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城教学设计doc
《长城》教学设计
富裕县实验小学 车继红
教材分析:
《长城》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都是描写我国名胜古迹的,要求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的表达方法。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情分析:
由于长城与我们学生的生活相隔较远,所以对长城的了解也只限于课外书的简单介绍,为了让学生与文本有所联系,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教师精心准备了有关长城图片的课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长城了。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设计本课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分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以及自读自悟教学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贯穿全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使学生从更多的侧面去了解长城、感知长城,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进行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联想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教师:长城课件、录音机
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认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
一、介绍长城的背景
(出示配乐课件)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割据称雄,在本国周围修筑了保卫性的城墙,这些城墙很长,叫做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防御北部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的侵扰,将原来的长城连结起来,筑起了一万多华里的长城,称为“万里长城”,秦朝以后,汉、唐、明、清等各个朝代都在不断修筑长城„„其实,长城的长度不止一万里,如果把历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约达十万里。从秦始皇算起,长城的历史,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长城一直作为我国古老文明的标志而盛传于世,世界历史七个伟大奇迹中,最著名的要数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了。你能给这段史料加上一个小标题吗?谁能谈一谈现在你心中的感受吗?那到底长城是怎样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长城》来具体了解一下。(板书:长城)板题请同学大声的齐读课题(出示长城的图片)请同学们看,这就是我们中国的长城
二、初步感知:
1、刚才,同学们听史料记录之后,都发表了自己的感慨。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长城的感慨? 出示课件: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请同学们齐读这一句。
2、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第一段,看看这幅图的内容?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长城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图
1远看 气势雄伟(远看)
2、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是长城给作者的感觉,那长城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自由读,结合查找的资料,谈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习第二段,对照第二幅图读文,图中都有什么?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作者是怎样 观察的?
2、高大坚固: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层意思?(二层)
再找同学读第一层
谁能用几个字来概括一下这层意思?
出示近图结合图画,标出哪是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想想各有什么作用?(2)再指名谈
(3)假如现在我们大家就站在长城上,你就是我们团队的小导游,准备向游客们怎样 介绍?(准备,注意大方)指名当小导游,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评议:这位小导游是否合格?
(4)自己练习一下小导游,看谁能够讲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小结:远望长城,像一条万里巨龙,气势雄伟;近看长城,高大坚固,建筑巧妙。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愧为(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5)再速读这一层
3、伟大奇迹:
之所以称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仅仅因为长城气势雄伟吗?还为了什么? 放录像看古代修筑长城的情景:对照图画或录像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4、产生的联想
看着画面,听着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你能说一说,修筑长城对于古代的劳动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艰辛)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修长城的艰辛? 那这些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那你对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怀着怎样的情感呢?那谁能不能带着这种感情再深情地读一下课文?
5、小结:历经202_多年的改建,耗费了无数百姓的心血,凝结着中华儿女的智慧,万里长城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它是中华儿女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根据本课的学习,谁能说一说:为什么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
五、回顾全文:
1.同学们,长城是壮美的,我们祖国的文化更是灿烂的,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看看哪个小组能以最快的速度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背完你就坐好。
2.指名到前面来背诵;我知道同学们都能背诵下来,但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一起来背,好吗?
六、总结升华:
1.同学们,通过学习这课后,你能谈一谈长城在你脑海中是什么样的吗? 2.出示图片:这也是长城,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被现代人贱蹋的长城!)3.你听,长城会说什么?我听到了,长城在哭泣„„长城我国,也是世界的的文化遗产,做为有素养的新一代,我们要为长城做些什么呢? 好,今天的作业就是:以《哭泣的长城》为题写一篇报道
板书设计: 17 长城
远看:雄伟壮观
伟大奇迹近看:高大坚固
教学反思:
《长城》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备课时,我将这课的重点定为: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理解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整节课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长城的伟大,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所以从新课开始,我与学生共同欣赏了长城的全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一番长城的气势。紧接着再与学生共同走进文本,围绕“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中心句来展开教学。
在学生远看长城时,引导学生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我是从长城的长度和长城蜿蜒的姿态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读文,谈收获,适当时机教师给予补充。如:长城的“长”,有了学生发现的数字“一万三千多里”的说明,我询问了“山海关”和“嘉峪关”分别在哪个省,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跨越了这么多省,那会有多长?而从它的“姿态”方面入手时,我在教学中又抓住了一个“龙”字,让学生自主发散思维去想象。这个环节的教学真正让学生体会到了长城就像一条气魄雄伟的长龙,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学习习近平看长城时,重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在了解了它的特点之后,再来感受它雄伟壮观的气势。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升华,体会长城建筑的不容易。
但是,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一个缺失,就是应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多读,多说,多思,多写。学生读书后,我应创设各种机会,放手让学生完整地讲出自己的感悟,在学生理解了思考了感悟了后我再适时指导,不能害怕学生讲不出而浪费时间。这个问题在我今后的教学中要格外地重视。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创设情境为主,引导学生
第二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长城》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17课,这篇课文的后两篇是《颐和园》和《秦兵马俑》,这三篇文章反映一个共同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让学生了解长城,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而且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还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表达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气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2.通过感知长城的气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有关长城的资料,现在有哪些同学愿意把你找到的资料与同学们分享一下呢?(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互联网搜集整理资料;让学生初步感受长城,了解长城的有关知识。)
同学们自由发言。
师预设: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你们在课后做了大量的功课。为了进一步地了解长城,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游览一番。
板书课题:长城
齐读课题,注意“城”是后鼻音。
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1.自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同学们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句非常概括的话是整篇文章的中心句,你找到了没有?(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自由发言 课件出示中心句: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同学们理解什么叫奇迹吗? 指名回答(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设计意图: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过渡:同学们,那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三、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品“长”,感悟气势。
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游览长城,去解开这个疑团,为什么说长城是一个奇迹吧!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
这幅图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设计意图:引领学生学习作者由远及进的观察方法)
指名回答:在远处
板书:远看
谁来读这段话?指名读(出示第一段)◆长(第二句话)
提问:长城起点和终点分别在哪儿?(山海关
嘉峪关)出示课件。(师指出地图上长城7个省份)
在这里你体会到什么?(长城的长)板书:长 追问:(有多长?)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举例理解一万三千里的长度。)据报道:几年前,有位年轻人徒步走完长城,走了500多天,也就是一年多,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带着这份理解,能不能读好?齐读。
◆气势(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遇到低矮的峡谷,它就俯冲直下。它时而盘旋,时而笔挺,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一个蜿蜒盘旋就写出了长城的形态。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谁愿意来读读这句生动的比喻句?指名读。(设计意图:在朗读中体会长城的长)
再齐读第一段。(评价:不错,美中有气势。)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品“高大坚固”,感受巧妙。(课件出示第二段)
过渡:刚才我们从远处欣赏了长城的壮美雄姿,现在让我们走近长城,走近它的一砖一瓦,来触摸它,感受它。近看长城,长城又有何特点呢?你能用这个段落中的一个词来概括吗?自由轻声读。(设计意图:培养概括能力)
指名回答:高大坚固。板书:近看
高大坚固 课件出示:长城远景图
再一次浏览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体现长城高大坚固的句子?(让学生自由发言)女生齐读体现长城高大坚固的句子。(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体会长城的高大坚固特点)
同桌之间合作:看文中具体介绍了长城的哪些设置?你能在图中找到他们吗?并说说他们的作用。(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及作用)面对这样的设计,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设计意图:体会古代劳动任命的智慧)
虽然我们没去过长城,但是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它的高大坚固,构思巧妙,不由对他发出这样的赞叹——
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烘托高潮,体会情感.1.过渡:面对这样气魄雄伟、高大坚固的长城,作者想到了什么?齐读第三自然段。
第一句话从全篇文章的结构上来看,它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是过渡句)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作者想到了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不易,你能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体现修筑长城难度大的句子吗?(设计意图:体会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不易)
课件出示: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男生朗读
听了男生的深情朗读后,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生自由回答预设:(沉重的脚步、痛苦的呻吟、响亮的号子、尸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所以作者发出无限的感慨:
课件出示: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齐读(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由衷的赞叹)品味语句:比较这两句话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准)生回答预设:原句好,原句写出了修建长城的不易,困难多,难度大。让我们怀着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师总结:历经风风雨雨,历经种种磨难,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筑起了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人民,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它震撼着我们,也同样震撼着全世界,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感到由衷地自豪和骄傲!无怪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游览了万里长城后欣然题词:
课件出示: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课后作业】
这么美,这么伟大的长城想不想介绍给全世界人民听?假如你是导游,你怎样向游人介绍八达岭长城?(设计意图: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写作能力,并为本单元的习作——写导游词作铺垫)【板书设计】
长城
远看
气魄雄伟
近看
高大坚固
构思巧妙
联想
古代劳动人民
血汗和智慧凝成的
第三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激发探究我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他们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长城的知识资料,准备中国地图、长城的图片、挂图。
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自学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破题入手,字面理解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长城是什么样子的。
2.每年来到长城游览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请看图,沈老师也两度登上长城,分别是91年和202_年。来长城的游客中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他们游览了长城后,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请看: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它地方我从未见到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指名读;齐读。
读着这些外国元首送给咱们长城的题词,你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二、初读梳理 1.通读全文。
师:请大家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一起学习《17 长城》。
下面就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做到不漏读、不错读,并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长”,哪些部分写的是长城的“城”?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交流反馈: 长: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城: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名读课文。
从什么地方看出作者登上长城?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接下来的三、四自然段是写什么呢?指名读。这些是作者看到的吗?是作者的联想和感受。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对长城进行观察的?鸟瞰长城是远景——近观城墙是近景,作者从远到近地观察长城。
文章又是按怎样的结构安排的?先描写鸟瞰长城,再描绘近观城墙,最后写自己的联想和感受。
三、细读课文,语感理解
下面我们随着作者的游览顺序来细细地读读课文。1.请看图片(长城远景图)。
我们平时描述群山状态时,会用到哪些词语?(峰峦起伏重重叠叠、崇山峻岭……)
建筑在群山之巅的长城,随着山势的走向,长城是怎样的状态呢?(蜿蜒起伏盘旋、起伏迂回、连绵不断、气势飞扬)
请你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你想读出长城的什么?(长
蜿蜒盘旋)
我们大家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部分,把长城的长、长城的蜿蜒盘旋的气势读出来。2.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古老的长城,守卫着中原大地,保护了民族的安危,在一万三千多里的长城中,最为壮观的是北京八达岭长城,这里山势陡峭,城墙坚固。我们随着作者走近长城,细细地观察一下吧。
3.学习作者联想的部分。
作者也是与我们一样,他也想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他还联想到什么? 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凝结而成。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万里长城时会遇到哪些困难。
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四、小结
游览了万里长城,你想对谁说?说什么?
五、延伸性作业
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是苦难?是安宁?是骄傲?是屈辱?还是其他什么呢?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搜集资料,以《长城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为题写一篇辩论稿,准备参加下一次的语文活动课——辩论会。
第四篇:长城教学设计
《长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宁强北小 吕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魄。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魄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2、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谁去过长城呢?(没有)现在我们就来一睹为快。(视频)
3、谈感受:欣赏了视频,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是啊,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更是我们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赏长城视频,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激起学生的自豪感。)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齐读(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1.2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1)长
——(PPT)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长城)比作(长龙)。
(PPT图)理解“蜿蜒盘旋”:随山势的走向。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PPT示地图)长城经过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北京、河北等省市,全长一万三千多里。
(设计意图:通过用地图和数字说明,让学生感受长城的长和气势雄伟。)
(2)(PPT第一自然段)齐读:你能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吗?(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那么,近看长城,又有什么特点呢?(4)高大坚固
——建筑材料:巨大的条石、城砖筑成 ——宽:
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高大:两米多高的垛子
——坚固:城台(屯兵和传递信息)、垛子、瞭望口、射口 3.小结:学习了1.2自然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自由发言)
4.齐读:把这种雄伟的气势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长城各部分构造及用途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和智慧。)
(三)烘托高潮,体会情感
1.过渡: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读第3自然段(指名读)
2.作者想到了什么?(劳动人民)
3.(PPT)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1)此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2)找出句子中的动词: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到了长城。
(3)站在长城上,想起了(劳动人民),此时此刻,作者内心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4)小结:对啊,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震撼了,民族自豪感与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4.(1)问:在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的情况下,劳动人民是怎样搬运材料修建长城的?——(一步一步地抬上陡峭的山岭)
(2)这可是两三千斤重的巨大条石呀,劳动人民是那么的艰辛呀。(3)请读句子:(PPT)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思考、交流:(PPT)*“多少”表示(无数)。
*劳动人民为了修建长城付出了(血汗和智慧)。*“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突出了(长城之长)。*“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很不容易)。*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5)小结:在如此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却能修建出这气魄雄伟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城,你想对劳动人民说什么呢?(自由发言)
(6)让我们读出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再读读这句话。(齐读)(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感受长城的来之不易,以及劳动人民的可敬。)
(四)整体把握课文,升华认识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自由发言)
在当时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工程浩大,气魄雄伟的长城,怎能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2.请大家一起读这句话。(PPT)——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三、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汇成心中的一首小诗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写话。长城。
3、交流小诗。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写小诗,激发其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四、课外拓展:
搜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了解我国伟大的文化遗产,丰富自己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多了解我国的文化遗产,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激发其爱国热情。)
板书设计:
第五篇:长城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教材中的“资料袋”,语文园地中围绕文物保护展开的口语交际,以写导游词为内容的习作,“宽带网”建议学生继续搜集关于中国的“世界遗产”的资料„„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是围绕本组专题展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查(资料)等活动中,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多地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激发探究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培养自觉保护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目标:
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学习目标:
1.会认生字,会写生字。正确读写相关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培养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了解兵马俑的规模、类型和特点。
★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并应用相关资料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方法措施:
1.教学本组时,要将感悟课文理解内容、认识事物增长见闻、品味语言领悟写法、陶冶情感受到熏陶等方面整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
2.教师应调动学生已有的阅读积累和旅游经历,将围绕这一专题进行的资料搜集、整理、阅读、交流分享等活动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并延伸至整个学期以至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提倡学生建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专用资料袋,或将搜集到的资料放入本学期的“语文资料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交流相关的图片画作、诗词楹联、故事传说等,不断感受我国的“世界遗产”的魅力。
教学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9~10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1课时。长城
教材分析: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这篇课文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2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3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根据文意,教材配有两幅图片,一幅是气势磅礴的长城鸟瞰图,一幅是长城城墙的近景,使学生可以更形象地感受长城的气势。
学习目标:
1.认识“崇、峻”等8个生字,会写“崇、旋”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崇山峻岭、盘旋、智慧、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长城的气势和自豪感。
3.了解长城的结构,体会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4.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相关资料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具体方法和如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联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等重点句子的意思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城认知较少,又略有所知,在此基础上易于激起探究的欲望。所以,关于长城的构造、功能部分(第二段)采用图文对照自学,然后与同学交流的方式学习,培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第三段中作者的联想是有关长城修筑的内容,采用阅读与想象相结合的方法,品词品句,强化朗读感悟,兼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深入理解“无数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成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激发民族自豪感。关于长城,有很多的知识资料和故事传说,四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相关资料的查找与筛选能力,所以学习课文前要指导学生查阅一些有关的资料,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
1.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1)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2)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2.自学生字,初写生字,并大致读顺课文。3.教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识写生字,初步感知课文。第二课时:理解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展示资料,交流信息。
1.分小组展阅和简介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与信息,并确定在全班交流小组最感兴趣的内容。
2.全班交流,分享信息。
可用多种方式交流与展示。对学生的资料和信息教师应给与充分肯定,对于其来源作适当的追问。对于已去过长城的学生,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经历和印象。教师再概述长城的特点、影响与魅力。
【设计意图:孩子们都喜欢表现自己,给学生提供一次交流与展示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扩展学生的视野。】
二、感知课文,识写生字。
1.板书课题。要求学生结合文中的背景或插图再读课文,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引入识字。
(1)识:如易读错字:“峻”不能读成jìn,“峪”不能读成yǔ,“屯”不能读成tǔn;能巧识字:“嘉”用形声法,“瞭”可用意合法组成“瞭望”来识记等。教师用多种形式对生字特别是难记难识字进行强化。
(2)写:教师对学生已写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即可,如“嘉”字的“吉”下不能少两点,“隔”中门字里的部分两点一横一竖不能多写一横;其次要强调把字写得工整好看;更正写字本上的错别字。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进一步掌握生字的读音。教师指导难写的字,把字写美观。】
三、练读课文,朗朗上口。
重点在读正确、流利、熟练上下功夫。
反复自读,细心琢磨,初步读出语言的流动感;同桌互读,相互指点,初步读出语言的灵动感。
【设计意图:充分让学生进行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同学们,到过长城吗?想不想去看看?今天,老师就要带大家先去领略一下长城的风光。(大屏幕展示八达岭长城风光图,同时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2.同学们,看到这气势磅礴的长城,听到这铿锵有力的歌声,你有什么感受呢?
3.是啊!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和意大利的比塞塔、埃及的金字塔,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因此,长城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许多中外游客游览了长城后,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让我们一起来诵读一下:
多媒体显示:
(1)“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造出这样一座长城!”(2)“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3)“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同学们,这是三位游客到了长城之后的感慨,你们万万想不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之词,分别是出自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以色列前总理拉宾之口。听了这些了不起的国际名人对长城的赞美,老师心中不由得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的伟大奇迹呢?让我们打开课文,细细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去找到答案,好吗?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音乐渲染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位名人的话使学生对长城由开始就肃然起敬,增强学习效果。
二、图文对照感受读──感知长城。
教师指导观察图,让学生感受画面。
1.看第一幅图:
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引导学生观察图时,要分清主次,能抓住主体进行重点观察。)
2.看第二幅图:
说出你从图中看到了些什么?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
3.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4.讨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
(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设计意图】图文对照,相得益彰,落实了由远到近,由面到点的观察能力训练,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是个典型的示范。
三、品味长城。1.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 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3.情境体验,观看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游览长城。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指导学生充分读书,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使学生在主动而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四、倾动长城。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 3.指导感情朗读。
4.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 “ 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想象当时的劳动场面,理解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是必然的,是合情合理的,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及民族自豪感的流露,学生很自然就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五、赞美长城。
长城,已被写进了国歌之中,更融进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之中。她像一座宝贵的历史丰碑,闪烁着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光彩,她是中华民族的根,她是中华民族的魂,她是中华民族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意志。长城,吸引了千千万万的中外游人(课件出示如织的中外游人登八达岭长城的情景),她永远是我们炎皇子孙的骄傲。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写什么?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六、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 “ 资料袋 ”,激发探究中国的 “ 世界遗产 ” 之旅的兴趣。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2.课件出示 29 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 “ 资料袋 ”,激发探究兴趣。
七、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作业。背诵全文。
2.小练笔: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再次让把课文推向更宽的视野,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并能联系生活实际。)
板书设计:
远望 长龙 一万三千多里
观察
近看 高大坚固
17长城 联想 血汗和智慧
赞美 伟大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