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徘徊”“伶俐”的意思,领悟“头涔涔”“泪潸潸”“凝然”的文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习课文所运用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语言的美,积累语言。仿照课文的排比句式的写法自己续写几句,运用语言。
3、体会作者感慨时光匆匆的思想感情,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懂得要珍惜时间。
重点: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展开联想学习课文,了解作品内容,教育学生要珍惜时体会文章优美的描写。
难点: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
一、复习古诗, 谈话激趣: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一首古诗《长歌行》,能背下来吗?这首诗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师:是啊,“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今天再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匆匆》,看看朱自清先生要通过它告诉我们些什么呢?请大家翻到79页。先自由读读本课的预习。
板书课题:《匆匆》
3.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些什么,预习中要求我们做什么?(学生汇报预习情况)
4.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有关朱自清先生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先让我们大声地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在文章结构上说明了什么?
(前后照应。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碰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重点理解目标一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三、熟读课文,自我感悟
师: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请你们静静地默读课文,静静地思考:课文是怎样写日子匆匆而逝的?把你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甚至背下来。
第二课时:完成目标二、三
一、检查课前预习,分组读课文,仔细听别人读得好不好,有没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想想,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日子)
二、师范读课文,以情感带动学生进入课文
1、师配乐读文,生思考: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想这篇文章美在什么地方?你觉得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的感情是怎样的?
2、课文提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燕子去了„„”开头作者用了什么句式?(排比)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可是日子去了,却„„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三、品读、赏析、读中悟情
1、师:请你拿起笔,自己读课文2、3、4段,想想作者笔下的日子是怎样的呢?课文是怎样描写日子匆匆而逝的?找出相关的句子或片断,或划一划你认为含意深刻的句子或你喜欢的句子,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想。
2、全班交流:
(1)师:请说说作者所描写的日子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找出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水,如薄雾,如轻烟。感悟日子的容易流
逝。说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如薄雾”、“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写出时光匆匆,表达作者无奈惋惜的心情。
出示句子练读: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读出静,无声无影)
(2)师: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子匆匆而逝的?
出示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品读各种修辞手法寄寓的含义。排比:形象写出了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拟人:把看不见的时间人化,读起来倍感亲切。
重点训练学生朗读该片断。通过朗读,说说作者笔下的日子像什么?(顽皮的孩子)读出语气。
引导学生模仿排比句式,写一两句你的日子在生活中是怎样流逝的,从内容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文章感情。
(3)师: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那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儿可以看出?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无奈、自责、叹惜,不甘)
师:事实真的像作者所说的他什么都没有留下吗?我们都知道朱自清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他在清华大学等几所著名大学当过老师。他留下的著作很多,即使这样,他还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可见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
三、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提升情感
1、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课文,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可以用上你们课外学到的名言。
八、板书设计:
日子匆匆像一滴水轻烟薄雾比喻
„„的时候,从„„过去排比一去不复返?拟人
第二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滨州市滨城区梁才办事处中心学校
刘秀云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的几张老照片,大家有兴趣看看吗?
2、教师随课件介绍:
这是我儿时的照片,天真无邪的笑容中透着几分顽皮。这是我青年时的照片,青春正如花般绽放着。
慢慢地我步入了中年,这是我与学生在毕业典礼后的合影。看着学生长大了,我开心地笑了,不过此时已有几丝鱼尾纹悄悄地爬上了我的眼角。
3、照片拍到现在就没有了,大家想,再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老师的样子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4、那时当我再回首来看这些老照片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5、是啊!当皱纹悄悄爬上我的额头、眼角,当时间用无情的刻刀在我脸上写下岁月的沧桑时,我多想抓住时间的脚步,留住我的青春岁月、花样年华啊!于是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鸣,我特别喜欢这篇文章,今天便跟大家一起去品味其中的滋味。
6、板书课题。谁按自己的理解读一读。(指名读题)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生自读交流,师巡视辅导)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生自读、品味)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生自练读,师巡视辅导)
5、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6、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这么多的同学在夸我呢!说说为什么夸我!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7、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生再练读)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好吗?准备好了吗?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师生齐读,课件配音乐画面)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 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3、评:你夸他什么?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作依据。
(生自默读,找出有关句子,谈理解)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生问读,师答
延伸朗读: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着一遭吗?
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师读名言)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1、生自由读文。
2、点生读,如果喜欢哪些句子,就大胆地来展示吧!
七、作业超市
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些对时间的感悟走向课外更广阔的语文天地——生活舞台吧!(课件出示)
1、录制课文朗读录音带,与你喜欢的人一起欣赏。
2、收集有关朱自清的个人资料及文章读一读,再联系课文思考:作者真的没有留下什么吗?为什么作者感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什么也没剩下”呢?
美文推荐:《绿》《荷塘月色》《背影》《给亡妇》
3、搜集阅读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警句及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准备开展交流。
4、以“日子”为主题,自创一首诗或写一篇文章,记录下你或你身边人的日子,再谈谈你对此的看法和感受。
结束语:
同学们,往者既可鉴,来者犹可追,过去如果由于某钟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的同学,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抓住了今天,你将赢得明天!
这是最近的一次听课笔记。一篇如诗的文章,一堂如诗的课。教师把学生带进了朱自清轻灵的世界中,和他一起去感受时间。课完了,学生在走廊上还在回味:抬手间,日子从我的袖口滑过……可以说这节课学生在读中有了很深的感悟。
可回过头再看看,课堂中老师是不是把学生抱的太死,所有的学生几乎所有的感悟都是雷同的,缺少了比较突出的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恳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谢谢!
第三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
一、导入
同学们,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短而又最长,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时间)
是啊,时间匆匆,日子匆匆,岁月匆匆,时间是看不到 摸不着的,我国著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却把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匆匆》
板书课题
匆匆(注意不要写成勿)
师:同学们课前读了这篇文章么?(读了)大家喜欢这篇文章吗?那就各自再读一读,觉得应该用什么情感读就用什么情感读,好不好,各自读各自的,不要齐读。读完一遍请坐好。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很认真,在读的过程中,同学们注意没有,文中有一个标点是反复出现的。生:问号。
师:请大家在文中画出到底一共有几个问句。(出示问句,补充)请12位同学每人读一句。(生读)
师:同学们读的正好,虽然这12个问句分布在文章的各个段落,但是同样表达了一个意思,是什么?(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很好,这也恰恰反映了散文的最大的特点——形散而神聚。
师:那么作者可能是看到了什么而发出这样的叹息呢?请一起同学结合课文来说。
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师:也就是文章的第一段对吧。这一段中有三组反义词,你找出来了么?(去来,枯青,谢开)请两位同学来对比读。(生读)师:你听出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有去有回的
生:是一组对比,作者心情,,,,师:读出你的感受,(生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周而复始,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再)谁再来读。
师:正是作者看到了大自然的周而复始从而转化为内心的感慨而发出第一个疑问。
出示课件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哪里呢?(齐读)师:他追问的是什么?
生: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时间去哪了
师:配乐读第一段。
师:那么时间究竟去哪了呢? 生:,,,,,不知道
师:我们都不知道时间究竟去哪了,请大家默读第三段看看时间去哪了,师:时间是怎么溜走的?
生:,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它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它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师:早上,中午 晚上(引读)(抓住跨过,飞去,师:24小时就是这样过去的,朱自清用一个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生:时间消失的悄无声息,师:是啊,除了洗手,吃饭 你还能不能结合自己的生活来说一说时间都怎么去了。
出示课件语言练习。
读出作者的无奈,很无奈,万般无奈之情。
师: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读”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取来的中间又是怎样的匆匆呢?作者经过了多少个这样匆匆的24小时呢? 生:8000多个,(从第二自然段看出来的)
师:这8000多个日日夜夜,在作者看来就像什么?(针尖上的一滴水)为什么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呢? 生:
师:所以作者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什么意思 生:冒冷汗,眼睛湿润,,,懊悔着急 读出感受
出示第三组问句
师:八千多日子过去了,可是时间还在继续,作者又发出了什么疑问?齐读 生:答。
师:作者为自己提出的问题解答了吗?答了几问? 生:2问。(师生一问一答配合朗读)(读出作者的扪心自问)师:同学们还有最后一问?谁来读?(生读)
师:你发现了什么?(和第一自然段的问句一样,首尾呼应)谁再来读,对比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读。(生读)
师:同学们,一节课的时间是匆匆的,那么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名言跟大家分享,(交流分享)老师也给大家整理了
一些,请大家你配乐朗读。
体会语言的精妙
多么美妙的韵律和节奏啊,老师感觉你不像在读一段文字,更像是在读一首诗。老师把文章形式变一变,就更像一首诗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 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 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有人评价朱自清的《匆匆》充满“诗情画意”,当他在读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看着又一个春天来临,作者心情如何?(当人们心情无奈与留恋时,说话的速度会变慢,语调低沉)带着作者淡淡的伤感和惆怅再来吟一吟这首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一生勤奋,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190多万字的作品;他一生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主席曾赞扬他是最有骨气的中国人。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课前搜集资料,你对朱自清先生有哪些了解。(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3.朱自清先生不仅是一位诗人、学者,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为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他的散文被称作“美文的典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赏读他24岁时写下的一篇散文《匆匆》。4.板书课题,学生齐读。理解“匆匆”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1)注意“涔、潸”的读音。(2)引导理解“徘徊、蒸融、挪移、头涔涔、泪潸潸、赤裸裸”等词语的含义。
3.出示文中的叠词“匆匆、斜斜、默默、白白、茫茫然、轻轻悄悄”。读词后请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注意这些叠词的作用。
4.指生朗读自己感觉难读或自己喜欢的句子。
5.默读课文,思考:初读课文,你读懂些什么?有什么感受?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6.学生读书后全班交流初读后的感受。
三、品读感悟,体会感情
1.谈话过渡:作为一篇传世佳作,本文语言优美、文辞隽永,文中语句饱含哲理、耐人寻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走近朱自清,去欣赏、品味、感悟、思考这优美的语言。请大家默读课文,把你感受最深的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的感受体会,一会儿进行交流。2.全班交流,先把自己标画下来的句子,读给大家,然后谈自己的感受或喜欢的原因。学生可能标画出以下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感悟的要点如下。(1)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a.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流逝进行比较,写出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b.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4个问句,作者在问谁?可以理解为作者可能在问自己,也可能是在问你、问他,问我们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在用问句表达心里的疑惑,他或许并不想让谁回答,而是想以发问的方式告诉人们无论对谁时间都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都应该好好珍惜。c.理解四个追问时,可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下这些文字时的心情?(惋惜、后悔、茫然、痛苦或无奈)在学生感悟后,要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融进去朗读课文。
②指导学生朗读:当你感受到了这些,你再读一读这一段,是不是有了新的感触呢?(2)学习体会第二自然段。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句话的理解要点是:a.“八千多个日子”是指作者从1898年出生到写作本文的1922年,一共是24年,八千多个日子。b.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把逝去的时间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把“时间的流”比作“大海”,这样描写使本来无形的时间变得有形。c.“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可以理解为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非常快。d.“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可以体会到作者面对逝去的日子,觉得自己光阴虚度而无所作为,不禁流泪落汗。由此可见作者是十分在意时间的,因为只有珍惜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才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才会用一日一日的计算时间。
②指导朗读:a.要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b.教师可适时范读,读后请学生评价,教师可联系自己的切身的感受指导学生读好本段。
第二课时
一、继续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习体会第三自然段(1)时光究竟是怎样从我们身边悄悄溜走的呢?
学生以读代答――“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2)体会写法:①作者使用了排比句,把时间拟人化“跨、飞、溜、闪”,写出了一天的时间是怎样很快的从身边“溜走”的。②作者通过生活具体的小事情“吃饭、洗手、睡觉、沉默”等,赋予时间以生命,十分生动具体的描写出了时间是怎样一点一滴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逝的。(3)导读出时间流逝的匆匆和永不停息。
(4)教师小结:作者抓住生活中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把时间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东西来写,才让我们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而且来去匆匆。
二、读写结合,学生练笔
1.朱自清的时间步履匆匆,在洗手、吃饭的时候过去了。那么,同学们,你们的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请大家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也抓住自己身边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让我们感觉到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流逝的?看谁写的最有朱先生的风格。2.学生自由仿写练笔。
3.学生写完后,朗读交流,师生及时评价。
(过渡)面对“逃去如飞”的时光,作者不禁想到“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自己能做些什么,于是一连串的问题倾泻笔端。
三、试答追问,延伸拓展
1.学习体会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有几次追问?(六次)有几次做出了回答?(前两次)师生读书问答。
(2)引导学生试答文中后四次追问:你觉得怎样才算是留下些生命的痕迹?怎样的人生就是没有虚度,才算是没有白白的在这个世界上走一遭?可以举一个你佩服的人做例子来说明。引导学生既要谈伟人名人的事例,又要关注自己身边的普通人。
(3)出示朱自清资料,引导学生谈感受:你觉得朱自清先生有没有在这个世界上白白的走一遭?(联系朱自清写作本文时的年龄和一生的成就感受体会)
四、交流名言警句,进一步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1.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不少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的名言警句。你知道哪些? 2.教师出示自己搜集的名言警句,学生朗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五、拓展思路,深化认识
1.读书思考: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到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可是燕子还是去年的燕子,杨柳还是去年的杨柳,桃花还是去年的桃花吗?(燕子已经不再是去年的燕子,杨柳也不再是去年的杨柳,桃花当然也不再是去年的桃花。对于世间万物来说,时光都是一样的公平,一样的一去不复返。)
2.朱自清简介(略)3.珍惜时间的名句格言(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
抛弃今天的人,不会有明天;而昨天,不过是行去流水。——约翰· 洛克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往永远静立不动。--席勒
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的时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每天在学校的操场上一圈一圈地跑着,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持续了很久,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以后,我每天放学回家,在庭院里看着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我看到鸟儿飞到天空,它们飞得多快呀。明天它们再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或许明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第四篇:《匆匆》教学设计(推荐)
导入 :师:看课题,齐写课题。解释课题“匆匆”就是“急急忙忙”的意思,脚步匆匆,吃饭匆匆,洗脸匆匆„„课文写的是什么匆匆? 有一个词 “日子”就是时间,就是时光。
你还能说出几个表示时间匆匆的词语吗?
这篇文章不以写事为主,而是以抒发自己的感情,作者是朱自清,他的散文被称为美文的典范。
第二部分:
学习生字部分,个人读,齐读。
第三部分:
学习第一段:
在作者眼中,日子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认真地读第一自然段,告诉我日子有什么特点?
生:我觉的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日子是一去不复返的。师:这是日子最大的一个特点(板书:一去不复返)
师:你再看一看,这段话中还能看出日子有什么特点? 可结合第二句话 日子无影无踪(板书:无影无踪)
师:作者没有直接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和春天的美景中做了比较
无论是燕子,杨柳,还是桃花,他们去了,都能再回来。那叫失而复得。
生:日子一去不复返。
师:作者这样写为了突出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师:此时的作者内心是怎样的呢?
师:是啊,他很留恋。(板书:留恋)无奈 板书
师:读书后能知道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蕴涵了怎样的感情,这叫会读书。
师:我相信,此刻你再来读这一段,感觉就不一样了,来读读试试。第一个同学读。
指名读
师把你体会到、感受到的都包含在读书中。
评价:我似乎看到就是朱自清先生站在我们眼前,在寻找失去的时间,读得真好。
过渡:同学们,在作者面对日子一去不复返时,想到了自己,看文章的第二段。
学习第二段:
理解:变色的字。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的一滴水、、、、、、、、、、解释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八千多日子比喻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浩瀚的大海,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没有人察觉,稍纵即逝。
八千多日子就像针尖上的一滴水,你经历了只不过半滴水都不到。你有什么感觉?
师:你们算算,八千多日子相当于多少年? 我问一下,你多大了。生:十一岁。
师:我们过去了多少日子,四千左右日子了,我们国人的寿命平均也就是七十岁左右,现在你们的人生已经走过了七分之一,你感觉到了吗? 生:没有。
师:是的,我们的日子也是没有声音 没有影子,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就溜走了。
人一生只有几个八千多日子,只有几滴水一样短暂,人的生命在时光的大海里,是那样的渺小,想到这里,所以作者“头涔涔,泪潸潸了”
不免有些伤感和无奈,生读
作者蓦然地发现八千多个日子已经过去了,你们13年已经过去了,我们齐读„„
结合课件材料再齐读第二段。
过渡: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呢?
学习第三段:思考问题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呢? 并回答。
学生回答,抓住了那些词语感受到了日子的匆匆呢? 师:开始是挪移,后来从哪里看到他的脚步匆匆而过? 生:跨过、飞过、闪过、溜走(板书)
师:你从这些词语感觉到什么?
师:所以,日子他有脚,我可以让他停下来,可是 人的脚步可以快可以慢,可以自由停下来,而时间的脚步一去不复返
师:„„表达作者对时光一种怎样的感受?不免有些惋惜,让我们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第一遍读。
我和大家一起感受一下日子的脚步,配乐朗读。
仿照作者的写法,让我们感受时间是怎样从你的身边溜走的?拓展说话。
过渡:作者在感叹日子的匆匆,想想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呢?不免有些无奈彷徨,在思考后又有了坚定的信心。
配乐齐读第四段。第一遍读 不能平的意思。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失了,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再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第二遍读”
师:它告诉我们,一生要有所作为。不能白白来这世界上走一遭,齐读最后
一节。
问句没有答案,正是因为这个问句,使这篇文章成为千古名篇。
师:人生一去不复返,该留下一个怎样的痕迹,同学们想想你该怎样走这一遭呢?
学习了这篇文章,相信你对时间有了新的更深的理解,说句格言或者警句送给大家也送给自己吧。
师:把这句名言送给大家,我们共勉齐读: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作业。
第五篇:《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
作者: 朱自清
开篇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匆匆”是什么意思吗?(学生发言)你们是怎样了解时间这个概念的呢?(学生发言)那么,朱自清又是如何看待时间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匆匆》这篇课文,听朱自清讲时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排比的作用?)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作者真不知道吗?设问,为什么?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拟物)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拟人)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比喻,对比;作用:将抽象转化为现实,形象生动地把时间的流逝表现出来)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为什么?由景及人,感叹时间易逝,一去不复返,无奈、惋惜)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具体怎么旋转)。于是(拓展到其他的连接词,“但是表转折、因此表因果等)——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生活细节表现时间在不经意中流逝,那么你们认为时间是怎样流逝的呢?用····时候,日子从···的句式举例),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本来时间的流过是看不见的,而在朱自清先生的笔下,时间如天真的孩子,既可爱又顽皮。)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 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呼吁大家珍惜时间,要有所作为)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922年3月28日
一、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学生时代即创作新诗。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先后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和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病在北平逝世。
朱自清善于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平易的叙述表达出来,其作品笔致简约,亲切自然,读来有一种娓娓动人的风采。朱自清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他的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二、生字生词
(一)、字音(学生找出不懂的字音)
(二)、词义
涔涔:汗流不止的样子。潸潸:流泪不止的样子。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伶伶俐俐:动作伶俐,非常快
二、分析课文
(一)、课文内容分析(详见课文穿插的蓝色字体内容)
(二)、课文中心思想(学生概括)
(三)、内容结构——首位呼应(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四)、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认为优美的句子或者自己欣赏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五)朗读课文(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附:
1、排比句的作用: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对比的作用: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突出时间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