好的同学给予示范与提示,以便改进;也可以安排时机,让小组间相互讨论,观摩学习。个人表现差的,可挑选2~3名,将未做到的项目及次数列出,制成期望表贴在联络簿,请家长一同配合管理改进。

(6)联系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学生的成就无论正面或负面,教师可透过学生向家长联系,或将成就图表告知家长,或请家长到校分享荣誉,让家长明了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及进步情形。

班主任要善于将社会生活内容转化为建设班级的有利资源。例如,年终的学生评优颁奖活动,有的班主任以为无非就是发张奖状,怎么发不行?可以开会发,也可以课下发,可以由教师发也可以随便找学生发,但是怎么使发奖状的过程变成一次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却需要班主任的精心策划。有一位班主任就将每年期终的颁奖活动得异常搞热闹、隆重,让学生记忆深刻。这位班主任郑重地把所有家长请到班里,在精彩回顾、总结汇报等环节过后,就是学生和家长最兴奋也最紧张的时刻——颁奖仪式。班长洪亮地宣读优秀学生名单,老师庄重地朗诵精彩的颁奖词,获奖学生牵着手家长的手,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走上领奖台。学生灿烂的笑容、家长激动的表情、老师真心的祝福交织成一幅感人的画面,常常让学生和家长热泪盈眶。这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源于班级常规管理模式的改变。

(三)中学班级常规管理的原则和策略

1.处理好“管”与“理”的关系,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

有学者提出,班级管理既要有管,更要有理,如何处理“管”与“理”的关系,是衡量一个班主任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志3。“管”就是要求、规范、约束、评判、督促;“理”就是思考、研究、尝试、引导、完善,进而升华为感染、熏陶、激励、唤醒、鼓舞。班主任尤其要具有科学的思维。“管”的侧重点在依靠权威推动别人,而“理”的侧重点在依靠思考改变自己。“管”体现着班主任的态度和魄力,而“理”体现着班主任的智慧和能力。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追求“管”与“理”的有机融合。

如此看来,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没有必要事无巨细,自始至终地“盯”着学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他们自己,因为学生是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主体。所以,班级的规章制度,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制订,如“劳动岗位责任制”的制订,可以让学生根据班级人数设立相应的劳动岗位,每位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然后对照学2 42 郑立平.在成长中享受班主任特有的幸福[J].班主任之友,202_年08期第9~13页王建富,夏永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班主任之友,202_年08期第12~

生在校《一日常规》等规章要求,让学生自行制订岗位要求。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班级管理,既能表现自己的意愿和聪明才干,锻炼自己的能力,唤起对学校、班级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又能在自我锻炼中有意识地按自己制订的目标、规章要求执行。学生在自我锻炼过程中,自主、自觉、自律等意识得以培养,并促进了爱劳动、爱集体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2.在班级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班级活动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其主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自我教育能力进一步增强。比如班会由学生自己组织,班会的主题由班干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自己拟定5。例如,有个一班级在过教师节时,将班会的主题定为“学会与老师交朋友”,主要内容为指导同学们学会与老师和睦相处,达到了融洽师生关系的目的。期中考试后,学生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内心苦闷时,将“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作为班会的主题,指导同学们采取自我鼓励、自我命令、自我暗示、自我释放等手段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逐步养成克服困难、坚定信心、持之以恒、自我调节等良好习惯。

3.民主管理,让学生做班级管理的主体

学生学习、生活在自己的班级中,对同学和班级事务最有发言权。比如,在班干、科代表、组长等职务的选举上,可以采用自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首先产生班长,再由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选取其它班干、各科代表、小组长,每个参加竞选的学生都要先选取自己的职位,再发表演讲,陈述自己竞选该职位的理由和上任后拟采取的措施等,然后由全班学生民主投票选举各职务人员。这样做,培养了他们的民主意识与精神,并充分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常规管理健康向前发展。

4.班级规范要少而精,并彻底执行

良班级规范不能过多,要依据教学秩序和班集体建设的需要而设立,要少而精,符合最优化原则,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也便于学生掌握和遵守。习惯与常规的养成,最怕虎头蛇尾。在常规执行的过程,班主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坚持才能给学生明确的指引,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5.要以正面的行为引导为主

在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要以鼓励为主,明确告知学生应该如何遵守与执行班级常规,这样才有利于学生提高遵守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常规秩序。

班级常规学生最易违反,如果班主任以警察抓小偷的心态来经营它,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彰,极易遭受学生的反抗。如果能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在学生的表现中欣赏其善良、正向的一面,忽略其缺点,并常给予鼓励,必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与荣誉心。在管理中需要奖惩交相运用,在鼓励多,惩罚少的原则下,因势利导。

6.班主任要学会“解放自己” 55王建富,夏永华.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J].班主任之友,202_年08期第12~

有研究者认为,在教育管理中学校领导要解放班主任,班主任自己也要有意识的“解放自己”6。班主任最基本、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和班级常规管理,但同时要明确自己的使命是塑造灵魂,自己的身份是学生思想的引路人,而非管制学生。因此,班主任不应以日常繁杂事务为主,而应以教育科研为主。班主任随时以科研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每一项工作,把自己所带的班级当作自己的教育科研基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提出科研课题,并紧紧围绕课题去思考与实践,这样才能有更大的收获。班主任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应该变个人权威为集体意志。有的班主任在工作中事无巨细,只要是班级的事情都要亲自过问,对什么事都不放心,过分注重自己的个人权威。然而,由于集体意志并未形成,班主任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精神疲惫。班主任只有将个人权威通过班级舆论、班级法规转变为集体的意志,使班级由“我的”(班主任个人)变为“我们的”(学生集体),这样,班级凝聚力才会形成,班主任的工作才容易开展。班主任应该相信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把一个班级的重担让全班同学共同分担,为学生提供自我教育与管理的机会,而不是“手把手地教”。具体的说,在班级常规管理中班主任要分清哪些工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事,哪些则仅仅需要自己当参谋、出主意。若班主任一人“兼任”文娱委员、生活保姆、教导主任等等,则往往会疲惫不堪,但工作效率不高。另外,即使对属于班主任分内之责的班级常规管理与各种事务,班主任也不应该一手包办,而应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和处理班级事务。需要注意的是,班级常规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几个班干部,而是要引导学生制订出班级规范,以制度的形式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与义务,同时每一个人(包括班主任)都受到班集体的监督。最终实现,变以“人”(班主任)治班为以“法”(班级规范)治班,使学生真正成为集体的主人。这样,班主任才能有更多的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并且有充沛的精力结合一个班的教育实践,思考、探索教育改革,进行教育实验。

老师与学生的人格特质、价值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班级经营管理中没有模版可遵循。因此,班主任应具备反省思考的能力,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和策略。不要套用以前的经验,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对待学生,要能体会学生的感受,接纳学生的心声,随时作弹性的调整。

第五篇:人际关系理论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启迪

人际关系理论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启迪 在全世界,各种形式的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使人作为社会的人得到充分的发展,即个体社会化。班级是学生由家庭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成员的第一步,班级管理是促使青少年社会化的一种转化过程。班级管理的根本宗旨就是调动学生参加积极健康的有益于身心的各类活动的主体性,促使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课题。

美国管理学者、行为科学创始人埃尔顿·梅奥(Elton Mayo 1880 —1949)通过霍桑实验表明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进而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管理工作的重点在关心人、满足人的社会——心理需要, 管理要以人为中心;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其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应重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培养和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者是人际关系的调节者,他应在职工与上级之间起桥梁、联络作用。

人际关系理论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提出了“以职工为中心的”、“弹性的”管理方法,出现了“参与管理”、“目标管理”等各种新的管理模式。

班级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由人组成的,班级组织中人的因素更为突出。人际关系理论对于班级管理无疑有很大的启迪。

一、班级管理要以学生为本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共同构建和谐的班级环境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信、协作互助的合作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组织的主人翁,要树立学生对班级管理的责任意识。教师是学生与学生、班级与班级、班级与学校关系的调节者。

㈠ 关爱尊重学生。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爱为起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钥匙。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发现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兴奋点与闪光点,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凡是正当合理的要求,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并尽力满足。只要教师真诚对待学生, 爱护、尊重、信任他们, 学生就会亲近教师, 对教师敞开心扉, 乐听教诲。反之, 如果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积极和学生交往或者态度冷漠,甚至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抵触。逆反心理一旦形成, 就成为管理与教育的一大障碍。

㈡ 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自主管理。中学生由于生理的逐渐成熟,产生了“独立感”和“成人感”,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喜欢自我表现和发表自己的看

法。班级的一些重大决策,由师生共同商讨,充分展示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老师放开手脚,让学生独自去做,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信任、理解。班级管理的原则就是每个学生都是决策者、管理者,注重班级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和谐和情感的融合,让每个学生都有归属感,调动学生爱班的情感和培养学生管班的能力。

㈢培养学生的目标意识。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中学生逐渐能运用社会价值和社会意义来衡量和评判许多社会现象,他们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价值标准和道德规范。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学生互相配合,制定出人人都须遵守且能遵守的班级管理目标。教师以平等、公正为出发点,本着宽容、严格相结合的态度和学生一起营造一个争先创优、团结和睦的班风,帮助学生树立班级工作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让班级目标成为大家的意志和行为的准则。教师还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出自己的个体目标,和学生一起在班级目标和个体目标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当班级目标和个体目标发生冲突时,教师决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损害他们的自尊心。

二、重视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马斯洛的人生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同一个时期内,一个人可能同时存在几种需要,但总有一种需要占有优势地位,其决定着人们的行为。中学生的需要正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他们很自然的因为相同的需要而走在一起,形成班级体中的小团体或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有自己的“头领”或核心人物,有不成文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且常常是靠情感维系,成员间的制约性较强,稳定性较差,可塑性大。教师首先要承认班级里非正式群体的客观存在,然后分析其特点,掌握其规律,因势利导,用正确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培养他们对班级的归属感和整体感,营造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㈠肯定支持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

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的过程中,因爱好相同,性情相投,形的小群体。他们的行为目标与班级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中大多数还是班级活动的活跃分子,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责任感,教师应支持肯定他们并保护他们的活动,这样既有利于班级的建设与管理,又有利于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

㈡ 保护引导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

有一部分学生在班级中默默无闻,他们能遵守学校、班级的规章制度,但对班级活动缺乏热情,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和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容易被教师忽视。这类学生处于中间的游离状态,教师要主动与他们多交往,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对他们赋予更多的情感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广泛的同学交往和情感联络,积极地融入班级建设和管理。

㈢正面教育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

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一般由一些胆大妄为的学生组成,他们常因自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是因自己的目标与班级目标相抵触,产生了对立情绪。他们的侵犯性强,破坏性大。教师对他们决不能放任自流,弃之不管。应对他们晓之以理,要动之以情,用情感去温暖他们的心灵,仔细分析其行为的利弊,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让他们悦纳自己、悦纳班级其他成员。

㈣做好非正式群体“头领”的教育转化工作

非正式群体“头领”对其成员具有强大的心理统帅力,他的言行会得到其他成员的关注和响应,如果做好了他的教育转化工作,其他成员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班级管理应借鉴人际关系理论,重视人的感情、动机的作用,在管理的方法上强调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尊重学生的个性,采用激励和诱导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借以把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企业管理对中学班级管理的借鉴(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